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论文

2022-04-2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通过分析医学检验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以实例说明了医学检验中如何做到操作程序的标准化。通过制定医学检验操作标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1:

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化学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前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化学品管理存在着品种复杂、管理凌乱、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废液处置不当等问题。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设立小型化学品仓库,统一管理;优化实验,建立院系级化学品信息管理调剂平台;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意识;重视废液回收处理,加强监管几个方面促进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平安校园建设。

关键词: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平台,建设并管理好实验室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医学院校的实验室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很多化学品,这些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能复杂,有的甚至是剧毒、易制毒、高腐蚀的危险品。近几年,化学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天津爆炸案、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和南京理工大学爆炸案等,无一不证实了化学品的高度危险性和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各大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起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落实实施。医学院校实验室所使用的化学品在数量、品种、管理等各方面虽有别于化工院校,但化学品的安全问题无院校之分,必须得到同等重视。如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结合院校自身特点,将存储与使用要求有机结合,安全操作,防止污染[2],切实管理好实验室化学品,是每一位医学院校工作者值得慎重研究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发现当前医学院校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化学品多而杂,管理凌乱。医学院校的实验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它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实验课。在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的不同,每个专业均会开设各自的实验课程。然而大部分实验室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一些化学品,药学、检验等专业相对涉及较多。全校所涉及的化学品总类别非常多,危险系数参差不齐。从仓库领用之后,这些化学品便散布于学校各个实验室中,单纯由各个实验室管理者自行管理,很多化学品直接简单存放于实验室中,没有规范保存,更无统一监管,存在较大隐患。

2.化学品管理投入不足,条件有限。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所使用的化学品大部分比较安全,但也存在着部分危险度较高的化学品,如浓盐酸、高锰酸钾、丙酮、甲醛等。医学院校在化学品安全管理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化工院校,很多实验室缺乏应急洗眼器、紧急喷淋等应急装置;各系部也很少设有特定的试剂存放室,即便有存储间,存储间的设施也通常过于简陋;没有专业的人员管理相对危险的化学品,剧毒品没有严格执行“五双”要求等。无论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总体都处于不足状态,条件十分有限,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化学品管理者专业度不高,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医学院校的学生和老师主要是医学背景下的,甚至有一部分直接是文科生,对于理科的化学知识了解甚少,从潜意识里就会不自觉地无视这些化学品的危害,当发生某些突发状况时也不清楚如何处理才是最正确最妥当的。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对于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视远低于化工院校。大部分实验室的管理者虽是本课程的专业人员却不是化学品管理的专业人员,后期也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特别是那些化学品使用较多的实验室,迫切需要管理者对其使用的化学品在存储、使用、处理等各方面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4.废弃化学品处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使用化学品势必会产生废液,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有过期的原装试剂和不再使用的剩余试剂等。特别是近几年扩大招生规模后,实验室利用率不断提高,废液排放量迅速增加,废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哪种废液,都必须定期及时妥善处理。如果不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都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对于自身无法处理的废液,也应该要请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代为处理。然而,在很多医学院校对于化学品废液的处理上,往往还存在较多漏洞。有的不能将废液及时处理,积攒时间过久,积攒容量过多;有的没有进行合理分类回收,直接将所有废液混放在一起;甚至也有个别将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管等不规范现象。院校没有设置相应的部门对废液进行监督和管理,致使废液处置问题日益严重。

二、医学院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措施

1.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各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规章和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度、管理人员责任制度,化学品出入库制度,化学品保管与使用制度,化学品信息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废液回收处理制度等[3]。根据规章制度,建立起以院—系—个人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4]。

2.设立小型化学品仓库,进行统一管理。为解决领取后的化学品无统一管理的现象,可以考虑每个系部独自设立一个小型的化学品仓库,用于存放本系部本学期各实验室从学校仓库领取的试剂。为保证安全,小型仓库也应具备金属门窗、通风设备、防爆设备、照明设施、消防设施、耐腐蚀化学品柜等,根据需要还可以添置保险柜。所有试剂都要做好相关登记信息,如化学品名、规格、数量等,试剂存放要按照分类存放原则进行储存。仓库应设置专人统一管理,并定期做好信息统计与更新工作。领用人员应严格做好领用登记制度,用不完的试剂要及时返回仓库。通过建立这样一种下属的小型仓库,切实加强对于领用试剂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化学品的安全。

