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内控制度思考论文

2022-04-1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审计风险内控制度思考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建立完善、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一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不断优化政治、法律制度环境,为企业的公平竞争提供外部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单位自身也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财务会计审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地实施,进而提高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

审计风险内控制度思考论文 篇1:

内控测试在跨国企业税收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企业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企业自身及其管理部门的关注。作为税务部门,必须建立在企业提供的真实可信的信息之上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跨国企业一般具有较好的纳税遵从度,具备基本的内控制度,因此以跨国企业为对象,本文作了将企业内控评价纳入跨国企业税收管理体系的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内控测试;跨国企业;精细化管理

内控测试作为审计的一项手段及程序,决定着审计的方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内控测试评价高的企业,审计风险就小,反之则大。企业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否之所以能决定审计风险,是因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能为审计工作提供较为真实、完整、有效的财务数据,从而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降低审计的风险。税务部门对跨国企业实施的税收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之上。因此,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也同样决定着税务部门税收管理的风险,影响着税收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纳入跨国企业税收管理体系很有探讨意义。

一、 企业内控对跨国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1、内部控制是一种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的机制,由一系列程序和制度组成, 其目的是控制组织行为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者纰漏,保证组织的正常有序运行。①

2、从会计的角度来讲,内控制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整个经济信息的基础性信息,其准备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经济信息的质量;由单位内部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有效,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程序。这是因为内控制度从两个方面影响会计信息,一是基础经济数据。会计核算的数据基础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在流程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数据。比如,企业因生产经营所需采购原材料到入库到生产领用到制成产成品,由此在各环节产生的费用及成本等都将形成会计核算的基础数据。如果这些基础数据不完整或出现差错,那么将直接影响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二是内控的流程设计。内部流程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也将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比如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企业物流部只将需开具发票的产品出库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被动接受信息,那么这样单向设计的内控流程将使物流部的信息无法真实地传送到财务部门,从而使财务数据失真,进而产生纳税风险。

3、从税收管理的角度来讲,跨国企业税收管理不能脱离企业内控制度

(1)跨国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内控制度。

跨国企业的税收管理必须依托企业的财务数据,包括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等,而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取决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又是建立在完善的内控制度基础之上。其中的关系可简单用下图表示:

内控制度→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跨国企业税收管理

(2)重视内控测试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跨国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企业有一个全面了解,这不仅包括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经营决策信息等各种表面信息,还应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跨国企业往往具有经营多样、业务复杂、涉税事务繁多等特点,仅仅依靠常规管理难以解决深层次问题。同时跨国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在企业管理上有一定的内控制度,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管理薄弱的内资企业,有条件对其内控制度作全面了解和测试。只有对其内部管理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才能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才能发现其存在的内控漏洞以及有可能导致的税收风险。

为纳税人提供综合、个性化、深层次的税收服务也是税收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方面。而内控测试一方面是对跨国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个了解和测试过程,同时能帮助企业发现内控管理上的漏洞,改进在履行纳税义务方面的缺陷,从而提高企业的税法遵从度。而且在这种税企互动的过程中,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尊重,最终促使逐步形成融洽、协调的征纳关系。

二、 运用内控测试提升跨国企业管理水平

1、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中增加内控测试项目

2003年实行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行办法》适用于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等级的各类纳税人。具体指标有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款缴纳、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等5个方面,按评定内容分指标积分,设置ABCD四级。

由于跨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好,因此只要未被查出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大多数企业都能轻易获得A级级别。但依据对部分A级纳税人的审计情况来看,虽然他们都按期申报,且申报填写正确,无欠税情况,而且税收贡献在行业中也较高,但其中仍不乏有企业在内控方面出现严重漏洞,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致产生税收风险。

审计或税务稽查都只是事后手段,不可能对跨国企业的事前及事中实施有效管理。因此,实施对跨国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中对企业增加内控测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纳税遵从度。

2、 通过询问及现场的遵行性测试来实施对企业内控的测试

首先,可向纳税人发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问卷调查表》,初步了解并分析评价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控的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

