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2022-05-0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在危机面前寻找机遇,以便于找寻业务创新策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我国担保行业必须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初步建成信用担保体系;要逐步向专业化、商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履约担保将成为新的发展契机;担保房地产债权和存量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发展机遇。

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篇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 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江苏省“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和竞争压力,其中融资难尤为突出。文章对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平稳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信用担保

一、引言

按照国家2011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江苏省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23万户,数量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5%以上,是江苏省经济的基础性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社会贡献角度看,江苏省中小企业提供了全省80%以上的就业岗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以上,缴税额占税收总额的50%以上,全省65%的发明专利、80%的新产品研发和75%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凭借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提供城镇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和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优化升级是江苏省宏观经济面临的重要任务,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国内货币政策持续从紧、银根收缩以及民间融资利率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江苏中小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帮助转型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江苏省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1.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

江苏省中小企业正处在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转型期,企业资产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单一,企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中小企业一般缺乏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高质量资产抵押物,多数中小企业未参加过资信等级评估;整个社会信用道德评价、约束机制和惩罚制度还不完善,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为了短期利益采取非正当手段骗取银行贷款,偿债意愿差,甚至借“转制”、“破产”之名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以致银行不能全面把握放贷风险,出于经营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银行必须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进行严格审查,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公开化程度低

中小企业普遍公司治理结构简单,内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记录不完整、财务状况透明度低,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等经济信息的要求,这些因素增加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与大型企业相比,银行甄别中小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等信息真实性的成本较高,产生规模不经济。银行出于成本考虑,将尽可能选择提高贷款利率或减少发放贷款,从而形成“逆向选择”。另外,商业银行投入资金后为防止中小企业利用信息优势违背合同约定,侵犯银行利益,必然会加大监督力度,采取积极措施避免“道德风险”发生。由信息非对称性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和及时性,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

1.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

江苏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江苏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配套措施,实践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受到担保机构政企不分、征信体系与担保体系建设不协调,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金融创新不足,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价值取向差异,二板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依然是制约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因此,构建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已迫在眉睫。

2.担保机构自身缺乏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的经验

“十一五”结束时,江苏省融资性担保机构为435户,注册资本达548.3亿元,主要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为358户,担保行业素质和整体规模逐年提高,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江苏省担保行业综合实力已位于全国前列,但就单体的业务规模而言,还没有跻身全国10强的担保机构。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业务经营不够规范,内部控制比较薄弱,风险计量不科学,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不强,拨备缺口大,单体机构风险高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部分担保机构甚至出现注册资本不实或抽逃资本,为获得资本投资的短期高额收益而违背审慎经营原则,偏离担保主业等违规行为。这些问题都对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民间融资监管缺失

在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相关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除商业银行贷款外有三成以上的企业将民间借贷作为融资的主要来源。部分地区民间融资存贷利率不相称,借贷利率普遍上浮,而高额的还贷利息让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近年来,江苏发生的多起非法集资、“老板”携款跑路事件均与民间融资有较大关系。在经济转型时期,民间融资是对银行信贷的重要补充,但是民间借贷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由于运作不规范和受经济利益驱动,容易引发社会经济纠纷和干扰正常金融秩序。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创新途径

(一)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以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依据,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法》、《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意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办法》以及《中小企业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财政、税收、金融和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江苏各级政府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具有江苏特色的政策措施,如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机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贷款试点和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服务,开辟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政府部门还应精简服务环节和程序,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融资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平稳和健康发展。

(二)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1.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

政策性担保机构坚持政策导向和市场运作,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具有取得社会公信的独特优势,是中小企业的有效融资平台。政府必须加强政策扶持、创新资金投入,进一步做强做优政策性担保机构,使之孵化为体制新、机制活、实力强的市场经济调控手段。(1)政策性担保机构要不断健全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和业务运作水平,熟悉担保规律,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对中小企业进行宣传和指导,加强担保的宏观调控能力。(2)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和银行的互利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双方优势,“以面盖点”地拓展业务领域,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开展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工业园区的转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合作贷款等业务,合理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不断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3)政策性担保机构可采用参股、控股等形式,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进行业务合作,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和企业资金投资担保行业,积极推动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2.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点,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非禁即入和公平待遇原则,实行更加开放的民间投资政策,有效激活民间资本,进一步完善各类担保机构之间平等竞争、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融资担保体系。(1)相关部门应及时修改和制定有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配套奖励措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利用招商平台,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2)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等。(3)江苏省要借鉴温州、鄂尔多斯金融改革试点的经验,出台《江苏省人民政府规范民间借贷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借贷自愿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民间资本合法有序运作,化解民间借贷法律纠纷和金融风险,建立阳光化的民间融资平台。

