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毕业论文

2022-05-15

小编精心整理了《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随着体育强国的实施,一批体育产业的职业院校逐渐应运而生,它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体育产业发展的体育人才。

第一篇:公共卫生毕业论文

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下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题及化解思路

摘 要: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情形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及常态化防控给学生的就业创业带来更大的挑战。该文结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下新疆某高校就业基本情况,从高校管理、企业招聘、毕业生就业状态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中面临的难题,为高校和毕业生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下提供化解就业、创业困难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创业 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对经济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毕业生逐年增高的背景下,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居家隔离、常态化防控给毕业实习和就业创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全国大部份企业在第一季度停工,经济增速为-6.8%,部分企业春季招聘推迟、暂停甚至取消了招聘的计划。虽然在第二度季、第三季度局面有所好转,但在整体上使得应届畢业生的就业难度和就业竞争压力加大[1]。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

1.1 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再创历年新高,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形势严峻。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2014—2018年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1%及以上,呈缓慢下降趋势。高职高专毕业生在2017—1018年超过本科生的就业率。这说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1.2 从新疆某高校10月就业情况分析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就业率最高达到95%,市场营销专业排名第二,就业率为74%,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新闻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几个专业超过50%,法学、旅游管理、会计学均不足5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校除个别专业外整体的就业率不够理想。

为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主要从毕业生就业方向选择、就业意愿、就业困难原因3个方面进行调查。

1.2.1 在就业方向选择上

从表3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电商商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愿意从事该专业相关的学生占比均超过50%,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愿意从事该专业相关工作占比约47%。各专业愿意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占比约在40%~50%。自主创业人数占比约5%~7%,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升学人数约占20%,旅游管理和电子商务均超过15%。

1.2.2 未就业学生就业意愿统计

从表4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学生处于积极就业状态,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专业积极就业的学生不足40%,旅游管理专业观望状态的人数超过积极就业的人数,人力资源管理无就业意愿人数达到未就业人数的73%,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就业积极性还不够,无就业意愿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5%。

1.2.3 就业困难原因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在未就业学生中,有超过50%的学生是因为学生本人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有45%的学生反馈今年的省考工作推迟;26%的学生反馈是由于企业招聘延期,32%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原因。

2 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防控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难题及原因分析

(1)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学校在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前就业指导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计划,毕业实习是给学生实现就业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毕业生未能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到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根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要求,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也未能如期举行线下招聘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工作的推进。(2)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线下招聘无法按期举行,线上招聘成为推进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线上招聘在内容和形势上对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学生需要尽快学习并适应这种新的招聘方式,这也使得就业压力增大。(3)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较大的考验,部分企业出现招聘进度延迟或撤岗现象。第一季度的经济下行6.8%,虽然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经济回暖,但有调查显示部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解聘员工或减少招聘岗位。这样一来在市场上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在减少,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今年又创新高,这使得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增大。(4)防控常态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毕业生懒就业、慢就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进度缓慢,截至2020年10月,新疆某高校部分专业就业率不足50%。未就业学生中持观望状态的毕业生占比约31%,无就业意愿毕业生占比约35%。(5)常态化防控给毕业生创业带来冲击,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经济大环境比较紧张,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来源有限,在面对外界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威胁或者破产的负面消息时,大学生创业信心,大部分有志创业的学生选择观望或者暂停项目;部分新创业企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运营时间短,创业资本积累不足,新企业的生存面临较大的挑战。

3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化解思路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把就业稳定工作放在六保的首位。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比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2]。要落实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需要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协调企业、毕业生的积极参与,毕业生也应该及时认清形势,转变就业态度,与高校一起形成合力解决就业创业的相关难题,共同助推就业工作。

3.1 高校要及时转变就业策略,推进线上就业工作

3.1.1 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的作用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就业讲座、线下招聘会已经无法开展,要及时转变策略,将线下招聘工作及时转移到线上,开展线上招聘的教育和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及时学好、用好国家系列稳就业措施政策,加强就业宣传,营造就业氛围。发动专业指导教师,帮助毕业生认识所学专业的岗位。及时完善跟踪就业系统,积极动员指导教师、班主任加入助推就业工作中,与毕业生及家长之间通过系统零距离沟通,实时监测毕业生就业动态,针对不同就业状态和就业需求的学生开展精准帮扶和指导[3]。