其次,到现场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因为即使是制定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也换药经过测试才能知晓其执行情况。有许多单位虽然已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进来频频曝光的上市公司违规担保和关联交易等非正常占用资金未纳入会计核算等问题,也表明一些企业花大量精力建立的内控制度,很多时候只是摆摆“花架子”。

内控的遵行性测试主要围绕纳税人下属的基本业务循环展开:

销售和收款循环、购买或取得循环;生产循环;薪资循环;理财循环;纳税申报循环。

实施遵行性测试程序,一般应采用属性抽样方法进行测试。具体办法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环节或重要业务划分成若干项目,确定该项目流程中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事件的各控制点,然后再各控制点上形成的凭证表单中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加以复核、比较和计算,同时审核是否存在内控的轨迹(如:签字,顺序编号,复核调整表等等)。

3、 结合对纳税人会计制度和内控的总体评价划分纳税人等级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应集合对纳税人会计制度与内控分析、测试的结果对纳税人财务数据的可信程度进行评价,分以下三种类型:

高依赖程度。系指明具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内控,并且均能发挥作用,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小。

中信赖程度。系指内控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的不当之处或缺陷,有可能影响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低信赖程度。系指重要的会计制度及内控明显无效,大部分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现差错,从而对其会计制度及内控难以依赖和利用。

只有对于高信赖程度的内控评价,才可作为A级纳税人的评定标准。(作者单位:无锡市国家税务局)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涉外税务审计规程》国税函[1999]503号

[2]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行办法》国税发〔2003〕92号

[3]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审计研究》 2009年第6期

注解:

①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审计研究》 2009年第6期

作者:周凌云

审计风险内控制度思考论文 篇2:

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

摘 要:建立完善、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一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不断优化政治、法律制度环境,为企业的公平竞争提供外部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单位自身也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财务会计审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地实施,进而提高企业资金周转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此外,企业也需要积极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在职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面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能力。

关键词:财务内控;制度;完善;监督

一、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面临逐渐加强的市场竞争。如何以自己的能力谋生存、图发展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是实现企业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做好财务经济计划,负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等工作,是保障企业业务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分析企业如何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系统性与合理性,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1.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健康、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促进企业各种资源实现合理的配置,辅助业务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最终实现企业宏观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合适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而来的,能够让企业在激励的竞争背景下,保持自身的资金优势,提高综合实力。

2.降低企业运营管理风险

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之一,通过对制度、对资金进行管理,从而约束企业一切与金钱相关的活动,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以及有效性。一方面,能够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让每一笔财务收支都有迹可循;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避免资金使用不当引发的各种风险,尤其是资金滥用以及资金短缺的风险,合理的进行资金的分配。财务内控制度能够将财务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营的资金风险。

3.确保企业完成业务活动目标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各种项目活动的正常开展均需要资金的支持。做好企业内部的额财务控制管理工作,能有效地规划资金的使用,将更多的资金使用在重要的、产值高的项目上,而对于低产值、成功率低的项目,则可以在前期减少资金投入,通过对资金的控制,保证绝大多数项目工程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分析

在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针对企业财务、审计相关工作的法律制度环境建设还不够完全,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某些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法律的保障。也有很多企业会利用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漏洞为自己谋取私利,有损其他企业的利益,因此,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环境迫在眉睫。

其次,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了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仍然难以面面俱到,财务制度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人员安排不够科学,财务开支的审批流程不够系统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建立系统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提高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值得企业深入的思考。

最后,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数据以及经营数据体量暴增,传统的财务工作人员难以利用传统的思维以及分析工具进行高效率的工作。也有很多企业并没有购置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人员日复一日的粘贴、复制excel表格,工作效率高,数据准确性堪忧。此外,许多年龄较大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不能够合理运用新技术解决工作问题。因此,如何灵活地运用新技术,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措施分析

