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专业文章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写好一篇专业文章

如何写好一篇专业文章

实际上,我之前写过好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例如《把“边阅读边发表”进行到底》、《从BBS写手到专栏作者:我的博客生涯》等,主题都是一个:在这个全民书写的时代,如何拿起写作这个工具,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如何把自己对工作的思考和总结写成可以和更多人分享的专业文章,如何通过书写,塑造个人品牌,是当今这个经济环境下每个HR人士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在很多的文章里都说过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有两个战场,一个改造客观世界的战场,就是工作,一个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战场,就是学习。

而对于HR来讲,是360行当中,最有便利条件可以把工作与学习合二为一的职业。HR有最便利的条件通过三茅网以及各类专业网站这样的高质量网站平台获得最新鲜的知识、管理资讯和最佳实践,最有便利条件可以将所获得的这些知识和实践在自己的身上进行转化,获得自我实践的体验。

鉴于这个认识,作为总结2017年,展望2018年的分享主题,我今天重点和大家分享这样的话题,希望可以引起更广大HR朋友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HR参与到交流分享中来,参与到学习、工作相一致中来,在新的一年可以通过写作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自我提升。

实际上,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作家,都可以提出很好的观点,写出很漂亮的文章,而从一个从来都没有写过东西的读者过度到一个写出一手好文章的作者,中间只有一个东西需要突破,就是:开始写。当你真的开始写了,你离写得一手好文章就只剩下时间这个因素了。

这一点经验是从我自己的成长体会中得来的。当初我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没有三茅网,也没有其他人力资源类专业网站,有的只是一些招聘网站的管理论坛,那时候不叫打卡,大部分都是论坛回帖,就是在一些诸如“招聘、培训、绩效、薪酬”为主题的论坛里,有人发帖提问,有人回帖答复,我就是那个回帖答复者,而且是一个很认真的回帖答复者。一般,别人的回帖都是几十个字最多一百字左右就完成了,我通常一写就是几百上千字,洋洋洒洒一大堆。实际上,那时候自己也不是什么牛人和专家,只是做的是人力资源工作,看了一些书,平时有一些思考而已。

就在写了不到10篇的时候,网站的编辑从一众“专家”发现了小小的我,就像三茅网打卡系主任发现很多HR牛人一样,他给我发邮件说:“你好,我看你写的东西还不错,我能否选一些文章放到我们的专栏文萃里?”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鼓励,极大地给我了信心,我发现,原来我写的东西还是有一些价值,原来这样写东西也不是那么难,这个鼓励和信心让我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边阅读边发表之路”。后面的故事就不再细说了,前面很多文章都介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专栏查看。

下面我开始今天正式的分享,正式开始之前,我还是要说明一下今天这个主题的内涵,什么叫“边阅读边发表”?

这是一代心灵导师史蒂芬·柯维告诉我的,他在他的著名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台湾版本《与成功有约》的前言里说:“读者朋友,你不要只是读这本书,那样太浪费了,我建议你一边阅读,一边发表,读书的同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与人分享,那样会获得更多的读书体验。”

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是被震撼了,这句话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内心,我信了,也很快就开始写了,也就再也没有放下,现在应该是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成了我的一个标签,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自2000年开始写专业文章算起,我已经写了超过15年的专业文章,从最初的BBS论坛,到各大专业网站,到各种报纸、杂志,再到出版多本专业书籍,一直都未曾停止写文章之路。

可以说,我的职业生涯就是这些文章构成的,它们是我学习的结果,是我成长的记录,也是我和大家交流的渠道,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要感谢它们对我的帮助。

今天,我把我写文章的一些故事和大家分享,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何为好文章”,二是“如何成为好文章高手”。

1.何为好文章?

一篇好文章最起码应该具备五个基本要素:(1)抓人眼球的标题;(2)充满探索意味的导入环节;(3)三段论式的正文;(4)可供背记传播的精确细节;(5)提高附加价值的经典故事(案例)赏析。

(1)抓人眼球的标题

标题是一篇专业文章的灵魂,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一篇专业文章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否吸引读者点开你的文章,标题是否醒目,是否让人耳目一新,非常关键。

一个好的标题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A.简单直接,一目了然,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想表达什么,越简单越好,越直接越好;B.立意新颖,通过标题,让读者看出你的别出心裁,立意深远;C.切入点定位精准,抓住问题核心本质,直接切入正题。

举几个小例子:

我想讲管理者应该管好自己这个主题,如果仅仅以“经理,如何管好自己”就会显得比较普通,而其实管理者本身也是员工。因此,题目改成了“经理,请管好第(N+1)个员工”。

我想讲绩效管理中管理者的责任,如果仅仅是“如何正确理解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责任”就会显得比较普通,很多教科书和专业书籍里都有介绍,恐怕难以引起人们阅读的欲望,经过一番思考后,我把题目定为:“绩效管理,管理者应演好五种角色”。

其他的例子还有:

