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2023-03-24

教案是课时计划书,是指导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纲领和行为指南;PPT课件是教案指导下制作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编制好教案,才能制作出合适的课件,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课件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妈妈·老师

第一课时

欣赏《我爱米兰》

①朗读《鲜花爱雨露》歌词。 ②演唱《鲜花爱雨露》

③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沙锤 ①歌表演 ②语言、动作

第二课时

音的高低复习《鲜花爱雨露》

①按角色配音表演

②即兴创编表演 ①有关配音常识 ②人物、动物及其他各种声音的现象

第三课时

《我的好妈妈》

①朗读《小乌鸦爱爱妈妈》 ②学唱《小乌鸦爱妈妈》

③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表演

第四课时

①跟着录音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②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本单元通过学唱歌颂妈妈、老师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2.通过音乐活动,逐步培养听辨声音高低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师生之情。 4.通过欣赏歌曲和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想象力。

(二)具体要求

1.通过唱歌和歌表演,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 2.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感受、听辨音的高低。

3.通过欣赏《我爱米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加深对妈妈与老师的理解。

教学准备

(一)教具

1.钢琴、录音机(或CD)、多媒体软件及有关图片。 2.打击乐器(碰铃、大鼓、沙锤、三角铁等)。

1

3.各种动物玩具。

(二)文字图片资料 1.小乌鸦的图片。 2.有关乐器的挂图。 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唱歌《鲜花爱雨露》《小乌鸦爱妈妈》、欣赏歌曲《我爱米兰》《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以及音乐活动“音的高低”组成。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妈妈、老师、同学、朋友,通过教学感受亲情、师生情及友情。

本单元选择的几首曲目都和妈妈、老师有关。通过唱歌和音乐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演唱热情,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本单元设置的音乐活动“音的高低”,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收集并听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妈妈、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 2.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感受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延长歌曲,并注意演唱时的分句和强弱力度的控制。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歌唱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2.通过演唱、欣赏教学,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三)教材分析 1.《鲜花爱雨露》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以鲜花爱雨露的比喻导出我们爱老师的主题,歌词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歌曲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为大调式,2/4拍,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这首歌曲可作为歌表演进行创作活动。

2.《我爱米兰》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大调式,4/4拍。

这是一首充满朝气的校园歌曲,以米兰比喻老师的清雅与圣洁。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练、淳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本单元第一课,歌曲《鲜花爱雨露》把学生比作鲜花,而本课把米兰比作老师,不同的比喻,表达的都是尊师、爱师的情感。

3.“音的高低”

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如撞钟与碰铃、大鼓与小鼓、老人与年轻人、动物的叫声以及其他各种乐器声音的对比,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音的高低”,可以进行几种声音模仿游戏:

2

①请学生编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爷爷、妈妈、老牛、小羊、老虎、小猫等不同的角色,模仿他们的说话声和叫声。

②念童谣。念到“叮”时声音高,念到‘当”时声音低。可以分组进行。 ③根据条件选听一段器乐合奏作品,让学生听辨乐曲中的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 4.《小乌鸦爱妈妈》

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思。

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5.《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表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热爱母亲的纯真感情。

歌曲为带扩充的单乐段结构,bE大调,2/4拍。歌曲旋律优美、安宁,节奏对比有序,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歌词为黑色的,是领唱(学生、教师担任都可),歌词为彩色的,是齐唱。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鲜花爱雨露》。 2.听赏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鲜花爱雨露》。

2.通过聆听歌曲《我爱米兰》,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3.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师生情谊,使学生养成尊师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唱歌《鲜花爱雨露》

1.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鲜花爱雨露》的范唱。 2.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歌词内容,然后复听一遍。 3.听赏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及歌曲内容。

4.教师可结合鲜花、雨露等知识向学生讲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5.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模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男女生接唱、单独演唱等形式。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二)欣赏《我爱米兰》

1.教师展示歌曲《我爱米兰》的图片或课件,导入歌曲欣赏。

3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注意歌曲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和联想。

4.复听歌曲,学生可随歌曲哼唱,或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动作创编。

(三)综合复习

1.教师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请学生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为歌曲《鲜花爱雨露》创编动作表演(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表演较好的同学集中,其他同学拍手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小结。 教学评价

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复习《我爱米兰》,感受音乐的情绪与色彩的关系。 2.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能基本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特点。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鲜花爱雨露》,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我爱米兰》,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3.从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为《我爱米兰》选配一种适当的颜色,表示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3.根据教科书第

六、七页的插图创设音乐游戏或音乐故事,通过模拟各种人物、动物的声音表演各种角色。

本单元可设三个音乐小活动,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可以由教师启发或组织进行,也可以由学生分组自发分组创编进行。

三个音乐小活动的题目和游戏形式: ①“小小配音演员”

根据插图编故事并表演,可以简单化装,表演与配音的同学可分开,也可以边表演边配音。

②“我编你唱”

4

唱、念童谣。节奏不变,音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编,要求“叮”“当”必须一个高、一个低,就符合游戏规则。

③“看图、听音乐、找乐器”

通过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其他有关乐器的挂图(或课件),选择部分高低音高对比明显的乐器演奏片段,使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

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我的好妈妈》(学生在幼儿园里已学过),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妈妈的了解或对妈妈的感情等:

①如“妈妈的职业”、“妈妈的爱好”、“妈妈最喜欢的东西”、“妈妈的生日”等。 ②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喜欢妈妈的微笑”、“最爱听妈妈讲故事”、“我为妈妈做家务”、“我帮妈妈捶背”等。

3.教师用将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小乌鸦爱妈妈》。 4.聆听歌曲范唱《小乌鸦爱妈妈》,可加入课件演示。 5.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分段、分小组进行)。 6.教师再次播放录音。

7.教师用听唱法教唱歌词。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学生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为歌曲创设歌表演(一个组表演一段歌词内容)。要求动作美观、表达准确。

9.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歌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10.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11.回家将这首歌曲唱给妈妈听。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2.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表演动作的参与率。 3.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是否积极投人。

第四课时

5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表演。 2.听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背唱歌曲。

2.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课件,引入歌曲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教师启发学生谈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摇篮曲》音乐作背景音乐。

①什么是“摇篮曲”?

②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③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4.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5.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6.教师提示学生:

①听赏这首歌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②听赏这首歌曲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7.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表演,可以分组或集体进行。 8.推选一位或几位同学,说说动作的创设意图。 9.歌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二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

第一课时

歌曲《小红帽》为歌曲编创表演动作了解《小红帽》的童话故事

第二课时

童话音乐故事《龟兔赛跑》分角色表演《龟兔赛跑》 了解《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

第三课时

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听辨讲解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根据图片和音乐编讲故事音乐与画面的密切联系

第四课时

歌曲《大鹿》进行歌表演

第五课时

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

即兴扮演歌中出现的主人公了解歌曲中的童话人物、故事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能够有感情地背唱《小红帽》和《大鹿》这两首歌曲。

2.感受不同音乐情绪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音乐故事进行表演。

6

(二)具体要求

1.学唱并背唱歌曲《小红帽》和《大鹿》,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欣赏《龟兔赛跑》,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并能分角色扮演音乐中的小动物。3.听辨音乐情绪,找到相应的画面,并能够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4.听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VCD或录象机、相应的录音带、录像带或光盘。

(二)图片、道具

花草、树木、小路、小溪、终点路标等背景,小动物的头饰、小彩旗、玩具枪、花环等。 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用音乐“讲”了几个小朋友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既有富有童话色彩的歌曲,又有童话故事音乐。这一内容的安排主要是用音乐“讲述”童话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重点:

1.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大鹿》。

2.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本单元难点:

体会《小红帽》和《大鹿》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

(三)音乐材料分析 1.《小红帽》

这是一首巴西的儿童歌曲。2/4拍,C大调式,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乐曲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和弦式进行的穿插运用,使旋律流畅、活跃,歌曲的音乐材料相对较简单。除第五乐句外,歌曲实际是围绕着第

一、二乐句的音乐材料展开的。第

一、三乐句基本相同,第

二、四乐句基本相同,均以加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而第六乐句则完全重复第四乐句。歌曲旋律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对比。

“”这一句的演唱是这首歌曲的难点。 2.《龟兔赛跑》

这是中国福利会上海艺术剧院史真荣为儿童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是一部由大管、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完成于 1959年,在1960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受到儿童们的喜爱和欢迎,1962年出版了总谱并灌制唱片,多年来一直作为我国少年儿童管弦乐欣赏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

这部管弦乐作品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性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动 7

态。乐曲发挥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欢乐愉快的舞会等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儿童边听故事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的想象,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故事大意:在一片美丽的大树林里,骄傲的小兔子觉得自己跑得最快,瞧不起爬得很慢的乌龟,并编了歌谣来讽刺乌龟。乌龟很生气,决定和小兔子赛跑。听到这个消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来观战了。随着发令枪响,兔子飞似地跑了出去。骄傲的兔子跑到半路,回头一见乌龟已被远远的抛在后面,就毫不介意地在大树下睡着了。乌龟呢,则坚持不懈,一步一步不停的向前爬。等兔子醒来时,乌龟已接近目的地了,兔子急起猛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乌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森林小卫士》

这是一个配乐讲故事的音乐活动。故事的基本情节是:1.清晨,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森林小卫士一小狗就迈着矫健的步伐开始在森林里巡逻了。小动物们还在甜蜜的睡梦中,森林里安静极了。2.美丽的天鹅在湖中时而拍拍翅膀,时而持一持洁白柔顺的羽毛,悠闲的游七。3.森林小卫士走到森林深处,哟!小动物们早就到齐了,森林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小动物们又唱又跳玩儿的开心极了。4.可是小动物们不知道危险正在向他们靠近,一个偷猎者已经向它们举起了猎枪。5.正在这危急的时刻,森林小卫士发现了偷猎者,立刻向他扑去,偷猎者吓坏了,扔下手里的猎枪落荒而逃。6.小动物们高兴地把小狗围了起来,一起唱歌跳舞庆祝胜利,并且夸奖小狗真不愧是森林小卫士!