3.优化实验,建立院系级化学品信息管理调剂平台。结合医学院校的大背景,选择与医学相关的实验,注重专业特色,优化实验项目。尽量选用无毒、无害的试剂,推行绿色实验;尽量使用小剂量试剂,推行微型实验[5]。从源头上减少高危险性化学品的种类和化学品的存储量,从根本上降低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难度。汇总各小型仓库的化学品存储信息,建立起一个院系级别的化学品信息管理调剂平台。各实验室根据自身需求,可随时查找并申请试剂调剂。试剂调剂应遵行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化学品的有效性。通过这样一个院系级的管理调剂平台,将各实验室的化学品流动起来,切实实现了化学品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提升了剩余试剂的使用价值,又节省了试剂存储空间,形成一种常用常新的良性循环,创造了优良的实验环境[6]。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院校的化学品信息有一个统一的掌控和监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建立校级之间的信息管理调剂平台,更大程度地促进化学品信息的安全管理。

4.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医学院校各级领导应逐步提高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意识,严格审批危险化学品的申购计划,适当增加学校对化学品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对于保证安全的必要设施,必须具备齐全。化学品仓库设计应符合要求,剧毒化学品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提前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在全校范围内不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习,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严格贯彻实施实验室准入考核制度,每一位人员必须掌握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后方可开展实验[7]。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清楚了解自身所涉及化学品的属性,掌握突发状况应对措施要领。每一次实验课,老师都应向学生宣教本次实验涉及的化学试剂及注意事项,全程严格监管化学品的规范使用。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谨慎使用各种化学试剂,重视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在全校范围,从每个细节加强管理,从每一个人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化学品的安全。

5.重视废液回收处理,加强监管。设置一个专门的岗位,用于监督和管理全校化学品废液的回收和处理情况。统一发放专业的废液回收桶,按要求分类收集,并附上废液清单,定期将各实验室的废液收集起来统一存放,再定期交由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处理,同时做好废液登记信息;对于部分简单的废液,实验室可自行处理的,经无害化处理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对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废液,应及时分门别类回收起来,尽快用于可利用的实验课程中,以节约试剂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利用废液价值。监管部门还应定期对各系部的化学品进行检查,审核化学品的标签、数量、存储等情况,全面监督管理好全校化学品的安全。

三、结语

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工作不但直接影响学校的科研及办学水平,更直接关联师生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应作为医学院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增强全民安全和环保意识,提高专员管理水平,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促使化学品能够更好地为医学事业服务。实验室化学品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对学校安全、高效地开展各项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忠林.国外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介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3):167-169.

[2]刘阳桥,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存储及使用管理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9):48-49.

[3]王海文,殷馨.浅谈实验室化学品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203-205.

[4]方苗利.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61-262.

[5]莫清,赵小菁.医学院校化学实验室废液综合处理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4):66-68.

[6]李广艳.浅析高校化学品类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301-304.

[7]杨姣兰,金鑫.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9(2):94-98.

作者:何思颖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2:

医学检验标准化操作实例分析

摘 要: 通过分析医学检验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以实例说明了医学检验中如何做到操作程序的标准化。通过制定医学检验操作标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医学检验;标准化;实例分析

1 医学检验标准化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在高等院校通过系统学习这门学科,使学生了解如何鉴定人的血型、确定一个人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怎样拍人体胸部及四肢的X线片,怎样进行CT扫描等等。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指某一个领域需要达到的统一的标准要求,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對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如信息工作标准化,其目的是使文献工作走向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达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的问题由来已久,中国自秦代开始,历代王朝都有法定度量衡标准以及法定违反标准的法则。中国现代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对工业产品、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等需要有统一的技术要求,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

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统一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使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2 医学检验标准化操作的实例分析

标准化操作,又称为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是为有效地实施和完成某一临床试验中每项工作所拟定的标准而详细的书面规程。以医学检验中的痰液细菌检验为例,众所周知,传统习惯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其临床符合率并不高,传统程序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缓慢,很不适应临床诊断治疗的迫切性。究其原因,除了因为微生物和人体的相关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源自细菌的致病与条件致病的辨证性,如致病菌可能为正常携带,而细菌在肺通气功能异常病人的下呼吸道可以发生单纯定植或感染,要证明培养结果与感染的相关性是医学微生物学所面临的难题;还因为痰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的不合格标本带来的培养结果与病人感染不相符。因此,提出相应详细可行的令全国同行公认的统一规范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和完整的痰液培养的质量控制办法,建立规范而快速的痰液细菌学检验的SOP对于提高呼吸系统感染病的诊治水平和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等问题均有重要的作用。