我想讲绩效管理的流程,题目是“绩效管理’3+1’对话模式”。

我想讲绩效管理系统性思维,题目是“绩效管理的‘筐子理论’”。

我想讲工作态度很重要,题目是“工作是一种态度”。

我想讲职场中坚持很重要,题目是“人生,挺得住才精彩”。

我想讲绩效管理的目标,题目是“绩效管理,让员工都得A”。

我想职业生涯规划,题目是“职业生涯设计像画圆”。

我想讲结构化思维和能力,题目是“结构化你的能力”。

我想讲职场中积累很重要,题目是“白领,请善待你的白纸”。

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2)充满探索意味的导入环节

第二个关键要素是充满探索意味的导入环节。

一篇专业文章,最开始的几段文字决定了你的文章是否能够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下去。最开始的导入是引发思考和共鸣的关键,因此,在文章的最开始,最好做一些设问,提出一些能够和读者共鸣的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

这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把你在工作中观察到的、体悟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写出来,让读者和你产生共鸣,共鸣是吸引读者阅读的良药。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多思考,找准问题表现,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

另外,导入环节也是帮助你很好构思整篇文章的过渡,当没有思路的时候,在这个环节多动动笔,后面的文字就跃然纸上了。

小例子1:【专业文章:《绩效管理要遵循“农事规律”》的开篇设问导入环节示例】

“如果有人向你请教绩效管理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是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是考核量表的设计?是经理的填表?依据我的经验,这些答案都可能会成为某些企业的首选。

很多事实已经表明,企业引进绩效考核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绩效工资的界定问题,而要界定绩效工资,就要进行绩效考核,要进行绩效考核,就要设计考核量表,就要让经理填表并确定等级,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作绩效管理的行事逻辑。

这种行事逻辑可以简单归纳为——为考核而考核。

它的典型表现是:当企业高层认为工资需要调整或人员需要整合分流的时候,他们就要求人力资源部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绩效考核政策,设计考核量表,以最简单的形式,即以最方便直线经理填写的方式,发给经理,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员工的绩效表现打分,并确定等级,然后,企业根据各个部门的考核结果决定员工的工资或解聘。

例子2:【专业文章《三步打造你的职场胜任力》的设问导入环节示例】

“当今,职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天面临的变化越来越多,作为一个职场人士,你是否感觉到了压力?你是否想过,如果我不在这个公司做了,下一步我可以去哪里?如果我不做这个工作了,我还可以做什么?我能为下一个组织贡献什么价值?

转换工作,是当今职场每一个人必须面临的问题,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种工作,也不可能只在一个组织里工作,很多时候,我们要么主动离开现在的组织去寻找更适合我们的职位,要么就是被组织淘汰,不得去去找新的职位。职场中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真诚面对的现实问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行动?如何在不断变换中保持自我,而不至于迷失?如何使自己不被变化击倒,勇敢面对各种有意识的或者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我想,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的答案的是打造职场胜任力。

另外一种导入方式是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并阐释观点。

当你的文章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概念或者观点的时候,你要在文章的起始阶段就开宗明义地阐述主题,把读者引入你的思路。

一篇立意新颖的文章,经常会提出一些独特的观点或者提法,例如“管好第(N+1)个员工”、“职业生涯像画圆”、“结构化你的能力”、“警惕职位垄断”等等,都是一些新概念或者新提法,因此,在导入环节就首先要把这些提法解释清楚,先解决读者对“是什么、为什么”的困惑,再在正文里解决“如何做”的困惑。

小例子3:【专业文章《经理,请管好第(N+1)个员工》开篇导入环节(开宗明义,提出并阐释观点)示例】

如果说经理所管辖的团队有N个下属,那么他就拥有(N+1)个员工。这第(N+1)个员工不是别人正是经理自己。

经理在统计团队员工人数的时候经常经意不经意地把自己漏掉,喜欢把自己放在管理者或领导者的名单里,把自己与员工划清界限。

许多的经理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上认识不清,喜欢承认自己是领导,却不欢承认自己其实也是员工。

其实,经理首先是个承担责任的员工,然后才是行使权力的经理。

由于经理有意无意地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导致了他们工作的被动,被动地应付许多复杂的局面,将自己拖入了事务缠身的泥潭。

最为典型的表现是……

小例子4:【专业文章《职业生涯设计像画圆》文章的导入环节示例】

如何看待职业生涯设计,决定了你能否有效缓解职业压力,不断得到成长,并持续获得成功。我认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过程就像是画圆,我们的一生就是在画这个职业生涯之“圆”,直到退休。

画好职业生涯之“圆”的两个条件

我们知道,画一个标准的圆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圆心,另一个是半径,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画圆才成为可能。

职业生涯设计之初首先要确定一个圆心,这个圆心就是我们的职业目标。目标是引领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试想,一个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那他怎么去奋斗?所以首先要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未来五年、十年的目标是什么。

“圆心”就是我们未来职业生涯之路的一个支点,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我们不奢望能撬起地球,但我们却十分渴望自己能撬起职业生涯,能全面掌握自我,实现职业生涯的成长与成功。

“圆心”确定之后,为了能够在职业生涯之路上持续获得成功,我们必须不断延长画圆所必备的第二个条件——“半径”,在职业生涯这个“圆”里,半径就是我们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括三部分:即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多少。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具不具备竞争力,其根本的区别就在这三个方面。这既是我们从事职业的基础,也是区分职业差别的重要标准。

(3)三段论式解决方案的正文环节

当文章确定了一个抓眼球的标题,通过设问或者开宗明义引起了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之后,就是干货部分,也就是通常的解决方案,一般采用三段论式的结构,用很简洁的结构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每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细分的小节,做到层层递进,逐渐细化和深入。

小例子5:【专业文章《绩效管理,和而不是给》的正文环节示例】

“给”经理的表现

认为自己的价值在于作为管理者评判员工绩效的经理(这里姑且称之为“给”经理),他们在绩效管理中通常有如下表现:

(1)认为绩效管理是额外的工作负担,态度上比较消极,经常被动应付、敷衍了事;

(2)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该关心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3)认为绩效评估是个得罪人的工作,害怕会因此站到员工的对立面;

……

“和”经理的表现

那么,认为自己的价值在于“和”员工讨论绩效的经理(这里姑且称之为“和”经理),他们会怎样表现呢?