第一幅图:教师可选择《快乐的一天》中《早早起》一段音乐或《口哨与小狗》的音乐片段;第二幅图:可选择圣—桑的《天鹅》片段;第三幅图:可选择《快乐小舞曲》或《快乐的小熊猫》等乐曲;第四幅图:可选择《彼得与浪》中表现猎人或狼的音乐;第五幅图:可选择《彼得与狼》中的音乐片段;第六幅图:可选择《节日舞曲》。

4.《大鹿》

这是一首法国的、具有童话色彩的儿童歌曲。2/4拍,F大调。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紧凑。第

一、二乐句旋律明快跳跃,叙述了小白兔从林中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

三、四乐句,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节奏相对紧凑,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追来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乐于助人的决心。 这一句的演唱是这首歌的难点。

5.《永远住在童话里》

这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儿童歌曲。D大调,4/4拍。歌词以第一人称表达了小朋友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如果这人间象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住在童话里。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旋律明快、跳跃,每一乐句的弱起以及附点和切分节奏的不断出现,使乐曲活泼而富有情趣。第一乐段节奏较紧凑,旋律活泼、跳跃;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节奏相对舒展,分解的下属和弦使音乐色彩产生变化,表明了小朋友对童话世界的向往;第三乐句又回到主和弦,节奏又趋紧凑,同度进行的“5 5 5 5 5 5 5 5”“3 3 3 3 3 3 3 3”起了一个强调的作用,“不要”和“永远”的重复表达了小朋友宁愿不要长大和永远住在童话里的心情。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8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和《小动物的歌》。

(二)课题导入

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

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

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

(三)学唱歌曲

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或录音、CD范唱等)。 2.学唱歌曲。

①读歌词。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②学唱歌词。

步骤A.唱准确:听范唱 →跟唱 →全体跟琴唱。 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先听、看范唱。 师生一起分析歌词:轻快 →害怕

→轻快(渐弱)。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全体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着老师唱唱名。

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

师生接唱: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步骤1:A. 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

C. 学生分组表演。

步骤 2:A.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

(四)教师做本课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小红帽》。 2.能否跟唱曲谱并找到所唱的曲谱。

9

3.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乌龟和兔子的音乐的不同,并用图式表现出来。

2.了解表现乌龟的音乐是由大管演奏的,兔子的音乐是由单簧管演奏的。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片断谈感受进入课

请学生听由大管演奏的表现乌龟的音乐和由单簧管演奏的表现兔子的音乐。 ①问题:

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如果音乐表现的是两种小动物,他们会是谁? ②介绍演奏乐器及其所表现的动物。

③提出问题:乌龟和兔子是哪部童话的主人公?

(二)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 1.点课题并简介

今天就来听一听《龟兔赛跑》的故事。

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由管弦乐演奏的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大管和单簧管就分别是一种管弦乐器。

2.完整的听赏童话故事音乐《龟兔赛跑》(看书上的图画)问题: 可以用线条、颜色图画等分别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为什么爬得很慢的乌龟胜利了,而跑得很快的兔子却输了? 3.分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

教师可准备一些森林的花草、树木小路小溪、终点路标等背景及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小彩旗、玩具枪、花环等创设情境。

①学生模仿乌龟和兔子跑、爬的动作,选择模仿象的同学扮演这两个角色。

②老师和其余的学生一起分别扮演各种小动物:放枪的、挥旗的、助威的、给乌龟佩带花环的等等。

③师生共同简单串演。

④师生共同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时间,可以只表演比赛开始至乌龟胜利片断)。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 教学评价

l.能否听辨出音乐情绪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式表现。 2.是否知道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乐器分别是大管和单簧管。 3.跟着音乐分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时学生的参与程度。

10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配乐讲故事《森林小卫士》。 教学目标

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讲故事。 1.教师贴出书中的六幅图片。 2.请学生给图片排顺序,看图讲故事。

3.为这个故事取名字,将学生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1.听一段音乐,请学生根据乐曲的情绪,为其中的一首选择图片。问题:为什么这样选择?

2.再听两段音乐,学生听辨并选择图片。(为什么?)

3.教师再播放几首乐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情绪选择图片。(为什么?) 可以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图片上发生的事。

3.按故事发展顺序听音乐,学生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模仿人物的表演。

(三)配乐讲故事。 1.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①选择模仿能力强的同学分别扮演主要角色:小狗、猎人。

②选择天鹅、小猴J兔、小羊、小熊、小老虎等小动物的扮演者。③选择讲故事的小朋友。

可以全部由一个小朋友完整的讲,也可以由六个小朋友分别讲六幅画面的故事情节(这几位小朋友要互相商量,协调配合)。

④其余小朋友自由扮演森林里的背景。

2.以上四组小朋友分别研究讨论怎样表演,教师进行指导。

3.配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开始(教师负责音响,并参与学生的表演)。 注:

1.本课也可增加难度:教师多准备几首乐曲,供学生选择。 2.本课也可以变换顺序设计。

例如:为图画选择音乐十编排图画顺序讲故事十配乐讲故事。 教学评价

1.能否听辨音乐情绪并与相应的图片对应起来。 2.能否配乐讲《森林小卫士》的故事。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鹿》 教学目标

11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继续童话世界游

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 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 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

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①领读歌词

A.教师接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

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 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学唱歌词

A.听范唱→全体跟琴唱→教师指导再唱。

B.师生一起分析歌曲: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E.全体背唱歌曲。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学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等。

(三)教师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大鹿》。 2.能否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12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

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只变童话故事其余歌词不变)写在黑板上。教师演唱学生更改后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总结:

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永远住在童话里。

(二)“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可参与某一组的表演。

(三)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教学评价

1.能否感受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能否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复习表演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月儿弯弯

第一课时

歌曲《小小的船》 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和歌曲

第二课时

欣赏《月亮月光光》复习《小小的船》

13

唱唱、做做

第三课时

认识do、re、mi、fa、sol、la、ti 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引导学生讨论歌中的科学幻想

第四课时

《阿细跳月》

《莹火虫》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听、唱一组与自然景观──夜色、月色、宇宙、星光有关联的歌曲、乐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大自然、宇宙空间的想象力。在富有童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初步感受和了解音的高低和唱名。

(二)具体要求 1. 背唱《小小的船》。

2. 初步感受和认识do re mi fa sol la ti。 3. 主动、积极地参加歌表演和音乐活动。 4. 能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音乐学习。 教学准备

(一)教具

录音机、幻灯机或多媒体课件;录音带或VCD;打击乐器、钢琴;钉有图钉的小黑板、红灯笼、莹火虫的头饰、翅膀。

(二)文字图片资料

1. 有关介绍宇宙奥秘的VCD、录像片断或幻灯图片。 2. 有关彝族歌舞的录像或图片。

3. 印有do re mi fa sol la ti的卡片、小灯笼。 4. 小音阶图。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并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的难点:

1.唱名的知识如何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2.如何准确地背唱歌曲。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主动、自信地表演,同时还能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

音乐材料分析 1.《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作词的一首质朴、优美,并极富幻想的童谣。它的语言平实、通俗,十分儿童化。简单、浅显的四句歌词,充分表达了孩子 14

们探索神秘宇宙、太空的强烈渴望,充满了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3/4拍,五声宫调式。歌曲速度舒缓、平和。歌曲前两个乐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是在落音处稍作变化,旋律婉转、跳跃,仿佛月亮就是在浩翰的宇宙海洋里荡漾的小舟;第三乐句在旋律上稍作发展变化而引导到第四乐句,在一个不规则的五小节乐句中结束全曲。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和情趣,尤其是将最后一个乐句作为歌曲的高潮,并以不规则的五小节乐句完成全曲,十分活泼、有趣,具有儿童特点。整首歌曲将小主人翁“我”坐在月亮小船上荡漾,在太空中观赏、畅游的童话般意境描绘得十分生动、有趣,展现了儿童的美好愿望和幻想。

2.《月亮月光光》

《月亮月光光》是根据台湾童谣整理、创作的童声二重唱歌曲。歌词充满诗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月光下的农家、门外农田肥沃、院内花香扑鼻,月光照入房内,新被席、新帐、新床;月光照在桌上,桌上是儿童爱吃的三色糖。歌词反映的事件并不复杂,但充满生活的气息,使人想到,儿童对家园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进行近似民歌的音调,在结构上又借鉴了外国歌曲常用的手法。八小节的音乐可分为四句,四句中除音调起伏多为级进移位变化外,四句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在慢速度中,每句均为级进弱起,创造了一个温和、深情的气氛,表达了儿童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同节奏的二重唱,多为三度、四度音程,和声效果融合、协调,好似在用家乡的语言、甜美的歌声,赞美可爱的家园。

3.《阿细跳月》也称《跳月歌》,是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阿细人之中的一首舞歌。彝族是居住在我国大西南山区中的少数民族,非常喜爱歌舞。每到节日盛事或农闲的月夜,阿细人在山谷空旷的草坪上或松林中,点起一堆堆篝火,并围在旁边脚踏着特别的5/8拍舞步,尽情唱歌,阿细人的月光聚会就被称作“跳月”。在这样的聚会中,小伙子一般都演奏乐器,有的吹芦笙,有的弹月琴或三弦,他们一边演奏一边舞蹈,其舞蹈动作简洁、明快。姑娘们则随着音乐拍手舞蹈,到兴致高涨时便唱《跳月歌》。《跳月歌》的歌词一般都是召唤伙伴们去跳舞的内容。曲调多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全曲以第一小节为主题,每个乐句只有细小的变化。旋律活泼、跳跃、生动、富于鲜明的民族特色,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便是根据《跳月歌》改编而成。

4.《我和星星打电话》

《我和星星打电话》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对答式的领唱、齐唱歌曲。在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了对太空的神奇幻想,这首歌就是通过一位小朋友同小星星的有趣对话,描绘了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太空宇宙的神往,并教育儿童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以便长大后有能力去太空探索宇宙奥秘。

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是由五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由两个小乐句组成,可看作是自由模进,音程在“do、mi、sol、la”四个音之间跳动,旋律进行既好听,又好记;第

二、三乐句,作者巧妙地将节奏变宽,造成句法的鲜明对比和旋律的极不稳定,使音乐必须向下发展;第四乐句在后两小节又将旋律回到了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与歌词较为贴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个乐句又将节奏、旋律加以扩展,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而结束全曲。虽然整个歌曲的节奏复杂多变,但它比较贴近孩子们的语言、旋律,也 15

较上口,容易记忆,因此,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熟悉此歌曲不应太难。

5.《莹火虫》

《莹火虫》是一首简单、明快的歌舞曲。它用流畅、欢快的旋律将莹火虫在夏天的夜空里飞舞时的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由于它歌词简单、易记,旋律流畅、优美,特别适合作小学低年级段的歌表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小的船》。

2.朗诵有关月亮的儿歌,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小的船》 1.导入新课

老师将录制好的《小小的船》的录音放给同学们听一遍,请同学举手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只小小的船是什么? ② 船应该在什么地方行驶? ③ 为什么说月亮像船在太空中遨游?