3.发挥再担保机构增信分险功能,构筑行业风险“防火墙”

再担保机构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是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为其增信分险,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现注册资本已增至33.16亿元,在省内13个地级市和1个县级市设立分公司,累计中小企业再担保贷款项目超过1.7万个,再担保总额达700亿元以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省级国有控股再担保公司。截至目前,江苏已形成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再担保网络体系。(1)再担保机构要联合各类担保机构,与银行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投放,做好体系建设创新。(2)要围绕经济增长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制一系列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开展直融增信担保,有效撬动更多的民间和社会资本流入中小企业,做好产品创新。(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要推动再担保机构优化服务,提升担保质量,不断做大做强,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重点向产业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为江苏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三)提升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清除自身的融资障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一是中小企业必须转变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观念,接受新观念、新思路,逐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经营”的发展道路。

二是中小企业要完善财务制度,按照规定计提折旧和坏账准备,定期提供完整真实的财务信息资料,加强企业财务透明度,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意识,同时要大胆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三是中小企业还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为融资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S].2010.

[2]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S].2011.

[3] 江苏省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S].2011.

[4] 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2.

[5] 罗正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杨昕

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篇2:

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 为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在危机面前寻找机遇,以便于找寻业务创新策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我国担保行业必须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初步建成信用担保体系;要逐步向专业化、商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履约担保将成为新的发展契机;担保房地产债权和存量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发展机遇。

关键词 担保;信用;发展;机遇;趋势

一、初步建成信用担保体系

1 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是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的前提条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社会诚信意识差,而且目前缺少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虽然部分地区出台了当地的信用担保体系管理意见,也成立了相应的担保协会,但就整体而言,国内担保行业仍缺少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行业引导,行业未形成整体合力,这是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来引导担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形成信用担保体系的前提条件。

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先天不足,发展极不平衡。虽然诚信的企业很多,但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单就担保行业来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有的中小企业本身管理混乱,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从根源上就缺乏偿债意愿,采取非正当手段偷逃债务,一些中小企业甚至采用金蝉脱壳的方法重复借款。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仅仅指望中小企业自身觉醒,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只有成立行业管理协会,在行业协会的监督制约下,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才能使整个担保体系健康发展。

3 建立借款资信联网查询机制,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在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担保行业的确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若一笔投资失误,则有可能造成其余利润损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放松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因为资信较差的借款人给担保机构造成的经营风险最终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的影响是致命的,不仅仅导致担保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而且关乎担保公司的生死存亡。因此,应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的社会化,建立信用信息联网查询功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和开发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和控制系统,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鞭策中小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4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配套改革。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问题,而且是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大问题;不仅仅是金融业务,而且是帮助银行分散金融风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不仅仅是政府的财政行为,而且是政府扶持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行为,所以,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涉及到地方财政、银行、税务等多个部门的配套工作。因此,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与其配套的相关改革,以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二、担保行业逐步向专业化、商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1 专业化分工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多样化发展过程中,担保行业业务的专业化也成为必然,各大担保公司在业务拓展多样化的同时也各有所长,各显其长。一是应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增强人员储备。二是应具备高瞻远瞩的领导者、管理者。只有具备高端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创新策略,而优秀的领导者也会审时度势地发挥决策作用,使担保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求得生存与发展。

2 商业化运作是担保企业盈利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手段。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目前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担保费收取比例也在下降,担保费收入单一,扣除运营费用和税费后,利润所剩无几,进行商业化运作,多渠道挖掘潜力,必须在经营思路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突破,由于风险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具有相似的业务特点,所以许多投资公司的职能和运营方式担保公司也可以借鉴,也就是说担保公司可以按照投资公司的方式运行。同时,担保公司应该谋求一些创业公司初期的一些股权,通过全方位的商业化运作,运用担保公司在法律、评估、拍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挖掘潜力,达到投资效果的放大作用。

