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黄群有感

2022-07-29

第一篇:时代楷模黄群有感

学习时代楷模刘义权有感

我是一位刚参加档案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第一次走进工作岗位,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去努力,不知该怎样做好档案工作。可当我深入学习刘义权前辈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事迹之后,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责任和身为一位档案工作者的荣耀。

刘义权同志是解放军档案馆原馆员,他从事档案工作38年,始终忠于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默默无闻的军事档案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他身患绝症仍牢记使命、心系大局,以顽强的意志坚守在档案工作第一线,为党和军队档案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9次受到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过解放军档案馆专业最高奖——“兰台奖”。

胡锦涛总书记称赞刘义权同志“不愧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战士、不愧为全国档案战线的时代楷模、不愧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军官兵、全国档案工作者、广大共产党员要向刘义权同志学习。

学习刘义权,就要学习他忠诚于党、坚守信仰的政治品格。忠诚——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自己的事业。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党员,可我在学习刘义权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深有体会。他对党的忠诚、坚守信仰的优秀品质无时无刻的感染着我,使我心潮澎湃,渴望自己真正的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把认知履行于实践,做一位忠诚于党、献身事业的优秀青年。

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两个字“事业”。原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谋生,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当一个人不再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像刘义权同志那样,将工作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坚守“工作着是快乐的,工作着是幸福的”理念,那么,你的工作潜能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尽的热情与活力将源源不绝地迸发出来。热爱你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这种对事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从根本上说,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具体表现。只有把对国家的崇高的爱化为对你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的具体的爱,才能有你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才能把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作为丰富自己经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默默奉献,用生命来诠释做好一份事业的伟大。

作为一位新参加档案工作的我来说,这样的诠释让我看清自己要走的路,深切体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的本质!让我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的工作,默默奉献,把青春和激情留在档案事业的发展中。

档案工作是一项平凡的工作,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但又是一项守望辉煌、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工作。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是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刘义权同志告诉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献身档案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平凡的工作做起,在平凡中寻求精致,在平凡中探求乐趣,在平凡中彰显崇高,在平凡中体现价值,把平凡岗位当作一生的追求,把本职工作当作终生奋斗的舞台,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从小的事情做起,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不从小事做起,没有一定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做基础,做“大事”只能是望天空谈。我要努力成为愿意做小事、会做小事的档案人,因为有许多“小事”需要我们去做,只要我们把这些“小事”做好、做扎实,档案事业的“大事”才做的好。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好每件小的事情,从平凡里彰显不平凡,从小事中铸就大事业。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到市档案局与领导见面,局长对我说:“档案工作很清苦!小伙子要努力!”当时的我懵懵懂懂,不知其中的深意。一个多月来,对刘义权同志的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清苦”两个字的含义。清——是告诉我档案工作的环境。苦——是告诉我做好档案工作是一件要花大力气的事。清苦,即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心态,也是对我这样的新同志的一种勉励。想的清楚了明白了,才好更有效的做好本职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

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伟大进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推进档案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篇:时代楷模孙波有感(xiexiebang推荐)

“时代楷模”孙波事迹有感

今天观看了孙波同志的事迹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时代楷模”、全国法院“最美基层法官”等等一切的头衔我觉得他都当之无愧。孙波同志是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他以铁肩担道义、用信仰铸忠诚,把办好案、办铁案视为天职,忠实履行公正司法的神圣职责,与生命赛跑、与病魔抗争,在忘我工作中追求生命价值,守得住节操、经得起诱惑,在秉公办案中坚定职业操守,为百姓着想、为群众解难,在司法为民中彰显公仆情怀,被誉为新时期人民法官的优秀代表。

孙波自进入法院工作到罹患双肾衰竭,20多年的时间里,在刑事审判工作岗位上忘我奋斗,不仅奉献了青春与热情,甚至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名纯粹的法官’。

我在被孙波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结合人生经历、本职工作等深深地思考:和“时代楷模”孙波比,自己有哪些不足?孙波健康已严重透支还坚持在病床上学习,而我们这些健康人还懒散不想学习。孙波边和病魔斗争边认真敬业工作,不放松一刻休息时间忘我工作,而我在这点上就很不足,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很少主动加班加点工作。

