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2022-04-1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超级写实主义油画在改革开放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兴起并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一方面缘于我国民众对艺术创作多样化的渴求;另一方面在于这种艺术创作方式一经引进中国便立刻融入了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其不同于西方超级写实主义原有的艺术特质。

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篇1: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以主要以几篇论文为思考对象,分别从其研究中发现问题和阐述主要观点。对徐悲鸿的思想成因、写实主义的术语问题做出阐述。

关键词:徐悲鸿;写实主义

一、引言

迄今为止,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绘画艺术是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却无不承认徐悲鸿是20世纪倡导写实主义的宗师”①。写实主义的推崇给新中国美术教育取到了新方向,但各种价值观念等因素的时代论争也带来了褒贬不一的各种言论。

以吕彭的《关于徐悲鸿、写实主义及其论争》②、华天雪的《徐悲鸿的“写实主义”》③、封加梁的《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成因》④马鸿增的《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体系的重新解读》⑤。这四篇论文来做对比性研究徐悲鸿写实主义的几个相关问题,把各个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给予朴实的分析和评述。

二、若干问题的考察

1.思想成因问题

思想的成因是决定成长及运作路线的重要因素。这因素给徐悲鸿的一生及其创作带来了辉煌的成就。思想的成因也是在对徐悲鸿的学术研究上不得不去考虑和深思的因素,它决定了徐悲鸿的绘画创作路线,也是写实主义道路给于后人思想之路的反思。

研究的各文献中提及的各尽相同,在思想成因问题上都没有做到深入的考究和论证,只是数句寥寥带过缺少直接明确的正面谈论。独有封加梁先生为上,在封先生的文中从徐悲鸿的出生家庭至9岁父亲徐达章的正式教授,授课的形式及内容上都以客观的本质体现在读者面前。

持于封先生的研究,他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阶段性的观念分析,具体如下:

首先从启蒙教育之价值取向,由初年的接触、交融和教材的学习,传承中国传统的写实画法理论。而“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的交流成果,基本表现为明暗法和透视法为中心的西画参照。”⑥这也为徐悲鸿的扎实“写真”能力为铺垫。而许多人成为他的赞助人和扶持者也更有效的促进徐悲鸿的“写真”的成因。

其次康有为绘画观念对徐悲鸿的影响。康有为是明国初提出“美术革命”的先驱人物,康有为的美术思想的主张和对徐悲鸿在作品上“写生入神”、“于画天才也”的赞誉,更加对徐悲鸿的艺术主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⑦。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中的观点持有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延伸和充实⑧。他还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基本实施:“古法之佳者,守之;垂决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⑨”这段话中很明确的表示出徐悲鸿艺术思想和写实主义观念的可谓之处。

再次东洋与欧洲美术近代化对徐悲鸿的启示。徐悲鸿留法时接触了当时的时代艺术的主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等艺术。但是对西方的艺术主流感到反感,不同于他心中想要的学习艺术对象,终还是选择了学院派的写实主义绘画。以素描为基本,来奠定他的写实主义创作和美学观。

最后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他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科学主义”。徐悲鸿自始以“科学”文化观来对待艺术。在《画苑中写道:“科学之天才在精确,艺术之天才亦然。艺术中韵趣,一若科学之推论,宣真理之微妙,但不精确,则情感浮泛,彼此无从沟通。⑩”但他认为“艺术知识初步之获得,仍须依赖科学。艺术之进步在变化,顾不只正,亦无从知变化,故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其正,此其首要也。B11”

在研究的论文中,以封先生的文章研究思想成因方面别具一格,所论及的更加明朗。在吕澎文中“1918年初,徐悲鸿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在……但是,由于蔡元培的直接影响以及从各种印刷品所得到的西方写实绘画已经引导出了他天赋的写实本能和趣味B12”。“徐悲鸿使用强烈的词汇让人想起康有为和陈独秀B13”在出国前的思想成因。封文所论及的相对不够全面。以上两处都持有影响的成份在内,而马先生文中写到受蔡元培的影响,然在徐悲鸿的出国留法这问题上,时间上封、吕两先生文中都是1919年。

