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2022-11-09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信息化现状调查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00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0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05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

5、4.0

2、和6.24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0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二篇:钟楼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07年10月-12月,局教育文体科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区18所小学进行了教育信息化装备情况调研,调研组成员对照省标作了具体统计,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交流等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计算机数量:至2007年10月止统计,我区24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21975名,学生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2083台,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生机比)为10.55;我区24所小学教师总数1269名,教师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713台,在校教师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师机比)为1.78。我区3所中学的生机比、师机比分别为7.14和2.23。部分学校(怀小、五星)因校舍场地原因,无法添置或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生机比不能达标。

2、计算机网络教室:我区27所中小学共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5个,各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设置与学校办学规模基本相匹配。

3、教室多媒体设备:我区27所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46个。授课教室数量和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配置比例为10:1,多媒体教室数量和基本要求(5:1)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网络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校校通工程”达标率100%。区教育信息网今年与常州市电教馆、常州市教育信息网合作,正在建设拥有较完善的学科素材、课件和教育教学视频等内容的区域综合性资源库,可为本区各校提供图文、语言、视频和课件等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和上传,为各校的教学提供支撑和共享,将促进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我区各中小学建有校园网站,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每校有6项应用以上,并能发挥应有作用。注重校本教育资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卷库)的建设,质量良好,并已初具规模。各校多年来也积累了一大批教育资源。一般是通过自购或统一采购,内容多样。主要是大量电教教材,如幻灯投影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图书、VCD、DVD、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材。近年来,每年一次的全区性中小学教学软件大赛,通过课件大赛各校研制开发了许多实用的教学软件,弥补了教学软件的不足,在资源建设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5、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全区中小学开课率为100%,开课的学校基本上能按照省里的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

6、师资队伍建设:我区小学现有信息技术课专职教师22人,兼职教师52位,西横街小学、西新桥二小、勤业二小、平岗小学、谭市小学、西仓桥小学、东方小学、荆川小学等8所小学尚无专职教师。近几年,我区通过开展各种扎实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和

定期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培训,使得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加快了我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步伐。但由于专职计算机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较少,一些从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且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变动相对频繁,尚有相当一部分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还满足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学校信息化工作分管不明确,分管人员工作欠熟悉,部分学校相关工作效能下降明显。

部分学校的分管领导,甚至是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分管领导整个学期都是久闻其声,难见其人,每次都是委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加各项研讨活动和工作会议,自己未参加过一次相关的活动或会议;部分学校的分管领导,每次工作联系的回答语基本是: “不熟悉”、“其它工作忙”、“没有听说过”、“不是我的分管工作”、“我已经让某人去做了”、“我才知道”„„等等。各项工作通知阅读率低,各项工作落实率低,部分学校相关工作效能下降明显。如工作及时主动完成率据不完全统计约为30%,经督促完成后的准确完整率为30%左右,经常发生工作多次重复反复,工作效率仍然低下。应付式的工作态度已在不同层面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建议:

1、加大力度,提高各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建设认识提高到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和失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亡。要使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2、学校要确立相关工作责任制,一是学校必须有行政办公室专人负责上级相关文件与工作要求(含文本文件与网上内容)的分解落实,通过“具体工作文本送达与完成落实审核考核机制”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每个学校必须有明确的一位具有较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经验或能投入较高工作热情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分管领导(非主管校长),可以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配合与衔接,在明确分管领导的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分管领导也要主动熟悉工作,主动关注各项要求细节与完成情况,主动参加计算机及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至少可以“以勤补拙”,而不应该以“不熟悉”、“其它工作忙”、“没有听说过”、

“不是我的分管工作”、“我已经让某人去做了”、“我才知道”„„等理由推托。

(二)、常规工作基本到位,特色彰显不足。

从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统计可见,各校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使用电教媒体开展教学的频率较高,有计算机、投影片和录音机等设备,学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厚。但部分学校在电教教材管理应用方面还存在问题,还存在教材闲置现象。另外各校多媒体配备严重不足,与多媒体教室占班级总数(比例)1:4——1:8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在现代教育技术特色建设上,如网站管理应用特色,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应用特色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情况较好,如觅小、盛小的整合教学研究,怀小、觅小的数学网,西二的图书馆网页等富有特色,但还有一些学校热情不高,行动大大滞后于建设与应用需求的步伐。

