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2022-05-0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成本管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物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提高物流企业成本管理。

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物流管理是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来源,但中小企业由于主客观的限制却无法实现这一领域的利润最大化。利用互联网在经营环境中的发展特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重新建立物流管理体系,是中小企业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0 引言

传统的企业物流策略的核心是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形成相对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来源”;其所涉及的环节大概有两部分,狭义的理解是指为了满足企业生产运营正常运转而进行的物质流动,一方面是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等采购、运输、仓储活动,另一方面是产成品的存储和运输活动。优质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利润的贡献与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说,通过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高效的组织进行制造、转运、分销、销售等活动,能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成本。第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优质、及时的生产供应是企业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前提和基础。第三,从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说,物质资源是企业四大稀缺资源之一。

1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特征

相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人、财、物三类稀缺资源的先天弱势,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策略围绕着“快”展开,如从事快速消费品行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尽量加快资金和库存周转等。因此,这就对作为具体生产经营的载体——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内,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策略是在现有基础上尽量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由依靠劳动力节约和控制物流成本向依靠现代物流设施设备进行转变,实现现代物流的第一个层次转变,即物流技术方式合理化。即使这样,前期高昂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和高风险的投资回报使得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这也是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优先选择物流外包策略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典型的控制论思维。

这种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注重成本、质量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并不了解当今时代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各种知识,对于物流的管理基本上是忽视的态度,置于附属的地位,没有将物流看成能够为一个企业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以及优化生产过程的关键。

有一部分中小企业意识到现代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长期利润的重要影响和贡献,一方面能够克服前期成本高于收益的战略障碍,积累渐进性的转变;另一方面,从行业供应链的角度思考企业物流系统的管理。首先从企业内部进行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主要从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着手,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实现生产物流的系统管理,其核心是物流的运量、物流的质量和物流的速度;其次,以生产为中心向供应链上下两端延伸。向上即采购物流,完成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燃料等采购工作,实现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的衔接,其核心是价格谈判、经济批量和库存管控;向下即销售物流,完成企业产成品的储存、运输以及交付活动,实现生产企业和流通渠道的对接,其核心是库存管控、价格管控和信用管控。这是典型的系统论思维。

这种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已经进入物流功能整合的初始阶段。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财力等各种各样的制约,使得企业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物流组织机构来进行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加上中小企业在物流信息系统方面的管理劣势,中小企业的物流环节处于一种比较散乱的状态,严重割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环节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综合性的物流。在企业内部,物流之间的各种职能,相互脱节,对于企业来说,其产、供、销等活动没有形成有效用的价值链。

一部分中小企业采用折中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物流。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功能及服务,进一步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动态的配置,进而在一定成上将企业的外部资源为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3PL来说,通常情况下,通过与第一方、第二方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进一步提供其所具有的专业化服务。由于3PL没有商品,并且不参与甲乙双方之间的买卖,它仅仅是以合同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约束的、以双方结盟为基础的物流代理服务。这种方式一方面便于企业利用TPL对业务优势进行归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同时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降低生产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削弱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大客户信息泄漏的风险,TPL对企业的连带经营风险。

不管哪种思维指导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其结果却是不容乐观。在国家层面,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物流总费用(201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占工业企业总成本的40%左右,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全社会的物流费用大概只占国家GDP比重大约10%左右,占工业企业总成本的11%,占商业企业总成本的21%。在企业层面,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企业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供应过程中占用的时间大概是40%左右,而在我国则是达到80%。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应该应用什么样的思维指导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

2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困境与原因

2.1 中小企业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

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在我国加入WTO后,得益于经济贸易的总量增加,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管理方法到管理技术,引进了很多先进之处,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和成熟企业相比,从物流时间、物流效率到物流成本等多个重要指标,整体落后,中小企业的物流劣势更加明显。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或是要借助其他物流公司,产成品从生产线终端开始,要经过储存、装卸、运输等多个环节,最终交付使用。每个环节物流质量较低,物流效率也不高,在这一过程的流通费用却需要占到商品最后售价的一半左右,极大的削弱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这还仅仅是指的普通的商品,如果是易变易坏的食品等,那么这一过程的流通费用就有可能达到甚至是超过商品售价的三分之二。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现行的一些运输管理体制约束,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有效性等因素,中小企业的流通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2.2 物流社会化程度低,技术相对落后