2.帮助人的问题

吕先生文中:“1919年3月,在蔡元培的推荐与帮助下,徐悲鸿和蒋碧薇登上了留法的海轮。B14”封先生文中:“1919年在康有为等人的帮助下,徐悲鸿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巴黎B15。”吕先生是肯定直接的说法,没有“等”字的成份,而封先生文中是康有为等人的帮助下,这“等”可有蔡元培在内的意思?《徐悲鸿谈艺录》B16中的年表中“1918年12月,争取到公派留欧机会B17”,“1919年3月20日,偕蒋碧薇赴欧留学B18”,“1919年春被教育部派赴法国留学,是我国公费美术留学生第一人B19”。时间上大致一致,但是具体谁是赞助人和帮助人呢?在不说法不一的情况下谁是准确的呢?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究。

“幸蔡先生为致涵傅先生,先生答曰:“可”。余往谢,既相见,觉局促无以自容,而傅先生恂恂然如常态不介意,惟表示不失信已。余飘零十载,转走千里,求学之难,难至如此。吾于黄震之,傅沅叔两先生,皆终身感戴其德不忘也。B20”从这段话中,徐悲鸿是由蔡元培的致涵与傅先生B21(傅增湘)得来教育部给予留法的机会。而吕先生中得康有为的帮助还有待考纠。

3.术语问题

术语对于人们的理解是各具有意,不同的语气和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场合所用的同一个术语,人给人们所反映的客观理念是不同的。然文化的差异和翻译所带来的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理解也各尽有所不同。为此,“写实主义”这个术语来源于西方realism这词语的翻译,所带来各研究者的理解也不同。

徐悲鸿的艺术价值观一直是以真善美为思想动因,在各文中每位先生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体系的重新解读》中,认为“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在西方译为同一词。但在意义上又分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广义是指如实的描绘再现生活的真实。狭义是指19世纪中叶以库尔贝、米勒等代表的法国写实主义画派,主要的观点是艺术应当真实地表现当代生活,并以社会底层人物作为主人公B22。在此,马先生对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理解有着两层意义,既广义和狭义。然在徐悲鸿自己的多篇文中“真善美”艺术思想的强调,就体现了既马先生的提出的广义。而对于狭义的体会则是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对社会现实有着批判的性质。马先生对于这个术语在文中阐述的不够明朗,在文中第二部分的最后一段中“由于他们的存在,奋斗,才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写实主义(即现实主义)艺术的洪流。”虽分广义和狭义,但是今朝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了,现实和写实两词不能混为一意,也就违背了狭义和广义的意义。

华先生在他文中首要就直接提出徐悲鸿“写实”、“现实”、“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这几个词一直是混用的。徐悲鸿的思想观念,其实都是研究者用了这几个词来概括他的艺术特征,都是附加的观念!华先生在对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术语辨析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给于了忠实的评价。徐悲鸿的写实来源于“以写实为根基”向欧洲古典写实手法的学习,也就奠定了他的写实主义稳练功夫B23。而徐悲鸿的艺术观(写实主义)其实和所有论者赋予的“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是不相融的,论者给予的副名词罢了!

在作品中也有着明确的体现,表面上如论者以为并未分清楚,然实质上已明然。当论者自由选择概念来概括徐悲鸿理念的时候,尽管这两词的意义都是realism。在我国实质上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意义,但是所有的研究者却从未考虑realism这词。如上所述,翻译和文化区域等各因素的差异。研究者只是努力的从说纷纭的区分解释或是同一意,未曾如实的细究。然华先生在这点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吾不谋而合。徐悲鸿的教学理念和留法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决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B24”徐悲鸿艺术的主导思想是改良,而不是“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但写实的方法却是他改良实践所凭借的各类手段。

吕先生对realism这词做了各方面的研究,在翻译是问题上注意了各方面的考虑。在“r”被大写的时候所传达的意义是不同的,也做出了各种忠实的解释为依据。“这个术语仍然与自然主义地描绘感觉更为接近。B25”““模拟”、“逼真”“再现”是……。但是从他的这个罗列和陈述可以看出,他对写实主义的认识是模糊的。B26”每个研究者都有新的发现,吕先生在对realism这术语上做了充分的解答。以此来判断徐悲鸿对写实主义的认识是模糊的,这也是可取之处,和其他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方式表达,这也是可敬之处。

在几位先生的研究中,看法虽不尽相同,然各自的看法还是有着相似之处,马先生的研究是现实和写实两者并兼。而吕先生则认为是“模糊”,对词语在西方的定义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华先生则是认为“混用”(也就是翻译的意义未根据本土文化来定义,直接替用)。各研究者的看法不一,都有着徐悲鸿的文章为依据解读出来,谁是谁非!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延续的。

