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内涵管理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德育管理内涵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

德育管理内涵管理论文 篇1:

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提升下的德育管理实施途径探索

摘  要: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和对技术技能的培训要求,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这无疑对现代中职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强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成为现下关键。推行系部德育精细化管理是对我校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提升的一种探索,厚植乐学进取的核心素养理念,将日常德育管理落小、落细、落实,提升系部整体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中职;精细化;德育管理;核心素养

一、推行德育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绍兴中专多年来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依据“以人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围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不断推进和深化省教育厅提出的“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核心素养内涵,从培育“五好学生”的目标出发,提出“健康阳光、乐学进取、文技兼修、公民责任、工匠精神、创业创新”六个方面(见图1)的绍兴中专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六大品牌活动开展内涵提升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生物化工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化工系立足乐学进取发展内涵,拓宽乐学进取实践途径,通过不同的实施途径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体验式积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学习成长拓宽渠道。

二、推行德育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系部推行德育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内涵“乐学进取”的细化、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综合素养,意在厚植一种教育管理理念,形成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在培育学生“乐学进取”核心素养内涵基础之上,将严谨、务实、细致的学习生活态度落小落细落地,强化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习惯和方法,重新获取学习自信,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的加强内涵提升,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落实德育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系部德育精细化管理是源自于学生“乐学进取”核心素养内涵提升的需要,其本质意义在于: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和教师协助督管,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学会学习;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达成进行分解细化、分步落实的过程,培养学生岗位责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强化责任担当;以实现提高管理绩效为目的,达到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强化进取精神。

四、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发展途径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内涵需要因人而异,依系而生,乐学进取内涵的实践推广顺应系部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強化有效管理学习生活的能力,发掘自身潜力、应对复杂环境、成就出彩人生,从而明确人生方向。

(一)以规立学,管理文化培养人

1、推广生物化工系精细化管理一日导图,明确学生时间观念

推行系部精细化管理,通过班级精细化管理一日导图(见图2)的制定、

推广、落实,完整呈现各班各个时间节点的具体细化职责。明确班级学生教学时间、各职责教师到岗时间、班级管理干部到岗时间的节点详细计划和落实的具体工作内容、考核标准,并按照夏令时和冬令时做到细节区分标注,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新高度,促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班级精细化管理一日导图通过不同形式地强化,利用各班班会活动、系部集中教育研讨进行系部全员学习、班主任会议学习、学生干部集中学习等方式推广落实,强化时间节点,精炼管理任务,明确管理职责。养成学生对自己的日常学习状态具有自我反思和总结提炼的习惯。

2、完善教室环境卫生,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为了促进生物化工系整体教室环境和系部公共区域环境的整洁,体现系部、班级的整体风貌,系部推行教室环境卫生精细化考核细则(见图3),从细节处、从整洁度着眼,用最直观的教室环境卫生判别班级间的管理等级。系部落实环境卫生的过程中带动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教室形象建设细则,引导学生高度关注卫生细节,抓准重点,帮助同学们在日常教室卫生工作中有规可循、有理可据。

(二)以师促学,制度文化规范人

1、全面升级班主任管理,培育学生养成良好自制能力

班主任工作是日常德育工作中的根,班主任工作方法得当,管理到位,班级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会自我管理。但是日常班主任工作由许许多多具体的,甚至是琐碎的小事串联着,很容易忽略关键细节。系部结合实际,将这些“常规管理”进行提炼,推广宣传,促使班主任清晰自己的工作内容(见图4),更好地落实班主日常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全面升级,精准把握工作要领,到岗到位及时,确保班主任工作不脱岗不空缺,极大提升系部班主任工作实效,促进班级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生活习惯,随着习惯成自然,在班主任与学生相互抗衡的状态下,学生正确做好自我管理,合理分配自我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收获可持续自制力成效。