(1)他们对绩效管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态度是欢迎的,行动是积极的;

(2)与“给”经理把绩效管理看成?力资源部的任务相反,他们会把绩效管理看成是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

(3)在企业制定绩效管理政策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参与其中,并发表见解; ……

从“给”经理到“和”经理

(1)为直线经理者编写一本《绩效管理辅导手册》

(2)对直线经理进行系统的培训

(3)对直线经理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政策的宣导

(4)把绩效管理的职责写入职位说明书

(5)制定绩效管理“审计”制度

(6)组织相关的研讨会

小例子6:【专业文章《绩效管理的“3+1”对话模式》文章的正文环节示例】

“3+1”对话模式

依据绩效管理的思想,我把绩效管理过程归结为“3+1”对话模式。绩效管理是分三步走的对话过程,这也是摩托罗拉绩效管理体系的首要原则。

第一步,对话绩效目标

实践表明,“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方式最为有效和实用。任何的绩效管理体系如果离开了绩效目标,将必然再次回到暗箱操作的绩效考核模式,重走老路。只有目标确立了,经理才更加清楚怎么去进行有效管理,员工才更明白怎么做才是符合公司的要求,和公司的发展相一致,只有目标一定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未来的绩效评估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二步,对话绩效辅导

绩效目标设定以后,经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辅导员工提高业绩操作能力,实现绩效周期之初所制定的目标。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三步,对话绩效评价

在绩效目标确定和持续有针对性的业绩辅导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时间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以总结前一段时间员工的绩效表现。

对话之外:对话过程的控制

(4)可供背记传播的精确细节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有鲜明的观点,激情的论证,还有理性的细节部分,细节帮助读者知道具体的做法,记住一些小的技巧,这也是吸引读者很重要的一部分。

当你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最好能细化成几个小点,给读者一些可以直接参考使用的工具方法,这样读者就赚到了,你也得到了好的反馈。

小例子7:【专业文章《绩效管理的“3+1”对话模式》的细节部分】

确立绩效目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员工本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员工为什么要从事他做的那份工作?

(3)员工完成任务时有哪些权力?

(4)哪些工作职责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5)员工工作的好坏对部门和公司有什么影响?

(6)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员工应该何时完成这些职责(例如,对某一个特定的项目?)。

(7)经理如何判断员工是否取得了成功?

(8)经理如何才能帮助员工完成他的工作?

(9)员工是否需要学习新技能以确保完成任务?

(10)员工和经理在年中就工作任务问题如何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工作进展的最新情况和防止出现问题?

(5)提高附加价值的经典故事(案例)赏析

一篇好的文章最好能附带一些能说明道理的案例或者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也便于读者记住道理。

案例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传播性,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价值。

小例子8:【专业文章《白领,请善待你的白纸》的案例故事环节示例】

那天给总经理送会议纪要的时候,总经理再给我的文件做了一番点评之后说,“小赵,可别小看了一份文件,我们白领所有的贡献都体现在这一张纸上。你的水平高不高,肚子里有没有东西,知识丰富不丰富,都能通过你做文件的这张白纸体现。这张纸在你写上东西之前,它是一张白纸,但在写上东西之后,它就被赋予了生命,就实现了价值增值,你的水平和能力全都一览无余地体现在里面。白领的人生就是一张张被赋予生命白纸的累加,积累的白纸越多,说明你做的工作越多,白纸上的内容写的越好,说明你的水平越高,这白纸就是帮助你走向成功的见证!”

仔细品位总经理的话,不觉连声叫好。总经理谦虚地告诉我,“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是管理学大师的经验总结,小伙子好好练吧,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记住了,善待每一张白纸,书写好它们,它们能帮你成功。”走出总经理的办公室,我依然沉浸刚才的谈话中。

2.一个好文章高手的修炼之道

(1)你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成为读书高手

我们在写东西之前都是先阅读,大量的阅读才能做到触类旁通,把事情关联起来,因此,一个好文章高手,首先是一个阅读高手。

你要愿意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阅读管理经典,并且善于和作者一起思考,找到共鸣,读书要有一定的数量,但要有一定的质量,书多5遍方为好。

读书,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的日常行为,很多职场人士习惯于每天睡觉前读一点书,一是为了平静心情,促进睡眠,二是为了补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更多还是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每天读点书,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不读书似乎心理总是少了点什么。

我也喜欢读书,刚上班的时候,藏书用一个装A4纸的箱子就可以装下,随着时间的延续,需要几个箱子才能装下,再到后来,需要用一面墙的书橱才可以装下,现在,这个书橱还在继续增加新成员,时不时地还会增加一些新的书目。