三、结语

文中各个问题的来源都是许多研究者的艰辛劳作,为更加深入了解和体会徐悲鸿的思想及作品、文献等的挖掘有待深思!(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解:

① 引马鸿增《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体系的重新解读》发表于美术2003-06-05

② 吕澎《关于徐悲鸿、写实主义及其论争》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

③ 华天雪《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观察,2009-06-15

④ 封加梁《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的成因》(中国美术学院学报.双月刊)新美术2010-12-15

⑤ 马鸿增《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体系的重新解读》发表于美术2003-06-05

⑥ 同④

⑦ 同④

⑧ 同④

⑨ 徐悲鸿撰,《中国改良论》,载《绘学杂志》1920年6月1日

⑩ 王震编,《徐悲鸿文集》,<徐悲鸿自述>,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第47页

B11 王震编,《徐悲鸿文集》,<徐悲鸿自述>,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第104页

B12 同②

B13 同②

B14 同②

B15 同④

B16 张竟无编,徐悲鸿着《徐悲鸿谈艺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B17 同B16第195页

B18 同B16第195页

B19 王震编《徐悲鸿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B20 同B19第170页

B21 同B19第169-170页

B22 同①

B23 自王震编《徐悲鸿的艺术世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72-75页

B24 同⑨

B25 同②

B26 同②

作者:胡昀炜

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篇2:

妙在精微得于象外

[摘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超级写实主义油画在改革开放后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兴起并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一方面缘于我国民众对艺术创作多样化的渴求;另一方面在于这种艺术创作方式一经引进中国便立刻融入了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其不同于西方超级写实主义原有的艺术特质。其中的主要体现就在于,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不仅注重对画面形象的精微刻画所给予观众极其真实的视觉冲击,还在于通过对艺术象外之意的观念表达,给予观众以心灵震撼。

[关键词]超级写实主义油画;形象刻画;观念表达

超级写实主义又称照相写实主义,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是在现代摄影技术发明之后,欧美画家查理·克洛斯、理查德·埃斯蒂斯等人借助于照相机、幻灯机等现代科技工具,发展起来的一种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画面造型极其逼真的绘画形式。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油画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这一艺术风格留给我们最初的深刻印象莫过于1980年代初罗中立创作的《父亲》(见图1)中那种极其细致入微的形象描绘和画中主人翁感人至深的神情述说留给观众的心灵冲击。正是这种视觉上的“极其真实”和情感上的“深切感动”所给予观众的审美体验,使得超级写实主义画风在中国迅速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并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如广廷渤、冷军、石冲、徐芒耀、艾轩等从事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杰出画家。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体现了一种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的方式,它在我国的迅速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一方面缘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对艺术创作多样化的渴求;另一方面是这种艺术创作方式一经引进中国便立刻融入了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其不同于西方超级写实主义原有的艺术特质。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不仅注重对画面形象的精微刻画所给予观众极其真实的视觉冲击,还在于其对艺术象外之意的观念表达,从而给予观众心灵震撼。

一、精细入微的形象刻画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在于艺术家利用现代摄影及投影技术等科技手段对画面形象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如美国画家克洛斯、埃斯蒂斯等人笔下尺度巨大的人物肖像、城市街景中的各类物象,不论是人物面部的细微褶皱或细小的毛孔,还是简单的一个瓶子、一辆汽车或一件化妆品等,经过艺术家无微不至地深入刻画,都呈现出一种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或是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城市景观。正是这种对画面形象“真实性”的极致追求,使得画面中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既极度真实,又非常陌生。这种画面的极度真实往往一方面令很多观众不禁感叹“画得比真的还像”,另一方面又带给观众一种将信将疑般的好奇。所以,“当观众直面一个尺寸数倍于常态而描绘的真实形象时,随之而来的是视觉上全然的陌生感和巨大的震撼感。艺术家以全新的形式改变了人们惯常的视觉接受模式,建构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具象世界’”[1]。就如同我们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一个我们平时都非常熟悉的物体所看到的另一个陌生的微观世界一样令我们感到万分惊奇。因此,尽管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利用了照片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但是这种艺术创作手法并不是对照片的简单放大,其中追求细致入微的艺术价值更多地体现于画者对一个陌生世界的探索和发现,并一丝不苟地将这种探索和发现的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中国超级写实主义之所以能够带给观众深刻的视觉冲击并迅速兴起,首先就在于其吸收并强化了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画风中对艺术形象细致入微地深入刻画的造型手法,使得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作品非常写实并非常具象,很快得到观者的欣赏。作为早期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作品,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就是在表现方法上融入了细致入微、极其逼真的油画语言,描绘了一位典型的中国巴蜀老农的巨幅肖像,给民众创造了一种十分亲切的语言形式,使观众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可以说,如果《父亲》不以这种超级写实主义艺术手法进行真实的描绘,它就不可能令观众产生如此大的视觉冲击和深远影响。所以,当这种极其写实的作品首次出现在中国的美术展厅时,民众和艺术家受到的强烈感官冲击正是源于它的形式的新颖及画面的逼真。此外,像广廷渤的《钢水·汗水》、冷军的《五角星》《肖像之相——小罗》、石冲的《欣慰中的年轻人》《今日景观》等众所熟知的油画作品留给观众的强烈视觉印象,无不都是高度细致的超级写实之风。