建议:

1、要进一步推进对电教教材的使用,认真做好电教教材资料目录与使用的台帐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发挥教导处的管理作用,让教师能及时借阅电教教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服务。

2、学校要及时维修、更新、添置硬件设备,如移动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让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台、广播等正常发挥作用。

3、学校硬件设备已逐步配备到位,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在我区已经完成区域层面的三轮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已经参加每年一轮的区级应用技术培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技术引领作用,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校本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如课件制作、专题学习网页制作以及图片修饰操作等)需要列入学校工作重点。并通过举行一系列的有多媒体参与的制作竞赛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上迈出可喜的步伐。

4、多媒体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应用水平较高的学校能进一步关注学科的覆盖面,充分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契机,鼓励科学、音乐、美术等小学科多走进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的新思路。

(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积极性不足,缺乏上进心。

现状:教师性别、队伍水平、工作压力、各种冲击

建议:

1、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全区也将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定期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的制度。现有教师大部分为兼课,这样

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提高,学校的校本培训等。各校除授课教师以外都应具有至少一名经过培训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每一所学校至少要有3-8名经过培训的信息化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同时学校要重视并能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衡量和统计,通过学校工作分工的优化合理调整等方法让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从单一的简单重复工作为工作主体转换到多兵种协同作战,转换到钻研整合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开发应用软件、培训提高其它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等有远瞻发展意义的工作内容上,让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2、对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思考

⑴.超越课堂。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把信息技术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由此,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自身转变观念,还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不但要把信息技术看作促进学习、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更要作为拓宽生存空间、改善生存条件的需要。

⑵.超越教材。以往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去教一些软件。然而,在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即“授之以渔而不仅授之以鱼”。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准确地自选教材,适当的拓展教材。

⑶.超越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时代性、变化性、多样性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不是全部知识、技能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自己。这实际上也是教师的自我超越,是教师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探索要在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上下工夫,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认识极限,从而实现自我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探索可以实现自身不断的超越。勇于探索,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3、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主题词: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 教师培训 竞赛辅导

⑴.首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通过主动的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真学”、“勤学”、“善学”。这样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⑵.专业成长应该是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并重

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这样的教师,专业技术很不错但教学能力不强,这种情况的男教师比较多;还有一种就是教学能力不错,但是专业技术方面比较差,这情况的女教师比较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注重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自己的薄弱项目加以弥补,一个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掌握好专业技术和精通教学技艺上同样重要。

⑶.实质性的教师交流活动

每个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实践知识。学校要让教师之间多些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增强教师的力量,给教师以智慧和信心;通过交流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统一安排教师培训,系统性地学习,有针对性的研究可以做到学习效率高,学习内容多,大家都有收获。

教育信息化是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统一认识,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努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钟楼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

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来实施企业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目标,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内涵。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1.煤炭企业外部环境现状

(1)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但总的来说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够,在财政、税收、信贷、人才等方面没能提供太多的优惠政策;二是国家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政策引导不够,国家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而颁布的专门政策、法规比较少,且涉及范围比较小;三是国家对一些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力度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有效、顺利实现。

(2)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发展落后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和信息化的咨询、评价及监督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建立并发展起来,就缺乏煤炭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我国在针对信息技术本身及煤炭行业具体实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咨询及监督机构发展缓慢,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咨询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再结合煤炭企业自身来实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国还很缺乏这种信息化咨询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另外,我国也缺乏对煤炭企业信息化效果的评价和监管机构,没有形成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咨询一监督-评价”机制。