尽管书很多,但并不影响我经常拿起读过书的再读,而且次数不下5遍,因为我发现,很多书,尽管自己读了,但并没有读懂。由于阅读时候的心情或者经历的不同,读一本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心情不安静的时候,读书,是在读字,看的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度思考。而经验不足,或者阅历不够的时候,读书,经常会忽略一些重点或者深度的东西,缺乏深度思考和共鸣,说白了,就是有些思想摆在那里,你没有感觉,不能理解其意,就忽略过去了。

所以,我有个习惯,只要是自己买过的书,大部分的书至少要读5遍以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A.通过增加阅读的次数,你可以记住书中叙述的细节,对于作者的观点及论据更加清晰的认识。

B.通过增加阅读次数,你可以深刻挖掘书中的智慧,很多东西作者表达了,但是需要体会,通过多次阅读,你可以体会一些表面浅显,实际深刻的东西,增加阅读价值。

C.通过增加阅读次数,可以把书和你的经历阅历更好地结合,当经历了一些事情,增加了一些见识之后,再去读曾经读过的书,你可以发现一些原来被自己忽略但又很重要的书。

D.最后一个,很实际的,你的精力是有限的,精读一本书,比粗读10本书更有收获,也更节省投资,当你形成了这个习惯之后,你会发现,书店的书很多,但是可供选择的实际很少,抓住那些应该读书读透,对你的成长很有帮助。

当一本书读了5遍以上的时候,你已经能够抓住作者80%的思想了,这时候书已经不是书本身了,而成了你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如此继续下去的话,你的知识存贮就更加丰富和坚实了。

(2)抄一些经典,抄得多了,写作的原始冲动就来了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动手抄一抄经典的片段,对于积累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本你一点东西也不想写,一点东西也写不出来,没关系,先认真抄上一段时间,抄得多了,就会产生一种冲动,总想写点什么。原因很简单,无论你抄了多少,记住了多少,那都不是你自己的东西,都是别人话,没有人愿意一辈子都靠别人的话生活工作。这就是写好专业文章的原始动力。写文章可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立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

在开始写文章之前,我抄了好几本书,这是学习新知识很好的方法,抄得多了,在写东西的时候自然都可以用的上,把很多知识关联起来,做到触类旁通。当你已经能够写出好文章,而且也积累很多的阅读经验后,就无需再抄了。

有一句话可以用在读书学习上:“拥有者得到的更多”。这句话原本是讲财富的,是说越有钱的人越能赚到更多的钱。

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学习上,当你的知识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的时候,你的学习速度是加快的,你先成为了知识的拥有者,再去学习其他知识时,你可以学的更快,这就是“拥有者得到的更多”在读书学习上的内涵所在。

(3)多写多改

在写出一篇好文章之前,通常都写了很多不好的文章,这些文章暂时没有产生价值,没有带来很多回馈,但这是基础。

记得自己最初的时候,尝试性地写了几篇专业文章,到处投稿,得到的反馈就是可以发表,但需要交版面费,每版800-1200元,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当时工资还不到2000,哪有钱做这个投资。

后来就是在网站上写,先是在榕树下写了20多篇,再后来在中人网写,又写了20来篇,再后来就开始报纸、杂志、约稿越来越多,就开始收获了,也说明自己可以写出好文章了。至今,在100多家报纸杂志写了300多篇文章,在世界经理人网站、畅享网、中人网、三茅网多家互动性很强的专业网站建立了专栏和博客,出版了4本专著,这些成绩都是得益于以前的积累。

(4)多琢磨写作思路

每一篇好文章都是琢磨出来的,多琢磨,多找好的角度,多构思好的结构,一定可以写出好文章。

就拿《绩效管理,管理者要演好五种角色》来说吧,这篇文章在2003年就发表在《经理人杂志》。

这篇文章的出炉背景是这样的,看了很多书,对绩效管理的流程已经滚瓜烂熟,但总感觉,这些知识没有被管理者掌握和应用,那么该如何把流程和管理者的角色结合起来,写出一篇不一样的文章来,一直苦苦思索。

终于在一个大冬天,上了一个晚上的网络通宵,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找到了突破口,在每个流程里找到管理者对应的角色,把流程和人紧密结合起来,一定会是一篇好文章。

回家的时候,大家都去睡了,自己爬在桌子上,手冻的发抖,用笔在本子上写出了五种角色-绩效合作伙伴、辅导员工、记录员、公证员、诊断专家。

第二天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一个月后就上了当时最欣赏的《经理人》杂志,莫大荣誉,莫大激励!

这篇文章还有后续故事,当时为了最快的速度拿到当期杂志,我派我的弟弟满城找卖这本杂志的报摊,终于是找到了,等杂志到的那天,是个阴雨天,我怕书湿了,就让我弟弟带着一个塑料袋。等拿到杂志的时候,真的湿了,而且还有泥巴,我就问:为什么?我弟弟说:“哥,当时我一个手打伞,一个手骑车,不小心撞到停在路边的出租车上了,把人家的车灯碰坏了,赔了身上所有的钱,50元。”现在这本杂志一直收藏在我的书橱里,它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边阅读边发表”奖励。