作为20世纪初期西学东渐的文化产物之一,油画之于中国民众的深刻印象也是在于其相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无比真实性。为了达到画面形象的真实效果,身为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油画技法的先驱者之一,徐悲鸿就曾强调绘画作品要“尽精微,致广大”[2],并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从徐悲鸿当时所倡导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在中国受到的普遍欢迎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的普通民众还是艺术家,都对写实、具象的油画作品具有普遍的审美认同。所以,当改革开放之后这种超级写实主义画风被中国的艺术家吸收并强化之后,它就立刻获取了我国民众的审美认同,以其无比的亲切感在艺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涌现出一批年轻的画家,他们以中国式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手法,强化并丰富了具象油画的艺术语言。

二、意味隽永的观念表达

虽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但除了这种极其细致逼真的绘画风格带给观众难以置信的惊叹之外,超级写实主义画风在西方国家并不被当时的评论家所看好。尽管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中过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忽视画面造型的一种修正,但其自身又陷入了另一种矫枉过正之境地。所以,在诸如克洛斯的《肯特》《苏珊》等人物肖像作品中,尽管画面刻画得非常精致入微,但由于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自然会招来艺术批评家对其画面中造型机械、人物表情麻木、呆滞等缺陷的指责。因此,如果超级写实主义不从绘画的思想主题等内在方面下工夫,而仅仅停留在对照片机械摹写之层面,写实性绘画难免有一天会被日益发达的摄影等现代科技逼到死亡的墙角。

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之后,绘画与摄影之间便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对话。可以说,摄影术既冲击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发展,也催生了现代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形成。如今,人们可以利用数码摄影、电脑合成以及镭射投影等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绘画辅助创作,可以达到前人无法企及甚至无法想象的细致入微的真实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超级写实性绘画的绘制技术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艺术形象的精益求精的表面刻画上。艺术家通过写实的图式再现所表达出的各种思想内涵将慢慢成为主导观众欣赏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重要审美因素。回顾中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超级写实主义这一绘画形式被引入中国之后,不仅强化和丰富了写实性绘画的造型语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将其融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注重表意的文化背景之中,利用超级写实的手法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亦即在作品中赋予了某种观念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当西方国家的写实性绘画在“绘画死亡论”的唱衰下日渐式微之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反而在中国扎下了根,并有了枝繁叶茂之势。

事实上,尽管在中国的古代文论或画论中并没有“观念”一词,不过中国传统文艺的诗、文、绘画都非常讲求立意。例如,早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美学中就有“得意忘象”“立象以尽意”之命题。其中之“意”与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意”在内涵上相同,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之“观念”。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论中虽无“观念”一词,却有注重观念之实。可以说观念(即“意”)是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之灵魂,否则便是虚得其貌之劣作,亦如宋代文豪苏轼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回顾和总结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取向,我们发现无论是罗中立的《父亲》,还是冷军的《五角星》系列、《肖像之相》系列,或是石冲的《行走的人》《欣慰中的年轻人》《物语》等,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绘,更多的是通过具象写实的手法表达某种富含思想内涵的观念。以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的冷军作品《五角星》(见图2)为例,画家所描绘的五角星原型是利用废旧的炮弹壳焊接而成的一个在现代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象,这样其首先就已经是一个被画家注入了特殊内涵的审美观照对象,然后再经过艺术家运用超级写实的手法重新再现到画布上,所以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幅简单的超级写实的静物画,而是利用这样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所表达出的一种寓意深刻的主题。

