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15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职业的发展,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幼儿,所以无疑对幼儿的发展也产生着不良的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学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尤其是针对独生子女这一代学生的教育模式需要改变。一时间,所有的压力指向了教师岗位,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在很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事实上,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度的,家长把教师当成了万能的教师,显然给教师增加了工作上的负担。

当今的教师不仅要把本学科的课程教好,还要学习心理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还要站在学生、家长、学校多方面的角度上思考、协调问题,每天要批改作业,与学习不好、状态不好的学生进行谈话,长时间地站在讲台上讲课,不仅累嗓子,也导致了身体劳损,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凸显,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平复。根据当前我国教师行业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据相关调查显示,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的问题,大概有50%左右的教师每天工作必须保持在8小时以上,而且从收入和付出的比例分析来看略显失衡。教师并没有所谓的加班费,下了班还需要在微信群里跟家长沟通,接家长的电话,每天还要担心没有上学的学生出了什么问题,心理交集成为工作上一个影响心理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回到家要面临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样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就会产生诸多的矛盾。由于学校的一些要求,公开课讲座、各种会议、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方案、学生家长会、学生家访等工作占据了教师很多私人的时间,这些都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对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千千万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直接联系,他们的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学校问题,而且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亟须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营造宽松的教学工作氛围

教师的工作需要真正的减负,降低教师的焦虑感和疲惫感。对学生的减负实际上不会给教师的工作进行减负,在缩短学生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减负的工作需要学校进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研究,让教师在汇报工作方面更加方便,给教师适当的空间来做教学研究与改革。如果教师的工作安排过于烦琐,就会导致教师的精神长期紧绷,产生焦虑症,再加上工作的劳累,就容易造成其他心理疾病,这样一来,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的拖延。实际上,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感到工作压力大、心理受挫,从而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体验。

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师长期以来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个体劳动性质比较突出,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展示和专业成长。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校管理者要更新管理观念、转变管理行为,要给教师创造并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把促进教师的道德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作为教师管理的首要任务,还要把主要的时间、精力、经费投入到帮助教师成长当中,自觉充当教师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与教师共同成长。

开展多层次培训工作,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使其转变观念,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不同主题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搭建一个充电、提高的平台。我作为中年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有幸多次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班和班主任培训班。在培训中,各位教师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主题研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观摩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为我们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党员教师,在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同时,我们应该率先亲身实践,并努力做推动心理教育工作的排头兵。

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教育规律,具备教育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我校党员教师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积极学习,虚心请教,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性和积极性,为其他教师和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当代,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要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必须以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以及和谐、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对教师而言,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首先应有意识地掌握一般的交往知识和技能,主动促进师生之间、同事之间以及与领导、家長、朋友、亲人等的交往,形成社会支持系统,这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学会理解与宽容学生,学会善待学生的差异,接受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正确对待学生的小毛病;最后,学会欣赏与鼓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或好的见解,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的缺点或不足,善意地给予批评指正。

结语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的问题,是关系到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问题,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家长、社会各界以及教师自身的广泛关注。在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广大教师应该摆正心态,正视困难和压力,内强素质,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周文庆 曹学川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篇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据调查,肩负着基础教育之根本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职业的发展,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幼儿,所以无疑对幼儿的发展也产生着不良的影响。因此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引起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积极采取措施,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出于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幼儿教师,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才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身心充满疲惫的群体。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地付出,才能完成保教任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时常听到来自幼儿教师的抱怨声:“工作真没劲”、“这些孩子太调皮了”、“太吵了”、“家长素质太低”、“园长水平太差,无法调动我们的积极性”等等,“烦死了”“累死了”几乎成了口头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幼儿园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表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况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由此可见,要完成幼儿园的保教双重任务,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已势在必行。

