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

2022-08-26

第一篇: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

礼貌能改变命运(推荐)

礼貌能改变命运

五指山市一小 六(6) 班 吴清杨 指导老师:黄梅

礼貌,是一种礼仪,是一个人在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你只有礼貌待人,别人才会喜欢和你做朋友,才会和你成为知己。反之,别人一见到你就十分反感,总会说,这人礼貌真差,成不了气候。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学生。

在生活中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诠释了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有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叫小李,一个叫小赵。他们毕业时的成绩有天壤之别。一个是以第八名的成绩毕业,一个是以倒数第三十一名毕业。小李就是那个以第八名毕业的好学生,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为人却十分高傲。而小赵的为人不但温和而且待人待事通情达理且为人也仗义。毕业后他们不约而同地去了同一家公司应聘一个主管的岗位。在最后一次的面试中,主考官让他们到社会的阶层里去交朋友,并在四天后把新交到的朋友带到公司来。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又一次来到了主考官的办公室。出乎预料的是,一向高傲的小李垂头丧气,孤零零地来到公司。而小赵的身边却多了三个人,他们边说边笑来到公司。

主考官问小李为什么没带朋友过来,他说:“他们实在太笨,我没法与他们交流,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配得上我。”主考官问小赵:“我让你带一个朋友,你却交到了三个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他平静地说:“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也许是我的诚心与礼貌感动了他们,所以他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并且要求和我一起回来认识认识你这位特殊的人物。最后,主考官决定,聘用小赵。当小李知道小赵被录用时非常惊讶,他气愤地说,我的成绩比他好一万倍,为什么公司录用小赵而不录用我,他气冲冲地再次来到公司质问那位主考官:“你们公司为什么聘用他不聘用我?明明我的成绩比他更好,更优秀!”那位主考官心平气和地说“因为你太高傲,我们要的不是成绩,而是更需要既有文化又有礼貌的人才,因为礼貌待人可以为公司打开销路,管理下属,才能让下属服气,才能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工作。难道你没听过刘备礼贤下士的故事吗?”考官说了这番话后,径直走出了应聘的房间。我想这时小李一定会自己反思,一定后悔自己为什么只顾学习,没有很好的学会礼貌待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礼貌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能决定一个人命运、前途的优秀代表。同学们让我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去礼貌待人吧!因为礼貌能让人的一生变得文明,变得美丽。

评语:小作者通过人的言语、文明、对人热情有礼貌的正反两个生活事例道出了“礼貌待人能改变命运”的哲理。从而也证实了人类只要从心里播下了礼貌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美好!

第二篇: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

导语: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信。是自信激励他们走向了成功。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1:拿破仑给士兵鼓舞

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第一执政者,他是法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佩。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情况紧急,战马长途奔跑,且速度过快,所以到达拿破仑军营后就倒地而死了。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要求他骑上自己的战马,火速把信送回原地。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战马,身上的装饰出奇的华贵,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这只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强壮的战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2:王小丫从容面对失误沙发

著名电视主持人王小丫有这样一次经历。

有一次,在一场全国性的律师辩论大赛中,王小丫前去采访一位著名的大律师。走到他跟前,王小丫很自然地坐了下去,没想到椅子没放好,“噌”的一下,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了,全场哄堂大笑。

最可恶的是她要采访的那位大律师居然不伸手去扶她一把,反而在她的旁边哈哈大笑,还笑得最响。当时王小丫真的很尴尬。但没办法,自己摔倒就自己爬起来。她调侃着说:“我摔得太不漂亮了,下次摔碎我一定要注意姿势。”接站,就若无其事地笑着,开始了采访。

事后,王小丫告诉大家:“自信,有时需要学会自我解嘲。”其实,王小丫的自嘲恰恰表现了她的自信。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3:自信的李远哲

李远哲是台湾著名的科学家,他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被誉为“物理化学界的贝多芬”。

李远哲出生在台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从小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李远哲养成了什么都靠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惯性,并且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的时候,李远哲除了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牢牢掌握外,还自学了不少更高深的课程。一次考试,他每道题目都至少用了三种解题方法进行计算,卷子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

老师批改试卷的时候吓了一跳,他知道李远哲成绩好,可是这张试卷上运用的解题方法,好多都是大学才学和知识。想了想,老师故意给了李远哲零分。

果然,一会儿李远哲就跑到办公室来了,不服气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明明做对了,为什么给我零分?应该给我一百分啊。”

老师看着自信的李远哲,说:“你这几道题的确做对了,可是我考试是为了检验大家有没有听懂课堂上的知识。你这样答题,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掌握了呢?”

