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研讨论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民币升值研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

人民币升值研讨论文 篇1:

地方报纸国际经济报道的“地方化”

如今普通百姓炒股、炒汇的越来越多,而华尔街的股市行情、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内的股市、汇市;国内百姓家庭购买进口汽车的越来越多,而国内的汽油价格已随国际市场的油价在波动;国内百姓的美元存款越来越多,而国内美元的存款利率在随美国的利率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世界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这几年国际经济报道成为地方综合类大报的必备“佳肴”。然而,与全国性综合大报和专业的经济类报纸相比,地方综合类报纸在新闻资源、人才储备、版面安排方面都不占优势,这就要求它进行国际经济报道时应“地方化”,从全球经济事件、现象、观点中发现地方性的新闻看点,结合地域色彩进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准“民生接点”和“利益接点”。

地方报纸的国际经济报道对读者的影响无处不在,而读者对国际经济报道的阅读需求可归结为三方面: 1.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地可能产生怎样的预期效果? 2.重要的全球财经报道对读者的切身利益有何影响? 3.在这种情况下应做怎样的选择?读者的这种阅读需求,使得从事国际经济报道的采编人员,看全球的经济事件、现象、观点时,要找到跟本地的关联性,才能拉近与本地读者的距离。这一切要求记者必须用“地方化”视角审视某些全球经济现象。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谈谈如何实现国际经济报道的“地方化”。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开始至2007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10%。对此,《西安晚报》于2008年1月17日刊登了一篇《汇率上涨改变百姓生活 人民币升值看起来很美》的经济报道,通过这篇报道,分析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在以美金定价的国际经济格局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成本支出。比如购买一辆排量为3.6的凯迪拉克SRX的新车,美国经销商报价为37140美元,如果按以前的汇率8.3换算,要308262元人民币;但如果按目前的汇率7.35换算,就只需要272979元人民币; 3年前去美国芝加哥留学,按一年花费4万美元计算,按照原来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8.27,折合下来总共需要33万多元人民币,而按照最近的汇率7.25,只需要29万元人民币。报道精辟地指出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居民消费进口商品和出境消费非常有利,同时指出:“人民币升值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与损失交错。”

报道找到民生接点和利益接点——为本地民众做足服务文章。人民币增值势必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和境外消费变得更加便宜。众多的老百姓对国际金融知识并不熟悉,搞不懂人民币升值这个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磅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报道并没有做很艰深的理论研讨和复杂的数学计算,而是通过鲜活的事例、简明的语言来阐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实际影响:“出境游腰板更直了”,人民币比港元越来越“贵”,无疑降低了内地游客赴港旅游的成本,使大家因此享受到更便宜的香港游;“‘老美’的车便宜了”,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汽车等进口商品价格近两年来大幅下降,为进口小汽车进入国内家庭提供了客观条件;“选择留学有讲究”, 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持续,学费和生活费用都有较大幅度降低的留学目的地是美国和日本,因此其留学市场也日渐红火。旅游、购物及留学都是当地民众希望了解的信息,报道把人民币升值这个国际经济学现象进行了民生解读和利益解读,指出升值与老百姓“钱袋子”存在密切关系,让老百姓上了一堂生动的人民币升值课程,在当地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再看2008年1月23日《郑州晚报》刊登的《A股初次体验国际股市跌势联动》。这篇字数仅为2800字的报道可谓国际经济新闻本地化的经典之作。1月22日沪深股市由于受美国股市影响而连续暴跌,在前一个交易日大跌5%的基础上,再度双双出现超过7%的巨大跌幅。普通股民对这轮大跌措手不及,很多股民没有来得及减仓就被套牢。遥远的华尔街次贷危机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轮大跌? 许多普通股民对遥远的美国股灾不了解,次贷危机更是闻所未闻。报道用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解释了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指出此次股市风暴的来龙去脉:“全球股市低迷,令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A股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这也是A股市场初次体验国际证券市场的跌势联动效应。”文章最后落到民生接点和利益接点:“郑州股民声音:美国次贷危机离我们原来这么近。”本地读者从这篇报道当中不仅了解到了国际金融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炒股赚钱与全球股市动态的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读者的阅读需求在该篇报道中得到充分体现:美国次贷危机这个国际经济事件引发欧美股市跌,欧美跌引发港股跌,港股跌引发A股跌,A股跌直接导致我们在股市中亏钱。那么普通股民该如何抉择?“不过,投资者似乎不应为此过度悲观——置身于中国宏观经济依然向好的背景下,这一波下跌显然并非牛市的‘逆转’。”报道把国际经济新闻与本地影响完美结合,娓娓道来,实属佳作。

