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生态文明

2022-07-23

第一篇:林业产业生态文明

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县

今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我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县、实现兴林富民”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力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夯实了林业后续产业,增加了全县林业资源总量,圆满完成了各项林业生产建设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20**年造林绿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营造林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今年我县营造林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本,狠抓工程造林,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绿化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春秋季营造林为突破口,加强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年来,全县共完成营造林任务6.8万亩,其中天保公益林建设3.9万亩(人工造林0.9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退耕还林配套封山育林0.9万亩,原料林基地建设2.0万亩。育苗250余亩;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2公里,其中公路绿化18公里,河流绿化4公里;零星植树650万株。全面完成了上级下**的营造林任务。

(二)天保工程顺利推进。我局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如期完成上级下**的3.9万亩公益林营造林任务。一是科学制定营造计划。认真执行“踏查-复核-设计-再核实-计划下**”的程序,克服了计划的盲目性,避免了工程建设的重复,做到了决策的科学和准确。二是狠抓技术培训。今年我局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森林管护人员培训,培训人员**55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强化责任,创新工程管理技术。全面实行规划设计人员、检查验收人员、技术指导和项目法人、施工单位负责人终生负责制,落实了责任。在工程管理中,使用了林业GIS信息管理系统,使工程作业设计更科学合理,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四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全县落实管护人员571人,新增管护人员300人,管护森林75.4万亩。

(三)退耕还林工作稳步推进。20**年以来,我县累计实施退耕地还林11.3万亩,由于退耕还林是一项政策补助持续时间长的惠民工程,为了既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又能保证老百姓按时领到国家补助,我县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展补植补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们紧紧抓住春秋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对历年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地进行了调查,并及时进行了补植补造。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面积2.23万亩,补植补造用苗325万株,涉及58个乡镇,215个村。二是狠抓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去冬今春,我局继续对20**年以来的退耕还林任务11.3万亩全面进行了检查验收,于5月底前将20**年的退耕还林补助兑现给了合格的退耕农户,确保了退耕农户的利益。三是及时兑现退耕还林政策。为了配合财政与粮食直补实行“一卡通”,我局组织对全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进行了全面核查,分逐村、逐社、逐户进行面积核实,为政策兑现提供准确的依据,杜绝了抵扣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老百姓的利益。四是按照国务院国发〔20**〕25《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和省、市会议精神,县政府委托我局牵头,编制了《**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规划》以及《**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和《**县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方案》,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并通过了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审批。五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和**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府办函〔20**〕316号《关于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工作的通知》和**市林发〔20**〕203号文件精神,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将阶段验收成果工作交与我局完成,全县组织10余名技术骨干,历经半个月,逐乡镇、逐村、逐小班进行了全查,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退耕地还林阶段县级自查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组织的的阶段性检查验收。

(四)义务植树蓬勃开展。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通过对全民义务植树重要性、全民性、法定性和义务性的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全民义务植树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了参与义务植树的自觉性。今年是全国开展义务植树运动的第27个年头,为了开展好义务植树运动,我县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县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20**年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义务植树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县级义务植树活动。今年先后开展了两次义务植树活动,春季义务植树在3月7日开展,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绿委各成员单位、南外镇、青年学生等300余人,在雷音铺村6社滴水湾参加了义务植树,栽植湿地松5500余株,面积50亩,为我县全面义务植树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同时为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推动国土绿化上台阶。10月10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绿委成员单位、河市镇政府干部以及青年志愿者130余人在河市镇机场南大街开展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米径为8厘米的天竺桂260株,一条长600余米的绿色走廊得到了绿化。为了抓好河市镇场镇的绿化工作,县政府投入绿化资金100万元,栽植园林大树1000余株,加强场镇公共绿地绿化,修复完善阁溪桥至机场绿色通道建设,把河市镇打造成全省环境综合治理的示范场镇。斌郎、麻柳、赵固、万家等乡镇均举行了大型的春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三是兴办领导绿化示范点。今年县委、县政府领导绿化示范点在百节镇菜家坡村2社村茶场,面积80亩,栽植树种为香椿,带动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层层兴办义务植树或造林绿化示范点。四是不断拓展公民义务植树形式,组织公民参与育苗、管护、认养、宣传国土绿化、以金代劳等多种形式履行义务植树义务,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极为高涨。对农村部分的义务植树,我县采取杨树原料林基地造林与农民义务植树相结合,今年我县在百节、石桥等十个乡镇发展杨树原料林基地2.0万亩,涉及73个村、378个社,7751个农户,仅此一项植树**180万株,老百姓通过栽植杨树发展原料林,既履行了义务植树义务,又种下了增收的希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义务植树工作。截止目前为至全县应参加义务植树61万人次,实际参加义务植树**59万人次,义务植树建卡率**到100%,尽责率**到95%,累计义务植树285万余株。

