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公安局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民和县公安局范文

政和县公安局文件

政公综[2008] 35号

关于印发《全县公安机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所、队,森林公安分局:

现将《全县公安机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四日

主题词:政治工作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局政治部、县委办、政府办、政法委(共印6份) 政和县公安局办公室

2008年5月4日印发

全县公安机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根据中央政法委的部署,省委政法委决定,今年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 “高举旗帜、忠诚履职,树立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树形象”活动)。为确保“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取得实效,推动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我县公安机关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县局党委研究决定,在全县公安机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刻认识十七大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全面加强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和执勤执法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

“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的工作目标是:解决三个问题,巩固五个理念,做到五个“进一步”。

1.通过开展活动,切实解决好公安机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引导广大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法治意识和群众观念;

2.通过开展活动,巩固广大公安民警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理念,服务大局、忠诚履职的理念,公平正义、规范执法的理念,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理念,强化队伍、树好形象的理念;

3.通过开展活动,全省公安队伍切实做到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法治观念进一步强化,纪律作风进一步严格,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理论武装。重点学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3.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努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孟建柱部长在河北、新疆等地调研讲话以及在公安部党委会议上讲话、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6.鲍绍坤书记在年初全省公安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二)理清思路。对照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查找当前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在纪律作风、思想观念、执法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进一步理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三)扎实工作。大力推进以下重点工作,展现工作实效,展示队伍新形象。

1.要以确保北京奥运会安全为总目标,立足我县实际,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以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安全的治安环境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

2.要按照“深化、运作、增效”的“三基”建设总要求,继续抓好“硬件”建设,狠抓“软件”建设,重在提高执法水平,重在突出社会效果,以“三基”工程建设的成效树立公安队伍的新形象;

3.要按照“四统一五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突出解决好组织管理机构、内务管理、苦练基本功和基础保障等薄弱环节,固强补弱,全面提升正规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以正规化建设的成效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

4.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福建省公安机关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十项新举措》,主动融入、主动顺应、主动对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积极回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惠及人民群众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 5.要紧密结合开展“三考”工作,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工作,进一步解决执法不文明、不规范的问题,以规范、文明的执法活动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

6.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争创“无违纪基层单位”活动,有效解决基层单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的问题,有效预防和治理基层单位常见、多发的违纪违法问题,有效解决伤害群众感情、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

7.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抓好派出所、交警、巡警、出入境等警种、部门“窗口”单位建设,以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

8.要继续深化全警“苦练基本功”活动,以全省公安机关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和大比武观摩会举办在即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岗位竞赛及各项标兵能手的评选活动,以“苦练基本功”的成果展现公安机关新形象。

(四)完善机制。要通过“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公安工作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切实树立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形象。 1.建立健全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要切实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公安民警日常教育的必修课和集中教育的重点内容,列入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各类培训的必学内容,贯穿到所有教育培训活动之中;

2.建立健全执法行为机制。要从规范执法入手,进一步完善各个执法领域、执法环节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从源头上有效防范执法过错的发生;

3.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追究机制。要从严明纪律入手,进一步整顿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和完善重大违纪案件结案和剖析“双报告”制度、“一案一整改”制度;

4.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要大力推进警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成为公安民警的自觉行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5.完善经常性的队伍状况分析机制。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公安队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6.建立健全警察公共关系机制。要广泛培育基层先进典型,扩大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加强警民互动与沟通,增进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7.建立健全从优待警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公安机关从优待警十大举措》,有效激发队伍生机活力,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警营氛围。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发动阶段(5月4日-5月6日)。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动员部署“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广大民警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习讨论阶段(5月7日-6月15日)。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本方案确定的重点学习内容,组织广大民警原原本本学习好,主要精神领会好,主要观点掌握好,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大学习、大讨论氛围,增强学习教育的效果。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主动学,争做学习标兵,为全体民警做出表率。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用身边人教育人,用身边事鼓舞人”

(三)查摆整改阶段(6月16日—9月30日)。各单位可以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形式,针对当前执法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映最多、意见最大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摆,集中整治,特别要抓住特权思想、衙门作风、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玩忽职守、违规办案以及“冷硬横推”等不公、不廉、不文明等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进行重点整改。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要及时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取信于民。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查摆存在问题,带头整改提高。