3.1.2 促进双向对接,实现精准服务

高校应当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需求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将学生的就业状态进行分类。“所谓双向对接,指的是学校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学校与学生的对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背景下,双向对接要着力于做好线上就业服务,搭建起空中桥梁”[2]。让就业市场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更顺畅,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现精准对接。首先,充分利用资源构建线上就业信息网络,打开线上就业渠道,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学校官网等进行宣传,每天定时向毕业生发布和推送就业信息,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动态。其次,可以开展精准的就业推荐,根据企业招聘需求去筛选相对应的毕业生并向用人单位推荐。最后,畅通学生就业服务反馈渠道,及时指导就业或调整推荐方向,以促进毕业生就业。

3.1.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发生了重大调整,对高水平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高校应跟进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进行订单培养,另一方面鼓励任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主动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途径[4]。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结构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在校园中除了对专业知识学习外,还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使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大限度地契合社会需求,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5]。

3.1.4 引导毕业生识别创业机会

高校针对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与实践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下,我们一方面要引导毕业生化困难为机会,培养学生识别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政策导向能力和获取创新创业相关信息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通过线上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所學专业知识及自身专长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养老服务、文化创新、电子商务的合作研发等方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

3.1.5 通过以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计划地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可设立专项的创业资金、提供创业所需场地,为学生们的创业创造前提条件。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各级各类双创竞赛、科技创新论坛以及大学生创业就业论坛等,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科技和创业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6]。将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提供给学生,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3.2 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努力

3.2.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注重专业知识积累

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完成岗位任务十分重要,高校毕业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力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技能水平,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的可需求度。要远离“学而无用”的思想,知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拥有更多的知识就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3.2.2 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树立明确的目标,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特长,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结构储备,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有专业基础知识支撑,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让自己成为“博而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7]。

3.2.3 端正就业心态,积极就业

毕业生要对社会经济的客观形势有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尽量避免过高地评估自己,导致“眼高手低”问题的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学会个人情绪的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积极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侃桢.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稳就业工作[J].群众,2020(4):4-7.

[2] 朱宜.新冠肺炎疫情期,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J].人力资源,2020(5):123.

[3] 聂扬飞.汇聚多方力量拓展就业空间[N].安徽日报,2020-07-21(9).

[4] 马浩南.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 以铜陵学院为例[J].时代金融,2017(5):276-278.

[5] 孟志刚.高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以厦门市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7.

[6] 朱成功.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路径探析[J].才智,2019(2):147.

[7] 王健,李维波.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6(12):189.

作者:聂清清 拜尔娜·木沙 肖博

第二篇:公共卫生安全视域下体育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工作思路探析

[摘要]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随着体育强国的实施,一批体育产业的职业院校逐渐应运而生,它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体育产业发展的体育人才。以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调研公共卫生安全视域下体育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体育产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下体育产业专业职业院校的就业工作思路。

[关键词] 体育产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一、公共卫生安全视域下体育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2020届毕业生规模及性别比例

福建体育职业技術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684人,其中,男生46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8%;女生22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2%,男女性别比约为2.09 ∶ 1,男生比例较高。

(二)各系/专业毕业生的分布

2020届毕业生共分布在4个系7个专业。其中,运动系、社会体育系、体育管理系、体育保健系4个系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47人、202人、108人、127人,分别占36.11%、29.53%、15.78%、18.56%。

(三)整体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08%,处于省内同类型院校的较高水平。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去向,占比为74.70%。其中,有28名学生应征义务兵,28名学生升学是2020届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亮点。

(四)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8%)、教育业(1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批发和零售业(5%)、制造业(2.%)、其他业总和(19%)。这一行业流向与学院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与学校人才培养预期相契合。

二、公共卫生安全视域下体育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体育产业纷纷停摆,就业体量急剧缩小

2020届高校毕业生是比较特殊的一届学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在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下,社会经济也遭遇到严峻的考验,其中体育产业也在重创中。各大体育赛事按下了暂停键,传统健身房因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下全面停摆,体育场所挂牌歇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也受波及而延期开工,这都对体育产业有不小的影响,无疑对主要流向体育产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是个巨大的考验。

在对2020届毕业生进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工作求职影响的问卷调查中,40%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44%的学生认为影响一般,12%的学生认为较少影响,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在问卷调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薪资的影响中,34%的毕业生认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薪资影响很大,42%的毕业生认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薪资影响一般,10%的毕业生认为较少影响,还有14%的毕业生认为对薪资没有影响。

