经济增长有效性分析论文

2022-04-2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经济增长有效性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85-2004年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长期存在唯一稳定的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与经济增长长期不同步所致。

经济增长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1: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落后。益阳作为中部典型欠发达城市,研究其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1978-2010年货币政策对益阳市经济增长有效性情况。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调整在短期(5年之内)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约为17%,其长期影响虽较小(4%),但可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由于经济金融生态环境较落后、资金配置效率不高、信贷投放过于集中等原因,益阳货币政策和金融影响力较弱,应予以改进。

关键词: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有效性

一、益阳市经济金融现状

(一)益阳市经济现状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进入上行通道

1990年-2004年益阳市GDP呈现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自2005年开始,益阳市GDP增长逐步加速,经济增长进入新的上行通道。2009年益阳市生产总值达591.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5.43亿元。

(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处于较低层面

近年来,益阳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增幅快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快于第二产业。1978年,益阳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0.5:33.5:16.0,2009年益阳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4.2:37.7:38.1,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益阳市的第一产业比重偏高,这主要由于益阳缺少大型企业,二次产业滞后。

(3)固定资产投资主体优化

2009年益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53.31亿元,与GDP发展趋势相近,于2005年后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同时益阳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发生优化。2009年益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其他经济比重为30.8:2.8:10.7:55.7,已经形成其他经济投资为龙头,国有经济投资紧随其后,个体经济投资为补充的局面。

(二)益阳市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益阳市现已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并存的存款性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整体金融深化程上升趋势,金融发展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益阳市的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市场结构较为单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储蓄转化效果不明显

益阳市存款占GDP比值基本处于上升趋势,而贷款占GDP比值自2000年以来,基本处于下降趋势,余额存贷比基本处于下降趋势。存贷比起伏较大,但数值总体减少,1990年增量存贷比为1.17,2010年降为0.50。这说明益阳本地银行大量汲取本地资金,通过上存或拆借,使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总体上而言,金融机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

2、资金配置与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益阳市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相对缺乏,现阶段企业主要还是依赖金融机构贷款,缺乏更多的融资渠道。出于效益最大化考虑,益阳市金融系统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以及使用效率产生了一定地阻碍作用。益阳人行调统科通过调查发现:益阳市中小企业因为现阶段金融环境现状,获得贷款相对较难。调查样本中3家大型企业08年末获得了54.3亿元贷款,39家中小企业仅获得贷款17.3亿元,3家大型企业获得了75.9%的信贷资源,多数中小企业只获得24.1%的贷款支持。

3、直接融资进展缓慢

益阳市企业一直以来对金融工具的选择均持有比较谨慎的态度,除向金融机构借贷以及有限的民间融资形式以外,极少使用新型金融工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调,导致金融系统风险大大集中在银行系统,难以负荷金融系统分散风险的要求。大量储蓄资金主要集中在银行,而不能高效、顺畅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中,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被减弱。

从以上经济金融情况可以看出,益阳市具备了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的特点,经济发展深受货币政策和金融发展的影响,下文将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由于本文探讨的重点是货币政策对益阳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所以在建立无约束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时,必须要选取既能反映货币政策效应的变量,又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变量,因此,本文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变量名为:M2)作为反映货币政策变化的变量,其数据由益阳各金融机构存款总增额与现金净投放之和代替。鉴于指标数据的可获性,选取生产总值(变量名为:GDP)、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总额(变量名为:FA)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量名为:CS)指标来反映益阳经济发展的程度。

(一)数据来源和处理

本文在建立全国层次的无约束性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时,四个指标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均使用的是益阳1985——2009年间的年度数据,数据均来源于益阳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影响,各变量均以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比指数(1985=100)折算成实际值。为避免数据不平稳导致的伪回归问题,本文在模型中对所有变量都取实际值自然对数的一阶差分(D)。

(二)数据检验

在建立VAR模型时,为了使数据满足建模要求,首先对取自然对数的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同时也可进行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广义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导致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GDP分别是引起CS、FA变化的Granger原因。

