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2022-10-26

第一篇:条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收集整理能力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 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读书,平时你们都最喜欢读什么书?

生:故事书。 生:作文书。 生:漫画书。

师:老师上课前做了一下采访,这是一份关于咱们班同学最喜欢读书情况的记录单。(课件出示记录单。) 师:看到这张记录单,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喜欢故事书的人不少。

生:大家都喜欢故事书、作文书、科技书、漫画书。 生:王元江喜欢科技类书 活动二:整理数据。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最喜欢读作文类书的有多少人,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师:一眼就看出来吗? 生:不能,需要标出来

师:标出来是一个好方法,标出来也就是为了进行统计。你们的意思是说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吗? 生:是。

师:我们这节课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统计)。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收集整理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师:请大家齐声把学习目标读一下。 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请大家把这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张统计表,这一行是„„?(种类)这一行是„„?(人数)。下面,同学们拿出记录单以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开始。 学生活动。总结

师: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 生:科技类的7人;漫画类的2人;故事类的14人;作文类的7人。

师:你能从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读故事书的人最多。 生:读漫画书的人最少。

师:在统计表中,你能一眼就看出最喜欢读作文书的有多少人了吗?你还看出什么? 生:有7人。

生:读科技书的比读漫画书的多5人。 活动三:制作统计图

师:同学们,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板书: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更为直观的统计图表示,我们学过哪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对,我们可以把统计的结果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板书: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们就来绘制统计图,(板书:统计图)。(课件出示空白统计图)。

师:同学们来看这张统计图,这是我们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阅读的图书情况统计图,制图时间是2014年11月,这叫横轴,单位是种类,这是纵轴,单位是人。下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 (学生制作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生会发现问题并提出“格子不够用了”,师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师:多数小组已经制作完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是如何解决格子不够这个困难的。

生分小组展示,可能有:添格子、拐弯涂、一个代表2个单位。 师着力强调一个格子代表2各单位:这个方法比较新颖,你们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刚才说用一格表示2个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

活动四:筛选方法

(同时出示①“添格涂”、②“拐弯涂”、③“用一格表示2人”三种答案。) 师:这三种方案,你认为那一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小组评议,发言。

生:第三种方法更好。它看起来更直观。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不仅简单、美观,而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数量的多少来,马上就能说出来,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学生评价,感悟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的选择要合适。

师:我校大约有386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统计全校同学的最喜欢阅读图书的情况,一格代表2人,还行得通吗啊?你认为一格应该代表几人?

生思考后:一格代表40人。

师总结: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要根据数量选择合适的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学生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定大小、定位置、定长短、画直条、标数据。

练习: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创造出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板书:一格代多个单位),下面我们就来阅读、分析条形统计图。(板书:分析数据)

活动五:分析统计图

师:(出示学生涂得一格代表2人的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上,你能一眼就看出大家最喜欢阅读漫画书的有多少人吗? 生:能,有2人。

师:看到这个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 生: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真好。

师:你认为哪些数据可以代表我们班的最喜欢读书情况? 生:故事类的书。

师:同学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就是统计的全过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并且学会了分析数据,你们真了不起! 活动六:课堂练习

师: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吧。

生自主练习,并回答。 活动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统计,我可以用统计图来统计(数量),我感觉我学到的知识就像格子里的宝石,越来越多。 生:我学会了收集数据。

生:我学会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生:统计。

生:我学会了涂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师:老师感觉到了,同学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好不好?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二篇:《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过程。

3.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统计图,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优势,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咱们都知道空气质量的状况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师:课前,老师对临沂市2015年9月份每一天的空气质量都做了调查。你能看明白吗?

师:你觉得咱们临沂市9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

师: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做出的判断。数学是严谨的,任何结论都得有理有据!我们怎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呢?

生:数一数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和统计! 师:这个月每种天气究竟有多少天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把它们清楚的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9月份临沂的空气质量,体现进一步整理和统计数据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唤醒学生有关统计的知识经验基础。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分类对比,体会优点。

师:老师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咱们一起来看。 (1)观察一下,它们统计的天数和你的一样吗? (2)这些方法各不相同,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达成共识,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数表示的,另一类是用图形来表示的。 ①咱们先来看用数表示的这一类。 师:观察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天? 师:用统计表来表示天数,你觉得怎么样?