2、明确任课教师课堂管理细则,督促学生养成积极学习态度

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学风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善学立志的教学品牌。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实效,改善课堂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系部紧跟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求,针对实际情况提出系部课堂管理要求。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对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和课堂纪律管理负有主要责任,系部通过抓紧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成效,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学习态度,最终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针对不同学科,系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课堂管理要求,确保不同专业教学的差异性所引起的管理异议。

针对基础文化类课堂管理,要求任课教师首先了解课堂上学生动向,明确学生人数、缺勤人员信息、核对缺勤情况是否属实;其次在课程开课的第一次课堂上,要明确告知学生课堂上的学生守则,在课堂上不趴睡、不说闲话、不玩手机等与课堂无关的事;然后基础课教师通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提问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学生紧跟课堂节奏;最后,通过走动提醒一些可能存在课堂违纪的学生,回归课堂。

针对实训操作类课堂管理,要求实训教师提前做好实训室安全准备工作,明确课堂学生人数后,有序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洗手、排队进实验实训室;其次告知实训室安全须知和实训课堂要求,明确实训室仪器设备操作步骤,药品试剂的使用方法,未经允许不触碰课程以外的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试剂,在实训过程中操作认真,无嬉笑打闹,无故不离开自己的工位;然后实训课教师按照课程安排进行实训操作教学,并做好巡回指导,时刻关注学生实训情况,对有可能出现错误操作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防止安全隐患发生;最后,点评分析学生实验实训结果,指导学生完成实训报告,总结课堂重点、实训操作要点,课后及时做好整理、整顿、清扫等“7S”管理及消毒工作。

(三)以生助学,活动文化历练人

系部主张让优秀学生团队融入系部德育教学管理。通过组建多形式学生干部团队,提升学生群体工作能力,发挥由点及面的扩散性帮带作用,培养学生自尊自律、团结互助、主动作为、明辨是非、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助力系部整体管理和发展。

1、团章学习小组。为加强系部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团员青年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共青团工作,丰富团员业余生活,普及党建团建信息,提升团员家国情怀意识,强化团员青年的爱国使命感。

2、系部学生会。系部学生会部门种类多,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点、到人,协管系部大小事务,成为系部管理中的助手,将管理更深更细更精准的对点对面。学生干部具有明确的岗位责任感,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精神和团结互助的意识。

3、系部心理辅导分站。系部在各班设置了一名心理委员,该成员负责洞察班级学生心理动向,如遇不良状态及时反馈,认真记录,方便系部做好初步筛查,判断学生心理,及时联系学校心理辅导站,培养学生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的工作态度,将学生心理工作落到实处。

4、系部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系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通过与之专业相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校外实践,如药剂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做医导;分析检验专业的学生开展河道巡河,并提取河水开展水质检测,最终将检测数据反馈给相关社区。同样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在日益完善,学生干部在各个志愿服务团队中落实管理、协调沟通、组织分工,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做好学生群体的传帮带,培养学生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敢于肩负社会责任的决心。

五、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推广试行,系部精細化管理的实施促使生物化工系在学校各项考核中有明显进步,乐学进取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初具成效。具体成果如下:

(一)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学生学习能够明确时间观念,高效学习,晨读从原本的漫无目的默读到现在的书本竖立,大声朗读。系部晨读书声琅琅,调动了一批后进学生加入晨读队列。日常的课堂管理成效显著,趴睡、玩手机现象明显减少,直接促使学生课堂教学实效,学生学业成绩呈日趋进步之势。晚自习从我没事做到我愿意做,学习态度明显改善。愿意阅读、愿意参与专业拓展、愿意静心专研习题,这些都源自加强细节管理,积极正向引导。近两年,系部教学管理出成效,升学班升学率达100%,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近30人。

(二)学生出勤率提高。原本学生忽略时间节点,总是会出现迟到或者早退的违纪行为,强化时间节点后,学生明确什么时间点该干什么,这极大提升学生时间观念,也避免学生由于忘时造成不必要的行为。