(作者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广东财经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讲师)

编校:郑 艳

作者:胡惠民

人民币升值研讨论文 篇2:

浅谈当前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汇储备

一、人民币升值论

主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强烈反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持续低迷,给日本国内的就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进入21世纪美国新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出了衰退期,世界经济走向了萧条,全球笼罩在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认为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续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他们以为中国通过严重低估人民币币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向世界大量输出廉价商品,获取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巨额双顺差,是造成美国失业增加的原因。第三,他们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中国外债压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入。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声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蒙代尔、麦金农、谢国忠等国际机构和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李扬、张曙光、华民、干杏娣等都认为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升值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反对人民币升值,主张人民币币值稳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币升值信号“失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双顺差的构成中,主要是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贸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拉动。二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人。首先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顺差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此而下降,并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形成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将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最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将导致通货紧缩恶化,甚至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等。三是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灵丹妙药。

三、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的国际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金融体系的尚不健全,监管能力不高,同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主张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影响不大。二是温和升值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三是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使通货紧缩加剧。四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四、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几点思考

汇率政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太关注日常汇率的波动。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国在经济发展中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整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列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部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从全球来看,各国的顺差值之和只能为零,一国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另一国的逆差,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保持顷差。我国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处在严重的外部不平衡状态。汇率作为一种调节外部不平衡有效的政策工具,对汇率进行调整理所当然的事情。汇率调整,短期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时候,也应当对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辨论采取冷淡态度,或全然漠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将有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不满,为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借口。面对巨额顺差给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动用外汇储备,增加中国战略物质(如石油)的储备,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些措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针对外部不平衡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有效的汇率调整的办法呢?那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呢?在开放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邀请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共同研讨人民币升值问题,力争求得一个均衡解,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二)如何退出盯住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是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采取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放宽发行外币债券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的期限结构,不断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废除限

制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规定,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交易品种,不断完善外汇市场的功能。这样就会建成一个功能完全,且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操作,提高干预的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市场可以充分地反映外汇的供需状况。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形成较接近实际均衡汇率的汇率水平。

(三)汇率水平该如何确定?

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我们知道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要弄清楚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是什么,还要运用有效的测算方法来计算出均衡汇率。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国家均衡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经济体制优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中短期来看,该国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内外利差、资产价格、投机资本流动以及公众预期、甚至政治上的博弈都会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

(四)我国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当转变?

在过去20多年中,以出口导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功不可没,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对外开放度为2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到50%以上,经济增长和就业已经越来越依赖出口。我们知道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获得贸易顺差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通过低估人民币币值增加贸易顺差,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

(五)增强国民防范汇率风险意识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们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加入WTO前,全国人民都在喊“狼来了!”,但加入WTO一年多来,实际上“狼“并没有来。因为我们做好了对付“狼”的准备。而今年春天,当人们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时。SARS这只“猛虎”却搅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秩序,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考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负责的民族,她一定会为人民币汇率求出一个最优均衡解,实现多方共赢,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作者:罗荣华

人民币升值研讨论文 篇3:

货币大战下的中美博弈

2010年11月23日,中国和俄罗斯领导人宣布,中俄双边贸易结算将使用本国货币。在此前一天,卢布已经在中国挂牌交易,而人民币不久之后也将在俄罗斯挂牌交易。本币结算将扭转美元主导国际贸易结算带来的不平衡,同时推动人民币和卢布共同走向国际化。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中美自今年以来就人民币的争议继续不断升温?

今年3月15日,美国众议院130位议员组成的两党团体写信给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敦促政府对中国汇率政策采取行动,并敦促在4月发布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制度的报告中正式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称若其他措施无效,应直接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促使中国停止“汇率操纵”。由此,启动了中美人民币汇率大战的开端。

