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故宫博物院观后感

2022-12-26

第一篇:参观故宫博物院观后感

小学生参观故宫观后感

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故宫,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参观故宫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参观故宫观后感1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故宫,一览它的风采。

一进故宫,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大雄伟的午门。午门是故宫的”家门“,但也是斩杀犯人的地方。直到现在,午门外的砖墙上好像还残留着斑斑血迹,我的眼前还时时浮现出一个个犯人被斩首后热血喷出的场面。真是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进了午门之后,就正式进入故宫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水河,它既有辟邪又有救火的作用。在高大雄伟的宫殿前,有两尊青铜石。两尊狮子无不栩栩如生,一个个威风凛凛,忠于职守。好像要把八国联军这些侵略者一口吞掉似的。导游告诉我们,狮子、麒麟和貔貅同为古代三大神兽。狮子代表镇城,麒麟代表祥瑞,而貔貅则代表权贵。这时我注意到宫殿的顶上果然有十只貔貅正傲然蹲着。他们同狮子一样都面露杀机,让人不寒而栗。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皇后的寝宫前。皇后的寝宫前也有两只狮子,它们同宫殿前的相比略显不同,它们的耳朵是贴在脸上的,而宫殿前的狮子的耳朵是竖着的。但同样的可怕无比。在狮子的旁边有两口大缸,这种大缸的表面镀了一层金用来装水,可以救火。这种大缸在故宫共有十八个,但上面的镀金都被八国联军给刮了。望着这刮痕累累的大缸,我万分悲痛。这一个个历史的铁证,不都在激励我们奋发进取,为国争光吗?

想着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风景优美,各种奇珍花草各展风姿,真不愧是皇帝休闲娱乐的地方。每个人都沉浸在美景中,心情得以舒畅。

天色已晚,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故宫,但我的心依然停留在故宫神游。

参观故宫观后感2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北京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两个建筑物——天安门和故宫。

我们先来到天安门,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中心,面临长安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在天安门举行。

接着,我们走过汉白玉的金水桥,来到了故宫。看过太多的明清古诗,我就好像进入了梦境。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故宫太雄伟、壮观了,虽然它经历六百年的岁月,依然给人一种逼人的皇家威严。我们通过瑞门、午门后,又走过内金水桥,眼前的大殿就是太和门,过了太和门,眼前是一个偌大的广场,端坐着巍峨沉雄的太和殿——金銮殿,它是明清两朝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皇帝的龙椅高高地摆放在中间最高点,周围宽敞的大厅就是古代群臣跪拜的地方。我想几百年前,这里是何等的威风,没想到几百年后我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在这里游览。

接着,我们又来到故宫文物藏馆——珍宝馆和钟表馆,看着这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我感到晚清政府特别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太奢侈了,怪不得会被八国联军入侵。不忘国耻。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为祖国的明天时刻做好准备。

参观故宫观后感3

今天,我们去了我盼望已久的故宫。一看到故宫那气势压人的黄色瓦片,看到那高高在上的太和殿,我就不禁想起那时候的皇帝,坐在龙椅上,俯视下面的大臣们,那可真是既潇洒又威严啊。

买完票了以后,我们站在午门下面,感觉到了当时午门给其他人的压抑感。在门前,我们租了两个讲解器。到了太和殿门前,我看了看四周,这里一棵树都没有,就仔仔细细的听着讲解,哦——我恍然大悟,原来,皇权是无比的尊贵和至高无上,如果种树,就显示不出宫殿的高大、皇权的威严了,你说这皇帝是不是太苛刻了点了?

见识到了三大殿的尊贵后,我们去了陶瓷馆,这里面有上至新石器时代,下到清朝的陶、瓷都有,那可真是花样繁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宋代和元代的瓷器都是很清雅的,而清代却不一样,它的颜色比较多,颜色的对比很鲜明,我觉得,它有一点乱。那是为什么呢,哈哈,我想是满人刚入关,不知道画什么好,就画一些他们自己认为漂亮的东西吧。

根据盈盈姐姐的介绍,我了解了画和刻的方法,分别是——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是先上釉,(上了釉可以使陶瓷发亮。)再画花纹,而釉下彩刚刚好相反,它是先画花纹,在上釉,其实,我觉得两者没有什么区别,呵呵。我们参观的作品还不少,其中有令我赞叹不已的,也有十分花哨的。我觉得那种上了白釉的很好看,我最喜欢发亮的、反光的白瓷器,也说不出为什么喜欢,就只是觉得漂亮。

游览了一个上午,我还学到了不少知识,所谓边学边玩嘛,忙了一个上午,我头一次体会故宫的庄严雄伟,第一次感受到了古代皇权的至高无上,真有收获啊。故宫真是名不虚传!

