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2023-05-10

工作就是由一项项的任务组成的,在我们完成一项任务后,势必要面临一项新的任务,而写好计划才能让我们在新的任务中从容不迫,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小学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学校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学校课程教学工作计划(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二、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6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2周。

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开齐、开足,本着每天体育活动达到一小时的标准,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结合我校实际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进课堂”的课程设计。每天下午2:20—2:3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

3、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书法课。(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的书法课时间,其中一、二年级铅笔;

三、四年级为钢笔;五、六年级为毛笔)。

4、我校周五下午开设学校课程共17个班:花式跳绳(一)、花式跳绳(二)、乒乓球、合唱、舞蹈、电子琴、电脑绘画、美术绘画、科技制作、象棋、书法(硬笔)、书法(软笔)、彩泥、英语口语交际、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两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学期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年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

2、任学校课程教师每学期上课不超过15课时。所上科目备课共计不超过16课时。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本校教师任学校课程教师,不足的外聘专业对口的教师任课。

4、每天下午2:20—2:3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为全校的书法课时间,每周五下午3:20——4:50为学校课程活动时间,各项活动均由值周领导按时检查。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每周总课时数共计576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5课时。

2、附具体活动时间和地点

(1)、音乐类(合 唱):活动地点在学校音乐室,负责人XXX; (电子琴): 负责人XXX;

(2)、体育类(乒乓球)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

(花式跳绳一)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

(花式跳绳二)活动地点在学校操场,负责人XXX。

(3)、美术类(绘画):活动地点 ,负责人XXX。

(4)、书法类:

(硬笔书法)活动地点在 ,负责人XXX;

(软笔书法)活动地点在 ,负责人XXX;。

(5)、微机类(电脑绘画):活动地点在 计算机室,负责人XXX。

(6)、语言类:

(故事一)活动地点 (故事二)活动地点 (故事三)活动地点 负责人XXX、XXX、XXX。 (英语口语交际) 活动地点 ,聘请外教;

(7)、棋艺类:(象棋) ,负责人XXX;

(围棋)活动地点 (五二班);

(8)、科技类:活动地点 ,负责人XXX;

(9)、舞蹈类:(少儿舞蹈、跆拳道、拉丁舞、民族舞)

活动地点 :舞蹈室

负责人XXX

时间安排

周五下午3:20——4:50活动(课间休息10分钟)。小学学校课程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读书活动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三、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四、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小学学校课程教学工作计划(三)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社会在发展,课程在进步校本课程就是在我校课题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设的。近年来我校的校本课程一直在实践和探索,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在学习中提高,强化理论修养。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生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校本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因为我们感觉,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最初发生在课堂上,最终形成于研究之中。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

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不到收获。而学习指导课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记硬背、靠灌输学生是根本无法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创设生活化、问题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学习指导课真正能成为童话中的点金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第二篇:仙鹤学校小学落实课程计划自查报告

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遵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学校办学的重要责任,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龙凤小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现就落实课程计划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设置,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和计划。具体做法是,每学期由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订课程计划,报行政会讨论研究,最后定形课程方案、人事安排方案、落实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科学(3-6年级)、英语(3-6年级)、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

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1-6年级) 学校课程:班(队)活动(1-6年级)

二、根据要求,合理进行课时分配

根据学校教师编制、专长,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进行课时分配。

品德与生活(社会):1-6年级每周2节 语文:1-4年级每周7节,

5、6年级每周6节 数学:

1、

2、6年级每周5节,

3、

4、5年级每周4节 英语:3-6年级每周2节 科学:3-6年级每周2节

体育: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 音乐、美术:1-6年级每周各2节。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各1节。 地方课程:1-6年级每周3节。

学校课程:1-2年级每周1节;

3、

4、6年级每周2节,5年级每周3节

由教导处负责教师课程表的安排,在每学期正式上课之前分发到各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三、注重过程,夯实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工作,在过程管理中,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教学部门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检查和管理规定,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考查、教研活动等各个方面实行量化管理。

四、自查自纠,不容忽视存在问题

学校尽管在努力按照课程标准设置并执行课程计划,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个别学科师资不配套,没有专职教师;

2、个别教师年龄偏大或身体不好课时不足;

3、由于有些学科是非考试、考查类学科或不便于进行考试考查,所以考评教师的方法还不完善。

4、数学学科按每周4节或5节安排,要想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教师们感到捉襟见肘。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难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去完善、去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会越做越实、越做越好!

