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经济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化工技术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因此,找到一种能够让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促使低碳经济模式成为不同国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范式以及发展路径的思考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

第一篇:化工技术经济论文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石化加工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总结了石化加工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给出了石化加工方案确定的方法,给出了几种炼化厂综合规划规划模型,为石化加工企业的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石油化工 技术 经济 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将更加面向市场,石油化工企业也不例外。石油化工中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需要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对技术经济问题进行解决,否则企业效益和经济型就无从谈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经一部神话,石化加工企业必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加强技术经济分析工作,提高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显得更加重要。

一、石化加工特点及管理上的要求

对石油化工技术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是掌握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和管理商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主要有:

第一,石油化工生成过程由一套装置可以生成多种产品,而同一产品可能来自于多个过程。石油按照生产工艺流经各个设备,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时间下,分解成不同的馏分,完成生产。因此从产品的角度,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是相互耦合的,要采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才能充分利用资源。

第二,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各个设备通过密封管道相互连接,各个工序相互衔接,从管理的角度要保证各个工序平稳进行,减少工序之间的阻塞。

第三,石油化工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产物易燃、易爆,部分具有腐蚀性和毒性,石油化工过程对安全性的要求特别高。

第四,石油化工过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直观性差。不同材料的加工条件不同,需要更加明确的加工方案,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

不同炼油厂的主要产品有所不同,但是其生产特点相似,经济关系上是相互关联的,采用统一的模式研究炼油厂的生产管理状况,获得的结论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

二、石化加工方案的合理确定

(一)石化加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任务

石化加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石化加工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从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方案中选择更加经济的方案,为石化加工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总的来说,石化加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主要有对石化企业的项目评估,对新工艺、新流程的评价,对不同加工方案的比较以及对油品调和方案的优化等。

(二)石化加工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

首先,石化加工方案要满足国家对石油产品的需要,在产量、质量上满足国家的需求。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油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上的需求不同,这些需求决定了石化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和产品。企业的生产固然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但是石化产品作为国家能源支柱,关系国计民生,应当兼顾国家利益。

其次,要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制定最合适的加工方案。加工油的评价资料是制定油品加工流程的主要參考依据。只有掌握了加工油的评价资料才能够合理确定各类产品的切割范围,设计合理的加工方案,达到充分利用原料的目的,提高工艺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原油产地各有不同,性质差别很大,根据不同的原料性质,加工工艺也各不相同,但都要按照原油性质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

另外,石油加工方案需要保证加工深度,提高气体的综合利用效率。原油的加工深度和气体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石油化工的效益。我国原有大部分属于重组分高、含硫低的重质原油。如果没有重油深加工过程,将导致很大的浪费,降低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石油加工深度的提高,石油化工过程的副产品越来越多,气体产物越来越多,仅仅将气体燃烧放热是很不经济的方法,在制定加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气体的充分利用,提高石油的加工效益。

(三)石化加工方案选择的方法

在满足石化加工各项要求的条件下,石化加工有着众多的加工方案,需要依据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先进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加工方案的选择主要有方案比较法、线性规划法、STEM法等。

方案比较法时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对各个方案的技术经济参数及其优缺点的分析来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并确定最优的技术方案。

线性规划法针对石化加工中各种类型的约束确定石油加工最优方案的方法。线性规划法是目前石化加工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线性规划法首先要明确模型的目标,明确需要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然后收集模型数据,确定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反应石化加工流程的特点,根据石化加工的要求确定模型的约束条件,然后通过各类求解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随着石化加工技术的发展,石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生产利润之外,市场需求、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企业的生产优化变成一个多目标问题,STEM就是针对这类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STEM法的各个目标没有明确的优先关系,一个目标的损失可以获得其他目标的收益,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不同目标的权重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调和关系。

三、炼化厂综合规划规划模型的建立

目前针对炼化厂综合规划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计量经济分析、运筹分析、动态优化等。计量经济分析是将已有的统计数据加以整合处理,将炼化厂作为一个黑箱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的相关关系,用企业经济分析的方法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运筹分析是通过建立炼化厂的数学模型,寻找模型最优接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建模方法或缺的优化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因此确保模型的准确性是运筹分析的关键。动态分析则是将系统的时间关系引入到系统的数学模型中,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寻找系统优化的方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石油加工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石化企业必须改变观念,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一前提下,重视企业的技术经济分析,提高企业效益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任国庆,王兴斌,卢跃刚.石油焦供求情况及综合利用技术经济分析[J].化工科技,2015,23(02):74-78.

[2]王文茹,辛肄韬.试论油气勘探技术经济评价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03):112-114.

[3]郭庆方,刘方庆.石化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分析中的系统化问题[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7(04):11-13.