(四)总结提高阶段(10月1日—12月31日)。各单位要认真总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并于12月15日前上报县局政工科。政工部门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形成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活动结束后,县局将对“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把它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头等大事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县局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国勇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局政工科。各单位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强化督促。上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的情况列入督察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

(三)强化宣传。县局政工部门要加强对“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的宣传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宣讲团、英模报告团等形式,推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要及时总结“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的情况,宣传活动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树立公安队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民和县饲草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对策

王子录田玉智(执笔)12

(1青海省民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2青海省民和县草原工作站 青海 民和 810800)

摘要:立足实际对现有饲草资源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分析利用现状,为加快民和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饲草利用率,提出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饲草资源; 利用现状; 对策

民和县饲草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较快,尤其近年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畜牧立县”战略实施,以“立草为业,调整结构,提高总增,增加商品”为指导方针,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1],草业经济成为牧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兴支柱产业,使全县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依据县情和畜牧业生产需求,为合理利用现有饲草资源,全面调查,分析利用现状,探讨合适的发展对策越显重要。

1、饲草资源

民和县饲草资源包括天然草地资源,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资源,农作物秸杆资源,农田附属青饲草资源,园林树叶资源五类。

1.1 天然草地资源

民和县现有草地面积9.43×104hm2,分为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附带草地类四大类型,面积分别是1.06×104hm2,5.03×104hm2,0.35×104hm2,2.99×104hm2;其中可利用面积8.04×104hm2,占草地面积的85.2%,四大类型草地可利用面积分别是0.78×104hm2,4.07×104hm2,0.24×104hm2,2.95×104hm2;年均产鲜草分别是4890.1 kg/ hm2,2170.95kg/ hm2,3258.45kg/ hm2,2896.05kg/ hm2,年产草量分别是3814.2×104kg,8835×104kg,254.78×104kg,8543.4×104kg。全县可利用草地产鲜草量为21448×104kg,每个羊单位日食量按4kg计可供14.69万个羊单位的饲草。草地上主要植物有41科,198属,356种,其中优良牧草70余种,主要是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菊科、豆科。

1.2 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资源

民和县的浅脑山地区从1986年开始推广户均0.5亩的人工种植优良饲草[2]以来,到目前累计种植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主的多年生牧草0.287×104hm2,年均产草30000 kg/hm2,年产鲜草量8610×104kg;川水、浅山地区光热资源丰富,为复种饲草、蔬菜具备了有利条件,年复种燕麦(Avena sativa)、玉米(Zea mays)、毛苕子(Vicia sativa)为主的

42,优良牧草0.51×10hm,年均产草19725kg/hm2,年产鲜草量10059×104kg;川水地复

种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胡萝卜(Daucus carottavr.sativa)、萝卜(Raphanus sativus)等蔬菜0.16×104hm2,年均产量33420 kg/hm2,用于饲料量的占总产5347×104kg的30%左右为1064×104kg;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种草[3],主要以紫花苜蓿、红豆草等多年生优良豆科牧草为主,面积达1.02×104hm2,年均产草2250 kg/hm2,年产鲜草量22795×104kg。全县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年总产鲜草42528×104kg,按以上日食量折算可供29.13万个羊单位的饲草。

1.3 农作物秸秆资源

民和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结构每年基本一样,2007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3.65×104hm2,其中粮食作物2.16×104hm2。小麦0.16×104hm2,产量7535.3×104kg,玉米0.10 作者简介:王子录(1967~)、男(藏)、青海省民和县人,畜牧草原师、本科、学士、1992年7月于青海畜牧兽医学

院草原系毕业,一直从事畜牧工作、研究草地生态及牧草栽培。

通迅作者:田玉智(1970~)、女、畜牧草原师,本科、学士、1994年7月毕业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草原系、一直从

事草原保护与建设、饲草料加工工作、研究牧草引种与推广。TYZ5250@126.com

×104hm2,产量854.1×104kg,豆类0.11hm2,产量156.6×104kg,青稞及其它0.02 hm2,产量24.7 hm2,洋芋1.32×104hm2,产量3951.5×104kg,油料作物1.04×104hm2,产量2719×104kg。全县农作物秸秆量12933.9×104kg(按玉米1:2,洋芋5:1,其他1:1折算),每个羊单位日食秸秆量按1.33kg计算可供26.64万个羊单位的饲草。

