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工作者论文提纲

2022-08-16

论文题目:《金匮要略》药学思想初探

摘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传承与发扬仲景药学思想,给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提供合理用药的经典依据,本论文分别从遣药思想、制药思想以及服药思想三方面对《金匮要略》的药学思想内容进行了系统整理,总结了《金匮要略》全面、系统、严谨、合理的多元思维用药体系。通过整理研究培养了本人学习经典、应用经典的积极性,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提升本人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效果。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中医学及文献学等方法,认真学习,初步研究《金匮要略》的206首方剂的原文、组方、煎法及服法文献,并结合古今各医家们对经方的注解、临床应用,以及导师赵海滨教授运用经方的临证经验,梳理了《金匮要略》的药学思想。研究成果 系统整理了《金匮要略》的药学思想。《金匮要略》药学思想内容为全面、系统、严谨、合理的多元思维用药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即遣药思想、制药思想及服药思想。结论及意义 本论文从新的角度提出了《金匮要略》药学思想的多元思维性,包括遣药思想、煎药思想及服药思想。论文研究希望对于传承与发扬仲景药学思想,服务中医临床、中药调剂、中药现代研究与生产都提供了经典文献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使用价值。本论文整理为三章,做如下概述。第一章《金匮要略》遣药思想遣药思想就是派遣、运用药物的思想体系。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用药,用药是以证候为前提的,即首先辨明证候之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然后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但《金匮要略》的遣药思想,不仅辨证用药,尚有辨病用药、辨脉用药、辨体质用药、辨症状用药、辨方证用药及辨药性用药等,形成了全面、系统、严谨、合理的多元思维用药体系。辨病用药。不同于辨证用药,用药的前提是只要知其病而未必识其证。如“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就是说,黄疸病虽有阴黄与阳黄之分,但治疗均应注意用药利小便。辨病用药,不枝不杂,直接解决疾病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剩余问题,可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金匮要略》辨病用药的学术思想,为医者抓住解决疾病主要矛盾的思路与方法树立了典范。辨脉用药。《素问·五脏生成篇》:“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而著《伤寒杂病论》,并形成了凭脉用药的学术思想。如同是水气病,脉浮者用杏子汤,脉沉者用麻黄附子汤。《素问·脉要精微论》:“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故诊脉能独见其真,据脉用药可直捣病巢,这是仲景重要药学思想之一。辨方证用药。《金匮要略》具有方药的条文,其行文规律是前半部分论述病情,后半部分出示治疗方药。如“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等。就是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这一组病情,是肾气丸这个方的适应证,简称方证。有了这样的方证,就不必辨别其八纲证候的属性而径用肾气丸治疗。同理,“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则是白虎加人参汤的方证,仲景认为白虎加人参汤是解决该组病情的最佳方药,故云“主之”。辨方证用药,只要看到某方剂的“方证”存在,就未必要辨别其是什么病、何种证、怎样的脉,可以直接使用某方剂治疗,此方剂就如一把“专用”钥匙,可以打开该“方证”之锁,方证与方药二者是“锁-钥匙”的关系。《金匮要略》遣药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辨方证用药。辨症状用药。《金匮要略》的这种用药思想,主要出现在方后的加减法中。如防己黄芪汤方后云:“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仲景创立的这一用药思路,后人总结为“加一症则加一药,减一症则减一药”,至今仍有效指导着临床。辨体质用药。《金匮要略》的这种用药思想,主要体现在性能峻猛药物的使用,如大乌头煎方后云:“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这开辟了安全用药的先河。辨药性用药。中药处方之不效者,因不识证者半,不识药者亦半。证识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医圣张仲景谙熟药性,故《金匮要略》把握药性,根据药物四气、五味、散敛、升降浮沉、缓急、有毒无毒而合理配伍,调整药量,给后人示范。通过对《金匮要略》遣药思想的分析可知,其重要特点有二,一是多元思维用药,即不是本于“辨证用药”一途,也可本于病、本于脉、本于症、本于体质、本于方证、本于药性而用药。二是“辨方证用药”是全书遣药思想的重中之重。第二章《金匮要略》汤剂的制药思想中医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辨证准确、用方合理就可以收效了。若药物制备不当,也适足以影响药物疗效。论文以《金匮要略》的汤剂为例,从煎药溶媒、煎药浓度、煎药时间、特殊煎法四个方面探讨了该书的制药思想。煎药溶媒。煎煮中药,首先是选择煎药用水,《金匮要略》多数汤剂的方后没有注明用什么水,根据现代医家的认识,一般用井华水即可,即晨起汲取的第一桶水,洁净无秽。此外《金匮要略》根据病证需要,有特殊用水的,如泉水、甘澜水、浆水等。除用水之外,还用其他煎药溶媒。如酒、醋、蜂蜜、马通汁等。蜂蜜煎药,相当于最早的“糖浆剂”。煎药浓度。论文通过对饮片重量、加水量、药液量三个数据的分析,研究了《金匮要略》可供统计煎煮浓度的23首方的煎药浓度,换算成现今的计量,即每100 mL药液中含饮片的重量g数来表示煎药浓度。从中发现,仲景方中,78%的方剂药液浓度在20%~60%(g/100 mL)之间,平均40%。如果是治疗上焦病的方剂,药液浓度宜小,可在20%以下,以利药性升浮;如果治疗下焦病,药液浓度宜大,可在60%以上,以助药性沉降。这对于现今如何制订常规药液浓度,以及根据病证治疗所需调整药液浓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煎药时间。《金匮要略》所载汤剂,煎煮次数,俱为一次,没有二煎、三煎记载。原书的煎药时间,是按加水量、药液量标示的,没有具体时间定数。论文将原书可供统计“煎药时间”的105首汤剂,进行了药液量占加水量比例的整理,并把“煎药时间”归纳为:轻煎、中煎与久煎。其中73首方是中煎,占69.5%,其药液量为加水量的30~50%;24首方是久煎,药液量为加水量的30%以下;8首方是轻煎,药液量为加水量的50%以上。这提示我们,药液量为加水量的30~50%是常规“煎药时间”,如果以加水1500 mL为例,煎取药液量450~750 mL,平均600 mL左右,分三次服。如果治上焦病应轻煎,加水1200 mL,煎至600 mL,促使药性升浮;如果治下焦病应久煎,加水2000 mL,煎至600 mL,增强药性沉降。仲景这种不言火候大小,不云时间定数,而以药液量与加水量之比为标准的“煎药时间”法,对于我们怎样改进现今煎药法,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经典法则。特殊煎法。《金匮要略》的方药,多数是群药共煎的,但根据病证与药性之别,也有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石膏的先煎。石膏为矿物药,现今调剂多要求先煎,但《金匮要略》使用石膏的9首方剂,无一先煎的,这提醒我们石膏有必要先煎吗?二是分煎后再合煎。一首方剂,每药各自单煎,以完其性(成分充分溶出),然后将各自煎液和合共煎,相与以成。这种煎法,道理昭然,也需要深入研究与临床实验。三是去渣再煎。这种煎法能使全方从阴化阳,复从阳化阴,具有调和阴阳、和利枢机作用。临床使用《金匮要略》的柴胡类方和解表里枢机、治疗少阳病,以及半夏泻心汤类方和利上下枢机、治疗脾胃病,均应考虑依据仲景思想而采用去渣再煎法。第三章《金匮要略》汤剂的服药思想论文整理了《金匮要略》可供统计的110首汤剂服药思想,包括服药次数、服药剂量及服药护理。《金匮要略》汤剂的服药次数,有58首方,约占52.9%,其服药次数为一日三次。有21首方,约占19%,其服药次数为一日二次。全书一日服二至三次的方剂之和近72%,此可视为常规服药次数,这对于修正现今汤剂“约定俗成”的一日二次服法提供了“圣法”参考。服药剂量。《金匮要略》有59%的汤剂是每次服一升,约200 mL。有21%的汤剂是每次服七合或八合,即140~160 mL。可见《金匮要略》有80%的汤剂服用剂量在140~200 mL,这是常规服量。此外,《金匮要略》还根据病证与药性的特殊性而采用特殊服药剂量法。如治疗痰饮病与有毒药物的方药多数是小于常规剂量服用,每次服用四合至六合(80~120 mL),以免多服药液而助水饮或者引致毒副反应。服药护理。《金匮要略》重视饮食护理,如服用桂枝汤需要禁食生冷、粘滑、五辛、酒酪、肉面、恶臭等食物。不仅桂枝汤,其他汤剂也应忌食。发汗方药的药后护理,重视把握汗出情况,一是“遍身汗出”。若汗出不周,未足言汗,病不肯去。二是“微汗”。微汗则邪随汗解,若大汗如淋如洗,不独病不愈,亦伤元气。护理与药物有协同作用,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中医辨证施护、辨药施护开辟了先河。结论论文系统整理了《金匮要略》的药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提出了《金匮要略》多元思维与重视“辨方证用药”的遣药思想,初步探讨了《金匮要略》的煎药思想与服药思想,这对于传承与发扬仲景药学思想,服务中医临床、中药调剂、中药现代研究与生产都提供了经典文献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使用价值。