综上所述,在孙波同事的事迹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知道了什么叫敬业精神,知道了什么叫舍小家为大家,什么叫无私奉献,我一定努力向孙波同志学习,提高自己,为我们油田的伟大事业奉献终生。

第三篇:2019时代楷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学习有感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大西洋,从海上立体救援实兵演练到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从远海卫勤联合保障到与外军联演联训,和平方舟为世界海洋绘就着一分和谐与安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时代楷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学习有感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19时代楷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学习

和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永恒期望。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医院船,“和平方舟”承载着为世界和平贡献积极力量的重要使命,它航行万里,以“和谐使命”系列任务为主要载体,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在与到访国政要和民众的交流互动中传播和平理念,在医疗救援服务中践行和平使命,在与中外舰艇联演联训中担当和平卫士,在世界大洲大洋奏响和平乐章,被誉为“最值得信赖的一支和平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华民族向来热爱和平,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可贵,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国家海上力量主体,中国海军对维护海洋和平安宁与良好秩序负有重要责任。“和平方舟”怀仁扬帆,远航世界,是中国海军为世界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一个见证,也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

“和平方舟”把执行每一次“和谐使命”任务,作为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作为履行国际义务、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实践载体。无论是在非洲大陆,还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抑或是在拉美国家,“和平方舟”赢得了到访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得到救助的人,有的给孩子取名“Peace”(和平),有的称赞“和平方舟”是“来自东方的天使”,有的盼望“和平方舟”早日再来。

“和平方舟”是在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军事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它用行动表明,中国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19时代楷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心得

“和平方舟”,是我国首艘万吨级大型专业医院船,被称为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11年来,“和平方舟”积极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一组数字,足以说明它的成绩:2008年入列,11年来9次走出国门,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23万人提供过医疗服务,实施手术1400余例……

雨后,浙江舟山港口。冬日海风掀起的浪涛,不停拍打着停泊此处的舰船。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此巍然屹立,船上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11年来航行24万余海里,为超过23万人提供过医疗服务。“和平方舟”的漫漫航程,见证了中国军队热爱和平事业、关爱生命健康的无疆大爱。“和平方舟”在医疗服务中践行和平使命,在联演联训中担当和平卫士,在大洲大洋奏响和平乐章,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誉为“值得信赖的和平力量”。

在全世界播撒和平的“种子”

“和平方舟”会议室墙上,挂着数十块纪念牌。走近细看,能分辨出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牌上的文字包括英语、西语、法语等多种语言。这艘“大白船”到访过43个国家和地区,当地政府和军民经常送这样的纪念牌给他们。

“还有不少没挂,一面墙放不下。”一名船员骄傲地说。小小的纪念牌,超越了国家和语言的界限,传递着和平和友谊。

中国同世界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安宁仍是永恒的期望。人民军队爱好和平,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010年至今,“和平方舟”已经执行了7次“和谐使命”任务,为各国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救助。

如果说练兵备战是为了捍卫和平的“果实”,那么,“和平方舟”更像是在全世界播撒一颗颗和平的“种子”。“这艘医院船,满载着中国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驶向大洋远方。”曾任中国驻东帝汶大使的刘洪洋深有感触。

2013年,席卷菲律宾的超强台风“海燕”,给该国带来严重灾害。刚刚完成125天“和谐使命”任务的“和平方舟”,受命紧急驰援。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海军舰艇赴海外灾区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

为节省时间,他们直穿大风浪区,提前一天抵达灾情最严重的帕罗地区。

医院船医疗中心主任蔡金辉回忆:“当时下了船,看到椰子树被台风吹得只剩树干,一家省立医院,房屋塌了一半。”目睹这样的景象,大家顾不上休整就投入“战斗”。

白衣天使的“武器”,是肩上的担架,是手中的手术刀。

24小时接治病人,连续奋战16天,接诊伤员2208人,进行手术44例——“和平方舟”在这场“战斗”中,交上了一份认真负责的答卷。“这体现了我国履行大国责任的气度,也是‘和平方舟’播撒和平友谊的例证。”船长邓强说。