人民币升值的纠结

从2000年起,中国超越先前21年以来的日本,跃升为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美方也由此以来一直多方面地向中国施压,以图人民币汇率大幅提升。2000-2006年对华贸易逆差分别为838亿美元、830亿美元、1031亿美元、1240亿美元、1620亿美元、2016亿美元和2325亿美元。在美方的要求与压力下,中国自2005年7月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升值6.86%,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全年间升值6.9%。但同期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年均增长20.8%——2006年顺差为1774.7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2954.7亿美元。2009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兑美元2009年仅升值0.123%,升值幅度创下汇改以来的最低纪录,美中之间的逆差额破天荒地从2008年2954.7亿美元较大幅度下降16.1%至2268亿美元。由此看来,人民币升值应该不是解决中美贸易逆差的良药。

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世界经济极为困难期间——从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人民币并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中国2009年的外贸出口下降了16%,但进口只降低了11%,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但是美国并不领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自2008年7月后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中断了2005年7月以来的盯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界普遍认为此后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由于美元大幅波动,人民币汇率也随之起落。按国际清算银行(BIS)估算,人民币2009年全年实际有效汇率贬值6.1%。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1月,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在美国会听证会上指称中国操纵汇率,美國外交关系委员会亦直指中国人为控制压低价值的人民币。继之,奥巴马总统于2月3日在向参议院民主党发表讲话时表示,美国将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贸易政策,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放开人民币汇率。3月11日,奥巴马在一份为进出口银行年会准备的讲稿中,就人民币问题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进一步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是奥巴马再次就汇率问题向中国发难。与此同时,中国官方也频繁表态。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商务部长陈德铭,高调宣称人民币汇率并未被低估。

进入4月以后的一段时间,美国为了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奥巴马主张的全球核峰会和拉中国在安理会上支持它制裁伊朗,而暂缓了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并推迟原定4月15日公布的美国主要贸易国经济和汇率状况报告,中美人民币汇率大战暂歇。

然而,6月9日安理会正式通过了新的制裁伊朗的决议,美国的目的达到以后,就美国国会在当天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向白宫施压,表示要立法惩处中国的货币政策,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6月10日,美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国会听证会上大肆指责中国的人民币政策。他说:“美国对中国货币政策越来越没有耐心。”“中国的汇率失真的影响已经蔓延到中国以外,是对我们所需的恢复全球平衡的阻碍。”他还威胁说:“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美国国会就将采取行动。”6月18日,奥巴马发布公开信,敦促中国“促进内需,提高汇率灵活度”,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是向中国“发出的警告”。美国甚至扬言,要在6月25、27日在加拿大召开的G20会议上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为了中美大局和避免贸易战的发生,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20日先后两次宣布:“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现行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货币大战背后的图谋

但随着中国外贸顺差的不断增加,美国仍不满意人民币升值的速度。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美国产业组织劳工联盟”7月提出,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并使其低估40%,要求国会立法打击中国汇率政策。9月16日,美国众议院就人民币汇率举行听证会,美财长盖特纳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国会与其他国家联手向中国施压,并暗示本轮人民币升值幅度至少应达到20%。此前盖特纳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称,中国的人民币升值进展较慢。奥巴马9月20日也向人民币汇率施压,中国“未尽全力”解决人民币问题,并称美国将先于WTO对中国采取更多制裁举措。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该法案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就是一项补贴,人民币被严重低估25~40%。这将开启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的大门,令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与就业争端有愈演愈烈之势。

实际上,自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宣布重启汇率改革以来,截至10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6.6497,较去年同期人民币升值2.59%,创重启汇改以来的新高,其中9月升值速度达到单月1%以上。但美国商务部2010年10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8月较7月份扩大了8.2%,达到创纪录的280亿美元。这再次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那么美国为什么还是对人民币升值从喋喋不休到咄咄逼人呢?首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目前效果一般。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赤字严重,金融状况糟糕及其财政、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出口刺激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必然选择。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月28日在国情咨文中设定了5年出口倍增的目标。3月,奥巴马又签署一项政令,成立了一个由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出口内阁”,全力扩大美国出口,美国因此需要不断向中国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以增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从美国几个最主要的出口国家来看,加拿大、日本、英国属于发达国家,也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五年内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力不大;墨西哥属于较

贫穷国家,而且墨西哥只是美国的出口加工基地,并不是最终产品消费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长要看全球经济的恢复;欧洲原本对美国的出口贡献就不大,欧元震荡后,欧元汇率很有可能中长期不稳定,出口增长难以预测。而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国,因此只有中国才能真正帮助美国实现出口倍增计划。再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施压欧元贬值可以确保美元的强势本位币地位,而施压人民币升值则能保美国出口的超常规增长。施压人民币升值似乎是促进美国出口的最有力的手段。