(三)VAR模型构建及检验

1.模型简介

本文建立的是四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样本数据对上述四元VAR模型估计,模型中滞后阶数的选取采取用AIC或SIC最小准则进行判断,利用EViews5.0软件,最终选定p=2,可以得到:

由上式我们可以得到,影响GDP增长的因素主要在于滞后两期的CS、滞后一期的FA、滞后一期的GDP、滞后一期的M2、滞后两期的M2有较大关系,其中上期的GDP年均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引起当期GDP年均增长率增长1.63个百分点,上期M2年均增长率增长1个百分点将引起当期GDP年均增长率增长0.17个百分点,即增加广义货币量将会引起GDP的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比GDP自身的贡献要小。

2.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为了确认估计的VAR模型是否可用,需要对VAR模型的稳定性及残差的正态性、序列相关性、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对残差进行检验,满足白噪声序列、无序列相关性、异方差性、多重共线性,从稳定性检验结果来看,VAR模型的所有根都落在单位圆以内,满足稳定性条件。因此,建立的模型是稳定的、可靠的。

(四)脉冲响应分析

利用估计得到的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可以分析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识别出货币政策调整对益阳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动态过程。

图1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冲击引起GDP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表示冲击的滞后期(单位:年份),纵轴表示经济增长变量,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各个变量对GDP影响的强弱。可以看出,当广义货币供应量在当期给GDP一个正向冲击后,即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将引起GDP有所增长,在第一年到第二年先引起GDP增长,然后进行回调,再在第四年冲击增长最高点,但一段时期之后,其影响逐渐趋于平稳,大约在5年以后,其影响趋于零。

(五)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一个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来评价不同冲击的重要性。利用我们估计的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可以得到各个变量的相对贡献率。

表1是GDP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从1到10的预测期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广义货币供应量对GDP方差的解释分别由第3期开始增加,至第5期收敛至稳定。且各个因素对GDP的贡献率存在差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3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GDP的贡献率约为21%,GDP自身的贡献率达到44%,其中广义货币供应量对GDP的贡献率仅4%。但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影响达到8%,因此,考虑到这个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经货币政策中介的传导,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影响,在滞后几期后对GDP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与脉冲响应结果是相符的。

总体来说,通过(VAR)模型分析1978-2010年货币政策对益阳市经济增长有效性情况。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调整在短期(5年之内)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约为17%,但其长期影响较小,只有4%,不过货币政策调整可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这一中介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六)货币政策在长期对益阳市经济冲击影响较小的原因分析

1、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来看,益阳市比较滞后。一方面其贷款主要投向为农业生产,2010年,工业新增贷款仅10亿元,占贷款增量21.91%,而涉农贷款新增20.84亿元,占贷款增量的45.69%,而农业贷款对货币政策调整并不敏感;另一方面,益阳市90%的企业以上均是中小企业,对银行借款的依赖性很强,在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符合贷款条件容易获得贷款,当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时,银行将贷款投向了大企业和国有企业。2010年,中小企业新增贷款14.6亿元,贷款余额122.1亿元,仅占贷款余额39.0%。因此,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小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产生的影响不足以影响整个经济发展。

2、从企业类型角度来看,不同的企业对货币政策的响应能力和受冲击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国有企业高负债融资格局,民营企业主要通过内部融资作为资金来源,导致两类企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民营企业密度高、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对货币政策更加敏感。就益阳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没有形成集约化态势,仍远远滞后于国有企业,也落后于周边地区。

3、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不同产业对利率的敏感性存在比较大差异,第二产业包括的行业大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利率的反应比较敏感,而第一、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来说,对利率的反应不太明显。2010年,益阳市三次产业的比值为22.8:40.5:36.7,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但上升比较缓慢,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也弱一些,虽然益阳第二产业比重接近于常德、岳阳、长沙等周边市区,却总量却远远小于周边地区。

4、从银行贷款角度来看,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投放占较大比例。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末,国家开发银行益阳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73.54亿元,占贷款余额的23.5%。而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中,有很大比例的贷款享受优惠利率,使得这部分来源资金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并不如市场预期敏感。