1.优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良性、恶性竞争加强,政府的制度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国家多年的实践与转型中证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就是国家管理理念的更新。因此,对于政府而言,要不断加强对于市场的调控,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学习西方国家财务经济法律制度,并对此进行合适的修改,从而为企业的业务开展,经济贸易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同时,政府要做市场经济中“无形的手”,减少对于行业、企业的直接干涉,基于各个单位以及企业充分的决策权,维持市场的有效、健康运作,通过间接的治理与调控进行推动。

2.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要充分意识到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积极借鉴国际优秀的内部控制案例以及制度框架、原则,根据本企业的业务特征构建合适的财务内控制度,并确定不同层级人员的主要工作,做好风险管理。例如,监督部门应该对企业高层领导人员的内控态度进行跟踪与检查,提高领导人员对于财务内控制度的认知,更好地推进内控制度的运作,减少风险点;其次,做好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受到其他部门以及领导人员权利的影响,科学地评估企业财务整体情况,在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了风险问题,给予警觉与处理,并对外部审计的结果给予充分的重视,避免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最后,企業针对所有业务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规避以及事后处理方案,强化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3.完善现有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不断更新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可实施性,并根据市场的反馈,对有缺陷的制度进行更新,对有遗漏的制度进行补充。例如,针对财务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部门进行划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使不同岗位之间既能够互相合作,又能够互相监督与牵制,如要求非出纳工作人员进行现金的盘点,银行账单的审核等,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不同员工的特长,将财务部门的员工分配在其擅长的岗位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针对财务的收支工作建立相关的审批制度,如重大资金开支的审批原则,资金费用的审批流程,重大财务项目的审批报告等,要求各项项目以及业务活动额度额开展都要符合公司的财务流程,坚决避免无审批的大额支出活动,从而规范企业财务审批活动操作,让资金的来源与去向更加清晰,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此外,针对大型企业的资产清查与盘点,建立定期的核对制度,检查账实是否一致,会计信息是否完整,固定资产是否在册等。企业内部也要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建立财务检查分析制度,及时复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成效,提出改进建议。

4.强化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也需要通过强化制度的实施力度来确保制度的落地。首先,需要提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财务活动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人员表示出对于财务内控制度的强烈需求与重视,财务部门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将相关的任务推行到各个相关部门;其次,针对核心部门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从成本预算、成本开支、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指标已经相关的预警系统,让企业其他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熟悉财务开支,更好地规划后期业务开展方向,并能够随时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促进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优化与升级,也能够将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最后,建立相关的监督以及惩罚制度,监督與惩罚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重要保障,针对违反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阻碍财务内控制度推行的员工,如利用职务的便利挪用公款等,不论职位的高低,给予一定的处罚,从而起到良好的警告作用。

5.引入专业的财务相关工作人员

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程度很高的工作,只有具备了专业的财务以及经营管理知识,才能推动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保障日常经营。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审核,在面试以及招聘过程中聘用更多具有相关经历以及学历的人才,提高财务部门招聘员工的门槛,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人才招聘管理以及晋升体系,为企业的财务工作补充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强化现有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例如,邀请财务行业相关专家前来进行讲座,为员工讲解内部审计、财务制度的制定、指标的设计等实践性较高的案例,提高员工对于财务工作的敏感度;也可以为员工安排统一的课程,从经济法律、会计和成本测算、财务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在职员工培训管理制度,要求员工打卡参与,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同时,企业也应该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让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的员工也参与到财务经济知识的学习中,控制日常工作的财务收支,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财务部门员工的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6.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财务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处理庞大的数据,财务信息的存储与分析成为棘手的问题。如何保证收据计算的口径一致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精准性,是提高财务内控管理效率,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搭建大数据平台,对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化的存储与分析,并建立指标预警体系,提醒领导人员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十分重要。首先,企业需要对现有的财务活动进行调研与分析,了解财务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合作人员的日常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例如,针对缺少自动化分析工具的企业,可以购买市场上已有的财务分析软件;针对数据量庞大,excel难以进行处理的企业,可以建立大数据平台,通过sql进行取数与分析;针对财务开支频繁,资金流不稳定的企业,可以建立系统化的指标预警体系,从而提高财务人员以及高层领导人员的警惕性。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电脑技术的培训,例如,使用bi工具代替传统的excel分析,将财务数据指标进行可视化,提高指标的可读性,不同时,也可以为在职员工提供电脑培训选修课程,从excel函数、sql语法、软件系统后台操作等角度进行培训。最后,也要聘用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及时修复财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bug,提高软件的可用性。

