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概论

2022-07-20

第一篇:交通运输专业概论

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

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主观题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迅速增长,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各有其适用的范围。但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中,这五种运输方式是相互协调、竞争和制约的,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优势。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 专业内涵——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 学科性质——理工管交叉,软硬结合 人才培养——强调复合型,突出实践能力

经过长期的积累、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交通运输专业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呈现出明显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24 × 2

5势。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优势。

列举本专业网络教学的资料来源? 教材

二、 参考书

三、 学术期刊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色。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内涵特色 轨道交通优势突出的学科发展特色

立足四川,服务西部的学科区域定位特色

学科水平全国领先,专业排名全国前列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优良 教学体系完善 师资力量雄厚

学生素质高,市场需求旺盛

长期以来,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围绕“创办品牌专业、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标,本专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四项优势: ① 国际交流优势 ② 教学梯队优势 ③ 科研创新优势

④ 具有三大优势领域 按照专业领域划分,交通运输学科研究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答:按照专业领域划分,其研究内容包括: ①

交通运输设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

种交通运输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技术原理; ②

交通规划原理——城市、区域、通道等不同范畴的交

通需求预测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共同原理、步骤和方法; ③

交通港站与枢纽——运输结点、即运输技术作业过程

的设备配置原理,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即综合交通枢纽的结构和功能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 ④

运输组织学——在一定运输市场环境下,运输生产的

规划、组织、计划、指挥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运输需求组织管理和运输资源的优化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⑤

运输商务——运输市场营销与运输商务过程的理论和

实务; ⑥

运输经济学——经济管理理论方法与交通运输系统的

有机结合; ⑦

交通安全工程——交通安全基本理论、交通安全分析

和评价方法、交通安全技术和交通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及其结合; ⑧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运输政策法规的制定、体系、

内容; ⑨

交通运输市场营销——运输市场基本理论、营销基本

原理、理论和方法; ⑩

交通运输史——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及演

变原理。 9. 我校的交通运输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偏重于哪些方面?

我校的交通运输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偏重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等方面,即主要解决与规划设计、组织优化、运营管理、系统分析、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关的问题。 10.

我校交通运输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

1.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2.突出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方针 3.重视学科交叉和综合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包括哪些内容?

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毕业报告(论文)四个部分构成 12.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

1.应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交通运输理论基础 2.应具有一定的从事交通运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

3.应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熟悉相关的原理性知识

4.应具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

5.应具有优良的品德与法制意识,较强的开放、创新以及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起源。

我国的交通运输学科和专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工科门类的学科,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交通大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4.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教学环节包括哪些?

1.课程大纲。即课程中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是自学和复习的指导纲领。 2.课程讲解。 3.即时练习。 4.例题分析。 5.相关案例。 6.背景资料。 7.参考文献。 8.思考问题。 9.课程作业。

15.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主要方法。

一、利用纸介教材自学

二、善用网上多媒体课程学习

三、听教师导学

四、做精华习题

五、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

六、有问题勤于请教

七、关注时政,多留意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和问题

第二篇: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作业

专业概论(交通运输类)

一、主观题(共15道小题)

1.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 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网络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2. 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哪几种运输方式?

参考答案: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 3.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

参考答案:

① 专业内涵——立足轨道交通,面向综合运输

② 学科性质——理工管交叉,软硬结合

③ 人才培养——强调复合型,突出实践能力

4.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优势。

参考答案:

① 学科水平全国领先,专业排名全国前列

② 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优良

③ 教学体系完善

④ 师资力量雄厚

⑤ 学生素质高,市场需求旺盛

5.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特色。

参考答案:

①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内涵特色

② 轨道交通优势突出的学科发展特色

③ 立足四川,服务西部的学科区域定位特色

6. 列举本专业网络教学的资料来源?