(三)系部整体卫生环境改善。点对点参照落实的过程中,本系卫生在与之前相比较中有了明显进步。学生们在日常个人打扫卫生和集体大扫除卫生的过程中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环境卫生意识增强,系部在学校的卫生考核中保持前2名的维稳状态。

六、总结与反思

系部学生乐学进取核心素养内涵的培育,给系部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变得乐观自信,愿意互帮互助,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增强了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念,这些都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系部德育精细化管理推行近两年里,系部管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了明显进步,不仅是系部教师团队,连同学生群体都有了明显的时间观念,日常中细节处理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更坚定了系部继续落实管理精细化的决心。但我们有可以看到,仅是制度的成文并不能很好的将管理要求推广落实,往往与活动相结合的制度呈现却能取得更好地成效。也正因如此,系部在后期精细化管理推广中组织系列学生创新性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比拼、教室形象设计大赛、“五好学生”榜样评比、专业成果展等等,借助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意识,巩固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更好的为落实乐学进取核心素养内涵提升搭建全方位实施途径。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提升的探索任重道远,但坚持德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中,在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上仍面临着不少困惑。生物化工系将一如既往地在学校各部门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和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法,激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助力他们的成长、成才,将学校德育管理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共同提高系部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助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桂岩.高职院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5

[2]柯强.试谈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J].新课程研究,2018.1671-0568

[3]周洲.让每一个孩子都闪耀———谈精细化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多元智能教学,2019

[4]赵晴.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2017(10)

作者:吴培芳

德育管理内涵管理论文 篇2:

高校德育管理的内涵及其职能

一、高校德育管理的基本内涵

根据管理的一般含义和德育管理内涵的论述,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高校德育管理:所谓高校德育管理,是指高校或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高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在遵循德育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实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协调高校德育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有效组织、调动和利用高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和相关要素,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通过对高校德育管理和高校德育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德育管理的对象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德育资源和一切相关因素,而德育的对象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二,德育管理是一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特殊管理活动,而德育是把一些具体的德育信息传递给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其三,德育管理是一个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而德育是社会与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高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职能(competency)是指人、事物、机构在特定体制中所应有的作用。人的职能是指一定职位的人完成其职务的能力;事物的职能一般等同于事物的功能;机构的职能一般包括机构所承担的职权、作用等内容。高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指高校德育管理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主要包括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方面的内容。

1.决策与计划职能

决策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主体是管理者。它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Lewis.Goodmanandfandt,1998)计划就是指为了实现决策确定的目标,提前进行的行动安排。决策与计划职能是高校德育管理的首要职能,决策与计划是德育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高校德育决策就是对高校德育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提出若干个可行性方案用以进行比较,并且选择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高校德育决策包含以下过程:一是诊断问题。首先必须要求决策者发现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知道在哪里需要改进。实际情况与预期状况的差异,并提示管理者潜在的机会或者问题的存在。二是明确目标。管理者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以说明确目标是高校德育决策中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职责。三是拟定方案。一旦德育目标被正确地识别出来,高校德育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这一步骤既需要结合上级精神和自身实际,也需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大量研究和分析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搞好科学预测,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四是筛选方案。这一步是评估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选择最满意的方案。由于最好选择通常是建立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所以德育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五是执行方案。选定方案之后,紧接着要对选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六是评估效果。对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指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德育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检查是否有偏差,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确保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校的德育计划是高校德育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德育计划通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务分解给组织的每个部门、环节和个人,从而不仅为这些部门、环节和个人在该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而且为决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高校德育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做什么(What),明确高校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说明为什么做(Why),这也是阐述完成事情的原因。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与激情,更好地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明确计划制定的原因和目的。第三,指出由谁去做(Who),即明确实施计划的有关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第四,指出在何地做(Where),即明确计划实施的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所处的环境。第五,指出什么时候去做(When),规定了计划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并且明确实施计划时的时间分配,以便于更充分地运用学校的德育资源。第六,是怎么样去做(How),明确了计划实施的方式和手段。