再如,石冲的油画作品大多来自他自己设计的场景的照片,其照片中的场景是经过艺术家精心构思并注入了一个先在的观念而摆设的,然后用相机将布置好的场景拍摄下来,再通过超级写实的绘画手法进行细致的描绘。作者利用装置、化妆行为、摄影、手工绘制等一系列操作方式,将类似于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转化为架上绘画,从而创造了一系列如《某年某月某日的肖像》《行走的人》等作品,其中充满形而上意味,蕴藏着许多难以捕捉的具有隐喻性的东西。正如石冲本人所言:“绘画能够对当代艺术予以补充并使之产生活力的因素,应是其观念上的当代性,当前卫艺术已逐渐丧失了其可供衡量的价值标准时,更是如此。我试图在不丢开架上绘画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当代性与这种现实对抗,对抗的方式是观念形态的设置,即在以具象方式呈现‘第二现实’中,输入装置、行为艺术的创造过程和观念形态,从而创造出所谓‘非自然的艺术摹本’。”[3]

当然,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强调表达观念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形的塑造。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是建立在极度具象写实的造型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传达。冷军就曾表示,“我不赞成在艺术上一味张扬自己形而上的思想观念而忽略了形而下的完整表达”,并认为“艺术不是仅凭理性知识或清晰思辨所能够把握和完成的,画面上具体的审美情结及心灵与眼、手同步,才有可能达到有效的结果”[4]。

三、结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艺思想中,一向注重“象”与“意”、“形”与“神”或是“画境”与“意境”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系辞传》中提出了“立象以尽意”之命题,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说,五代荆浩提出的“图真”说,宋人苏东坡提出的“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等皆是强调绘画不能局限于对物象的表面描绘,更要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以达到“尽意”、“传神”、“取其真”或“取其意气”之目的。所以,当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传入中国之后,创作者将类似于“尽意”、“图真”等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艺术中的观念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可以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成的必然之果。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给人的观感就不仅仅是对绘画本体之表层意义上的技艺上的惊叹,而是绘画本身所蕴含的观念的价值,即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传达给了我们怎样一种信息。当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观念表达一般都是很含蓄的。艺术家把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艺术的思想见解、情感体验等用非常细腻而又含蓄的写实手法融入到作品之中,留给观众的是看似很具象、很直接的绘画形象,实则是一个个很隐秘、很含蓄的遐想艺术空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品味余地。

[参考文献]

[1]范明正.重读超级写实主义绘画 [J].装饰,2005(2):48.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586.

[3]石冲.学术自述[C]//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画册.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58。

[4]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424.

作者:刘高峰

写实主义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篇3:

浅谈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中的造型创作和思想

【摘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体现了一种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的方式,它在我国的迅速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一方面缘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对艺术创作多样化的渴求;另一方面是这种艺术创作方式一经引进中国便立刻融入了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其不同于西方超级写实主义原有的艺术特质。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不仅注重对画面形象的精微刻画所给予观众极其真实的视觉冲击,还在于其对艺术象外之意的观念表达,从而给予观众心灵震撼。

【关键词】写实主义;艺术创作;艺术特质

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在于艺术家利用现代摄影及投影技术等科技手段对画面形象进行极其细致的描绘。如美国画家克洛斯、埃斯蒂斯等人笔下尺度巨大的人物肖像、城市街景中的各类物象,不论是人物面部的细微褶皱或细小的毛孔,还是简单的一个瓶子、一辆汽车或一件化妆品等,经过艺术家无微不至地深入刻画,都呈现出一种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或是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城市景观。正是这种对画面形象“真实性”的极致追求,使得画面中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既极度真实,又非常陌生。这种画面的极度真实往往一方面令很多观众不禁感叹“画得比真的还像”,另一方面又带给观众一种将信将疑般的好奇。所以,“当观众直面一个尺寸数倍于常态而描绘的真实形象时,随之而来的是视觉上全然的陌生感和巨大的震撼感。艺术家以全新的形式改变了人们惯常的视觉接受模式,建构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具象世界’”。就如同我们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一个我们平时都非常熟悉的物体所看到的另一个陌生的微观世界一样令我们感到万分惊奇。