师:看来,统计表用数来表示天数,非常的清晰。(板书:数据清晰) ②下面,我们再来看用图形表示的这些作品!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1:还得数一数才能知道有多少天。

生2:这种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若学生体会不到,教师通过手势比划高矮,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通过看它们的高矮,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看来,用图形表示的方法能够直观的进行比较!(板书:直观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对比,手势比划等方法,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统计表和象形图的特点,为创造条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2.结合优势,创造新的统计方式—条形统计图 (1)结合优势

师:用数来表示,非常清晰;用图形表示又可以直观的进行比较。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既有清晰的数据,又可以直观的进行比较呢? 师:有想法了吗?快和同桌商量商量。

预设:把图的上方表标上数据;把统计表的后面画上图形。 师:数据清晰吗?能直观的进行比较吗? (2)标准统一,形成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有问题吗? 预设:原本该高一些的,现在却矮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大小不等、距离也不相等。

师指图说明:如果仅仅统计它们的天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多少,还要有统一的标准!

师:在这张白纸上想要画一些大小、距离都相等的图型,有难度!怎么办?

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它们像不像几个人在比身高?它们到底有多高呢?还需要一把尺子!)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像这样用直条的高矮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统计表和象形图的优点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统计方式—条形统计图。深刻体会“以形助数”的好处。

三、了解条形统计图,初步进行数据分析。 1.学会读图

师:观察一下,你能发现那些信息? 生1:良最多。

师:良最多,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上屏幕前演示方法。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2:重度污染最少!

师:有几天?几个格?说明一格代表几天?

师指横轴和纵轴的位置问;你还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现在你认为咱们临沂9月份的空气质量到底怎么样? 生结合条形统计图进行回答。 2.统计图与统计表对比

师:原来学习的统计表和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统计表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条形图不仅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更加直观形象、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通过对比进一步加深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练习画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预测

师:临沂市前几个月的空气质量是 什么情况 呢? 课件呈现:临沂5月至9月最优天数统计表。 师:你能把它们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绘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师:5月至9月最优天气分别有多少天?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师:10月份的最优天数会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说出的天数虽然不同,但是都比9月份的要多,你们是怎么想的?一定会比9月份多吗?

师:由此可见,通过对图中数据的分析,我们还能对后期发展进行预测!

2.拓展练习,体会决策 课件呈现5名同学参加100米跑步成绩统计图。 师:如果你是老师,派谁去?理由?

师:看来通过分析统计图,还能帮我们进行决策。

五、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数形结合,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条形统计图,还能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决策。

师:其实,统计图还有很多种,像这些------不止如此,统计图的历史还非常悠久!

这节课我们对统计图的学习只是个开始,以后我们还会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初步体会了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决策,体现了学习统计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篇: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

学反思

反思一: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

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反思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它是在学生学习单式条形统计

图的基础上学习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时,往往要用去一节课的大半时间,当要组织学生评价、分析,针对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推测问题时,却出现草草收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法上作了新的改进和尝试。复式条形统计图

1、给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探究、观察、想象素材

选择怎样的素材更有利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课本例1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材料,而选择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更容易调动学生探究、观察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画统计图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读统计图,要从统计图所反映的事件、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并发挥想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留

给了学生更多的质疑、评价和想象的空间。

2、让学生感受到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先向学生呈现复式统计表以及由此得出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观察,感悟到复式统计表能直接比较出各项目男、女生的相差数,但不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变化;而单式条形统计图随能直观地看出男生或女生人数的变化状况,但不容易对同一项目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要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低思维的操作层面上。

为了节省画图时间,本课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以摆代画”的方式,形象地突出了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如何去合并的思考过程。这总方式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操作时间,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区

别不同的合并方法上。由于纸条可以随意移动摆放,学生在合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想法。在反馈时我注意呈现学生不同的合并方法,并及时引发学生比较评价,再通过电脑演示画法过程,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规范的

第四篇:条形统计图[范文]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建设 赵小丽

课程改革,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强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统计与概率既是生活内容,也是数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西师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知识――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继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相应统计表后出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这后还会认识更多形式和种类的统计图,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不难看出,本单元内容既是旧知的迁移与发展,也是以后学习的认知桥梁。

单元内有4个例题,前两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特征,后两例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而本课学习例

1、例2。例1以回顾旧知为起点,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初步认识。例2则重在会看条形统计图,会简单的分析统计数据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例1的素材与例2有机整合,完成整课的教学――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

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我班的孩子,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把握。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分析,判断、预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鉴于预设的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认为本课的重点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正确分析相关的数据。难点为:知道条形统计图中单式与复式的区别。

四、教学策略

我校进行了3年的《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课题研究,引发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本课就主要采用了其中的“问题探究策略”。问题探究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以研究问题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思维策略为目标,设计迁移性、过渡性、反馈性、强化性、延伸性等问题。通过有效问题的有效解决,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说明合作交流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创新。在教学策略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运用提高六个环节。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

