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课堂导入技能的有效策略

2022-09-10

众所周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是一节课的“序幕”。然而, 对导入的基本内涵以及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导入等问题, 一些教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 有必要对如何提高课堂导入技能进行探讨。

1 明确课堂导入的基本内涵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 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具体来说, 课堂导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集中注意

导入时,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 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 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上来, 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1.2 引发动机

导入时教师要提供新颖的学习内容, 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使其产生新奇感,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3 做好铺垫

导入时, 可以在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 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的联系, 为深入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1.4 明确目标

通过导入, 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的方向, 自觉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另外, 教学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愿望。

1.5 创设情境

导入时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 并与教师一起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相通, 心理相融, 共同探索, 学生在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获得亲身的学习体验。

2 了解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

2.1 衔接导入

即以旧知识为基础, 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这是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以旧引新。

如:在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入时, 出示: (1) 4+2+1; (2) 5+3+2; (3) 2+2+2; (4) 3+3+3+3, 并提问: (3) (4) 两题与 (1) (2) 两题比较的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比较后回答: (3) (4) 两题加数相同, (1) (2) 两题加数不同。进而引出:像 (3) (4) 两题这样的加法都是由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题目可以用加法计算, 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计算, 用新方法计算这样的题目只要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就能立即算出和是多少, 比用加法简便得多, 大家愿不愿意学习这种新的计算方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 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 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

2.2 设疑导入

即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 精心构思, 巧布悬念,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 导入时教师可这样设计: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请你们拿出课前用木条钉好的三角形, 只要你任意说出量度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 我会很快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此时, 学生半信半疑:“老师为什么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于是, 马上动手量度, 并纷纷举手争着说自己量角的度数, 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快, 而且对, 惊叹之余, 学生很想知道老师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了新知探求的过程。

2.3 情境导入

即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 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思维, 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以激发兴趣为目的, 一般来说, 应以激发思维为主。

如, 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时, 导入可以通过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在数学王国里, 有很多很多的数, 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 (板书:257.6、25.76) 256.7依仗自己大, 对25.67不仅不爱护, 反而经常欺负它, 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 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 (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 , 大家再看这个数 (手指2.567) 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 我们可以看出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意在说明在导入新课时, 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4 演示实验

即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新问题, 从解决问题入手, 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方法。运用此方法时应当注意: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 教师课件演示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 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 直升飞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 小风车迎风旋转。让学生观察, 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思考这些物体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一样, 进而导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这样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 同时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顺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

2.5 直接导入

上课伊始,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教学进程, 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新课方法。

例如, 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例1时,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 以前从未接触过“数据整理”这方面的知识, 因而教师上此新课前无旧知识作为铺垫, 这就要求教师直截了当的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从而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 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 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 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

3 把握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

3.1 针对性

设计导入要从教学内容出发, 导入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必要补充, 也可以与教学内容具有间接关系, 要充分考虑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3.2 启发性

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 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

3.3 迁移性

学生的学习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之上的, 教师的导入应建立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顺利实现过渡。

3.4 趣味性

设计导入要尽量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利于促进学生去接受新知识, 防止学习的枯燥无味, 为整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课堂导入技能是小学教师授课的首要环节, 其作用至关重要。采取哪些方法进行导入, 遵循什么原则进行导入, 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课堂,导入技能,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海河大学出版社, 2005, 8.

[2] 富维岳.教育学班[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两微一端”的运营推广研究下一篇:我的带班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