作者:张敬梅

第二篇: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因此,找到一种能够让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促使低碳经济模式成为不同国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范式以及发展路径的思考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在当前全球变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式,以此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低碳环境带来的不仅是低污染生产,还能够减少排放,避免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排入到水流、土地、大气中,进一步对被人体吸收,导致大量疾病的滋生。因此,应当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并且对其中的技术经济范式以及发展路径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已经成為了当前社会上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该发展的模式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当前市场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来进行制度的创新以及制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不断地提高技术效能、减少资源使用,同时研究出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应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工业生产都能够走向低排放、低能耗的生产模式。而有着低排放、低能效效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伴随着新的节能技术、增效技术、减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在大量新型技术的带动下,并以创新的低碳技术作为指引,才能够不断推动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功,有些低碳产品甚至达到了中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能源行业。比如,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经有82台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增长量也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风电机组增长量已经高于1600万千瓦;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0万千瓦,同比增长1474万千瓦,增长率达到了25%。除此之外,我国是世界范围内出口光伏组件最多的国家,全球有接近40%的光伏产品来自于我国。此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70%,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由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编制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我国近期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中国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中国的低碳技术发展仍然令人担忧。因为我们的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

1. 风力发电技术虽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已具有1.5MW以下风机的整机生产能力,但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难关却迟迟未能攻克。

2.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一直是一大技术难题,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

3. 在发展清洁煤技术方面,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相关项目刚刚启动,关键部件尚不能国产。在中国,常规火电站的投资约为每千瓦5000元人民币,而IGCC示范电站高达每千瓦1万余元,比常规火电站高出1倍多。

三、我国低碳经济下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却并不符合人口需求,生态环境也较为薄弱,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减小贫富差距、大力发展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多个不同层面的重要工作同时发展,这导致我国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得更加困难。也正是由于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当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吸取能为我国所用的精华,从我国所特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1. 对低碳技术研发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完善我国的低碳技术开发政策,加强相关的政策以及制度,并且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予以大量的资金支持。①部分新型的能源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极其难以攻克的问题,而如果仅仅只依靠企业独立进行研发,必然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政府必须要帮助企业在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先进能源技术的合作以及交流,从而为我国新型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国家应当在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上,加大对低碳建设的力度,例如智能电网等,大量低碳技术应用在基础建设上,能够为国家节省资源和资金,减少排放。③国家应当扶助进行尖端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使得我国的低碳技术能够不断的进步,不仅快速与国际尖端技术接轨,未来还要努力超越国际平均水平,例如在风力发电机上的相关核心技术等。④严格制定相应的低碳技术制度,以及战略规划,引导低碳技术的正确发展,避免盲目发展的现象出现,同时,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当由国家来予以规划;⑤国家建立起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扶持基金会,以此来帮助我国企业低碳技术的发展。

2.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企业需要进行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如若不然,企业将在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失去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应该转变营销理念以及传统的盈利模式,在制定短期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目标,总体大方向应该是发展低碳技术,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真正的实现发展模式与技术平衡;其次,企业需要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企业加强交流沟通,展开密切合作,以此分散低碳技术研发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风险。由于低碳技术本身并不成熟,有很多低碳技术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企业研发过程中需要承受非常大人力、物力等压力,如果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企业需要与政府、科学研究机构等展开合作,以此规避风险;最后,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现如今,技术发展也逐渐实现了全球化,我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贸易来着获得先进低碳技术,而后再依据我国国情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做好专利产权保护工作。

3. 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以此得到研发资金。科研机构低碳技术研发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核电技术、输配电技术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大力研发,真正的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另外,科研机构还需要做好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必须将研发成功的低碳技术推入到市场中,真正的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技术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生产技术发展的主流,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应当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速度,扩大低碳生产技术在我国生产行业的覆盖范围,将更多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促使低碳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杨志.低碳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02).

[3]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08).

作者:侯雪雁

第三篇:循环经济支持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在对城市循环经济与技术体系间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以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为背景,结合该项目研发的共性技术,阐述了在循环经济规划统筹指导下通过技术模块的顶层设计分解与基于软系统方法的系统集成,进行城市循环经济技术系统建立的过程,提出了由“三个层面、五类技术”组成的苏州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原型框架。所给出的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框架及其建立方法,不仅能对苏州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而且可为我国其他城市区域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技术体系;系统集成;软系统方法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城市循环经济建设,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依靠技术创新是推进城市循环经济深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在循环经济的支持技术上,不仅技术创新体系中缺乏明确内在的技术导向,而且技术研发孤立分散,缺少系统的技术集成,致使循环经济创新能力薄弱,有效技术供给不足。特别是对综合性很强的城市区域,更有待系统化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持。因此,根据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的需要,积极开展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建设,对整体改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发挥技术进步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为例,通过对课题研发的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的统筹设计与综合集成,进行苏州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建立研究,以推动城市为对象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创新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化支撑。