李远哲说:“那些知识我都懂,就是因为懂了我才不用,希望用新的方法来解题。”

老师说:“那你准备一下,下节课由你来给大家讲讲你的解题思路。如果大家都赞成,我就给你打一百分。”

上课了,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着,李远哲大步走上讲台说:“同学们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几种新的解题思路。”然后开始边写板书边解题。

同学们大开眼界,对李远哲十分佩服:“哎呀,这种方法真简便!”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也要向他学习,多学点知识,多想几种解题方法!”

看着这一幕,老师满意地笑了,提起笔在李远哲的卷子上写了一百分。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4:你是最优秀的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一直在四处寻找。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可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前,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后。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5:施特劳斯指挥万人演奏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所作圆舞曲400首,世称“圆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对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72年,施特劳斯为了丰富创作素材,四处旅行。一天,他来到了美国,当地有关团体立即登门拜访,想请他在波士顿登台指挥音乐会。施特芳斯当即应诺。可在谈到演出计划时,他的随从却被这个不可思议的演出规模惊呆了。

美国人一向是以异想天开而著称于世的。他们想借施特劳斯这位音乐大师之手,创造一次音乐界的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次由两万人(包括 声乐演员)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稍懂一点音乐指挥知识的人都知道,一般能指挥几百人乐队的指挥家已属不容易了,何况要指挥两万人?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为此施特劳斯的随从很为他担心,不管他诣挥艺术再高超,如此大的规模也是无法胜任的。

施特劳斯仔细地听完对方的介绍,居然很轻松地说:“这个计划确实太激动人心了。本人愿意让它早日变成现实。”当即与对方订立了演出合同。

消息传开,舆论大哗,人们都想一睹规模如此宏大的演出。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厦里黑压压一片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居然指挥得十分出色。近两万件乐器发出了协调优美动听的音乐,数万名观众听得神迷如痴,惊叹万分。

人们也许会问,施特劳斯难道有超人的本领不成?原来,由施特劳斯任总指挥,下设一百名助理指挥,开场用鸣炮作信号。施特劳斯指挥棒一挥,眼望着总指挥的一百名助理指挥紧跟着也相应指挥起来、两万件乐器霎时齐鸣,合唱队和声响起,数万名观众掌产雷动,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壮观。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6:卓别林“让我试试”的勇气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

许多观众一哄而起,嚷嚷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这时,一个5岁小男孩儿站了出来。

“老板,让我试试,行吗?”

老板看着小家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他在台上又唱又跳,把观众逗得特别高兴,歌唱了一半,好多观众便向台上扔硬币。小家伙一边滑稽地捡起钱,一边唱得更起劲儿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几首歌。

又过了几年,法国著名的丑角明星马塞林来到一个儿童剧团和大家同台演出,当时,马塞林的节目中需要一个演员演一只猫,由于马塞林的名气太大,许多优秀的演员都不敢接受这个角色,还是那个小男孩又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和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很可能你已经想到,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名扬世界的幽默艺术大师——卓别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一展才华的机会,早日找到人生的梦想舞台,然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顾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豫不决,踌躇不前,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最终落得一连串的遗憾。

有时候,可能我们什么都不缺,惟独缺少大声说一句“让我试试”的勇气!

自信能改变命运的故事7: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胜于自信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是乐谱有问题。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第三篇: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学技术让你立足社会

“以前觉得上大学就能够出人头地,现在看看上学真是没什么用了,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这是待业一年的小张父亲说的话。小张一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本指望小张上大学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能够在城市立足。但没想到小张毕业之后找工作,要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不然就工资特别低,后来干脆一直待业在家。这让为了孩子上学付出了很多的小张父亲头疼不已。

事实上,小张的现状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的一个缩影。尤其对于农村出来的学生来讲,上大学是他们踏入城市生活的跳板。但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就业成为一大难题,本想着靠着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学子,却奔走于人才市场,为生计发愁。

据调查表明,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农村孩子在就业竞争中本身就处于劣势。而从教育的投入回报率来看,学生上大学所需要的成本要远比上普通的职业院校要多,而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远没有职业教育好。因此,与其选择读普通高校在毕业之后面临就业压力,还不如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一门真技术,有技术在手,就能轻松在大城市立足了。当前社会不缺博士、硕士、大学生,缺的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拥有过硬汽修技术的人才,能够抓住这一行业机遇,努力锻炼自己填补汽修人才缺口,将来不但能够轻松就业,更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山东万通汽修学校把握汽修市场脉搏,根据汽修行业人才的需求设立专业,针对性的培养汽修职业技能人才。学校为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技能,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能够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训操作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熟练掌握汽修技能,成为企业需要的汽修职业技能