(五)积极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20**年我局积极开展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绿化工作,成立了工作机构,落实了工作资金。通过对林农的科技服务,实物帮扶等措施,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我局以福善镇八庙村为重点,支持道路建设14公里,其中公路12公里,生产路2公里;维修堰塘12口;建沼气池40口;建蔬菜基地100亩,养鱼100亩,养羊3000只,养猪200头。全面地完成了县委、政府下**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改善了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深受老百姓欢迎。

(六)狠抓种苗基础,提高种苗质量。种苗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大工程的造林质量。为此,我局进一步加强了苗木的管理,规范了种苗运作,实行了定点育苗、定向培育,特别是对马家苗圃的苗木进行了统一管理。全县共育苗250余亩,为工程造林提供各类合格苗木890余万株,主要有柏树、杉木、马尾松、香椿、元宝枫、桤木等10余个树种,满足了工程造林所需种苗。在种苗生产中,采取多种措施抵御冰冻霜雪灾害影响,抵抗洪涝灾害的破坏,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除草、施药、杀菌兼施,预防病虫害发生,力求培育大苗、壮苗。在种苗管理中,严格“两证一签”制度,种子合格率**到95%、良种使用率**到30%以上,苗木合格率**到100%,一级苗率**到40%。

(七)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按照“造一片,成一片”的要求,切实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一是认真落实了管护责任,加强对退耕还林造林地的管护,将政策兑现与管护效果直接挂钩,督促农户管护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加强造林地缺窝补植,对造林存活率(保存率)**不到栽植密度的小班,组织补植补栽。三是狠抓幼林抚育,指导、督促农户采取松土、除草、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幼林长势良好。四是认真抓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和城乡绿化专项规划。从规划入手,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营造林后续质量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五是加强了对林农的培训。我们以搞好林业两大工程为主题,充分利用专题集中培训和“科技下乡(含科技赶场、科技咨询等)”、“科技活动周”等有利时机,进行“科技赶场”活动,向广大林农发放技术资料0.8万余份,培训林农0.6万人次。

近年来,我县造林绿化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乡镇多,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退耕还林工作量大面宽,个别乡镇政策兑现仍然存在抵扣现象,群众来信来访时有发生;由于连续洪灾和旱灾的影响,个别地方退耕还林保存率差,补植补造不到位;过去实施的退耕还林,产业发展意识不高,国家停止补助后,退耕农户收入减少,退耕成果巩固难度大。二是荒山造林项目由于国家只补助种苗费,没有管护经费,荒山造林质量差、成效差,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保存率较低。三是公民义务植树意识淡薄,一些地方义务植树宣传发动不够深入,组织不到位,适龄公民植树率不高。四是资金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困难。退耕还林的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分户建卡、合同签定、政策兑现,义务植树的宣传、组织、种苗费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绿化美化工作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资金来源,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二、20**年造林绿化工作打算

20**年造林绿化工作总的指导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县”为目标,在继续抓好重点工程造林基础上,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突出以人为本,以通道绿化、村镇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为重点,多栽树,栽大树,努力推进全县造林绿化工作。

(一)稳步推进工程造林。两大工程是“十一五”期间我县造林绿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按照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作风,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造林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对作业设计、造林施工、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抚育管护、档案建立等关键环节的管理。退耕还林工程要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成果上来,把巩固现有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乡镇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

(二)进一步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营造林质量。从作业设计、种苗建设、施工作业、检查验收到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兑现。进一步强化工程造林监理制度,对造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整改。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营林措施,大力营造合理密度的混交林、复层林,使混交林在新造林面积中**到30%以上。采取有效的技术经济措施,因地制宜搞好低产林、低效林改造试点,切实解决林分“过密、过疏、过纯”的问题。

(三)加强绿色通道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道路、河道等宜林地段的植树造林,使全部**到绿色通道建设标准;继续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绿化,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

