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2022-07-08

第一篇:读修好这颗心有感

修好这颗心

星云大师《修好这颗心》 星云大师《修好这颗心》摘录

1、曾国藩说: “人以伪来,我以诚往。 ”

2、长乐:大师说得好,关系与人脉并不相同。人脉是善的结缘,而 关系有强烈的互相利用的色彩。

3、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

4、 “善乃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德为良田,百代耕之有余;富贵贫贱, 知足即为乘意;山水花竹,得闲便是主人。 ”

5、要给人信心,要给人欢喜,要给人希望,要给人方便,即使不得 以要拒绝,也不要轻易地就拒绝,而要有代替地拒绝;不要立刻就拒 绝,而要能婉转地拒绝;不要无情地拒绝,而要有帮助地拒绝;不要 傲慢地拒绝,而要有出路地拒绝。 即使拒绝,也要让对方感到欢喜。 6 人间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因缘,每一个因缘都可能将自己推向另一个 高峰,不要轻忽任何一个人,不要疏忽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学 习对每一个人热情以待,学习把每一件事做到完善,学习对每一个机 会充满感激,相信,我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7、品德高尚、人格圣洁的人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向上。

8、节俭是一种美德,这与富裕不富裕没有关系。

9、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10、愿意为人做一件事,你就是一个菩萨。当你微笑着面对世界时, 世界会陪着你一起微笑。

11、能慈能悲,多慧解:有慈悲的胸怀,有中道的智慧。

12、你站在山脚下的时候,你只能看到曲折的小径;你站在山腰的时 候,可以看到柳暗花明;但是当你登到山顶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天高 地广。

13、口中有德可以救自己,笔下有德可以救社会。

14、想要成大事,要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 、 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在等待的日子里,要刻苦读书,谦卑做人, 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15、人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

的最后, 牙齿都掉光了, 舌头却不会掉, 所以要柔软, 人生才能长久, 硬反而吃亏。

16、做大事的人,一戒长傲,二戒多言。

17、 “谦卑在人前,所向尽通;傲慢在人前,寸步难行。

18、人生三态,即“悲观、乐观、达观“。悲观的人在山脚下看世界, 看的是幽冥小径;乐观的人在山腰中看世界,看的是柳暗花明;达观 的人在山顶上看世界,看的是天高地广。郑板桥说: “难得糊涂。 ”达 观也许正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态度,是真正的智慧。

19、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20、禅者要有独立的精神,不要别人恭维几句就欢喜,讥评几句就烦 恼,这样的生活,也就给别人操纵在手中了。

21、心不得志才是真正的疲惫,其他的磨砺都是可以忍耐

的。

22、忍,是天地间最尊贵的包容雅量;忍‘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和平动 力!

23、假如能忍住眼泪,忍住暴怒,保持平和,保持镇定,这就是涵养 力量,这就是忍的功夫了。

24、不要活在别人眼里,要活在自己心里。

25、十条忍字法则: 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 惜,虑不远,忧宜近。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该放手就放手,无须再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气是无名火,忍是消灾星。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26、身体其实就是一座炼钢厂, 若能下定决心, 难行能行, 难忍能忍,

苦恼正是最好的燃料,它能促进烈火的焚烧,将破铜烂铁的杂质,烧 炼成金刚一般的法身。

27、闭紧嘴巴,少说多做:有时候遇到困难,多说无益。因为不是所 有的人都了解情况,也不是所有是非都能说清楚。这个时候,只有闭 紧嘴巴,多做事,少说话,只要有精神、有力量,是对的,就一直做 下去,必定会有转机。

28、所以,对于坏、罪恶不要太计较,世界永远是一半一半的,男人 是一半,女人是一半;白天是一半,夜晚是一半;好的是一半,坏的 是一半。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好的一半壮大一点, 把坏的一半减少一点, 希望大家都是善良那一半的人。