从目前来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等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是比较落后。物流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普及, 并且信息交换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比较缺乏。在信息的处理、跟踪、收集等方面,由于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存在低效性,同时企业对各种物流信息缺乏准确全面、动态的把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物流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他们习惯于自办物流。在仓库、车队等方面,不管企业规模如何,都是一应俱全。但是,企业的这些配备往往又是比较落后的,在机械化、自动化等方面都比较低。在中小企业中,人工作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2.3 生产物流盲目追求JIT

在供应链系统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表现的非常脆弱,容易引发各种问题。例如,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原材料不能及时送到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库存,在这种情况下会面临停产等料的现象。通过JIT进行管理,能够降低搬运费、运作费的浪费。在第三方物流缺乏可靠性的情况下,采用JIT方式进行管理并不妥当。

3 互联网思维与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大致经过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传播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网络营销,通过互联网工具实现品牌展示、产品宣传等功能;其次是渠道层面的互联网化,即狭义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然后是供应链层面的互联网化,通过C2B模式,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最后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中小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突围,必须实现互联网思维和第三方利润源——物流的完美结合。

3.1 用户思维

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企业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移动终端设备同时使得这类信息获取的速度不断加快,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大部分的市场由企业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效应更为明显,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竞争力较弱,但灵活度较高,有可能也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理解用户,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户,用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实现深度理解用户的经营理念。

3.2 用户体验至上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接触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感受。中小企业始终要理解,价值链实现过程中的环节都是我们的利益相关者,我们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之上的。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这种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用户体验至上”应该贯穿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

3.3 简约专注

首先是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简洁、简约。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消费者的选择太多,选择时间太短,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转移成本太低,所以中小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灵活性,必须在短时间内能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仅仅吸引消费者还不够,必须通过产品和销售活动实现与消费者的对接,产品的生产速度,产成品的交付速度将成为利润产生的关键因素。

其次要实现在产品规划上力求专注、简单;中小企业第一步是实现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要思考企业的发展,产品规划是重中之重,中小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因此,必须集中优势,一方面产品体系要尽量简单,少而精;另一方面,要求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这些简单的产品,精益求精。

再者,强调实现品牌建立的简约专注。中小企业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产品是基础,品牌是动力;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企业要思考如何实现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品牌建立是必经之路。品牌建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每一次物流完美对接的成绩。因此,中小企业品牌的建立是基于对接消费者所涉及物流活动的简约和专注。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给传统行业和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将改变我们的经营思维和管理理念。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格局中突围,要充分挖掘物流这个第三方利润,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物流管理流程,借助互联网工具参与物流管理实践,实现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宇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物流外包策略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04).

[2]戴永佳.用互联网思维跨界[J].管理,2013(08).

[3]张峰.企业物流外包的管理策略[J].物流管理,2011(02).

[4]于燕萍.企业物流外包策略选择探究[J].现代商贸企业,2011(24).

[5]米良公.菜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物流平台[J].IT TIME,2013(07).

基金项目:

中小民营企业物流外包管理研究(2012;校级课题;一般项目)。

作者简介:李旭(1983-),湖南汉寿人,讲师。

作者:李旭

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篇2:

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成本管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物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提高物流企业成本管理。

关键词:物流企业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物流行业无论是从扩展业务范畴,还是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或者是去增强企业发展的能力,都需要通过物流企业对物流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所以,要想物流企业具有更为活跃的生存能力,降低成本成为关键。但是,目前物流企业仍存在管理方式不规范、成本核算落后、成本管理粗放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物流企业在进行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信息服务等各个作业过程中,未对成本实施合理管理,并且管理工作上也比较形式化,没有实质上的举措。

1.2 研究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的最主要意义就在于,有效的把握住物流成本,并且合理的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关系,并且要科学的组织好物流活动,从而对于在物流活动中支出的费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就能适当的降低在物流运行之中物化劳动的消耗,减少在物流活动中的总成本,对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本文主要是研究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物流企业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的物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作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对物流企业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适合的管理模式,此类管理模式的提出对于我国物流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相关概述

