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2023-06-14

第一篇:中学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流渡中学语文科讲读课文“1432”教学模式思考

流渡中学语文科讲读课文教学

“1432”模式思考

流渡中学 严庄坤

什么方法最行之有效?在教育教学中,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没有断绝过争吵。教无定法,但不能没有法。今天,许许多多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们,分别有了那么一套又一套的方法和模式,其中不乏有成功者,也进行了推广。但是一间学校派一个人去学习,回来后要么搞了二级培训,要么就没有,有无效果都不大。更应该的是让学校的老师自己思考起来,自己动起来,搞属于自己的东西。

多练少讲,四个字,有道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学地位,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句话好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啊。方方面面的困难不说,单就是学科差异,就让人头疼。自然学科不要紧,但若面对像语文一类的人文学科,就困难了。历史几千年蓄存了太多的人文知识信息,千头万绪,加之学生工具书不多,网络还难以全覆盖,达不到完全自行解决课文或课堂所包含和辐射的知识信息量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老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就必须精心构思每一堂课的师生占位和时间分配,特别是在给学生的时间内学生能有效地干些什么,怎么干,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必须有效分组,形成以优促差,资源共享,合作探究,高效学习。

学生的条件不同,资源不同,资质不同,基础不同,爱好与特长不同,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班级分组时要考虑到各种积极因素,尽量避开消极因素,科学、切实、兼顾、有效。比如照顾学科的

1 原因,男女生的分配,学生个人关系、性格因素和上学路线等,组分的好,小组学习则会事半功倍。

打造组文化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现组别和学生个性特长,要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能和任务;特别是组长,要使其尝到集体共同学习和进步的乐趣和甜头,而不是沉溺于繁琐的管理事务。

小组学习虽然不属于教学模式,但却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助力。

二、导、学、练、思,“1432”模式的课堂诠释。

“1”,指的是教师的导学环节,教师必须在上课5分钟内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后阶段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确定目标和重难点。

“4”指的是学生学习的4个环节。一是积累,含生字新词、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二是概括,学生阅读课文后需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能概括文章情节,提取主要信息。三是理解,学生需对文本的字面意思和言外之意进行深入的理解,勾画注解,插以心得感悟。4是赏析,即学生合作探究,对文章文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进行评价分析,学会欣赏。

“3”指的是学生练习中的三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题,并将练习题印制为每生一份后(班班通以后更加方便),每篇文章的教学必须有一“练”:第一步,小组内学生独立完成;第二步,小组内合作探究,存疑;第三步,各组展示未解决的难题,教师在进行方法或思路上的点拨,仍由学生自己生成答案。

“2”指的是反思,可以分为教师反思、学生反思,课内反思、课外反思,知能反思、模式反思,个人反思、集体反思等,双向成对, 2 故称之“2”。反思必须形成文字,记录学习轨迹。

当然,“1432”只是基本的模式,而且不是以单独一堂课为单位,而是根据语文科特点,以篇目课文为单位的。授课者不应当死搬硬套,要根据课堂内容和课型,灵活运用,务求高效。

三、“1432”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学,教为导,学为主。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一节课上,先是导入,然后是读,再是探究互动,至于练,往往被当成了课外学生作业,教师收上来改,错得多的讲一下。由于教师追求一篇文章的面面俱到,往往课堂时间不够,不能关注学生的练,而且给予的时间也常常受到老师“无情”的占用,还美其名曰“负责”。其实,“1432”课堂模式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育,而是要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课堂给学生。模式的关键在于每篇课文都要由学生解决问题,解决由老师根据课标拟制的问题,提升学生集体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2”教学模式,重在于学生根据老师的导来自学,用学生“三练”的环节来检测学生的自学,真正使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公用集体资源,达到学生主动投入,小组有趣学习,班级整体进步。

四、教师付出的多寡是上述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牢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如下三步:

1、备课敢于个性化。教师的教案,绝大多数情况都已经列为形式,费力不上进。我们没必要一定要去写那个应付检查的教案,但我们一定要把可备好。备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点和环节把握。比如朱自清《背影》,教学目标要明确、重难点和知识点要明确提示学生, 3 并落实在练习题上;而导和学用一个课时,练和拓用一个课时,思放在课外,这样的环节布置要在老师心中有数,才好评判课堂完成的情况并作出调整。