综上所述,益阳不仅在经济总量、金融总量上落后于发达地区,而且产业和企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发展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较高,融资结构相对单一。因此,在这样较差的经济金融生态环境下,资金配置效率不高,信贷投放集中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涉农领域,从而在长期对货币政策的调整反应并不强烈。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优化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及相关法律。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通过多种手段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行为的打击力度,逐步培养、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此外,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共享信息平台,重建商业信用和银企信用,保证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另外,还应健全贷款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建立和完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还远远不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可以通过政府投入,受保企业风险保证,担保机构多方筹集以及经营收益等多渠道筹集担保初始资金,扩大资本。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选择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为其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中长期贷款提供担保。

(二)优化商业银行管理机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首先,各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资金管理机制,建立起多层次的资本金结构,规范系统内的资金管理以满足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其次,应改进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促进贷款总量合理增长和地区间、行业间的均衡有效配置,这有利于提高基层行的放贷积极性,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授权制度,客观上有助于减轻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阻力。此外,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向中小企业、非公有经济企业延伸,改善对非国有经济的服务,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

(三)加快发展中小商业银行,满足基层金融需求

目前广大农村和部分城镇成为金融服务最薄弱的环节,货币政策向基层的有效传导受到扭曲。而加快发展中小商业银行,支持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加快其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的进程是解决这一不足的有效手段。为此,应该进一步加大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扶持中小商业银行,使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展规模,壮大实力,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誉度和信贷能力,改变主要依靠国有商业银行传导的单一格局,使中小银行成为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加快推进企业的直接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取消民间资本领域的不合理限制,鼓励发展新形式民间融资机构,引导其合法经营。如将民间资金集合起来成立区域性投资公司或者权益性投资基金,让民间资金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和区域的发展。二是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融资竞争力。包括实施科学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创新技术和产品、改变融资观念等方面。三是地区政府应大力促进区域资本市场的建设,发挥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功能,为达不到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标准的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 Tobin ,James1“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Monetary Theor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69,1(1)1

[2] Bernanke , B.S.and Blinder , A. S. , “The Federal 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Monetary Transmiss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2 , 82 (4) : 901 - 9211

[3] Bernanke B.S.and Gertler M.,“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2spectives , 1995 , 9 (4) : 27 - 281

[4] Kashyap,A. K.Stein ,JC. and Wilcox , D. W.,“Monetary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 : Evid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2nal Financ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83(1):78-981

[5]陆军, 舒元.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中国实证[J].金融研究, 2002, (6) : 10

[6]陈德伟, 徐琼.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5): 26

[7]刘斌.货币政策冲击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J].金融研究, 2001, (7): 6

[8]谢平, 焦瑾璞.中国货币政策争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32

[9]吴军.稳健货币政策的理论思考[ J].金融研究,2002, ( 11): 28

[10]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9)

[11]刘金泉,张艾莲.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阶段性与货币-产出之间影响关系检验[J].统计研究, 2003,(8): 23

[12]夏斌, 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经济研究, 2001, (8): 33

课题组长:曹平辉

课题主持:李应清

课题成员:王鹏 李建军 吴笑笑 涂强 袁康安

经济增长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2: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分析

摘 要: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85-2004年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长期存在唯一稳定的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与经济增长长期不同步所致。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增长;格兰杰检验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实现传统自给性农业向现代商品性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发达和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PatrickBond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生活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包括工作机会、生产率提高等;间接效应包括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福利水平的提高。石爱虎、霍学喜认为,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应体现为物质基础效应、效率提高效应和结构变动效应。[1]樊胜根研究发现,降低扶贫率和提高农业生产率起作用的13项因素中,增加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投资的作用居于第3位(教育和农业科研居前2位)。[2]林毅夫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3]

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有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共识,而关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利用1985-2004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检验,以期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有效性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ADF检验主要解决现实中大部分时间序列变量为非平稳变量以及利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会导致伪回归的问题。本文采用目前普遍应用的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

中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若接受原假设H0则说明序列Xt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否则说明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方程加入P个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 成为白噪音。对于非平稳的变量还要检查其差分的平稳性。如果变量的n阶差分是平稳的,则称此变量是n阶单整,记为I(n)。所有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方便,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额取自然对数,得到LnGDP和Lnfund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不仅可以得到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而且不会改变时间序列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ADF检验结果表明,LnGDP和LnFund都是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变量。两者的原值和一阶差分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二阶差分后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具有二阶单整性I。[4]