29、觉人之诈,不发于言;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察人之过,不扬于 人;施人之慧,不记于心。这也是慈悲吧。 30、有一句话叫“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 何为高人?痛到肠断能忍得过,苦到舌根能吃得消;烦到心乱能耐得 住,困到绝望能行得通;屈到愤极能受得住,怒到发指能笑得出;急 到燃眉能定得住,喜到意满能沉得下;话到嘴边能停得住,财到眼前 能看得淡。

31、我们要多讲一些慈悲,少一些无谓的争锋。

32、你不前进时,世界不会等你。

33、我以为,多少禅师由于花开花谢而参透禅机,多少的释子因为日 出月现而了然于心,多少的云水僧看到青山清溪而灭却心火。在人的 一生之中,对于某一件事,如果能够用心留意,人生可能因此而别有 一番境地。

34、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看到表面,看不到内心。由 于自他的“观照”不够,无法明白真相,因此烦恼丛生。假如我们懂 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明白我与社会人间的关系,就能自

我健全。

35、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 是向前。

36、世间上,即使一切东西统统随着流水而去了,而我内心慈悲的念

头,慈悲的心,也要让它永远保留。

37、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没有永远的舍,也没有永远的得。 栽在盆里的昙花说: “永恒啊!你在哪里?” “你在叫我吗?” “刹那”回答, “我本名叫刹那,不过人们老爱说我是永恒。 ”

38、人生的终点, 不是死亡, 而是与好书绝缘的那一刻; 人生的起点, 不是诞生,而是与好书结缘的那一刻。

39、最庸俗的人是不送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 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40、曾国藩说: “富贵功名半由人力半由天。但是学习做圣贤,完全 由自己做主,与天命无干。 ”

41、现在有一个概念叫“现代文盲” 。所谓“现代文盲” ,一般是一些 有些成就、自我感觉挺好、在小圈子里有点知名度的人,他们不是不 识字,而是思想变得非常懒惰,不愿更新知识结构,不愿学习新技术 和新事物,明明已经被时代抛在后面,却还在那里自我陶醉。这是肯 定会被淘汰的一群人。

42、重复的举止,会变成习惯;定型的习惯,会变成个性;个性的所 向,会决定命运;命运的好坏,会决定一生。

43、中国国民一年的阅读书量是零点七本,而韩国是七本,日本是四 十本。

44、文章是魔术,重在熟能生巧;文字如兵将,平时就要培养,届时 才能运用。

45、哲学家舒乐斯曾经说,一个人如果每天阅读十五分钟,每星期平 均可读半本书,一个月可读两本书,一年可读二十本书,一生至少可 读一千册以上的书,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人。

46、人生就像是一只皮箱,要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候放下,不必 老抓在手上,那是很累人的。该提起的就提起,该放下的就放下,则 人生事事随缘自在。

47、我们的心也要修炼得像大海虚空一样,荣辱宠渥固然能接受,毁 谤打击也能包容, 荣不曾增, 辱亦不曾减, 任他浮云飘过, 舟筏冲浪,

也不随境而轮转。

48、人也需要适度的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49、人生真正的富有也藏在宁静中,没有宁静生活的人生,会迷失方 向、忘记自己,只有懵懵懂懂,任人牵着鼻子走。 50、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 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51、心正则一切皆正,心静则一切皆静,心善则一切皆善。

52、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

53、佛经说:通向天堂的道路有三个条件,一是喜舍,二是持戒,三 是禅定;地狱的道路,也有三个原因,一是

贪欲,二是嗔恨,三是邪 见。

第二篇: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修好这颗心读后感

用心去矫正人生征途的航向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助,两位智者通过作答的方式交流了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现实、更实用、更贴近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

细想起来自己从戎27年,致力于国防工程,主要从事地下工程建设,面对繁重工程任务,广大官兵整年与大山为伍,溪流作伴,全年昼夜奋战阵地工程一线。面对石质破碎的山体,随时随地会发生坍塌亡人事故。军人这个称呼,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广大官兵发扬特别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精神,在苦、累、伤、残、亡的考验面前,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在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苦干加巧干,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我曾参与处理过6次阵亡战友的后续工作,其心情和情绪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可以说每个阵地工号的完成,看似光彩夺目,但它是官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一座血染的丰碑。