二、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首先是物质需要。教师的物质需要大致可分为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后者如教具、教材等。虽然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崇尚节俭等观念的影响,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习惯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其他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物质需要也在“水涨船高”,对于一些“高档”生活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工作上的物质需要受到了比较大的刺激,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日益强烈。事实上这些需要在很多幼儿园都得不到满足,甚至还有部分幼儿教师低层次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经常发生侵犯教师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难免在教师中产生脑体倒挂,酬不抵劳的不公感和社会地位的相对反差,导致了部分教师心理失衡,心态欠佳。其次是自尊需要,主要集中在社会对自己的业绩、形象给予认可方面。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幼儿教育这个职业要求教师具有强大的责任感,耐心和爱心,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心血。但是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存有偏见,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把教师等同于保姆、服务者,这种不公正对待也使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产生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第三是教师的成就需要。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教育成果不能用学业成绩来体现,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对教师教育成果的评价有时有失公允,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另外有的幼儿教师所担负的工作同她的工作兴趣爱好、能力等不适合,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等,都会使幼儿教师的成功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之产生挫折感和心理疾病。另外如果当成就需要强烈而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时,如,教师对自己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或环境所允许的条件,或幼儿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高造成过重压力时,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失败感。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视为甘于奉献的人,教师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自尊需要、荣誉需要和成就需要,只求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无求益之,唯忌损之”。而有这些需要的教师也正是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和创造需要的教师,当他们的创造成就被忽视、否定、抹杀时,往往使心灵深处造成创伤,引起消极的后果。

2 、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格障碍问题。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与幼儿,同事,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因此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影响工作,而且有碍心理健康。在讲求民主、开放的社会里,人际间必须互相尊重、平等、坦诚相待,而有些教师在与人相处时,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与能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因此产生身心失控的现象,导致人格异常。

3、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在。“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使教师丧失了进取精神。

4、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一些来自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不断涌入,观念的更新,课程的改变,大有让人目不暇接之势。目前保教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多数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她们在校学习期间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标准,重“三学六法”及“音、体、美”技能技巧训练,能力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上有些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难以掌握,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种难当其任的感觉给部分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再不更新知识,充实与提高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因此,教师心理的焦点、困惑日渐增多。

5、家长的高期望给教师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一直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早期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他们不再把幼儿园当作是临时照顾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主观因素。

1、自信度。部分教师对自我情感、意志和能力难以把握,低估自身价值,丧失自信心,缺乏参与竞争的意识,事事以失败者的心理去接受市场的冲击。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就会有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等被动的表现。

2、上进心。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不准确的社会横向攀比,个别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存有的偏见,使得整日“孺子可悲”、“夫子可怜”,自我心理与师生感情、敬业精神远远脱钩,出现教育上的“烧不熟心理”。

3、抱负水平。常言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部分教师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能力和社会角色,事事好高骛远,该属于自己的或不该属于自己的,能达到的或不能达到的一律兼收,以致碰得头破血流。

4、耐挫折能力。社会上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受到挫折,但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这是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不同的缘故,容忍力的大小受生理、思想境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身体强壮的人,思想境界高的人,经历坎坷、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同样的情境,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有的人则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由于价值观不同的缘故。而幼儿教师的主要挫折,来自于教学工作的不顺利,不同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热情不同,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不同使之感受也不同,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5、心理素质。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健康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心理素质中,人格威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人格威信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的水平。感情是制约教师威信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联系,彼此就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就比较大,幼儿就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实践证明,良好的感情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人格威信较低的幼儿教师,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接纳,更得不到幼儿家长的认同,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最终可能导致心理障碍。

三、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无论是幼儿教师本人,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总的来说,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全力关注和努力。

首先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幼教师资培训机构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令,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包括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在职进修、休假晋升等,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教师能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幼教事业,而且不断取得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机会,为培养人格健全发展的祖国接班人做出毕生贡献。

其次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每个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特别是还应当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激万分,并且重新振作起来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三方面就是幼儿教师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学认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他人教育的成分呈递减趋势,而自我教育的成分呈递增趋势。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更要加强自我教育,幼儿教师要正视现实,淡化功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努力健全自己的人格,优化性格,乐于合群,珍惜友谊,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通过与各种人和睦相处,建立真正的友谊中得到快乐,获得人生的享受,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境,当产生不良的情绪后,可以向朋友或信得过的同事倾诉自己的心声。除此之外,在生活中幼儿教师还应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

总之,目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不仅存在于某个幼儿园,而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发展、生活学习和工作事业,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二十一世纪所需人才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我们要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从方方面面入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改善幼儿教师的心理现状。

作者:柴美艳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篇3:

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民办高中越来越多,一些民办高中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民办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民办学校的教师面临着迥异于公办学校的运行机制,以升学率作为评判标准的教学质量对于民办高中和民办高中教师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在加上民办学校保障体制的不健全,致使不少的教师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民办高中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

