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

2022-10-13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学一体化(范文模版)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学一体化

摘 要: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和建设需求的高等专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非常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而言,工学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受到学校的关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工学一体化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专业化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学一体化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工学一体化;探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多,因此,国家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学校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专业化人才的实际情况,并且要求一些高等院校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而言,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将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一般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并且涉及到招聘、培训、开发、绩效和薪酬管理、企业员工管理等内容。高等院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后,能够充分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和员工关系的具体处理方法和相关操作流程,使学生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在工作上角色进行科学的定位,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架构,清楚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通过开展人力资源馆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相关技能,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客观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能够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模块工作,充分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构框架,从

而为学生学习人力资源认证知识和较为复杂的模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的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因此,从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高等院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非常正确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行工学一体化是非常必要的。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弃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一)实行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行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通过应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合理的利用学校和企业的重要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能够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方面的优势。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应该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向学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利用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企业中接受有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了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如何处理问题,能够较快提高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从而为企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二)合理的运用分级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分级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专业性质可以分成专业级和普通级。教师可以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分到普通级,重视对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应用相关技能。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进入专业级,对

于专业级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的水平测试,对学生的掌握的技能要求更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所以,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级教学,最终实现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改革工学一体化的目标。

(三)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高等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策略。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可以到企业中进行定岗实习,学生通过在企业中进行工学结合实践,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为进入企业工作积累经验。所以,高等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高技术的专业化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四)合理的改革考核方案

高等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科学的改革考核方案,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将考核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且还要增加技能考核的比重,这样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情况,又能掌握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能力。教师考核学生的内容应该分为学习态度考核、学习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考核和学习创新考核,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弱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科学的改革考核方案是非常必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高等院校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工学一体化的分析,从中深刻的认识到高等院校为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化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实行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总之,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7).

[3]杨新荣.构建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08.(08).

[4]张晓燕.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J].职业时空.2009.(06).

[5]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02).

第二篇:打造最强团队!看这家农商行如何打造“五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新模式

打造最强团队!看这家农商行如何打造“五位一体”人力资

源管理开发新模式

导读

“事业之成,成于人力资源”。山东诸城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实施客户经理“6+2”工作法、推行“两考一推”选拔机制、创新建立“336”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为业务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东诸城农村商业银行形成了基于技能培训、绩效考评、中层选拔、薪酬分配和企业文化的“五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模式,为业务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2015年山东农信系统法人机构经营管理综合考评中,诸城农商银行列潍坊市第1位,全省133家行社第4位,是山东农信系统“新三板”试点行、潍坊辖内唯一连续四年评为监管二级的农商行。

截至2016年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207.27亿元,各项贷款115.03亿元。该行存贷款市场占有率继续列全市17家银行机构首位;2015年实现经营利润4.79亿元,上缴税金1.55亿元。↑图为该行开展支行行长领导执行力培训

全面提升专业技能突出精准培训加强全体员工教育培训。该行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强化全员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培训;组织中层正职学习MBA课程,丰富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以内训师培训为主、外部机构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实行“上进讲堂”式培训,小范围面对面互动式授课;提前下发书面培训材料,提高培训实效;分期分批组织全员到先进地区、先进银行交流学习。

创新“百问百答”机制。该行以“问答”形式分岗位建立条线知识题库,印刷成册、人手一本,并定期组织对“百问百答”知识测试,确保各岗位人员熟悉自身领域及全行各条线的重点知识。

改革绩效考核方式突出即时考评该行加大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让所有干部员工都能发挥潜能。