再后来,2013年的时候,我成了经理人杂志“圆桌会议”栏目案例分享嘉宾。从第一次在经理人杂志发表文章到成为嘉宾,刚好10年。

(5)坚持练笔

写文章贵在坚持,每个月都要写2-3篇文章。没事的时候就构思文章,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构思成为文章主题,即便当时不写出来,也是想过了,为以后写文章打下基础。

写文章是个很苦的事,没有毅力,无法成事。因此,一定要坚持空闲时间写写文章,我以前就规定自己每周必须写一篇,周末的时间一定用一部分写文章,有时候快的话,2个小时就能成一篇好文章。

(6)假设自己在和读者对话

写文章的时候,假设自己在和一个人聊天,把你想告诉他的话通过文章告诉他。这些写出的文章,给人一种亲近感,而且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容易让读者读下去,文章的好坏不再辞藻是否华丽,其实简单的语言,心与心的交流,做到了走心,好文章就成了。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写文章就不是那么累了,就像聊天一样,用平实直白的话把你对问题的看法,你的解决思路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告诉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者更愿意读,也就说写文章最好是用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让读者有亲近感。

也正是因为口语化的文章写多了,刚从HR转型咨询顾问的时候还很不适应,负责带我的咨询老师经常说:“你经常写文章,怎么写个方案还这么口语化?”当时也是很困惑:“我口语化吗?不是很书面吗?”其实,做咨询久了,我发现,好的咨询方案也是口语化的,故事化的,毕竟专业加情感才能写出好的咨询方案,仅仅是专业的话,就像某个企业家评论某家大型跨国咨询机构的方案那样:“你们的咨询方案太精确了,太无懈可击了,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它的真实性。”

结束语:我的写作故事讲完了,希望在2018年,可以听到更多HR朋友写作的故事,希望可以看到更多HR朋友在三茅网的分享,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为中国的人力资源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18年,我们都来“边阅读边发表”吧!

第二篇:如何写好一篇“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就是申请入党的人或党员为了使党组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情况,自觉地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定期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它主要是写自己的思想情况,当然也涉及到工作和学习。

一、 格式与分类

1、标题:居中写“思想汇报”。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

4、结尾。可写上自己对党组织的请求和希望。一般用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或等作为结束语。

5、此致敬礼!“此致”空两格,“敬礼”另起一行顶格写。

6、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汇报人:××××××××”,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注:用专用稿纸和钢笔书写。

二、 分类

一般可分为3大类:1.党员;2.预备党员;3.入党积极分子。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细分,还可分为:三中全会、两会、大学生、教师入党思想汇报等。

三、注意事项

首先,应是真实思想的流露,最重要的是真实,切忌空话、套话、假话,做表面文章; 其次,写作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状况,集中就体会和认识深刻的

一、两个方面的问题谈深谈透,不要罗列多个方面的问题泛泛而谈; 再次,要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不要长篇大段地抄录党章、报告、领导讲话和报刊文章的内容,防止形式主义; 最后,要实事求是,对自己做一分为二的评价,不但要对自己的成长进步进行肯定,而且要找准存在的不足,敢于向党组织暴露缺点和问题。 党组织不能简单地用思想汇报次数的多少衡量一个人是否积极靠近党组织,但是对于要求入党的人来讲,经常、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是加强同党组织联系,增强组织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申请入党的人应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四、基本写法

申请入党的人或党员为了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思想情况,自觉地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定期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它主要是写自己的思想情况,当然也涉及到工作和学习。 具体内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对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有所收获,便可以通过思想汇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思想认识上新的提高及存在的认识不清的问题向党组织说明; (2)、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什么看法,可以在汇报中表明自己的态度,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参加了重要的活动或学习了某些重要文章,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写给党组织。

(3)、遇到国内外发生重大政治事件时,则要通过学习提高对事件本质的认识,旗帜鲜明地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立场; (4)、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问题,可以把自己有哪些想法,如何对待和处理的情况向党组织汇报; (5)、写当前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写自己要求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怎样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2015-04-09 13:37:31) 转载▼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叫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给予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确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

一、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这里也有几个讲究:

一是题目不宜太长,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是表达要精准,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二、文献梳理和文献的使用

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

(一)关于文献梳理

1、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 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而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研究是的现状,而且还有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时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

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 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

2、如何梳理文献?

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宣兵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 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

(二)如何使用文献?

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为文献而文献,也即是在文献上凑数。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看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

2、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3、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这种情形体现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

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

1、切忌文献堆砌,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2、切勿张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背阴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

3、切勿只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时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争的学术观点。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

4、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

三、论证的逻辑

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论证逻辑就像博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

论证真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

1、

2、

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能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

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

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积分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

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时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时去了真实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 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之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

四、论文的修改与查证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

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 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 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 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 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 u 如何对待编辑部的修改意见

Ø 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 Ø 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 Ø 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 Ø 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能回使论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时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

五、论文的结尾

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

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

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 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

三是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六、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题“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捞取相应的学术地位。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断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断、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剽窃

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

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

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

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

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有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

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

5、低水平重复

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

6、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

7、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

8、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

9、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10、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

11、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第四篇:如何写好一篇新闻稿

同志们好: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做事情。部队是战斗队,和平年代,我们执勤执法,抗震救灾,这就是战斗;部队是生产队,我们养殖,建设农场,组织劳动,这就是生产;部队是宣传队,我们的新闻报道,公众形象,开展政治文化生活,这就是宣传。

