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诚与心

2022-08-22

第一篇:班级管理中的诚与心

心与心的交流――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这一基本单位的主要领导与管理者。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员,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其管理能力与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样起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得到经验累积,管理语言艺术对班主任的个人魅力以班级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同时也是新时代课改的需求。

关键词:班主任;语言艺术;小学生

一、班主任管理的语言特征

1.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是班主任管理的语言特征之一,所谓的言之有物主要指的是班主任语言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对事实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以理服人,通过对事实的讲解揭露事情的发生本质。例如,老师可以针对小学生中间发生的不打扫卫生、乱扔书籍、白天开灯等问题进行活动,开展关于这些问题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了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大道理。

2.言之有理

言之有理主要指的是有条理有道理,小学老师在对一些学生事件进行讲话时,应该注重于道理的阐述,同时注意学生的情绪,保证老师与学生在理性思考下进行讲道理。如果老师说话拖泥带水、翻来覆去,不仅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还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此,老师应该注重说话的语言逻辑,运用逻辑推理同学生进行沟通,保证学生与老师之间有效沟通与关系和谐。

3.言之有别

言之有别主要指的是小学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语言区别运用,学生性格是不同的,老师应该对学生性格有所顾忌,保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应该了解该类学生心胸狭窄,因此说话时应该语言柔和、婉转,做到点到为止,语言不宜过于严格激烈。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老师因该做到心平气和,针对个性较强的问题进行以柔克刚。对于比较自卑的学生,老师应该多给些鼓励与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对于自以为是的小学生,老师语言运用应该直截了当、言辞激烈。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语言运用,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二、班主任管理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1.班主任的语言特色应坦诚、真挚、热烈、幽默

坦诚、真挚是班主任语言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老师应该改变那种上下级关系,努力充当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加强同学生的坦诚、真挚语言沟通。其实,很多小学生都希望同老师建立朋友关系,进行心与心的对白,但是由于年龄原因,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语言运用的坦诚、真挚更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班主任的语言特色还应该热烈、幽默。热烈、好奇是小学生性格的基本特点,老师对小学生进行热烈、幽默的语言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小学班主任管理说服的语言艺术

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说服能力,是督促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改正错误的重要途径。小学班主任管理要注重对学生说服的语言艺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与心理行为上得到改正。说服艺术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行附加于学生身上,而应掌握一定的技巧,把握说服的语言艺术,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班主任对学生的说服教育要实现以情动人。在问题出现时,班主任不能片面的针对某一结果而对学生加以指责,而应考虑到学生心情,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班主任只有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位置上,才能更好的理解与说服学生。在语言上以情动人,用感悟的言语感化学生,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说得有道理,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引导。其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也应做到以理服人。有理才能走遍天下,班主任在劝说学生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使学生最终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3.小学班主任管理拒绝的语言艺术

小学生因年龄小,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任性的提出不合理要求。小学班主任要掌握拒绝的语言艺术,对小学生的不合理要求予以拒绝和制止。当小学生因个人兴趣或习惯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班主任需采用委婉的回绝方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避免小学生的继续纠缠。例如在小学生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以肢体动作代替语言,摇头或者摆手表示小学生要求不可行。还可以采用拖延法对小学生的无理要求进行拒绝。当小学生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班主任可以先安静的听完,但是不必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静观事情的发展。经过时间的变化事情逐渐明朗后,再与学生进行沟通与谈话,这种拒绝方法更具有方向性与针对性,也使学生易于接受。在语言上可以用“你先冷静思考一下,我们下次再谈”“这个问题老师也需要仔细考虑,考虑完再找你细谈”等,学生也因此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

4.小学班主任管理表场和批评的语言艺术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要重点发现学生的优点,在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缺点及时提出改正。小学生是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的关键阶段,有许多事情需要通过慢慢学习得到进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要起到育人的重要责任。在学生的优点与缺点面前,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班主任表现出偏心与对学生的不尊重将使学生产生反感。每个学生性格都有区别,班主任根据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管理语言。对生性自卑的学生要以表扬与鼓励的语言为主,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在鼓励的语言下增加自信。面对自大的学生,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时,也应及时对学生不足提出建议,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还存在不足,对自身错误进行改正。