(二)原有工作节奏打乱,传统就业模式刻板

2020届毕业生在2020年开年过后,本应到各个实训单位实习的,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影响下,学生无法返回实训岗位。体育产业在此影响下,一方面要承担租金、人员开支,另一方面大量消费者流失,许多健身房、俱乐部面临现金流问题而闭门歇业。

针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其中92.98%的用人单位认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在重大公共卫生的影响下,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对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很大。从招聘人数上,54.39%的用人单位在问卷中反馈比往年有所减少。

从学校就业工作这个角度,原本春季学期是我校就业工作开展的黄金时期,企业宣讲会、校园招聘会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2020年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校园招聘会这种线下工作模式出于对人员过于集中等方面顾虑,无法开展,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和刻板性。

从社会就业工作上看,2020年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教师招考等纷纷延期举行。作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部分学生可通过教师招考进入中小学担任体育老师,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教师招考延迟,这也影响了部分毕业生签约。或者有部分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后,参加这些招考,到2020年下半年陆续调整工作。

(三)就业渠道选择狭窄,乡土意识相对浓厚

从毕业生就业职业性质分布来看,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体育工作人员”,占比为52%;其次为“其他人员”(14%);排名第三的是“教学人员”(11%)。毕业生就业职业性质分布与就业行业分布较为相符,体现了体育产业高校人才培养的技能应用特点,也反映了就业渠道选择狭窄。

从就业区域分布来看,2020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福建省内就业,占比98.84%,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人数较少,在省外就业的学生比例为1.16%。

作为体育产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体育行业不管是职业技能还是专业能力上都符合国家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特长,但是在就业上选择相对保守,本土意识、乡土意识相对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就业。

三、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下体育产业高校就业工作思路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对社会治理是个大考,对高校就业工作也是个大考。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压力下,学生进行网络授课,传统的工作模式也面临新的考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预期,又是稳民生、稳信心”。为此,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下体育产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思路也应适时调整。

(一)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工作

在对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需求度调查中: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重点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包括“实习实践”(73.38%)、“简历和面试指导”(45.25%)、“生涯规划指导”(44.87%),从学生的需求中可以看出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还是很明确的。

在开展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调查中:66%的毕业生选择“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期获得最佳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其次,1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有效;10%的毕业生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咨询专家的讲座”是最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主要有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能力提升等。针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可采取的就业工作思路有: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有个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加大就业资源整合,构建全人就业工作战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单一工作模式,创新化地开展就业工作

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往往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线下工作模式进行,如召开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等,对学生在校情况有要求,同时又有一定的就业工作时间节点,较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以来,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虽不至于失灵,但也暴露了传统就业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针对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下应大胆地进行创新就业工作:探索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优化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健全网上就业工作平台,建立网上就业三级工作机制。转变毕业生就业心态,加强网络就业指导与帮扶。

(三)主动与体育行业需求对接,多元化地开展就业工作

随着我国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体育强国成为新时期体育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任务。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体育用品已经深入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体育与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从原有简单的传统行业变成需要多个行业融合的新兴产业,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体育产业高校应加强与体育产业需求对接,多元化地开展就业工作。

深挖体育产业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作为体育产业高校在了解体育产业需求的前提下,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让毕业生进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体育产业中就业,为体育产业毕业生拓宽就业面,实现多元化就业。

综上所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作为面向体育产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作为体育产业高校的就业工作也要作出相应调整,结合学生就业需求、探索就业工作方式方法、对接体育产业需求三者联动,使高校在就业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创新性、多元性。

参考文献:

[1]金韦明,卫善春,沈廷兵.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促进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招生与就业,2020,25(12):140-141.

[2]赵雷鸣.体育产业化背景下体育类毕业生就业的困境与突破[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4):33-39.

[3]彭益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下高校“云”就业工作模式初探[J].理论前沿,2020(15):45-49.

[4]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管理世界,2018(5).

[5]王玉刚,王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20(4):93-96.

[6]李利利,易春芸,李小川,等.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2019,40(5):115-118.

[7]赵恒,邵彬彬,高仓健.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4):70-71.

[8]林亚萍,范泽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研及对策:以宁波市高校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

22(4):77-80.

[9]李琳.关于地方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深入思考[J].学校体育学,2018,8(1):80-82.