(3)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开发能力有限

业信息化建设日益依赖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煤炭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外部信息技术供应商自身的研发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有的外部供应商一味强调标准软件的通用性,不考虑煤炭企业的特点,很难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产品,而且也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不能保证煤炭企业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2.煤炭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1)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特殊,我国煤炭生产主要是井下作业,而井下开采条件复杂多变,容易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尘爆炸等都是矿井生产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性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产运用大机器体系,技术装备复杂,煤炭生产所采用的成套钻探、采掘、提升、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选煤等设备,种类之多和技术复杂程度都是其它生产企业少有的,这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难度6。再次煤炭企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具有事故较多、风险较大的特点,在其生产过程中,通风、排水、供电等任何环节发生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2)观念和人才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目前,不少煤炭企业领导的信息意识不强,观念陈旧,认为购置计算机、能联网、上mis、erp等软件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这些观念都是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也影响到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很多中层领导和基层人员消极对待信息化,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权利分配、为了保护本部门的利益等原因,对煤炭企业信息化采取消极的态度。一些基层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参与一些工作,认为煤炭企业信息化影响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工作方式,对采用新的技术抱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煤炭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业员工平均知识素质低。由于煤炭行业的条件艰苦,使得煤炭企业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近几年一些煤炭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其次,煤炭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又要重视对信息化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而忽略对管理、业务及信息化理论的教育。煤炭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不足也制约着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炭企业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经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设备上,煤炭行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占总体投入的67%,而软件的投入仅占21.2%,在服务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煤炭企业应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避免产生“信息孤岛”,不利于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再次,煤炭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和与企业管理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很多技术并不都是现成的,要获得实际技术能力,则需要把触角仲向企业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而目前国内煤炭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最后,煤炭企业缺乏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信息的内部防范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内部信息对外泄露和外界对信息系统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且煤炭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煤炭工业信息化的进程。第二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少有煤炭企业从煤炭企业的总体发展,采用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制定规划,致使信息化工作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程序,往往急功近利,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用实施某一套或几套子系统,从而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的种类繁多、难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落后、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煤炭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模式都比较落后,并且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垂直结构,部门众多,机构重叠。第四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基础上的,它要求信息处理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和安全性,随着集成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应的变化。第五煤炭企业忽略对信息资源管理。很多煤炭企业还没有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本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够,而且对于煤炭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对于改善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制定适应煤炭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应商提高其研发水平,能开发出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信息化意识。煤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基层工作者要积极接受新的技术,配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对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制定煤炭企业信息化所需的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立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及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煤炭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结构优化,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现状调研及建议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而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信息化教学的成因及其应用前景的预测,缺乏对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一线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9-0081-04

● 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教学方式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传播知识的方式。我们国家一直都很重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并提出“三基本两显著”作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3]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4]

信息化教学方式也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文献不断增多,研究者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注度是逐年增加的。[5]然而大多数文献只从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对象、不同角度论述其重要性,并提出建议。例如,文献[6]从知识传播者――教师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进行了研究;文献[7]从教育手段出发,从理论层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研究引领、积极适应、优化平台、组织竞赛与创新评价、优化技艺等;文献[8]从知识接受者角度进行研究,提出“要推动从注重教的信息化转向注重学的信息化、研制面向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注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协调性和综合性”。

针对缺乏一线调查资料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调查,了解了当前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手材料。同时,本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 调查问卷的设计

笔者选择了目前几种最热的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作为调查对象:①网络课程。这是基于网站式的网络教学方式,主要的教学资料,如课件、作业、期末考核等都可以在网站完成。②微课。文献[9]对微课的概念进行了讨论,该文章认为,“从微课的信息载体――微视频的视角出发,微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从其教育资源属性出发,一个典型的微课是由目标、内容、教的活动、交互、多媒体等五大要素构成”。③慕课。从字面意义理解,慕课是指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文献[10-11]对慕课的定义、发展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分析,并综述了当前各个研究学者对慕课的看法。文献[10]作者认为,“慕课并不会立刻威胁到传统大学的生存,但是通过引入一套新的设计,正在改变着教育景观”。④翻转课堂。它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而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作业。文献[12]对翻转课堂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指出了翻转课堂在我国推广的方向。

调查内容主要是研究信息化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在调查对象方面,问卷主要是针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线的教师。为了解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使用是否与教师个人的属性相关,问卷特别设计了一些关于教师属性的选项。

