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哲学论文提纲

2022-09-03

论文题目: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摘要: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异化特征。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思想,马尔库塞关于单向度的人的思想,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等,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延伸。而这些思想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韦伯的合理化思想。在终极价值缺席的背景下,如何克服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冲突,韦伯深刻地体会到价值问题是关键,而理智诚实便是韦伯对人们提出的新的要求。韦伯致力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化以及祛魅世界后的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问题,他深刻地揭示出现代社会形式合理性和实质非理性的特征。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冲突是考察韦伯思想冲突和内在张力的重要一环。理解韦伯思想,探析其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问题离不开历史主义危机这一时代背景。面对形而上学体系的坍塌,新康德主义认为康德对理性的看法似乎可以解决这一危机,因此,提出了事实与价值二分的价值哲学。而德国一贯的思辨传统使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无条件地拿来应用到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有适用于自身的独特的方法论。西方的科学和信仰正是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信仰永远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和理解。韦伯以价值中立为原则,力求在社会领域实现康德在自然领域中所做的工作。本文以价值问题为逻辑主线,通过分析韦伯对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的调和的立场,揭示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内在张力,将其方法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论证结合起来,旨在探讨如何理解历史主义危机,并深入分析事实和价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限度和超越。论文第一章主要阐述历史主义危机背景下,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兴起和方法论之争,指出韦伯进行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历史背景。第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分析韦伯在将价值关联作为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先验前提下,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坚持价值中立的基本原则,表明了其责任伦理的价值立场。韦伯通过对价值的调和,彰显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张力。第三章进一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韦伯合理化思想的继承和批判,主要体现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从而揭示了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价值问题的传承与影响。结语部分主要分析韦伯虽然坚持社会科学的客观有效性,但也并未排除价值的因素。从辩证法的视角来看,价值关联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先验前提,正是这个先验前提使韦伯的理论呈现出主观的特点。为了弥补主观构造与实在之间的距离,韦伯使理想类型实在化,希望通过经验实在克服理想类型的主观性。虽然理想类型可以作为衡量实在的手段,但它毕竟是外在的、抽象的,是一种先验的建构,而不是来自事物本身,不是事物自身按其内在发展逻辑而形成的。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合理化成果,但同时他又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必然动摇其现存状态,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韦伯虽然在经验实在的分析中指出现代社会合理化这一特征,在文化合理化方面他能做到批判,一旦面对经济和政治这些可能会动摇资本主义根基的社会合理化层面时,韦伯就变成了非批判的,从而也就没有从本质上揭露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表面看来,马克思与韦伯存在极大的分歧,但韦伯所反对的只是庸俗的唯物史观,并非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之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和韦伯都没有把任何一种单一的因素看作决定历史的唯一的力量,二者的思想并非绝对对立。就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说,韦伯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异化理论和合理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何把握价值中立的尺度,在人类历史和现实实践中怎样看待极度的价值中立会导致道德缺失,如何把握二者的张力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极大的困境。否则对理性的追求越真诚,在价值中立的情况下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越为严重。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解释社会科学的方法,而且对人类历史境遇进行了深刻反思。虽然韦伯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找到克服异化的途径,但他以理智诚实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的合理化命运,并以无比卓绝的努力积极去化解意义的失落和价值的丧失问题,为人们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合理化;理智诚实;西方马克思主义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终极价值的缺席和理智诚实的丧失

一、问题来源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框架

第1章 价值的出场: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背景

1.1 历史主义危机

1.2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

1.2.1 洛采对存在领域与价值领域的区分

1.2.2 文德尔班对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

1.2.3 李凯尔特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

1.3 方法论之争

1.3.1 方法论之争的历史过程

1.3.2 个别方法与普遍方法之争

1.3.3 社会科学的逻辑界定之争

第2章 价值的调和: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张力

2.1 价值关联——先验前提

2.1.1 李凯尔特的价值关联

2.1.2 价值关联与价值判断

2.1.3 解释性理解和因果性说明

2.2 价值中立——基本原则

2.2.1 事实与价值分离

2.2.2 祛魅世界中的价值寻求

2.2.3 对价值中立的评价

2.3 理想类型——一般方法

2.3.1 个别化和一般化的调和

2.3.2 比较和衡量实在的理想类型

2.3.3 以马克思辩证法看理想类型

2.4 责任伦理——价值立场

2.4.1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2.4.2 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2.4.3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第3章 价值的彰显: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价值问题的传承与影响

3.1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3.2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3.2.1 从合理化到物化的转化

3.2.2 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批评

3.3 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

3.3.1 霍克海默、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

3.3.2 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的批判

3.3.3 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论文提纲下一篇:创业社会实践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