2.老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并请一位同学有表情有节奏地将歌词朗读一遍,而后全体同学将歌词朗读。

3.教师教唱《小小的船》,注意提示: ① 歌曲的速度、强弱、力度。 ② 歌曲的意境。

③ 在歌唱中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教师应给以表场和鼓励,以激励更多学生能有主动表现音乐的意识。

5.集体齐唱一遍歌曲,老师提出下一课背唱的要求。

(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1.教师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和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2.可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3.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熟练地演唱《小小的船》。

16

2.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3.学生能否初步掌握3/4拍的强弱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小小的船》。 2.欣赏《月亮月光光》。 3.唱唱做做。 教学目标

1.能背唱《小小的船》。

2.能有想像地去欣赏《月亮月光光》。 3.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唱《小小的船》 1.看歌谱齐唱歌曲。

2.邀请一位主动、大方的同学,将歌曲背唱一遍。

3.集体随老师的琴声背唱歌曲。

(二)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 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 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 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

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 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三)唱唱做做

1.教师向同学们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 d r m f s唱名的小红灯笼挂在钉有小图钉的小黑板上。

2.老师指着小红灯笼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

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用手势表现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如挂出,就请大家集体或者个别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

17

4.请一位同学上台在小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

5.老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映。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练习,我们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的音高可排列出优美的旋律线。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熟悉、准确地唱唱名。 2.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 3.学生能否背唱《小小的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掌握领唱、齐唱这一种歌唱形式。 2.能主动参与齐唱或领唱。 教学过程

1.教师将录制好的领唱、齐唱《我和星星打电话》完整地放一遍。并介绍领、齐唱这一种新的歌唱形式,它在我们的民歌演唱中常称″一领众和″。

2.朗诵歌词。请一位同学朗诵领唱部分,其余同学一起朗诵齐唱部分。注意齐唱部分的朗诵一定要整齐。

3.教师教唱歌曲几遍。

① 注意突出音准、节奏的准确。 ② 注意对话语气要尽量表现出来。

4.教师引导同学们就歌曲所描写的内容进行简短的讨论:

① 我们的生活中有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等。我们今天学唱的歌词是否也充满了科学幻想,为什么?

②我们应不应该有幻想,为什么﹖

5.老师领唱、同学们齐唱,要求齐唱部分准确、整齐。 6.请一位同学或几位同学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否尽快掌握领唱、齐唱这一歌唱形式。 3.学生是否在讨论中主动、大胆发言。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18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萤火虫》

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

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

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注:老师可将以上要求课前出示在黑板上,同时出示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在表演开始前老师可分组进行辅导,然后再合成。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

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阿细人跳舞的录像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19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第四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一课时

①唱歌《阿西里西》

②堂鼓、小钹、木鱼的基本演奏方法堂鼓、小钹、木鱼的其他演奏方法彝族风土人情

第二课时

欣赏《转圆圈》 ①随着欣赏曲《转圆圈》哼唱部分词句

②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①随着《转圆圈》的音乐,即兴表演动作 ②用堂鼓等为《阿西里西》作伴奏

第三课时

欣赏《踢踺子》唱歌《拔河》

①用人声、打击乐器为《拔河》制造气氛 ②合着音乐表演踢踺子的动作 ①歌表演《拔河》 ②用人声、打击乐器为《拔河》设计伴奏

第四课时

①欣赏《布老虎》

②活动《士兵进行曲》用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表现《士兵进行曲》的节律另行设计动作表现《士兵进行曲》的节律布老虎的民俗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作出评价。 2.继续引导学生经常注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随音乐做动作时能与音乐协调一致。 4.继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时的自信心。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阿西里西》《拔河》,并能随歌声作表演。

2.认识堂鼓、小钹、木鱼,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并为歌曲作伴奏。 3.听赏《转圆圈》、《踢踺子》和《布老虎》,能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反应。 4.用人声和打击乐器为《拔河》制造气氛,为《士兵进行曲》设计动作。 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录音带《阿西里西》、《转圆圈》、《拔河》、《踢踺子》、《布老虎》、士兵进行曲》。

2.投影仪。

3.堂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

20

(二)文字图片材料

1.图片、各种布老虎、彝族山寨的图片。 2.节奏卡片。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继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拔河》中领唱与齐唱的相互衔接与配合。

2.同时学习堂鼓、小钹和木鱼三种打击乐器,少数学生会感到困难。 3.《士兵进行曲》的动作变化较多,且要合拍,容易发生手忙脚乱的情况。

4.《踢踺子》和《布老虎》这两首管弦乐小品虽然都比较形象,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时仍然有一定困难,主要是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要素尚没有较多的感性积累。

音乐材料分析 1.《阿西里西》

《阿西里西》是一首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

这首歌曲从结束音上来看是宫调式,但从第

1、3乐句来看,显然具有微调式的特点,因此,这首歌曲具有调式交替的特点。

2.《转圆圈》

这是云南少数民族撒尼人(彝族的支系)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圆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只有两处用了 la音),但结构完整,表现力丰富,表达了热烈、质朴、欢快的情绪,而且曲调的进行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有别于外国大调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进行。

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3.《踢踺子》

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管弦乐曲,是老一辈作曲家王义平于1979年为联合国国际儿童年而作,全曲取名《中国儿童玩具》,由《踢踺子》、《抖空竹》、《放风筝》、《布老虎》四首短小的管弦乐曲组成。《踢踺子》是其中的第一乐章。

由大军鼓、三角铁、铃鼓、木梆子、马锣组成的节奏音型更增添了活泼欢乐的气氛,小提琴用跳弓、顿弓,在不同的音区重复这一主题,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接着主题由木管乐器演奏,并加以变化,表现了热烈欢快、相互据戏的场面。最后,在弦乐的长音和弦上,结束了这一乐章。

4.《布老虎》

21

这是管弦乐曲《中国儿童玩具》的第四乐章,描绘了民间玩具布老虎的生动形象,布老虎既有威严的一面,也有温柔动人的一面,音乐很好地描绘了布老虎的双重形象。乐曲开始时由大管奏出威严的老虎主题:

随后出现的打击乐声,描写布老虎在孩子们的摆布下做出种种勇猛威严的动作。接着就出现了一段由双簧管奏出的温和的曲调,表现了布老虎被驯服后的温柔:

一声吊钹声过后,又出现了布老虎威严的主题,随着提琴的拨弦声,布老虎迈着稳健的步伐越走越欢。全曲在一声大锣声后结束。

5.《拔河》

这是一首富有民族风格的儿童游戏歌曲,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犹如民歌中的号子,数板“一二

三、一二三”和“加油加油加油!”的运用更增添了身临其境的生活气息。

除了第一乐句外,其它各句都是领唱与齐唱各唱两小节,既方整又富有规律,并符合拔河的节奏,但领唱的最后一个音与齐唱的第一个音都不是同一个音,这可能会形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6.《士兵进行曲》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的名作,选自《儿童曲集》。表现了一群木偶兵神气地操练的情景。全曲的旋律进行几乎都是级进,加上八分休止符的多次使用,塑造了既神气可爱又小心翼翼地前进的木偶兵的生动形象。这首乐曲虽然不长,但与作者的《快乐农夫》一样,是享誉世界的钢琴小曲,成为钢琴初学者的必弹曲目。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阿西里西》。

2.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阿西里西》。

2.学会堂鼓、小钹、木鱼的基本演奏方法。 3.能积极探索堂鼓等乐器的其它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1.从第三单元的欣赏曲《阿细跳月》引入《阿西里西》,这两者都是彝族的音乐,前者是表现青年们的舞蹈,后者是表现儿童们的游戏。

2.听《阿西里西》的录音数遍,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

3.教师解释“阿西里西”(我们是好朋友)和“丘都拉迪嗡啊”(表现欢乐的衬词)的含义。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彝族的一些风土人情(这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介绍过)。

4.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阿西里西》。

5.展示堂鼓、小钹、木鱼等打击乐器,请学生说出名字,学生可能将堂鼓说成小鼓,将小钹说成是小镲,这也无妨。

教师分别介绍并示范这三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堂鼓用单槌击和双槌同时击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小钹上下相击,左右相击也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

22

6.学生分三组,分别学习堂鼓、小钹和木鱼的基本演奏方法。

堂鼓可奏“× × ×× ×”的节奏,小钹奏“× ×× × ×”的节奏,木鱼奏“××××”和“×××× ×× ×× ××”的节奏。然后三组齐奏,形成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

7.各组分别探索堂鼓、小钹、木鱼的其它演奏方法,如堂鼓击鼓边、或用手按住鼓皮敲击、小钹磨擦发音、用鼓槌击木鱼等,总之,要求学生在同一件乐器身上探索发出几种不同音色的声音,这一练习是很有意义的。

8.用堂鼓、小钹和木鱼为歌曲《阿西里西》伴奏,请学生在课外作好设计,下一节课大家共同来实践。

9.复习一遍歌曲《阿西里西》,再用刚才试敲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评价

1.学唱《阿西里西》的效率。

2.学生掌握堂鼓、小钹、木鱼基本演奏方法的普遍程度。 3.探索堂鼓等乐器其它演奏方法的积极性与参与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阿西里西》。 2.欣赏歌曲《转圆圈》。 教学目标

1.能较为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2.感受《转圆圈》所描绘的儿童月下欢乐歌舞的情景,跟着录音哼唱部分词句并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

3.能用堂鼓等打击乐器为《阿西里西》作伴奏。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阿西里西》。

2.随教师学唱《阿西里西》的歌谱。

3.出示“× ××”与“×× ×”两张卡片,让学生能清楚地区别两者的不同,再请学生找一找在《阿西里西》的歌谱中“× ××”和“×× ×”各使用了几次,“×× ××”用了几次。

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能更有表情地唱好《阿西里西》。在教师的指挥下,随着伴奏带全体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5.请学生分组设计如何用堂鼓、下钹、木鱼为《阿西里西》伴奏(为每种打击乐器设计两小节节奏型),师生共同比较、归纳、综合,作出几套方案。例如:

6.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用堂鼓等伴奏,掀起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

7.教师介绍合唱歌曲《转圆圈》的相关资料,并与已欣赏过的《阿细跳月》作比较,两者相同的是都是彝族的音乐,且都是在月光下的歌舞,不同的是《阿细跳月》是青年人的舞蹈,《转圆圈》是儿童们的游戏歌曲。

8.出示《转圆圈》的歌词,听赏《转圆圈》。

23

9.听赏几遍后,引导学生跟看录音哼唱以下两个片断:

10.部分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不求动作统一,只求与音乐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师应启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表演,掀起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