医学检验标准化操作实例:第一,标本接收筛选方案。目测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浑浊、稠厚、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而无色透明、有灰白片状物或黑色小点,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的为不合格标本。经过目测筛选的标本,在洗涤前还需再经过显微镜下筛选,取约0.1ml痰液(黄豆大小)用接种环均匀涂布成2×2cm2大小的涂膜,在显微镜下,凡脓细胞大于25/LP且鳞状上皮小于10/LP的标本为合格标本,可进入下一步程序;而脓细胞小于10/LP但细菌数量大于+++或鳞状上皮大于25/L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第二,标本预处理。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1%的PH7.6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90min后接种,并同时在洗涤后制作原始痰涂片,进行染色镜检。第三,读片。根据人体对细菌、真菌感染在早期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为主的特点,结合呼吸系统生理病理特点,阐述痰液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在下呼吸道中感染中形成的炎性渗出、包裹物中存在与感染直接相关的病原菌,在自然排痰的过程中会被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所污染,但污染菌位于炎性包裹物之外,且人体对正常菌群具有共生性保护因而不会产生吞噬现象。据此,将选择痰标本中脓细胞成团块状分布,集中而不稠密,且周围无鳞状上皮细胞或无大量成团状分布的细菌球的区域为读片区,认真收寻20-30个视野中脓细胞聚集处的脓细胞胞浆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及细菌的染色排列特征,菌体特征(如粗细、长短、扭曲)并作记录,将此作为确定病原菌的理论依据。第四,标本的接种培养。第五,读碟。第六,细菌鉴定。在痰标本的直接涂片镜检结果的指导下进行分离鉴定,根据痰液涂片直接镜检结果中被炎性包裹及脓细胞吞噬的细菌的革兰染色后的形态特征为指引,阅读平皿中菌落形态并作菌落细菌的革兰染色,选择与镜检结果一致的细菌(该步骤应该在经验丰富的高资历微生物检验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必要时进行纯培养,再根据该细菌在各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及相应菌落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群,随后在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特点、触酶、氧化酶等简单试验的进一步鉴定和分群到相关的科或属后采用相应的编码鉴定系统鉴定手工或自动化鉴定,对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在生化反应的同时采用乳胶试剂作为补充。为了缩短鉴定时间还可采用具有培养鉴定一体化作用的多功能培养基配合快速酶法编码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第七,药敏试验。按CLSI相关规定进行药敏试验,可采用特殊的药敏试验观察计算方法(如自动化仪器采用的光电浊度速率法、荧光速率法等)缩短药敏时间。向临床提供一份快速的初步报告。第八,结果报告。常规痰培养报告应包括完整的病人信息、临床诊断、抗生素使用情况(由临床医生在申请单上注明)、未染色标本直接涂片结果(有无脓细胞、脓细胞数量、上皮细胞数量、二者比例、有无真菌孢子/菌丝、有无寄生虫等)、Gram染色镜检结果(包括脓细胞数量、上皮细胞与胞外正常菌群数量与污染程度、脓细胞胞内吞噬细菌/真菌孢子的情况,炎性包裹物内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情况、脓细胞和炎性包裹物内的细菌/真菌的染色特征、形态特征和排列特征)、所分离细菌的鉴定结果、耐药监测结果、一般药敏结果、该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性的评述和建议。第九,质量控制。为保证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快速准确和临床符合率,应对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 结语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更能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同时,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参考文献

[1] 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2007,(6).

[2]张志德.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J].实用医药杂志,2007,(5).

[3]王志平.如何确保医学检验质量的可靠性[J].中国民康医学,2008,(2).

[4]陈永清.论医学检验单需要标准化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08,(7).

[5]杨进.痰液细菌学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程序初探[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2).

