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引思·倡行——试述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步曲”

2023-01-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中,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关键, 是基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我认为可以分为“三步六字”:激趣、引思、倡行。

1 激趣——即激发兴趣, 储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动力

创造性思维总是在人产生了进行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之后产生的。而这种创造性活动, 对于中学生而言, 只要对其自身的认识和发展具有某种新颖性、独特性, 即可看作是创造性活动。这当中, 触发点却是兴趣与好奇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我们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问题和思维情景, 挑起兴奋点, 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调整学习心境、激发学习热情;瞄准求知点, 激活学习思维、发展学习能力。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 让课堂氛围比较和谐, 引发认知冲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激发学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种创造性活动的好奇心与欲望, 为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打开心灵之门。

而好奇心可以推动学生主动积极的观察世界, 是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在地理教育活动中, 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 并激发、鼓励、引导他们的探索求真行为。

2 引思——即引导思维, 挖掘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潜力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好, 建立起良好的思维状态后, 必然会对学习的内容引起高度注意。因此, 我们要充分调动课文中的文字、数据、地图、漫画、“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等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目标、内容、过程方面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使之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处在潜意识智能开发阶段, 缺乏主动性、方向性、条理性、系统性, 这就需要教师扩充其思路, 使其展开联想, 进入创新性思维的状态。因此, 我们应当在教学中, 抓住地理要素中每一个思维训练点,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发展方向, 使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问题。一方面, 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等引起学生思考的愉快情境, 加强情感教学, 如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地图、漫画, 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给予学生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等。另一方面, 要指导学生怎样思考,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 使他们善于思考, 同时教师应巧妙地捕捉和把握学生直觉、灵感产生的时机予以及时的、适当的启发和点拨, 并重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开发, 使学生茅塞顿开, 达到对问题的领悟, 只有出现问题才会产生思维, 这就依赖于教师设问、提问的技巧。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等几种方式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顺向思维。即循着问题的直接指向去思考, 这是创造力培养中最直接、最简单、最初步的方法, 又是常用而且比较稳妥的一种, 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与流畅性。

(2) 逆向思维。即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 进行思考, 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新颖性。

(3) 纵向思维。即在地理事物、要素已知内容的基础上, 对原材料作合理的推想或引申, 从而得出新的创意,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深刻性、差异性、独特性。

(4) 横向思维。也叫侧向思维, 即把材料之内的地理要素与之外的其他地理要素联系起来思考。这两种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 常常是相似、相关或相反。这种联想可以由引及彼, 也可以由彼及此。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对比性和灵活性。

以上几种方向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其实都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 发散思维是基础, 而最后还是用辐合思维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选择, 最后得了一个或几个正确的答案, 从而达到创造 (新) 性效果。虽然有些答法不尽合情合理, 但我们在教学当中, 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大胆创新的行为与精神。

3 倡行——即倡导实践, 发展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并非所有都会以课堂上这种突然的、强烈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经验发生急骤联想而融会贯通。因此, 课堂上学生人创造性思维、想象还需要经历一个仔细琢磨、具体加工和验证的过程, 这就需要我们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 把课堂上所获得的各种创造性经验应用于实践当中, 进一步检验和锻炼自己的创造性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地理课外实践是以学生独立的地理实践为主的教学过程, 是学生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 是学生课堂上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延续和补充。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设计、布置与地理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内容, 如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地理文艺知识会演、知识辩论赛、地理参观、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 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自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使学生体验创新性活动过程, 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创新性思维。

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上述“三步曲”不可能包括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全部工作, 但应是比较关键的三步, 缺一不可。在中学地理教育活动中有效地发展学生创新力, 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探究工作。

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创新性教学去培养!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型教师!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实, 则是作为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的教学思维方式, 是我们教师应当进行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载体、问题为链接进行创新设计, 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从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环节入手, 阐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个步骤:激发兴趣、引导思维、倡导实践。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步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DSP的电力保护系统设计研究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