关键词:多元思维;金匮要略;药学思想;张仲景

学科专业:中医内科学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分析

二、国外研究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金匮要略》遣药思想

1.1 辨病用药

1.2 辨证用药

1.2.1 根据虚实辨证以用药

1.2.2 根据寒热辨证用药

1.2.3 根据表里辨证用药

1.2.4 根据气血辨证用药

1.3 辨脉用药

1.4 辨症状用药

1.5 辨体质用药

1.6 辨方证用药

1.7 辨药性用药

1.7.1 五味药性的应用

1.7.2 散敛药性的应用

1.7.3 升降药性的应用

1.7.4 缓急药性的应用

1.7.5 有毒无毒药性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金匮要略》汤剂制药思想

2.1 汤剂煎煮的特殊溶媒

2.1.1 特殊水类溶媒

2.1.2 其他特殊溶媒

2.2 汤剂浓度

2.3 汤剂煎煮时间

2.3.1 轻煎

2.3.2 中煎

2.3.3 浓煎

2.4 汤剂特殊煎法

2.4.1 先煎

2.4.2 后下

2.4.3 包煎

2.4.4 烊化与兑入

2.4.5 分煎后再合煎

2.4.6 去渣再煎

2.4.7 煎汤代水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金匮要略》汤剂的服药思想

3.1 汤剂的特殊服药次数

3.1.1 顿服法

3.1.2 一日一次法

3.1.3 一日二次法

3.1.4 一日四次法

3.1.5 一日十次法

3.1.6 不拘次数法

3.2 汤剂的特殊服药剂量

3.2.1 较小剂量法

3.2.2 小剂量法

3.2.3 超小剂量法

3.2.4 大剂量法

3.3 汤剂的服药护理

3.3.1 药后啜热粥以助发汗的护理方法

3.3.2 药后温覆以助发汗的护理方法

3.3.3 药后饮暖水以助发汗的护理方法

3.3.4 药后避风以防复发的护理方法

3.3.5 药后汗多以温粉止汗的护理方法

3.3.6 药后忌食生冷等食物

3.3.7 药后糜粥调养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企业文化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口语交际教学小学语文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