按理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自已都经历过、遇见过、应有所感悟。但我是一个凡人,是凡人就会有想法,只不过是多与少而已,有了想法你的心就不会平静。所以说,我自己也曾痛苦、挣扎、徘徊过,也曾自我安慰过,告诫自己要摆平心态,剔去烦恼,不要活在过去的岁月里。过了今天,相信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所以我也努力的一直在改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包容的智慧》1,今年初我读了《包容的智慧》2 ,修好这颗心,给了我感悟、顿悟。书中讲到人生不过几十载光阴,然而人生的差异却让人感慨万千,究其缘由,心志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首要因素,怎么磨练心志,怎么感彻生活,修好这颗心解答了我的疑惑,释缓了我的烦恼。根据书中讲的,结合自己的感悟感想,我罗列了以下33颗心:惭愧心、欢喜心、慈悲心、孝顺心、信仰心、智慧心、柔软心、平等心、自尊心、道德心、感恩心、尊敬心、包容心、诚实心、勇敢心、恒常心、惜福心、仁爱心、忠义心、利人心、专注心、结缘心、喜舍心、无我心、随喜心、诚挚心、谦虚心、公仆心、进取心、正直心、忍辱心、和谐心、敬畏心。

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围绕以下五颗心谈点体会。

体会一 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进取心,进取才能使人立志向前、向上。

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中注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日来不来”。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机会,懂得变通、不通亦通,明白无常的道理,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因缘的主人。人生的精彩与否完全是自己创造的,每个人必须学会做自己的生命舵手,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自己创造机会,去改变命运。我感到:当前每个人要进取,最基础的事就是要多学习。学习能给人热情以待、学习能给人做事完善、学习能给人充满机会,学习能给人创造成就。如何学好?一是向书本学,多读书、读好书。二是向身边的人学,向长者、智者学。三是向社会实践学,社会实践是个大课堂,其经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这个世界永远留给强者。李嘉诚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现在中国好多富人,但只富不‘贵’”。为此也得罪了一些富人。他的意思是:涵养不够,也就是书读的少,中国人富了以后干啥,首先想到的是吃,爱吃是中国人的传统。爱吃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能看出来:谋生——糊口;工作——饭碗;靠积蓄过日子——吃老本;老本吃完了——坐吃山空;公务员——吃皇粮;混得好——吃得开;男人心怀不轨——吃“豆腐”;女人长得好看——秀色可餐;有好事——吃小灶;坏事来了——吃官司,所以国人富了以后首要的还是“吃”。

据资料显示,日本人口1.28亿,中国人口13亿多。中国平均10人一年买的书,没有一个日本人多。中国人一年人均阅读0.7本书,而韩国人一年人均阅读7本,是我们的10倍。日本人年人均阅读40本书,是我国的57倍多,当然全世界最爱学习的国家是德国,德国人读书惊人。上述可知,读书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说:人要有追求,有进取精神,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学习。

体会二 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正直心,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事相处要做到心正,也就是:在他人之上的时候,把别人当人,在他人之下的时候,把自己当人,一个心不正的人,其术则一定不会有长久的胜算,心灵扭曲的人,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傲视群雄,但最终却会因为自我膨胀而搞砸,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心比身重要,义比利重要,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现代企业管理告诉我们:想事更应管事;管事不如管人;管人更要管心。因而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的奉献,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是你的你拿走,就是不义,合理的分配就是“义”。每个人要做到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予人。平时,同事之间应以诚相待,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爱惜、共同进步。对待工作要尽心尽职,敢于担当,严格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要弘扬正气,对一些歪风邪气,敢于抵制和作坚决的斗争。不做有损单位形象、有损单位利益的人和事。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做到不为名、不为利,是何等地不易啊!当今社会需要每个个体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一些有益社会,有益国家,有益单位,有益民众,有益身边人的事,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本份。