和衷共济,扬帆大洋。“和平方舟”秉持生命至上理念,在世界版图上往返穿梭:多次踏上战胜恶劣环境的救援之旅、缓和双边关系的破冰之旅、首次建交访问的开荒之旅、巩固传统友谊的亲睦之旅。

这些年,“和平方舟”人听到最多的赞美是“感谢中国”,最多的评价是“中国是好朋友好兄弟”,最多的期盼是“希望‘和平方舟’再来”。正如到访刚果(布)时,该国总理穆安巴感叹的:“军队通常为战事奔波,而‘和平方舟’是真正的和平使者!”

2019时代楷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体会

“生命,有时是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有时是微弱脉搏的再一次起跳。‘和平方舟’,也是‘生命之舟’。”6次参与执行“和谐使命”任务的原海上医院院长孙涛感慨。

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资料显示,当今世界,超过16亿人难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平方舟”这个“流动的海上三甲医院”,给这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们送来了健康、温暖和感动。

麻醉师李鹏给记者展示了一张他珍藏多年的照片:一名小男孩,胳膊紧紧搂着为他做手术的医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名小男孩叫穆罕默德,生活在马尔代夫的一家孤儿院。在这家孤儿院给孩子们送礼物时,其他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只有穆罕默德躲在角落,暗淡的眼神让李鹏很心疼:“这样的眼神不该属于这个年纪的孩子。”

李鹏走到穆罕默德身边,递给他礼物,男孩却坚决不伸出手。院长告诉李鹏,这个孩子有六指畸形,想矫正就要去印度。

海上医院立刻为穆罕默德实施了正畸手术。纱布摘掉时,看着自己和正常人无异的手,穆罕默德立刻眉头舒展,爽朗地笑了起来。

“小孩子的眼神不会骗人的。”指着这张照片,李鹏说,当时穆罕默德搂着医生不想离开,眼神中有光。

国土有界,大爱无疆。一名英国志愿者点赞“和平方舟”:“爱,没有国界。你们为安巴、为加勒比,也为世界上更多国家送去健康和希望。以前我只了解长城、大熊猫,在我心里,你们就是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2019时代楷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学习有感

“和平方舟”的04甲板,看见一个方块形区域。船员介绍,这里是撤离平台,设计功能是疏散人员。每次靠岸,这里就成了文化联谊场所。

2018年10月25日晚,在安巴的圣约翰港,04甲板上一片欢乐的景象:忙碌一天的医生、卫生员、船员、厨师等官兵,此刻变身歌手、乐器手、茶艺师、书法家、功夫小子、民族舞者……一场场引人入胜的表演,将中国文化呈现给各国群众。

到了民族舞节目时,很多孩子高兴地跑到甲板上一起跳舞,热闹的场景让大家记忆犹新。所有人徜徉在友好的氛围中,共祝和平、健康和友谊。

一些贫困国家信息不畅,群众对中国缺乏了解。通过“和平方舟”,很多人认识了中国、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也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中国。“我们要给自己的职责再多一个定位,那就是做一个文化使者!”一名爱跳民族舞的护士表示。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方舟”航行一路,中医文化传播一路。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平方舟”举办了一场中医讲座,一名蓝衣女士当场体验了推拿治疗。她惊讶地发现,常年相伴的膝关节酸胀感,经过医院船中医付本生的一番推拿,竟然得到减轻。

付本生说:“看见他们带着好奇来、带着满意走,中医文化得到了多国民众的认可,我觉得不虚此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和平方舟”官兵以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对当地文化充分尊重的态度,彰显了中国海纳百川的文明大国形象,赢得了各国民众的普遍赞誉。

“和平方舟”增进了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让华侨华人感受了久违的故乡文化。身在异国,“和平方舟”的出现,拉近了他们和祖国的距离。“大白船”每经过一处,当地华侨华人都会奔走相告:“亲人来了!”