(四)加强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充分发挥绿化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国土绿化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促进部门绿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加强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营造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宣传活动和评比表彰活动,采取植纪念树、造纪念林、建绿化基地、认种认养,以及推行“绿色图章”制度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纵深发展;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林业生态建设空间,努力开创国土绿化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 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勇挑大梁

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党章,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元素。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林业,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主攻方向,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为。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将引领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新方向,促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

人类文明的演化、进步,总是离不开森林的呵护与支撑。林业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林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发展林业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充分发挥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中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超过国土面积的1/5和1/3。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劣、生态承载力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此,国家林业局提出,今后要围绕保护和改善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不断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空间布局。继续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和保护体系。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优美环境、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安全生态和绿色产品等。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生态产品生产及生态服务能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相对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高,我国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在一些地区甚至有所减弱。我国的生态产品供给,承担着最多人口和最快经济发展的双重巨大压力。未来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环境恶化态势虽然有所减缓,但整体持续恶化趋势尚未扭转;生态产品等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不足将常态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环境质量、生态安全、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逐步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转向“要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生态产品的生产作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

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必须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林地、湿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沈国舫院士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突出林业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发挥森林植被的制造氧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碳固碳等功能和作用,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焕良说,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能支撑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发达但生态破坏、生存受到威胁更会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失去幸福。生态文明不是拒绝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坚守顺应自然的准则。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有金山银山,又要有绿水青山,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和幸福持久,才能让人们在仰观蓝天白云、俯视青山绿水、行呼清新空气的同时,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幸福。

林业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

林业是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大成者,拥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调,是美丽中国的核心元素。“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的这一宿愿,一直是中国务林人的不懈追求。

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鄂云龙教授认为,没有森林建设和保护,就没有生态文明。没有绿色中国,就没有美丽中国。如果林业和绿化搞不好,还谈什么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赵树丛说,林业是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点,自然美生态美的核心,还是重要的绿色经济体。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发挥基础作用,承担重要使命。他表示,林业部门要紧扣中央部署,紧抓时代机遇,紧贴社会需求,切实担当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等重大职责和任务。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色添彩。

第三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来源:作者: 洪海园林

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川是长江上游的主体,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于增加生态产品生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比方说,大树结的果实算是物质产品,释放的氧气就是生态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生态产品靠自然生态系统来生产。随着物质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产品越来越短缺,甚至成为“奢侈品”。十八大将生态产品生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概念和根本任务。

然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必须改善生态,实现生态良好。香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固碳释氧、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荒漠生态功能较弱,但是面积广大,并可以通过治理挖掘其潜力。林业承担了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责,是社会生态产品的最大提供者。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香樟林业已由物质生产为主转型为生态建设为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首先,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林业建设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多、力度最大、面积最广,涉及我国陆地面积的64%,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建设者。离开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到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等等,都与林业密切相关。规划生态空间以林业生态用地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优先,生态修复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增加生态产品必须发挥林业的主体作用。第三,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赋予了林业“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地管理、修复自然生态、发展林业产业、保护野生动物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拥有除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责任重大。近年来,四川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状况、维护了生态安全。全省森林面

积2.55亿亩,森林蓄积16.66亿立方米,分别比十年前增加37%和11.5%;森林覆盖率35.1%,比十年前增加近10个百分点;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5个,管理面积1.17亿亩,森林和湿地公园133个;森林植被年储碳量7700万吨,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1.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监测显示,四川境内输入长江的泥沙十年来减少了46%。

承担起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香樟林业重任在肩,必须切实承担起五大历史责任。首先,要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要立足四川、服务全国、贡献世界,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人居生存空间。其次,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的历史责任。要增强主动意识,自觉当好自然生态系统的看护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本源基础。第三,要承担起建设重大工程的历史责任。要通过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有效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灾区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状况持续好转。第四,要承担起参与绿色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林业产品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特点,依托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五,要承担起引领生态文化的历史责任。森林孕育人类,林业传承文明。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样性、直观性、生动性、有效性,通过繁荣生态文化引领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修复自然生态是扭转生态恶化的主要措施。当前四川省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局部恶化,川西北土地沙化、湿地退化问题严重,川南地区石漠化较为突出,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困难,地震灾区生态修复任务仍然繁重,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生态面临退化的严重威胁,必须主要依托重点生态工程来解决。各级林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已有工程,适时谋划启动新的生态工程,有效恢复和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贯彻十八大精神,四川香樟林业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努力实现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步确保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这个总体目标,要着力构建五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科学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加强生态用地管理,保证和拓展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二是构建完善的自然生态建设体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三是构建发达的绿色产业富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实施山区林业扶贫开发,推进香樟林业惠民工程,促进林业助农增收。四是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引领体系。着力推进城乡绿化、生态旅游、生态创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领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五是构建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林业法治,落实科技兴林,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绩效考核和制度规范,推进四川现代林业持续发展。

