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完善策略

2023-03-19

第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完善策略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法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调整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在法律上第一次确定了内部审计的法定地位,但只局限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组织范围内,而对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则缺乏相应规定。然而由于先天的不足,许多民营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普遍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极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极有必要的,尤其是对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法律必须强制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可操作性看,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都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实践中内审机构的设置种类多样:有的企业设立了独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没有设立专职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其并入财务部门或纪委监察部门。而在内审机构的隶属领导层次上,有的内审机构受董事会的领导,有的受总经理的领导,有的受监事会的领导,有的受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的领导,还有的受财务经理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总体来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第二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者为了确保做出科学的、恰当的决策,保障决策执行过程的高效率,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而制定的对经营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的制度、组织、方法和手续的总称。其涉及企业管理各方面,范围很广,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任何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也是我国当前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现代化产权制度的改革的重要保证,是完善公司法人冶理结构的重要措施,更是企业内部控制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前提。为了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合理有效地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就必需对财务管理的运用方式和控制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多缺点,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无法对实践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有关内部控制失效的种种表现:诚信缺失、会计信息造假、企业舞弊案件频发等等,表明内部控制如在设计上有缺陷,在作用上有缺失,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没有达到能够使各类财务决策权力、各项财会业务过程、各个操作环节和各个财会人员的行为都处于缜密的内部制约和监控之下的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水平,表现在:

1、加强对财务部门的重视。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甚至把财务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而没有把财务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2、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普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使企业内部人员无章可循;还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或更新不及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时效性;还有些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制定了比较科学、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未较好地执行,内部控制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有的企业虽有为数不少的财会规章制度,但仅是纸上谈兵,留于形式,是为应付种种升级达标用的,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3、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管理层要制定各种措施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当局必须确保其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的行动已经有效落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低,许多管理人员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这样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素质,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由于企业常常把企业的盈利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好坏进行紧密的挂钩,致使许多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虚列成本、虚计收入、虚报盈余,一系列企业的短期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二是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诚信度不足。有些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财务人员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的概率大增,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尤其是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的新内容较多,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诚信不足并非其心甘情愿造假,而往往是由于利益驱使或其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限制,依赖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违心地制造、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形成“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局面。

5、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例如银广夏事件中,银广厦集团的负责人置风险于不顾,连续进行违法活动,使企业与个人共同处于高度风险状态。并且这种违法行为进行多年,银广夏集团的负责人胆子越来越大,肆无忌惮,把违法当成习惯,根本毫无风险意识。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预防性的、检查性的和纠正性的控制。企业一旦检查出了错误和舞弊,应该给予纠正;同时制定预防性控制措施以确保错误和舞弊不再发生。

依据目前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处理好控制风险和拓展业务的关系,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抓紧整章建制,形成一套权责分明、平衡制约、科学严密、运作有序的内部制衡机制,把内部控制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因此,要抓好关键人,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把握住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口令等关键部位;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银行往来单证、印鉴等;控制住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的核准、凭证复核等。同时,抓好经常性的内部稽核,坚持定期内部审计。

我们掌握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点后,就可以对症下药,针对关键点来更好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有效的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1、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也一直未能很好的分开,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许多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和转变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此,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正义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3、充分发挥会计责权控制的作用。健全制度,明确会计责任,细化会计人员的权责,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可以采取内部激励机制,应对会计人员赋予较高的薪酬待遇,其奖金与工作质量挂钩,以促进

其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并且走会计职业化之路,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定期组织业务轮训,搞好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适应能力。

4、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一个再好的制度仍然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来贯彻执行,否则这个制度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企业应该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以便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因此,企业高层领导人除了自身起表率作用以外,还要引导其员工做道德范围内的事。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当重要。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来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这对更好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5、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使内部控制制度化。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事实上,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许多企业领导不重视内控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控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企业领导。一些中小企业领导习惯于一人说了算,而不习惯受到限制,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限制,这就为内控制度的执行设置了障碍。企业领导必须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力求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随时发挥作用。

7、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帐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内部控制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范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发展及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三个环节,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事前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事后控制,把各自的控制方法寓于其中便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主要方面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明确全体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是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硬件要素;只有机构健全,内部控制才能科学分工,才能有组织、高效率地运行。仅仅建立内部控制机构只是工作的开始,要想把内部控制工作搞上去,在新经济下,要明确每一个员工的权利与责任,避免权责不清现象的发生,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内控出色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高薪和重奖。