参观故宫观后感4

故宫是中国的象征,很多人来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故宫去逛逛,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如此,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关于故宫的游记作文与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故宫的游记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因父母工作原因,我从小就跟随他们走过南闯过北,去过很多城市。例如以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秦淮河为界,南方大约十八个省会我已经有幸在其中十二个省会留下自己的足迹,五大名山也去过三座。可去过这么多地方,我连“帝都”北京都没有去过,心中不时总会感到些许遗憾、但是现在,“寻根之旅”夏令营圆了我这一梦想。我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并去了国家级博物馆故宫参观学习。

容得天公作美,原如天气预报所说的“雷阵雨”也没有如约而至。春和景明、晴空万里,同学们的心情也非常高涨。我相信在大巴抵达我们这一天的目的地故宫的时候,隔五百米的其他游人也能听到我们发出的欢呼。而这欢呼声夹杂着我们的期待、兴奋、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以及对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在我们参观游览故宫后,我的心中就不禁的有了三个感叹:

一叹那宫殿的雄伟壮丽。故宫是占地72万多平方米,拥有八千七百零四间房屋的宫殿,是世界现存最大、做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殿宇巍峨,画栋雕梁,这种气势是外国古建筑所拥有不了的。

二叹那历史的沧海桑田。曾经戒备森严的紫禁城,却在今天任由人们信步徜徉的观赏与感受着九五之尊“皇帝”的感受。这对于历代君主来说是非常无情的。但是历史却教会了人们如何真正的判断对与错、教会了人民在时间年轮的变化中看清自己的得到与失去。这一切的利与弊让现在的中国成为了一个民主国家。这就是变化中的一大进步。

而这第三叹,则是叹息我不能就这样留在我美丽的祖国。有着如此威武宫殿的地方是我的根啊!欣赏着故宫的神韵,感悟着它的壮丽与气魄,我无比自豪我是一个名中国人。

祝福您,我的祖国!

参观故宫观后感5

在北京的中轴线中心,有一座雄伟的皇宫,它就是故宫,又叫紫禁城。红色的围墙把整个紫禁城围成一圈,在外面根本看不到城墙里面的景象。

走进天安门的城楼,来到端门外,密密麻麻的都是排队的人,顺着城楼进去,只见旁边立着一块介绍端门的牌子,“三明五暗”是端门最大的特点,端门的中门只有皇帝才能进出,一般是不开的。接着进入午门,推出“午门问斩”,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午门了。

然后我又看到了很多大殿,比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等,故宫实在太大了,宫殿多到数都数不清。这些宫殿都很雄伟高大,由红墙黄瓦构成,房檐大多是蓝色的,有些颜色已经很暗淡了,而有些还是很鲜亮,这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精心修缮的成果。

我们的脚下都是一块块砖石,有些已经风化损毁,有些被过去的人给挖走了,也有些被踩踏的破碎了,一眼望过去,坑坑洼洼的。每个大殿的门口都会有很大的两口铜缸,这些大缸已经被摸的滑溜溜的,听导游说这是用来贮藏水的,古代的时候用这个救火用的,相当于我们的消防设施。太和殿门口还有两头很雄伟的铜狮子,这是天下第一狮子,很是壮观。太和殿栏杆下有石雕龙头,那是用来排雨水用的。

我们最后来到的御花园位于故宫的后部,有很多的松树和柏树,松柏是代表长寿,所以听说大多数皇家园林所种植的树多以松柏为主。有些树的牌子是绿色,有些是红色,听说这代表着每棵树不同的年份。我对这不感兴趣,我只对其中一棵长的很奇怪的树上心,因为树长了很多树瘤子,被人摸的都光溜溜的。御花园中还有座假山,叫堆绣山,用太湖石堆成,上面还有个亭子,听说是八月中秋的时候,赏月观景的。