1.4 农田附属青饲草资源

包括田间拔草、麦茬青草和种植冬麦青苗。每年除草季节可利用全县种植的0.63×104hm2粮食作物(小麦和杂粮)田拔节至抽穗期的拔草,主要有燕麦、苦卖菜(Ixeris denticulata)、旋复花(Inula sp)、滨藜(Atriplex sibirica)、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等,按1500 kg/hm2计,有945×104kg的青草;粮食作物一茬收割后,除种二茬田面积外尚有0.23×104hm2麦茬地发青苗,收割至立冬节可生长近两个月,均产按600 kg/hm2计,有麦茬青草138×104kg;川水地种植冬小麦0.2×104hm2,均产1125 kg/hm2的青苗计,有冬麦麦苗225×104kg。全县农田附属青饲草量1308×410kg,,按以上日食量计可供0.89万个羊单位的饲草。

1.5 园、林树叶资源

民和县一直重视林业建设和观光农业发展,尤其“退耕还林”工程在西部的实施,阔叶园林初见成效,主要品种有苹果(Malus pumila)、梨(Pyrus bretschneideri)、桃(Actinidia tetramera)、青杨(Populus cathayana)、白杨(P.przewalskii),落叶

4242资源比较丰富,有果园0.08×10hm和青、白杨林4.25×10hm,分别均产叶3000 kg/hm2

和1500 kg/hm2,落叶总量6615×104kg,可供4.1万个羊单位的饲草。

2 利用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合理。

天然草场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民和县天然草场可利用面积8.04×104hm2,理论载畜量为14.69万个羊单位。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前对天然草场轻保护重利用,除干旱缺水等自然灾害外,夏季超载过牧,冬舂反复浅踏,掠夺式的利用使草地退化严重;以后结合荒山种草种树,重视对天然草场的管理保护,采取专人看护和网围栏建设等措施,草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脑山地区以上的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山地草甸类草场未能放牧,割草舍饲利用有限,附带草地类草场耕作季节割草利用,秋收后至翌年舂播前放牧利用,实际载畜7万个羊单位(牧草利用率为47.7%);但草场鼠、虫害活动猖獗,鼠害和虫害发生面积分别达4.7×104hm2和2.3×104hm2,分别占草场总面积的49.8%和24.4%,加之乱采滥挖现象屡禁不止,草地植被遭到破坏,优质牧草比例下降,草场生产力不高,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尤其脑山草食畜羊的存栏呈下降趋势。

2.2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缺乏草产业宏观指导。

种植牧草认识不足,单种只收,结构调整不到位,后期施肥、杂草防除和安全越冬等保护管理措施不善,致使杂草丛生,鼠害严重,人工草地生产力下降,又不按牧草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适时收刈,良种不高产,营养损失严重,还破坏了人工草地的持续生产力,牧草加工利用率较低,只限于夏秋季青饲利用,冬舂青饲草不足,造成青绿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平衡,耕地人工种草和退耕还草利用率分别为85%和60%,实际载畜20.86万个羊单位。

2.3科技含量不高,秸杆的利用率低。

民和县1994年推广秸杆氨化技术,加工比例3.79%,1996年推广玉米秸杆的黄贮、微贮技术,加工比例4.25%,2000年开始推广玉米秸杆的整株青贮技术(池贮),2004年推广玉米秸杆的袋装青贮和裹包青贮技术,草的加工产品还销往西宁等地,加工比例

6.6%,但因农户散养的占主体,规模小等各方面原因,技术应用度不高,到目前大都利用青贮技术,调制秸杆514.86×104kg,占年产农作物秸杆12933.9×104kg的4%,包括

总量中不做任何处理和采用物理切短、粉碎约各占1/3,用作饲草的仅9053.7×104kg,实际载畜18.62万个羊单位,但利用率低,30%的秸秆被遗弃、焚烧或用作燃料。

2.4田间拔草、麦茬青草和种植冬麦青苗的利用没引起重视,浪费严重。

民和县部分养殖户虽有利用田间拔草,放牧麦茬青草和种植冬麦青苗的习惯,但都是偶然的,拔草季节将大部分田间拔草看作废料被遗弃,更谈不上调制以后再利用,麦茬青草和种植冬麦青苗自然枯黄,故农田附属青饲草资源基本没利用。