其次,按作业方式制定内部控制的作业标准。一个企业营运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所谓作业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一个事件、一项任务或一项工作的基本单位。按作业方式制定的内部控制的作业标准具有重大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经济下的适时制、作业管理、作业链、价值链等最新的管理方法,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最优化、简捷和理性的作业标准。内部控制关键在于预防,而不是死后验尸。

第三,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框架,是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并进一步突出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制定与新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强化内部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包括制度制定,而且包括制度执行,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计量或测试,对计量或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根据偏差进行整改(包括纠正不利偏差,修订内部控制制度,修改奖惩方案等)。

第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素质,保证内部控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要想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制定者和执行者的素质都必须提高。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他们的素质:1.搞好宣传工作,使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2.按照具体责任和职能的要求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效率和综合素质。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工作流动,鼓励创新。4.完善奖励分配制度。5.培养团队精神,减少内耗。6.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二)按照COSO内控理论,结合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与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组织机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控制环节的被控制对象,其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等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

(2)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只有在控制主体及其控制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层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这些方法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复杂程度的企业均十分重要。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新经济时代交易类型和工具日新月异,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电子商务、金融衍生产品等使人应接不暇。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必须设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确认公司的风险因素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合法性风险等,并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评估各风险因素得分,确定高风险区域。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使企业保证控制目标有效落实。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各种职能部门,包括经营活动的复查、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记录的接触和使用的安全、独立稽核等。一般而言,控制活动包括两个要素:政策和程序。政策规定应该做什么,程序则使政策产生效果,政策是程序的基础,无论是什么样的政策,都应该前后一致加以执行。

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就要寻找并抓住关键控制点。企业一般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审核。

4、加强信息流动和沟通。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经营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要建立一个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与交流系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

(2)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

(3)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政策与程序,影响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5、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评审与监督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在监督评审活动和缺陷的纠正方面应当遵循下述原则:

(1)要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2)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应得到适合的培训,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

(3)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发现了内控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控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实现组织预期达到的内控水平。

(三)控制环境的优化

所谓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它是构成内部控制五要素(监督、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环境)的基础,包括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与实务等各因素。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已经或正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要素不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A、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缺陷表现为: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丧失监督作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2、管理当局的经营理念、方式和风格及对控制环境的认识误区。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管理当局不愿意设立适当的控制或不能遵守建立的控制,那么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下面三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1)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2)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3)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在不考虑其他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当局是受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支配,那么,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增大。实际上,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仍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经营个体。

3、企业的组织结构混乱。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计划、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的整体框架。它包括企业各个组织单位的形式和性质以及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要求明确界定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限。比如,应当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当局的责任。有的企业产权关系混乱,组织机构重迭、臃肿,不利于上、下级信息的沟通,如企业中的计划职能已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很多企业却仍设置计划科,结果是所有的计划都做,所有的计划都做不好。

4、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任人唯亲”,员工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公司必须雇用足够的人员并给予足够的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如果企业员工不正直,能力不足,那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控制也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没有形成任人唯贤的人才竞争机制,这在国家控股的公司的领导层尤其突出。不少管理者不习惯甚至不懂应用现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其中,“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是我国企业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认真去考核、去检查,其执行效果可想而知。

B、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的措施

1、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现代企业是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产物,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债权人的关系极其重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拥有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明晰的产权关系如何保障各相关利益人的职责的履行,公司的激励约束制度如何发挥效力等等,都是要事先“约定”并在实践中予以回答的问题。重要的是,它的回答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必须是有效的,而不是表面性的。这是企业良性运行的基础,也是搞好内部控制的前提。

2、形成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思想是支配企业运行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对社会及员工的责任观念等的集中体现;管理目标,预示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实践战略管理的依据,也是进行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努力的方向。管理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态度和行为。如果雇员意识到控制对管理当局来说并不重要,那就不可能希望存在一个高效的认真运用会计和控制程序的环境。

3、建立优化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体系的形成和组织功能的实现都是由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来完成的;组织结构的运行,要有规范的运作程序来支撑。一个企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经营策略,有时甚至会调整其经营战略,这都需要组织结构的优化来配合。高效的运作程序,指的是规范前提下的高效,包括严格的授权和明确的责任。

4、超前、务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中每个人的业绩和表现。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超前与务实看似一对矛盾,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一种永恒的统一。所谓超前,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到企业未来和员工的需要;务实,是指在人员的使用酬薪、晋升等处理上,要坚持德才兼备、公正,要制度化、透明化。人力资源管理还要调度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多方吸收和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这样,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5、遵循健康严谨的行为准则,培育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如果说,企业中有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途径,那就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它是一种力量,对公司制度的形成及执行程度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企业要花大力气去重视它。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宾斯的说法,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念、仪式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的价值观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我国的企业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未建立起相应的企业文化,造成企业内部组织文化的缺位和混乱。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促进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立。