教学评价

1.学生演唱《阿西里西》时的表情与投入程度。 2.学生设计打击乐器伴奏时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学生即兴表演时的参与率及动作与音乐的协调程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拔河》。

2.欣赏管弦乐曲《踢毯子》 教学目标

1.能用富有力度和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拔河》。

2.能用人声和打击乐器表现拔河的情景,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河》伴奏。 3.能随着乐曲《踢踺子》的韵律,即兴表演踢踺子的动作。 教学过程

1.用拔河的图片或提问的方式引入歌曲《拔河》的教学,请学生用语言描绘拔河时欢快、热烈的气氛。

2.提问“拔河的音乐应当是怎样的?”“演唱时在声音上应具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想象表现拔河场面歌曲的音调特点一热烈、欢快、紧张。

3.听赏歌曲《拔河》的范唱录音,听几遍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认识,为正确地表现这首歌曲打下基础。

4.录音学唱歌曲。

5.教师领唱、学生齐唱,学生领唱、齐唱。

6.按课本上的要求,用打击乐器(或小喇叭、喊声、跺脚等)表现歌曲《拔河》热烈、紧张。欢快的气氛,再将这些声音录下来。

7.边演唱歌曲,边放渲染气氛的录音,师生共同评论。 8.欣赏管弦乐曲《踢踺子》,引导学生注意由木琴奏出的主题。

9.教师表演踢踺子动作(也可将踺子带到课堂上来,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和玩过踢踺子),开始时两拍踢一下,后可变为一拍踢一下,可用右脚踢,也可用左脚踢,可以站着踢,也可以跳着踢,还可以右脚交叉到左脚后面踢等。

10.学生随音乐即兴地做踢踺子的动作,不要要求整齐划一,只要求能合拍,达到“用动作来理解音乐、表演音乐”的目的。

11.复听一遍《踢踺子》以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能在以后播放这段音乐时立即说出曲名。

12.歌表演《拔河》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但以徒手表演拔河为好,不要使用真的绳子,以免目标转移。表演的动作可由学生自己设计,各组表演的动作可以不同,每组约11人(五 24

人一队分列两边,一人当裁判),部分学生可用打击乐器、人声为歌曲伴奏。

教学评价

1.学生演唱《拔河》时的投入程度和是否富有表情。 2.学生在设计《拔河》气氛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学生听赏音乐时的积极性及专注程度。 4.学生在歌表演时表现的纪律性及创造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士兵进行曲》。 2.欣赏管弦乐曲《布老虎》。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布老虎的民俗。

2.在熟悉《士兵进行曲》音乐的基础上,能按节拍敏捷地作出种种动作。 教学过程

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后,初听管弦乐曲《布老虎》。 2.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有一首民谣唱道:“小猴孩,你别哭,你别闹,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麻胡”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残害儿童的恶鬼,让孩子穿虎鞋、戴虎帽、玩布老虎是表示驱恶除魔保佑平安的意思

布老虎身上的图案色彩鲜明,眼睛很大,额头还有一个”王”字,但并没有过于凶猛的样子,相反,它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3.复听《布老虎》,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的,一个是比较温和的。

4.初听《士兵进行曲》,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5.请学生仔细观赏课本上的图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腿、踏左脚、打枪、立正、敬礼等六个动作。同时要念qi、cha、peng、pa、ka等象声词。

6.教师随音乐作示范。

7.这个练习的难点是既要做动作,又要念出声音,两者要密切配合,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可带领学生先随音乐学做动作,再同时念出声音。

这段音乐一共有八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如只做一遍动作,可用第

1、

2、

7、8乐句,即:

如连续做两遍动作,可用整首曲子。 8.可以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最整齐。

9.教师弹琴,部分学生做动作,部分学生列队行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

10.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自由表演。

25

教学评价

1.欣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2.随音乐做动作时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参与率。 3.自己设计动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五单元动画城 第一课时

唱歌《我是快乐的小木匠》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

第二课时

①欣赏《蓝皮鼠和大脸猫》 ②活动《跟着队长走》

①《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叫声。

②学唱《大风车》 ①排成“十字”队形旋转。 ②跟着队长做动作

第三课时

欣赏《三个和尚》 ①童谣《三个和尚》 ②学唱《三个和尚》

③歌谱,“跳树桩”游戏用打击乐器为童谣配伴奏

第四课时

①唱歌《大风车》 ②单元复习。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优秀的动画片音乐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解相关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音乐启发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等传媒听赏音乐,积累和丰富课外学习成果。

(二)具体要求

在演唱、观看VCD、做游戏的过程中,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蓝皮鼠和大脸猫》、《跟着队长走》。帮助学生回忆和总结动画片音乐,联系动画片的画面和故事情节,初步感受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优秀卡通文化带给人们的愉悦。

用木鱼、堂鼓、小钹为儿歌伴奏,进一步熟悉、巩固这三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学唱歌曲《大风车》和《快乐的小木匠》,按照动画片中的情绪,大方地演唱。 做游戏,熟悉唱名。 教学准备

(一)教具

1. 头饰:印第安人插着羽毛的头饰。 2. 图片:蓝皮鼠图片、大脸猫图片。 3. 打击乐器:木鱼、堂鼓、小钹。

26

4. 《大风车》《蓝皮鼠和大脸猫》《快乐的小木匠》《跟着队长走》《三个和尚》音响资料(录音带)。

5. 节奏卡片:

(二)文字、图片资料

1. 《蓝皮鼠和大脸猫》《三个和尚》《小飞侠》的动画片,或动画片片断、图册等。 2. 《蓝皮鼠和大脸猫》《三个和尚》《小飞侠》动画片故事,及动画片的相关介绍。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快乐的小木匠》。

2.表演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 教学目标

1.教唱歌曲《快乐的小木匠》。

2.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和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 3.引导边唱着歌曲边表演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这一单元教学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播放歌曲《大风车》,《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请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电视台播放的新的动画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励学生把家中的动画片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 聆听歌曲《快乐的小木匠》。

1.今天的《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老师也不知道。老师只知道动画片的主人翁是小熊猫,小熊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表现了小熊猫做木匠的情形。

3.教师放第二遍录音并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木匠劳动的情形?学生回答,“嚓嚓嚓嚓”、“沙沙沙沙”等。

4.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根据对木匠了解和观察,做两到三个律动动作,如弯腰伸臂刨木头,或屈膝锯木头,搬运、摆放木头等动作。

(三) 听并学唱歌曲。

1.学生在教师的范唱中继续表演木匠劳动的动作。

2.教师邀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来。 3.请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 创编歌词并表演动作。

1.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凡的工作是不太引人注意,但人们又离不开它的。学生回答,理发师、修鞋匠、小商贩、修车匠、清洁工等。

2.教师鼓励学生把这些行业工作的环境、工具、声音、姿态等列举出来,并改变成歌 27

词,替换《快乐的小木匠》的第一段歌词。如“扑扑扑扑火焰飞,当当当当铁锤响,我是快乐的小铁匠,嗨!嗨!快乐的小铁匠。”等。

3.请同学们把创编的歌词演唱并表演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据故事情节串接和编排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

1.教师介绍小熊猫学木匠的过程,鼓励学生们根据《小熊猫学木匠》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剧情参照“

七、相关参考资料” )。

2.请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其他各个行业的劳动者,如理发师、修鞋匠、小商贩、修车匠、清洁工,并演唱和表演前面创编的歌词与动作。

3.完整地表演并演唱。

4.鼓励学生回家准备相关的头饰、服装或道具,以备“六·一”演出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基本能背唱歌曲《快乐的小木匠》的第一段歌词。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能创编一段与服务行业有关的歌词,并表演相关的动作。 3.学生愿意参与小小音乐剧《小熊猫学木匠》的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蓝皮鼠与大脸猫》。

2.音乐活动《跟着队长》,随着音乐做律动。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蓝皮鼠与大脸猫》《跟着队长走》。 2.随着音乐做律动。 教学过程

(一)《蓝皮鼠和大脸猫》

1.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2.教师提问:今天,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

教师播放《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录音带,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动画片名称。

3.教师自己或请学生介绍《蓝皮鼠和大脸猫》的剧情,并播放《蓝皮鼠和大脸猫》的片头。

(二)模仿老鼠与猫的叫声,跟着录音带演唱伴唱部分。

1.请学生聆听歌曲,说出歌曲中老鼠和猫的叫声。教师准确范唱老鼠和猫的声部。 2.请学生继续听录音,跟着录音学唱老鼠与猫的伴唱部分。

(三)聆听歌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帮助老鼠与猫找到自己的家。

1.教师自己或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两间房子,两间房子没有任何特殊标记,请学生说出哪间房子是老鼠的,哪间是猫的?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学生将刚才模仿的老鼠与猫叫的声音,与卡片上的节奏相对应。请一位学生将两张节奏卡片粘贴在两间房子上。

3.教师请另一位学生指出房子分别属于谁。

28

4.一位学生放卡片,另一位学生找房子,视时间的多少,游戏可继续进行。

(四)聆听《跟着队长走》,播放动画片《小飞侠》片断。 1.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第二个《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2.教师提问:动画城现在播放什么动画片呢?