“能否让我们到甲板上待一小会,哪怕一分钟也行?”一次任务中,“和平方舟”即将驶离秘鲁卡亚俄港港口,一对匆匆赶来的华人老夫妇渴望地向更位长发出申请。

计算着还有一点时间,更位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在船员搀扶下,这对满头银发的老夫妇,走上了“和平方舟”的飞行甲板。丈夫缓缓屈膝,将脸颊贴上甲板,热泪纵横地说:“再让我感受一下祖国的温暖吧!”

每当“和平方舟”即将起航,码头上总是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歌声响彻码头。岸上的人群和船舷的官兵,总是相互挥手致意。那是华侨华人“盼方舟再来”的邀约,也是“和平方舟”“欢迎你回家”的问候。

2019时代楷模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感想

坐在船舵前,舵手印达军有些恍惚——那一刻,舟山港口水泥浇筑的码头已经在他的视野中渐渐清晰。印达军轻轻舒了口气:“我们回来了。”

今年1月18日,一个明媚的上午,离开这个码头已205天的“和平方舟”回家了。这是“和平方舟”第七次执行“和谐使命”系列任务,第九次走出国门。

从接装开始,印达军就成为“和平方舟”的船员。11年时间,他对这艘船有很深的感情:“每次坐在船舵前,都觉得很亲切、踏实,这艘船就像我们的老朋友,船上的人就像家人。”

和“大白船”相伴的过程是辛苦的。“舵手的工作每天‘四班倒’,值班之外还要参加训练。行驶在不同时区,碰上调时间,有时一整夜不能睡觉。”印达军回忆:“这么多年,所有人都坚持过来,也不觉得苦和累。”

船上有句话口耳相传:“一艘船,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指挥员、船负责人、医生、卫生员、船员、炊事员……这些人就像螺丝钉,每个岗位都很重要,共同构成了“和平方舟”这个整体。

记者聆听了很多“和平方舟”人在岗位恪尽职守的故事。接到台风“海燕”救援命令,已连续进行了10多个小时手术的刘刚,马不停蹄开赴菲律宾;护士长陈晶晕船,一出海就抱着枕头,全程吐得特别厉害,但每次一下船立刻打起精神,投入工作;参与执行“和谐使命—2013”的两名麻醉医生,最多的一天共计为23名病人进行术前麻醉……

这艘船,把数百名官兵的心凝聚在一起。他们工作辛苦从不喊苦,对家人的思念却藏不住。

“和平方舟”上,有属于他们的幸福。每次靠岸,官兵们都会通过卫星电话,在休息时间和家人视频通话。船上,经常有官兵一边喊着“喂、喂、喂,听得见吗”,一边掩不住开心的笑容。“有时候信号不太好,视频的时候真的着急,只能打打字。”一名船员感慨。

“和平方舟”上,有属于他们的“正青春”。卫生员张新成,年纪轻轻已经执行过5次“和谐使命”任务。每到一个国家,她都会在日记里简单画出到访国家的轮廓。一笔一画勾勒出的不仅是版图样貌,还是一名水兵的青春。张新成说:“看遍世界,我更爱我的祖国。”

带着家人的牵挂,带着军人的荣誉,带着对国家的热爱,带着各国民众的期待,官兵们乘着“和平方舟”驶向远方。他们都说,爱与和平能超越国界,远方也不再遥远。

第四篇: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李夏同志的不幸遇难,让人感到十分痛惜。这几天我通过各个媒体不同角度的宣传报道,感受到了他那份赤诚的初心和质朴的奉献,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小编整理了学习时代楷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号台风“利奇马”突袭,导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广德、绩溪等地受灾严重。这场超强台风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在郎溪县纪委监委机关召开的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上,委宣传部负责人吕昂深有感触。

“李夏同志的不幸遇难,让人感到十分痛惜。这几天我通过各个媒体不同角度的宣传报道,感受到了他那份赤诚的初心和质朴的奉献,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标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准“90后”的郎溪县飞鲤镇民政所所长许易军,更加坚定了将青春扎根于基层的信念和决心。