除以上的几个方面以外,作为企业管理核心机构的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监督,也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C、加强对控制环境的研究和建设,为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而努力

1、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待控制环境问题,就是用风险的观念来考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它的出发点与企业的出资人及重要的利益关系人是一致的,与有责任感的经理人员也应当是不矛盾的。然而,我们常常让眼光去注重于个人的控制权、管理权、眼前利益、部门利益等等不具有整体性的某些方面,致使企业出现潜在的风险。这些问题,如能通过对控制环境的认识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能逐步去改善控制环境,确是一件幸事。

2、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部分是会计控制,但内部控制的基础问题是控制环境;会计与控制环境有关,但远远不是全部。无论是会计控制还是非会计控制,都是作为企业要素中的人实施的一种行为。在控制环境一定的情况下,还有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形式、范围和强度等与其相适应的问题;另外,企业的控制环境还必须与企业外部的客观环境相适应,这种状态,只有在深刻的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3、作为企业管理一个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要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即内部控制应随着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修订和完善,这绝非简单行事就可以办到的。但加强了对控制环境的研究和建设,就做到了有所准备。当前内部控制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人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企业的控制环境急待改善。我们会计人员有责任去尽一份努力,把这项工作推行下去。

第四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 ,它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以及执行情况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正常运行 ,才能使企业在市场 竞争中不断开拓发展。我们要借鉴世界先进企业内控建设的经验 ,结合我国企业内控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 ,开拓我国现 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新领域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会计控制;预算;风险

一、 什么是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财产物质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贯彻管理方针,提高经营效率,以职责分工为基础所设计实施的对企业内部各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协调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按其控制的范围和控制的手段,可基本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控制,另一类称为内部管理体制控制。我国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 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1. 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 ,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 ,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2 . 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3. 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 ,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需要通过

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企业在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之后 ,应该对其进行强化和不断完善 ,这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也是企业追求效益的要求。企业的效益 ,一是生产出效益 ,二是管理出效益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给企业减少财务浪费和舞弊 ,消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已完全融入世界一体化的浪潮之中,竞争无疑会在一个更为复杂,多变的舞台上展开,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免避风险,捕捉先机,从容应对,求得发展是我们应当加以重视的问题,而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按照会计法规的规定,合理设置会计工作机构、岗位 ,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做到账物分管,确立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建立“分权”的内控制度 ,形成业务经办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关系。在一般情况下 ,对有关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收付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资产的增减和费用的收支等经济业务,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 , 以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同时,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淘汰等人事制度 ,制定严格的个人收入和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制度 ,并做到考核及时、奖罚到位。

2、以人为本,强化财务人员的质量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证明,对于做为经济运行微观基础的企业而言人为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心、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只有人才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和灵魂。因此,强调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①、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引入竞争机制,使财务人员在危机与超越并存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②、采取薪金优惠与违法严惩相结合的内部激励机制,定期对员工业绩进行考核,奖罚分明,把考核与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挂钩;③、对重要岗位员工(如财务、销售、采购)应建立职工信用

保险机制,签定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④、对一些主要工作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挖掘职工的潜在能力。

3、正确把握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分配权限、公平分配利益 ,并明确各自职责 ,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及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4、发挥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效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同时,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机构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 ,确保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和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作用 ,从而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完善、严密。为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请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各种管理控制方法是否有效贯彻执行; 内部审计是否独立;审计功能是否有效;企业能否自觉接受外部监督等等。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正常运行 ,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开拓发展。我们要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的内控建设的经验 ,结合建设我国企业内控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 ,开拓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新领域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由于内部控制本身是一种动态行为,在企业中的作用必然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总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研究,寻找出适合自己最佳的控制办法。

参考文献:

[1]傅鹏.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会计之友(下),2006 年06 期。

[2]杨雄胜.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 F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3]梁晓静.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公用事业财会,2008年04期。

[4]宋子汉.浅谈如何构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年05期。[5]汪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公用事业财会,2007年01期。