据了解,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毕业生毕业率都在95%以上,不仅因为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学生拥有熟练的汽修职业技能,还因为学校为学子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学生毕业即能就业,不会因为找工作而发愁,轻松在城市立足。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相信在山东万通汽修学校的教育下,学子通过掌握一技之长,轻松告别就业难的问题,在大城市的汽修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春天。

第四篇: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毕业典礼致辞[小编推荐]

毕业典礼致辞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在福建师范大学200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 叶一舵

同学们: 你们好!

在这个欢庆你们毕业、欢送大部分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很愿意代表师大的全体教师说几句话,作为老师给你们的大学毕业的临别赠言。

第一句话是要做一个适应社会的人。这 句话更多的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我希望你们都能真切地意识到,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因此你们要打起精神以全新的姿态去适应即将步入的社会, 就如同四年前你们要学会适应大学生活一样。但是,这一次的适应不论是在跨度上还是在难度上都要比四年前大得多,因为这是你们真正成为“社会人”的开始!社 会与大学不同,大学的评价体系主要由老师来定,奖励的主要是你的智力,而社会是一个市场,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社会对你的评价主要是看你能否拿出什 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评判标准是由分散的公众消费者确定的。因此,社会会对你说:如果你有什么素质,有什么能耐,你就得给我拿出来,就得给我变成实打实的东 西——也许是一堂观摩课,也许是一次有效的心理咨询,也许是一份合同起草。就如在座的许多已经经历过择业面试的同学所深深体会到的那样,你不能说“我不 行”,甚至不能说“我现在不行”。当然,你可以努力,也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改变自己。但社会更需要你能够尽快聚集并释放自己的能量,因为社会不会无休止 地等待你成长。社会还要对你说:我这里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甚至还有许多让你感到不舒服而你又无力改变的事情。你可能委屈,你可能不服,但这也是生活的 一种真实。社会就是这样,它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格式”,社会在某种意义上不相信眼泪。一句话,适应社会就是让你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只 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融入社会、融入市场的人。

因此,第二句话是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 是对每一个同学说的。人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我们没有权利选择生与死,但我们有权利更有责任选择生与死之间的生活方式。《彷徨少年时》的作者赫塞说过一句 话:“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如果说大学期间的好好学习算是对自己尽了一点责任的话,那么作为一个即将迈入社 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你们还要时时警醒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实践自律;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要承担责任,以非暴力、建设性的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 存在的分歧;承担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承担个人在维护和保持环境方面应有的责任。或许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在责任感培养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我们想一想, 西方许多国家的中小学生尚且懂得将责任感列为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作为福建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又有什么理由去漠视自己的责任以及自己对下一代所应该承担的责 任呢?!要知道,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就不可能有澎湃的生活热情和可持续的工作能量。面对社会,改变能够改变的是一种责任,接受不能改变的也是另一种意义 上的责任!因此,在你们即将投身社会之际,我愿意再次用这些词语与你们共勉:珍爱生命,热爱工作,友好合作,助人为乐,维护集体,关心学生,好好恋爱,及 时结婚,爱护家庭,孝敬父母,终身学习。

我想说的第三句话是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我从不担心师大的毕业生会没有理想,我更担心的是你们能否坦然而从容地面对平凡的生活。我深知,在座的同学中有太多的人拔高了成功的观念,这些同学时常想 到的是掌声、鲜花、出人头地,甚至是惊天动地,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每个人都把成功定义在这样一个“金字塔”的塔尖上,想一想这个世界会有多少人活 不下去啊!我当然希望并且相信,你们当中会涌现出特级教师、学问家,甚至会有人成为企业家或有较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但毫无疑问也只能是少数——多了就不那 么令人向往了,多了也就不那么值钱了。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成功就是一种良好的经验或体验,它不等于惊天动地,也不一定轰轰烈烈。我还要告诉你们的 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一定和快乐成正比,也不一定与幸福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当你能够这样理解成功的时候,你就能够“安分”——安于做好自己分内的 事,并能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守住自己。而在这样界定成功的日子里,你也就必然能够在学生的祝福与笑容中,在同事的亲切问候抑或是在领导的鼓励与勉励声 中,真正体会到自己生命的流光溢彩!