四川省将重点依托四个方面、十大工程来开展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保护方面: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在通

过自然修复提升生态功能。生态修复方面:重点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在通过集中治理恢复生态系统。资源培育方面: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工程、城乡绿化工程,重在依托植树造林和林业科技促进资源量质同增。防灾减灾方面:重点实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程、易灾地区生态治理工程,重在防止自然灾害导致的生态退化,让未来四川更加美丽。( 作者: 洪海园林来源:)

第四篇: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研究论文

目前,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性话题,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了打造生态文明的环保型社会,就必须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二者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急需加大管理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改善,不断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迈进,实现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运作。一、我国林业管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林业管理技术薄弱

1.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以往传统的林业管理并不适合林业资源的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林业管理技术也比较落后,有时会造成资金和资源的严重浪费;2.同时,林业资源管理对技术的投入不够重视,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创新,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陷入困境,难以解决和应对;3.目前林业资源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扶持,政府一旦停止资助,就会使林业资源的管理资金失去最重要的资助渠道;缺乏行之有效的社会支撑体系,进而没有培养起一定的社会力量,社会大众的重视和支持度也不高,大大制约着我国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二)林业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一些林业管理人员大多数为年龄较大或者退休的人员,“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1];而且新增的基层林业管理人员对于树木的种类、栽培以及防虫防害等方面并不在行,进而很难保证林业的高质量、高标准。此外,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多数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也没有过多地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使林木缺乏良好、高效的养护。

(三)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正处于逐年下降的状态

我国的森林总量覆盖率较低,人均森林面积更是少之又少,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所以明显地加剧了我国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性

二.生态文明下加强林业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的统一和领导的重视程度

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系统工作的重视程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林业资源进行管理;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对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深入和强化;积极开展林业管理的宣传工作,进行宣传教育,可以既可以借助传统四大媒体,例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又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方式,来提高社会大众对林业工作的认知和了解,在不断地熏陶中,加强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投身于林业管理模式中来。

(二)对林业资源管理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分析

我国国土国土面积辽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导致森林总覆盖率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进行林业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科学、系统、高效的管理方案,使我国的林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和运用,从而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三)建立健全林业管理制度[2]

建立健全林业管理的有关制度,要做到科学安排,有重点、有突出,可以成立林业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对负责人的管理区域和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积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与此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以便于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要不断完善社会监督与管理,要大力加强激励和惩罚机制,社会大众要发挥监督的社会角色,对于管理人员的失职行为要及时举报或予以提醒。借助一定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可以大大约束林业管理人员的行为习惯,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四)完善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国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并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到法制建设中来,增强其法制性和规范性[3]。与此同时,还要对我国现行林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及时的修订与改良,要与林业的发展建设共同进步,保证林业资源管理制度要符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

(五)提高我国林业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各级政府和林业的相关部门要不断引进外国先进的林业管理技术,但是切忌照搬照抄,要在不断学习和反思中探索出适合我国林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另外。我国要加大自主研发的手段和能力,要与“绿色科技”相关联,将林业管理规划到我国的战略部署中来,不断吸纳、不断探索,从而不断实现我国林业系统的科技化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是较为系统、复杂的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领导和部门要加大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管理经验,明确内部管理职能,并且要极大技术投入,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我国林业管理的整体效益与整体质量,既要落实生态文明的建设方针,又要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契合,从而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覃超和.生态文明下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167-168