8月15日,宣城市委面向全市印发了《关于追授李夏同志“宣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向李夏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怕吃苦、勇敢无畏的优良作风。

宣城市各级党组织纷纷把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机关专题学习交流会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查摆提高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见行动。

“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感人肺腑、慑人心魄。”宣城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江艳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学榜样守初心担使命”主题,组织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向李夏同志学习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的泾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的步伐。县纪委监委专门研究制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工作方案》,就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宣传事宜作出细化安排,确保真正将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狂风暴雨威胁时,李夏同志不惧艰险、奋勇向前,展现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这给刚踏上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我上了生动一课,带来的是无限的动力。”泾县云岭镇纪委干部左鸿感慨。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李夏同志与我们是同龄人,但他身处基层一线,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任务,都比我们要恶劣得多、繁重得多。”“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向李夏同志对标看齐,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初心和使命。”近日,旌德县借助青年学习型组织“慢城漫谈”,开展了一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活动,4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踊跃发言。

日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宁国市,党员干部都全力奋战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白天,他们奔赴各自联系点发放救援物资、督促施工进度、帮助清扫淤泥;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分享新感悟、新思路、新点子。“跟李夏同志比起来,我们吃的这些苦压根儿算不了什么。”这已成为宣城市参与抗灾救援的党员干部的共识。

同样作为灾区的广德县,通过“清风桐汭”等学习平台,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将其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真抓实干的崇高精神融入大家的灵魂深处,融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致敬英雄,我们心怀不舍;致敬英雄,我们充满敬仰;致敬英雄,我们继续前行。”“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党员干部要以李夏为榜样,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临危不惧、一往直前;要如李夏一样,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畏勇气,践行责任、诠释担当。”“有一种责任叫担当,有一种情怀叫坚守。李夏同志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弯下腰去适应;工作再困难,迎上前去拼搏。”……自掀起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热潮以来,宣城市纪检监察网站刊发的党员干部亲笔撰写的手记,不仅寄予了对李夏同志的缅怀之情,而且充满了无限敬仰。

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二

感动。

李夏同志生前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今年8月10日下午,在抗台抢险时,突遇塌方泥石流因公殉职,年仅33岁。他的党龄不长,只有短短5年,他参加工作的时间也只有12年,然而他对工作的态度、对群众的热情和对党的忠诚堪当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习李夏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工作交给李夏就放心”,这是他们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共识。我也是一名基层纪委书记,反思一下我自己的工作,我在单位领导和同志们面前,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吗?很显然,我还差得远。我要以李夏同志的工作精神鞭策自己,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力争迎头赶上。

学习李夏做一个让群众信任的人

“有事情,找李夏”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事情,找李夏”说明了群众对李夏同志的信任,这种信任,也一定是他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反思一下我是如何对待群众的,面对群众的诉求,自己是如何去办理的,能让群众满意吗?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吗?今后我将学习李夏同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一个让群众信任的人。

学习李夏做一个对党的忠诚的人

李夏在群众危难时刻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用实际行动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他做到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今后,我一定以李夏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监督、执纪、问责”的本职工作,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人。

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三

李夏同志很年轻。李夏遇难时年仅33岁,在他这个年龄,很多人还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之下,在自己舒适的小家庭里悠闲的享受生活。但李夏同志却实践着“三十而立”,能够担负起自身职责,独当一面进行工作。反观自身,年龄大了李夏十来岁,却远没有做到李夏同志那样扎实的业绩,李夏同志的先进事迹督促我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做出好的业绩。

李夏同志很敬业。李夏同志家在县城,工作在乡镇,乡镇很偏远,一般人皆以为苦,李夏独以为乐,他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孤单寂寞,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哪一个层级,都能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他任乡纪委书记半年时间里,除了参加县委巡察,还办结了6起审查调查案件,没有敬业精神是做不到的。反顾自身,工作中时常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思想,总认为慢一点天也不会塌下来。学习了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后,才深切的感觉到慢一点天是不会塌下来,但延误的是党的事业,侵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自己干得少了,别人势必就要多干,自己属于偷奸取巧,与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格格不入。今后,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榜样,勤奋工作,爱岗敬业。