作者:刘丽姿

第三篇: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礼仪课程改革的思考

内容摘要: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體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礼仪方面的缺失。高校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应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而且,仅开设一个学期的礼仪课程,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对日益增长的礼仪学习的现实需求。礼仪课程应以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和毕业前的职业礼仪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设置。目前,很少相关文献对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礼仪课程如何设置进行研究,本文以公共管理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完成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学习为前提,针对公共管理类毕业生,即将毕业步入社会,这一特定群体特定时期的特点,探讨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礼仪课程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公共管理类毕业生 礼仪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

一.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

礼仪有什么作用?借用古代荀子的一句话:“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任何一个文明社会、民族、乃至国家,人们对礼貌都是十分注重的。礼貌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礼仪是每一个文明公民的必备素质,也是每一个公民的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加强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努力的方向,“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是德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礼仪方面的缺失,大学生总体礼仪状况不容乐观,不懂礼,不守理的现象比比皆是[1]。当今的许多高校在教育学生时,没有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忽略礼仪品德的教育[2]。高校人才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教育质量来决定的,高校对人才的教育既要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保证其品质高尚。因此,学校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方面的教育,学校应将礼仪课程纳入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3]。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门类都应该涵盖包含大学生礼仪课程,应该让每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到礼仪的教育,提升礼仪自我修养。

二.高等院校毕业生开设礼仪课程具有进一步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形成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的局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生自身的专业成绩外,更会关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礼仪作为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在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就业的环节中表现的有礼有节,进步有度,就会比较容易使自己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一般专业实习设置在大四学年,学生需要走入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实习,提前为毕业生就业做好铺垫,而且毕业生即将完成大学学业,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因此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特定群体,设置毕业前的职业礼仪课程有一定的时效性。因为礼仪课程没有高深的学问,也没有非常深刻的理论知识,但是却是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是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毕业生在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后,立即在学生即将面临的专业实习、面试和就业中得以应用,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具有非常好的时效性,同时开设职业礼仪课程也是学生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快速适应社会的保障,因此,高等院校毕业生开设礼仪课程具有进一步的重要意义。

三.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礼仪课程开设现状

根据多年来的礼仪教育教学经验,礼仪课程仅开设一个学期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对不断增长的礼仪学习的现实需求。高校的礼仪课程应该以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和毕业前的职业礼仪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设置[4]。入学时大一年级和毕业大四年级分别开设礼仪课程,分阶段,侧重点不同。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除了酒店旅游、航空服务等特殊专业,大多高校在教学中没有设置礼仪课程或礼仪课程所占比例很少。而且,很少相关文献对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礼仪课程如何设置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专业特点,以学生完成入学时的基础礼仪行为规范课程学习为前提,探讨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的礼仪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四.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礼仪课程改革思路

(一)礼仪课程内容设置

公共管理学院设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三个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走向管理岗位或国家公务员。毕业前学生即将面临专业实习和就业问题,这是走出学校,踏入社会的第一步。由于有前期学生在刚入校时已接收过日常礼仪课程作为基础铺垫,毕业前的礼仪课程在设置时应该更体现出针对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生这一特定群体特定时期的特点。在学习相关礼仪课程内容后,学生的印象深刻鲜活,在实践中立即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大四课程内容时要体现出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争取在短时间内学生获受益最大。当然礼仪的学问博大精深,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周内涵盖所有方面,需要教师凝练,提升精华,教师要根据公共管理类学生就业的特点要体现出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公共管理学院的毕业前的礼仪课程以政务礼仪、办公礼仪和面试礼仪三部分为主要内容。各部分学时分配如图一所示:

1.政务礼仪内容设置

根据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走向国家公务员和管理岗位这一特点,选择政务礼仪作为职场礼仪来讲解,本部分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政务礼仪是指国家公务员在工作场合所应该恪守的有关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5]。对于公务员来说,作为一名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反映出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政府组织的形象,因此,作为“未来”的公务人员应当加强职场礼仪--政务礼仪的培训。通过课程,学习知礼、懂礼,并养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同时也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夯实基础,课程内容设置包括:公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礼仪、公务人员的着装礼仪、政务会见礼仪、政务座次礼仪、政务宴会礼仪和涉外礼仪,政务礼仪内容做重点讲解,此部分用时20学时。

