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听力教学

2022-09-12

听作为人类语言交际方式之一, 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为此, 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尝试, 例如, 大量听, 广泛听, 听电台, 电视台英语广播, 听英文歌曲等, 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 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 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 笔者以为,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 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 听得越多, 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 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 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 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 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 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 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 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 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 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 从理论上说, 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 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 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 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 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 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 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 在英语教学中, 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 但就整体而言, 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 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读”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 因此, 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

(三) 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 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 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 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 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因而为了防止遗忘, 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 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 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去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 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它、理解它和判断它, 因此, 这种负迁移就自然地对记忆的产生、保留以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了障碍。

(四) 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教学中, 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 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 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 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 这一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第一, 语言形式的操练往往注重音素和音素群的区别和辨认, 注重音位的变化, 注意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等, 学习者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语音和音位的敏感性往往是在实际使用语言中逐渐获得的。这种敏感性的获得, 不仅依靠在使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学过的知识, 更依赖归纳性地领会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而语言功能操练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领会和运用听觉感知知识的机会。

第二, 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解码, 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什么, 只有在无须注意说话人的表达形式, 只注意其说话内容时, 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 达到交际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 听力教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学习者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 即交际意义上的听力。现代语言教育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 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此外, 有效的听力培养必须对听的技能技巧加以针对性训练。

第三, 既然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对语言信息的解码和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 那么, 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要求听者的积极参与外, 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用学知识与听者的纯语言知识同样重要, 有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 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和运用背景性知识辅助理解。我们知道, 语言形式的操练几乎完全排除了对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考虑, 但是语言功能操练却往往能弥补这一缺陷。

(五) 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 不少学者在探究和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 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 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 听者的注意力“情感过滤”问题。

二、解决途径

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 对中国学生来说, 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 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 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 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 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 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改变思维方式, 讲究听力技巧, 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 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 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外, 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 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 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 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 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 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抓住关键词, 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大昌中学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柱式液压机液压油冷却系统设计下一篇: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