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2022-04-1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针对卫生部提出的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经过因子旋转,给出各监测指标的因子得分,得出不同年度监测指标的综合情况和各项分指标的表现情况。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篇1:

沈阳市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调查

[摘 要]目的:调查研究沈阳市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现状。方法:基于2012—2016年《辽宁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收集沈阳市全部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的统计数据以及现场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沈阳市中医院服务能力正在曲折中发展,不断提升,但中医的发展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结论:为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解决思路,对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推动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提供依据,对居民健康的公平性的实现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沈阳市;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9.34.144

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中重要的一项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其中均涉及中医医院,中医医院作为医疗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有特殊性的部分;新医改下,中医医院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越来越大,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是否发挥其龙头作用可以体现出中医医院发展情况,通过收集2012—2016年辽宁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研究沈阳市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现状,促进沈阳市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2016年辽宁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以现场访谈数据为补充,数据经清洗、整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选取反映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的诊疗人次数、床位数、出院人数、分科门急诊人次数、分科床位数、分科出院数等主要指标,同时在服务能力方面還关注中医类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中的占比情况,看在全部类型医院中的中医类临床科室的服务能力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沈阳市中医医院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

2016年沈阳市中医类医院共44家,分析沈阳市2012—2016年5年间服务能力的情况(门诊服务情况统计4年间诊疗人次数,住院服务情况统计5年间出院人数),分析与结果如下。

2.1 中医类医院门诊服务能力

沈阳市中医类医院4年间的门诊服务能力提升与综合医院相比较为不乐观。从表1可见,2013—2016年沈阳市中医类医院门诊诊疗人次增长9.3%,纵向比较是有所增长的,但从横向比较可以发现问题,沈阳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诊疗人次数4年间增长10.6%(2767万人次/2501万人次),辽宁省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诊疗人次4年间增长13.7%(9431万人次/8296万人次)。由此可见,沈阳市中医类医院门诊诊疗人次的增长低于沈阳市的总和门诊诊疗人次增长幅度和辽宁省的总和门诊人次增长幅度。

从内部结构上看,中西医结合医院诊疗人次数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且中医诊所诊疗人次数也下降了20.6%;中医医院的诊疗人次数增长7.6%,中医门诊部的诊疗人次数增长13.6%,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的诊疗人次数增长45.6%,是增长最显著的。

原因分析:中西医结合医院数量4年间沈阳市一直没有变化,为2家,这2家医院4年间的门诊服务情况变化不大;中医诊所的诊疗人次下降与沈阳市中医诊所的数量下降相关;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的诊疗人次数增长体现了综合医院中医类科室规模扩大,方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中医服务。

上述结果与中医类医院规模的增长,包括机构数量增加、中医药人员数量增长情况(见表2)并存。

2.2 中医类医院住院服务能力

沈阳市中医类医院5年间的住院服务能力提升同样不乐观。从表3可见,沈阳市中医类医院5年间出院人数增长43.1%(199812人/139605人),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存在波动性下降,中医医院增长44.1%,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增长69.9%,是增长最显著的。沈阳市中医医院出院人数的增加与诊疗人次数(见表1)的增长与医院规模的增长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住院服务量的提高与规模增长并没有达到等量效应。

原因分析:住院服务能力的评价要关注床位数量的变化,用出院人数的增长幅度与床位数量的增长幅度进行比较,如果出院人数的增长幅度高于床位数量的增长幅度则体现住院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反之,如果出院人数的增长幅度低于床位数量的增长幅度,只是总体服务量的增长,但每床位的服务效率并没有提高。沈阳市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的增长与床位数量(见表4)的增长相比,出院人数43.1%的增长率要低于沈阳市中医类医院总床位数的57.2%(9475张/6027张)的增长幅度,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的床位储备是翻倍增长的,出院人数69.9%的增长幅度与翻倍增长的床位数量相比仍然较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住院服务能力的提高也不是很尽如人意。

不可否认的是,2016年中医类机构总床位数占沈阳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63908张的14.8%,基本与机构占比水平持平,体现了沈阳市加大对中医类机构的投入力度。

2.3 中医类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中的占比

在关注中医类医院的服务能力发展情况的同时,仍需关注全部类型医院中的中医类临床科室的服务能力情况。图1为沈阳市中医类临床科室(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在医院全部科室中床位数、门急诊人次数、出院人数相关指标的占比情况。

床位数占比先降后升,波动性上升,从2012年的14.3%到2013年降低到13.8%,之后上升到2016年的15.6%。但从表5可见,中医类临床科室的床位数绝对数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2013年所占比例下降应该是中医类床位数量增长幅度低于医院床位数量总量增长幅度的结果,之后上升则是增长幅度加快,高于医院床位数量总量增长的幅度。中医类临床科室床位数量的增长体现沈阳市5年间加大了在非中医类医院中中医类临床科室的建设力度,中医类医院以及非中医类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协调发展,适应医院的改革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出院人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10.4%增长到2016年的12.3%,出院人数占比增长是中医类临床科室在整个医院住院服务能力提升的表现。