2.5树叶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用作饲草的几乎为零。

园、林的权属所限,园、林不让放牧,农村将树叶按权限扫来只作为燃料利用以外,置园、林地腐质用肥,很少用做饲草,这部分资源将开发潜力较大。

2.6饲草加工基础设施不足,缺乏草业开发销售体系。

通过近几年实施项目配套小型铡草机150台,青贮裹包机5台,对实施项目区草业开发,科学养畜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全县畜牧业生产,在无饲草加工企业的情况下,优质牧草的利用率只有30%;饲草加工利用部分也只是少数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全县虽有牛羊等7个养殖协会,仅限于牛羊贩运、育肥、饲料加工供给、奶品购销等,未能涉足饲草加工销售,使草业开发相对滞后。

3 对策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舍饲圈养方式对草业开发带来了市场,草业经济是畜牧经济中的新产业,会有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种草、养畜是农民的事的观念,牢固确立发展畜牧,立草为业,畜牧立县战略构想,把发展草业作为保障农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倡导草当粮种,草当粮管,培育牧草种植的适度规模,逐步形成生产基地;二是退耕还草管护与利用牧草增值结合,鼓励退耕草地承包经营,引导经营权、使用权转移后集中,提升退耕还草地后续转化利用;三是天然草地利用与合理管护结合,改变只用不养现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饲草加工利用与科技应用结合,形成饲草收购、贮备、供应为一体的草产业体系,实现优势资源集中,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3.2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饲草资源即是草业发展的基础,又是保护生态的源泉。全县理论载畜量为74.95万个羊单位,2006年底草食畜存栏28.15万头,实际载畜合计为49.83万个羊单位,在全县川、浅、脑各地区牲畜的养殖与草业生产分布不均,饲草供求不平衡,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养殖户的重视,所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发利用饲草资源,积极发展草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并重,避免只保护而不利用和只利用又不保护;二是遵循天然草业与人工草业并举,重点放在人工种草上;三是遵循退耕草地与天然草地使用权向部分经纪人大集中,农户小分散,并确保长时不变;四是遵循以草产业推动草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轻草地生产压力,保护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3加强草地建设,扩大饲草资源

3.3.1合理利用天然草场。我县现有可利用天然草场由于封育和禁牧,其利用率仅为25%左右。为此强化草原监理以规范使用行为,采取封山育草、灭鼠除害,重视保护和恢复,通过刈割鲜草、晾制青干草等方式加以合理利用,将利用率提升到50%左右,使天然草场成为我县草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3.2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提升退耕还草地后续转化利用。根据退耕地草业的发展模式,坡度大于25℃的退耕地发展生态林地,小于25℃的坡改梯、未经坡改梯的延用林草各半或林一草三模式发展退耕草地。一要对适宜种草的3854 hm2退耕地进行牧草

的补种、拆种,同时加强管护、鼠虫害防治,提高退耕地产草量;二是通过紫花苜蓿半干青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退耕地牧草的加工、贮藏;三是积极探索退耕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使退耕地向部分养殖大户、草业户集中,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

3.3.3充分做好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一方面要推广普及秸杆加工利用科技,通过“三贮”技术手段,提升秸杆的利用率,使秸杆加工利用率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要发展草业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扶持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作物秸杆的加工、销售,形成新的草业体系,。

3.3.4加大复种青饲草工作力度。川水地区和部分低纬浅山约有1.6×104hm2耕地,有二茬复种的水热条件,目前川水地推广试种的新品种有高丹草、亩产鲜草5000以上,饲用玉米、亩产鲜草4500公斤以上,浅山地燕麦和箭筈碗豆混播复收、亩产鲜草1500公斤,所以要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农户复种青饲草,夯实发展畜牧业基础。

3.3.5建立优质饲草种子繁育基地。充分利用民和县水热条件较好适宜种子繁殖优势,建立基地不但可以解决本县饲草种植的需要,而且可以向我省其他地区供种以增加农民收入。