二)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LnGDP和LnFund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利用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协整方法[7],用Eviews软件对残差进行ADF检验,以判定其平稳性。对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其结果为:

采用ADF检验法检验方程残差μ的平稳性,结果如表2所示。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残差为平稳的时间序列,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是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它确定的是一个变量能否有助于预测另一个变量,即如果变量X是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那么X的过去的和现在的时间序列数据有助于改进对变量Y的预测。其数学检验模型为:

对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因果检验,其结果如表3。其中,F值为检验统计量,P值为检验的概率值(P≥0)。若P值小于0.05,表示因果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若P值小于0.1,表示因果关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否则,因果关系不成立。表3中P值一个大于0.05,另一个小于0.05,意味着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只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单向因果关系,即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的原因[5];但由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存在格兰杰意义上的双向因果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可以与经济增长互相促进。

二、原因探讨

基于有效性检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协整关系。虽然从短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与经济增长是互相促进的。这与世界银行1994年给出的基础设施存量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的经验性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之所以不能验证这一结论,除了战略选择失当、投资效益低下、布局不尽合理且忽视技术进步的原因之外,主要在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与经济增长长期不同步。[6]

(一)财政支农资金长期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主要由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投资建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1985-2003年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在“八五”时期为3%,“九五”时期为5.6%,2002年为7.3%;财政支出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支出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150.7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 456.7亿元,但财政支出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比例却不断下降,1978年为13.4%,20001年为7.7%,下降了5.7个百分点。

(二)信贷资金不足

现阶段主要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对农业的信贷任务。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和回收周期较长,收费较低有时甚至是无偿服务,商业性银行不愿意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出于自身稳健经营的要求,农业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慎贷”和“惜贷”现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1995-2003年农业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最高比例仅为7.1%。

(三)乡镇负债严重,无力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县乡(镇)财政负担,然而,由于我国县乡(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同时乡(镇)的财政负债已十分严重,依靠乡镇集体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农业税制改革,取消“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一些乡镇对农业公共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根据有关规定,“一事一议”仅限于村级,而且必须是由村里兴办的农田水利设施、人畜吃水设施、村庄道路建设、植树造林工程等全体村民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公共性设施和项目。而这项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年人均不能超过15元。由于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能力十分有限,要求村民自筹资金或举债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案难以被认可,即使有些村社开展议事,也大多是“议而不定”或“定而不行”,造成急需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法兴建,过去利用主渠道“两工”兴建的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毁坏后又无力修复和管理。

农业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导致:(1) 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社会先行资本”的本质特征。(2) 由于资源约束,不能同时或在短期内建成农业基础设施体系,而只能有选择性地建设某些子项或小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发挥。(3)农业中的许多重要基础设施本来就依赖于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或者本身就是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在农村和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延伸。在现行城乡二元制度或非制度性的障碍下,农业基础设施的关联效应和投资乘数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小。(4)伴随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在整个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可能有大幅度增加,甚至趋于下降,在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和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难以发挥。

三、政策建议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不仅构成了农业生产的瓶颈制约,而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早日实现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的良性互动。

(一)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识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农业基础设施则是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6];仅仅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不够的,必须扩大基础设施的认识范围,在计算农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时,要充分考虑到农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能单纯着眼于农业经济效益,要充分考虑农业基础设施的经济和社会性意义。总之,只有高度认识到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才有可能在实践中给予其应有的发展地位。

(二)明确划分事权,发挥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明确划分事权就是要真正严格地划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社区、乡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投资责任和投资范围。(1)全国性的、跨农业区和跨流域的农业骨干基础设施应由中央政府负责投资和管理;区域性的农业基础设施应以地方政府作为投资和管理主体,中央政府可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补贴,受益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适当分摊投资成本;小流域和社区范围内的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应主要由社区集体和农民个人负责投资和管理,地方政府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补贴。(2)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都应设立水利等各项专项建设基金,以用于本区域内一些较大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诱使农户投资建设自用为主的小型工程,并依法处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按投入要素进行补偿与分配等问题。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打破国家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唯一来源的框架,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模式,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来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1)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和规划方面,统筹城乡经济和工农业经济发展,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和社会资金的分配格局,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要。(2)要逐步增加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比重,中央政府基本建设计划安排的预算内农业投资比重应由目前的17%提高到20%以上。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应逐步转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3)要逐步增加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保持农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长率,银行新增贷款规模中农业贷款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四)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