体会三 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忍辱心。忍辱不自卑,才是至刚至强的力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有是非。能在横流逆来时不怨不尤;在病苦来时不惊不恐;在讥谤来时不辩不若;在荣宠来时不骄不躁,这就是修心。一般人在受了欺侮、冤屈时,往往痛苦流涕或暴跳如雷,但是哭过了,怒过了,也就没有力量了。如能忍住眼泪,忍住暴怒,保持平和,保持镇定,这种涵养的力量,就是忍的功夫。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退就是进,只是路径不同而已,日常生活有这么一首诗:“手把秧苗插水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我理解有三层含义:一是由于路径不同,插秧后退其实是向前。二是心底清净,秧苗才插得直,有道了。三是要收获,必须耕耘,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感到“人的快乐不在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心底无私天地宽。所谓:痛到肠断能忍得过,苦到舌根能吃得消;烦到心乱能耐得住,困到绝望能行得通;屈到愤极能受得起,怒到发指能笑得出;急到燃眉能定的住,喜到意满能沉得下;话到嘴边能停的住,财到眼前能看的淡;这需要人生有多大的定力、多大的勇气啊。

我们常说世事难料,人世间有太多的意外,是福是祸都有发生,面对福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有些人面对这些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坦然的面对,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有些人除了无尽的抱怨,别无它法,把一切都归咎于上天,最后也只能是一种悲剧的结果。所以面对困难,不急不躁,敢于接受,总会有一个合适的、可行的办法去解决,这也是忍的力量。

体会之四: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和谐心,和谐才能团结人心,和谐才能使单位更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所谓家庭要和睦,朋友要和气,世界要和平,社会要和谐,都是说的‘和谐’两字,和谐与幸福是一种感受,是由一个人的思想、心态、行为决定的。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里,是花海还是沼泽;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干净还是肮脏,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灵来决定的。因此平时要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远离抑郁、焦虑、悲伤、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不管是狂风肆虐,还是暴雨倾盆,自己内心永远有一轮灿烂的太阳。

人生短暂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浑浑噩噩是一生,乐观明媚也是一生,因而更应该享受生活的美好。要成为你自己,既要让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信念与奋斗目标之中,浑然不觉,物我两忘,陶醉在那种简单与自由里,活出精彩,活出幸福。又要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在各种环境中熏陶,学会做人做事、处人处事,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明白和谐就是制胜法宝。

近年来,围绕管理、服务、保障三大职能,全局上下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年年上台阶,局系统先后赢得了省、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全市“综合考核优胜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机关事务管理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一年被表彰为全市“治安保卫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它来自于我们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团结的集体。集中体现了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她是我们每个个体拼搏向上,辛勤耕耘,共同努力的结果。 体会之五:修好这颗心,路径是要有一颗敬畏心,大力倡导“三慎”慎独、慎微、慎初。不贪不腐,清正廉洁。

为政清廉,是每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微小之处不警惕,必失大节,今天的社会,虽然是追求物质、金钱、地位的社会。但拥有精神上的快乐,心理上的富有,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而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往往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细想一些人腐败的轨迹,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大量案例表明,一些人之所以蜕变为腐败分子,大多有着共同的心路历程,在走上重要或关键岗位之初,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便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细节、小节上出现问题,对别人的贿赂,从心怀忐忑,到半推半就,再到欣然接受,最终欲罢不能,直至滑入违法违纪的深渊。所以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强化廉洁自律、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常言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应始终紧绷为政清廉这根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人民的公仆。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需,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温暖系在心上。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坚持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正确把握自己,正确看待自己,不以物惑,不为情移;洁身自好,守住底线,守住清廉。 )

第三篇:《修好这颗心》的读后感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动。平易之处与我们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一粒种子,你把它放到地毯上、桌子上,它不会生长,因为地毯、桌面都不是它的缘分。它的缘分是土地、阳光、水分。