推行等级行制度。基层支行按存款基数、增幅等条件,分成五个级别,支行行长薪酬系数由1.6-2.6不等,实现了中层人员的良性竞争。

推行等级客户经理制度。该行将客户经理划分“三类”“六级”“十档”,实行严格的等级薪酬管理,按年动态评定,等级越高,固定薪酬职级档级越高。

实行客户经理定期淘汰制度。该行每季度综合考评鉴定客户经理,淘汰未完成指标且得分末位的客户经理,所淘汰的客户经理不再进入内勤等业务岗位。

实施客户经理“6+2”工作法,让客户经理除整理资料、办理手续,其他时间全部进社区、跑企业、走村串户,拓展市场。6+2工作法:客户经理6个小时在外拓展业务、营销考察,2个小时在单位整理资料,目前,除了整理资料、办理手续,其他时间全部进社区、跑企业、走村串户,彻底解决“坐门等客”现象。↑图为该行举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演讲 畅通人才进出渠道突出科学选拔创新实施“两考一推”选拔机制。该行严格按理论考试、业绩考核和民主推荐,把优秀员工纳入后备人才库管理,并按成熟性、成长性和可塑性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在此基础上,该行通过理论测试、民主测评、述职答辩等程序,选拔了33名骨干人才、43名新锐人才。同时,该行通过实施公开竞聘、末位淘汰、严格责任追究等,淘汰中层管理人员8人,22名有能力、有业绩的员工走上管理岗位。

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该行通过召开员工座谈会、动态使用微信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统计表、定期深入基层“一对一”对大学生定向规划、辅导,让员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选择规划自己的发展通道和终极目标。↑图为该行开展大堂经理培训

深化薪酬体制改革突出劳动价值重点是优化现有薪酬存量结构,放大薪酬杠杆效应,鼓舞员工士气,激发拓展潜能,薪酬管理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营销业绩突破保底、封顶限制。该行把更多费用和绩效薪酬向营销板块倾斜、向营销业绩倾斜,让业绩突出的客户经理薪酬超过高管人员。

完善绩效薪酬管理架构。该行引用“平衡计分卡”“经营管理目标”“延期支付薪酬”并重的绩效薪酬体系,构建“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并重”的考核机制,完善“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双稳”理念。同时,该行创新建立“336”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切实提升绩效管理工作满意度。

“336”机制即“三项明白纸”(绩效管理明白纸、绩效业绩明白纸、绩效操作明白纸)

“三项数据分析”(考核结果分析、检查监督分析、客户与经营数据分析)

“六化目标”(考核管理统筹化、基础数据合规化、操作流程规范化、计量规则合理化、沟通反馈常态化,调整追责制度化)

实施差别化薪酬。乡镇支行员工以30公里为基准,超过的每公里23元差别化薪酬标准,以内的每公里19元差别化薪酬标准。该行每月发放差别化薪酬12万元,专款专用。↑图为该行开展员工素质拓展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养人紧紧抓住涉及员工核心利益问题,该行出台针对性措施,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用实在惠民措施汇集改革发展正能量,形成了浓厚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企业文化氛围。

高标准建设开展五小建设。支行食堂内环境整洁、工具齐全,配置了电磁炉、微波炉等设施;农区支行菜园专人负责,蔬菜绿色,无农药残留,全部供给员工日常食用;单身公寓按“2人标准间”改造装修,配备了空调、电视机、桌椅,安装了宽带;小浴室内安装了太阳能,小活动室以配备台球、乒乓球等休闲设施为主,增设其他小型的休闲娱乐器材,丰富员工的生活。

搭建活动平台。该行分别成立骑行、篮球、舞蹈、乒乓球等兴趣协会,选出组织能力强的员工担任协会会长,阶段性组织主题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举办了消夏晚会诸城农商银行专场、五四晚会、零售业务专题晚会等活动,为爱好才艺的员工提供广阔的才艺展示平台。

定期开展“暖心”工程。该行建立了“子女成长关爱基金”“暖心工程专项基金”“互助互爱专项基金”,分别用于员工子女入学奖励、为员工赠送生日礼物、重大变故救助等方面,彰显企业人文关怀。

第三篇:中职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与创新的探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特点;以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客房服务管理》为例,主要通过课程地位与作用、学情分析、课改思路、建设情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建设方向与目标等进行,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教学 教学资源开发创新 客房服务与管理

近年来,由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我国旅游经济从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逐渐向度假的阶段过渡,给酒店市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截止2015年1月1日,我国有限服务酒店总数已达到16375家,其中中端酒店936家,经济型酒店15439家,同比共增加了3648家,客房总数为1525471间,同比增加了289638间,增长幅度为23.44%。这将给酒店客房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和压力。一方面,酒店业可以借此机遇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从业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服务技能,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因此,如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酒店业技能型人才,提高我国酒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显得越来越迫切。研究和探索以技能操作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是我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和热点课题,《客房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创新及校本实施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