按照受益范围和排他成本的大小,农业基础设施可划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类,对竞争性项目,由于受益范围不局限于农村社区,外部性大,原则上应由政府供给,但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产权改革,将其外部收益内部化,民间资本也可介入。政府建立财政贴息制度,把一部分财政拨款或财政信贷转为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贴息资金,增强民间资本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引诱;对有竞争性项目,由于排他性成本不高,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可以补偿投资成本,应放开市场准入,民间资本采用多种方式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探索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管理体制

按照“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加快农业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清晰归属,明确权责,建立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激励机制。(1)对于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2)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产权归合作组织所有;(3)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可拍卖给个人经营;(4)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方政府要予以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史明霞 陆 迁

经济增长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3:

我国海洋渔业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趋势

摘要:文章以1992—2018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海洋渔业研究的文献记录为对象,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绘制出海洋渔业研究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相关图谱并得出如下结论:发文量整体呈波动状态,2007年以后,海洋渔业研究的发文量迅速增长;作者及机构之间学术交流合作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批高产高影响力的作者群;研究热点主要为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资源、海洋产业等;今后海洋牧场、蓝色粮仓、转型升级、凡纳滨对虾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前沿。

关键词:CiteSpace5.1;海洋渔业;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知识图谱;文献计量

Key words:CiteSpace5.1,Marine fisheries,Research hotspot,Research frontier,Knowledge map,Bibliometric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海洋经济的发展已上升到战略高度,并且海洋经济发展也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迫在眉睫。海洋渔业作为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渔业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关于我国海洋渔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部分学者也进行了综述研究。张益丰[2]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技术非有效性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理论进行分析讨论,并指出在有限开放式捕捞前提下,捕捞业产能始终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同时提出在坚持“休渔”禁捕措施上,加大对渔民减船、转产的政策扶植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海洋渔业资源,为将来实施“总可捕量制度”结合“個别可转让渔获配额”等渔政管理政策打好基础。 秦宏等[3]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产业集群发展速度较快,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于谨凯等[4]提出为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控制海水产品产值规模过快增长,提高海洋休闲渔业比重,适度降低海上养殖和滩涂养殖产出密度和根据海洋渔业集聚与海域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贡献最大化原则,调控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劳动力集聚度。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海洋渔业进行了研究,主要为主观内容性研究,并且方法单一,缺乏科学的计量统计可视化效果。

鉴于此,为了更清晰地展现海洋渔业的发展脉络,文章选取1992—2018年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有关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1 144篇文献作为数据样本,对海洋渔业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此深入挖掘海洋渔业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精准把握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主题演化路径等,为我国海洋渔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网络出版总库,来源类型选择“核心期刊”“CSSCI”以主题词“海洋渔业”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文献1 306篇,为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经过手动去重、删除会议、报告、卷首语、征稿等,共检索文献1 144条,检索时间为2018年10月18日。

1.2 研究方法

基于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海洋渔业研究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该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Drexel)大学教授陈超美开发的,主要是基于JAVA 的环境下运行的可视化分析工具[5]。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版本号:5.1.R8.SE)对海洋渔业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中,时间跨度选择为1992—2018年,时间切片选择1,阈值选择为Top50,网络剪裁设置为寻经网络和修剪合并网,对海洋渔业绘制出作者合作网络图、机构合作网络图、关键词共现图等,以此发掘海洋渔业研究的热点与研究前沿。

2 结果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文献发表的时间及数量是衡量该领域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Excel对海洋渔业数据进行统计,绘制出海洋渔业发文量的时间分布情况(图1)。由图1可知,海洋渔业的研究整体上呈现出波动状态下的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大致分为3个阶段。