一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缘分,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每个人都要依靠很多条件、缘分来帮助才能成功。所以,有时候,朋友一句话就决定了对方的命运。一块钱、一个念头就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

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 。懂得变通,不通亦通。明白无常的道理,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因缘的主人。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义者,宜也。”义可以养心,利可以养身。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是你的,你拿走,就是不义。合理的分配就是“义”。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与人。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格局是一种志向。格局有多大,未来才可能有多大;格局越大,得到的助力越大。愿意为人做一件事,你就是一个菩萨。当你微笑着面对世界时,世界会陪着你一起微笑。

我命在我,成事在人。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梦,一定是天马行空,但决不能空虚缥缈。谁有选择,谁就有痛苦。没有永远的舍,也没有永远的得。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有是非。能在横逆来时不怨不尤,在病苦来时不惊不怖,在讥谤来时不辩不苦,在荣宠来时不骄不慢,这就是修心。

修好这颗心,学会放弃,活在当下。生活并不需要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不能割舍。放弃过去,学会忘记,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份愉悦的心情。有些人总是抱着过去的是非恩怨、爱恨情仇不肯放手,沉湎于回忆之中,走不出过去生活的阴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种人永远都不会幸福。

修好这颗心,塑造美好的心境。幸福是一种感受,是由一个人的思想、心态决定的。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狱。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是花海还是沼泽,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干净还是肮脏,这一切都是由你的心灵来决定的。所以平时要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远离抑郁、焦虑、悲伤、愤怒、烦躁等不良情绪。不管是狂风肆虐,还是暴雨倾盆,自己的内心永远有一轮灿烂的太阳。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浑浑噩噩是一生,乐观明媚也是一生,为什么不享受生活的美好呢?

修好这颗心,成为你自己。这话听起来有些好笑,人不是自己还是谁呢?然而现实生活中“心死了”的人并不在少数。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壳,人们因为环境或其他因素而迷失自我的,那是太多太多。成为你自己,能够不受任何人的影响与干扰,让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人生信念与奋斗目标之中,浑然不觉物我两忘,陶醉在那种简单与自由里,活出精彩,也活得幸福。

在茫茫人世,在形形色色之中,我们能够依靠什么呢?一切有形的都会消逝,只有一种东西属于你自己,并且超越于有形无形,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灵。慢慢修炼这颗心吧!让心更简单、更清明、更安宁、更智慧、更宽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幸福,才能让这短短的两万多天的日子过得舒心,活得开心,才能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少些遗憾和悔恨。

第四篇:社保这颗金蛋你到底了解多少?

1、只有养老保险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无障碍地转移,其他险种可是不行的。

2、外地户口如果没有社保,在所在的城市既不能买房,孩子也没法入学。家长和准家长们要记得,要慎重对待!

3、社保积分是很多大城市(北上广等)入户的重要条件,这算是落户门槛较低的方式之一了。

4、假如你在平均工资低的城市缴纳社保,再去平均工资高的城市生活养老,那么你就能按照工资高的城市标准领取你的社保了(小编准备这么做,算赚到了~)。

5、生育险不仅包括生育费用,还有生育津贴和生育补贴可以领,最后领到的钱会比你一年交纳社保的费用还要多。这一条可以叫生育理财了„„

6、社保断交后,养老险可以累积(但不能使用),但医保的年限可是会清零的哦。

7、除了正常医保费用,一般城市都有医保统筹,报销比列可达80%!不交社保你敢去医院?

8、养老险需要累计满15年才能享受养老。一年都不能少!