一、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无论是国家推动循环经济的总体部署,还是各地循环经济的实施活动,大体可分为产业与区域两大基本方面。其中城市区域的循环经济建设,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并被明确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构成。城市循环经济,是指围绕城市功能生态化,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对支撑并体现城市功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的经济与资源环境综合一体化的活动体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最具综合性、最有系统活力的实践。

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循环经济同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开拓循环经济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内涵发展的根本转变,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使技术创新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表征的城市循环经济支持技术,其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是一个城市区域技术创新的系统化过程。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实践与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即一个在区域经济体系内依托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等多方参与而建立的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能够有力地推动产业集聚,从而支持产业结构的转变与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城市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是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有力依托。但是也必须同时认识到,脱离技术发展指向的城市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城市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以明确识别的技术发展方向为前提。具有愿景预期意义下的创新技术及其研发生成、扩散应用并获取综合效益,这才是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体现。

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很难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单项技术的开发使用,需要通过多个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有机“技术群”的创新支持。围绕转变“资源——产品(包括服务)——废物”线性物质代谢模式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更要求体现对传统技术体系(或技术系统)的整体变革。因此,需要在对适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特征条件的技术需求识别和技术预见基础上,进行各种循环经济技术的综合系统化组织,建立起一个支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系统。以一个综合的循环经济技术系统为导向依托,才会使城市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具有综合系统化的功能目标,并在整体增强城市循环经济创新能力与提高城市发展竞争力中发挥技术系统的涌现作用。

二、苏州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构建

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设,是一个伴随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演化升级的系统工程。本部分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苏州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为例,阐述依托苏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统筹设计下的技术模块分解与系统集成,进行苏州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构建研究。

(一)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构建依据

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需要是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出发点。以规划为先导,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特征,也是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的指导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技术需求,集中体现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其实施实践上。

按照苏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苏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内容总体框架为:以苏州“两轴三带”建设与“和谐苏州”的城市功能定位为依托,针对苏州市的生态特征和资源环境条件、区位优势以及已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将资源节约与废物循环利用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相应管理过程中;以政策机制创新作引导,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为平台,产业生态化为基础,衔接联动社会绿色消费,围绕节能节水减排,同步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可持续消费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和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四个体系,推进苏州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图1所示)。

明显的,源于苏州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产业、可持续消费、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保障四个体系建设实践的技术需求,是进行苏州循环经济支持技术研发识别与建立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基本依据。

(二)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技术模块化

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是一系列技术的集合,围绕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其实践,进行各种循环经济技术组成的识别与优先序分析,是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基础。课题在循环经济单元技术分析基础上采取模块化方式进行技术体系的组成识别,以利于对单元技术的共生匹配与研发组织,进而发挥技术的系统化支持作用。技术模块本身的半自律性和系统性,决定了模块化分解应当是在积极考虑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需求”意义下的顶层任务分解。将模块的顶层设计理念引入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研究的解构过程,其实质是将综合集成的考虑

置于技术体系建设的源头,以统筹不同技术的识别分析及其并行研发,从而增强循环经济技术生成的“先天”系统性,走出“先建设、再集成”的困境。

通过各种循环经济支持技术的调研活动,遵循合理的独立功能、良好的衔接匹配、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等原则,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苏州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模块化分解设计:(1)围绕循环经济的规划实施等实践需要,分析确定循环经济发展拟解决的基本技术问题、重点与优先序;(2)通过对支持循环经济的单元技术及其相关要素的识别,整合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的模块化系统,界定各技术模块的功能,确定各模块与拟解决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识别分解的若干典型城市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组成/模块与苏州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四个体系建设(需求)间的对应关联关系如表1所示。

(三)城市循环经济技术模块的系统集成

完成技术模块分解只是手段,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模块集成而综合形成有效的技术系统才是模块化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技术模块化设计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按照不同模块的配套关联进行系统集成。

多样性的技术选择与路径,特别是社会、经济、技术、体制等各种因素的作用,都将影响着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集成建立。因此,城市循环经济技术的综合集成,具有明显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复杂系统特征。课题采用将软系统方法(Soft Systems Methodology,SSM)与基于苏州循环经济规划及其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循环经济技术模块的系统综合。考虑包括价值观等人的因素在内的SSM,本质上是一个由7个逻辑步骤反复迭代交互比较的学习过程。根据SSM原理,进行技术模块的综合集成过程可概括为:以课题组的技术开发示范活动过程与分解的技术模块为基础,通过对包括研究成员、示范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的认知观点)进行的CAT-WOE分析等交互活动,结合苏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规划目标方案,建立了“规划统筹、节点联动、应用推广保障与贯穿生产、流通、消费与处理处置生命周期全过程相结合,分步实施、重点跨越、以点带面、支撑发展”的苏州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设总体思路(SSM中的根定义,Root Defini-tion)及其技术模块集成的初步概念模型,经多次与现状问题的对比分析(包括与现状问题下相关人员的调研讨论)及概念模型的评价调整,最终构建了划分为“系统化技术层、过程技术层与管理规范化技术层”三个层面,由“系统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流通平台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管理规范化技术”五类技术综合集成的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原型框架(如图2所示)。