看到这么大的故宫,那么大的宫殿,那么多的汉白玉和奇珍异宝,这让我佩服起那时的人们能建造这么宏伟的建筑。

小学生参观故宫观后感

第二篇:参观沈阳故宫有感

社会实践报告

——参观沈阳故宫有感

一 沈阳故宫简介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的宫殿。它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开始筹建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期又有部分增建。全部建筑三百余间,清乾隆年间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六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沈阳故宫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建筑,从造型到结构,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封建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大政殿为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殿顶满铺黄琉璃瓦且镶绿色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结构,榫卯相接,飞檐斗拱,彩画、琉璃以及龙盘柱等,是汉族的传统建筑形式;但殿顶的相轮宝珠与八个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内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在建筑布局上与十大王亭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具体反映。

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封建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凤凰楼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当时封建统治者进行政治活动和举行宴会的地方。清宁宫修在三点八米的高台商,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满族的建筑特点。这些宫殿镶嵌的龙纹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画精致生动。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 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封建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封建统治者建筑这样规模的宫殿,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驱使成千上万的工匠和农民,日以继夜的劳动,木材要到浑河上游的丛山峻岭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砖瓦要从三百多华里的海州(今辽宁省海城)烧制,耗费无数人力畜力运到沈阳。故宫的每座殿宇,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这座宫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统计,仅用砖瓦一项就折银六十八万两,约合当时四十五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沈阳故宫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驾崩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

二 参观过程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电视中经常见到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亲自走进故宫参观。刚好借着所以也借这次近代史课程的实践活动,我又详细了解一下故宫,而此次去参观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对于故宫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众所周知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经24个皇帝。故宫是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个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带着敬畏的心情从故宫的北门进入故宫,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据说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见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严密。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这次参观中最可惜的就是这个故宫最大的一个宫殿太和殿在修护没能开放。

但是故宫里面的导游也给我们介绍一下里面的情况了,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后三宫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宫、坤宁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殿的正中有宝座,墙上高悬这“正大光明”的匾,还有摆放整齐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坤宁宫和乾清宫距离之近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级分明。

在东西六宫中,我想提及一下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曾经大肆修缮过,使它成为了东西六宫中最奢华的宫殿。

走在故宫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嫔相见,更朝换代的场景,想象着这些,使我不由得感叹故宫留存的巨大历史意义,是它的存在才让后人能身临其境,对于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可谓有据可查。

故宫有四个门,其中后门是“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也正是我们进入故宫的门。

期间我看到了大门前有两个铁缸,开始在想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冬季为防止缸内的水结冰,还在四周垫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烧烤。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识。

由于故宫很大,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了,所以要都参观过来需要半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体力的话,整个故宫参观下来是很累的,但是从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庞大,真的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有玩有办公有举行庆典有居住有修养甚至有“冷宫”,如此的齐全,充分体现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处的建筑寓意等等,让我又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宫,建筑的形态,恢弘的气势也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结晶。

三 感想

这次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中国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宫廷建筑,更让我动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传奇的故事,让我对历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

博物院不仅是以其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更以其丰富的院藏文物珍宝而享誉中外。其中,尤以明清宫廷文物弥足珍贵,堪称国宝。院藏文物珍宝展是集故宫院藏服饰、珐琅器、书画、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门类藏品之精粹。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工艺水准和清代宫廷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中国明清时期生产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展览采用世界先进陈形形式,充分运用现代设备和陈列手段,同时又保持皇宫的古朴风貌,使您仿佛步入艺术圣殿。清代皇宫外国礼品展沈阳故宫收藏和陈列的明清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工艺美术品中,有许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艺品,如钟表、玻璃器可谓独具特色。自十七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国家把大量的钟表、玻璃器输往广州、由广东海关购置贡进皇宫,海外各国使者也竞相以本国精致的钟表、玻璃器作为贵重礼品赠给大清王朝,用这些巧于构思,精心制作的钟表、玻璃器精美艺术品取悦于皇帝,不仅是帝后怡情赏玩之物,也是宫殿里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品。这些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外国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同时也是十

七、十八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故宫,既古老,又新鲜。故宫,承载历史,创造未来。故宫,汉族建筑之精华,永远的故宫。