2.1 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和决策还有对成本的控制等一系列的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行为。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了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成本规划主要是根据企业在竞争战略和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条件下所制定的。

所谓的成本计算指的是在成本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基础。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成本计算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利用经济、技术和组织等各项手段降低经营的成本并且改善目的这一系列的活动。而业绩评价主要是针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对成本控制活动的改进,从而去激励员工在团队中工作的积极性。

2.2 成本管理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物流企业增强成本管控,能够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物流产业链条整体效益,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加社会财富,降低社会经济成本,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其次,有利于改善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链。物流活动链上良好的物流活动可以优化物流产业链条,提高物流业务的效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自身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之道,所以物流企业要想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利润,对物流活动成本的控制就很有必要,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3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我国开始涌现一批第三方专业型物流公司,服务型物流企业也初见端倪。但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理论研究、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还比较落后。所以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还存在各种状况。

3.2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成本控制

(1)货物破损率较高。由于没有托盘,许多货物只能放在地上,造成货物保管不当,对装卸时效有一定影响,以及公司的形象会受到影响,以及货物在地面上的无序排放,会比整齐地放在货架上更容易受到损坏。此外,车内码货人员的工作强度是最大的,当货物被工人扛在肩上时,常常由于货物重量估计不准确而没有准备好,使重物砸向身体,就算人员没有伤亡,货物也会从车厢里直接掉在地上造成损坏。

(2)陆运输效率低下,导致成本增加。物流企业常用的运输方式基本为陆运、空运和水运,而陆运使用頻率最高,在进行陆运的过程中,车辆空驶率影响整个行程的利用率,进而导致车辆的利用率越来越低。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物流车辆的空驶率为37%;有些专用车辆是为运送特殊货物而设计,像专门运送商品汽车而设计的运输车辆,其空驶率高达39%。

3.2.2 成本分析

(1)成本水平分析与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通过对企业总成本分析,对同行业先进成本水平的企业实际总成本和计划成本进行比较,接着对总成本的组成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总成本主要的因素。然而现在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不能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主要是对材料费和管理费用分析不具体,并且也不对实际使用中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导致成本分析出来的结果不够准确。

(2)成本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缺失。物流企业在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发展需要更科学的物流管理系统。而大多数仍采用人工手动录入数据的传统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人工录入货物信息及相关时间等,因此物流信息系统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货物资料仍手动录入,无法实现与各个系统的对接。

3.2.3 成本核算

(1)低估隐性成本重要性。企业将成本管理中的显性成本和费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对于隐性成本来说缺乏控制性。在此之外,企业忽视了在非财务方面的很多信息,所以只是单纯的关注到企业在财务方面的信息,从而导致企业内部问题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企业的成本核算会因为对这些隐性成本的忽略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使得核算的结果不具有真实性。

(2)企业采用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当前的物流企业还是选择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去计算成本,未根据物流产品来计算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成本分配独立于资源消耗是成本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因此实际成本很难被正确把握。

3.2.4 成本规划

(1)专业人员素质不高,目光短浅。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而各物流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门槛一般都较低,所以人员素质低、服务管理意识不够强,管理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导致管理费用不断增加。在60家物流企业提供的数据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为51人,占比很小,大专和本科人数3267人,占13%,中专和高中学历最多,占比超过85%,人数为21334人。物流企业在岗职工共24652人,每家企业人数平均为410人。根据60家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职工人数正常,但学历普遍不高、年龄偏高。

(2)目标成本规划范围过于局限。目前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圈定的成本规划范围太窄,没有将一些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考虑进来;一些物流企业目光短浅,只单把规划重点放在了显性成本上,忽略了隐性成本,不仅造成成本核算的不足,还进一步影响了成本规划,从而直接增加了成本,造成成本管理方面问题突出。

4 加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建议

4.1 成本控制

4.1.1 提高卸货效率,减少货损

在装卸过程中,应尽可能消除减少装卸次数,并且尽可能依靠重力,以便通过装卸自然下落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充分利用高度差或者简单工具,从而减少人力损耗。此外,装卸有时也受重力影响,应尽可能减少其影响,以减少体力劳动和其他劳动消耗。在装卸过程中,工作人员负重行走应被禁止,尽可能配合简单设备,减少劳动。