门急诊人次数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大,较平稳,2012年为15.6%,2016年为16.1%,增长0.5%。从表6可见,这种增长态势主要是中医科门诊人次数增长,而中西医结合科门急诊人次数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5%的结果。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描述可以发现,沈阳市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的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但是其他医疗机构中中医类临床科室在不断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3.1 加强中医医院自身建设

从机构数量的变化上,5年间沈阳市中医类医院中增加较多的是中小型医院,而大医院增加的数量较少,因此床位数增加不明显。此外,由于综合医院中中医科室基数较小,增长速度较快,但并不意味着在综合医院中中医科室的发展处在主流地位,竞争仍然激烈。因此在中医类医院数量增加的同时也要加强中医医院自身实力的建设,提高大型中医医院的规模和竞争力,例如加强自身制度建设,提高人才引进质量以及医疗设施利用率,促使大型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做大做强,与综合型医院相比时更加具有竞争力。

3.2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目前中医医院存在着严重的西化问题,医生受利益驱动,为了提高收入,降低使用中医特色疗法,而加大使用西药以及西医设备进行诊疗,促使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不充分。综合医院服务范围的提高对专科医院是威胁但更是机会,威胁是:中医医院的服务量以及服务效率降低,不利于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机会是:有利于中医医院思考出路,激发中医医院改革的动力,中医医院除了对人员质量有了一定的要求外,也要让医药人员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对中医文化有认同感。例如,中医预防保健在近些年来已经不断地走入人民的生活中,但是由于中医预防保健定义不明确以及医生更愿意使用西医诊疗设备的双重作用下,使我国中医预防保健得不到良好的发展,预防保健是中醫特色优势之一,作为省会城市更应该积极鼓励预防保健性质的中医服务发展,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与综合医院的竞争优势[1]。

3.3 加强其他医疗机构中中医类临床科室建设

综合医院提高竞争力的方式就是增强各项服务能力,对中医类机构的威胁较大。目前,在百姓心中,对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加信任,相应地,综合医院为吸引患者就会提高其他专科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医医院专科特色优势发挥不明显,很容易失去大部分群体。要加强其他医疗机构中中医类临床科室建设,让中医走进百姓生活,使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中医发展相结合。中医的发展并不是要孤立发展的,是要与一切可以促进其发展的因素相结合。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的建设,可以使综合医院的优势与中医的发展相结合,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中医的需求,方便人民选择中西医就医[2]。无论是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室,还是专科性的中医医院都要相互合作,体现“整体性”,让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3.4 加大对中医知识的宣传力度

调查发现,百姓对中医知识的了解不够、认可度不高,选择中医治疗在患者心中仍然不是主流地位。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医发展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要重振当年雄风[3],首先整理先前优秀中医著作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形式、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中医药宣传,让中医走进全民生活,提高中医在社会的知名度和认同感,营造浓厚的中医氛围。其次严厉打击“伪中医”,建立良好的健康中医环境,提高青年人对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激励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懂医、学医、品医的队伍中。在新时代下,国家对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了有关中医特色发展的理论,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中医道路,在全社会形成中医氛围。

参考文献:

[1]闵晓青. 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刘美玲,刘兴荣,冀云倩,等.新医改背景下甘肃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发展研究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5):508-510.

[3]陈云斐. 做强中医医疗机构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N]. 光华时报,2016-12-06(003).

[基金项目]辽宁省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课题“沈阳市中医医院资源配置状况与服务能力调查”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诗敏(1998—),女,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通讯作者:马月丹 (1978—),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卫生费用与医院管理。

作者:张诗敏 刘肖杨 王鹏飞 林锦慧 尹琴琴 马月丹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篇2:

因子分析法在三甲医院评审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针对卫生部提出的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经过因子旋转,给出各监测指标的因子得分,得出不同年度监测指标的综合情况和各项分指标的表现情况。本文分析了2006-2011年某三甲医院的监测指标情况,结果显示2009年总体情况最好,而工作负荷和经济状况,则是逐年递增,2011年最好。用因子分析法对三甲医院评审监测指标综合评价,可以客观地为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综合经营管理状况,并以此方法为理论依据,纵向比较医院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发展情况,横向比较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情况。

[关键词] 因子分析;三甲医院;评审监测指标;综合评价;医院管理

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卫生部印发了《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而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医疗机构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第七章“医院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中,分别从资源配置、工作负荷、治疗质量、工作效率、患者负担及资产运营等方面给出监测指标。而医院管理者,需要在完成三甲医院评审监测的同时,客观地了解医院的综合实力与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造综合评价函数,简化众多监测指标及有效处理指标间的重复信息[1],进行监测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使管理者纵向比较医院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发展情况,横向比较各业务部门工作的质量情况。