[2]杨香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6,(04):18

第五篇:加快生态林建设步伐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建成生态经济型林业模式

加快生态林建设步伐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建成生态经济型林业模式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及有关领导关于组织有关专家对黑龙江垦区西部环境恶劣农场生态林建设和其它农场发展林业产业组织调研,尽快拿出意见的要求,农垦总局林业局聘请了全国著名林业专家对和平、绿色草原、克山、富裱、引龙河、龙门、格求山、大西江、荣军、七星泡等场林业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下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1 现状

a.植树造林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区域恶劣环境得到了有效控制。垦区至今营造并保存以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人工林46.0万hm ,使垦区旱田林网化达95.0 ,营区绿化覆盖率达lg.8 ,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7.6 增至1 5.1 。近两年垦区实施多元化造林,仅2001年春季全垦区完成造林2.8万hm ,育苗l133hm ,实现了双突破,全垦区家庭林场达1 2l8户,2001年春家庭林场造林3333hm ,民营苗圃91个,育苗273hm .和平、长水河等场营造还欠(款)林近667hm ,退耕造林6733hm ,完成绿色通道667hm 以上,涌现出了一批造林绿化典型。垦区西部干旱、盐碱、沙化严重的和平、绿色草原、富裕等场.将造林绿化作为生存之本去抓.克服了干旱、沙化等不利因素.每年造林都在257hm 以上.使这3个场森林覆盖率分别由1 980年的0.1 、0.7 、0.4 增至20.4 、1 5.d 、8.0 ,为发展农牧业、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生态屏障,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b.林业产林蓬勃发展,并逐步成为农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垦总局将发展林业产业提到日程,尤其从2000年秋季提出实施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战略的口号,开始全面发展林业八大产业(基地),使垦区经济林、用材林、食用菌、中草药以及养殖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职工致富、农场增收的重要产业。垦区西部4个分局在进行大力科学植树造林、建好绿色生态屏漳的同时,抓住市场契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育苗、食用菌、经济林等产业。一是发展苗术产业,抢占菌术市场。大西江农场发展金丝柳、速生杨苗467hm 以上,创产值1000万元,安置职工510人,在北京、河北建立了lOOhm 的育苗窗口,

为苗术打人西北市场奠定了基础。七星泡、嫩江农场不仅苗术全、外销好,而且在周边市县承揽了一批绿化工程,刨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克山农场积极引进新品种,培育新树种,以新奇特抢占苗术市场,2001年外销700万株。富裕牧场家家户户培育银中杨,成为职工致富主要产业。二是发展中草药,走特色种植之路。格球山农场龙胆草面积发展到6.7hm ,九三分局甘草、黄芪、龙胆草、水肥蓟等达133.3hm ,沙河农场2001年播种刺五加1.2hm 、龙胆草0.7hm 。三是食用菌向规模化发展。龙门、锦河农场分别建成了香茹和术耳基地,2001年产量分 日为300t和1OOt,成为垦区食用菌产业的龙头。四是经济林走进西部。荣军农场83.3hm 沙棘长势良好,并建立了沙棘苗术扦插繁殖基地.为进一步规模化发展沙棘园奠定了基础。安达牧场40.Ohm 绥李2号、3号经济林已成为牧场“果、菜、牛”重要一业。九三分局纸浆林基地已开始启动,饲料杨也在黑龙江农垦林业学校、二九一农场试种。

c.总结筛选出一套具地区特色的林业良种良法技术。和平、绿色草原等场属欧亚草原南端,原生植被是以羊草等禾本科为主的耐早、耐盐碱植物,并伴生大量药用植物防风。该地区年降水量在300trim 以下,从理论上讲属无森林分布区。但经多年的艰苦努力.他们总结出一套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行之有效 的良种良法配套造林技术.成功地营造了大面积人工林,使区域森林覆盖率超过1 5 ,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牧业奠定了基础。一是和平牧场机械埋根造林技术:二是在造林地打对口抽井(每2hm 打1艰)灌溉抗旱造林技术:三是筛选出了耐盐碱、抗风沙的乡土树种,如加杨、敖包畦杨、青皮柳、柽柳等:四是总结出一整套先进育苗技术,如大棚育苗、容器育苗及珍贵树种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等,在谈地区的林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

d.建立了一支掌握一定先进技术、能打硬仗、敢想敢剖的专业队伍。垦区从农场林业科、分局林业处到总局林业局有近l 500名中专以上学历的林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管理垦区83.3万hm 森林,指导林业产业。一些技术骨干科学务实,大但创新,不仅在生态建设上总结出了科学布局、多层次发展林业的路子,而且在科学引种、多种方式育苗、建立林业产业基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林业成为农场经济的支拄产业,也为垦区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带了好头。 2 存在问题