在我国目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下,高中是学校教育中最受关注的阶段,高中教师也因此而肩负着更为沉重的责任,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民办高中教师相对于公办教师就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责任,因为“一部份人认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是雇佣与雇佣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以自愿公平的契约形式体现出来,但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仍然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倾向。”这更滋生了民办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用科学的方法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2006年2月至10月之间,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在全省范围内(主要是自贡、成都、宜宾、泸州、内江)抽取100名民办高中教师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0份。其人口学因素指标分布如下:

1、女教师50名,男教师40名;

2、35岁以下教师39名,35岁以上教师51名;

3、高一教师27名,高二教师39名,高三教师24名;

(二)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它共包含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即由精神因素作用而引起的躯体不适)、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附加项10大类。每项按严重程度分为1.5级评分,即无(1分),自觉无该项症状;轻度(2分),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中度(3分),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相当重(4分),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严重(5分),自觉该项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影响严重。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以团体测试的方法进行,采取统一指导语,并由主试者简单说明测验的目的和意义,全部参试者在规定的时间(30min)交卷。

主要观察指标:①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②不同年龄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③不同年级段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④不同性别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学处理者为作者,采用了方差分析和t检验。

二、结果

(一)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民办高中教师SCL-90的全部因子得分都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的平均水平,与全国成人常模有着极显著的差异。可见民办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成人水平,表明民办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问题。

(二)不同年龄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5岁以下民办高中教师在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35岁以上教师,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35岁以下民办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35岁以上教师。

(三)不同年级段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高二教师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都高于高一、高三的教师,而且存在极显著差异。从总体健康水平来看,高二教师最差,其次是高三教师,最后是高一教师。

(四)不同性别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民办高中女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外均高于男教师,女教师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附加项方面与男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在抑郁、焦虑、恐怖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民办高中女教师在心理健康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二、结果讨论

1 民办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的水平,这表明民办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除了与高中教师面临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状态有关,也与民办教师职业所特有的用人机制,竞争强度等导致的不安全感有直接的联系。

2 在民办高中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35岁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这与青年教师所面临的更多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相关,这个阶段的教师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经济收入不稳定,发展方向不确定,太多的选择与社会诱惑与比较,使他们处在心理“动荡”状态,也表明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只有这样民办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

3 在三个年级中,高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这与我们惯常思维中认为高三教师可能是压力最大,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的认知是不吻合的,这是值得注意的。高二正是高中三年中的关键年级,许多可能与不可能都会在这个年级发生,这使得高二教师格外紧张,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波动较大的学生成绩的滑坡,这个年级的教师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而学校与社会往往更多地关注高三的教师,却忽略了高二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矛盾。

4 在性别比较中,民办高中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由于女性本身的生理状态,在应对强度较大的高中教育教学中更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之大多女教师都习惯为“小事”劳心费神,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所以特别容易感到疲劳。(2)女性特有的敏感又使得她们更容易多愁善感,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冲突与摩擦,造成心理上的困惑与矛盾。(3)女性对社会支持的需要高于男性,在自认为支持缺失时便会产生焦虑与恐怖,进而发展为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得到社会与学校管理者的关注。

三、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办学体制导致的不安全感

民办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办学者和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增加了形成一种人身依附关系的可能性。由于政府对教育体制、户籍、人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当教师一跨人民办学校的大门,就意味着丢掉了固定工作和收入,人事关系、户口调动、社会保险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均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虽然民办学校教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民办学校存在的风险性使他们常感到不安与忧虑。“在私立学校工作的过程中有56.3%的教师总是担心有一天会丢掉自

己的饭碗;有29.8%的教师还有时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惟恐不慎丢掉自己目前的工作。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突出的特点是人员的流动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在这种心态下,使得教师心中充满了漂泊的“无根感”。而工作的不稳定性又使教师在校找不到归属感,对未来充满了危机感,有不少教师是抱着随时离开的心态在工作。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二)紧张的人际环境导致的归属感缺乏

