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素质教学影响论文

2022-04-2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情感素质教学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班主任是在学生学习阶段与之接触最为频繁,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老师。班主任情感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地培养,增强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引导性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情感素质教学影响论文 篇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

【摘要】就当前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而言,其应当以人文素质教学作为核心,对教学理念、方式等作出创新调整,进而实现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言文学在人文素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进一步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学

引言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将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进行融合,是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该项融合的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在人文素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有关人文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围绕三点来展开,即环境的熏陶、知识的迁移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这实质上就是将文化成果转化为人这一主体本身的气质、修养以及内涵,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学当中,教学的目的还包含了向学生传递理性看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人文素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丰富学生的阅历并帮助其陶冶情操

讲到丰富阅历,就要的确阅历与经历、经验之间的区别,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从中获取到的经验并不等同于阅历,阅历是在某些事件后深入思考所获得的道理,是一种既具有理性又具有感性的理念。而丰富阅历最直接和快速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也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形式,语言文学的价值可以说是无限的,其蕴含的哲理十分丰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人生的跌宕起伏、体会到对人生的多种领悟,能在阅读中发现美好与落寞,文学作品并不是摸不着的虚幻,其是人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道德情操来讲,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出来的,这也需要语言文学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渗透人文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也有助于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感受汉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出本能的情感共鸣,提升其人文素质[1]。

(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民族情感

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古代的优秀作品有唐诗宋词元曲等,近代的优秀作品则有多种白话文小说,现代的优秀作品也有许多文学类型,而这些汉语言文学作品统一的特征就是都反映出了时代特点,也蕴含着许多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情怀以及维护正义等优秀的思想文化。同时,以往的文学作品中许多哲理在现代社会中也仍旧十分适用,其能再现时代社会的鲜明特征,因此语言文学也被视为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材料,也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凭借。就开展语言文学教育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进行迁移,同时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领会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寻找自身的人生价值,获得新的感悟,进而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情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

从教育领域的现状来看,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育,而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缺乏关注度,这也导致许多学生即使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颇高,但其人格出现不健全的情况,这也是人文素质缺乏的一种体现。而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来看,许多高校该专业的学生却是只掌握了基础的文学知识,并没有理解知识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气质与修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会导致该专业人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起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重点是关注其与人文素质教学之间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怀以及自身气质,进而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促使其更好地成长。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学的现状

(一)对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重视

当前社会正在不断进步,教育形势与学生的发展要求都发生了改变,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传统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比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是进行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其中包含了阅读知识、语言知识、写作知识以及鉴赏知识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刻板形式来进行传授,即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结合讲解内容与教材内容来学习,这种学习思维在长此以往后也形成了习惯,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升學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但传统教育过程明显缺乏了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因此无法满足当前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同时,专业当中有关人文素质的内容引入不充分,人文素养类课程的设置也不合理,如很多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以理论为中心,其考核内容也偏向于理论,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实践不足,学生的人文素质也难以提升。

(二)知识结构未能及时更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应当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升人文素质。而从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来看,其知识结构的更新不及时,具体表现为更新速度过慢,无法与实际市场相匹配,且学科内容也比较单一,没有延伸太多学科外的知识,这种单一的内容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还不能完全形成是非辨别思想和理性意识,受到时代多种思想文化的浸染,其人文素质急需提升,道德修养急需培养,否则不仅不利于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还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于社会的行为,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应当重视时代性的人文素质培养内容的引入,及时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更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育人作用[2]。

(三)人文环境氛围不浓厚,教师素养水平不足

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学的开展还应当营造出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体现出不足。在专业课堂中,仍旧是教师占据着主体性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同时,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其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大多数学生即使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并没有深刻领会到文学之美、文学的内涵,更不要说利用文学来提升自身的理想境界和人文素质,导致该项学习的价值降低。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是影响其人文素质教学开展的关键,教师的自身修养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而当前的许多教师在能力方面体现出不足,亦或是思想水平不高、教学观念陈旧,将教学看作是一项任务,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也不关注,影响着教学的价值体现[3]。

三、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路径

(一)对语言文学教育进行系统化处理

不管是语言相关的教学内容,还是文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其都是十分丰富的,具有着庞大的教学体系,但同时两者的教学内容十分细碎,缺少了整合性。因而在进行人文素质教学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语言文学教育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整合,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精心选取教学的主题,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确保语言文学教育的开展具有秩序化和科学性,这样才能促进其中人文素质的有关教学,实现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目标。例如,详细来说,应当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情况,立足于这一情况来进行人文素质教学的引入,比如,详细了解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取向等,依据这些内容来选择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汉语言文学作品,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价值,与文学之间产生共情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长期性学习汉语言文学,积累文学素养,进而引导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树立,用汉语言文学来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提升。另外,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阅读,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基础文学知识的实践性运用,这也能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革新当前的教学实践方式