1 资料来源

针对卫生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某三甲医院2006-2011年的统计报表及财务报表。资料来源准确、可靠。

2 统计分析方法

2.1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是把多个相关的原始变量转换成少数几个独立的变量,找出解释多个指标的独立的公因子, 若初始公因子难以合理解释, 可进一步进行因子旋转求得合理解释, 公因子个数一定少于原指标个数。

2.2 分析步骤

(1)选择评价指标。根据《评审标准》中提出的“医院基本运行基本情况监测指标”,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简化了指标体系的指标数量(如用“每一职工负担门诊人次”代表职工人数与总诊疗人次,每一职工负担床日代表住院总床日数等),最后选择16项指标组成指标评价体系。工作负荷指标:每一职工负担门诊人次(X1)、每一职工负担床日(X2)、门诊手术例数(X3)、住院手术例数(X4);治疗质量指标:病理诊断符合率(X5)、住院病人治疗有效率(X6)、住院抢救成功率(X7)、急诊抢救成功率(X8);工作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X9)、平均每床工作日(X10)、床位使用率(X11)、病床周转次数(X12);经济效益指标:平均门诊人次收费(X13)、平均每床日收费(X14)、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X15)、业务支出/百元医疗收入(X16)。选择某三甲医院2006-2011年数据为分析数据,见表1。

(2)因子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监测指标逐年有所提高,但指标表现并不完全一致,要判断各年度监测指标的综合情况,就需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经过KMO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统计量为0.623>0.6,适于作因子分析[1]; Bartlett 球形检验统计量为359.899,自由度为91,P=0.000,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阵的假设(P≤0.05) ,适合采用因子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3)初始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因子旋转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6.3%。公因子及其对应的特征值及累计贡献率见表2。

2.3 公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

公因子的因子载荷矩阵,为各因子得分的表达式,亦为前面所述指标体系数学分析模型。未经过旋转的载荷矩阵中,各公因子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载荷,例如第一公因子,在X1、X2、X3、X4、X6、X10、X11、X12、X13上都有较高的载荷,那么,第一公因子的含义就相对比较模糊,经过因子旋转,各公因子含义略加清楚,基本反映了监测指标的含义,将工作负荷与经济效益合并为一个公因子,见表3。

2.4 综合评价排序

由因子载荷矩阵得到各公因子得分的表达式,并得出各年份在公因子上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2006-2011年各监测指标中,总的表现情况为2009年最好,2011年排在第二位,而2008年表现最差;而各公因子的表达中,工作负荷与经济效益指标,2006-2011年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质量指标和工作效率指标,2009年均排在首位,2011年均排在第二位,2008年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排在末位。

综合评价函数为[2] :

4 结果与讨论

目前,常用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有逼近理想的排序法( TOPSIS 法) 、综合指数法及秩和比法等[3]。用TOPSIS 法和综合指数法对10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4],但TOPSIS 法和综合指数法灵敏度不高,并且要求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采用秩和比法对9项统计指标进行医疗质量综合评价[5],结果简单、直观、实用,不足之处是对原始定量指标的信息利用不充分。因子分析法是21世纪初由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rman 等人提出的一种探索性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它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的几个因子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有指标数量少,能反映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变量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分析方便,因子命名简单等优点[7]。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卫生部《三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提出的医院管理监测指标为基础,建立科学的综合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对不同阶段总因子得分的比较分析,实际上是将评价指标进行了“精化”,既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医疗质量总体进行比较分析,还可以发现医院内部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为管理者提供改善医院管理的决策依据。因此,因子分析法在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而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医疗机构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颜,蔡志明,王光明,等. 因子分析法在公立综合性医院整体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2) :67-68.

[2]孙振球. 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M] .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15 - 448.

[3]彭韩伶,陈少贤. 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综述(2)[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1):29-33.

[4]龚玲. TOPSIS 法与综合指数法在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6):26-28.

[5]孙静,朱慧敏,齐丽萍. 运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我院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2007,14( 3):231-232.

[6]郭建校,王洪礼,郭龙,等.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学科科研水平综合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 1) : 34-37.

[7]方积乾. 医学研究生教学用书——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7-319.

作者:陈玲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篇3:

广西1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医院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文章构建了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共58个,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医院核心竞争力评价的8个关键因子,即财务效率因子、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决定因素因子、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服务效率、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进一步归纳又可以将盈利能力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长期偿债能力因子归结为广义的财务效率因子;发展能力因子、领先性因子归结为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因子。通过对广西18家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7~2009年3年平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18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排名。结果显示,医院的竞争力与医院的显著增殖性,领先性、异质性,内部资源的整合、协调性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医院的竞争力体现在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的综合服务能力,体现在资源管理、配置的协调性和产出的效率、效益性。

[关键词]医院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作者简介]杨春旭,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07级博士研究生,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孙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083

[

作者:杨春旭 孙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飞机机翼整体壁板管理论文

热门文章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