李夏同志很爱民。李夏同志在乡镇扎根多年,曾经有机会进城工作与家人团聚,而被他婉言拒绝,他说,“我喜欢跟农民打交道”,充分说明了李夏同志心中装得是群众。心中有老百姓,才能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扎下根,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反观自己,从家门到学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属于“三门干部”,组织上曾经安排自己下乡锻炼,但自己在乡镇工作不扎实、不在状态,觉得自己不能适应乡镇工作,对照李夏同志,思想境界上的差距是太大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李夏同志为镜,对照自己、鞭策自己,立足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工作,不愧组织所托。

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四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们一样,是一名乡镇纪委书记 ,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在面对险情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毫不退缩?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仅33岁的生命,书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悔青春。

初心是什么?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认为初心就是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职尽责,提升执纪监督问责能力,做好反腐败工作。

初心源于信仰,我坚信李夏同志是一个对组织、对人民、对党有着无限热爱的人,是一个对初心、对使命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是一个对人生、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层千千万万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个缩影,更是乡镇纪委书记的优秀代表。一个人的优秀绝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的日积月累,历经打磨后刻在内心深处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这样。他心中有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他心中有群众,对贫困帮扶对象问寒问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心中有责,对纪检工作胸怀热爱、严格执纪,工作业绩突出;他心中有界,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对工作踏实尽责、对群众耐心细致,工作交给李夏很放心。我们要向李夏同志学习,做到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只要有需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担当,当组织安排李夏到最偏远的荆州乡工作时,他的爱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正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担当有为,所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不掉链子不推诿,关键时刻冲上去,危急关头站出来。

我要向李夏同志学习,把尽职尽责当做是工作标准,把工作岗位当做为群众服务的舞台。心中有群众,冷暖想群众,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一要学习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责主业,严格监督执纪,在纪检岗位工作业绩突出,在纪检业务中,敢于较真。这就是纪检工作的标准和规矩,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要学习他心系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李夏帮扶的贫困户有6户,他积极地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申请补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对家人太多,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上;三要学习他恪尽职守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李夏坚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一个危难时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冲锋在前、无私无畏的精神已成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初心不因来路遥迢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记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签名,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纪检监察干部会续写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学习李夏做到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困难危险面前敢于冲锋,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有感五

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号台风“利奇马”突袭,导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广德、绩溪等地受灾严重。这场超强台风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在郎溪县纪委监委机关召开的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上,委宣传部负责人吕昂深有感触。

“李夏同志的不幸遇难,让人感到十分痛惜。这几天我通过各个媒体不同角度的宣传报道,感受到了他那份赤诚的初心和质朴的奉献,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标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准“90后”的郎溪县飞鲤镇民政所所长许易军,更加坚定了将青春扎根于基层的信念和决心。

8月15日,宣城市委面向全市印发了《关于追授李夏同志“宣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向李夏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怕吃苦、勇敢无畏的优良作风。

宣城市各级党组织纷纷把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机关专题学习交流会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查摆提高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见行动。

“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感人肺腑、慑人心魄。”宣城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江艳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学榜样守初心担使命”主题,组织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向李夏同志学习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的泾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的步伐。县纪委监委专门研究制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工作方案》,就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宣传事宜作出细化安排,确保真正将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狂风暴雨威胁时,李夏同志不惧艰险、奋勇向前,展现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这给刚踏上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我上了生动一课,带来的是无限的动力。”泾县云岭镇纪委干部左鸿感慨。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李夏同志与我们是同龄人,但他身处基层一线,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任务,都比我们要恶劣得多、繁重得多。”“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向李夏同志对标看齐,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初心和使命。”近日,旌德县借助青年学习型组织“慢城漫谈”,开展了一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活动,4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踊跃发言。