4.1.2 提高运输效率

现在运输有许多交通工具可供挑选,这就要求根据不同货物的独特性及要求到达的时间,综合鉴定此运输工具的特点,制定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战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挑选便宜的运输工具。在组织运输方面,应当对运输活动和其他有关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协调,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联系,并减少各个环节的费用。

4.2 成本分析

4.2.1 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物流设备跟踪指对物流载体及物流活动中牵扯到的货物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使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进行被动跟踪,还可以分阶段使用RFID手段跟踪;此外,建立一个与所有加盟者相联系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网络、系统和末端三者合一的信息化平台,从而更好的加强对特许经营者的控制,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

4.2.2 根据物流企业实际成本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首先,物流企业要对企业整个成本情况进行估计,在同一张表上列出所有的支出,根据各类支出项目的必要性来排序。然后把必需的费用找出,暂时不划入预算也找出,这样就可以把最低成本估计出来。接着,进行企业成本水平分析。最后是对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利于管理的人员制定合适的成本规划方案,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成本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4.3 成本核算

4.3.1 进行核算成本时,重视隐性成本

除了劳务费、原材料及燃料费等这类有形成本在核算时要计算,还应考虑隐性成本,如市场发展程度、员工工作热情、产品质量等。实际上,隐性成本对核算目标成本也存在着巨大影响,如企业经营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的多样性等。只有重视隐性成本,才可以在成本管理上实现创新。

4.3.2 引进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根据当前最为实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来对物流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完成对成本的精确把控,使得物流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成本更加准确。使用作业成本法这类先进的核算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明确成本,而且能帮助决策者进行成本管理。正如前面提到的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区别,作业成本法算出的成本更加全面准确,因为它贯穿了整个的生产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

4.4 成本規划

4.4.1 加强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水平培养

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或者直接聘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管理。在管理方面招聘时,需要提高准入门槛,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考核,符合要求的才可以上岗操作。除此之外,要培养管理人员的成本规划意识,要根据物流企业的目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出操作性强,并且符合物流企业发展的规划方案。

4.4.2 扩大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

为了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里更好的生存,一些物流企业要扩大其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要将整个企业的成本价值链融入这个过程。此外,一些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也应该成为这个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对象,改变他们对于整个行业在价值链上的分析和调整方式,全盘分析和管理各项潜在机会和威胁。

5 结语

确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对于物流业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应该将自身投入经济活动中,从而反映出物流企业的成本信息,遵守战略成本的管理理念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方式,在全局上对物流企业有了解,引领时代变革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永.论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5(33).

[2] 杨博钰.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7(5).

作者:秦楚玥

物流企业品牌管理论文 篇3:

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构建研究

[摘 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职业教育视角下,本文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并从立足产业链的智能物流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中心、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塑造“技艺双馨”的物流专业文化、建成多功能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了搭建高水平的综合服务平台。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机制;物流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4.097

0     引 言

在职业教育努力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一带一路”“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结合新经济、新业态物流人才需求新特征,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跨界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个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创业孵化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一批融入智能物流新技术与国际实质等效新标准的专业系列教学资源,面向装备制造智能化,培养具有供应链思维,熟练掌握智能物流新技术,具备采购与供应、生产物流、仓储与运输等物流作业管理能力,在物流国际化和物流信息化等方面有一定专长的“宽口径,厚基础,有专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优化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1.1   注重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能力递进,学创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服务产业、优化调整”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接中国制造2025,结合江苏省制造业为主导的地区产业特征,围绕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对物流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物流作业管理和智能物流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接物流职业资历与职业资格认证,在原“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优化形成“能力递进、学创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递进,学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在“能力递进,学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下,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强化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随着技术进步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领域职业岗位不断涌现,结合新岗位、新需求重新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新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内容。