今天咱们讲部队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其中一项,“如何写好一篇通讯稿,做一名合格通讯员”。咱们一边讲,一边结合一些已经发表的稿子,共同探讨。

首先,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负责任,要真实,不管是为了宣传的目的,还是写作的目的,定要确有其事)

(2)报道的客观性。(不能掺杂个人情感,要把握尺度)

(3)较强的时间性。 (时效性就是抢时间,这事发生一年了,咱现在写,没什么意义)

(4)描写的形象性。( 生动,好看,让读者愿意看,注意新闻联播,都走形象性路线了,以人物通讯为例,比如“人保局局长的一天”,“城管队的一天”)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就像我们训班队列的时候,有科目,目的,要求,时间,地点等, 一个道理)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比如中央新闻里的“城管执法” ,不是写城管们如何执法,如何处罚小商小贩,而是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去写,写一个个孩子眼中的城管队员,为什么处罚他家的摊位。我的老百姓看了,感同身受,有同感。有共鸣。如果我们写一名班长,别从班长的视角去写,你试试从一名战士的角度去写,他眼中的班长是什么样,班长怎样去带兵。我们的战士看了就有同感和共鸣,因为新闻是为多数人写的。) 常见的实例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比如以下这篇人物通讯,是我发表在《中国边防警察》杂志上的一篇稿子,主人公在单位是个好同志,可是在在家庭中,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妻子和母亲。你这么写,既避免了落入了“高大全”的俗套,又突出了主人公为了工作,甘心奉献的精神,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原文实例:

《女学员队有个好队长》

她们是刚入警的大学生,33名女学员来自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其中不乏名校的研究生。

她叫白洁,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入警大学生培训队女学员队队长。她工作态度认真,带兵经验丰富。

一次次集合点名、一次次操课、一次次训练、一次次班务会和队务会„„每天朝夕相处的生活,把学员们和队长联系在了一起。当学员操课时,白洁用心指导;当学员咨询时,白洁耐心解答;当学员生病时时,白洁细心照料;当学生抱怨时,白洁尽心开导„„

“一封信函传真情”

每个刚刚入警女学员的家里,都收到了一封来自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女大学生培训队的来信: “国庆佳节到来之际,我谨代表女学员培训队祝您节日快乐,您的孩子已平安到达呼和浩特边防指挥学校„„我们制定了科学的作息时间、业务训练和业务教学计划,相信通过培训,她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白洁把写好的33封信件邮递到每个女学员的家里。“一份慰问表敬意”,白洁首先感谢家长对女学员队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默契配合。“一封信函传真情”,同时向家长们介绍学员在校的训练、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并向每名家长报平安。“一片真诚求反馈”,这种“互动”的交流方式,使家长们真实的了解自己女儿在学校的培训情况,同时,白洁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帮助学员取得更多的成绩。

“带兵训练出成绩”

多年的警营生活,使白洁对女学员的军事训练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制定出适合她们的训练方法,在平时的训练中她都是带头示范,正确动作一一讲解,错误动作逐个纠正,目的就是让每个学员学好军事技能,提高军事素质。队员小张身体素质不好,3000米的考试中是最后一名,为了让小张顺利通过考核,白洁每天跑步的时候都会带上小张,一边跑一边鼓励她。三个月下来,小张的体能一点一点的提高,最终顺利通过了考核。

她把训练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好技巧悉心传授给女学员,训练间隙还组织学员搞活动、做游戏,活跃训练氛围,让女学员们忘记训练给身体带来的疲惫。在大队举办的军事技能大赛中,女学员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标准的军事动作,受到了大队领导的一致好评。

“悉心照料为学员”

刘琳刚刚睁开眼睛,忍住不停的咳嗽对白洁说:“队长,谢谢你。” 11月5日晚上,女学员刘琳突然发烧,体温高达39度,在吃退烧药无效的情况下,白洁用冰块为她冷敷,进行物理降温,防止体温过高导致严重后果。同时,马上请示大队领导外出就医,队领导立即批准并派车把刘琳送往医院,一路上,刘琳不停地呕吐。到医院后,经诊断为急性肺炎。作为管理干部,白洁安排好学员队的值班工作,带上一名班长在医院陪护。她一夜没合眼,照顾生病的刘琳。就在陪护的时候,白洁六岁的儿子打来电话,哭着闹着要找妈妈,她怎么哄都哄不住,最后含泪挂上电话,整理了一下着装,又转身回到病房照顾刘琳。由于路途遥远,家长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白洁为学员垫付了千余元医药费,家长第二天赶到了医院,她才回到学校,不顾一夜的疲惫,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关注学员促转变”

这些女大学生学员,受教育程度高、民主意识强,但女生的天性容易让她们以自我为中心。队长白洁经常说一句话:“有个军人样儿。”从小没离开家的小王,来到部队,过上了集体生活,经常因为小事发牢骚,思想不稳定,训练坚持不了,经常因为自己没做好而抱怨别人。白洁和她谈了很多次,效果并不明显。前几天,在内务检查中,由于她的原因,全班丢了分,班长批评了她,她觉的委屈,哭着找白洁来评理。没想到白洁这次没有像平时那样开导和安慰她,反而直接对她说:“出门看队伍,进门看内务,你到部队不是第一天,作为一名军人,你连内务都做不好,其他方面怎么提高,班长批评你,你应该敢于面对,虚心接受,而不是哭鼻子,你还有没有个军人样儿!”这番话震住了小王,她什么也没说,给白洁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回班了。 几天后,她发生了变化,在一次休息的时候,她对白洁说:“我有句心里话一直想对您说,感谢队长没有放弃我,让我从新认识了自己,请队长放心,今后看我的表现,我不会让您失望。”连白洁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脱口而出的这句话竟然让这名学员有了改变。她不再抱怨别人,知道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还主动打扫饭堂和寝室。后来白洁在班务会上表扬了她。从这以后,白洁的那句“有个军人样”在女学员中广为流传。