第三篇:红枫小学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及保障支持系统等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为了使我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1、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教师是根本。课改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要通过岗位培训、任职培训、脱产培训等各种方式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机制,整体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理念新、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培养一批名优教师。

2、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原有的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地方不适应课改的要求,我们面对着一系列非常实际的急需调整的管理问题,并且要实践中及时总结、提炼好做法、好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活力的校本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4、建立新的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建立新评价制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评价改革应体现以下特点: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④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5、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强化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课程的出现,使学校真正拥有开发课程资源的余地,使学校能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学校要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了实现我校课程改革的工作目标,我们要根据课程改革全员性、长期性的特点,形成一个整体课改氛围。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全员启动、全员参与,人人明确学校是课程改革的第一线,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所有教师都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二、落实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措施

课程改革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富有创造性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各项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要充分估计转变教育理念的难度,认真组织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相关文件、材料,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和《纲要》上来,为课程改革做好准备。

2、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课程改革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很强,领导小组要明确课改的思路和自己的工作思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课改的方案、阶段目标、评价体系,为教师实践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

3、加强教师培训,为实施新课程做好师资准备。要坚持“先培训,不培训,后上岗,不上岗”,将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

4、加强课改实验的科学研究。课改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要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经历、获得知识体验,以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我校课改实验工作的关注点。课改实验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关键是教学。新课程必然会引起教学的变化。只有这些变化,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1、要注意课程性质的变化。每位教师要明确义务教育课程的性质,即①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教育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保障儿童法定的受教育年限。国家课程标准应当是一个基本标准,是绝大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②义务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因此,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③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终结性的教育。课程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2、注意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的目标的变化必然引起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我们将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行为中。要达到这三方面的目标,课堂教学必须重过程、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意观念的变化。课改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管理者要带头更新观念,坚持观念先行。观念不变,勉强行为跟进,还会出现不理解、不积极,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会裹足不前的现象。

4、注意制度的变化。建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制度,是课改深入发展的保障。因为没有制度的改革是难以持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教师们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时,他们最初的热情便渐渐消退了。如果这个时间一些重要的新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那么新课程改革就难以向纵深推进。所以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阶段计划、推进措施,建立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等。

5、注意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在为学生奠定必备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教学方式也将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6、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给学生真正意义上收获可能不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课改的重头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最后会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新课程与新学习方式不仅仅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它也会对教师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的。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

7、注意对知识教学要求的变化。课程改革要改变原课程内容中的“难”、“繁”、“偏”、“旧”和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状况,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这就意味着要在知识的理论性降低难度,不必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基本知识的应用。要完成这样的变化,教师必须认真领会课标的精神,转变知识的、观念。

8、注意组织教学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组织教学一般只是呈现于课的开始,目的是为集中学生思想和注意力,维持教学的秩序。以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的内涵更注重于组织学生学习,如组织观察、组织搜集信息、组织讲座与交流、组织评价等,因而它将贯穿于课的始终。如果学生对学习的感受是快乐的,那么他的学习行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9、注意教学过程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多是传授知识技能、灌输方法的过程。新教学方式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探究知识、体验学习经历、获得知识体验、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开放式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教师要放手,学生要放胆,这是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完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10、要注意教材处理的变化。新课程提倡教师自主运用教材、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要求教师用教材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增加自己认为生动有力的材料,在推理知识结论时可以采用独特的方法,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匠心独运。当然,其前提是首先必须保证其科学、准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博览群书。

11、要注意课堂评价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课堂评价是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集中在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上,评价也集中在结果的对与错上。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它要求:①评价主体互动,即教师可评价学生,学生也可评价学生,学生也可自己评价自己。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既要评价对与错,还要在激励学生时说“好”、“非常好”,更要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答问的具体情景、学生的特质进行简明而生动的评价。③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但要在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12、注意课堂语言内容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多为牵牛式,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只是关于知识的呈现、推导、分析、强调等。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主要作用于创设情景、组织教学、引导体验、评价激励等。

13、注意设问、答问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老师的设问主要是为了启动一项活动、发起一项探索,也可是为了启发或思考一个问题、一个道理,而学生可自由地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答问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把握。

14、注意课堂板书的变化。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板书结论,要求板书工整。新教学方式要求过程结论并重。对板书的要求应科学,有启发性、较工整。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时作精心设计,充分考虑。

15、注意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要推出一批教学新秀,也不仅仅是要评出多少节优质课,而更重要的是改变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再有其它任何附加的目的,如果追求教学质量以外的东西,把上课作为获得某种奖励、荣誉的机会或者作为晋级、提升的政绩,课堂就肯定会走样,甚至变质。

常熟市红枫小学2007年2月

第四篇:芦新村学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小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一、指导思想

为了搞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规范信息技术课,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三年级学生: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画图”软件的基本使用和图像处理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学生:学习打字的基本方法和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五年级学生: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和因特网的基本使用;

六年级学生:学习网站制作初步知识及综合应用与设计等内容;

八年级学生:主要复习七年级学习过的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学习电子表格处理、动画制作、网站建立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质疑,勤奋操练,积极探索。

3、通过搞一些小的比赛和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喜欢电脑;

4、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5、在教学中,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 作为奖励给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注意对不同的学生加以辅导和培养。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勇于研究。

7、加强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学习习惯的培养。

8、加强自生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的教法和学法,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的轻松、愉快。

四、教学进度

参照课本

2011年9月

第五篇: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学校课程教学。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学校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学校“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刁永军

副组长: 柳宪柱

成员: 孙秀琴刁丽梅刘世江姜德辉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学校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的实施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学校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学校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学校课程实施计划

1、学校课程的实施方法

学校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学校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学校课程的正常运作。

学校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石良中学

201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学校控烟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学校财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