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论文

2022-12-11

一、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及困难

(1) 时间紧任务重, 顾此失彼。内部审计工作面较广, 涉及施工生产的各个方面, 但由于人员配置不合理, 加之任务重, 许多应该发现的问题没有被发现, 缺乏对被审计对象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和分析。

(2) 审计人手不足, 有心无力。施工企业内审人员大部分是财务人员转岗而来, 审计过程中经常忽视对于生产经营中其他方面的关注。在审计报告中财务问题较多, 其他问题不足, 很难提出高水平的审计建议。

(3) 审计结果滞后, 不好用。审计人员并不是问题的第一发现者, 而是归纳者。对于一些常规性问题, 并不能引起领导层关注。对于异常问题, 审计的介入时间滞后, 汇报的问题也是其他部室已经汇报过的, 审计结果由于时效性不强而失去运用的现实意义。

(4) 结果不透明, 不方便用。一般情况下, 审计报告只向分管领导、相关管理层送达。审计决定只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导致被审计单位的问题, 只有审计监督整改, 而不是全员监督。此种模式很容易使审计成果流于形式, 反而助长一些单位审而不改, 问题累犯。

(5) 机制不健全, 重复用。审计与各职能部室等属于不同的分管领导, 分别向管理层汇报工作, 横向沟通不够, 对于他们发现的问题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导致审计重复劳动多。发现问题后, 除非重大问题, 一般实行“谁的事情谁管、谁的孩子谁抱”的想法, 管理层侧重于要求被审计单位整改, 而不是向上汇报。

二、实现审计结果运用的条件

(1) 制度有保障。审计的制度完善程度取决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 面对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各种新模式、新思路, 许多施工企业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内部管理规定, 内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 跟上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修订、完善、补充自己的规章制度, 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依, 为促进内部审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2) 资源有配置。施工企业所属项目分散、承揽工程各异, 要想把所属单位及其施工项目审全、审透, 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人员, 更需要工程、计划、物资等一系列专业人员的加入。为此, 施工企业要对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重新审视, 对其内部人员进行优化、调配。

(3) 协调有力度。要搞好审计工作, 单凭若干审计人员孤军奋战显然是不行的, 审计机关打雷, 被审计单位不布云、下雨, 效果并不好。目前施工企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考核并不经过内部审计部门, 审计结果与其他部室的相关资料脱节。为此, 在经济层面, 审计要介入对被审计单位的考核, 在反映其经营状况的同时, 也深刻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进度, 并将其纳入考核指标, 触动被审计单位神经, 加快整改。同时, 审计也要与各业务部室加强沟通, 提高审计质量。

(4) 行动有动力。目前, 对于审计人员的考核普遍不到位, 内部审计部门动力不足, 思想懈怠。为此一要实行审计人员轮流主审制和主审负责制, 并且主审对审计结果终身负责;二要实行内部激励, 谁发现的问题多, 建议可行, 督促整改及时都会得到相应的激励或者奖励甚至是职位提升, 提高工作积极性。

(5) 报告有深度。目前, 因为审计结果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造成审计人员对于质量的要求自我降低。许多应当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发现, 报告只是底稿的简单汇总, 缺分析, 缺思路, 不深入, 没有针对性。一篇好的审计报告不应当只是问题的罗列, 而是在说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同时, 仔细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

三、实现审计结果利用的措施

(1) 完善审计内部管理。打铁需先自身硬, 审计要想切实履行好职责, 一是必须选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员加入审计队伍;二是要在公司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领导要积极支持审计人员履行职责, 定期不定期听取审计部门工作汇报, 提高其独立性;三是要实现审计人员履职、待遇等方面的公正性和保障力, 使其能为、敢为。

(2) 加强审计体系建设。审计要想有所为就必须激发内部资源的活力, 要在审计人员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等活动, 经常性的参加各类培训、交流, 使其不断拓展视野, 提高认知层次, 进而达到履职所需水平。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 平时审计时要实现内部激励制度, 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越多、代表性越强、实现效益越明显、促进管理水平提升越高的要奖励, 对于不合格、不进取人员要及时淘汰出审计队伍, 自我净化。

(3) 鼓励审计参与管理。若单纯的就审计业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整改, 就会陷入问题屡审屡犯的死循环, 审计水平难以提高, 对公司的治理处于事后阶段。审计只有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发生的动因, 才能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4) 实行审后公开制度。审计报告虽是对一个单位或者项目阶段性经营状况的反映, 但是其成果并不属于该单位。为此要扩大审计结果运用的方式和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 实现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整改公开、效果利用公开, 将被审计单位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督促其完善各项机制、尽快整改问题、实现管理提升。

四、结语

审计成果运用关系到审计职能是否充分发挥, 关系到审计价值能否得到充分体现, 关系到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各级审计部门要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进而提升审计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审计成果是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监督时所取得的阶段性的工作结果, 这一成果的载体就是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 做出审计决定, 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 从而达到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但是当前情况下因各种因素制约, 出现审计成果转化难、转化慢、审计信息资源限制的情况, 阻碍了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使其职能不能实现应有的发挥。

关键词:施工企业,审计成果,运用

参考文献

[1] 芦联合.从魏徵谏言谈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8 (1) .

[2] 侯萌.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J].商业会计, 2016 (13) .

[3] 王谦华.加强审计成果利用发挥审计应有功效[J].中国审计, 2002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台湾刑法侮辱公务员罪下一篇:如何激发学困生学英语的兴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