2、练习要富于层次变化。这种课型,教师的练习题的命制很重要,决定教学任务完成的优劣,万不可掉以轻心。既要考虑课堂内容,又要考虑学生情况,还要考虑中考接轨。建议采用“361”或“352”难度系数,重视基本功,兼顾学优生。练习命制在备课中完成的,所以,备课环节虽然可以简化,但练习命制却要花上老师很多时间。

3、询问、记录、反思和调整一丝不苟。教师尝试这种模式,必须全身心投入,随时询问学生反应,随时记录课型实施情况,随时反思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调整和改进。教师还要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则只是讲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思考,课外的阅读、积累、综合实践、写作、书写等,本模式还不涉及,正在进一步思考。

以上思考还很粗略,因为我尚未完全付诸行动,仅供参考。

第二篇:中学课文《炉中煤》教学设计

中学课文《炉中煤》教学设计

1、掌握辜、殷、卤、栋等生字。

2、了解新诗的一般特点,掌握朗读诗歌的有关知识,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通过比喻抒发强烈感情的写法,分析语言凝练的特点,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4、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报国的真挚感情。

掌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富有表现力的朗诵。

体会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课时

课文录音学生习作练习纸

1、自学生字词语。

2、试背课文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明确诗歌语言的特点。

学生谈教师板书

《炉中煤》就是诗人郭沫若抒发心中炽热的爱国报国激情的一首好诗。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一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学生为大家范读;学生评价并说说诗歌朗读的技巧;

在背诵及掌握节奏和重音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

学生准备上台表演师生评价

1、我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

2、诗人为何把自己比作炉中煤?

师生讨论后明确

明确:年轻的女郎美丽、朝气蓬勃、富有青春的魅力叫人想念。比喻既是对祖国的热情赞美,又道出对祖国深深眷念的原因。

炉中煤炽热、强烈,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思念情绪。

3、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谈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

重点:不要辜负黑奴活埋在地底多年人称上的安排

不要辜负:祈求、恳求理解

黑奴:愿做祖国忠实的奴仆

活埋在地底多年:报国之志已久

人称上的安排:第二人称,直接、亲切,面对面赞美、倾诉,更感人。

突出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饱含强烈情感的特点

《心中的秀实》

两节即可

放幻灯欣赏

附:板书

第三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区别性质

1、作用方面。精读是示范,略读是练习。略读好比是精读教学后的练兵场,在精读教学中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掌握。在略读教学中教师提示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数学课上的例题,那么略读课文就是巩固练习题。

2、地位方面。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

3、效果方面。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也就是说学生在精读教学中获得的方法在略读教学中得以应用,学生的收获、进步要在略读课堂上得以展示。

三、直视:略读教学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有的老师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教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63.4%的老师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误区二:置之度外,过度放手

有的老师把略读课文置之度外,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或做为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学生阅读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不重视略读教学,认为略读课文无需进行考试,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痕迹;二是教师对“略读”的“略”的误解,认为略读就是忽略地读,初读即可。

误区三:教法单调,缺乏个性

有的教师表示对略读教材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只满足于解决提示中的问题,忽视文章的特点,一般只立足于教材,很少有拓展和延伸。目前大部分公开课仍然只重视精读课文的研究,老师们不知如何有创意地处理略读教材。

四、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取向

(1)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

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我们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略读课当然不反对朗读,对于课文精彩片断,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更大量的应采用默读。 略读课文对学生阅读方法上的培养与训练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方法的迁移运用放在首位。一是教师在学生读文伊始布置读阅读书任务时,要引导学生概括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习的读写方法,或前几个单元组中学习到的有关方法,并提示他们在本课的学习中积极运用,以促进学生把单元中的专题学法转化为技能;二是要求学生速读,集中精力感知,争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要求再次速读甚至跳读,找出相应的内容或语段,以训练学生略读与浏览的能力

(2) 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

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3) 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五、认识略读课文教学的注意点

(1)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2)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3)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4)教学作用还应该多重

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社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虽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5)略读课文教学中,方法指导不可或缺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学会略读,学会用课内所学方法去从事课外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书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只把要点弄清,不必把每段每句都搞清楚。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来确定。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重在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独立阅读,通过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学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但是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应该相机渗透一些相关的学法。