2.办公礼仪内容设置

辦公室是处理业务的场所,是参加工作后,白日里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办公室同时也是社会的缩影。办公室的礼仪不仅是对同事的尊重,同时也能反映出你所在的企业公司单位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最直接表现。同学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办公室礼仪是每一位同学都必须要面对的,关系到每个人的前程和事业发展,因此将办公室礼仪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讲解,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保障。办公礼仪主要讲授办公室里的举止礼仪、环境礼仪、接待礼仪、电话礼仪,上下级相处的礼仪,同事相处的礼仪、收发电子邮件的礼仪、开关门礼仪和办公室用餐礼仪,以及在办公室工作遵循的四大原则,五大禁忌等内容,此部分用时8学时。

3.面试礼仪内容设置

毕业生即将面临着专业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面试是众多用人单位通常采取的考核方式。考官在面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核面试者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会考核面试者的礼仪素质修养情况,结合二者来判断面试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礼仪课程中,应将面试礼仪作为重点来讲解,以满足毕业生不断增长的面试礼仪学习的现实需求。切合实际的解决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高质量的站好高等教育收尾工作的最后一站。

面试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在特定场景下,以面试官与面试者面对面的交谈和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面试给公司和应招者提供了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能使公司和应招者之间相互了解,从而双方都可更准确做出聘用与否、受聘与否的决定。大学生面试礼仪课程是新兴学科,没有过多的相关书籍资料可借鉴,在课程内容结构编排过程中,需要发挥很多创造力,使面试礼仪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更适合大学生的认知模式。因而在课程结构的设置的过程中,需要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渗入很多的实践环节,教会毕业生提高实际的面试能力。

面试礼仪课程内容的以面试前的礼仪准备,面试中的礼仪和面试后的礼仪这样的一条时间线来讲解。面试前的准备包括:自己的求职定位,简历制作,相关材料收集和面试的仪容仪表的准备工作。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礼仪包括:行为礼仪和言语礼仪。最后是面试结束后的礼仪,此部分用时8学时。

(二)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给出经典案例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理论与练习相结合,在课堂上举例各种实际案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面临这个问题,如何思考如何处理。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借助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讲课方式是教师一人讲授,学生听,课堂气氛较枯燥。学生处于较被动的地位。改变传统的一门课程一位教师的讲授方式,借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其他形式进行讲授。例如,通过放映经典演讲片段,或播放截取电影片段,借用多媒体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型,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增加实训任务

礼仪课程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容易理解,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法进行教学,学生会感觉知识较浅,没有学习的热情。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一味进行的礼仪知识的讲解,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情况,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很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针对礼仪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可通过增加课堂的实训任务达到目的。

实训任务包括课堂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在安排实训任务时,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开始由单项训练逐渐过度到多项的综合训练。在做综合能力训练时,设计完整的故事情节,将课程模块化知识点连接起来,熟悉完整的流程。在实训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学会实际操作,通过礼仪课程课堂上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掌握礼仪的规范和要求,有机会亲身体验,走完一个系统的实训项目,完整的礼仪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评价;或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的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如何改进,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目的。例如模拟面试,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置模拟情景,提高其面试能力。

实训过程要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并根据其课堂表现效果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占综合总成绩的40%。增加实训任务成绩比例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把具体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让学生认识到礼仪不是一时的考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规范的观念,让知礼,懂礼,守礼,行礼在日常生活中常态化。

4.课程考核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是考查学生书本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般是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权重比例重考试,轻平时,通常是平时成绩比例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会使学生轻实践应用,重书本理论。而礼仪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将学习到的全部知识在实践中将以应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如图二所示: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仍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但不同的是侧重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为占6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占5%,学生课堂小组讨论成绩占15%,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占40%。平时成绩突出强调实训任务考核,其中期末考核侧重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占40%。以开放性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

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是通过课堂讲解就能见效的,只能是通过讲解将学生引进门,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向这方面思考,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有意识的去实践,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这样礼仪教育才能实现知行合一的效果,才能全面完善文明的举止,提升礼仪素质教育,进而影响社会的文明风尚。

参考文献

[1]刘洪洪.大学生礼仪现状及教育策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6.

[2]江又明.当代高校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

[3]王焱.大学生公共礼仪的培养路径研究[J].管理观察,2019(15).

[4]史莉.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

[5]金正昆.当代公关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学研究改革项目”(项目编号MSJG2016045)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张可新,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助教,从事礼仪教学和教务管理)

作者:张可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