作者:范 群 王江南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论文 篇3: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其在临床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满足现代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我院情况,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作为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所采取的培训形式,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临床教学、临床技能训练及考核中,达到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的目的。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临床教学;OSCE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在接受临床检查时能恒定、逼真、准确地模仿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态度、精神情感和(或)病史,可兼具模拟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功能[1-3]。

1968年,美国人巴若斯首次提出SP的概念。此后,美国、加拿大的很多医学院校将SP广泛用于临床教学、课程评估和技能考核中。我国自1993年引入SP技术、培养第一批SP以来,近几年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逐渐将SP应用于医学生、实习生进行临床教学技能培训、考核等工作呈上升趋势,但仍未广泛开展。为探讨SP在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院自2014年开始将其应用于诊断学查体、采集病史教学,技能考核及医学生客观结构临床考试(0bjective st ructure clini cal exam i nation,OSCE)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社会好评,为我院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我院SP的培训及考核情况做如下介绍。

一、SP的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特殊的临床教师。根据SP所需的三种能力(模拟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进行培训,SP的原则是应选择由非医学专业人士担任。由于初次采用SP的培训及考核形式,根据我院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考核要求,此次我们选择具有丰富临床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作为SP并进行培训,包括两名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两名住院医师。为避免在考核中的导向性,SP必须遵循培训原则,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完成模拟、评估乃至指导任务。

1.模拟患者的培训。我们初次选择医学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可节约大量时间及培训经费,另一个优势在于逼真,表观上更接近真实的患者,帮助医学生很好的理解病情。依照所制订的培训计划,SP模拟患者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强化基础知识上。根据考核要求初步编写SP剧本,并选择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及体格检查内容,通过精品理论授课、反复观看视频等方式对SP进行培训。解剖学使得SP更全面地掌握各重要脏器的正常部位与疾病不适感的投射部位;诊断学的学习帮助SP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疾病所引起的不同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其相关性;体格检查对SP的强化突出表现在细化检查项目、规范检查手法、器械使用要求等方面。

2.表演技巧的培训。SP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对疾病的诊断常常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4]。SP在表演剧本时不能用夸张的动作来误导学生,更不能用暗示性的表演来诱导学生。SP能否将剧本中设计的患者不适感通过语言、表情和躯体反应客观、准确的表现出来,表演技巧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院邀请艺术学校的老师,对SP进行表演动作演示和技巧培训,使SP更好的模拟临床诊疗情景配合教学与考核。

3.模拟实践训练。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临床内、外、妇、儿四大系统常见病制定典型示范病例,同时参照表演培训,进一步完善细化SP剧本,包括问诊要点、查体项目及手法规范等。模拟实践训练是学生以临床医生的身份对SP扮演的患者进行模拟诊疗,重点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阳性体征病例提示),然后提出该病需做的辅助检查、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模拟实践训练要求SP依照剧本掌握并思考问诊及体格检查中出现的内容,尽量全真化地模拟病例,在反复的模拟训练中,细化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培训表演的技巧、全面规范考核评分的量化。

4.SP作为评估者、指导者的培训。选择SP作为评估者及指导者进行了培训,在国内外应用较少。我院选择医务人员作为SP还能同时兼顾评估者及指导者身份,强调系统性、针对性和条理化。本培训旨在使SP能迅速详细地解释评估表中各项目的的意义、评分标准;完全清楚学生的问诊内容是否必要、是否漏问,体格检查方法是否正确;可以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规范操作要领。在此过程中我们认识到,SP作为评估者及指导者的培训面要广,涉及多学科临床专业知识,基础知识需不断强化;我们也意识到,SP作为评估者及指导者在评估和指导过程中的客观性、技巧性与一致性需进一步强化。

二、SP在臨床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

SP技术在医学教育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医学生和医师的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及考核。

(一)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临床教学,即教会学生在现实的临床诊病过程中如何准确的收集与了解患者的病情,如何在脱离课本的错综复杂的实际中精确的分析出问题关键、判断结果、抓住根本原因[5]。SP技术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紧扣此目标,即主要体现在临床教学的采集病史和诊断学查体上。

1.病史采集。病史采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基本内容,涵盖骨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呼吸内科、消化科、心内科、内分泌及儿科等科目,从内、外、妇、儿科各选择6个病种,包含了发热、咳嗽、胸痛、腹痛、血尿等症状的共24个病例(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阑尾炎、冠心病、肾病综合征等)引入SP教学。经过专业培训后,对所扮演的已设定典型病例中能够体现的症状(如头晕、胸闷等),SP可予以全面细致的展现。安排学生利用SP反复自由练习问诊,利于学生灵活并熟练掌握问诊内容及技巧,利于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利于提升学生临床表达与医患沟通能力。