三、结束语

作为小学班主任,应以一颗爱心,奉献出全部教学热情,以细微的行动与语言的艺术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委婉的语言,温和的态度,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让每一个小学生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受护。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飞燕.谈班主任语言的艺术力量[J].教育界,2012(23)

[2]李洁.真心真情真进步――班主任工作中的语言魅力[J].山西教育:教学,2014(1)

[3]李丽丽.班主任的说话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S1)

第二篇:班级管理中的细节-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细节

欧洲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由于失去了一颗铁钉而失去了一个马掌,由于失去了一个马掌而失去了一匹好马,由于失去了一匹好马而失去了一个将帅,由于失去了一个将帅而失去了一个兵团,由于失去了一个兵团而失去了一座城池,由于失去了一座城池而亡掉了一个国家。这就是着名的墨菲定律。它告诉我们一个小的细节的失误,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墨菲定律的要义,时刻注意防微杜渐,以避免小错酿成大错。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抓住细节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来解决问题,来执行自己的决策。着名的企业家彼得8226;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动人心的事发生,说明企业的运行时时都处于正常的态势,而这只有通过每天、每个瞬间严格地对细节的控制才可能实现。”这里所说的细节,是那些不为人所注意,或难以被大家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而且,这些不为人所注意,或难以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是攸关成败的。何谓班级细节管理?班级细节管理就是在管理班级时发现暗含玄机,攸关成败的细节,并对细节进行感知、洞察、思考和处理,从而使班级处于正常的发展态势的一种管理方式。如果我们的班级管理能够关注细节,并且解决一些细节问题,我们的班级管理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可谓细节往往关系到班级工作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不可不深究。

见微知着:从细节中认识学生

古人云,阅人以微。我们的祖先主张从微细的方面去认识一个人,这便有了流行数千年的识人术。明末的经略洪承畴被捕后,大有用一死报效大明皇帝的架势,清朝统治者差点手足无措,打算杀了他。但一位有经验的老臣看到洪承畴在想方设法去掉衣服上的污渍的细节,就认定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最后清朝还是成功地劝降了这位“大义凛然”晚明遗民。我们确实可以从一些细小的行动,不多的语言,以及神态中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和思想品德。

现在很多企业在考察新的职员的时候,也主张用细节。玛丽到一家高科技公司去应聘,因为他把别人递来的开水非常自然的递给了主考官一杯而受到青睐,主考官认为她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但到最后玛丽并没有录取,原因很简单,是公司最后确定她的工作的时候,决定派他到田纳西州去,而这个本来已经赢得考官好感的女孩却说要回去和父母商量。就这样她失去了绝好的机会,公司从她的回答中认为她没有主见,无法在工作上独当一面。我在桃江三中任教的时候,校长一直致力于向老师灌输这样一种理念:能够管好一个班级就能够管好一所学校,能够管好一所学校就能够管好一个局,能够管好一个局就能够管好一个县……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的管理都是相通的。而我们的这位校长就是从一个班主任当起,晋升到校长,然后是局长,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看来还会平步青云。玛丽的遭遇和校长的名言说明,这种从细节中认识别人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认识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一个学生初来学校热情的和老师同学打招呼,那他应该是个活动能力强而且活泼的家伙;一个学生郁郁寡欢,独来独往,那他一定有什么心事或者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学生如果披衣散扣,衣冠不整,那他应该是个懒散或者放荡不羁的人……我想只要是认真的观察过学生的老师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有一次从细节中认识学生问题的经验。事情发生在2004年下期,有一天午睡后,我经过男生宿舍准备去上课,发现我们班的两个男生正和原来的几个同学在一起对高二的几个学生指指点点,还隐隐约约的听到他们说“就是他,就是他”。要是平时他们肯定急着去教室。当时我就放慢了脚步,一想不妥,他们可能在有什么“预谋”,于是我把我班上的几个同学喊过来,问他们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慌忙说“没事,没事”,我就警告他们:

“都高三的学生了,眼看就要毕业了,千万不要去干什么傻事情,我们都是学习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违反了学校纪律,你们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们甚至还强调:“老师,你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了,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们和别人打过架。”我一想,我刚刚根本就没有跟他们说打架的事情,莫非他们真的在预谋打一起群架。于是我就跟他们讲了当今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学生更应该怎样文明的去解决问题。本来还打算多和他们做做工作,但上课铃响了,我不得不走进教室。但对这一群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我还是不放心。在第八节课后,我有把他们留了下来,和他们做了一番细致的思想工作。等我从教室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告诉我,刚刚高三几个班的男生跑到高二某个班打了人,而且还伤得比较的严重,都送医院了。而那时,我们班的学生还在听我的和尚经呢。

经过这次事件,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学生如果有什么事情更能够看出端倪,毕竟他们涉世不深,还不懂得跟大人一样掩盖自己的意图,还没有那么深的城俯。他们的心理特点让我们这些班主任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认识学生的性格和思想,从他们行为神态的变化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

言传身教:用细节行动教育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就非常形象的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教育学生,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如果老师总是这般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亦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一个懒散,一个轻佻,是同样会损害教师形象和威严的,又怎能立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母亲俯身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在一所山村小学,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这里的学生走路时都是背着手,驼着背,还有一部分学生都卷着一条裤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老师就是这样的。放学后,果真看见一个这样的老师。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来讲,但这个故事是引人深思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应该揭示了班主任形象的重要性。一个夸夸其谈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肯定喜欢吹牛皮,一个说话和气的班主任,他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就应该是温文尔雅的……

我就有过一次教训。我有个和我一起管理班级达三年之久的班长,平时品学兼优,我还打算推荐他入党,用我的话来说,他是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可能把他引入了歧途。那是有一次和他们闲谈的时候,我提到我的所有电子书籍都是不花分文的,都是从网上下载或从朋友那里借来光盘拷贝过来的。当时班长就问了我一句话,那你占了大便宜嘛。我骄傲的说,当然了,有便宜占的时候,不占白不占。我是一句玩笑话,可对他就产生了影响,在高考前几天,他向我借了五十元钱,说是高考时父亲来了就还给我,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在高考时还给我。高考后在填志愿时,他还是没有还给我。但我知道他因为竞赛的奖金发下来还请同学吃了东西。就这样,我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使一个我本来寄予厚望的学生,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人。

这是一个细节教育人的反面事例,可是正面影响学生的时候更多。佛教有语曰,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句话在教育中也是可以用上的,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学生就懂得爱,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严谨,学生就学会了严谨,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的行动种下善的因,去收获美的果。

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

“细节管理”是行动的学问。除了缜密的思考和周全的计划,管理要取得效益,终归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用“班规班约”来考虑班级的长期稳定发展,而执行则是达到目的的根本保证。班级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应该致力与把“细节管理”的精神贯彻到执行中,重视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学会用细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们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你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假如你禁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破坏纪律,有多种方式去说服学生去接受并遵守纪律,你可以去跟他们说大道理,说不破坏纪律能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能让他们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可是这些能否让学生“谨遵圣旨”呢?不能,因为这些大道理他们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抽象的东西,可就是不能让他们规矩。要让他们自觉遵守,我们不妨这样做:

我所带的班级在开学一个多星期后还有很多同学的情绪没有安定下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一次演讲,我以一个瘸腿的老爷爷送孙女读书的情景开头,尽力描绘了这位老大爷挑着行李一瘸一拐的模样,极力渲染他一路上的艰辛和他生活的艰难。由于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于是我就更进一步的给学生勾勒了一副田间劳作图,田间的杂草、滚烫的泥土、炽热的太阳是背景,破旧的草帽、破烂的衣服、豆大的汗珠、青筋凸起长满老茧的双手是你们的父亲和母亲。你就希望你的父母一辈子就这样生活,自己就这样生活,你的子孙后代也这样生活吗?那堂课很多同学流下了眼泪,更多的同学在自己的心里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一年后,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高中竟然考上了几十个大学生,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见细节是最能说服人,最能打动人的。能够打动人,还怕学生不依照这些条规去做吗?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注意执行方式的细节。完成同一个任务,执行方式的细微差别,会使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情绪有很大的差别,并导致完成任务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要学生打扫教学楼外的空地,如果班主任指定学生去打扫,他会去,但是他会敷衍了事,因为他忍受不了别的学生对他异样的目光和老师的颐指气使,或者他正打算去打球呢,结果你让他去打扫卫生。这样一来老师可能觉得自己有威信,但是完成任务的质量却打了折扣。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你让他们自愿去打扫的就去,结果是他们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自觉的维护这片空地的卫生,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乐意去做的。老师既可以免去监督他们的时间,又可以免去为找人去扫的烦恼,真可谓事半功倍。这一点执行方式的小小的差别,节省了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班主任在这方面下点工夫,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重视执行的各个环节。班级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决策执行时更要注意执行的各个环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一要让执行政策者也就是你的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不要到了要执行决策,大家还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人不理解你的意图就不能很好的执行你的决策。二要在执行决策之前说服班干部,让他们很好的支持你,而不是祸起萧墙的反对你,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你的决策的执行就有了保障,往往一个学生干部他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说服学生去执行某项决策。三要得到领导的支持,最好在执行前取得领导的同意,如果不是这样,学生一向领导提意见,你的决策可能就胎死腹中。四要和任课老师合计,让他们也来做好你的说客。以上几个方面在班级管理中都必须做到,不能有一个学生唱反调,说风凉话来影响你百分百的执行一项对学生和班级有利的决策。