教师播放《跟着队长走》的录音带,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动画片名称。

3.教师顺势介绍《小飞侠》的剧情,并播放《小飞侠》的片断。并请学生指出《跟着队长走》出现在剧情发展的什么时候。

(五)随着音乐设计与动画片相关的律动。

1.请学生说说随着歌曲《跟着队长走》的音乐响起,动画片中的小孩子们做了些什么(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过崖、钻密林、走稻田等)。

2.请学生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用动作表现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过崖、钻密林、走稻田等情景。

3.学生围成圆圈,领头的做队长,带着印第安人有羽毛的头饰,随音乐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模仿他的动作。第一遍音乐结束,头饰交给第二个同学,由第二个同学做队长,做一个动作,其他学生模仿他的动作。依次循环,表现穿越瀑布、涉水渡江、攀藤过崖、钻密林、走稻田等情景。

(六) 随着音乐设计其他律动。

1.引导学生用《蓝皮鼠和大脸猫》的音乐,继续做律动。

2.启发学生回忆看过的动画片,激发学生伴随着《跟着队长走》的音乐,做其他律动。如老人、孩子,三只小猪、孙悟空师徒、云、雨等。

3.启发学生选择情绪不同的音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愿意和喜欢聆听歌曲《蓝皮鼠和大脸猫》《跟着队长走》。 2.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律动中去,并且在动作上有所创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学唱歌曲《三个和尚》,跳木桩。 教学目标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29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 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

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乐谱:

(四) 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 30

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专心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学生能否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复习整个单元歌曲与乐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开始《动画城》歌曲的学唱。 播放歌曲《大风车》,学唱《大风车》。

(二)分组搭架“大风车”。

1.启发学生讲述风车的形状。 2.引导学生四人一组搭建一个风车。

3.所有风车围成一个圆圈,既可以四人一组地旋转,也可沿着大圆圈旋转。 4.边唱歌曲,边旋转“大风车”。

(三)随音乐旋转“大风车”, 说出歌曲与乐曲名称。

1.教师播放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歌曲或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2.一首音乐结束时,停在教师面前的“大风车”,必须说出刚才所播放的音乐的名称,才能随着下一首音乐继续玩“大风车”。否则,这架“大风车”只能下场休息。

(四) 结束全单元课程。 教学评价

1.大多数学生是否会唱歌曲《大风车》。 2.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大风车”游戏。

第六单元下雪啦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31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教材分析

(一)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 32

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及歌曲《江雪》。 2.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江雪》。 教学目标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学过程

(一)《雪花飞舞》

1. 可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引入教学主题。 2. 为录像画面配上乐曲《雪花飞舞》,边看边听赏。

3. 单独听赏乐曲,教师应启发学生,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 4. 有条件的学校,可听赏钢琴独奏《雪花飞舞》,感受电子琴独奏与钢琴独奏 的不同。

5. 教师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注意乐曲有淡淡的忧愁,注意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 可由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设计。

7. 全班同学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仍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动作。

(二)《江雪》

1. 初步听赏歌曲《江雪》。

2. 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4. 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5.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教学评价

1. 学生听赏乐曲及歌曲时的情绪反映。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时,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3. 学生演唱歌曲《江雪》,情绪是否与诗词意境吻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雪花》。

33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 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 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 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2. 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3.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 播放录音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音(也可由教师范唱)。 5. 教师分句教唱。

6. 在学生基本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教师示范):

①注意顿音的唱法。注意第

一、三乐句第

一、二小节中顿音的唱法,应唱得有 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乐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乐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

一、三乐句应唱得跳跃,而第

二、四乐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音记号的作用。第一乐句中第

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

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仿;第四乐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乐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乐句可唱得稍强。

7. 最后,全班同学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教学评价

1. 学生设计歌表演动作的广泛性。 2. 学生参与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谐程度。 3. 学生听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4. 学生听赏音乐的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 5. 随音乐做动作的和谐程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雪橇》。 教学目标

1. 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雪橇》。 2. 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有关滑雪橇的画面。

2. 听录音两遍,教师提问:滑雪橇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时,应该是怎 34

样的情绪?

3. 教师分句教唱第一段歌词,可放慢速度。 4. 教唱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 5. 教唱第二段歌词。

6. 在学会歌曲后,可组织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选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如马蹄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模仿?马铃用什么乐器来模仿?等等。所选乐器不要多,节奏也不要太复杂。

教学评价

1. 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

2.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的效果。 3. 学生创造的欲望及能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为下一步表演作准备。 2. 注意区分2/4拍及3/4拍,并能按要求演唱。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有关动物冬眠的画面。 2 听录音范唱,

3. 教师分段、分句教唱,可放慢速度教唱。

4. 教唱第一乐段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情绪,应唱得抒情、优美。

5. 教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第二段与第一乐段在节拍、情绪、速度等几方面的区别。 6. 教唱第三乐段,注意情绪的对比:小动物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明年再相会。 7. 学会歌曲后,第

一、三乐段齐唱,第二乐段可按歌词内容分配角色演唱。由于歌曲较长、歌词较多,要求学生背唱有一定难度。学生能跟着录音比较完整地延长就可以了。在以后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进一步熟悉这首歌曲。

8.下课之前,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布置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在课下小组同学讨论,分别为歌曲的三段设计几个动作。

教学评价

1. 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

2.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的效果。 3. 学生创造的欲望及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教学目标

1. 复习歌曲,为下一步表演作准备。

35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排演动作。 教学过程

1. 为了上好本节课,事先要有一些准备,教师要准备一些头饰、面具,音乐教室也要适当布置一下,还要事先培养各班的音乐骨干,让他们在活动中起带头示范作用。准备好《小动物告别会》歌曲的磁带,还应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使这项音乐活动既热烈,又井然有序。

学生方面也可自己准备一些头饰或面具,并设计几个舞蹈动作。

2. 播放《小动物告别会》的伴奏带,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上台,为大家表演本小组为歌曲设计的动作,并组织大家简单讨论。

3. 教师与学生中的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另两组同学,一组伴唱,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奏出三拍子的节奏型(如“× × ×”、“× ×× ×”等)。

4. 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以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即使动作不太协调,也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参与,要能感受到三拍子的韵律。

5. 如场地条件稍差,无法让全班学生同时表演,也可分三组进行,分别表演歌曲的三个乐段。总之教师要因地制宜,设计出恰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把这一课上好。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参与率。

2. 热烈欢快的场面与良好的纪律相统一。 3.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4.活动中,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36

第二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初步感知、了解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

2.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谈话

图片欣赏。

2. 提问:(逐一简述画作)好朋友们这些画画的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呀?

3.生汇报,师小结谈话。

师:说得真好,童年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呀!老师现在长大了都特别渴望童年生活呢,真羡慕童年时代的你们呀!

引入课题,板题,读题。

师: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画家是怎样把快乐的童年留住的,(板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来,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题)

二 、欣赏

1. 欣赏《悄悄话》,谈谈自己的发现。

2. 猜一猜 :小女孩可能在说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悄悄话》局部图1,《悄悄话》局部图2)

3. 师小结

师小结:《悄悄话》是中国画家王友政1979年的一幅绘画作品,这是一幅中国画,画家在作画之前,对自己要描绘的事物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高兴的神态表情,带我们走进画的意境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4. 谈谈生活中自己快乐的事

5. (出示《洗澡》)欣赏《洗澡》,讨论这幅画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快乐幸福的?

6. 小结,情感升华。

7. 了解留白

(1)出示《耍孩儿》,欣赏。

(2)比较《耍孩儿》和《小八路》的不同,了解什么是“留白”。

比较画面,感受衬托

8. 了解颜色的深浅

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生分组讨论,感受深浅颜色的衬托。

9. 尝试赏析

五、小结延伸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啊?(引导学生说收获,如:注重细节,“留白”是我们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浅颜色的对比衬托)

2. 欣赏其他画家的作品。(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画家表现快乐童年的作品,快去欣赏吧,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熟悉的场景。(欣赏作品)

3. 小结

师:童年生活天真烂漫,幸福美好!画家笔下那些童年快乐时光给我们带来的是美好的感受,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相信你能用上你的画笔,记录你的快乐童年。

我的假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法表现假日的图片和资料,提高在画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 学习运用适当的夸张表现人物的动态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的愉悦心情,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 通过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

教学准备

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 展示交流

(1)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

(2)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图片。

提问:假日总是美好的,你会怎样渡过假日?你在假日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3、欣赏感悟。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幅画。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的前后分别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

游乐园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游乐园的图片,唤起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

2. 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游客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 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吗?游乐园里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特别好玩?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

(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在哪里?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①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

②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的他们的感受。

③齐全的配套设施

④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场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

3. 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

(2)作品欣赏、探讨。A表现内容

①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②写实或大胆想象B表现方法:线描、刮画、剪贴画等多形式表现。

2、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3、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4、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

(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板书设计 《游乐园》 项目的多样、 有趣的造型 齐全的设施

作业设计

1. 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2. 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并画出其中最有趣的地方。

船儿出航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 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表示力和想象力。

3. 使同学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示;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同学的想象和创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观察自身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考虑: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示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 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考虑: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示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一起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 同学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

(2)同学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同学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 评价作业。

(1)同学上台介绍自身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 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身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准备各种拼贴资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 评价作业。

让同学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 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考虑: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一起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 示范制作。

(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考虑: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平安等)。

4. 同学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

(2)同学创作,教师指导。

5. 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竞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6.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与航模竞赛。

我们喜欢的动画形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的动画形象,感受其拟人化、夸张化及富有人类感情等在内的动画形象造型特点。

2. 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多样学习中,认识更多的动画形象,并获得临摹动画形象及添画简单故事背景的方法及直接创意体验。

3. 培养简单的动画形象造型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增添美术表现的幽默与智慧,丰富精神世界,初步发展动漫时代需要的文化创意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与交流动画形象,进行动画形象的临摹及简单故事的添画或进行其他方面的延伸创意。

难点:大胆而细致的动画形象临摹造型和自由而有创意的简单故事添画引导。

课前准备:

学生:带好自己搜集并剪好的动画形象1-2个、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动画舞台秀”背景及若干动画形象玩具等。

教学过程: 1. 猜想激趣导入

以两个学生熟悉的中国动画形象的猜想导入,一方面增强孩子们对民族动画的视觉认知和自豪感

(1)猜一猜:

你知道这是谁的穿戴吗?(黑猫警长) (2)再猜一猜:

你知道这是谁的玩具吗?(孙悟空)

(3)从孙悟空自然过渡到“中国国际动漫节”动画吉祥物“小金猴”,从而引导学生和小金猴一起进入去找找我们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的学习环节。

2. 引导学生认知各种动画形象,并发表来自他们的视觉第一印象。

(1)比一比:

谁认识的动画形象多? 哪些动画形象是中国的?

感受动画时代多姿多彩的动画形象。

(2)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些动画形象?为什么?

鼓励学生抓住动画形象的特点,说出自己的视觉观赏感受。

(3)在比较中提升对动画形象的视觉审美认识。如引导学生把“孙悟空”这一动画形象和生活中的猴子长相加以比较,从而悟得动画形象具有夸张、拟人、鲜艳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动画小知识”这样的方式总结学生的欣赏感悟。 3. 微作业之一:

在老师提供的背景上,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剪好外形的各种动画形象进行拼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动画舞台秀》,并展示孩子们的成果,以营造动画创意氛围。 4. 以“小金猴”和我们一起去画画我们自己喜欢的动画想象为转折,顺利引导学生进入临摹动画形象的学习环节。

5. 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经验,说一说动画形象临摹的要求和注意点等。听取学生精彩回答后,教师结合一般临摹步骤图作概要讲解和局部示范,并结合动画形象临摹小作欣赏加以拓展。

6. 微作业之二:

引导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用线描方式临摹一下。 7. 延伸添画作业引导

(1)这是一幅临摹动画形象基础上,添加简单故事情节的小创作,想一想:作品怎样添加故事背景,才能使动画形象变得更加生动?