高校德育的决策与计划是指引高校德育活动的蓝图,在高校德育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2.组织职能

组织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客观的、外在的共同目标而相互协助行动的集合体。这是从组织本身作为一个实体的角度来考虑的。其二是指作为一个实践过程的组织,是一个安排特定集体各种活动的过程。我们认为作为德育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高校德育管理中的组织就是建立并利用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氛围,科学配置并有效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将高校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连接成一个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德育管理,将计划付诸实施并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

高校德育的组织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高校德育组织结构。当德育目标确定以后,德育管理者首先应对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工作内容进行分类,把有联系密切或者性质相似的工作进行合并,并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而且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幅度来确定德育的纵向管理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并且丰富的系统。二是分权和授权,当确定了德育组织结构形式以后,就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适度的分权和正确的授权,分权意味着把德育管理的职权由高层管理者委派给不同的层次和各个部门,所以一定要讲求适度。授权就是把权力委任给各个管理层和各个部门的过程。处理好组织中的分权与授权,有利于组织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三是组建德育队伍。在科学设计德育组织并分权和授权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配备德育人员,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任命、奖惩以及对其行为的激励等。四是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指高校德育管理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在决策、计划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种管理资源,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高校德育活动。

高校德育管理组织是高校德育决策和计划得以实现的根本,也是高校德育管理者对高校德育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它能大大提高德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并非依靠少数人或者零散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系统中的每个人都能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所以说组织是实现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基础。

3.领导职能

“领导”从名词和动词的角度来考虑有两种各自的含义:名词属性的“领导”就是指“领导者”,动词属性的“领导”是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领导职能”中的“领导”就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或者团体中,通过管理者的引导、指挥和协调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高校德育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必须通过实施高校德育管理的领导职能,才能使这些资源运作起来。高校德育管理的领导是为了达到既定的德育目标,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从而指挥、

协调、激励管理对象的过程。高校德育管理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德育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下属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所以说,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取得被领导者的认可,这既需要组织赋予其责任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也就是权力,也需要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也就是威望。高校德育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首先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宽广的胸怀,能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能给组织成员指明组织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其次要能够协调好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全体组织成员劲往一处使,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再次要能为组织成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因此,提高德育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

高校德育队伍管理是德育领导的核心,事关整个高校德育工作。德育队伍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增强德育有效性的关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业务性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关键。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证。

4.控制职能

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计划可以指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德育的控制,就是保障高校德育计划与实际德育工作相适应,以便顺利实现目标的活动。

高校德育控制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标准。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高校德育管理实施控制,首先就要根据既定的计划的要求和控制对象的客观情况来确定控制的标准。具体地说,控制标准就是要制定出对学生的自身素质和高校德育效果进行检查和衡量的指标及其体系。二是衡量绩效。衡量绩效就是高校德育管理者根据预定标准对高校德育实际工作的成效和进度进行检查、衡量和比较,获得并掌握高校德育具体工作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并进行具体分析。三是纠正偏差。德育管理者利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客观的标准,对高校德育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可以发现计划具体执行中出现的偏差。纠正偏差就是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德育偏差产生的原因,并且制定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

高校德育控制就是依据高校德育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高校德育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具体高校德育工作结果和预定的标准相比较,来确定德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并对这个偏差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高校德育控制是高校德育组织机构健康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德育计划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黄兆龙,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4]郑绍濂,胡君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社,2004

[5]赵玉英,张典兵,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任佳伟

德育管理内涵管理论文 篇3: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与深化,这为高校教学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对此,本文作者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解读了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弊端,并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从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管理 创新策略

在现代社会中,改革与创新是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的关键则是人才,只有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才可能实施与实现创新。而教育不但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与应用的主要基地,还是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对高校而言,同样如此。

1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的解读

为了适应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应正确认识与理解教学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1.1 创新性高校教学管理