班级管理没有什么奥秘之处,它不过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细节是深入浅出的学问,细节管理包含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要从班主任个人管理做起。班主任讲求细节不一定能使班级管理成功,但成功的管理必定讲求细节。我们与其到处走马观花的去学习经验(结果只看到了别人的管理制度,却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内部的管理方式),还不如自己坚持不懈地把每个细节处理好。

第三篇:诚与信

诚信二字联系在一起,表达的是两种境界的统一。一种是诚的境界,一种是信的境界。诚的境界与信的境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总体上二者是一种互促互补的关系。

首先,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中有信,信中有诚。诚就是诚实,不自欺。《礼记·中庸》中写到:“诚,自诚也。”信就是讲究信誉,信守承诺,不欺人。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欺人,首先必须不自欺。只有忠于自己的本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才能最终取得他人的信任。相反,一个不忠于自己的本性、表里不一的人,就不可能忠实于他人,也就不可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子》也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所以,与人交往,不自欺,以诚为本,才能最终做到人不欺,信于人。另外,由于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不欺,忠于他人。所以,有信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的人,也就是一个诚实的人。《说文》解释:“诚,信也。”“信,诚也。”这里用信解释诚,用诚解释信,也表明诚与信是不可分离的。

其次,诚是个人品格,信是社会品格。诚是以自己的本意去展现自我,信是以别人的规范来约束自我;诚主要立足于个人道德自律,信主要靠社会制度和法律来约束;诚体现的一种个人评价,信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个人的诚延伸至社会就是信,社会的信反射于个人就是诚;诚是个人境界,信是社会境界。所以,诚是立人之本,信是立国之本。

再次,诚张扬于自然经济,信张扬于市场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一是人们的交往范围小,人群流动性也相对较小,所以,言行不一的人就容易被人们发现。二是由于分工与交换的不发达,信的张扬本身就缺乏厚实的经济基础条件。这两方面的原因将导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诚的张扬将超过信的张扬。但市场经济刚好相反。由于分工与交换的发达,以及流动性的增强,为了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有效配置,客观上要求信应有高度的张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达有力促进了经济信用的飞速扩张;反过来,经济信用的扩张又有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分工和流动性的增强,使得社会从“熟人社会”变为“陌生人社会”,增大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了有效防止人类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时,靠制度约束比靠道德自律更为有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信比诚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第四,诚建设应注重软,信建设应注重硬。目前,诚信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诚与信既是两个层面又是互相联系的范畴,所以,抓诚信建设,必须既要抓好诚方面的建设,又要抓好信方面的建设,但对二者的建设方式应有所区别。对诚而言,应立足于软开发。一是从手段上讲,应注重运用教育、自律等方式;二是要注重长期性;三是要注重一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四是要注重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注重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善。对于信而言,应立足于硬建设。一是从手段上应立足于制度和法律的硬约束;二是从时间上,应注重时效性;三是从程度上,应注重猛烈性;四是要注重重点突破,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WWW.B2B98.COM

第四篇: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

文/周晓芳

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头等任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班级管理中的几条几何原则。