结合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进一步想象创作的规律

(2)深入作业要求 8. 拓展创意引导

(1)引导学生在课余创意自己的动画形象,有条件的还可以知道学生进行动画短片创作。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做一本“动画形象”收藏小手册。

动漫宝宝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动漫的各种特点,加强对动漫的认识和喜爱。

2. 初步学习运用夸张、拟人、添加等手段设计动漫形象,培养创造能力。

3. 丰富生活情趣,树立动漫意识,为创造富有特色的中国动漫形象而努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老师用最美术的方法介绍自己

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们还有人叫我于老师,看来大家对我还是不熟悉啊。那么今天老师想要用最美术的方法介绍我自己。看,我要把自己画下来。知道我为什么把自己画这样吗?因为刚刚去了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动漫城。那里住着很多很多的动漫宝宝。

——动漫宝宝

2. 创设情境“动漫城”,引入本课

(1)(幻灯)引导观察课件中变成卡通形象的生活蔬果。

(2)将教室屏幕幻化成卡通形象“屏幕姐姐”,由屏幕姐姐提出本堂课学习的要求。

教师:嗯。看这就是神奇的动漫城堡。(出示幻灯图片)怎么样才能去呢?你听,(课件音频)想到动漫城来,必须有个本领,把什么都变成动漫的本领。学会这个本领你就可以进入动漫城。小朋友,怎么把身边的东西变成动漫宝宝呢?好好想想。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那么怎么把一样东西变成动漫宝宝呢?老师带来了两个神奇的宝盒。里面装着怎样把动漫画好的秘诀。有没有兴趣学?

二、知识传授,技法揭示

教师逐一揭示2个创作秘诀

1. 揭示秘诀一:像我们一样(拟人法)

教师:哦,那么就来看第一个秘诀。当我打开这个宝箱的时候请你们大声的读出来,好不好?

2. 教学“秘诀一”后,使用“秘诀一”:

教师:怎么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教师:看,这是一根铅笔。怎么会变成动漫宝宝?

(加上眼睛、鼻子、嘴巴、手、脚)

教师:既然像我们人一样,那么除了会笑还会有其他很多的表情。我们一起来看下都有些什么表情吧和动作。(课件出示各种表情的梨宝宝)

教师:接下来,请三个同学上来为水果卡片画上表情。

教师点评。

3. 揭示秘诀二:特别大,非常小(夸张法)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们画了三个表情,都非常的棒。连很多动漫城里的动漫宝宝也来观看了。看,有冰淇淋宝宝,棒棒糖宝宝,还有铅笔和尺子两个好朋友一起牵着手来了。

(黑板展示有冰淇淋宝宝,棒棒糖宝宝,铅笔和尺子宝宝)

三、运用知识,尝试作业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拿出你的方形的作业纸,选着一样东西,把他画成动漫宝宝。记住使用老师教的两个秘诀哦。老师给你一首歌的时间,好,【播放音乐】开始吧。

四、深入情境,作业展评:

1. 卡通城展板出示,把作业贴到卡通城堡中,完善“卡通城”的情景设计。

2. 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选择性讲评。

光荣的奖章

教学目标

1. 通过奖章欣赏,了解奖章的作用和基本要素,并能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

2. 通过奖章观察、分析、创作实践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通过为学校或班级设计一枚有意义的奖章,培养荣誉感。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奖章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展示老英雄给战士们讲战斗故事的照片,指出:光荣的奖章记录 下英雄光辉的岁月和不朽的事迹。出示课题:光荣的奖章。

2、出示几种不同的奖章的图片:五一劳动奖章、八一勋章等,提问:你认识这些奖章吗?你能说出这些奖章的名称吗?教师进行奖章介绍。

3、说一说:奖章的用途和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归纳奖章的用途。 板书:荣誉、纪念、欣赏。

二、讲授新课

1、仔细观察奖章,分析奖章有哪些基本要素。

教师出示奖章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通过事物欣赏使学生对奖章有直观感受,并观察奖章的组成要素。

2、观察奖章外形有哪些不同的变化,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外形? 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奖章外形设计的不同特点。观察奖章有哪些不同的挂饰,说一说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的奖章挂饰?

3、奖章的中心图案有什么特点?

重点分析奖章的图案,观察图片如何提出主题。探索中心图案的文字与图案有哪些不同的排列形式?

a 中心图案和文字要适合奖章外形 b 中心图案简洁明了,体现奖章内容。 主要内容要用色彩凸显出来

c 中心图案与文字排版形式各异,可采用环绕式、横排式等。

4、师生共同总结奖章设计要领。教师示范奖章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应用实践

教师出示设计任务单:为班级各项评比活动设计奖章。 小组讨论:

欣赏奖章图片,发现奖章外形特点,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学生猜一猜奖章的名称,从哪里看出来奖章的主题?

学生发现奖章外形设计的不同,并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过的奖章外形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发现奖章由挂饰、中心图案和文字三部分组成。

观察奖章的设计特点,通过教师引导打开设计思路,明白可以设计挂饰相同、形状不同的奖章,或者反过来,设计形状相同、挂饰不同的奖章。

小组讨论:挂饰相同,外形主体图案不同可以如何设计。

学生回答:文字和主题如何创意变化根据教师示范,得到启发,了解基本步骤。 A、我们能为班级活动设计哪些奖章? B、各类奖章应有什么特点?

四、作品赏析

欣赏同龄儿童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教师提示作品的突出优点,激发学生对奖章设计的兴趣。

走迷宫

教学目标

1. 能大胆想像与创造,注意设计与功用的关系,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2. 收集有关迷宫的资料,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造型特点。

3. 收集多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4. 养成有序地制作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造型方法表现出一个平面的迷宫。

难点:收集多种材料,掌握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泡沫塑料、水彩笔、彩纸、工具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体验迷宫的玩法 (5分钟)

师:今天邹老师给大家带了礼物 看看这是什么?拿出迷宫图。(有主题的迷宫图)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来走一走迷宫 下面的同学帮我看看他一共走了多少时间。

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

三、了解迷宫的相关知识 1. 感知迷宫的特点

刚才我们一共一起走了2张迷宫图,对比两张迷宫图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师总结:设计更多的岔路就可以迷惑别人,使的他们失去方向。后来人们就把道路难辨,结构复杂,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成为迷宫。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四、分解迷宫图的设计方法(观察幻灯片)

师:瞧,这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都有起点和终点 道路都很复杂。(你总结的真好,每张迷宫图都有起点和终点,如果没有了起点和终点那么迷宫图也就失去了意义 不同:一个是有外型的另外一个没有。(那么你觉得他的外型像什么?花盆)

师:刚才小朋友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迷宫的秘密,要让迷宫更加的具有艺术感,我们可以变化迷宫的外形,请你说说看它的设计灵感都来自于哪里?

师总结:是啊?我们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迷宫的创作灵感。

师:那么迷宫的外型是好看了,那里面的道路我们因该怎样去设计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张图片。他们的道路设计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个是乱的,一个是有规律的。

师:你觉得我们在设计路面时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示范)

生:岔路。

师小结:岔路的铺设是迷宫中最重要的部分,运用线段的方法就能够轻松的完成设计出迷惑别人的岔路。

师:这样以来一张基本的迷宫路面图就完成了,同学们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让路面更加的富有趣味。(观看图片 这样的道路上多了些什么呢?)

生:障碍物。

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五、学生作业:

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六、评析作品 拓展知识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

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动物造型饼干

教学目标

1. 认识不同种类的小动物,掌握动物饼干造型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彩泥或橡皮泥捏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橡皮泥塑造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对休闲点心的审美表现,培养对动物泥塑的兴趣,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粘贴动物造型饼干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小动物。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橡皮泥)、塑料刀、牙签、底板(卡纸或三合板)

(教师)课件、范作、泥塑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谜语导人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出示兔子饼干图片,导人课题:《动物造型饼干》。

2.比较饼干兔子与真实兔子的异同。

相同:长耳短尾,保留了兔子的基本特征。

不同:红眼、兔毛、胡子不见了,立体变成了扁平,形状更加概括。

出示一组动物造型饼干,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动物饼干突出了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3.看动物,说特征,画图例(可以学生扮演或学生说教师画)

欣赏认识各种动物,观察动物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4.示范讲解动物造型饼干制作方法:

(1)选择彩色橡皮泥:不同色彩可以表示不同“口味”。

(2)揉捏橡皮泥,压平,厚度如平常的饼干。

(3)用塑料刀刻划出动物造型。

(4)粘贴动物花纹(可加入其他“口味”)。

5.布置任务:用彩泥做一块造型美观、口味独特的动物饼干。

注意:体现动物的动态、外形、色彩、花纹等特征;粘贴时要细心、卫生、安全。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交流

做一棵大树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塑一棵大树。

2.通过捏塑一棵大树,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多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美感,培养学生用捏塑的手法表现大树。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树的特征表现不同的树。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泥塑刀(可自制)、泥塑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亲亲泥土

1. 玩泥游戏操。

教师引导学生做泥球操运动:团、搓、压、挖等动作,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泥塑手法。

2. 泥土做体操。

将泥块或泥棒弯曲、扭动、拉长,配上体操的名称,如弯腰、转体、伸展等,体会泥土的柔软和伸缩度。思考:变了形的泥土像什么?

发现新的玩法:通过搓泥丸、搓泥条、卷泥圈和拍泥饼四种泥塑最基本、最常用的泥形练习,体验用这些泥形加上组合和变化就可以塑造出各种让人惊奇的泥塑造型。

3.谈话导入。

(1)示范激趣。

教师示范用小泥团做一颗“种子”,包裹在泥块中,然后搓出一个长锥形的树干,最后做成一棵简单的树。教师讲述:“老师把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种子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大树!”

猜猜老师做的是一棵什么树?