虽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但除了这种极其细致逼真的绘画风格带给观众难以置信的惊叹之外,超级写实主义画风在西方国家并不被当时的评论家所看好。尽管西方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中过于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忽视画面造型的一种修正,但其自身又陷入了另一种矫枉过正之境地。所以,在诸如克洛斯的《肯特》、《苏珊》等人物肖像作品中,尽管画面刻画得非常精致入微,但由于其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自然会招来艺术批评家对其画面中造型机械、人物表情麻木、呆滞等缺陷的指责。因此,如果超级写实主义不从绘画的思想主题等内在方面下工夫,而仅仅停留在对照片机械摹写之层面,写实性绘画难免有一天会被日益发达的摄影等现代科技逼到死亡的墙角。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之后,绘画与摄影之间便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对话。可以说,摄影术既冲击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发展,也催生了现代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形成。如今,人们可以利用数码摄影、电脑合成以及镭射投影等各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绘画辅助创作,可以达到前人无法企及甚至无法想象的细致入微的真实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超级写实性绘画的绘制技术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进步,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艺术形象的精益求精的表面刻画上。艺术家通过写实的图式再现所表达出的各种思想内涵将慢慢成为主导观众欣赏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重要审美因素。

回顾中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超级写实主义这一绘画形式被引入中国之后,不仅强化和丰富了写实性绘画的造型语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将其融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注重表意的文化背景之中,利用超级写实的手法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亦即在作品中赋予了某种观念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当西方国家的写实性绘画在“绘画死亡论”的唱衰下日渐式微之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反而在中国扎下了根,并有了枝繁叶茂之势。事实上,尽管在中国的古代文论或画论中并没有“观念”一词,不过中国传统文艺的诗、文、绘画都非常讲求立意。例如,早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古代美学中就有“得意忘象”“立象以尽意”之命题。其中之“意”与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意”在内涵上相同,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之“观念”。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论中虽无“观念”一词,却有注重观念之实。可以说观念(即“意”)是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之灵魂,否则便是虚得其貌之劣作,亦如宋代文豪苏轼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回顧和总结中国超级写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取向,我们发现无论是罗中立的《父亲》,还是冷军的《五角星》系列、《肖像之相》系列,或是石冲的《行走的人》《欣慰中的年轻人》《物语》等,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绘,更多的是通过具象写实的手法表达某种富含思想内涵的观念。以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的冷军作品《五角星》为例,画家所描绘的五角星原型是利用废旧的炮弹壳焊接而成的一个在现代中国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象,这样其首先就已经是一个被画家注入了特殊内涵的审美观照对象,然后再经过艺术家运用超级写实的手法重新再现到画布上,所以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幅简单的超级写实的静物画,而是利用这样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所表达出的一种寓意深刻的主题。

再如,石冲的油画作品大多来自他自己设计的场景的照片,其照片中的场景是经过艺术家精心构思并注入了一个先在的观念而摆设的,然后用相机将布置好的场景拍摄下来,再通过超级写实的绘画手法进行细致的描绘。作者利用装置、化妆行为、摄影、手工绘制等一系列操作方式,将类似于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转化为架上绘画,从而创造了一系列如《某年某月某日的肖像》、《行走的人》等作品,其中充满形而上意味,蕴藏着许多难以捕捉的具有隐喻性的东西。正如石冲本人所言:“绘画能够对当代艺术予以补充并使之产生活力的因素,应是其观念上的当代性,当前卫艺术已逐渐丧失了其可供衡量的价值标准时,更是如此。我试图在不丢开架上绘画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当代性与这种现实对抗,对抗的方式是观念形态的设置,即在以具象方式呈现“第二现实”中,输入装置、行为艺术的创造过程和观念形态,从而创造出所谓“非自然的艺术摹本”。

在中国的传统文艺思想中,一向注重“象”与“意”、“形”与“神”或是“画境”与“意境”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易传·系辞传》中提出了“立象以尽意”之命题,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说,五代荆浩提出的“图真”说,宋人苏东坡提出的“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等皆是强调绘画不能局限于对物象的表面描绘,更要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以达到“尽意”、“传神”、“取其真”或“取其意气”之目的。所以,当超级写实主义油画传入中国之后,创作者将类似于“尽意”、“图真”等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现代艺术中的观念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可以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成的必然之果。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给人的观感就不仅仅是对绘画本体之表层意义上的技艺上的惊叹,而是绘画本身所蕴含的观念的价值,即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传达给了我们怎样一种信息。当然,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中的观念表达一般都是很含蓄的。艺术家把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艺术的思想见解、情感体验等用非常细腻而又含蓄的写实手法融入到作品之中,留给观众的是看似很具象、很直接的绘画形象,实则是一个个很隐秘、很含蓄的遐想艺术空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品味余地。

【作者简介】

宋牧原(1991—),女,河南省新乡市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作者:宋牧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师美术教学情感培养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水利工程施工论文

热门文章

写实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