一、专业调研分析与定位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瞄准国内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在教学团队、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课程建设专家的大量调研与多次研讨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五个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行专业核心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创新及校本实施。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针对职业素养、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四大岗位能力模块,设计整合课程,使能力模块与课程设置一一对应。针对以前专业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多门课程里的现象,对课程进行整合,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技能,引进酒店行业标准,特别是与国际人才标准接轨,以《客房服务与管理》为核心,建设了一批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一体的适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创新与五个“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训模式建设相结合

我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是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体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注重课程的建设与社会与行业企业不断更新与变化的人才需求相适应,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创新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2∶1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三大核心能力模块,对课程进行整合,使核心课程对应核心能力,建设“一体化”核心课程《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设置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项目教学、分组工作、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改革教学手段,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组织课堂教学,在实训中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培养。其次,以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为基础,推进《客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开发创新,构建了以教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共享型资源网络教学与服务平台,满足了全校5000余名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的数字化管理需要。

三、实行“校企联动,校企共赢”的运行机制

检验《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资源开发创新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是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学以致用,因此,我院近年来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拥有一批运行良好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如江西锦都皇冠酒店、北京江西大饭店、法莱德白金酒店等。在教学安排上实行“2+1”模式(即学校理论学习2年,校外顶岗实习1年)。

我们以“订单班”为抓手,该专业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方式组建由企业冠名“订单班”。学生在第一学期陆续接受一些与酒店岗位相关的课程,并且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亲自参与授课,帮助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设计选择。通过酒店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方面信息的讲解与渗透,以及把学生带到酒店前厅、客房及餐饮部进行实地考察,增强了学生们对专业的认同,对企业的认同。订单班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一个月的见习期,学生利用见习期的见习,熟悉企业的各个对客服务部门及相关岗位要求。此外,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享受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的待遇。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后,企业优先安排学生就业。见习+实习的岗位锻炼,把酒店变成“我的课堂”,为培养酒店实用型技能人才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四、建立和完善以《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我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五个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即把课程理论考核与实训操作考核结合起来。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考核中,我们主要以实训操作成绩为主,同时结合学生平时表现、理论考核成绩三项最终评定学生期终成绩。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五、结论

我们通过《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创新及校本教材的实施,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在不断的调查、研究分析与实践基础,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了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酒店业培养输送实用型技能人才开辟出一条新路径,并为其他职业学校同类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全面而生动的示范。

参考文献:

[1]唐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

[2]严辉华.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0.

第四篇:一体化管理汇报

尉氏县水坡镇一体化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局领导和各院领导上午好。我代表水坡卫生院全体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光临我院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我现将水坡的基本情况和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大家汇报一下。

水坡镇位于尉氏县城东北15公里,全镇常住人口6万,34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原有村卫生所72个,乡医106名(包括60岁以上的在岗村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参考通许玉皇庙具体作法,将72个卫生所合并为34个卫生所实行一村一所,杜绝个体诊所,106名乡医打破原有布局分配到各卫生所,原则上就近不就远。乡医先自由结合,剩余人员由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调配到人员少的村卫生所。

一、药品,药械

药品药械的盘点原来一个人的村所由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派人盘点,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由村所人员自己盘点,一体化办公室派人监督。盘点过程中药品记录一式三份,包括药品名称、厂家、批号、有效期、数量,进价等。其中卫生所保存一份,上交一体化办公室一份,本人保存一份。以后药品由卫生院统一管理和调配。

二、财务

整改后的村所财务由卫生院统一管理,村所设专帐,实行日清月结,每月10号,20号,30号向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报帐交款,卫生院设总帐。每个村所设一名兼职报帐员,由所长代理或所长任命。

三、人事

村所所长由一体化管理办公室任命。任期一年。村所其它人员由卫生院聘用,聘期一年。在年终考评中合格可继续录用,考核不合格人员待岗培训三个月,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聘用。