参考答案:

1)教材

2)参考书

3)学术期刊

4)报刊杂志

5)网络资源

7.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优势。

参考答案:

① 国际交流优势

② 教学梯队优势

③ 科研创新优势

④ 本专业具有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输三大专业方向的优势领域。 8. 按照专业领域划分,交通运输学科研究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参考答案:

① 交通运输设备

② 交通规划原理

③ 交通港站与枢纽

④ 运输组织学

⑤ 运输商务

⑥ 运输经济学

⑦ 交通安全工程

⑧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⑨ 交通运输市场营销

⑩ 交通运输史

9. 我校的交通运输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偏重于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等方面,即主要解决与规 划设计、组织优化、运营管理、系统分析、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相关的问题。

10. 我校交通运输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学生能力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2)突出学校“宽口径、厚基础”的方针。

(3)重视学科交叉和综合。

11. 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该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毕业报告(论文)构成。 12.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

参考答案:

1.应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交通运输理论基础。

2.应具有一定的从事交通运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3.应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熟悉相关的原理性知识。

4.应具有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操作水平。

5.应具有优良的品德与法制意识,较强的开放、创新以及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3. 我国交通运输专业的起源。

参考答案: 从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最早开设铁路管理专业的学校;从学科的发展演变也可以看出,铁路管理专业应该就是目前交通运输学科和交通运输专业的前身。

14.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教学环节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1)网络授课

2)实时答疑

3)课后作业

4)网上讨论

5)课程考核

6)毕业论文(报告)

15.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主要方法。

参考答案:1.利用纸介教材自学 2.善用网上多媒体课程学习 3.听教师导学 4.做精华习题 5.带着问题,学 习理论知识 6.有问题勤于请教 7.关注时政,多留意身边的交通运输现象和问题

第三篇:西南交通大学网络学院高升专——专业概论(工民建类)

专业概论(工民建类)

一、主观题(共14道小题)

1. 工民建的含义是什么?

“工民建”是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简称,也称为房屋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数量最为庞大、形式多样的工程建筑物,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人们生活居住和工作生产需要的场所。房屋建筑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房屋建筑的实体;二是指建造房屋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包括房屋的基础理论和研究,以及房屋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等。

2. 工民建专业以什么为研究对象,涉及哪些学科?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是以房屋建筑为研究对象,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结构、等多种自然学科,还涉及工程管理、技术经济、政策法规等经济及社会科学,专业的涵盖面非常广,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屋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多个方向 。

3.工民建专业具有哪些专业特点?

工民建专业的专业特点:1.强调实践性,2. 与数学、力学、管理、经济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联系紧密3. 不断发展和创新;4. 发展前景灿烂。

4.未来建筑业科学发展的趋势?

未来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建设安全、抗震、经济、适用、美观、绿色、节能、环保和智能的现代化建筑,房屋建筑将是力学、美学、材料、设备、电气、控制等学科交叉和综合化发展的完美产物,未来建筑将为我们提供更为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空间环境。

5. 工民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如何设置的?其中专业课有哪些?

课程体系设置从大的方面说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其中专业课程包括建筑工程CAD、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与计价原理、房屋建筑学、基础工程、建筑设备、工程流体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与高层建筑、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毕业设计(论文)。

6. 工民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旨在培养热爱祖国,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具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能力,能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屋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造价确定与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中、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7.工民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造价编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其各种专业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编制工作,能够从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和施工组织管理工作,

3.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其前沿及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8.工民建专业对学生认知和技能方面的学习要求有哪些?

认知和技能方面的学习要求:

(1) 掌握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力学、结构、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建筑学、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关联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能;

(4) 具有哲学、方法论、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9. 21世纪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研究和建造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物;

2.研究和建造更高的高层建筑

3.研究和建造更加环保和节能的绿色建筑

4.研究和建造具有自控能力、自诊断能力,功能更为完善的智能化建筑

5.研究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造更安全的建筑

6.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10. 为什么说建筑业是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因为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建筑业的首先发展,建筑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的是必需的基础产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龙头产业;

2.建筑业的资金投入、产出、从业人员数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

3.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产环境的提高,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寿命、自然和人为的损坏使建筑物在不断地更新;

5.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建造功能更加完善、更为安全和更加美观的建筑物。

11. 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火灾对建筑物的毁灭性破坏给建筑界提出了那些研究课题? 给建筑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地震作用的机理、建筑物的的受力和破坏情况和破坏机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防火性能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试验,靠科学的探索、技术的进步和我们的努力,去推动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建造更安全可靠的建筑。

12. 目前我国内地最高、最安全的建筑物是哪个?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其中采用了哪些主要的新技术?

目前我国最高并最为安全的建筑是于2010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由于采用了“劲性柱”结构,并采用了多项防火隔热措施,在楼内设置了5个避难层,可抵挡3个小时的大火,是目前最安全的超高层建筑。

13.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要求有哪些?

