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2022-10-07

第一篇: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歌曲,经过欧阳菲菲的演唱更是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且成为了很多机构晨会的必修课。但是,知道这首歌的来历的人并不是很多。先来了解下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有一个先天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了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

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子突然明白:妈妈已经死了!她忽然感

到了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还不放心她吗?她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要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一、什么是感恩心呢?

感恩的心就是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会懂得感动并去报恩。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不断地在接收施予,并在施予中成长、成才、成家、立业„„这些施予并非我们天生就应该享受,这些施予于我们而言就是恩惠。若我们能感受到这些恩惠,我们就具备了感情动物——人的基本特征。

感恩不仅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感父母之恩,是为孝;感手足之恩,是为悌;感提揆之恩,

是为忠;感托付之恩,是为信„„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传统美德都是由感恩开始的。

感自然生养之恩,是为环保人士;感民授政权之恩,是为廉洁干部;感客户惠顾之恩,是为诚实商人;感祖国护佑之恩,是为爱国义士;感朋友关爱之恩,是为仗义哥们;感妻儿伴随之恩,是为顾家男人„„

二、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呢?

第一、养成感恩的习惯

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可以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节日

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

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父母要学会偶尔“示弱”

要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下班回家累了,让孩子帮忙拿拖鞋;假装不舒服,请孩子倒杯水给父母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第四,“计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第五,及时的表扬孩子

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家长们或许会说,说到容易,做到就太难了。——是啊,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说:教育孩子就是修炼自己!改变自己然后再影响孩子改变,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睦!

第二篇:同桌100学习网培养了我的沉稳之心和严谨之心

半年前,我在好奇与憧憬中选择了同桌100学习网;半年里,在同桌100学习网广博又层次分明的资源海洋中畅游的我,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这次期末考试中以班级第1名,年级第2名的好成绩。

受益于同桌100学习网的不单单是我,那些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那些终于实现了中学阶段的理想走进了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名校的同学们也都对同桌100学习网的老师们充满了敬意。同桌100学习网的老师们不仅拥有富足的知识宝库,还有构思精巧的教学设计,以及风格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是他们的教学吸引我的地方,也是他们开启同学们心锁的金钥匙。

以前的我曾沉迷于网络,逃避学习,有时甚至利用打字和点击鼠标的过程来消磨时间。忘记了爸爸妈妈的殷殷嘱托,忘记了老师寄予的厚望;无视同学们挑灯夜战的奋斗精神,无视名次表上排在最后面的我的大名„„在家忽悠家长,在学校里“周公做梦”,我把全部的小聪明都用在了伺机解除网络饥渴上。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更是一个要不要、做不做的问题。只有想法,没有迫切的欲望,只能永远将“想”停留在空想的层次上;而仅仅是迫切,却不付诸行动,再火热的激情也会消失一空。在同桌100学习网学习三个月来,我见证了诸位名师的风采。

首先在同桌100学习网上讲课的老师全是重点中、小学教学一线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要比我们学校里的老师丰富得多,所以每一节课堂都算得上是精品课堂,第二点是课程设置都是按国家课堂时间统一安排的,课程内容和课本知识完全同步,不会超过四十五分钟,第三点是授课坏境是有师生互动的真实课堂,在家上同桌100学习网学习,感觉和在教室里学习一样。

我们中小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因为它能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给人带来修炼、升级,乃至成功的快感。在同桌100学习网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修炼,一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修炼。惟一不同的是,游戏中的人物修的是“力”,野蛮之力、破坏之力;而学习则重在修 “心”,沉稳之心、严谨之心。这是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

第三篇: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五年级下期科研总结

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

——08-09学年度下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王雪涛

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是做人的美德。对他人的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人与环境的有效手段,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必备的基本品质。一个班集体里,没有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没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自身对人宽容、谦让、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而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以上诸多因素中,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宽容意识的培养教育尤为重要。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偏多,在家里受父母老人的宠爱娇惯,几乎都像“小皇帝”,全家几口人,“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不论做什么,都得以“小皇帝”的意思为转移。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更滋长着他们骄娇任性、固执蛮横。把这样的品性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同学间就会缺乏相互合作、宽容精神。他们往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影响班集体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加上下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在学会了欣赏他人之后,也应该逐步学会宽容了。因此,在学生即将进入六年级的这一学期,我的班主任工作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宽容谦让意识呢?