1992—2006年,该阶段发文量较多,海洋渔业成为研究的热点,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原因是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6]。受政策的影响及科技的进步,使得关于海洋渔业研究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开来,虽然,此后整体上发文量趋于波动下降趋势,但是海洋渔业研究的热度依旧不低。

2007—2011年,该阶段发文量迅速增加,许多学者投身于海洋渔业的研究,该领域再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2011年发文量最高达到64篇。原因是2006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规划指出要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渔业经济产业优化升级[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8]。2011年10月,农业部发布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规划指出,以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安全生产为着力点。

2012—2018,该阶段发文量虽然增长速度放缓,但是依旧在增长,尤其是2017年以后,发文量增速后劲强劲。2013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调整海洋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9]。2016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规划指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发展道路[10]。

2.2 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2.2.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对海洋渔业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刷选出该领域的高产及高影响力作者,借助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选择为“Author”,运行数据后得到图谱和表1,从表1可以看出,

发文量最多的两个作者是孔杰和栾生,发表论文数均为16篇,其次是罗坤、孟宪红、曹宝祥,发文量分别为14篇、12篇、11篇,发文量4篇及以上的作者有黄硕琳、刘志鸿和张建国等。这些作者构成了海洋漁业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对海洋渔业研究的贡献最大。根据普赖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Nmax指最高产者的发文数量),本研究计算海洋渔业研究领域高产作者阈值为2.996,所以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为高产作者,经统计共有45位,发表论文共计248篇,占比总发文量的21.7%[11]。由此可知,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很少,研究比较分散,互引率很低,虽然有零散的少数作者之间有合作,整体上没有形成一批高产、高影响力的作者,学术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2.2.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及所在区域的分布情况可知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的情况。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节点类型选择“Institution”,运行数据后得到图谱和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发表论文36篇,发文量在6篇以上的单位有14家,这些机构构成了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对海洋渔业的贡献最大。但是,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研究机构同样比较分散,研究能力相差不多,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研究有待加强。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主要分布于经济、教育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江苏、上海、广东等。这说明海洋渔业研究的机构分布不平衡,受经济、教育等影响很大。

2.3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可以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对海洋渔业进行分析,选择节点类型为“keyword”,时间跨度为1992—2018年,时间切片选择周期为 1,阈值N选择为Top50,网络裁剪为寻经网络、修剪合并网,其他默认,其中在做聚类分析时,因图谱质量要求,把时间切片选择周期为2。运行海洋渔业数据后得到图2和表3、表4。

海洋渔业研究的关键词频率排序见表3,从表3中可知,关键词频率最高的是海洋渔业,共现频次高达489次,其次是远洋渔业、民用船、渔船、渔业资源、水产资源、渔民、农业生产、渔业生产,分别共现次数为180次、177次、98次、86次、72次、69次、52次、50次,关键词频率在20次以上的有企业管理、企业、渔业管理、海洋产业等,其中远洋渔业的中介中心值最大,说明远洋渔业的中介作用很大,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其次是水产资源、海洋渔业、民用船、海洋经济、渔业管理、企业管理,它们的中介中心值均大于0.1,发挥着海洋渔业研究的重要的作用。

聚类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可以迅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前沿[12]。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海洋渔业研究进行自动聚类,得到图2,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聚类标签共计有17个,它们分别是经济体制、休闲渔业、渔轮、捕捞、港口等,这些聚类标签构成了海洋渔业研究的主题。由图2可知,港口、外派船员、企业管理等聚类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而海洋经济、经济体制、群众等聚类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也就是越接近当前的研究主题。

关键词突现度主要反映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14]。从表4可知,共计有20个突现词,其中,突现度最大的是海洋经济,突现值为13.660 6,其次是海洋产业和海洋渔业,突现值分别为10.424 3和10.253 3,它们的突现值均超过10,说明这些突现词的影响力很大。从时间划分来看,2000年以前的突现词有民用船、渔场、渔轮、水产品加工、资源管理、农产品加工、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2007年的突现词有可持续发展、渔民、可持续利用、海洋渔业、海洋经济、管理;2007年以后出现的突现词有渔业资源、对策、海洋渔业资源、渔业管理、海洋产业、浙江省、渔业。从这些关键词的突现时间和突现节点来看,海洋渔业研究受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很大,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从突现词的影响周期来看,“可持续发展”影响周期最长,长达16年,“海洋渔业资源”为12年,“海洋经济”为11年。在2015年以后,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渔业资源、海洋产业、渔业等成为海洋渔业研究的前沿。