3 一体化联盟形式是未来担保企业的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联盟是指银行、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典当行、拍卖行、中介机构、信用评级公司、担保公司等与通过信用审查合格的若干家中小企业联合组建,通过优势互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服务产品,优先扶持联盟内诚信企业,打造联盟信用体系。在联盟内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机制,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流程化。

三、履约担保将成为担保行业新的发展契机

1 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履约担保。最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以40%的平均年增长率迅速发展。但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物流滞后、在线支付安全、诚信缺失等许多问题,其中以诚信问题尤其突出,集中反映在人们普遍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信心和信任感,其实质是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问题。因此,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度下降成为制约这一新兴行业的瓶颈,将第三方资金托管作为担保企业新的业务切入点,通过第三方资金存管搭建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方面是对买方的承诺,另一方面是对卖方的制约,而且随着存管的沉淀资金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激活担保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为担保公司提升了社会效益。

2 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和工程招投标担保。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在国外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建筑工程合同履约担保约束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行为,借以提高工程质量。近几年,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来规范建筑市场,以实现竞争的有序化,防止建设工程过程中腐败的滋生。担保公司以此为契机发展工程履约担保业务,能够在承包商和业主与银行之间搭建业务平台,将担保企业的资金优势转化为创造利润的势能,一方面约束承包商的建筑质量,另一方面保证承包商的工程款能顺利取得,防止拖欠工程款的行为的发生,使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合同履约担保是推行工程履约担保制度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它对承包商在履行合同时存在的侥幸心理、履约意识差有着最直接的约束作用,当承包商不能按时完成工程,保证人在履约过程中能时时跟踪承包商的履约行为,对不能及时履约的要查清原因,了解并找寻、提供合同继续履约的保障措施。如果承包商不能继续履约,则要赔偿业主损失并积极提供新的承包商,保证工程工期。引人工程合同履约担保是担保制度推行的最基本因素,不仅能够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而且也解决了无限拖延工期的问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工程履约担保制度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已经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以此来规避履约风险。我国在建筑市场全面与世界接轨的今天,为了我国建筑业承包商能够融入国际建筑市场,应尽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四、担保房地产债权和存量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虽然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冲击,可是,这种危机并不是这种产品的错误,而是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导致金融泡沫的生成,金融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导致的,我国不会因噎废食,而停止这种分散风险的产品推出。

从目前的中国金融市场来看,这些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金融创新,特别强调安全性,其核心必然是债权的风险管理,这就要求必须由专业团队的管理来达到创新产品的安全性能,保障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筹资者转移融资成本风险,而担保公司恰好具备这样的市场优势,通过设定各种担保机制来保全债权,凭借资金优势降低不履行债务的违约风险,并提供信用补充和信用增强,提高投资产品的发起人证券产品的信用度,促成有效市场交易的完成。

资产证券化已经得到我国金融界的认可,也是一种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担保企业要在这种证券化信用增级的需求中,抓住机遇,把握金融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理念,合理利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一定会在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浪潮中把握发展机遇,踏浪前行。

责任编辑 王安庆

作者:王 红

惩罚制度金融危机论文 篇3: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在人才、融资和营销三个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对策研究

一、金融危机与后金融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又引发流动性危机,次级债引发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随之银行连锁反应产生烂账,即使央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最终形成一场无法阻止的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进而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采取积极复苏政策,刺激经济发展,部分行业开展复苏,全球经济有所好转,2009 年下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逐渐缓和,一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经济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金融危机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亦或八年、十年甚至更久。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欧美实体与金融业好转,新兴国家因为通胀压力普遍实行货币紧缩。 当前,世界经济虽处于恢复时期,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固有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仍存在,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再次经济衰退。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是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据统计,中小企业数量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及其利润中占的比例分别达60%和40%。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改善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提升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必须根据后金融危机所固有的特点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突破经济危机困境,以免在下一個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短缺,滞绊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发挥