9、接上一条~~)如果你已经退休但社保还没有缴满15年,可以寻找个人社保代理公司代缴,比如“好易保”。

10、个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缴纳城镇职工社保,但可通过好易保等个人社保服务平台在线缴纳社保(户籍不限,城市不限!)。

第五篇: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读阳明学说的一点启示

一、王阳明何许人也

二、关于他的几个小故事

三、一点心得体会

一、王阳明何许人也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东乡平八郎说的就是王阳明。五百多年前,他因阐明“心学”名垂青史,也因平叛建立不朽功勋。

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明朝扳倒奸臣严嵩,肃清朝纲的阁老徐阶;架空皇权,开启改革,为大明续命半个世纪的张居正;明末清初被誉为中国启蒙之父的黄宗羲,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传人。

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清末改革,救亡图存,林则徐、曾国藩、梁启超、陈独秀、严复、胡适,这些在风口浪尖上的改革者也无一不是阳明心学的信徒。

除了中国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日日顶礼膜拜,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到了近代,蒋介石更是痴迷阳明心学,不仅自己研读,还让自己的儿子研读,更是把台湾的草山命名为“阳明山”。而毛泽东自青年开始,就视王阳明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一生践行,获益匪浅。

国内外细心的分析家注意到,自2009年开始,习大大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虽然我们无法从官方途径核实这个数字,但不可否认的是,习大大对王阳明及其思想推崇备至。在多个场合或讲话中先后10多次提到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肯定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多次推荐王阳明的哲学理念——“知行合一” 王阳明何许人也?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二、关于他的几个小故事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一)、“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点题:立什么样的志,成什么样的人。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感悟: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二)、“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点题: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故事背景: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感悟: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三)面对死亡,机智脱身 点题:心学不是纯粹的理论

故事背景: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风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无道,整天与一帮太监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强,把朝政当儿戏,只听任刘瑾等宦官胡来。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和其它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释放他们。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极不耐烦地对刘谨说:“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刘瑾此时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将他在途中害死。

王阳明行至钱塘江,遇到了刘瑾派出的杀手。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并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边,制造了投水自杀的假象。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为真,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尸体,还在江边哭吊了一场。王阳明潜逃到福建,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避过追杀,到贵州赴任。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 感悟: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不是纯粹的理论,他也不是一个理论家。“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如果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会自然而然付诸行动;如果没有付诸行动,那就是我们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道理,没有真正“知”。所以心学点破了知和行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面向实践的。

(四)“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感悟: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五)、“他一疑,事就成了。”

点题: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人生感悟:

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六)、“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点题: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和尚答:“还有老母。”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人生感悟:

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七)、“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故事背景:

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人生感悟:

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八)、“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点题:用尽一生,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故事背景: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

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人生感悟:

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三、一点心得体会

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阳明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

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王阳明认为,心学立言宗旨是人人应致良知,人人可当圣人。在学做圣人问题上,王阳明提出“圣人分两说”,意在警示人们,学做圣人是第一位的,做多大的圣人是第二位的。学做圣人有道,立志、勤学、改过和知行合一是四门功夫,它们相互照应,不可分割。王阳明“圣人分两说”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学”颇具借鉴意义,它启示我们应有人性自觉和党员意识,做最好的自己,把理想信念扎根在本性上,科学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方法,在知行合一中磨炼自己。

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把党的“心学”发扬光大,离不开中国传统心学精华的滋养。

怎么理解这个“心”?在我看来,这个心,就是本心,就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初心”。对普通人来说,初心就是孟子讲的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就是王阳明讲的良知。而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呢?按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概括起来,共产党人的“心学”,也就是党性教育的修养方法,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是立志,这是党性修养的根基。不立志,就像种庄稼不种好根,其他培土灌溉都是徒然,再怎么辛苦劳作,也不会成功。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要有远大的志向,坚实的基础。

二是学习,这是党性修养的途径。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是结合实践进行独立思考更重要。在当今时代,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要系统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是“致良知”,这是党性修养的要求。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更应该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要求自己。要当好表率,做好模范,就要深刻认识党纪严于国法,要深刻认识到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自觉把党章党规入脑入心,自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自觉做一个纯粹的、内心光明的共产党人。

四是“事上练”,这是党性修养的实践。良知要在事上磨练,要在实践中获取。需要强调,“事上练”不仅是提高党员修养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成才的必由之路,我们的事业是要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要过来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社团管理章程下一篇:大学入党转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