综上所述,在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完善,也应该不断提高在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引入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管理技术,搭建自动化的财务内控管理平台,从而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简单、透明。

五、结论

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要保障。一方面,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管理企业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本文提出,应该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强化制度实施力度等方式,加强企业的财务内控行为。

参考文献:

[1]蒋宛宏.建立与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方法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32-33.

[2]谌利娟.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研究[J].财会学习,2017(17):230-230.

[3]徐伟.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8):197-198.

作者:石玉婷

审计风险内控制度思考论文 篇3:

当前企业内控制度的一些思考

摘要:本文从内控制度的概念及现状分析入手,对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内控制度缺失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若干完善的措施和制度建议。

关键词:会计 内部控制 完善

一、关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审计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其构成如下:

(1)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集权与分权的程度,管理控制方法及人力资源政策等。

(2)风险评价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包括分析和辨认实现确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

(3)控制活动是指管理者为了确保管理指令能够得以有效实施而制定并实行的各种政策及程序,旨在帮助企业保证其已针对组织目标所涉及的风险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或减少损失的措施。

(4)信息沟通是指信息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之间以及企业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传递,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公司管理层做出正确、快捷的经营决策,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5)监控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内外部因素的变动而不断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检查评价的过程。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1980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开始重视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1986年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相应的规定。1990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以及依法治国的要求,在理论上开始对内部控制开展广泛研究,在实务上进行积极探索。许多企业为了规范企业行为、防范各类风险和避免经营失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指导注册会计师评估内部控制及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1997年1月国家审计署实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规定了对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的《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当作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2000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加以说明;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等。对国外内部控制框架,尤其是COSO框架的借鉴,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度在理论及法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的成果。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制度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一部分人习惯、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订几个条条框框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2.产权关系不明。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增加了内部控制受益主体的模糊性。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3.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既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有些国有企业还存在因人设岗、在雇用人员时依然可以凭借私人关系等现象。公司内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业绩考评及晋升制度,人力资本利用不足。即便设立了完善、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上述内控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内控不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必须提升管理水平,否则其生存将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资金“黑洞”频频曝光,表明上市公司花大量精力建立的内控制度,很多时候只是摆摆“花架子”。健全内部控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大的原则来说,主要应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倡和营造内控文化。

(一)建立协调完善的企业内控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即在企业一线产供销全过程中建立相互制约的制度。第二个层次是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可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专岗,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中小企业也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结果定期反馈给有关负责人。第三个层次是建立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即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检监察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审计对象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形成“防、堵、查”递进式监督控制体制。

(二)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什么问题,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给予必要的处分或经济处罚,甚至与职务升降挂钩。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

(三)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的切身利益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形成企业管理层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源动力。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企业内部控制责任主要是行为主体者,即企业领导及有关业务经办人员,因此,内控制实施的好坏,关键在人的因素。具体来说,除领导本身的表率作用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上人员的思想行为状况,如内部购销人员、会计人员等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关键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第二,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他们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继续教育,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其在业务处理中的技术错误。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使他们及时掌握企业整体营运状况,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建议建立起如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技术和产品研发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监督等十三项控制内容。内部控制必须与商业周期的所有步骤相结合,实际上内部控制是与一个实体的经营运作环节相联系的,它隐含在管理活动中,是其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执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

参考文献:

[1]李明编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学习读本,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许群编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工作实务,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7.

[3]李连华,张蕾等编,中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阐释与应用,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方法与实务》编写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方法与实务,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6.

[5]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作者单位:招商证券福州营业部)

作者:林荔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影响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项目投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