2.4 研究主题的演化及阶段划分

时区图主要是一种从时间上反映知识演进的视图,它可以非常清晰地展示出研究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时区图主要能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的变化路径,近年来,关于海洋渔业的研究逐渐丰富,并且方法也趋于多元化,经过对1992—2018年海洋渔业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大致将其主题演变趋势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2006年),该阶段为研究的探索阶段,虽然该阶段发文量较多,但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项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由于受国家政策影响,学术界对海洋渔业研究的热情依然不低。此阶段的研究主题为海洋渔业、远洋渔业、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捕捞强度、可持续利用等。储秀庭等[15]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洋渔业生产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包括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比较适合海洋渔业自身生产的特点和目前渔业的生产水平,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卓友瞻[16]提出为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应该加快渔业改革步伐,以培育市场体系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全行业整体素质,促进渔业生产快速发展。杨建毅[17]指出浙江省海洋捕捞能力过强,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海洋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实施TAC制度,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梁仁君等[18]认为海洋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保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把捕捞强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采用合理的捕捞策略,才可以得到持续的最大产量,才能避免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枯竭。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渔业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该阶段的研究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2007—2011年)该阶段为研究的迅猛发展阶段,此阶段对海洋渔业的研究成果又进一步丰富,研究內容多样,研究方法也趋于多样化,关于海洋渔业的研究再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发文量快速增长。该阶段的研究主题演变为灰色关联分析、预警原则、黄海水产研究所、管理等。毕务义[19]认为我国远洋渔业事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对外交往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远洋渔业涉外管理,尤其要加大对远洋从业人员的涉外教育培训,为中国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员素质保障。褚晓琳[20]提出预警原则作为一种新颖的环境资源管理手段,其对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的有效性已为一些国际协定和国外立法所确认。为使海洋渔业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应将预警原则确定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应通过建立综合性海洋管理部门、大量搜集科学信息、拓展群众参与途径以及根据各海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预警原则,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宫美荣[21]等以辽宁省为研究地域单元,运用区位熵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宁省海洋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关联进行测度与研究,得出辽宁海洋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产业集群现象,各海洋产业关联度较大等结论。张丹[22]采用灰色模型对辽宁省海洋经济与各海洋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比较,旨在发现目前辽宁省各海洋产业当中对本省海洋总值贡献率最为突出的产业,进一步促进辽宁海洋经济的发展。总之,该阶段发展速度快,研究主题进一步演化。

第三阶段(2012—2018年)该阶段为研究的常态增长阶段,此阶段关于海洋渔业的研究进入常态化增长阶段,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是,后劲很足。海洋渔业研究的主题演变为海洋牧场、蓝色粮仓、转型升级、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存活率等。秦宏等[23]认为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间关联度及各产业对山东省渔业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结果表明:“蓝色粮仓”关联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高,结构尚需优化调整。应优化海产品加工业结构,加大对种苗业扶持力度,加速海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促进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现近海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向晓梅[24]认为我国海洋渔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其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重解决农业领域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罗坤等[25]为评估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间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差异,利用10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为材料,开展了在盐度为30、15和1的条件下60天养殖生长和存活测试。研究显示: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重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各家系收获体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盐度梯度下各家系收获体重排序并不相同。本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不同盐度下的家系选育提供了数据支撑。张兰婷等[26]认为“蓝色粮仓”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蓝色粮仓”支撑产业体系主要由资源养护、生产及流通贸易三大板块构成,三者相互依赖又相互约束,资源养护板块是基础,生产板块为支撑,流通板块是保障。因此,关于海洋渔业的研究正在常态化背景下持续增长,研究热度仍旧强劲。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来源于CNKI总库中文核心期刊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有关海洋渔业研究的1 144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绘制了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时区图等,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从文献发文量来看,整体处于波动状态中的先下降后增长趋势,其中,在2007年以后,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海洋渔业研究再度成为研究热点。