a.气候异常和持续干旱使大量人工幼林甚至一些成林死亡。和平、肇源、

安达、绿色草原等场作物生长季节干燥指数K≥ 1.4(属无森林分布区).树木生长旺盛期与空气干燥期重合.地下水位叉大幅度下降(由于油田开发),使上述几场出水深度普遍由20m 延深到30m 以上.林术生长严重缺水,2001年春季早死率达l0 ,严重制约了造林的成活、成林。

b.垦区前期营造大面积纯林较多,尤其西部风沙干旱地区.由于适生树种较少,使该地区形成了大面积杨树、落叶松纯林,再加上近几年持续干旱和气候异常,导致该地区落叶松松毛虫、透翅蛾、杨干象甲、天幕毛虫等连续大发生。同时.由于防治机构、人员、经费等多方面原因,防治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大面积人工林停止生长或已经死亡,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虫害有迅速扩散的势态。

c.由于受资金困扰,一些有效造林措施和优良树种未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如和平绿色草原两场打井造林成效显著,打1口对口抽井需1040元,可灌溉2hm 林地.增加直接成本525元/hm ,再加上浇灌3次水费用、苗术费、栽植费等成本高达3450元/hm .而农垦总局补贴不足600元/hm .自筹部分企业难以承受 另外该地区有一些适生的优良乡土树种和部分长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规划树种,适合单株扩繁大面积推广,但由于技术、资金等问题进展很慢。

d.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存在跟风现象,对市场深层次研究不够,尤其在育苗上缺乏替代树种,歃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使林业产业生命力不强。

e.个别单位领导缺乏对林业在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短期行为严重.只想砍树不育林,不给造林绿化必要的投人,不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截留挪用林业建设资金,存在活人栽死树,育树不成林现象。 3 发展建议

据专家介绍,由于近年海洋温度升高,使土壤温度也升高,因此在,2004年前干旱还有加剧的趋势,尤其风害、干旱、盐碱将逐年加剧 另据专家介绍每667hm 森林所蓄水相当于1个200万m。的水库,垦区营造的46.7万hm 人工林,相当于建设了4亿m。水库。当森林覆盖率达20 时,林网内有效水可提高5 ~ 17 .每增加1ram 降水可使粮食增产1O.5kg,Ibm 因此治理风沙、干旱的根本出路在于兴林,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基础。林业必须承担起降低风速、减少蒸发、控制盐碱的重任,必须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垦区西部绥化,齐齐哈尔、九

三、北安等分局 场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的

发展必须走大力植树,全面保护.兴办产业之路。

a.生态环境建设要实行一场一策,先解决“绿”的问题.再解决 优”的问题。① 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对和平、绿色草原等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场,要以巩固和加强防护林建设为中心,控制草牧场盐碱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防护林的抗逆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草本灌术先行;对草场采取舍施饲养、草场轮牧、草原封育、人工种草 造林等措施,使草牧场恢复生机;坚持生态林、农田防护林、经济林、草原防护林方向不变,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25 以上。对九三,北安分局等环境 土质较好的场,在保护好现有资源和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前提下,要采用先进技术,加大商品秫营造力度,建成以商品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并坚持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经济林、特种用材林方向不变 ② 在造林方式上:对盐碱、沙化严重区耍先在养分富积区(即盐碱、沙化边缘土质相对较好区)优先造林形成亮点,逐步向外扩展,形成“见缝插绿”,围棋式造林,逐步缩小风沙、盐碱面积;对土质肥沃、环境优良区要先岗坡地、瘠薄地采取工程措施.如高台、起大垄等成规模片状营造多功能特种用材林(如饲料林、纸浆林和大径材林)。③在树种选择上: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抓住优良品种和无性系.力求品种多样性。和平、绿色草原等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场栽种抗盐碱的敖包吐杨、青皮柳、沙地樟子松、柽柳,以及可作饲料的柠条、锦鸡儿、禾本科羊草等(干旱区在无灌溉条件下不适合种豆科草);对齐齐哈尔分局查哈阳等土质、气候条件较好的场,可栽植中绥12 、黑林、垂爆109等树种,发展沙棘林 在土质肥袄区以发展速生纸浆林、大径材林为主。④ 在技术管理上:在环境恶劣区以打井灌溉为主,在栽树时施用菌根肥、保水剂等,推广容器育苗;在土质肥沃区以栽种针阔混交林为主。人工林病虫害防治必须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对病虫害多发区的林分要提前进行药物预防,对枯立木、病腐木要及时清除,防止虫源扩散、蔓延。

b.林业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地缘、资源优势,发展科技含量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业。① 发展苗术产业。充分发挥垦区西部高抗逆性乡土树种的优势,本着生产一代、研究一代、策划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更换品种。和平、绿色草原等场可培育当地乡土树种敖包吐杨和沙地樟子橙、柠条、柽柳、茶条槭、大果沙棘等,并可引人大扁杏改造天然山杏林(通过嫁接);九三.北安分局丑克山农场以培育中黑防、中绥12 、银中杨等