由于民办学校严酷的社会竞争,使得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民办学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提高知名度,吸引生源,建立了严格甚至机械的竞争体系,严格按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是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上的成绩优劣来给教师定级,并与奖励、评优、年终考核挂钩。“现实的残酷竞争与诱发的功利需求及人性的弱点让民办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日趋激烈,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致使教师之间缺乏学术和人际交流,封锁学术信息、隐瞒个人观点、拒绝教学研讨、保守好的教学经验等等,教师们以各种方式暗中较劲。这种功利性极强的“生存性”竞争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形成人人自卫的防御性气氛,彼此缺乏真诚与团结协作性,人际联结冷漠,人际沟通受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们爱与归属的需要得不到必要的满足,难以产生发自内心的工作欲望和主动精神,被动地接受着繁重的工作任务,造成明显的心理疲劳,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支持,容易产生紧张、烦躁、厌倦的心理状态。

(三)管理体制导致尊重需要的不满足

由于民办学校大多都是由企业家投资兴办的,管理者习惯与将学校管理单纯地等同于企业管理。在学校制定的规章中明显存在企业化管理痕迹。“凡是董事会、行政会所做的决定就是最高决定,不重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没有给教职工声辩的空间,工会形同虚设。”似乎教师就是为实现企业“最大利润”原则的“工具”,教师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办学者而言,显得无足轻重,学校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种缺乏教师本位思想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容易把自己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认定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与传统的教师崇高的、受人尊重的社会形象极不相符,相反,在生存的压力下,崇高的精神需求变得苍白无力,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矛盾。因此,相当多的民办学校教师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倾向和尊重需要不满足的困扰。教师很难形成集体荣誉感,更难以调动自己的潜力,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四)高工作负荷导致的职业倦怠

民办学校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普遍长于公办学校的教师,而且所承担的工作项目繁多,民办学校教师工作负荷大,不仅使教师在体力上感到疲惫不堪,而且给教师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持续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有调查表明,在公立学校工作过的教师均认为在私立学校工作一天的疲劳程度是公立学校教师的1~2倍,工作时间也明显增长,教师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在这种工作状态中,教师明显地感受到心理压力的“折磨”,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厌倦感,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民办学校教师较普遍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有的甚至以调离教师岗位来缓解由此带来的身心疲惫。

(五)社会认同不足导致自我同一性的冲突

虽然民办学校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获得了它的一席之地,但就社会观念尤其是家长的态度而言,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认同度仍然无法与公办学校教师相提并论,无论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还是偏见,但的确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少家长认为自己是以高学费养活了教师,教师只不过是学校的雇员,打心眼里瞧不起老师。这种错误社会观念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到教师教育威信的建立。就学校内部而言,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公立学校,管理者认为用高薪聘请的教师理所应当完成学校交办的任何工作,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如此。“一部份人认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以自愿与公平的契约形式体现出来,但多数教师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倾向”。民办学校里,教师的威望受到了轻视和威胁,这给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更使教师在惯性的教师形象与社会认同的民办学校教师形象之间产生了矛盾与困惑,在理想的教师形象与现实的教师形象之间产生了冲突,自我认同的教师形象和社会认同的教师形象产生了分歧,即自我同一性发生了冲突。“自我同一性是指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整合统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人格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标志着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当自我同一性发生冲突而出现混乱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使人生活在焦虑、困惑、烦躁甚至“分裂”等消极心理状态中。因此,社会认同不足,就可能导致教师自我同一性的冲突而引发心理问题。

(六)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成就感缺失和心理失衡

民办学校大多以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制度来实施管理与评价工作,注重工作过程细节的考核与管理,非常重视量化考核,把上下班的签到情况、每周布置批改作业次数、听课次数、与学生谈话次数、备课数量、读书笔记数量、学生评教结果等等都纳入到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范围。在对教师优劣的评价上几乎是把教师的教学业绩等同于教师的业绩,而教学业绩评价的标准最终是由学生的分数来决定的,这样过细过繁的考核和单一的评价标准,使教师应接不暇的同时,又难以找到更多的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无法获得成就感,造成成就感缺失。再加之,教师的收入又与这缺乏科学性的评价密切相关,而且收入的差异较大。致使教师们为了提高收入,加班加点,不顾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牺牲其他学科为代价,获得自己所教学科的高分。更造成了教师之间的非理性竞争,致使教师人际关系紧张。尽管如此,相当多的教师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付出之后,仍然不能使学生取得满意的分数,导致成就感受挫而心理失衡。

民办学校的特殊性,也造成了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分析,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比公办学校教师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民办学校必须正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完善办学理念,改进教师工作环境,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建立教师心理健康保障制度,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

责任编辑 尉艳芝

作者:郝善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学资产管理信息化论文下一篇:科学家与逻辑学家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