其中,教师相关部分:①您的年龄;②您的职称;③您的性别;④您的专业属于以下哪种类别。

网络信息化教学相关部分:①以下几种信息化教学方式,您是否听说过?②以下几种信息化教学方式,有哪种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过?③您是否知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化教学平台?④您是否知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微课教学平台?⑤以下几种信息化教学方式,您是否曾接受过系统性的培训?⑥您个人认为很多教师不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原因是什么?⑦您对信息化教学的推广是否有信心?⑧您本人是否愿意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⑨您为何在您的课程中使用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

● 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是通过问卷网发布调查的[13],共回收有效问卷203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能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首先,如图1所示的调查结果表明,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普及率差强人意。

其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影响因素,包括:

(1)平台因素。图2中两张图的数据佐证了教师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同时从图2可以分析出,一个平台的被了解程度与时间有较大的相关性。但下页图3则给出了一个比较违背直观感觉的调查结论:教师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与学校是否有信息化教学平台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性。

(2)培训因素。下页图4给出了教师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的统计结果。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培训。

下页图5表明,信息化培训对教师是否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影响。

除上述原因以外,本文对信息化教学推广是否有前途也进行了调查。结论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持乐观态度,但信息化教学是否能给教师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信息化教学目前的普及率大约有一半左右,且普及率与该方式的推广时间正相关;②信息化教学普及与平台建设关系不大;③信息化教学与教师培训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④绝大部分教师存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意愿;⑤在信息化教学优势上,大部分教师能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给知识传播与受教者所带来的好处;⑥在阻碍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普及中,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与所授课程相关,缺少激励和信息化教学优势不明显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从这些结论可以推论出:①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推广仍有很大空间;②宣传、教育、示范、培训等对信息化教学方式推广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③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势上,很多教师还未意识到信息化教学方式将对自身带来怎样的好处。

● 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及推论,笔者提出了如下可具体操作的建议:

1.树立典型,示范推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必须让教师能够直观地看到其存在的优势,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推广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应注意一个基本原则,即自愿原则。只有学生自愿,其态度、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如果是被迫的,无论多好的教学方式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2.增加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培训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培训对普及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在培训的具体形式上,可以请树立为典型的身边的同事来传授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另外,笔者认为传统的校外培训、国家培训等可以参加,但是并不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原因有两点: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各种高级培训通常重视理论培训,多介绍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发展历史、重要意义等,而对信息化教学方式本身讨论较少,同时,一些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微课为例,一些培训教案,所采用的录像、录音设备、后期制作技术等根本不是普通的一线教师在短期内能掌握的。因此,身边的典型、身边的案例,最具有说服性,对推广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激励性制度的建设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看,大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是认可的,这是开展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但也不能太乐观。与大多数调查存在的问题一样,被调查者在假设性调查时给出的回答与被调查的问题真实地发生在调查者身边时给出的回答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从调查的推论也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并未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给教师自身带来的好处。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推广,在教师看来是一种利他行为,而非利己行为。这就会削弱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积极性。

因此,如何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是本文建议的核心。笔者认为,制度建设是所有推动信息化教学方案之首。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笔者提出了两个借鉴性制度建议:一是教师考评对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教师予以倾斜,并视教学效果给予实质性奖励;二是在工作量量化中,加大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权重。

4.部分信息化技术器材与设备的支持

信息化教学方式,必然需要相应器材与设备的支持,也需要技术性的支持。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将阻碍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原因归咎于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适用性与制度激励。实际上,信息化教学方式中的技术手段也是阻碍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要的器材、设备及技术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化教学普及的难度。

5.适度地开展竞赛交流

首先,竞赛与交流能够促进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提升。虽然无论从工作量看,还是从技术手段看,竞赛中的很多教学方式在一线教学中可能无法做到,但竞赛代表了某种教学方式的最高水平,可以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认知水平。其次,竞赛也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不同学院、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通过竞赛能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家可以相互学习,了解该技术的最高标杆,这对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具有一定意义。另外,笔者认为竞赛交流应该适度,因为过多的竞赛交流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也会花费过多的经费。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1/15/c_118164235.htm.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EB/OL].http:///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2015-05/23/c_1115383959.htm.

[5]华子荀.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49-51.

[6]刘?矗?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7]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8-83.

[8]曹培杰.中小学生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体验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4(9):24-28.

[9]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10]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112.

[1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42-50.

[1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13]问卷网.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EB/OL].[2015-12-09].http:///s/MfamQb/.