第三篇:沈阳故宫参观随想

下午两点,在招待所门前等车去沈阳故宫参观,出门,一辆小面包早已停在门前。司机陪同我们前往,上车,路途不远,十多分钟后,来到了故宫博物馆。

车停在博物馆院前的广场上,下车,远远望去,只见高高的红墙、露着金色琉璃瓦屋顶的宫殿,庭院深深,气象森严,院墙内似乎透射出一股阴森之气。

说实话,我对满清没有什么好感,准确地说,从内心对它充满了厌恶。想想吧,数万万汉族同胞竟被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塞外游牧民族奴役长达近300年之久,这是何等的耻辱?!满清的统治者知道,以自己区区不足百万人口的异族身份,要想实现对明末近万万之众汉人的统治,除了用高官厚禄收买明朝的变节官员外,必须狠狠地镇压反抗者。自1644年满清入关以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还有灭绝人性的“文字狱”,残暴的满人将有血性、有骨气不愿臣服的汉人杀戮殆尽。在满清的残酷统治下,汉人可以说被一下抽去了脊梁骨,失去了血性,失去了尊严,成为奴隶、奴才。血腥的屠杀加精神虐杀,造成了汉人的严重退化,春秋时期的灵动与活力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变成了一群面无表情的“呆鸟”、“木鸡”。我以为,对创造了人类早期灿烂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满清的所做所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它的反动,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挨打,在很大程度上是满清进行残暴统治的结果。试想一下,在一个思想被禁梏,身体被奴役,死气沉沉,万马齐喑的国度,能指望它社会进步,文明昌盛,兴旺发达吗?很自然的,在近代工业文明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这个貌似强大的庞然大物露出了原形,它不堪一击,动辙望风溃逃,割地赔款,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纷至沓来。蒙受百多年屈辱,令人不忍卒读的中国近代史,不就是那个来自关外祖先号称爱新觉罗氏的族群造成的吗?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谁让汉人自己不争气,使满人有机可趁呢?

现在,来到了300多年前满清兴起的发祥地,站在它的面前,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据史载,满清兴起的鼻祖即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辽东建州一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以赫图阿拉为都城,就是今天的辽宁新宾县。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开始兴建宫殿作为王宫,也就是今日之沈阳故宫。

据导游介绍,沈阳故宫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其中东路为努尔哈赤进沈阳后修建;中路为皇太极继位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存放《四库全书》而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个院落。

我们从中路大清门进入。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穿过大清门,北边是崇政殿。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从外观上看,崇政殿规模不大,只有一层,面积大约百十来平米,比起北京故宫里的太和殿来显得寒怆许多,就像一土财主的堂屋般,考虑到这是一刚刚兴起的少数民族首领的办公场所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正门前至大清门北边的御路两侧,是举行典礼时王公官员排班站位之处。殿前有石制的测时用的日晷。

殿正门上方挂有一蓝底金字的牌扁,上书“崇政殿”字样,左为满文,右为汉文。进入殿内,只见正前方有一个像戏台子一样的楼阁,前面的两根彩绘立柱上方各有一只张牙舞爪的飞龙,相互对视。只不过这个小楼阁不是戏台,里面是一张巨大的龙椅,木制雕刻的,褐色金边,很宽,那是皇帝老儿的宝座。龙椅后是一面很大的金边带有雕刻的屏风。楼阁上方悬挂有一块金字牌扁,上书“正大光明”四字,据说那是顺治皇帝的御笔亲书。龙椅高高在上,下面是几级台阶。

1636年,皇太极即在这里登基称帝,将“女真族”改为“满族”,将国号“金”改为“清”。遥想当年,此人就居高临下坐在那里,甚威严,下面是奏事的臣下,一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模样。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国号和族称呢?据说有个在深山出家的老和尚,法号无然。他给皇太极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辉灿烂,属于“火”,要想灭火,就得用水,族号叫“满”,国号叫“清”,这满清二字都带有三点水,六水灭火,可得中原天下。皇太极听了感到很有道理,随即听从之,不但改了国号、族称,干脆连罕王的称号也放弃了,像明朝的朱氏一样改称为皇帝。