第五篇: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策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美国COSO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做好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企业正常经营,更能够促进企业法人治理机制的完善,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119-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不断转变经营机制,不断在向市场经济靠拢,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保证企业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我国在2008年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指导意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管理模式还比较粗放,内部控制各个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一、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首先,目前我国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受其管理者自身水平的限制,很多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而且由于很多中小企业是家族式企业,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管理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担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会增加不必要的矛盾,不愿意进行内控管理活动。其次,我国有些企业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比较随意,岗位设置不够合理,人员安排也比较混乱,岗位责任的不明确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负责人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再次,是基础财务行为不扎实。例如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单位的原始凭证的信息要素填写不完整。会计核算都必须先核查原始凭证,而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原始凭证信息要素的填写要求都不是很高,经常出现乱填、漏填、少填等现象。例如,对于购买产品的数量、单价、金额、购买日期及购买方名称等信息都填写的比较模糊,甚至会出现随便涂改发票的现象。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健全

首先,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无法可依”,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很差,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其次,其次,财务制度设计不完善。考虑公司战略发展,要求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平衡资金的流动和企业战略的关联度,让资金在财务约束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随时支持企业进行战略进攻,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中充分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能够通过这些即时的反馈对财务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制度就失去了自己应当拥有的权威性能。

(三)缺乏相关的风险控制思路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因素复杂,但我国一些企业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对于一些自身能否承担的业务也进行了承接。又如,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企业在购买原材料、生产产成品及销售产成品等经营管理环节产生的风险。某些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对于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走向没有进行正确判断,造成企业花费高额资金购买原材料同时占用大仓库进行储藏原材料,这无疑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风险。某些企业在生产产成品时对于企业产成品生产过程中的材料领用把控不严,造成材料虚缺等问题,这也增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企业的风险点。

(四)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前,由于企业内部结构、信息沟通渠道等原因,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失真和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现代工业企业普遍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劳动分工明确,各生产环节协作程度高,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工业企业多属于重资产类型的企业,资产种类及管理难度较高,加之工业企业的存货种类名目繁多,存货管理复杂。在企业要达到良好的内部控制成效,就变得十分困难。

(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绩效评价和内部审计两个方面。首先,绩效评价是进行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我国企业当中绩效评价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很多企业中,绩效评价工作容易受到人为的干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公正。其次,内部审计是进行内部控制监督的关键环节,很多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单独的审计部门,而且审计工作只能涉及一些表面业务而无法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同时由于审计人员数量少、专业技术低的情况还比较常见,我国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水平还有待提高。有鉴于此,在企业实施内控审计工作就变得更为必要。

二、加强我国企业内控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首先,我国企业管理者应该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增强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企业价值认同感,夯实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其次,规模较大的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董事会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管理机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筹资与投资方案、利润分配等内部控制活动应该在董事会的直接控制下进行。再次,我国企业应该编制内部控制管理手册,针对企业具体业务科学设置内部机构,我国企业的原料采购、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监督等应该由专人负责,明确各个岗位的权力与义务,加大问责机制的建设。例如,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企业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建筑装饰公司,在国内外屡获大奖。诚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有助于缩短自主探索的时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经济制度以及市场氛围条件或许与国外的发展经验格格不入,因而,必须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二)建设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关乎企业管理的成败,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建设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内控管理活动的执行力度。我国企业在进行财务控制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进度控制与预算控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再次,我国企业应该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管理平台,畅通内控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内控信息在企业相关部门之中顺利流转。

(三)注重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增强管理者风险意识和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掌握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基础上,增强其风险意识,把财务风险意识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改变传统的决策方法,在投资决策前,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高低,要科学研究、预测财务风险,以降低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先进的电子信息管理局域网络,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力,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我国百强企业,成功完成了上海世博中心、上海浦东机场等重大项目的装修施工工程。

(四)做好完善的风险控制评估管理工作

首先,我国企业应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应该对业务项目各种信息进行准确评估,在评估可行的情况下再签订合同,尽量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其次,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水平提升。企业需要通过制定相关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企业还需要规范企业项目的业务行为的规范化、合理化,尽量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需要对风险防范作出规定,设定预警思路。通过有效控制发生风险的各个环节,并加强对责任人或责任项目的监管力度。

(五)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首先,我国企业应该认清绩效评价的实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考核周期和考核指标,兼顾企业短期效益与长远目标对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其次,我国企业应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企业应该注重引进审计人才,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聘用会计事务所增强对企业各项事务的审计。

审计部门是公司进行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机构,但有些企业对此不以为然,都是调派公司中的财务负责人同时兼任内审负责人,没有设置一套完整的审计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导致公司内部进行审计的作用难以得到很好地发挥体现出来,这便直接对公司中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结论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十分必要,有利于控制企业的成本管理,促进其经营机制积极转变。虽然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经颁布了较长时间,但相关制度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从企业内部控制诸要素入手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而且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俊杰,刘春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

[2] 曹小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下一篇: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