(2)欣赏大树。

欣赏各种树的图片。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培育出的各种树木不仅造型各异,色彩多样,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好朋友。

4.讲解示范。

(1)分析树的结构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形的造型特征,想一想树一般由哪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听取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树一般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2)观察树的一般结构特点。

5.创作提示。

①树干要做得粗一些。为了使树干更牢固,可以在中间

插一些支撑物。

②表现大树优美的姿态,塑造大树明显的特征。

5.栽树成林。

6.拓展整理。

(1)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2)活动四肢,身体造型,诗意提升。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学生做动作:我是一棵大树,向着天空伸展(双手向上伸展),那儿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儿有雪白的云朵在飘浮(在头顶上摆动胳膊)。当风儿吹过的时候,我的枝条在颤抖(快速摆手)。摇动着鸟儿入睡.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双手放在头侧,闭上眼睛)„„

泥塑恐龙

教学目标

1.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形象特点。

2. 学习运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表现庞大的动物。

3. 通过泥塑恐龙,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对泥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恐龙的外形特征,用泥塑的形式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不同体型的恐龙,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把握。

课前准备

(学生)恐龙的图片资料、彩泥或陶泥、恐龙玩具模型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彩泥或陶泥。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欣赏各类恐龙图片,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恐龙的外形特征与现存动物,如大象、鳄鱼、鸟类等动物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类型的恐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 揭示课题。

3. 探究,模仿。

(1)回忆已掌握的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交流归纳:搓、团、捏、接、拉、压。

(2)学生观看教材第25页泥塑步骤图,体会创作过程。

(3)教师示范创作一只恐龙,指出创作要点。

①准备好一团泥,并捏出恐龙的脖子和尾巴。

②捏出头部。

③搓出四条腿,并粘到身体上。

④捏出三角形骨板粘到背上。

⑤用小工具刻画出细节。

(4)观察比较,找出教材第25页图中的恐龙让人感到特别巨大的原因。

(5)同龄人作品欣赏,分析制作方法。

4. 设计,创作。

①用泥塑的方法创作一只自己喜欢的恐龙。

②和同学们的作品组合成一个恐龙乐园。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 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作品在造型、制作方法上各有什么特色。

炫彩的天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天空的不同色彩变化,欣赏天空的美丽景色 2. 能力目标:初步尝试水粉湿画法的表现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炫彩天空。

教学难点

用水粉湿画法大胆表现自己心中的天空

前置性作业

欣赏美丽的天空的图片或有关天空的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一、观察。

1. 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天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 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说说给你怎样的感受?

3. 思考:天空的颜色变化多端,你能找到哪些颜色?它们会因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吗?

二、欣赏。

1.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英国画家透纳的油画作品《战舰“特米雷勒号”最后一次的归航》,说说各自的感受(这幅画中描绘了落日时分。这艘战舰被一艘小汽船拖回港口的情景,天空中落日在黄色和橘色的光芒当中,周围的蓝色云朵好像快要把太阳淹没了。天空中的色彩多姿多彩,漂亮极了。)

2. 想一想:画家作品中的天空都有哪些颜色?

3.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英国画家郎兰森的水彩画作品《冬日之景》,说说画家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4. 出示课题:《炫彩的天空》。

三、表现。

1.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水粉湿画法创作炫彩的天空步骤图,体会创作过程 2. 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创作,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 a:用大号水粉笔沾清水将纸面均匀刷湿。 b:趁画纸湿润的时候画上自己喜欢的天空的颜色 c:稍后用白色和深色画出最亮和最深的细节。 3. 巩固创作过程。 4. 作业反馈。 5. 欣赏同龄人作品

四、尝试。 1. 作业要求:

a:尝试用水粉湿画法的方法表现自己回忆中印象最深的天空。 b:用水粉湿画法把最美的天空留在纸上,并添上美丽的背景。 2. 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

1. 说一说:自己作品中用到了哪些颜色?经过水的晕染,他们之间有什么神奇的变化。 2. 评一评:谁画的天空更美。

六、拓展。

尝试用不同的媒体去表现绚丽的天空。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

2. 用彩泥做几只小鸟。

3. 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鸟窝。

2. 学会制作鸟窝、小鸟的方法。

教学用具

鸟窝、鸟的图片、树枝、干草、VCD影碟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大地是小草的家,天空是白云的家,小溪是鱼儿的家。我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森林是谁的家?

学生:小鸟的家、各种小动物的家。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鸟的家”。

二、发展阶段

1. 板书课题──小鸟的家。

2. 教师:桌子上放的是各种头饰,同学们看看它们是谁?

(黄鹂、麻鹊、喜鹊等)

教师:好,请把你们的好朋友小鸟头饰带在头上。

3.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和小鸟一起飞翔?

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变成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随着音乐,自由自在地飞翔吧!(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看谁做得形象漂亮。)

通过自由表演,使学生从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看其他小鸟是怎样生活的录像。(通过放录像可以使学生们身临其境,能够亲眼看到小鸟是怎样生活的。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并作思想教育。)

教师: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让我们一起为小鸟创造一个幸福的家。

4. 让学生说一说鸟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 让学生看书,说一说书中的鸟窝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

6.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做。

7. 教师演示一个鸟窝,让学生看是怎样制作的。

8. 学生制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鸟窝和小鸟的制作。教师指导,让学生评出三个最佳创意奖。(让学生来评比作品,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三、收拾整理

把我们用的材料收拾好,看谁收拾得又快又好。(通过收拾整理,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鸟的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怎么做?是的,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

奇特的梦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2.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课前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境激趣。

(1)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2.畅谈梦想。

(1)我们平时常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3.欣赏评析。

(1)课件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课件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件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4.引导创作。

(1)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5.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6.交流评价。

(1)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的中标。 (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淘气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淘气堡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能用拼贴的方法表现淘气堡。

2. 在合作学习中练习有序地进行前后组合拼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 在看看、说说、做做等活动中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1. 回忆揭题。

出示淘气堡图片,老师提问:“你认识它吗?你玩过它吗?现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在玩耍的感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表现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2. 欣赏探究。

引导学生欣赏淘气堡并启发学生思考:“淘气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小组内自主学习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淘气堡的特征。 3. 学习发现: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淘气堡呢?

(1)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研究淘气堡的表现要点:抓住结构要素来造型。

(2)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拼贴表现淘气堡的方法。

(3)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拼贴淘气堡的步骤。

4. 创作表现:学生尝试用彩色纸拼贴一个好玩又好看的淘气堡。 5. 展示评价:小组内展示并互相介绍自己拼贴的淘气堡中有趣的细节。

6. 欣赏拓展:除了用拼贴表现淘气堡外,你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淘气堡的场景。

剪影

教学目标

1. 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 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课件、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2)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3)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4)揭示课题: 《剪影》。

(5)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2. 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3. 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5. 再创。 (l)出示创作要求。 (2)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 展示。

(1)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剪花边

教学目标

1. 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 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 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折剪出花边纹样。

难点 :花边纹样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 欣赏,导入新课

1. 出示范图一

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与第三课内容衔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只蝴蝶是怎么剪的吧!

课件图示蝴蝶的剪法,强调对折的作用——只要剪一半,展开,就能变成两边一模一样的蝴蝶。

2. 课件出示范图二,说明花边在生活当中的广泛应用。

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花边可以做什么用呢?

课件展示装饰各种物体的花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花边图案的类型。

课件展示分类。几何图形、生活用品、花边图案的分类 、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图案

师:本来平淡无奇的物品,经过花边的妆点,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师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板书课题:剪花边

3. 解析制作步骤。

课件展示步骤。

三、 学生作业 ,分小组比赛。

师:马上要动手剪花边了,我有一个提议,我们分小组来个时装表演好不好?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花边,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时装模特,把花边都装饰在这位小朋友身上。完成后上台展示。

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议、总结、拓展。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花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站立的折纸动物

教学目标

1. 学习立体纸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纸立体造型的能力。 2. 运用概括、拟人、夸张与装饰等手法,对动物进行造型。 3. 提高对纸立体造型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过程 1. 游戏导入

(1)看图猜物:图中躲藏的是什么动物?

(2)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外形、色彩。 2. 欣赏感知

(1)欣赏动物雕塑,说说各自感受。

(2)欣赏“站立的折纸动物”优秀作品,分析比较:折纸动物和雕塑作品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自主探究

(1)共同探讨:让纸片站立起来的好方法。 (2)探究分析“大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 (3)欣赏同龄人作品,分析比较,寻找制作的好方法。 4. 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

用折、剪、画、贴等方法模仿或自制能站立的动物。 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动物乐园”。

(2)交流自己最想做的“站立的折纸动物”。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5. 展示评价。

以“动物乐园”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了解手拉说剪纸的方法。

2. 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相连的动物、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 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感受同学的友情和温暖,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教学活动

1. 请学生观看“找朋友”的精彩片段,回忆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情境。 2. 引导学生欣赏一组“我们都是好朋友”的图片。 3. 引导学生欣赏山西民间剪纸《手拉手》。 4. 揭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5. 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6. 欣赏优秀范作,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 作业建议: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一组手拉手的人或动物。 8.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9.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并及时评价。

剪纸欣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中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

2.了解剪纸的艺术形象与生活情趣的联系,并能简单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3.认识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喜好和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在欣赏中大胆交流并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

(教师)欣赏课件、资料(传统民间剪纸图片、作品,现代剪纸作品)、剪纸制作流程图、剪刻纸工具、系列资料光碟等。

教学过程

1.看一看,听一听。

(1)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艺术大师。出示“剪拖娘子”库淑兰的照片。

教师:你们知道这位老人吗?她就是民间剪纸大师——“剪花娘子”库淑兰。

教师简单介绍库淑兰的艺术生平:

“剪花娘子”库淑兰,中国剪纸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一生坎坷却从不向命运屈服,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剪纸艺术风格。老人已经去世,让我们深深地为她祝福,并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c 花丛中盘腿而坐的是剪花娘子,库淑兰说:

“这就是我!”下面就让“剪花娘子”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剪纸独特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

《剪纸欣赏》。

(2)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制作工具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前的北朝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谈话热身:出示《虎》剪纸作品,探讨表现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之美。

比一比同一题材的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照片、民间玩具等艺术形式的异同。

小结: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民喜爱。

2. 探一探,说一说。

在民间剪纸中,历史最久、数量最大、样式最多、题材丰富、最有代表性的门类就是窗花。

欣赏老师剪一个团花和花边作品,并将作品美化教室。

小结过渡:新春时节,阳光照进居室,透过亮堂堂的居室,把绚丽精美的窗化花托显出来。窗花,凝聚着农家一年来的辛劳,,抒发了农民质朴的情感,述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在的故事,更寄托着新一年的希望。它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光明、祥和和美好的印象,给世世代代的农民带来了多少期盼和憧憬。

(2)欣赏不同形式、类别和题材的剪纸作品,初步感受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

按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剪纸,讨论与传统民俗的关系:①春节与窗花;②过年与过门笺;③元宵节与灯仡;④婚俗与喜花;⑤服饰与花样;⑥民居与装饰等,分类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组的内容点击课件中的链接。

(3)分小组介绍研究成果:最喜欢的作品以及艺术特色。

3.找一找,想一想。

(1)欣赏特种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

(2)探究教材第44页中《福寿三多》的寓意。

通过“我知道”的抢答方式,分小组寻找出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料中表达吉祥寓意的剪纸形象。

(3)说一说,在剪纸造型中,艺术家是怎样进行夸张和变形的。

4.学一学,剪一剪。

(1)欣赏不同形式、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窗花,体味窗花的艺术之美。

(2)比较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不同的感受。

(3)学剪一个简单的团花,交流各自的感受

5.探一探,访一访。

总结: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手法非常浪漫,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观察,在众多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添加、复合、重组,创造出了一个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1)欣赏中外艺术剪纸,品味剪纸的艺术之美。

(2)小知识:剪纸的不同表现手法,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并进行连线游戏。(注:本环节可做选用的拓展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来进行教学,不作学习知识点。)

(3)走访或邀请当地的剪纸艺术家(或民间艺人),感受本土的剪纸文化。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数学广角--------搭配

(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规律的全面思考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三.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学习单,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想) 播放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哪个动画片里的呀?(喜羊羊与灰太狼)灰太狼最喜欢做什么?(抓羊),今天呀,灰太狼就把美羊羊给抓走了,并且把她关进了狼堡里,这下可把喜洋洋给急坏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把美羊羊救出来吗?(愿意)要想救出美羊羊需要闯过两个关卡,我们先一起进入第一关吧。 二.实际操作,感知规律。

1.第一关:羊村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 师:你能帮喜羊羊解决吗? 生思考后汇报:12

21 师:那密码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来试一下,原来是21,看门开了,恭喜你们顺利的进入下一关。

2.第二关:超级密码锁: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找生读)

师: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几种可能呢?