(1)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要适应网络学习,首先就要确立正确学习观念:即从他律(学习活动由教师来指导、监督)转变为自律(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来管理)。

(2)熟练掌握网络学习工具

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要在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之后,还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才能顺利开展网络学习。常用的网络学习工具有电子邮件、文件压缩、文件传输和BBS等。

(3)完成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讲老师讲通过课程实施大纲讲解、习题讲解、网上作业和非实时答疑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同学们首先要认真学习课件,要仔细主讲教师如何讲解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内容,这对于理解课程性质、熟悉课程结构体系、掌握知识内容、区分重点和难点,均具有重要的帮助。同事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习题(课程作业、模拟试题),并参与网络答疑、利用学习论坛实现与老师、其他学生的直接交流等,以利于加深和巩固学习效果。

14. 本专业网络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⑴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

①网络教学资源

⑵充分利用学习资源②其他网络资源

③将网络学习同传统学习结合

⑶动手动脑做习题

⑷参与讨论、积极交流

⑸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第四篇:交通运输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密度:某瞬间单位线路长度上的车辆数。

2、巡航速度:飞机以匀速飞行的速度。

3、车头时距;同一地点相继车辆经过的时间间隔。

4、交通流;运载工具在交通运输网内运行时,可类比于气体或液体分子在介质内的流动,称作交通流。

5、交通量:单位时间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某断面的车辆数。

6、航道: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可供船队行驶的水道称作航道。

7、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系统,各种交通运输设施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要求。

8、停车视距:同一车道上,车辆行驶时遇到前方障碍物采取制动停车时所需的安全距离。

二、填空简单题

1、交通运输系统五个基本部分:运载工具、站场、线路、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设施管理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分类:轨道、道路、水路、航空、管道 交通运输

3、四个方面表征或评价一个交通运输系统:普遍性、机动性、效率和效益、服务对象和服务水平。

4、船舶的吨位:(1)容积吨位按船舶内部封闭容积以2.83㎡作为1t表示的吨位数.它用于船舶登记,故又称为登记吨位.(2)重量吨位为船舶的载质量,分总载质量和净载质量。

5、码头是供船舶停泊,以装卸货物、上下旅客和进行有关专业性作业的构筑物. 码头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为:码头平面布置、码头岸线长度、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码头结构设计等.

6、码头布置形式:(依据岸线的自然条件,装卸作业、存储作业和集疏运作业条件,所需泊位数等因数)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离岸式。

7、海港:沿海修建,为远洋和各种海船服务的港口。内港:位于通航河道入海口处,为内河船舶服务。

8、客运车站形式:尽头式、通过式、混合式。

9、防波堤形式:斜坡式、直立式、混合式。

10、交通标志的作用分为管制、警告、引导、信息四种。

11、交通项目评价分为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

12、稳态交通流:在交通运输网的线路或通道上行驶,运载工具往往依次鱼贯而行,较少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交通流处于稳态流动状态。速度、交通量和交通密度是表征稳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要素。

13、车辆平均速度:各组车速Vi乘以该组车辆的密度占总密度的比例。

14、

15、道路通行能力、交通量: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速度要求下的最大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段内通过线路或通道上某断面的车辆数。

区别:交通量反映的是交通流的实际载运工具数,而通行能力表示交通运输设施潜在的最大可能的能力。

第五篇:交通运输概论期末论文

浅析中国铁路发展方向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2011级XX班学号XXXXXXXX)

摘要:把扩大运输能力、进一步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作为出发点,通过精心谋划、精心设计、科学编制,把新图编成一张安全图、能力图、效率图和效益图,做到“两个最大限度”,即把铁路新增资源和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把潜在运输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布图上,发挥撤销铁路分局、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带来的新体制新布局优势,充分挖掘繁忙干线运输潜力,进一步扩大铁路运输能力。

关键词:高速客运铁路城市客运系统货运整合

引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都堪称有着丰功伟绩的铁路部门,到2013年年初,营业里程达到了位居世界第二位的9.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的高铁运营里程的9356公里及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这都是不能磨灭的铁老大为国家、为人们将带来的效益和方便,但是面对环境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经济,铁路系统必须得随着市场,来改变自己的运营机制,不能还把高铁及其他铁路建设的高昂财务支出,完全一个肩膀挑起,要更多的引用新模式。

1、高速客运铁路是发展的一个方向

火车作为五大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陆、航空、管道)之一,在当今的运输业务中占了重要地位! 它充当了旅客、货物长距离运输。又由于铁路运输安全、迅速、不易受天气影响、对环境的影响远小于公路和航空。但目前随着大众时间观念的提高,铁路运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农村人口及外出打工者多)而铁路的票价又比航空便宜,使铁路运输在长距离旅客运输中比航空要承担更大比例的运输任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铁路运输增加了困难!

