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3

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发展不一样, 导致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普通中学与中专类的新生相比较。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但相反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为零, 学习基础上的差异就会让教师上课时感觉很难统一施教, 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1.2 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都是依书直说的方式, 对学生灌输了一大堆生硬的概念术语,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当涉及到具体上机操作时, 往往会出现毫无思路、或错误百出等各种情况, 渐渐地一些学生认为计算机是难学难懂的, 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师所讲内容感到枯燥, 对课程内容望而生畏, 既而产生厌倦心理, 这样发展的结果就会使教与学产生严重脱节, 考试通过率严重偏低, 教学质量差,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而这种情况在高职高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十分突出, 应引起我们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动手的能力应成为我们教学的主旨,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而普遍的意义。

2 关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学方式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2.1 制定教学目标

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常规要求。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根据教学计划严格制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开展教学,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这些都应该列入我们的教学目标, 做到每节课心中有数。学生才是上课的主体对象,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如何去学, 所以如何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长期教学目标。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们应该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并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可以在开学初, 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通过这次的测试成绩, 对各学生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2.2 确定、组织和熟悉教学内容

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知识点虽多, 但深奥难懂的理论比较少, 而且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性不强, 所以在上课时要求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 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求任课教师能够备好课, 对授课内容进行消化, 做到细致筛选、整理, 上课时做到思路清晰, 讲授的知识条理化, 知识点突出这样才能够将最完整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2.3 案例推动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意案例的选取,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精心选编, 所选的案例一是要能够切合上课时的教学内容指定要掌握的难易点、重点, 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及解决, 加深对概念、操作流程的理解。二是应该尽量生活化, 让学生容易接受, 三是由于同一授课班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所以我们选择的案例还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既让大多数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又能给程度好的学生提供提升的空间。四是具有连接性, 能够串连起整个知识体系, 五是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完成,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挑选案例上课, 设计好整套的知识体系。

2.4 处理好课堂上讲和练、教和学的关系

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必须处理好课堂上讲和练、教和学的关系。《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不同其他科目, 它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 如何使用WORD进行排版, 如何使用EXCEL进行公式计算, 如何使用PPT进行创建美化演示文稿, 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够上机动手操作出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上机一步一步遵循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很大程序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兴趣, 而且也容易让学生感觉内容枯燥简单而不屑一试。所以我们在讲课时要处理好教与学, 讲和练的关系, 在引导学生明白基本概念后尽量安排较多的时间给学生动手去实践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2.4.1 展示任务效果

在上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这更能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就自然而然地在该知识点上集中注意力。如果马上就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显然是很苍白的,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可以更直观、易懂, 任务明确, 同时也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2 课堂讲解演示

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演示教师的操作过程, 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通过排版, PPT的例子, 实现所看即所得的效果, 让学生更易懂。

2.4.3 课堂提问, 学生上台演示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问一些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步骤, 这样可以达到一种教师与学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讨论的效果。现在的学生都不爱提问, 一来是感觉本身对课程不敢兴趣, 二来也有可以是出于自卑心理, 这个时候, 教师就要启发他们不懂就问, 上课时我会有意识地走到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边, 问他们会不会, 并对他们不懂的知识进行一一讲解, 这样一来, 差生也觉得原来问老师感觉也不错, 而且一对一的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让差生有了学的兴趣, 下一次他们就会主动问你了。在布置任务下去的时候, 我们也可以点名, 让一些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上台去演示, 通过这种方式, 即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也可以达到一种传帮带的效果, 让学习好的学生去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

3 结语

经过实践证明,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通过案例推动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 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依赖于教师、学生双方的不懈努力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 教学方式仍然需要大胆创新、敢于实践, 才能使《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得以全面的提高。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及问题,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邢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01, 9.

[2] 张新平.案例教学的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0.

[3] 冯平安.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煤炭高等教育, 2006,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下一篇:心理游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