为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创设了我任教的“四年级三班和四班的学生”准备去郊游的情景。并提问:“这次郊游当中准备开展五个活动,每人可选一项,事先要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怎么办?”学生自然的想到要事先进行统计才行,从而产生统计需要。并立即让学生自主开展统计活动。于是,由真实的情景转入学习的初期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事先准备的表格纸上制出一张统计图。

与此同时,我将另一个班参加各项活动人数的统计图展示给学生。看到两张反映不同班级学生人数情况的统计图,自然地会进行比较分析。于是提出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2、提出问题。

利用两张统计图中人数接近的一项活动。设问:“三班和四班参加××的人数,谁多谁少?”凭借肉眼观察,肯定会有不同答案,进而发生争执。此时此刻,引导学生想办法。可能会说到用直尺量高度,用直尺比刻度等方法(课件展示)。给予肯定的同时,追问:“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多谁少?”自然会产生把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的需要。顺水推舟抛出核心问题:怎样将两张统计图,合二为一?学生在认知需要和问题驱使下,就开始问题的探索。

3、探索问题。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生成这些方法(课件展示)。面对众多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说说理由。”引导学生运用“选择探究策略”进行合理选择。让学生体会方法多样性的同时,又懂得寻求方法的合理性。

当两张统计图合并后,继续引导学生探索。问:把这张统计图给班主任,能看明白吗?”“怎样才能使班主任知道哪种直条表示哪个班的人数呢?”从而在争论、交流中认识复式统计图图例的作用,体验统计图表示的严密性。

4、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纳入认知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才完成了认知的建构,新知的内化。把复式条形统计图,纳入已有的统计知识中,并明确它的特点,完成知识建构。于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弄清:“这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在相互交流中充分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有两种颜色的条形;二有图例。三还能反映两组数据情况。充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后,自然地揭示它的概念名称――复式条形统计图。

5、深化认知。

问题得以解决,认识如何深化呢?继续利用好例1的素材,让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和活动建议。如:两个班参加什么项目人数最多?三班参加野炊的人数比四班多几人?等。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树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课改的追求。为此,让学生自主填写统计表。在任务驱使下,主动学会看懂统计表,并思考填写的方法。学生可能会一行一行地填,也会一栏一栏地填等,从中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沟通统计图与统计表之间内在的联系,明确各自的优越性。从而深化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6、运用提高。

学以致用。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基本练习――课堂活动第1和第2题。统计学认为,收集、分析数据,是为预测、干预未来数据和解决问题服务的。为培养学生的预测意识和能力,设计一个拓展问题:“根据你们的分析,预测一下如果再投一次,小刚和小强分别会投进几个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为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将改变以往在黑板上板书的做法,充分利用多媒体随机生成的功能,将生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保留在大屏幕上。直观具体、简洁明了。符合视觉习惯和认知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紧扣教学重点,有机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问题探究策略的运用,使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篇: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 秋季运动会

——条形统计图(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学习,知道一格可以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校运动会场景) 师: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是的。同学们知道吗?要举办一场成功的运动会,学校需要多方面付出努力。比如,运动会日期的选定、班级的运动员选拔、教师裁判的安排、以及运动会期间的各种服务和安全防范措施等等。你们还记得我们开运动会的日期吗?(11.27~11.28)为什么学校选择那2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月的天气情况吧! 二:新课展开

1、课件出示11月份天气情况图

2、学生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

3、展示学生作品(画圈圈,三角形,正字等)

4、引导出统计表:同学们都准确的统计出了各种天气的天数,假如这份统计材料要上报给校长的话,都有一个缺点,就是校长还需要数才能知道各种天气的天数,能想个办法让结果一目了然吗? 学生填统计表。

5、引导出统计图: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板书:条形统计图)

学生分组填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作品展示,看谁绘制的统计图最漂亮。

引导学生读图,通过观察,知道它的纵轴、横轴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一格表示多少天?

你从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现在明白为什么选在27号和28号来开运动会了吗?

6、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A、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B、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C、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三:巩固练习

1.调查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选送情况:四(1)10个、四(2)8个、四(3)8个、四(4)7个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制作。 回答问题:哪个班的运动员最多?哪个班的运动员最少?你还发现了什么?

2.调查各工作组人数:跑部工作组12人、掷部工作组4人、跳部工作组3人、政宣部2人、后勤部5人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与发现。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

3、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 A、协助学生展开调查 B、制作条形统计图 C、展示作品

D、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个别学生说)

五、练一练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更清楚更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同学聚会主持词下一篇:团委书记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