1.2   加强个性化培养,完善“一个平台、四个模块”“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根据行业、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岗位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紧扣智能制造中物流管理岗位的关键技能与职业素养等核心问题,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和职业迁移的发展需要,完善“一个平台,四个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为平台,以智能制造、信息集成、国际流通和创新创业等为模块的“专业+”新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学习基础平台课程,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与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普适性操作及一线管理人才职业基本技能与素质培养;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主修智能制造课程模块,同时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辅修信息集成、国际流通和创新创业等课程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在制造企业、物流信息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对创业学生进行孵化扶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技能与素质。根据《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试行)》,学生毕业可获得本专业毕业证书,并获得模块课程学习的结业证书。

1.3   融入智能物流新技术,校行企共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升级,学院制定了基于物流新业态、新技术的课程标准,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ITC)融入其中,并与优质合作企业共同编写包括供应链管理等5门平台课程和包括国际货运代理等4门模块课程的系列教材。同时,学院还新建和完善9门课程资源库,并融入装载分析技术、AR技术和货运材积数计算技术等物流新技术。课程资源库实现本校本专业留学生,制造类、信息类专业学生,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学生共享使用。此外,学院将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建成双语课程资源库,为常州本地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提供资源支持和培训服务,如表1所示。

1.4   立足全过程培养,实施多维度考核评价

学院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状况,相关专业引入德国胡格教学法,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习行动的合作性,充分将专业知识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该教学法具体包括扩展小组法、关键词卡片、关键词、讨论法、旋转木马法、小组拼图法、思维导图法和六步法等。

学院建立了服务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在学生基本能力测试方面,采用德国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共设计4次能力测试,分別是入学初、一年后、二年后、三年后。其次,在专业知识测评方面,以开卷考试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手册的能力。最后,在专业操作能力测评方面,在学生操作时结合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打分。同时,学院注重过程评价,新生入学后,教师团队分配好学生,针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6~8个星期后,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结合起来,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挖掘其专长,一方面是学生的针对性提高,另一方面为选择辅修课程模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深化校行企合作,完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学院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常州本地知名企业新誉集团,以及以大数据、互联网、供应链系统支撑智能制造的全国首家供应链上市公司——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投入各自优质资源建设专业。学院提供资金、场地、人员,行业协会提供标准、课题支撑,企业提供资金、人员、产品渠道等资源,形成校行企共建共享机制。共建方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学院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通过签订共建共享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

2.1   整合校行企优质资源,完善产教研融合机制

在产教融合机制的基础上,学院创新引入行业的研究资源。首先,校企双方根据教学需要和规律,兼顾企业生产实际,合理安排实训计划,避免“工学矛盾”。其次,学校根据企业运行实际及时更新和完善专业群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教学标准,并制订科学的企业工作计划。最后,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共建行业协会通过课题立项等形式,由合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物流设备和技术开展共同研究,企业具有课题研究成果优先转化权,并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更新设备和升级技术,动态调整教学实训内容和培训项目。

2.2   贯穿实训创业全过程,优化双主体评价机制

在学生实训和创业的过程中,学院建立了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指导任务的“1+1双师指导”机制,每批学生实训和每个创业团队至少安排一名学校专业实训教师和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完成指导实训创业全过程。首先,建立实训和创业评价机制,将指导教师和学生纳入考核,依据《教师指导工作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依据《学生实训综合测评实施办法》,按照行业标准和规范,由校企双方实训指导教师从技能和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依据《创业项目评价及成绩置换的实施细则》,由校企双方创业导师结合创业成效进行评价,做到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全过程指导和评价。

3     突出产教研用一体,搭建高水平综合服务平台

学院建立了满足智能物流人才培养需求的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实习实践中心,建成智能物流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物流技术研究和职业认证的技术服务中心,创立江苏省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打造具有创新创业培训和孵化扶持的创业孵化中心,实现三阶段三对接三融合;营造“物尽其流、精益求精”专业文化的职业氛围,建成合作企业经营、品牌推广等生产经营基地,通过专业文化布置保障学生职业文化养成。综合服务平台能够为培养学生素质技能、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应用行业标准、推广企业品牌和推广商业模式提供保障,为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输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智能物流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发提供支持。

3.1   立足产业链,搭建智能物流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中心

学院充分利用制造类、信息类专业的建设成果,结合本专业现有实训条件,以“新建、改造、共享”的建设理念,新建4个实训室、改造1个实训室、共享4个实训室,搭建覆盖产业链的供应链一体化综合实训平台,实现多专业共享。