四、岗前培训

每名村医上岗前必须经卫生局和卫生院统一培训上岗。

五、报酬

原则上村所自负盈亏,多劳多得,个别村所可以平均分配。

六、罚则

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人员家中有药品和偷偷行医一经发现

1、报监督所对其个人进行处罚。2盘点到村卫生所的药品全部充公。

3、情节严重报卫生局除名。

七、上岗制度

村所人员一律着装上岗,配带胸卡,按时交接班,遵守村卫生所的和卫生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八、建议

1、集药药品要及时配送。

2、乡医的养老保险要尽快落实。

3、各村所的配套资金和政策尽快落实。

以上我讲的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保贵意见和建议,为我县的一体化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水坡卫生院

2011年11月28号

第五篇: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摘要:实施水务统一管理,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本文就论述了水务一体化的含义及其优越性,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水务;一体化;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水务及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水务的含义

水务是指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所有涉水事务。水务主要包括:水资源、城乡防洪、灌溉、城乡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

目前我国使用的水务的概念有别于水务公司的服务形式,也不同于把分别由建设、交通、环保部门分别进行管理的城市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航运等方面的事务简单地水利的管理范畴,而应该以水循环为机理、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涉水事务。

(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指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即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渡、统一管理。也就是说由一个部门对水质和水量负责。

二、水务一体化的优越性

(一)、理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对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供水、排水、节水、水资源的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收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促进了城镇的防洪与排水工程建设。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既可以从区域上统盘考虑防洪与排水,也可以根据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部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促进城镇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

(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产业。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使水利从以防汛抗旱为主的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向同时兼顾城乡供水、旅游、养殖和排水治污等经营性产业发展,以促进水利基础产业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四)、强化了水行政执法工作。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可以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丰富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切实解决以前由于是多个部门管水形成的困难,如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费征集制度等实施都可迎刃而解。

三、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改革认识不到位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改革的主动性和深度不够,有些地区改革进展较慢,而在已经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也可能存在着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浮于形式的问题,改革后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二)、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主要表现为上下不对口、左右不协调的问题。如部分地区上下级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一,带来了行政机构上下不对口、工作协调难的问题。同时,水务一体化改革要打破水务管理上原有的条块分割,要重新调整相关涉水部门的管理职能,会触及到一些部门的既有利益,如何理顺水利、城建、环保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需在实践中不断适应调整。

(三)、投资渠道不畅,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地区政府机构职能发生调整和变化,导致水务基础设施政府投资主体缺位问题更加明显,原有的投资渠道没有了,新的投资渠道又没有建立起来。水务基础设施对社会资金、外资以及金融资本等吸引力不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水务市场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尚未形成。

(四)、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滞后,水务市场产业化程度不高。水务国有资产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以及相关经济政策还不配套,使国有水务资产管理改革面临着一些难题。在推动水务市场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水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继续加快推进城市水务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仍然是许多地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五)、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一些过去的行政法规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状,急需修订完善,同时,新的形势还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证改革与发展的有序进行。

(六)、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缺乏,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不够,水务技术规范标准有待补充完善。

四、解决措施

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要适应发展形势,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项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落实治水新思路的必然要求,要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解决我国水多、水少和水污染问题的高度,提高对改革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快改革步伐,真正实现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

(二)、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改革过程中只有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勇于探索,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水务改革模式,才能不断理顺城乡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好局面。

(三)、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对现实需要但还缺乏的政策法规要加快建立健全,对一些过时的要及时修改完善。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和规范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水务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四)、健全水务投融资体制。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调整政府财政投资范围,加大公益性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水务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让收益、经营权出让转让收益等,要用于水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水务投资环境,加快形成向水务产业倾斜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水务设施利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外资等力度。

(五)、推动水务市场产业化发展。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准确定位,要从直接管理企业向市场监管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加强政策引导,间接调控,强化监管,组织制定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六)、深化水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水务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水务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水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证落实水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五、结语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多特性,而自然循环、可再生性是水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基本自然属性。水的自然属性要求把水资源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是遵循水资源自然属性和利用规律的客观要求。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民陪审员政审材料下一篇: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