满清的兴起,由努尔哈赤奠基,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创立了生猛的八旗军,为满清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他本野心勃勃,率部觊觎关内,妄图取代大明一统天下,可惜他没有这个命,在关外的宁远一战,被守城的袁崇焕的红夷大炮一炮击中,狼狈败走,结果不久便一命呜呼。其后,皇太极继任。皇太极年少丧母,没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势孤力单,这使他从小养成了独立、慎言的性格。在太祖手下的四大贝勒中,他年纪最小,资历最浅,本来继承汗位没他什么事,可本来最有希望继位的大贝勒代善因与太祖的大福晋关系嗳昧导致失势,而他颇有心机,善于拢络人心,在连年的征战中战功卓著,声望渐显,结果在太祖死后,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他被众人推举继承了汗位。继位后,他发誓要报父仇,后来采取绕道山海关,攻打北京城的计策,调动袁崇焕“勤王”,最后实施反间计,使明崇祯帝“自毁长城”,杀死了明朝后期的封疆大吏也是满清兴起死敌的袁崇焕,为满清后来顺利入关扫清了道路。不过,同其父努尔哈赤一样,皇太极也是寿考不长,1592年,当他梦想着有朝一日杀进关内入主中原时,时值壮年的他却身罹病患命丧黄泉。不过,虽然他死了,但通往关内的屏障已被翦除,趁明朝的后院起火,其后继者不久终于实现了其宿愿。

离开崇政殿,来到了一座高大的建筑面前,名曰凤凰楼。据导游介绍,凤凰楼为皇帝计划军政要事、举行宴会和休憩游玩之用。此楼建筑在一高台之上,高三层,是当时沈阳城内最高的建筑物,建于天聪年间。与许多古代传统建筑一样,其楼顶为黄琉璃瓦铺盖,镶绿剪边,四角上翘。楼周围有回廊,内部雕梁画栋,绚丽夺目。凤凰楼为通往后宫的大门,想来皇太极偶尔会在掌灯之后,率后妃们登上凤凰楼,彻夜欢宴,于拂晓晨曦初露之时观赏日出。沈阳古称盛京,凤楼晓日是当时盛京八景之一。据说,凤凰楼一度允许游人登楼参观,现在已经不再对外开放。

穿越凤凰楼,走下二十多级台阶,来到了后宫-------皇太极与后妃们在一起的居所。后宫院是一个五宫格局的建筑群,其中清宁宫居中,住的是皇后,东边为关雎宫、衍庆宫,西边为麟趾宫、永福宫,分别住着皇太极的四位妃子。还有一些面积较小的耳房,住着一些不太知名的傧妃。

在中国历史上,后宫历来是一个与世隔绝,波诡云谲,充满神秘色彩的所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朕所有,女人当然也不例外,皇上恨不能将天下美色一网打尽,然后金屋藏娇,供自己享用。在这里,皇帝老儿可以随心所欲,和自己钟爱的女人夜夜狂欢,醉生梦死。物以稀为贵,粥少僧多,皇帝老儿就一个,且是高高在上,拥有天下的所谓“天子”。在此处,后妃们为了取悦皇上,能像杨贵妃那样“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了“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不惜费尽心思着力打扮自己,她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言观色,曲意奉承,为取悦龙颜,无所不用其极。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是少不了的。漫漫封建社会长夜,在后宫内发生了多少像“人彘”、“狸猫换太子”那样的悲惨故事啊!

不过,皇太极的后宫里好象没有发生什么骇人听闻的故事,他本人倒像唐明皇一样成了一个多情种子,痴迷地爱上了一个叫海兰珠的女人。尽管他还有不少其它女人。据史载,在其后宫里,有名有姓的后妃不下十五人,未留下姓名的则更多。皇后叫哲哲,是蒙古科尔沁草原上一个王公贵族的女儿,居住在正宫------清宁宫。尽管哲哲贵为皇后,地位甚高,但她似乎缺少魅力,皇太极在她身上没费多少心思。皇上的一门心思都放到了关雎宫里的宸妃海兰珠身上。据说,海兰珠是皇后的亲侄女,是个寡妇,皇太极娶她时26岁,已非豆蔻年华。不过,美与年龄并不成正比,一个美人,哪怕到了60岁、70岁,即便脸上已刻满无情岁月留下的痕迹,也会风韵犹存,依稀找到当年美的影子。海兰珠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天生丽质,决不亚于那些“二八佳人”。更兼她有一种少女不具备的成熟美,还有一双多情的勾人魂魄的眼睛,加上她那贤淑的作派,更是迷倒了粗壮彪悍的皇太极。其时皇太极已年过40,比宸妃大16岁。美色难当,他一头扎进了这个天生尤物的怀抱里,从此二人情投意合,形影不离。皇太极封她为“东宫大福晋”,地位仅次于皇后,位居四妃之首。东宫也赐名为“关雎宫”,因为《诗经》中有“关关之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取名关雎是对海兰珠姣好容貌的赞美,又是对她贤惠温柔为人的歌颂。 宸妃弥留之际,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宸妃病危的消息后,立即兼程赶回盛京,当他进入关睢宫时,宸妃已驾返瑶池了,终年33岁,正是风华之年。皇太极悲恸欲绝,寝食俱废,乃至昏死过去,经抢救,才渐渐苏醒过来。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海兰珠举行了隆重的丧礼。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黄泉了。