六、加强略读方法的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训练:

①速读式阅读。速度式阅读是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景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景物特点)、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②寻找式阅读。寻找式阅读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所提示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③浏览式阅读。只求了解大体内容而不顾细枝末节,不阅读全文就能掌握材料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重在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浏览式阅读法的程序:①看目录或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②浏览正文,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中的某些部分。③整理收获。读后概括中心思想、文章要点,以形成总的印象。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④摘录批注式阅读。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七、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1、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这是略读课最一般、最基本的模式,可称之为“母式”,其他模式大都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子式”。其教学步骤大致是:

(1) 自读自悟阶段

这阶段要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①因为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阅读提示”,侧重于提示内容理解的重点、阅读方式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丰富话题内容。又由于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从中领悟到了相关的阅读方法。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与步骤,凭借“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充分地自主学习:在通读中扫清阅读障碍,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②让学生把阅读中的收获、把最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地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批注,即对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精彩片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这一阶段,三年级可以放在课内完成,四年级以上可以放在课外完成,但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

(2) 交流探讨阶段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段进行。

①小组内交流。这阶段重在交流自读自悟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文章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整体感知,不管他们的收获或发现是不是被认可,都会使他们由于心理上的满足而产生更强烈的探求欲望。

②教师引导下的班内交流。先是各小组交流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梳理归纳,从而确定学习的重点(这一般来说就是课文的难点和重点)。这样给学生提问

的权利,把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下来就是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要人人参与,切实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最后就是班内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这期间,教师要相机进行点拨指导,依据学生的理解,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扩展积累阶段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略读课文作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更不能局限于课文。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就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进行适当的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其内容可以是:

①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

②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深化学生的认识。

③可以补充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

④可以充分挖掘课文的含金量,让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这样可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

⑤可以从文章扩展开去,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故事等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等。

⑥可以就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等。

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2、其他模式

在基本式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可将以上变通方法归纳为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

(1)整合贯通式

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

(2)质疑解疑式

教学步骤与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是让学生提出不懂或者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起筛选出或整合为一两个、两三个问题,作为全班共同学习、探究的目标。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

(3)比较阅读式

现行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组元,同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往往拥有共同的主题,文章的不同大多表现为选材和写法的差异。教师精心选择比较视点,让学生就选材或写法的异同展开探究。由于略读课文的桥梁地位,也可选择主题相同的课外文章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

(4)重点突破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5)以测促读式

我们可以采用以测促读的方式,在导入新课后,出示测试题目;让学生带着完成测试的任务读书,边读书边做题;然后交流和订正答案;探讨普遍关注货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读书。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

(6)语言积累式

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引导学生抓住精彩句段,细读揣摩,读中感悟文章用词遣句的妙处。

(7)情感书写式

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8)头脑风暴法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

(9)课外文本插入法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此外,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总运用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合作表演课文或课文的某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断,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第四篇:语文课文《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2、有一个人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在荷塘也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荷塘旧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五篇:语文课文《珍珠泉》教学设计

【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的方法。

3、德育目标: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神奇,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陶冶在自然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

4、创新目标:

根据画面和文中的描述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通过描写珍珠泉的美丽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析:

由于课文层次清晰,描写景物时富于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使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理解起来应该很轻松。

3、确定五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珍珠泉的美。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珍珠泉的美。

创新点: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德育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环境的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空白点:通过读课文自己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

珍珠泉的有关图片,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泉水就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水.读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泉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创设条件 自主参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描写的泉水是什么样子的?

(先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学生在自由读、说、讲、辩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组织研究 体验发现

1、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用词的优美准确。

2、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认为最美的是哪一句?和大家一起品味,品味。

(学习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并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

四、引导创新 应用实践

举行朗读比赛,带着感情美美的读.仿写一个景物,尽量的用上修辞方法和想象的写法。

五、反思小结 巩固提高

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积极的引导在学习方法上、写作方法上、思想品质上等方面来谈。

六、研究性作业

背诵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珍珠泉 绿 深绿的青苔 纯绿的蕨草 染绿的泉水

看不见潭底

彩色的珍珠 永不干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乡镇人大会议上讲话下一篇:中学语文老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