日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宁国市,党员干部都全力奋战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白天,他们奔赴各自联系点发放救援物资、督促施工进度、帮助清扫淤泥;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分享新感悟、新思路、新点子。“跟李夏同志比起来,我们吃的这些苦压根儿算不了什么。”这已成为宣城市参与抗灾救援的党员干部的共识。

第五篇: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

朱有勇22岁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从此便与“三农”结下情缘;朱有勇2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便烙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下面小编整理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欢迎阅读。

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1

坚守报国初心,笃行奉献承担新使命。朱有勇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恢复高考后他考取了云南农业大学,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悉尼大学完成项目研究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他说:“宾馆再好不是家。国外条件再优越,也是为他人做事。我能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家乡做事,比什么都有意义。”他永远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是农民的儿子,始终秉持着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和无私奉献承担起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的新使命。

坚守奋斗初心,脚踏实地书写新担当。从农民子弟到工程院院士到扶贫第一人,朱有勇始终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用矢志奋斗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为了专心搞科研,他拒绝了云南农业大学校长职务,一心扑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不断致力于让农产品更加绿色健康且高产。2015年,他又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带领着1500名农民学生,用技术和知识指导他们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利用林下种植三七,并在人民大会堂当起了云南“洋芋”的代言人。

坚守为民初心,扎根基层成就新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我们的不懈奋斗追求,而让人民吃饱吃好、吃出绿色和健康是第一位的。朱有勇的研究一直心系百姓,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和为群众造福当成最大的幸福,用一腔赤诚,书写绿叶对根的情意,他及团队研发的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田间地头,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他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的紧密联系,扎根云南边疆,深入人民群众和田间地头,用产品带领乡亲们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农民教授”朱有勇将自己的个人梦融入到伟大复兴的国家梦和民族梦中,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的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之中,用矢志不渝的奋斗书写扎根农业、造福人民的初心,用初心践行时代的使命和担当,激励新时代的我们继续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2

“怎么把青山变成金山?怎么把贫穷变成致富?你们来的目的就一个:自己富,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带富,把全村人带富!”

在刚刚开班的新一期“院士专家扶贫培训班”里,朱有勇首次邀请了电商来讲课,培训老乡们利用互联网将绿色农产品卖出大山,60名学员全部来自澜沧县20多个乡镇,朱有勇还帮村民们配上了迷彩服,希望他们像军人一样要求自己。

电商培训人员许纪锋说:“他和学员其实是吃住都是在一块的,也不断和学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一些需求和疑惑点,针对性的给他们进行一些指导。”

2016年开始,朱有勇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村民怎么种马铃薯。从开山、整地、施肥到分级、包装、销售,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细致地培训。

澜沧县乍乃村民李黎:“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到东西,学到这些东西以后自己受益了,可以帮助身边的人。”

从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到冬早蔬菜、猪牛养殖……朱有勇带领团队前后共开设24个技能班,培养了1445名乡土人才。

“直过民族主要是素质型贫困,所以科技扶贫非常重要,关键要有技术,把资源变成经济,就能富起来,和大家一起同步进入小康。”

现在,朱有勇团队有3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00多天他们都驻扎在扶贫一线,指导培训农户。澜沧县竹塘乡党委书记黄镇感慨道:“受帮扶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树立了科技致富和勤劳致富的观念,经济效益和观念实现了双丰收。群众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对脱贫致富有信心了。”

技能培训班看似改变的只是群众的生产方式,其实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改变。村民朱永情:“以前七、八点钟都没有人起床,现在一个看一个的,都是很早就起来了。”

村民的精神风貌发生变化,一个乡村的村容村貌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澜沧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告诉我们:

“我们老百姓自从朱院士来了以后,都不是以前那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了,跟着院士干,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寨子空气里都充满了花的味道。”

4年多来,在朱有勇带动号召下,数以百计的专家来到澜沧进行帮扶,他们把自己变成农民,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变成他们,成为懂技术、能致富的“农业专家”,成为脱贫攻坚的“星星之火”,点燃带动更多人掌握脱贫技能,而在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也将成为最为坚实的力量。