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作业纸,想一想,写一写,同桌之间相互商量一下,写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交流时有序轻声,完成后坐端正。

学生两人为一小组,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学生完成后汇报:

生1:我先写12,再写21,13和31,23和32。

生2:我先让十位都是1,个位分别是2和3,之后让十位是2,个位是1和3,最后让十位是3,个位分别是1和2。

生3:我先让个位都是1,十位分别是2和3,之后让个位是2,十位是1和3,最后让个位是3,十位分别是1和2。 肯定学生的方法,总结: 交换位置法:12

21

3123

32 固定十位法:12

13 21

23 31

32 固定个位法:21

31 12

32 13

23 师:我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字能组成6个两位数。

师:超级密码锁的密码到底是几呢?原来是23,恭喜你们顺利解码,成功救出美羊羊,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人相互握手庆祝一下吧。 (学生握手庆祝)

师:同桌两人握手,握了几次? 生:一次。

师:如果三人握手,每两人握一次,三人一共握几次?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表演一下?

三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观察。

共同得出结论:三人握手,每两人握一次,一共握3次。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师:美羊羊为了感谢喜羊羊救出自己,邀请它去羊村乐园玩,你们想去吗? 游戏1:用 红 、黄 和蓝3种颜色给地图上的两个城区图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揭晓答案:6种。

游戏2: 你们太棒了,美羊羊给你们送奖励了,数学口算题卡 买一个数学口算题卡需要5角钱 ,可以怎样付钱?

(1) 一张5角的纸币

(2) 两张2角的纸币,一个1角的硬币

(3) 一张2角的纸币,三个1角的硬币

(4) 5个1角的硬币

师: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比如先从面值大的搭配

也可以先用同一种面值搭配,再用不同面值搭配 。 学生操作,将解答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操作后汇报。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十位

个位十位

个位十位

交 1

1 换

1定 13定

3 位 13十 2 1

2 法

3 搭配

个位

3 3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五

在执教《识字五》一课时,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首先我利用自身生动的语言配以精美的图画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大海图。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大海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朗读词语的愿望。接着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边欣赏风景的同时认识新词、诵读韵文,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主体、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在韵文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富饶,体验了在海边玩耍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活动情境中学得愉快,文本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孩子们在充分的玩味中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抓住韵语间的空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注重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像,让学生的感悟从主动积极的读书活动中自然流泻。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在整体的感悟中,学生形成了完整的“词串情境图”,我想,此时对孩子来说无论是读还是背都是一件乐事吧。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教学时写字的时间太少,可以多安排学生写一个字,以确保对生字的巩固。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教案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历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窄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字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板书设计:

识字2 同学之间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课内课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2、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教学难点: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用具:朗读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6、练习美读。

①拍手读,读出词语的节奏:练--书--法X--X--X 你发现了什么?(3个字的词语)

练习(出示填空题):()二胡()钢琴()电脑()天气 ()鸽子()京戏()花草()象棋 ②你发现()里填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练--书法X--XX ) 你也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出示题:在()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足球()手工()舞蹈()草坪()国旗

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像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的一个句式来说吗?

出示句式练习:

(1)课余时间,同学们有的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2)同学们的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_____,有的喜欢______,有的喜欢______。指名说。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识字2 练书法 画图画 下象棋 比比谁的本领大

弹钢琴 拉二胡 唱京戏 畅游文艺小天地 栽花草 喂鸽子 养金鱼 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 学电脑 观天气 从小立志学科技

5、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朗读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词语、句子)。

学生:课前认识紫丁香树,翻阅资料查找与紫丁香的有关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时,你就喜欢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2、课件演示: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送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

二、对话平台。

(一)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自主读书与交流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二)识字。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

5、出示一段顺口溜检查识记效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加深印象,探讨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改变识字情境,促进巩固识字。)

(三)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赛读。通读全诗,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关心

小朋友们 热爱 老师

尊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探究法、朗读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火车”游戏。(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火车火车开起来。生:火车开到我这里。(给教师出示的生字组词,造句。)

二、精读。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

4、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三、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四、背诵。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课件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小组表演背诵。

4、全班汇报。

五、练习。

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正确。

2、全班开火车读。

3、学习伙伴说这些词语会写的她都要写一写,你们会写哪些也写一写吧。写后同桌展示一下。 (利用“我会读”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复现,让学生进行记忆与巩固。注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六、写字。

1、出示“甜、歌、牵、困”四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七、拓展。

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种下

学生——————→老师

绿色的枝叶 做伴

风里沙沙 消除疲倦

盛开的花儿 感谢

6、我选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 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自渎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读课文正音、记形,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探究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题目,导入全文。

课文的题目“我选我”是王宁同学美好心灵的展示,也是课文内容的概括,可这样导入:

1.先出示课题“我选我”,要求把课题读好。 2.出示阅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在读“今、林、名、让”等生字时区别出前鼻音和后鼻音。

(2)说说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

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呢?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还要再认真地读课文:

1.请同学来读课文。(课文有4段,可以请4个同学来读。) 2.集体评价。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把课文读通顺。

3.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三、重点引读,拓展延伸。 练习之一: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练习步骤: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选谁呢”是每个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大家都在想,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因此,这一句话既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声音又不能太重;“我选我”反映了王宁为同学服务的愿望,但这种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读的时候语气要真诚、坦率。)

2.我们再来读读下面的两句话,想想他们的意思: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

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

练习之二: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要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练习步骤:

1.我们怎样来读林老师的话呢?(读对话要注意提示语,留心这些词语,就能帮我们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王宁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先学着给他说的话加上提示语。 (在学生说出“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笑着说”“王宁回答说”等以后,可加以评价:提示语可以是表示神态的,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运用恰当,就能把话说得更明白。)

练习三: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练习步骤:

1.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同学们对王宁的举动由“愣”到喜的变化,感受同学们对王宁“我选我”大胆举动的鼓励、赞赏和钦佩之情。

2.指导学生用“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大家说”的句式表达各自对“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所含的意思的理解。

板书设计:

6、我选我 ↓ 王宁 ↓ 关心集体

做﹛ 热爱劳动 ﹜的好孩子

7、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使学生由此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识字,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会写8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门、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可以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如果学生用合、中、市、又、井等字,如果学生用“门”和“口”组成“问”.也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九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包”字里边是“巳”;“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悔”的第六笔“撇折”、第七笔“横折钩”,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为上下两点着想;“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闹”字的“门”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2、学生自主练写。

四、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板书设计:

8、难忘的一天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着重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及邓爷爷的和蔼可亲,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教学难点:读懂较长的文章,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含有生字的新词。

教学难点:粗知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吗?还记得他说过“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吗?”今天我们又要和邓小平爷爷见面了,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难忘的一天》,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思考。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3、自读课文,圈出难读和不认识的生字。然后拼读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生

字,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比赛读,重点指导读准:“算、怦、容、灿”几个生字。

2、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也可以用组词竞赛识字,还可以用带有生字的句子板书,让学生读句子或造句识字。

3、写字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自已先试着描红,然后老师示范提醒:

A、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B、“及”字的笔顺是先写ノ。

C、“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板书设计:

见邓爷爷

8、难忘的一天﹛ 心情紧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13个生字,会写其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3、理解少年的责任,培养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少年的责任,培养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部分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单个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难忘的一天》这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已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自已的体会,再读课文提出最想知道的问题。

3、边指导朗读,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了下来?

(2)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围绕第一个问题,着重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

抓住“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

围绕第二个问题,着重体会“我”在这一天的最大收获是得到邓爷爷的鼓励,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见到了邓爷爷”、“邓爷爷和蔼可亲”、“我受到了邓爷爷的称赞”等比较表面的理解,上升到“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抓住“沉着地”、“顺利地”、“仔细地”、“赞许地”、“兴奋地”、“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等词句进行品读。对于“肩上担负的责任”,学生不易理解,学生需懂得要从小学好计算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细读,理解“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这一句的写作意图。是不是天和阳光真的变了呢?为什么和开始的不一样了呢?

三、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事迹、故事或他说过的一些名言,在班上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难忘的一天 / 激 动

我的心情 — 平 静 — 难忘的一天

高兴、兴奋 /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

2、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

3、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 教学重点: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通过认读,进行比较,复习巩固各组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 教学重点:通过认读,进行比较,复习巩固各组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二、我会认。

1、出示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三、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白——柏(柏树) 尤——优(优美)

己——纪(纪念) 生——胜(胜利)

方——纺(纺线) 弯——湾(台湾)

只——织(织毛衣) 立——粒(一粒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

3、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4、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乐趣的舞台。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

3、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难点: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二、读读比比。

1、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三、读读记记——姓氏歌。

1、学生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四、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确定部首找部首页码数剩下笔画查找生字)

6、比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查字典小能手”。

五、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学生展示才能,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能展示自己,体验快乐。要引导学生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访问 国旗 钢笔 形状 桥梁

纺线 象棋 刚才 粗壮 高粱

口语交际——我的想法

教学目标: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我选我》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

(2)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谈)

(3)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 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板书设计:

我的想法

展示自己,竞选演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做好一名置业顾问下一篇:如何撰写文献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