最后,转移失业率矛盾与中期选举需要。自去年5月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高于9.0%,为25年来高失业率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9月失业率9.6%,同奥巴马当选时差不多,就业不足率18.8%,美国劳工部9月23日表示,9月中旬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增至46.5万人。于是,46家美国产业工会、农业行会和工业行会结成了“公平货币联盟”(Fair Currency Alliance,FCA),该组织的目标就是向国会从而向政府施压,促使人民币升值。在增加就业是提高民意支持率灵丹妙药的今天,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乃至经济学家,借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炒作以提高支持率的效果。更要命的是,高企不下的失业率,一直反反复复、跌跌撞撞的美国经济复苏已成了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的“紧箍咒”,导致民主党和奥巴马政府的民意支持率不断下滑,人民币,甚至中国自然都成了中期选举的“替罪羊”。于是,從国会,到总统,再到财长,两大政党的政客们一起上阵,将复苏乏力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以转移民众的视线与愤怒,以利于争取中期选举选民的选票。

人民币面临艰难选择

从中国方面看,如果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对中国存在种种挑战。首先,中国大批外贸企业丧失竞争力。中国外贸领域内众多企业的实际利润率在2%到5%之间,人民币骤然升值,将对中国出口带来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大量中小外贸企业倒闭,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

其次,从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结构来看,加工占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将严重影响外商在中国的投资环境和世界市场的平稳,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可能是大量中国承接的代工产业转移到越南、印尼等第三世界国家。如果原有企业升级不成功,结果就变成了掏空中国。这是中国很恐惧的。而大量持有美元,也是中国维持中国在外资与全球债务市场信誉的王牌。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元及其国债将出现巨额亏空与贬值。

最后是中国对外部依赖太严重,已到难以自拔的地步。中国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外贸依存度也高达70%,出口依存度接近40%。从2008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占到全球顺差的26%,高于同期德国、日本占比之和将近两个百分点。而在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当中,由海外投资获得的资本收益项占到总顺差的一半左右;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则几乎完全通过商品贸易的顺差获得。但是今年上半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占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3.3%。2009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6%,在华的贸易顺差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65%。可见中国对外部需求和外资依赖的严重程度。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20%~40%,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话说,可能会使中国的快速增长期、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

但是,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自2007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大提前了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重组。目前欧元区失业率已经突破10%,美国失业率也接近两位数,长期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需求,已经且还将陷于萎缩之中。长期而言,发展中国家输出商品而发达国家输出债务的失衡格局终究不能长期维系。2009年,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即负向拉动作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变得异常迫切。正是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更是用意深切地连用50个“加快”敦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再者,中国维持原来发展模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生产出来的质优价廉产品供应美国消费者。中国是以压低产业工人的工资和国内资源的透支来支撑美国的高消费和低通胀。与此同时,中国又以资本回流的方式来弥补美国的财政赤字。这就是处于严重不平等分工状态下的中美经济关系。但是美国得了便宜还卖乖,对此根本不领情。为了支持出口与削减赤字,美联储一直执行很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并于8月极不负责地对外宣布重启“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的风声。美联储一名官员10月19日说,定量宽松将达每月1000亿美元规模。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购买6000亿美元较长期国债。中美自今年以来就汇率争议也由此进一步升温。

美国作为货币发行国,正是通过这种“往纯牛奶中大量兑水”式地增发货币,以履行对外偿付义务或稀释对外债务负担。其结果是美元资产大大缩水,特别是购买美元资产和美元储备较多国家的资产得以稀释,从而无形中大量减少了美国债务,实现他国财富向美国的转移。仅2002-2006年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就累计达3.58万亿美元。加上美国货币政策的通胀倾向,作为世界上最多美元外汇及其国债的持有者——中国无疑是这一过程中的最大输家!

不仅如此,美国以中国过度低估人民币为由实行美元恶性贬值,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欧洲央行及日本银行等相继追随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而充斥金融市场的天量“热钱”则流入新兴经济体等高收益市场,不仅将推高这些经济体的股市、楼市,带来资产泡沫,也将给这些经济体的金融稳定带来冲击。国际社会怨声载道,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新兴经济体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亦竞相干预本国汇率,全球货币战争一触即发。众多国家或国际组织对美国敢怒而不敢言,但却不约而同对中国发难,中国面临的压力空前。

作者:储昭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IP微波通信网论文下一篇:成长型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