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是科研和扶贫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动力。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没有干不好的事,扶贫攻坚没有做不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带动全社会力量帮助弱势群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3

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澜沧县有13.9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拉祜族、佤族和布朗族3个“直过民族”贫困人口达11.1万),贫困人口数量位列云南省第4位。2015年,中国工程院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年富力强的“60后”院士朱有勇自告奋勇接下开始了定点扶贫任务,他带着团队长期驻扎在竹塘乡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用科技扶贫帮助拉祜族脱贫致富。

竹塘乡蒿枝坝村民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有20万亩的松林,却没有任何利用,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通过对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科学分析,朱有勇和他的团队发现这里具备发展冬季土豆和冬早蔬菜的优越条件,种蔬菜、种土豆、养猪、养鸡,一百天左右可以见成效,让拉祜族群众马上见到效果,一个冬季一户农户种上三亩五亩冬季土豆就直接脱贫了;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发现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在松林间的腐殖土里可以种三七,这样不会损害松林生长,不打农药同样可以解决三七感染病虫害,该技术不占农用地,生产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在学术界,朱有勇是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的开创者;在农民眼中,他是一个最在行不过的庄稼好手,知农民冷暖、懂农民所想的贴心人;在自己眼中,他说自己不过就是一名农民教授。

朱有勇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弘扬朱有勇的大爱精神,像他那样扎根脱贫攻坚一线,深入群众融入群众,用更大的干劲去造福贫困群众,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4

朱有勇,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11月出生,云南个旧人,我国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他几十年坚持信念、学农爱农、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把论文写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成为老乡们最喜爱的“农民教授”。

2015年,中国工程院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朱有勇主动认领了定点扶贫的任务,带领专家团队驻扎在竹塘乡蒿枝坝,深入田间地头、深山密林,深入研究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帮助边境直过民族尽快脱贫致富。4年多来,随着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在这里落地,曾经搁置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大幅度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在未曾开发利用的思茅松林,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的品质控制标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机三七,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通过院士专家直接为农户授课,让1440名农民学到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冬早蔬菜等种植技能……

“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用田野实践做最好的推广”。成长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从农民子弟到院士,从院士到“农民教授”,朱有勇的大半生和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以朱有勇为榜样,始终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看实情、听实话、看真贫,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重点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办稳。

致敬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学习有感5

朱有勇同志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以选择在科研院所工作,但是他却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来,用科技为脱贫攻坚“助力”,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迅速的走出贫困。他坚守共产党人的奋斗底色,手把手地教当地村民种地,不怕苦和累,全身心的投入到脱贫事业上,他长期驻扎在脱贫一线,只要是群众需要的技术和指导,他都是一一作答,通过几年的努力,每亩地收入可达到近万元,让当地的群众顺利实现了脱贫,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更是脱贫战场上的“冲锋者”,面对困难,他百折不挠、屡次在田间地头开展科研工作,就是想找到贫困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植物,几年里,他几乎没有休息过,都是同群众一起,勤于耕种。他是群众心目中的“农民院士”,更是他们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朱有勇同志用科技改变了贫瘠的山村,甘于奉献、忠诚为民,用实际行动点亮初心,践行使命,为脱贫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所学,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开方,是名副其实的“时代楷模”。

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服务人民,这是他的真实写照。朱有勇同志致力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他深知科技的力量是强大的,只要找准病症,就能实现有效的增收。他用科技改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他被群众亲切的誉为“教书匠”,群众对朱有勇同志心怀感激,他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榜样,我们要坚定的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成为移民有担当、有胆识、有作为的共产党员,为脱贫事业注入活力源泉。

朱有勇同志虽然已经65岁了,本可以颐养天年,但是他却放心不下在水深火热中的困难群众,他坚持免费给老百姓使用种植技术,也把自己获得的科学奖学金捐献,只为让困难群众或者更多的技术,他用科技为脱贫“助力”,他的大爱必将激励更多的脱贫攻坚干部在一线埋头苦干,让脱贫成效经得起考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毁维修工程方案下一篇:社会救助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