3.4发展草业经济,促进资源利用

3.4.1认真做好饲草生产、加工与贮备。一是积极培育发展草业产品和加工企业,通过政府出资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兴建草业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企业带动基地的草产业;二是动员有条件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尤其川水地区加大复种的面积,充分提升我县饲草生产的规模和水平,扩大饲草贮备量;三是引导群众加大农作物秸杆的加工利用,丰产年景积极动员养殖户贮备大量秸杆和青饲草,特别加强川水地区对玉米秸杆的利用,投入资金加大饲草加工技术的推广普及,饲草加工机械设备购置要列入农机补贴,饲草加工、贮备的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不变对待,力争全县玉米秸杆的青贮利用率达到80%以上;四是加强天然草场和退耕还林草地的管护工作,加大对天然草场和退耕地鼠害防治投资力度,提高其产草量。力争2008年对我县天然草场及退耕地鼠害严重现状得到基本扼制,动员引导退耕农户加强退耕地的田间管理工作,对部分退化严重的退耕地及时进行补种、拆种,提高草地产草量。

3.4.2增加草食畜育肥出栏量,充分降低饲草消耗。通过协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养殖户按经营方式,开展养羊、犊牛育肥,及时淘汰和出栏老弱病残畜,提高出栏率,并加大淘汰马属动物力度,降低马属动物对饲料的消耗,充分发挥有限的饲草料资源对畜牧业的贡献率。

3.4.3加大对草业投入力度,确保草业健康稳步发展。要建立以养殖大户、中介组织投入为主体,以财政、信贷,社会资金共同投入为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大力发展草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方式,动员有能力的养殖大户和农户积极筹措资金,在饲草盛产期进行收购、加工和贮备,以便为饲草缺乏期提供优质饲草,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以满足广大养殖户的需求,逐步形成饲草收购、贮备、供应为一体的草产业体系。

3.4.4加强对草业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草业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投身草业工作,把草业工作作为一项带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部门领导职能作用,建立长效的草业发展规划,确保我县畜牧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奴果.湟源县农区节粮型畜牧业生产模式浅议[J]. 青海草业,2002,11(2):32-33.

[2] 扬三存,王子录.种草养畜是干旱山区发展畜牧业的有效途径[J].青海草业,1998,7(2):47-48.

[3]王子录,田玉智,杨国柱.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草业科学,2002,19(6):17-20.通讯地址: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局、邮编810800、联系电话:13997025750

第三篇:民和县巴州镇祁家村党支部

祁家垣上党旗红

——记民和县巴州镇祁家村党支部

在民和县的版图上,巴州镇祁家村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庄,与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的数千个村子一样,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传统,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贫穷始终如影随行。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这个有5个合作社、576户人家3250口人、39名党员的村庄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2010年全村种植全膜玉米4000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356元,祁家村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全膜玉米种植村。而这一切源自这个村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村支部班子,一支团结协作的党员队伍和广大吃苦耐劳的农民群众。

强班子建队伍巩固发展基础

有没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2008年村级班子换届以来,祁家村党支部就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始终把支部建设作为事关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党支部一班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 1

和宗旨意识,把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发挥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党建工作由此走到了全镇前例。

在工作中,村支部针对长期以来党员队伍素质不高、觉悟较低、思想涣散、缺乏活力的现状,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党员的学习管理。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针对党员长时间不集中学习,不重视学习,党性原则淡化,思想不统一的情况,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员学习制度,坚持每月三次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党员的思想不断转化、观念不断更新、党性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二注重发展党员工作。针对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老龄化日趋严重,缺乏生机活力的情况。村支部积极从大中专毕业生、教师、复员退伍军人和优秀妇女、优秀农民工、农村经纪人和经济能人中的优秀年轻人中发展党员。三年来,共发展党员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名、后备干部6名,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三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在培训中采取以远程教育网络和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村级后备干部、种养大户、优秀青年在党员活动室收看远程教育光碟。同时,组织党员、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种科技知识培训班,邀请科技人员在本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党员带头学科技,成了村里种植全膜玉米、劳务

输出等方面的明白人和能人。

找路子抓发展助民增收致富

作为祁家村的当家人,怎样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一直以来都是困挠村支部的一道难题。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支部一班人走户串社,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邀请相关部门的同志一道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走出家门,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路,明确了支部工作的重点。