一、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是培养宽容谦让意识的起点。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互相宽容和谅解。

开学之初,我设计了一份关于“宽容”的调查问卷,让学生不记名的、完全从内心实际出发的做完调查。 问卷内容如下:

本卷是一份关于小学生宽容现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仅供课题研究之用,不参与考评,回答结果保密。希望各同学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的体验认真诚实的回答。注意一定要写出选择或不选的理由。衷心感谢您的参与! 要求:是打∨,否打×,介于中间的打为O。 1.你是否不计较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

2.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 3.你是否乐于看到同你关系不好的人取得成绩? 4.你是否喜欢嘲笑或贬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 5.你是否欢迎原先不如你的人如今超过了你? 6.你是否嫉恨能力不如你的人得到奖励?

7.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是否能做到一走了之? 8.你和别人争吵以后,是否常常越想越生气? 9.你是否容易原谅别人不自觉的过失?

10.别人说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 11.你经常在公开场合讲别人的优点吗?

12.你与同学相处是否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3.你尊重能力不如你的同学吗?

14.朋友们是否指责你为人过于敏感? 15.你是否认为没有必要对伤害你的人进行报复? 16.你想起很久以前受到的伤害,仍会忿忿不平吗? 17.你愿意同以前和你吵过架的人和谐共处吗? 18.你认为老实人在生活中经常吃亏吗? 19.别人对的你亲疏,你是否看得很轻?

20.你是否认为年龄比你小的人对你进行批评是一种冒犯? 21.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 22.你是否经常感到你的努力没有得到肯定?

23.你主张邻里相处中宁肯自己吃亏,也要搞好关系吗? 24.你和同学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吗?

25.你是否认为互让互谅是朋友相处的重要准则?

26.你的朋友有时候有点小气,对此你是不是很反感? 27.你是不是很少计较朋友的脾气?

28.你的好朋友对你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你是否大动肝火? 29.你认为任劳任怨是为人的美德吗?

30.你是否希望用不着的亲戚越来越少好?

评分原则:单数题:是为2分,是与否之间为1分,不是为0分; 双数题:是为0分,是与否之间为1分,不是为2分。

50分以上:说明你是一个度量很大的人。你不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善于原谅 别人的过失,相信你是一个很容易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的人。

41-50分:说明你的度量还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你能够原谅别人的态度,但 在有些问题上,你又同别人很计较主。 总的来说,你是一个比较容易同别人相处的人。

31-40分:说明你的度量不够大。在不少问题上,你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计 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你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不时会发生矛盾。

30分以下:说明你的度量很小。你经常生别人的气,认为别人和你过不去,而 且试图还击或报复别人。你的情结问题感到压抑,别人也不同你相处。

经过统计,全班25人,得分在50分以上的有10人,41-50分的有11人,31-40分的有4人,30分以下的没有。从这个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宽容度,应该是具备了宽容之心的。

可是从平时的表现来看,却与调查结果有明显的不同。我想,这个调查表所反应出来的数据只能做一个参看,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在做调查的时候有意识的往好的方面选择,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人处事的态度才是最真实的。例如我班的陈何荣豪有一次下课从座位上走出来时,一不小心将李佳峰的文具盒碰翻在地,顿时,里面的文具撒了一地。陈何荣豪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弯腰去捡文具。李佳峰看见自己心爱的文具盒摔在地上,文具也撒了一地,不分青红皂白,拿起陈何荣豪的文具盒猛地往地上一摔。正在拾文具的陈何荣豪看到了,就把对方的本子、书统统往地上乱丢,扔得满地都是,紧接着两人还“干”了起来……同学们在一旁扯都扯不开,直到有同学过来告诉我,我走进了教室,两人才停止了“战争”。

在这件事中,很明显李佳峰属于睚眦必报类型的人,陈何荣豪也属于不够宽容谦和的人,而这些在调查问卷时不大能看得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评论究竟谁对谁错,并设问:如果李佳峰冷静一些,不丢陈何荣豪的文具盒会怎样?如果陈何荣豪不再丢李佳峰的本子、书又会怎样?经过激烈的讨论评判,这两位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教育了其他学生。通过这件事,我指导学生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要谦让、宽容,这是一种美德。尊重他人,是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的。