从对感情的投入而言,这个皇太极堪称一情种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这东西不得了,竟然有如此魔力,能够把本来凶悍的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摇身一变,变得多情善感,不能自拔,乃至在海兰珠死后一直陷于精神恍惚之中,并结束了其40多年的戎马生涯,此后再也没有上战场。由此看来,天生尤物的魅力大矣,只可惜她寿命不长,只活了30多岁。

在这个院子内,值得一提的还有西侧永福宫的庄妃,在皇太极的一后四妃中,庄妃的地位是最低的,但在有清一代的后妃中,庄妃的声望是最大的。虽然晚清时出了个西太后,名声同样不小,但那个西太后除了会玩弄权术把持朝政满足私欲丧权辱国外,实在是乏善可陈,以她为首的顽固势力对旨在救亡图强的戊戍变法的扼杀,完全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阻碍。而庄妃与之多有不同。庄妃是宸妃海兰珠的亲妹妹,论容貌与气质,庄妃显然不及后者,不像后者那样在皇太极面前受宠爱。但她有一个好处,也是她最大的资本,那就是她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即后来成了顺治帝的福临。母以子为贵,在皇权至上的后宫中尤其如此。正宫娘娘皇后自己没有生儿子,宸妃虽然为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但八个月时便夭折了。很快,庄妃的优势发挥出来。皇太极病死,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争夺皇位时,最有权势的庶出皇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势均力敌,相持不下。没办法,多尔衮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让幼小的皇子福临继承皇位,此方案被各方接受,福临继位成了顺治帝,庄妃一下成了皇太后,从此走向权力的中心。而多尔衮则成了摄政王,掌握了实权。福临命薄,顺治十八年,才24岁的他即病死。这时,作为太后,庄妃已有相当的权势,在她的支持下,由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即康熙帝。她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在清朝的十几个皇帝中可算是出类拔萃的,这同庄妃对他的培养与支持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庄妃的培养与支持就没有康熙。作为国母,她克己奉公,支持儿孙成就大业,在康熙平定三番之乱时,先后拿出宫中银两、缎匹犒赏官兵。这同西太后用北洋水师的经费为自己修颐和园祝寿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贤,后者贪,两人不可相提并论。

东北气候寒冷,注意到皇宫同普通的民居一样,即便是皇帝与后妃的居所也是睡的火炕。无论是清宁宫还是关雎宫、麟趾宫等,里面的“暖阁”,也就是皇帝与后妃的卧室,都是如此。那火炕即“龙床”,只不过其尺寸比普通民居的要大一点,估计材质要好罢了。究竟是用的什么材料不得而知,因为“暖阁”的门紧锁,对外不开放,游客只能隔着木栅栏好奇地往里瞅两眼而已。思衬,龙床乃是龙体舒展与后妃雨露滋润行大礼之处,是产出龙子龙孙的所在,私密得紧,神圣得很,岂能对外展露无遗?

继续参观,向东,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地面铺砖的广场,北边尽头是一座宫殿,叫大政殿,说是宫殿,其实形状是一个亭子,只不过是体形较大装饰较华丽而已,那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呆的地方。它是一座双层建筑,呈八角形,正面门前的两根立柱上各自雕刻着一条相对而视张牙舞爪的盘龙。看来龙这个图腾不仅为汉族统治者所崇拜,也为满族统治者所青睐。大殿内,地坪正中为木雕金漆宝座,背倚巨大的木雕金漆屏风。殿内还高悬乾隆、道光等皇帝东巡盛京时题的匾联。大政殿是清初汗王、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仪式的地方,诸如宣布军队出征,颁布重大政令,皇帝赏赐大宴等等,均在此举行。