我要说的第四句话是要做一个乐观的人。 当你步入社会后你或许会发现,你所面对的困难、压力乃至挫折要比大学校园里多得多。你必须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候你最需要的就是乐观的思维方 式。其实,快乐和幸福一样是一种很主观的心理体验。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夜深人静推开一扇窗户的时候,我希望你更多 的是去看天上的星星,而不是去看地上的污泥!在你遭受挫折的时候,你一定要记得: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我们还有希望!

最后,我要说一句我最想说的话,那就是常回来看看。师大是你们的母校,也是我的母校。我常常在想,母校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母校是人生的摇篮;有人说,母 校是人生的熔炉;也有人说,母校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是的,母校确实具有摇篮的意义,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没有她,你我不会长大;母校也确实具有熔炉的功 能,她是一位伟大的工匠,没有她,你我不会成才、成人;母校还确实具有驿站的作用,倘若没有在其中养精蓄锐,你我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从容地面对前路。但是 我要说,母校既不是摇篮,也不是熔炉或驿站,母校就是母校。她比摇篮更富内涵,比熔炉更具创造,比驿站更有温情。无论你我怎样地回忆与展望,都无法涵盖母 校的丰富与博大。一句话,母校所给予我们的是无穷的忆念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因此,当你们离开校园以后,你们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无论你们成就大小,母校和老 师都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而母校一定也会给你一种“涛声不再依旧”的感觉。那时,也许一切都在发展,都在变化,但依旧不变的是长安山的绿色,是我们对母校 共同的情感。我深信,师生相聚的那一刻,离别的思念和重逢的喜悦一定会像这个体育馆的灯光一样辉煌而温暖!

谢谢你们,祝你们一路走好!

2005年6月25日

第五篇:怎样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话题起因一:今年重庆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这样的学生多是农村考生。有媒体称,"读书无用论蔓延农村"。在经济发展相对活跃的重庆地区,有上万名青年人不准备念大学,这恐怕不是凭一种观念,就能解释得了的。即便解释得了,这样的观念也绝不单纯。难道说,成千上万的农村学生和家长,都不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了?

话题起因二:4月8日在某个非公企业专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了一长串"非传统意义"的用人单位——天然居菜馆、豪门足寓排骨面片馆、贾三包子馆、美容美发店、极速网吧„„就业岗位包括导购员、沙锅师、饺子师、点餐员、传菜工、配菜工„„而这些单位前,挤满了前来求职的大学生。

话题起因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是关于"读书无用论"。结果是令人沮丧的: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6月5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在中国,大家砸锅卖铁上大学,甚至上完大学就考研,读完硕士读博士,图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如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起薪低,这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审判,说明许多大学提供的教育没有价值。

当今的高中毕业生和家长们应该认真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学教育究竟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什么?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如果等着你的就是一个低薪的工作,那还不如直接去求职。企业不算投入产出会破产,个人也是一样。有人肯定会回击:你这是鼓吹“读书无用论”!不对。我鼓吹的是不读无用的书。谁也不可否认,现在市面上的许多书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盲目地上大学,就像不看产品质量就买东西一样,最后不仅自己上当受骗,而且保护了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大学的效益,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就是其给学生注入的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如果在创造效益上表现得如此之差,大家还不惜工本地缴学费上大学,那就等于让我们国家的经济资源向没有效益甚至赔本的部门流动。这不仅伤害个人,伤害家庭,也伤害中国的经济发展。

其实读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关键看你怎么读,读什么样的书了。

同样还有这样一个读书的现象:在市场的召唤下,一些已经拿到大学文凭的孩子转而再读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回炉升温”。这不能不说是既不符合常规又令人遗憾的事情。中国的教育资源稀缺,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尚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而已经拿到大学文凭的孩子却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拒绝。现行的教育体制一直引起各种争议和质疑。大学毕业生为什么需要再读职业培训学校呢?这就是当代教育跟市场需求的脱节造成的。所以希望高中生和家长们在高考前及时了解未来就业的基本状况,为“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如果这样的话,相信许多家庭会减轻负担,许多求学者也会少走弯路。

结语:读书无用论绝对是错误的,但读书就读有用的书!读书不一定要上大学,因为上大学可能没用,因为上大学老师让读的书可能没用。所以读有用的书,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中国的年轻人,到了向劣质的大学教育说"不"的时候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旗永远飘扬在心中下一篇:读书人是幸福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