促进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学的融合还需要对当前的教学实践方式作出调整。在高职院校当中,语言文学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内容,就汉语言文学来说,其包含了汉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两部分的内容,而这项专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出现也是比较早的,在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教育界就已经出现,特别是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更是进入了蓬勃阶段,到如今,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学者,促进着中国文学事业的长足发展,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当中,汉语言文学无疑是提升学生文学水平的重要科目,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在进行其教学实践方式革新的过程中,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作为相关教学教师来说,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先是对汉语言文学深入分析,提取其科目的特征,进一步理清实际教学的思路。同时,教师应当注意改变以往以自身为主体主动性教学,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性教学,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出交流功能,并积极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以便于掌握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动向,更好地传递基础的文学知识。同时还要开展学生的课后反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将单向吸收来的知识转变为自身对知识的内在理解[4]。

二是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更新,确保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时代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而汉语言文学知识也正在不断改变,因此,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当随之做出调整,不断向新的内容拓展,尤其是应当积极引进有关人文素质的知识内容,剔除掉一些枯燥无意义的内容。例如,在设计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刻画出贴近学生、方便学生理解的教学主题,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古人的文章、诗词或是文学作品中的名言对时事热点内容进行点评,营造出具有文学氛围和时代特征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感染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同时,利用时事热点也有助于学生当代人文素质的提升。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与其他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以便于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并积极引进其他学校的教学新内容和新方法,以促进本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推动人文素质教学与其的有效融合。

三是积极运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平台,借助于这些平台向学生传播汉语言文学的人文知识。比如,高职院校可开设汉语言文学人文知识的公众号,或是官方网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人文知识的渠道,同时,还可为学生设立语言文学内容的在线交流平台,比如,设立官方群、官方微博等,增强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以新的教学模式来推动学生感悟汉语言文学中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通过交流或合作的学习方式构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更好地提升。

(三)在校内创设优质的人文环境

为了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学,同时推动其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融合,环境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创设起优质的人文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文学既是无用的也是美好的”,浅显来看这句话有些矛盾,但仔细想想却也有着一定道理,有关文学的无用评价,是由于当前对文学这门科目的逐渐边缘化看待,在高职院校中,技能型专业明显得到了更多关注,但随着时代逐渐向科技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学的“无用点”,进而在课堂上营造出人文的意境,在校内创设起优质的人文环境,推进学生对文学“美”的鉴赏能力,理解文学的美好,从而提升其人文素质。在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文学来发表观点并进行交流,提升其运用文学知识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和生活中,都应当做到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将自身与学生放在同一高度的位置上,做到亦师亦友,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的日后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文学人才[5]。

(四)提升教育團队的整体素养

要落实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还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团队。高职院校当中,专业的教育团队也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保障性基础。就汉语言文学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来说,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决定着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升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当以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师培养工作。比如,学校应当积极完善图书馆及kindle中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积极引进具有人文素质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并鼓励相关教师利用空闲时间阅览学习,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以个人的品行修养来影响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还应当积极组建多种类型的教师培训活动,比如,聘请校外有影响力的汉语言文学专家到校开办讲座,或积极开展与其他学校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交流。除了加强教师对本学科的学习以外,也应当积极鼓励教师了解其他学科,拓展教学理念,进而促进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学生的人格以及丰富学生自身的阅历并陶冶情操。由本文分析可知,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效融合路径包括对语言文学教育进行系统化处理、革新当前的教学实践方式、在校内创设优质的人文环境、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牧.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及对策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6):1-2.

[2]冯志英.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21(12):206-207.

[3]陈菊梅.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J].文学教育(上),2021(04):92-93.

[4]蔡杰.互联网下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1(03):209-210.

[5]梁俊刚.浅谈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212-213.

作者简介:朱丽(1982-),女,河南省南阳市,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作者:朱丽

情感素质教学影响论文 篇2:

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摘要】班主任是在学生学习阶段与之接触最为频繁,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类老师。班主任情感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地培养,增强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引导性作用,对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 情感素质 学生 引导作用

情感素质作为人类综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情感素质的养成,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其对人的认知以及情感表达、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借助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引导作用,能够言传身教地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提升。

一、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班主任情感素质中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其在养成过程受到教师实践工作的影响;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特点,深深地打上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由于班主任在职业发展中需要与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因此呈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性;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相对稳定性,但是也会随之教学经验和自身经历的积累,逐渐优化,呈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只有在特定场合才能够有一定的显现,但是其自身行为举止又有所表露;具有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特点,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中有很多元素具有共同性,但是同样的,各位班主任由于其自身经历的不同又会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

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1.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原因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也正是由于中学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使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仅导致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导致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抵触自身综合素质地提高和发展。

通过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问题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情感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下,部分中职学生被过分溺爱,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部门中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或者家庭不和睦,这一问题严重扰乱了学生的学习。面对父母的不和睦使得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形成了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导致其情感素质较低。

2.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1)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地培养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处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但是当前中职教育中,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推进,班主任也积极地转变自身角色,采用更亲和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中职学生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其自身情感素质能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几乎决定了所教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最为常见的教学案例便是某学校的典型“差班”通过一位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管理后,班主任利用其丰富的任教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发挥自身情感素质的感染力,最终改变了“差班”懒散、叛逆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2)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效法班主任的行为,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通过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可以使得其学习能力也相应地提升,有助于提高中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有效措施