对这样一句广泛流传的话,学员有自己的解读。这样一句话,就是要让学员们从心理上、思想上认识部队。及时完成两个转变——“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从地方大学生到合格警官的转变。”

白洁入警十六年来,曾两次荣立三功,受到过总队和部局的表彰,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她亲切、负责、乐于奉献,她用真诚和爱心博得了学员们的爱戴和拥护。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原文实例一:

《东北师大50学生自费赴灾区服务》

在火车上颠簸了两天三夜的彭洪艳,9月初终于从四川赶回了长春。这位个子不高、一脸疲惫的女孩,是东北师大的一名普通本科生,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她和50多名同学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东北师大暑期赴四川灾区服务团,自费奔赴5·12地震重灾区德阳市、绵竹市、平武县和梓潼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在灾区,队员们除了走进课堂辅导学生们功课,和学生们谈心,“给他们带去信心和希望”之外,还干了许多诸如清扫校园、整理水槽、清洗厕所、卸救灾物资、组装桌椅等体力活。“我们都是四川的孩子,又是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重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服务团成员之一杨红梅说。

在绵竹期间,杨红梅在土门中学任一个班的代理班主任。家访时,她了解到班上的林达(化名)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身有残疾的爸爸靠做一些手艺活将她养大。“马上就要开学了,林达的爸爸因为孩子的上学费用,急得直落泪。结束两个多小时的家访后,林达和他爸爸送了我们很久。突然林达抱住了我,好久都不愿分开。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要资助她。我想我能养活她。”家境并不富裕的杨红梅,从大一开始就做家教赚生活费,三年中,她不仅每月的生活费自理,而且攒下了一些钱准备买台电脑。她说:“林达的生活经历和我相似,她曾经卖报赚过钱,上山采茶赚过钱。林达跟我说,‘钱要劳动赚来才有意义,我知道姐姐你想帮我,但是我不想给你添负担,有你这份爱我就知足了。’她的这份成熟,让我有了加倍努力的动力。”

赴平武县小分队,由5名2007级免费师范生组成。在平武,让志愿者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探访的一个女孩家庭:家里只剩下了她和奶奶、两个弟弟,四人相依为命。志愿者们见到他们时,才读三年级的姐姐正在辅导一年级的两个弟弟做功课——他们手里拿的都是铅笔头,用的纸是从废墟中掏出来的残缺练习卷。分队负责人陈代强说,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刻伏在地上的三姐弟渴望学习的眼神”。

队员陈黎聪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亲得知她打算前往灾区服务时非常担心,因为女儿自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父亲把女儿护送到江油,并找到负责人陈代强,撂下一句话:出了什么事,我就找你。对此,陈代强坦言“压力很大”。

从江油到平武,志愿者们在颠簸的公路上折腾了6个多小时,“事前准备的10个塑料口袋都用上了,差不多每人吐了两遍”。在平武,他们经历的余震不计其数,仅6级以上余震就遇到两次,然而队员们的表现,让陈代强打消了忧虑。尤其是陈黎聪,这位平时不愿挨挤受累、每次回家都要坐飞机的女生,在平武没叫过一声苦,干活做事总是抢在前面。由于本次活动完全是自费,几名同学的经济条件又不是很好,陈黎聪每次都尽可能地为集体多担待一些费用上的支出。陈代强还记得,发生地震后,师大给灾区生源每人发了1000元补助,但陈黎聪怎么也不愿意要,最后将这笔钱捐给了红十字会。

志愿者梁雯婷,曾经担心自己会在讲台上出丑,后来却出色地完成了支教工作,她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自我价值和教师使命感”。“以前我一直会问自己:‘活着是为什么,为父母?朋友?爱人?还是自己?’这次灾区之行让我找到了答案:活着,是为了那些需要我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被人需要。”梁雯婷说:“在灾区,我们每天都很晚睡觉,每天都有很多事做,尤其当上代理班主任后,很累很辛苦,但我很快乐很充实。我第一次觉得,我的存在是如此重要,一想到我的学生,不由自主就有一种责任感。”

一个假期的支教服务生活中,志愿者和当地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刻的感情。“离开那天,孩子们为我们唱了一曲《感恩的心》。这首歌是我教他们的,我想告诉他们,只有心怀感恩的人,才会有幸福感。”在土门中学支教的郑玉峰告诉记者:“那天,我对孩子们说,不要唱,老师来到这里,没做太多,谈不上感恩!但孩子们这次没有听我的话,也是唯一一次没听话,齐声唱了起来„„听着这些稚嫩的歌声,我忽然感觉:我要对这些孩子感恩。是他们让我重新理解了:诚实、奉献、团结、快乐„„” 原文实例二:

《大学生捧出红色作品增部队》 2日,东北师大人文学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长某部陈列馆捐赠了五件红色系列爱国作品,个个是“珍品”,其中有些作品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制作完成。

一次美术作品展 引起社会各届关注

东北师大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的韩笑老师称,今年10月系里搞了一次“庆祝建国60周年大型美术作品展”,为了这次展览同学们做了很长时间准备,有的作品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该展览展出后,引起市民关注,一些爱国作品引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长某部的关注。该部队马上与东北师大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的王玉峰主任取得联系,希望将这些作品收藏在该部队的陈列馆里。该部队的军官迟峰告诉记者,陈列馆收藏这些红色系列作品不仅可以丰富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为部队注入更多的文化因素,营造出更好的文化氛围。

用光生活费辛苦一年 创作作品表爱国情怀

东北师大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主任王玉峰告诉记者,“油画作品《那年 那月 那时》的作者是郑玉峰同学,构思和创作这幅画花费了他将近一年的时间,也花去了他大部分生活费,单画框就花了2000多元。他是在军区大院长大的,得知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部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兵告诉你 不要忘记”、“红色系列”、“爷爷的脚印”、“小小竹排”等作品都是同学们精心创作的“珍品”。

东北师大人文学院视觉艺术系办公室主任祁金章表示,虽然这些作品耗费了作者很多精力,但是大家非常愿意捐赠给部队,很想与部队建立长期共建关系。“有机会请解放军到学校为学生做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的专题报告,更好地教育学生。”

(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

(4)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

(5)小故事(小通讯)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不能写得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 原文实例:

关于写通讯的事情就讲到这,最后讲个故事和大家共同探讨。

曾经有人问一位首长,问他为什么总喜欢开展政治文化生活,首长意味深长的说:“部队是个大集体,咱们干什么事都得本着集体主义的原则。开展工作很多时候会收到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唯独开展文化生活,既符合集体主义的原则,又没有毛病。是一件大好事。”

第五篇:如何写好一篇吸引顾客眼球的宣传单?

推销信、宣传单(促销POP)必须回答的问题:

1、为什么你要听我讲?(用吸引眼球的标题来抓住顾客。)

2、为什么你要买我的产品?(告诉顾客买我的产品至少有五个好处!也是塑造卖点)

3、增加保证(逆转顾客的风险,也就是说把顾客担心的问题化解,如:顾客担心安全,那么你就解析好关于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4、如何证明你讲的是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客户见证、公司专家证言、图片视觉证明、统计资料、宣传报道等等。)

5、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其他券商讲的是!@#¥%……,我们公司要另类就说:我们!@#¥%……。)

6、为什么今天就要买你的产品?(提供马上行动就得什么收益的说明,不马上行动购买的后果(也就是不利之处)。)

1、为什么你要听我讲?

标题策略:用吸引眼球的标题来抓住顾客。副标题、问候语。你必须撰写那种能吸引注意力并且激发读者有阅读欲望的标题。所以,创造出的标题应该能清楚准确地告诉你的消费者,你将要提供是什么产品或服务?所有的文案、广告、促销POP、宣传单、海报、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商广告,电子邮件、会展、新闻稿件、网站首页、书籍名称,几乎都要用到标题策略,。

各位,宣传单或推销信的结果,80%的绩效是由标题所决定,剩余20%的成功机率则是由你的内容所决定的。标题的稍稍修改可使您的潜在顾客产生更多回应;广告大师说,读标题带来的人是读正文的人的5倍。

什么是标题?就是对顾客最大的好处。

什么是副标题?就是对顾客第二大的好处。

强势词语产生强势效果

用在广告标题中的两个最具价值的词应该是“免费”和“全新”

广告同行们总结出了一套最能引人注意的字眼,例如

“免费”(免费试用、免费尝试、不满意免费);

“全新”(全新的经营策略,全新的美白效果)。

“宣布……”(宣布一门新方案,宣布维珍可乐问世)、

“新”(新专业主义,新@#¥%……&)、

“现在”、“终于”(大盘终于上去了)、

“减价”(佣金减价30%)、 (再次降价25%)

“怎么来做……”(怎么使你收益能够更加稳健,怎么能让您@#¥%……&)、“如何”(如何成功抓牛股,如何提高您@#¥%……&×)、

“为什么”(为什么他的股票比你更好,为什么@#¥%……&×)、

“。。。王”(@#¥%……&)等等,

大家不要对这些陈词滥调不屑一顾,它们的确很有效果。

什么是最流行的?你在街上,很多商店的商标写着:“免费!!”、“降价处理”、“买二送一”、“特买品”,这些字眼马上就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这些都是强势标题。

2、为什么你加入我司?

独特卖点、定位策略,分化定律,聚焦法则,“第一胜过更好”的原则,就是告诉顾客,买我的产品至少有五个好处,同时也要列举出不LIKE我司的三个坏处。

常用独特卖点:

1)、一流的产品品质(@#¥%……&)

2)、与众不同的源地或出生(#¥%……&×);

3)、与众不同的服务(@!#¥%……&×在市场上受到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4)说明产品的特点(为什么要选择金中投?@#¥%……&)

5)、历史的优势(@#¥%……&×);

6)用恐吓、说理、感谢信、软文等来说明购买产品的理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做产品的市场规划下一篇: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