(1)新建物流技术体验中心。本实训室与新誉集团共建,以物流“教育云+端”的形式,结合VR/AR技术,定制化打造一系列全沉浸认知、AR增强认知、VR虚拟设计等实验与研究内容,让本专业学生了解最新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先进的物流技术。

(2)新建运输与配送实训室。本实训室利用底层仿真技术,实现运输网络布局设置、运力调配、运输网络优化、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布局、网点设置、配送区域划分和配送作业资源调度等业务问题进行调度决策仿真优化,从而实现对物流系统规划的辅助决策和验证性分析。一方面,配合相关平台课程的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智能物流规划方面的实践能力。

(3)新建全球供应链体验中心。本实训室与怡亚通共建,主要承担国际物流的实训任务,展示和体验全球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角,锻炼学生的操作和实施能力。

基于以上3个新建实训室,学院联合原有仓储技术实训室、共享學院创意设计实训中心、模具虚拟工厂、制造业信息化实训室,建成智能制造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培训虚拟仿真中心,设置中心管理办公室挂靠学院实训处,协调不同专业的实训室功能组合,实现从产品研发到流通全产业链的虚拟仿真模拟,培养学生的全球供应链视野,重点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物流操作与管理能力。

(4)新建创业孵化工作室。本中心面向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创业潜力和条件的学生,建设创业孵化平台。本实训室与深圳怡亚通共建完成,共同开发“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利用创业通识平台(含APP端)系统、创意商城平台系统、创意商城平台(APP端)系统,完成创新创业方向课程的实训教学目标。本实训室对接学院“三阶段,三对接,三融合”创新创业模式,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学院依托创业孵化工作室,以“课、社、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模拟、创新创业实践”的载体,实现对象上从普及到精英,内容上由理论到实践,形式上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由创新创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项目指导,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营和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同时,学院还引入怡亚通产品渠道和金融业务,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广泛的创业项目对接和资金孵化支持。

学院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设计要求,围绕实训条件开发相应实训资源,开发物流作业AR/VR体验等30个实训项目,具体实训项目见表2。

3.2   行校企联合,共建江苏省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

学院将与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与高校在制定物流领域政策、产业规划、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效服务常州及江苏地区智能物流发展,助力解决中国制造2025智能物流和仓储设备的關键技术研发,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合作共建“江苏省智能物流技术服务中心”,开发服务项目9项。同时,学院利用怡亚通金融为常州制造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助力常州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以深度产教融合的方式,服务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3.3   体现“技艺双馨”,塑造物流专业文化

学院依托“产教融合、学创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物尽其流、精益求精”的智能物流文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充分掌握流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在智能制造的物流服务领域实践,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实现物尽其流;通过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益求精,培育“工匠精神”。

(1)职业环境布置。布置体现物流特色的职业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主要成果;二是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三是专业领域著名的技术能手、技能标兵;四是行业的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五是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六是专业领域的名人格言警句。

(2)专业格言创意。学院根据专业定位,设计各具不同、极具创意的励志格言,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发掘师生的创意潜力,凝练物流专业格言。

3.4   遴选优质合作企业,建成多功能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企业规格,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遴选机制,将行业领先程度、企业规模等作为参考依据,建成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4     结 语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推动和实施,关键是国与国之间的基础设施进行互联互通,急需大量工程物流尤其是跨境工程物流人才;跨境电商与自贸区的发展也急需大量熟悉本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物流的职业人才。本文构建了“能力递进,学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一个平台、四个模块”“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深化校行企合作,完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旨在推动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名宪.基于“混合制”共建共享物流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8(3).

[2]江民鑫.“方向-岗位”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宁波市中高职物流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8(2).

[3]李晓雯.基于英国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8(1).

[4]赵智锋.“互联网+物流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互联网+物流设备课程”教学为例[J].物流技术,2017(12).

[5]李术蕊.专家解读: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

[6]潘浩.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7(5).

作者:于斌,刘伯超,陈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油田企业安全生产论文下一篇:证券投资金融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