速生杨,以及白桦、柞树、接骨术、云杉、樟子松、水曲柳、落叶橙、垂柳等树种为主,并集中建设好和平、查哈阳、克山、格球山、七星泡、大西江等场几个重点苗木基地,育苗全部以股份制和民营形式。② 建设好特种林基地。依托大西江农场苗术基地建设针对齐齐哈尔造纸厂的纸浆林基地,利用瘠薄耕地,采用超短伐栽培技术,选用中绥12 、天演杨、迎春5号等速生杨及速生针叶树建设3.3万hm 纸浆林基地。利用适合牲畜食用的中林美荷杨,在奶牛、肉牛集中区建设3.3万hm 饲料林基地。在荒山宜秫地栽植松树、水曲柳等为主的长教大径材树种+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在气候适宜医,建立以山杏、沙棘、绥李、小苹果为主的经济林基地。③建设好食用菌基地。以龙门、锦河农场为龙加快生态林建设步伐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建成生态经济型林业模式 韩渡 郭宝松 9头.发展以香菇、木耳为主的袋料食用菌生产.并开发采菌后废袋料加工绿色肥料项目.形成产业链。

4 措施

a.继续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在组建森保科,实行森林防火指挥、监控、联网的同时,要立即在每个分局建设一个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并在5年内达到国家级标准,使垦区人工林病虫害防治率达80 以上。2001年下半年完成3个病虫害防疫站建设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工作。

b.完善林业产业管理体制。2001年下半年农垦总局将组建苗木集团.对内指导生产、推广技术,对外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尽快抢占苗木市场 近期农垦总局将依托食用菌大户组建食用菌协会,对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加工,发挥北大荒绿色山产品的优势,抢占各大超市。中草药基地建设中品种选择上要以满足垦区各药厂为中心.建设服务于垦区药厂的原料基地.同时发展垦区外订单中草药基地。

c.深化改革,树立样板。农垦总局在继续加大垦区生态公益林投入,保证每年2.3万hm 造林任务的同时.要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启动周转资金,要深化林业产业体制改革,大力兴办家庭林场、民营苗圃.实行自费造林,股份制发展林业产业.不造无主林.不兴无主业,并建立八五四农场“万亩”示范林,沙河农场刺五加种子林.八五五农场刺五加原料基地.龙门、锦河、八五三农场食用菌基地.七星泡、龙门、克山、大西江、绥滨农场及黑龙江农垦林业学校苗木基地以及纸浆林、饲料林、经济林基地,树立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全

面发展

d.提高认识,增强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党政领导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去认识林业.落实好责任制,保证林业投入,为垦区林业实施生态经济型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保证,为实现垦区林业跨越式发展,确保垦区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一是各单位要 按照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结台本地区生态建设实际,提出至2010年造林绿化发展规划,并按照这个规划抓好落实;二是要加大造林绿化、森林保护投入,农垦总局对造林绿化要保证750元/hm 以上的投入,并且每年要拿出500万元用于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科研,各农场要提足用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三是要建立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定造林绿化责任状,实行重奖重罚,一票否决,使造林绿化伟业一代一代干下去,为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垦区而努力奋斗。

e、2001年下半年拟组织召开全垦区造林绿化、林业产业现场会.确定一批造林绿化示范工程和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推进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进程;与法制办、林业厅等部门协调完成执法培训和林业专项技术培训;与计委、财务、项目等部门协调搞好2001年秋季造林绿化和林业建设项目验收.落实好2002年造林绿化任务和林业建设项目的论证、申报工作;与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科学院等联台,建设好垦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按照财政部办公厅《对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943号建议的答复》与财务、土地等部门配合落实好垦区退耕造林所占耕地的农业税核减工作。为垦区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创建宽松环境,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旅游市场细分教案下一篇:梨园百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