大政殿前,东西分列着10座方亭,俗称“十王亭”,这是给左翼王、右翼王和八旗的头儿(称为贝勒)所建的。据介绍,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实行军事民主,凡重大事情由君主与各旗的贝勒在一起商议决定。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延续这种制度,在建筑布局上,将君主呆的大政殿与各旗贝勒所在的亭建在一起,这叫君臣合署办公。在举行大型典礼时,君主升坐大殿,八旗各级官员都各自排列在所属旗的亭子前,直到清朝迁都北京后留在陪都盛京的官员在此“坐班”、“朝贺”时仍是如此。在平时,十王亭则是八旗官员处理本旗行政、民事、诉讼等事务的办公场所。

在一座亭子里,陈列着各种冷兵器,有利剑、大刀、长矛等。望着这些寒光闪闪的兵器,心里猛地一紧,不知道这是仿制品还是古董文物,如果是古董文物的话,那上面一定沾有汉族同胞的鲜血。

站在十王亭的广场上,想象着300多年前的1643年,一代枭雄多尔衮就是在这里行使他的摄政王权力,向八旗贝勒及黑压压站满广场的八旗军发布命令,杀气腾腾,冲向关内。早期的满清八旗军是生猛的,骠悍的铁骑,手持利刃,纵横驰骋,在战场上似乎无敌。

曾经的军旅作家,现在的高级将领刘亚州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甲申年的历史是用汉民族的鲜血书写的......满清贵族踏着汉人累累的尸体步入他们最辉煌的事业的祭坛......少时读史,为汉人落泪。长大读史,另有滋味。甲申年的历史为何这么悲?一个大国亡于一个小国,怨谁?军队不可谓不多,武器不可谓不精,地域不可谓不广阔,为什么只会望风退?满清入关的时候,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兵力加起来才十七万。李自成就有百万大军,更遑论明军正规军。汉人上亿。可就是这十七万人,竟斩关夺将,一路凯歌。他们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奇迹。谈及此,作为军人,我几乎忍不住要对八旗军膜拜和顶礼。与此同时我也痛思,我们的祖先怎么了?如何懦弱至极? ” 甲申年,不堪回首的一幕幕。有清一代,汉人的梦魇。

如同蛇吞大象,尽管不可思议,可它确确实实发生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曾经勇武的在春秋秦汉时期不知什么叫逆来顺受什么叫归降叛变的汉人,面对严酷的史实只能做一番自省。民族传承的制度、文化、包括明朝后期统治者的所做所为,等等,应该说都有迹可循。

可以说,明朝的覆亡,在很大程度上败在它自身。民为国本,本不固,则国危矣。执政者,当以民为本,努力为民谋福利,让民众过上好日子,如是,人民才能拥护之。有了危难,人民才能挺身而出,为之赴汤蹈火,奋力拯救之。最低标准,不扰民,不折腾,得让人民能够生活下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失人心者失天下。若视人民为草芥,为路人,鱼肉百姓,草菅人命,人民怎么能不奋起反抗呢?当危难来临之际,又怎么能指望人民为其赴汤蹈火舍身拼命去拯救它呢?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到了明朝晚期,绝大多数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变成官绅地主的佃仆,或者被迫四处流亡。这种情况在当时人的笔下屡见不鲜,有人说:“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横征暴敛,两极分化,加上自然灾害,饥荒,官逼民反,终于暴发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加上早在关外虎视耽耽的满清政权,还有一个“冲天一怒为红颜” 的吴三桂,在内外交困中,里应外合,明朝末期这个貌似强大的泥足巨人终于轰然倒下。

在分析文化传统对明朝覆亡的的影响时,刘亚州对传统的儒家学说提出了质疑。他谈到,“儒教全部学说的核心在于它的‘崇圣性’,所有的思想到圣人那儿已经到头,不能再有了。所有的权力到君主那儿已经到头,不能更换。社会只存在着一个思想,那就是君主的思想。只存在着一个声音,那就是君主的声音。在一个国家,某种思想一旦成为‘惟一’,而且‘法定’,这个民族就休想再有什么想象力和灵性了。”刘亚州由此得出结论,“甲申年失败就败在这一点上。一个没有宗教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奉儒教为宗教的民族则肯定是要堕落的。”他 说的有一定道理,儒家学说中的愚民思想,还有其君君臣臣不分是非的忠君思想,固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糟粕,但如果以此将儒家学说大加鞭挞,全盘否定,未免失之偏颇。毕竟,儒家文化有其合理内核,否则,它不会两千多年来流传至今。至少,它有一些可取之处,比如“施仁政” 、比如“仁者爱人” 等理念,就有其积极的一面。

还去了西路,那里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皇家戏台等。

参观结束了,行走在宫殿外红色高墙下的人行道上,思绪还在不停地穿越时空在驰骋漫游......