从作者合作网络图谱来看,发文量最多的两个作者是孔杰、栾生,发表论文数均为16篇,其次是罗坤、孟宪红、曹宝祥。但是,作者之间沟通、交流少,互引率低,整体上没有形成一批高产高影响力的作者群,学术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从机构合作网络来看,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发表论文36篇,其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等,这些机构构成了海洋渔业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但是,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很少,研究能力相差不大,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研究有待加强;在地域分布方面,海洋渔业研究的机构分布不平衡,受经济、教育等影响很大。但是,与作者合作存在同样的问题,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少,发文量差异不显著。

从研究热点来看,在突现度上,突现度最大的是海洋经济,突现值为13.660 6,其次是海洋产业、海洋渔业,它们影响力很大;在影响周期方面,“可持续发展”影响周期最长,长达16年,最后,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渔业资源、海洋产业、渔业等将成为海洋渔业研究的前沿。

从研究主题的演进路径来看,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有海洋牧场、蓝色粮仓、转型升级、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存活率等。

3.2 展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渔业被定为国家战略产业,海洋渔业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力推进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海洋渔业增长方式,为海洋渔业发展提供新动能[10]。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进行,海洋渔业将依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必将引起更多的学者、机构等从事于海洋渔业的研究。但是,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作者之间的学术合作以及机构之间的研究合作,提高互引率,培养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及核心团队;要加大对海洋渔业研究的资金支持,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构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从而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2018-10-1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10/28/nw.D110000ren-mrb_20171028_3-01.htm.

[2] 张益丰.海洋渔业最大捕捞能力的有效测度方法理论综述[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6):740-746.

[3] 秦宏,马添.海洋渔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海洋科学,2014,38(6):107-111.

[4] 于谨凯,莫丹丹.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研究:基于响应面法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7.

[5] Chen C M.Cite 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6] 中国政府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1992-10-12)[2018-10-20].http://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480.htm.

[7] 中国商务部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EB/OL].(2006-12-31)[2018-10-20].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zt_guihua/subjectcc/200612/20061204195436.shtml.

[8] 人民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15)[2018-10-20].http://cpc.people.com.cn/GB/104019/104099/6429414.html.

[9] 中國政府网.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06-25)[2018-10-20].http://www.gov.cn/zwgk/2013-06/25/content_2433577.htm.

[10] 中国农业部网.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12-31)[2018-10-20].http://www.moa.gov.cn/nybgb/2017/derq/201712/t20171227_6131208.htm.

[11] 熊欢欢,邓文涛.基于CiteSpace的雾霾与经济增长关联研究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34(12):123-127.

[12] 赵丹群.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0):56-58.

[1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4] 安传艳,李同昇,翟洲燕,等.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8(9):1186-1200.

[15] 储秀庭,严正斌.怎样优化海洋渔业船头的承包分配机制[J].中国水产,1992(11):14.

[16] 卓友瞻.我国渔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一九九四工作重点[J].中国水产,1994(2):4-5.

[17] 杨建毅.浙江省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2):140-145.

[18] 梁仁君,林振山,任晓辉.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捕捞策略和动力预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08-112.

[19] 毕务义.发展远洋渔业需要加强涉外管理和从业人员教育[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5):78-80.

[20] 褚晓琳.试论预警原则与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资源科学,2010,32(2):366-371.

[21] 宫美荣,韩增林.辽宁省海洋产业集群与产业关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3):202-204.

[22] 张丹.基于灰色模型的辽宁省海洋经济关联度分析[J].資源开发与市场,2011,27(8):705-708.

[23] 秦宏,孟繁宇,杨文娟.“蓝色粮仓”关联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40-46.

[24] 向晓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17(5):23-29.

[25] 罗坤,杜学芳,陈宝龙,等.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S1):1-7.

[26] 张兰婷,王波,秦宏.论我国“蓝色粮仓”发展模式的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36-44.

作者:杜军 寇佳丽 赵培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装饰艺术服装设计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税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