1.完善中职班主任选用制度,引入末位淘汰制度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为了加强中职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的引导作用,首先就需要完善中职班主任的选用制度。在中职班主任选聘中,应科学设定班主任的准入门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班主任竞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学历水平等可以量化因素的考察,还需要加強对竞聘教师的情感素质的考察。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为期一周的教学实践,由教务老师通过其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积分达到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同时,通过观察竞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可以对教师的情感素质进行科学有效地考察。

在班主任选聘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引入末位淘汰制度。上文也提到了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无形中加大了对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班主任管理班级进行综合评定,表现最差的班级的班主任应当自动离开班主任的岗位,并由学校选出情感素质更高的教师担任该班的班主任。通过这种末位淘汰制度,班主任教师碍于面子,也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自觉地加强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并利用自身情感素质感染和引导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

2.优化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下,很多评价工作都是“走个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发挥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作用。在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机制建设,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机制。在这一机制下,赋予学生充分的权利,要求学生加强对班主任行为的监督。通过定期回收家长的反馈意见以及学生的反映,可以有效约束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使得其利用自身调度情感素质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引导。

3.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

班主任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仅有先天性的情感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应促进班主任情感素质培训的日常化,使得班主任将情感素质的培训作为平常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对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其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

4.增加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班主任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日常化的培训,还不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经历,并将这些经历融入班级管理的理念当中。在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增加其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感诉求,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在交流中逐渐增加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影响,提高中职学生的情感素质水平。

情感素质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完善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中职学生情感素质普遍不高,增强班主任情感素质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先天性与后天性相统一等特点,充分论证了后天培养对中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可行性。班主任情感素质在中职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通过引入末位淘汰制,加强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培训,完善班主任调度评价机制等方式提高班主任的情感素质,能够间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提升的干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31.

[2]卢家楣,王俊山,刘伟.中小学班级氛围、班主任情感素质对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科学,2014,(05):1174.

[3]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作者:张文杰 董俊芝

情感素质教学影响论文 篇3: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摘 要: 音乐教学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重视的仍然是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教育,忽视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致使本应当极富有情感的艺术教育变成一门纯粹技能、毫无情感的教育,与初中音乐课程教育初衷相悖。本文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实际,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研究,探析初中音乐教育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情感素质 情感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初中音乐的改革越来越深入,其中情感教育作为初中音乐改革的“重头戏”被提到显要位置。初中音乐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十分必要。

一、情感素质培养的涵义

在心理学中,情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当情感与情绪二者被放在一起讨论时,人们很容易将两者混淆。作为个体经验中最亲切、最稳定的体验,情感一直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人类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任何一个人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情感的影响。情感的发展具有社会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促进和成熟。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社会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愈加成熟。在这种趋势下,对人的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情感素质的培养作为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更是十分重要。情感素质培养贯穿教育教学,以情感作为实施纲领,通过不断刺激和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情感肌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人性发展的目的。

二、初中音乐培养情感素质的依据

当前的中学教育倡导的是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指的是依据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提高学生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教育。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其中注重对情感的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有很大的影响。在生活中,音乐与人类社会发展、生活等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对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的人格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音乐的入门教育,初中音乐是重要的启蒙学科。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既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又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全面发展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情感素质是当前教学的首要教学目标。

三、初中音乐教育中情感素质培养的意义

情感素质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情感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在面对复杂、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人际关系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其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情感素质能影响和调节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并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初中音乐教学各环节的情感教育

(一)教学目的的情感体现

教学目的是课堂实施的最终目标,直接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工作的需求。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进步,培养的目标逐渐倾向于注重个体发展的需要,乃至细化到个体情感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在初中音乐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所设置的教学目标,除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外,还要做一定的情感处理,使其引导并发挥学生会学、乐学,并且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整体、和谐发展。所以,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应当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的情感体现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手段,教师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式各样的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被搬到教学舞台上,发挥或大或小的作用。然而,教师除重视教学方法创新的表面之外,未能有效地重视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体现。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以学生情感接受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情感素质为目的。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三)教学环境的情感体现

教学环境的情感表现对音乐课堂影响学生的情感有所影响,比如教室内的空气、温度、照明、色彩,甚至是师生的位置关系等,都能对学生音乐感悟有所影响。以课堂中师生的人际关系为例分析,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的两大主体,他们本身都具备丰富的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势必会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其中有消极的情感,也有积极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出来的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氛围,如果教师和学生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交流顺畅,就会形成活泼而热烈的课堂氛围,反之则会使情感沟通受阻。

(四)教学内容的情感体现

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因素,都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学科也是如此。纵观当前的中学音乐教材,其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包含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情感因素强化学生领悟。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把握好作品的体裁、结构、调式调性等,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受、评价艺术作品。这样不仅学生能够从中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和关系,而且能加深对作品的感知,从而提升学生对生活和情感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既需要重视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更需要重视对学生情感层面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使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忠辉.论唱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2(6).

[2]丁红梅.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的价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3).

作者:杨海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足球教学培养论文下一篇:重型设备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