第四篇:故宫参观有感(最终版)

游故宫的感想

今年五一,我总共去了三个地方,天津、北京、济南,当然也参观了不少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的故宫,因为时间比较紧,在北京只待了两天,没去得了我本来想去的长城,但是去参观了一下故宫也觉得不虚此行了。

故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除了在电视中经常见到之外,相信大多数人都曾亲自走进故宫参观。刚好借着所以也借这次近代史课程的实践活动,我又详细了解一下故宫,而此次去参观真的也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对于故宫也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众所周知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经24个皇帝。故宫是从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因而它的第一个主人便是明成祖朱棣。而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带着敬畏的心情从故宫的北门进入故宫,看到御花园、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使我想到100多年前,一个名叫赫德兰的美国人曾经在参观故宫后,写下这样的文字:“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你会被你所见到的一切所打动。这里有一种独特的、令人震撼的美,然而这又是一种让你感到亲切的美。”也许外国人并不能像中国人那么感同身受,但是从他的文字中我找到了和我们相通的感受,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都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据说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可见紫禁城的防守十分的严密。

故宫占地很大,所以我想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

关于故宫的三殿,我不得不提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它是紫禁城宫殿之中最大的一座,寓意“九五之尊”,但是这次参观中最可惜的就是这个故宫最大的一个宫殿太和殿在修护没能开放。

但是故宫里面的导游也给我们介绍一下里面的情况了,太和殿的匾额是“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

看上去真的很有威严。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这也使整个宫殿的气势更加恢宏。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后三宫不得不提的是乾清宫、坤宁宫。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殿的正中有宝座,墙上高悬这“正大光明”的匾,还有摆放整齐的供休息的床和椅。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坤宁宫和乾清宫距离之近充分体现出了古代皇后的地位之高,等级分明。

在东西六宫中,我想提及一下储秀宫,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曾经大肆修缮过,使它成为了东西六宫中最奢华的宫殿。

走在故宫中,仿佛真的能看到大臣朝拜,妃嫔相见,更朝换代的场景,想象着这些,使我不由得感叹故宫留存的巨大历史意义,是它的存在才让后人能身临其境,对于古代帝王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可谓有据可查。

故宫有四个门,其中后门是“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也正是我们进入故宫的门。

期间我看到了大门前有两个铁缸,开始在想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冬季为防止缸内的水结冰,还在四周垫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烧烤。由此也看到了古代人防患的意识。

由于故宫很大,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了,所以要都参观过来需要半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体力的话,整个故宫参观下来是很累的,但是从此也看出古代皇帝的家族之庞大,真的和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大相径庭,有玩有办公有举行庆典有居住有修养甚至有“冷宫”,如此的齐全,充分体现皇族的地位,再到每一处的建筑寓意等等,让我又深刻体会到了古代皇权的至尊威严,皇帝乃天子的九五之尊。。偌大的故宫,建筑的形态,恢弘的气势也让人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智慧的结晶。

总之这次故宫之行,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不仅让我了解了我们中国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杰出的宫廷建筑,更让我动容的是里面的每一件建筑都有其背后传奇的故事,让我对历史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

附:参观照片

第五篇:参观故宫博物馆有感

参观故宫博物馆有感 张嘉月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来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宫博物院。

进入午门,走过金水桥,再走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宫殿,殿外的栏杆是用汉白玉雕刻的,殿内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顶,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宫里最中央的一个宫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宫殿阁楼中最壮观、最精致的。在太和殿的屋顶上,龙的九子之一—嘲风,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顶的两个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宫,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园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楼阁、嶙峋山石的美丽而闻名遐迩。

故宫还有许多许多的宫殿阁楼,如:储秀宫,永寿宫,万春亭。走进故宫,你就已经置身于它最宏伟,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宫殿群中。

故宫博物院已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门窗,让我们来观看她壮丽的色彩,来倾听紫禁城的声音,来呼吸历史的气息,来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 最后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故宫博物院,有机会我还要来故宫,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穿过金色光明的哈佛人下一篇:城管执法人员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