作者简介:赵建峰(1982―),男,山西阳泉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职业教育、网络技术;崔宏巍(1973―),男,河南商丘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交通运输。

项目基金:2014年深圳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复合式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协同实践平台构建”(项目编号:ybzz4067);广东省高职教育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度教改课题“高职汽车与交通类专业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DGZQCJZW2014B0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三育人视角下新兴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为例”(项目编号:701522J30044)。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政策和现状调查报告

一、前 言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水平是一个标准。

二、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荣。但是,现在中小企业搞信息化管理存在一些盲点。正是这些盲点,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效果,而一些地方没并有专业从事计算机信息建设顾问与规划的专业人员,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盲目,不知道如何是好,请一个专职的网管,只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飞腾,让很多企业领导都感到头痛。本调查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相关内容作些调查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调查的结论

本次调查所涉及行业广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状况。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给企业带来的成效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中小企业在硬件、软件、服务方面的投入日趋成熟和合理。被调查的中小企业或多或少地都配备了计算机,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并建设了局域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企业上网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

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专业技术和操作人员缺乏、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很低是当前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也反映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利润空间小,影响到中小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信息技术更新快,而中小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严重滞后,使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由于管理信息化和

电子商务的应用,要求企业改变管理方式,而很多中小企业无法适应内部的自我变革,从而成为信息化深度应用的阻力。

(二)几点建议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提出《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强调要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国家宏观引导和调控,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已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摆到了突出的地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机构和IT厂商参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网络,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中小企业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已经得到一定程度普及,但在信息化建设、使用互联网和开展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程度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领先的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差距正在拉大,企业信息化所处阶段与不同地域的发展也不平衡;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还在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而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点,建议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应强调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要根据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和企业发展战略,在充分了解总体需求的基础上,对于哪些问题需要调整管理方式解决,哪些可以由实施信息化解决的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制定信息化规划和选型方案,然后决定是外购、定制、租用还是自主开发,这样可以减小盲目性,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利用效率。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财务—物流—生产和成本—电子商务—全面信息化”的应用、实施路径,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建设初期,企业可以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自己的网站可向用户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信息等服务,把自己的网站建成企业的专用宣传频道,向用户推广产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购买服务器由专业部门托管。当企业真正发展壮大之后,网络已不仅是简单的商务应用,而是涉及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在线交易、企业管理、远程通信等诸多领域,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方案已很成熟,企业可以利用专业服务商的技术和设备,也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

关于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建议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才招聘与培养机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施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和重视人员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与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对高层人员和业务人员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与培养方案,以便使企业各层次人员都能不同程度地掌握信息化基础知识,具备专业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

2、政府主管部门。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的方式,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包括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因此建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信贷、税收、培训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政府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购置的必要设备提供信贷担保,并给予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同时也可对信息化程度高、实施效果好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奖励性支持。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股票上市等方面,对信息化成效显著的中小企业给予倾斜,建立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税收、财政、金融等政策和资金扶持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要将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培训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整体培训计划予以支持。同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支持体系,引导现有教育、科研机构和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诊断、指导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领导提高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

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中国中小企

业信息网及地方网站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3、行业协会。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既需要通用的信息化软硬件产品,也需要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产品。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应组织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产权和行业业务特点的信息系统,集中开发一批特色的软件产品,通过试点不断完善,成熟后加以推广;编制本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做好各信息系统的整合工作;建立行业系统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利用现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IT企业以及专家等共同组成的,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体系,培训一批高水平、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为本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快速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4、IT企业。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首先要细分市场,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只考虑选用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是否是最先进的,而应将信息化建设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用户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具体业务需求自主使用。其次,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营销渠道应从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提供包括产品、系统、应用及客户支持的集成方案,切实以客户为导向,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再次,简化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难度。一方面信息化供应商应努力降低成本,开发费用较低的信息化系统,突破中小企业的成本约束;另一方面,把从咨询到方案设计和实施服务全过程进行简化,使集成化的、繁杂的信息化实施变得简单易用,便于操作。

鼓励应用服务提供商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人员,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汇报人:XXX

XXXX年X月X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下一篇:学校结核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