2.诊断查体。诊断查体起到了搜集病情客观资料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思辨性,要求内容全面系统、顺序合理流畅。根据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依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自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原则,按照视触叩听顺序(腹部为视听叩触)的检查手法进行查体。根据所设定的典型病例(如新生儿肺炎、急性胆囊炎等),对于能够体现的体征(如气喘、疼痛等),SP极力予以表现。在此基础上,学生需根据具体病人具体分析,灵活性、针对性的进行诊断查体,做到融会贯通、综合应用。SP教学在这一环节更多起到了评估者及指导者的作用。

(二)临床考核中的应用

除教学外,SP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核评估。考核运用SP试点于我院实习生的技能考核,随着我院教学改革的推进,毕业生技能考试采取了以SP为核心要素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将考试内容设计为表格式评分,学生参加多站点的考试,包括四个SP考站(含内、外、妇、儿科各1个)、一个计算机考站(含影像诊断阅片、实验室结果判断、心电图分析)、一个模拟考站(含心肺复苏术及四大穿刺)、一个病例分析考站,除SP考站外,每个考站限时10分钟。

在我们设定的SP考站中,考生需在15分钟内完成抽签所示病种的问诊病史、体格检查,尤其在问诊病史环节中,作为集模拟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于一体的SP必须使每个学生面对同一难度的问题。当考核结束后,SP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的问诊能力、查体技能、职业形象、沟通技巧等进行评分并反馈意见,从而完成考核。每个SP身兼4个不同病种的模拟、评估与指导任务;每场考试,SP面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病种的问诊与查体。为保证考核的公平性,标准化病人会尽量避免在主观上对不同学生的比较,并尽力保证在学生面前“表演”的一致性,力求公平、真实反馈学生表现[6]。将SP应用于患者病史标准化、评分标准一致化的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不仅能直观的体现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水平、沟通表达能力、态度行为举止和临床思维能力,这些也在学生从医道路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SP应用的效果评价

利用学生参加教学、培训、考核的经历,我们对SP关于表演的真实性与专业性、评分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反馈的基本技能与沟通能力进行问卷评估;同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采用开放式反馈。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SP均能较好地配合学生完成相关内容,客观地给予学生相应评分与评定,细致地指导学生全面问诊与规范查体,使他们在临床思维、基本技能、规范操作、沟通技巧等专业素质方面有了综合提升。

四、意义与展望

标准化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病例的困难,给医学生提供了与临床极其相似的病例,避免了许多医患矛盾,解决了临床医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达到客观评估医学生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和人文沟通等综合素质的考核目的,符合现代医学生培养目标[7]。医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教师认真严谨的教导,更离不开临床中的实践。标准化病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模拟诊疗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标准化病史采集的能力,这种训练更是能够让医学生切身的感受临床情景,对临床问题的掌握更加准确和合理。采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训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矛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

以标准化病人(SP)为核心要素的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由于其众多的考试内容,使评价遍及教育目标分类学所包括的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三个领域,充分发挥了临床技能考试的功能,是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相匹配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8]。无论在教学还是考核,目前我院将SP模拟患者、评估者和指导者的整合功能成功集中地应用到了问诊环节。我们仍须不断努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将SP三位一体功能进一步运用到标准化查体中,让学生以SP建构为平台,通过对个案病例的分析,构建正确的诊疗思维框架,培养基本的诊疗技能。同时使SP在临床教学与考核中承担的模拟、评价、指导角色更加精准化,使SP在OSEC考试所反馈的效果评价更趋于完善化,为临床医师顺利通过执业考试、全面构建临床思维、扎实掌握技能操作、提升临床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owley IJ,Szauter K,Perkowski L,et a1.Quality of standardised Patient research reports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Med Educ,2008,42(4):350-358.

[2]赵琳,王英,易金燕,等.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对提高ICU实习护士临床能力的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7):14-15.

[3]刘健,付滨,张童燕,等.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69-70.

[4]何晓峰,张存泰,刘文励,等.内科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在客观结构临床考试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1):1403-1404,1407.

[5]郭威,王玉凤,裴玉萍,等.标准化病人对临床教学的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22-23.

[6]金花,于德华.美国模拟医学教育现况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119-120.

[7]马肖容,马盼,雷博,等.SP、病患志愿者和PBL教学法在血液病临床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07-108.

[8]馬盼,马肖容,王玲珠,等.OSCE中标准化病人的培训管理和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4):370-372.

Key words:standardized patient;coaching of SP;clinical teaching;OSCE

作者:马生茂 张华 杨海波 葛玉荣 周晶 杨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计质量提升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