一、“正方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正方形,是指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方正正”这个词包含公正无私的涵义。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简单说就是依法治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合情合理的班级制度。但是有了可依靠的制度还不够,班主任还必须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完全依法治班,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这就好比正方形,一旦一个角度有偏移,或者一条线出现一丝一毫的倾斜,就不再成为正方形。班级管理也一样,班主任必须一碗水端平,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制度作用,避免其沦为一纸空文。

所以,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便是以制度为管理依据,依制度行事,不变形、不扭曲,如此才能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二、“圆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圆”,是指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常常与棱角分明的“方”相对,因而常常被赋予柔性、讲究技巧、避免损害性摩擦等文化意义。而班级管理中的“圆形”原则正是借用了这层文化意义,即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在遵循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柔和的、富有技巧的方式方法,将可能出现的伤害或对班级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圆形”原则提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刚柔相济。刀再锋利,如果一碰就断,也就毫无作用。如,当学生逆反情绪严重时,必须先进行心理疏导,助其释放不良情绪之后再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先让其冷静下来,再委婉地进行点拨。如果一味地硬碰硬,必然费力不讨好。达不到效果不说,严重时还会两败俱伤。教育本身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约束和规范。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或主张也许并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但班主任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如果强行采取高压政策,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加大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以柔克刚”却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立体”原则

几何学中的“立体”是一个与“平面”相对的概念,其特征是通过视觉可见物体或图形有多个层次。班级管理中的“立体”原则,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班级是立体的、多维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一个个立体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情感丰富而复杂。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立体的方式进行。

班级如同社会,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复杂性对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班主任工作 )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性质不同的问题,班主任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一定要避免平面化的“一刀切”。

我们常常把教育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实这五个方面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不同侧面,分割开来各自为战,必将破坏教育的完整性,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各种教育因素融合渗透进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塑造立体的、完善的个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简单说就是在依法治班时要“方”,在处理具体个案、解决棘手问题时要“圆”,在实施教育、制定教育计划、策划教育活动时要“立体”。

第五篇: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

新秧对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是头等任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班级管理中的几条几何原则。

一、“正方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正方形,指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方正正”包含公正无私的涵义。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简单说就是依法治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合情合理的班级制度。但是有了可依靠的制度还不够,班主任还必须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完全依法治班,才能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这就好比正方形,一旦一个角度有偏移,或者一条线出现一丝一毫的倾斜,就不再成为正方形。班级管理也一样,班主任必须一碗水端平,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真正发挥班级制度作用,避免其沦为一纸空文。

所以,班级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则,便是以制度为管理依据,依制度行事,不变形、不扭曲,如此才能达到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二、“圆形”原则

几何学中的“圆”,是指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常常与棱角分明的“方”相对,因而常常被赋予柔性、讲究技巧、避免损害性摩擦等文化意义。而班级管理中的“圆形”原则正是借用了这层文化意义,即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在遵循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尽量采取柔和的、富有技巧的方式方法,将可能出现的伤害或对班级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圆形”原则提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刚柔相济。刀再锋利,如果一碰就断,也就毫无作用。如,当学生逆反情绪严重时,必须先进行心理疏导,助其释放不良情绪之后再进行思想教育,或者先让其冷静下来,再委婉地进行点拨。如果一味地硬碰硬,必然费力不讨好。(班主任 )达不到效果不说,严重时还会两败俱伤。教育本身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也是一种约束和规范。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强,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或主张也许并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但班主任却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如果强行采取高压政策,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加大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以柔克刚”却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立体”原则

几何学中的“立体”是一个与“平面”相对的概念,其特征是通过视觉可见物体或图形有多个层次。班级管理中的“立体”原则,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班级是立体的、多维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一个个立体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情感丰富而复杂。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立体的方式进行。

班级如同社会,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复杂性对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性质不同的问题,班主任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一定要避免平面化的“一刀切”。

我们常常把教育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实这五个方面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不同侧面,分割开来各自为战,必将破坏教育的完整性,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各种教育因素融合渗透进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塑造立体的、完善的个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中的几何原则,简单说就是在依法治班时要“方”,在处理具体个案、解决棘手问题时要“圆”,在实施教育、制定教育计划、策划教育活动时要“立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北京口腔医院天坛部下一篇:北京三日游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