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创新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高校办学的管理格局,从学术和创新出发;第二,创新管理制度与组织;第三,创新管理技术与手段。许多高校,其教学管理处于人工或者半人工的管理状态;第四,创新教学管理文化,如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价值等,第五,创新型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

1.2 创新性高校人才培养

以教学管理来说,创新人才培养即教学管理怎样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环境与服务,其内容如下:第一,构建创新观念体系;第二,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包括管理机制与动力机制等;第三,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力量,包括教学技术、教师、课程以及科研等;第四,創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建设,如管理环境、学习与辅导环境、生活环境等。

2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弊端

当前,高效教学尽管在传统的管理思想、方法与制度上有一定的改革,但仍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1 未彻底实施学分制

管理办法与教学计划的柔性不够,未能提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足够空间,导致其发展缺少自主性与灵活性,限制了学生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发展。

2.2 教学评价标准难以完善学生人格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其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侧重评价教学结果,表现了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但未能体现学生的人格情况。

2.3 有些教育氛围与环境不利于创新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一定的氛围与环境,知识创造的前提为思想自由,而思想需和他人交流以及相互批判才可形成,然后经过思维碰撞产生新思想,进而创造出新知识。然而,目前,有的高校在教学与管理上趋于保守、封闭、讲权威与统一、缺乏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4 教学管理的重心过高

目前,不少高校实施校与院(系)的两级管理,虽然学校下放一定的权力给院(系),但权力有限,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专业的设置、教学改革与教学计划的拟定等方面,其拥有的权力很少,在教学管理与重大教学改革中,广大师生也未有较大的发言权。在统一管理中,院(系)缺乏特色,更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在教学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出院(系)的作用,以便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3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策略

在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的教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应不断探索出新的对策,打破传统教育管理,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探索的机会,从而有效解决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3.1 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培养社会所需创新人才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应转变学管理理念,以适应教育发展需求,逐渐由管理型转向研究型、教育型与服务型。

(1)在教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方法时,教学管理者应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创新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可以将知识变为能力,同时,营造出激发他们创新意识与学习动机的氛围。(2)教学管理应由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模式转向综合开放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由知识教育向方法教育转变,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的创新人才。(3)完善与创新管理制度,结合学生特点、知识结构以及目标要求,细化组织方式与实施措施;在设置教学环节时,优化资源,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在实施中,应体现出教学管理的新理念,注重人才培养,遵循人本精神,增强管理效能。

3.2 加大实践探索,营造创新环境与机制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发掘优势资源,在理论与实践中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从而营造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利环境与激励机制。

(1)基于学科“平台课程”,规划出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展现基础知识覆盖面、专业课的综合性与特色,同时利用课程大纲优化课程体系与内容。(2)充裕课程资源,提高选课灵活性,注重必修学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依据兴趣、专业来自由选课,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3)完成课程重组与整合,提高学科融合与交叉,促进宽口径培养的实现。加大各学科交叉,在文科专业中,增加一些自然科学的学分要求;在理工科专业中,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4)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人文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各科类学生的形成创新意识。

3.3 探索与创新管理方法,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1)健全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各教学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分析,满足教学管理、教师以及学生等对信息的需要。(2)全方位规划整合,促进资源共享。设置实践体系中,应把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生产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劳动锻炼等作为整体加以统一设计,多层次、全方面地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3)鼓励各骨干教师加入课程教学组织工作,主课程教材与内容的更新、教材建设以及本校岗位聘期则同步开展,以提高教师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及时性与积极性;教学中,倡导新、宽、精的教育目标,穿插则采取双向交流、提问的讲课方法,倡导讲授变为师生共同探究的课题,使课堂变为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总之,在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以便向时代创新人才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辉生.高校的管理创新与创新教育[J].中国行政管理,2007(7).

[2] 高福安,林淑华.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8).

[3] 赵兴军,姚子艳.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4).

作者:赵倩 赵荣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