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且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危机,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生存被动地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为减少人力资源开支,采取了收缩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如裁员、降薪、减少福利开支等,以此来降低企业成本,维持企业运营,这些措施可以说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长远来看,给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在经济复苏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裁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本,但同时造成了留存下来员工的恐慌,使人力资源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降薪和减少福利开支等措施确实减少了企业薪酬总量的开支,但同时也打击了高层次人才或企业所需关键人才的积极性,造成在企业主动裁员与企业被炒“鱿鱼”现象的并存。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中高级人才的流失率高达30%,这主要因为员工认为在中小企业中不能实现自身价值。 企业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缺口,又不得不采取招聘和培训员工,这种从匆忙的举措无法使企业员工素质迅速提升,影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必然滞后企业的生产利润。此外,裁员减薪也使企业劳动关系受损、团队士气低落、凝聚力相对较差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直接影响中小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二)融资困难,阻碍中小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要走出困境,最根本的任务还是要打通企业的融资渠道,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流。目前,虽然世界经济有所好转,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资金缺口”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主要瓶颈。2009年前三季度银行新增信贷9.4万亿元,其中61.6%为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全年贷款规模超10万亿元,但真正分到中小企业的几乎所剩无几。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认为难以从银行贷款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分别为63.4%和70.9%。 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利润遭受严重打击,银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银行为了规避自身风险,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相对以往而言更为严格。同时,某些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缺乏,更加重了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偏见,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远远小于大中型企业。融资困境往往使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从而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营销缺位,制约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一批生产效率低、缺乏经营管理、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济效益不理想,甚至被淘汰。市场营销缺位是造成中小企业当前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市场营销观念落后,主动营销意识不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往往只注重短期收益,销售渠道策略急功近利,促销策略不得要领,缺乏全方位地培育目标市场,不重视研究消费者需求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不能集中资源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导致企业营销竞争力低下,市场定位不明确,使企业失去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许多中小企业还未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使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竞争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市场调研方面,没有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细致、有效地调研和分析,不能及时传递和反馈市场和客户信息,造成顾客忠诚度降低,使企业销售空间得不到扩展。中小企业营销缺位或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健康持续增长。

三、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企业人才资源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给中小企业提出了严重挑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用人的观念,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员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点,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动态薪酬体系,发挥薪资激励作用,采取“选人”、 “育人”、 “用人”和“留人”四轮驱动策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中小企业在“选人”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提前量,要尽快启动人才储备计划,在市场上充分挖掘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做好培训工作,即“育人”,要注意培训成果实践转化,确保培训效果。“用人”就要讲究薪酬策略与长短期激励计划相结合,激励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实施全面的绩效管理,关注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并形成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实现真正“留人”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整合人才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服务,而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是这一目的实现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构建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力争达到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提升的最佳融合。

(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首先,企业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银行对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审查的难度,树立企业诚信经营形象,增加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诚信度,以期获得更大的信贷支持。其次,建立以信息体系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包括中小企业全面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等,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和退出等制度中对未形成守信的企业给予必要激励,对不诚信企业给予惩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建立中央和省级再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协作组织;规范信用担保操作,发展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实行政企分开,按市场化运作。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必须达到以下注册资本最低额以控制担保风险和加强工商监督。 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法律保障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充分保护好债权人的权益,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法律保障,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法制建设和法律实施。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营销策略,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是目前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市场调查入手,制定企业经营战略,规避经营风险;加强市场开发,选择营销战略;科学管理资产,实现企业目标。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核心动力的经营理念,通过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强化市场细分的广度和深度,合理定位,才能够选择合适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强,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同时,中小企业也应着重营销研究,创新营销模式,发挥品牌营销、定位营销和低成本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相组合的综合优势。通过品牌营销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市场问题。此次金融危机中,品牌优势明显的中小企业受的影响明显小,足以说明品牌营销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定位营销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者的品牌,创造富有竞争优势,保持长久发展的一个战略策略。降低成本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过低成本营销,有助于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总之,只有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把握市场的营销策略,才能够在新型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叶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解放日报,2011年1月17日

[2]吴晓菲.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财政金融,2007年第7期,30-31

[3]刘宏鹏,赵芬.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3期,16-19

[4]刘宇坤.探索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融资出路.时代金融,2012年第9期,74-75

[5]杜沐,刘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7期,92-93

[6]孟尚尚.浅析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第2期,29-30

[7]郭素勤,闵建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北方经贸,2010年第12期,88-90

[8]浩岭.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要在内需中寻求突破.现代营销,2010年第1期,22-25

作者简介:李汉才(1973-8),男,河北枣强人,河北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管理学

作者:李汉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金融危机风险论文下一篇:行为金融决策思考论文

热门文章

惩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