虽然中国铁路经历了五次大提速,但速度仍然无法满足运输的需要。以前铁路自称为“铁老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铁路面临的其他运输方式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我们要从以前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改为“酒香也需勤吆喝”,这就需要我们提高铁路服务质量! 而提高铁路服务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提高铁路运输速度!我们经历了铁路提速,而现在以提速来提高服务质量是很困难的。原因就是提速越来越难! 因为我国目前主要是客货车混跑。中低速客车混跑,这就给提速带来很大的困难。货车遇到客车要给客车让路,低速客车要给中速列车让路,我们称之为会让和越行!

为解决这种情形,我国要发展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又称客运专线。即这样的线路上只跑客车,而且速度都在200km/h以上。这与我们现在130km/h左右是一很大的突破!到2020年我们将建成全国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线! 具体是京哈客运专线(北京至哈尔滨1880公里)京广客运专线(北京至广州2230公里)京沪客运专线(北京至上海1300公里)杭州-宁波-深圳客运专线1600公里。四横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770公里、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客运专线1400公里、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1900公里、杭州-南昌-长沙客运专线880公里。除此外,还有单线铁路线改为双线铁路线。磁悬浮列车、地铁也被运用到运输中。这给我们铁路运输一个很好的发展形势!

2、城市客运系统

铁路网络的民营化仍然是远景目标。城市客运。很长时期内,通勤交通在客运市场中的地位一直微不足道,而今却出现了迅猛增长。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支出处于顶峰,许多大城市投资建设规模有限的地铁线路,但这些项目往往成本高昂,而且技术问题严重。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量城市居民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为了解决通勤交通问题,中国的城市纷纷转向城市轻轨系统。

目前已有两个轻轨系统投入了运营:全长45公里的滨海轻轨联结了天津市与滨海新区,而北京的八通线则是地铁的延伸,连通了北京与其东部郊区。北京还有一些在建轻轨项目。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总里程将从之前的95公里增至300公里。

3、货运整合

铁路货运在全国分销网络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多式联运和供应链的整合。待中国向外国公司开发分销市场后,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从铁路部门到整个物流部门,官方和商界都力图通过战略伙伴关系来整合离散的供给链,以及实现服务的标准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货运站需要使用条码、计算机化信息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等新技术来处理物流公司和客户的信息。目前,地方铁路局则致力于整合传统的信息系统,以便建立货车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它们还在与集装箱运输公司以及中铁快运公司合作,研究并实验集装箱运输、铁路货运和仓储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物流管理方式。

4、扩大客货运输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把扩大运输能力、进一步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作为出发点,通过精心谋划、精心设计、科学编制,把新图编成一张安全图、能力图、效率图和效益图,做到“两个最大限度”,即把铁路新增资源和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把潜在运输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布图上,发挥撤销铁路分局、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带来的新体制新布局优势,充分挖掘繁忙干线运输潜力,进一步扩大铁路运输能力。一是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速干线动车组列车追踪间隔五分钟、货物列车六分钟,其他干线客车六分钟、货车7分钟,从而增加干线列车密度。二是提高重载货物列车比重。在京哈、京沪、京广线等繁忙干线和侯月线等煤运通道,加快构建5000吨、5500吨重载货运网络,提高其他干线和主要分界口牵引定数;开好大秦线万吨、两万吨煤炭重载列车,2007年达到年运量三亿吨目标。明年年底前投入运营的360台大功率内燃和电力机车,要优先配属繁忙干线和煤运通道,用足用好干线大通道能力。三是统筹利用路网整体能力。充分发挥兰武二线、渝怀线新增能力,显著增加进出西北、西南运输能力;充分利用宣杭二线,胶新、新长线以及京九线等通道能力,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京沪、京广等繁忙干线的分流力度,确保东部地区客运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货运能力有新的增长。统筹用好宁西、襄渝、汉丹、武九线,株六复线,以及三茂、南昆线,进一步畅通东西横向通道,提高路网整体运输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清源 浅析中国铁路发展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611756

[2]王明慧 中国铁路发展战略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06,7(3);143~14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竞选大队部主持词下一篇:教学常规培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