在明确了全村经济发展思路后,村支部认识到,要解决好农民增收的问题,必须得有致富的门路。2008年,村支部利用全县推广种植全膜玉米的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群众种植全膜玉米。为了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村党支部成员挨家挨户做动员,向群众细算种植小麦和全膜玉米的对比帐。当年,全村种植全膜玉米1900多亩,人均纯收入增加了200多元。到2010年全村种植全膜玉米的面积达到4000多亩,人均增收达350多元。种植全膜玉米成为了祁家村农民增收的亮点。

发展劳务经济是祁家村党支部发展经济的又一举措,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的现状,村支部想方设法在劳务上作文章。首先动员有拉面技术的马忠学到青岛开起了拉面馆,两年下来挣回了不少钱,还开了另外一家拉面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村里人心动了,于是便有许多青年人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足迹

遍及新疆、江苏、青岛、兰州、西宁等地。现在,村里每年有700多人(次)外出打工,每年挣回近百万元。

情系群众疾苦共建文明村风

祁家村党支部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丝毫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开展户户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活动和传统节日送文艺、送温暖等活动。每逢开学期间,村里一部分贫困学生一时交不起书费,村支部给学校打招呼,或借钱帮助交书费,不让一个学生因交不起书费而辍学。祁家村的王吉元、王丽丽考取大学后因家庭十分困难交不起学费,一家人心急如焚,村支部知道这些情况后,由村支部出面贷款3000元,跑民政部门和一些企事业单位集资了4000元,圆了他俩的大学梦。针对长期以来群众精神生活匮乏的实际,村支部于2008年筹措5000元资金组织成立了村文艺表演队,自编自导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将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其中,经常进家入户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支部时刻关注本村的困难群众,逢年过节都要组织班子成员看望和慰问贫困党员群众。近年来,村支部共走访慰问了贫困党员和群众45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约3100元,深得群众好评。

如今,祁家村3200多名群众在党旗的召唤下,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正朝着小康之路阔步迈进。

第四篇: 民和县2018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圆满结束

民和县2018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圆满结束,报考人数为3873名,其中应届生3117名,往届生756名,文科生780名,理科生3093名,艺术生109名,体育生152名。

为推进高考管理信息化、科学化,从2018年开始,我省普通高考报名程序实行网上报名,考生本人身份证信息、本人照片信息进行现场采集,其他相关信息由考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登录“青海省教育考试网普通高考报名系统”自行填报。具体报名流程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报名宣传(2017年9月13日至10月9日)。各学校充分利用QQ群、微信、班会、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在青报名条件、报名要求、报名办法、报名流程、加分项目、贫困专项计划、照顾条件等,使每位考生熟悉和掌握网上报名的程序和要求以及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

第二阶段,信息采集(2017年10月10日至17日)。各报名点使用“青海省普通高考报名信息采集系统”直接读取考生身份证上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等基本信息,并通过摄像头在全省统一制作的背景布前现场拍照。同时,班主任到场签字确认考生身份的真实性。

第三阶段,信息填报(2017年11月5日至15日)。考生本人凭考生号和网上报名密码自行登录“青海省教育考试网普通高考报名系统”,认真阅读《报名须知》、《考试规则》和《刑法修正案

(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后,对本人的网上《高考报名登记表》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准确填报。

第四阶段,信息校验(2017年11月16日至19日)。各报名点实行A、B岗制度,严格审核、校验考生基本信息、户籍类型、考生特征、照顾条件、贫困专项资格等信息,确保考生所有报考信息的准确和无遗漏。凡审核报名信息不准确、不规范的考生退回提交信息,让考生重新按要求填写再上报。

第五阶段,信息确认(2017年11月20日至30日)。各报名点统一打印考生《高考报名登记表》,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仔细核对本人的报名信息,核对无误后,由考生本人在《高考报名登记表》上亲笔签字确认,确认后的信息一律不得再更改。 考生签字确认后的《高考报名登记表》作为考生纸质档案材料之一。

第五篇: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调查,指出民和县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了针对工程项目的后期维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 工程建设 工程管理 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民和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民和县近几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民和县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向立云,姜付仁.水资源与水资源化刍议[J].中国水科院学报,2000,(1).

[2]席家治.农田水利建设[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3]小浪底水库初期以防洪减淤运用为中心的综合利用调度方式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满分作文讲评范文下一篇:励志之星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