第一层面:系统化技术层,由系统分析与综合集成技术,包括物质流分析、规划评价等决策分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组成。该技术子系统一方面具有将城市(乃至更高系统)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需求转换为技术模块的识别分析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为技术体系中各类技术(包括技术的研发、示范与应用扩散等)的统筹、导向、关联、评价等综合集成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层面:过程技术层,整体上由产业清洁生产、废物的流通(回收交易等)以及废物再生资源化三个技术子系统组成。作为体系的核心,三个技术子系统贯穿分布于“生产、流通、消费与废物处理处置”生命周期过程各活动环节,其基本功能是对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源能源与废物代谢过程,直接发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作用。其中:(1)产业清洁生产技术子系统,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其一,同一生产过程系统(主要指同一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其二,不同生产过程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技术。该技术子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为在生产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与废物源削减、资源能源替代使用、废物再生与循环或梯级利用,以及区域不同生产过程的共生链接等提供技术支持。苏州课题中开展的“企业清洁生产”与“水能组团”技术研发就属于这一技术系统。(2)废物流通技术子系统:对全社会(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与处理处置等)各活动过程自身未能利用的废物发挥收集、贮运与交易等功能作用的技术系统。课题中建立的“废物分类回收体系”与“基于GIS的废物交易平台”,正是该技术子系统的体现。(3)废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子系统:对全社会各活动环节排入环境前回收的废物(包括废物处理处置后产生的废物或污染物,如本项目中的“飞灰”)提供再生资源化的技术支持。课题研究中,电子废物、餐厨垃圾、废轮胎及飞灰等4类典型废物资源化技术即属于这一技术系统。

第三层面:管理规范化技术层,其基本作用是对技术研发形成配套的管理与技术规范,以利于技术的实施与应用扩散。例如在本课题研究中,有关区域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废物回收体系管理方法、技术标准等。

研究建立的苏州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具有明显的柔性系统特征,分属三个层面的五个技术子系统上下贯穿,相互作用交织于一体,可根据不同类别城市物质代谢过程的调控需要,形成匹配的专项技术系统,例如,专门针对电子废物的综合技术子系统。此外,以课题研发的共性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体系建立的原型法过程,有助于技术体系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滚动拓展。应当看到,依托规划统筹所构建的城市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仅意味着该体系的运行充满着外部同类系统的影响联系,如废物的域外交换,而且该系统还有赖于其他技术系统的支持作用,如装备制造、材料、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围绕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以所识别分解的技术模块为基础进行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构建,并非简单的线性作用过程。一方面,与循环经济实践需求相适应的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依托所识别分解的技术模块进行建立,并通过技术模块所包括的各种技术对城市循环经济实施发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建立起来的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又在整体引导着不同技术的共生研发与扩散应用,进而促进着城市循环经济的系统化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实践/规划(CE/CEP)、循环经济技术体系(TS,包括基于TS的技术创新体系TIS)以及技术体系组成模块(TM)三者间相互影响与作用,体现着技术创新与发展循环经济实践的动态互动关系(如图3所示)。

以苏州发展循环经济实践为背景对象所建立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框架,能够为苏州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技术的综合研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系统化的导向与支持。同时,依托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共性技术而建立的技术体系框架,也可对其他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当然,我国各地发展并不平衡,实际中由于不同城市的具体条件及待解决问题优先序上的差异,不同城市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其具体构成与构建方式也可能并不相同。推进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建设是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实践中的重要内容组成,探索城市循环经济的支持技术体系建设将是一个根据条件、伴随实践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三、结论

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是支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是建设城市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导向与基础。本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采用系统化的思路,在苏州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的统筹下,通过顶层设计的技术模块功能识别分解与基于软系统分析方法原理的技术综合集成,构建了以“三个层面,贯穿生命周期全过程”为指导,由“系统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交易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政策管理规范化技术”五个技术子系统组成的苏州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原型框架。

研究所建立的城市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框架,可为苏州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综合研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系统化的导向与支持,并能以其系统的涌现作用促进新兴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 朱蓓)

作者:张天柱 陈吉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生物化学论文下一篇:人文素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