二、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是培养宽容谦让意识的桥梁。

在活动和交往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引导他们为集体争荣誉,为他人服务,是克服学生身上唯我独尊,任性专横,不能善待他人的一种有效途径。不良的习气与个性品质是要大力纠正与克服的。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这里除了教师的谆谆教诲、耐心的帮助,还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群体,去为班级学校做好事,争荣誉。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特别是广播操比赛。开学之初,又学了一套新的广播体操,当时体育老师告诉我将在本学期进行广播体操比赛。于是,我发动了全班同学学习并练习广播体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广播体操比赛。一套很难的操,在比赛的激励作用下,很快就全班同学都学会了。接着就进行了全班的广播体操比赛,第一轮比赛只比了前四节,由我在各组中选了一个做得最好的同学当评委,由几个评委共同打分,求出平均分后得出小组的排名。由于这几个同学本身实力较强,打分也比较公正,第一轮比赛结果出来后,大家都没话说。只有下去加紧练习,争取第二轮比赛获得好成绩。在课后练习中,我看到很多平时一些相处不好的同学,为了小组共同的荣誉,摒弃前嫌,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一个人做不好,全组同学帮,把动作一个一个拆分了,一步一步的学,一个认真示范,一个努力学习。那段时间,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大家都在集体活动中逐渐的学会了宽容、理解。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善良的情感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的,如果童年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不足中去挖掘教育的契机,创设出孩子们喜爱的而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运用自己的宽容智慧来感染学生,促进其宽容人格的形成。于是我在开学之初就告诉学生这学期会有很多的活动,都交给他们来组织、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轻松地分享宽容。

从开学的第一周开始,我就首先表示出了对他们自己开展活动的宽容、支持态度——由学生来决定班会课的内容。在每周二由全班同学投票定出本周班会的主题,然后由中队长负责,再选两个积极的同学组成活动筹备会,详细的指定出活动的细则,安排好岗位分工。从第一周的“夺宝奇兵”,到“情景剧PK”,再到“厨神比武”,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安排并开展的。记得“厨神比武”那次活动,全班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积极,还把家长发动起来,准备了丰盛的食品,两个生活委员早早的就把活动串词写好了,周五第六节课一结束,所有的班委立刻行动起来。宣传委员布置黑板,体育委员指挥同学摆好桌椅,劳动委员清理教室。到了活动开始,生活委员一声令下,所有的同学都兴奋地开始现场制作食品,有凉拌鸡、水果沙拉、奶昔、凉拌兔丁,还有家长还送来了学生爱吃的炸土豆、炸鸡翅。香味把很多老师都吸引了过来,陈琼、秦雷、董娟、屈伟等老师都来到了班里,品尝到了孩子们做出的美食,对他们的手艺都赞不绝口。

有的时候,为开展什么活动,全班同学还会引起争论,上个星期的班会,因为已经临近期末,有个同学提议让班里的“蔡博士”给大家讲趣味奥数题,而另外一些孩子则想看碟子。举手表决的结果是打平,很多孩子都看着我,让我决定。那些想看电视的孩子则很紧张,生怕我选择学奥数。我看到孩子们那么期盼,虽然我内心还是希望他们能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来的,但还是决定把决定权放给他们,再来继续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最后,看碟子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度过了一节快乐的班会课。虽然没有进行学习,但是我觉得激发了学生学会说真话、做真事、学真人,真诚对待他人,也是一件好事。《教育学》中指出:“学生往往透过师生关系这面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处世的准则,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的学生,可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出热爱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打下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基础。”人格的宽容是具有辐射性的。教师对学生宽容,他们会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只要老师有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的盲点,就能时时发现学生的长处。 而学生也在老师的宽容中,逐渐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

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发现他人的优点与长处,认识群体的力量与作用。这种让学生自我教育的办法,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教育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是培养宽容谦让意识的理想。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教育学生既要从小处着手,又要从大处着眼,涓涓细流总要归于大海。在班级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班会、队会、晨会中进行勇敢教育、意志力的教育、纪律教育、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团结合作的教育、待人宽容的教育等等。同时,我让中队长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这些教育往往是一个侧面、一个局部,当然它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最终目标应是培养人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踌世纪的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新一代,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这是教育的主旋律。勇敢坚强、团结合作、宽厚待人等优良品质,只有在为人民服务中为社会作奉献里才能发挥它的闪光的作用,其积极意义才得到充分展示。

一个人能成才,首先应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因此,我在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谦让宽容的教育中,始终与理想、学习目的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会宽厚待人的目的意义。待人宽容还要有是非,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分得清,待同学、待好人讲友好宽容;而对坏人、坏事呢,能宽容吗?不能。坏人为非作歹,我们还要去作坚决的斗争。随着教育的深入,学生逐渐领悟到为什么社会上好人是多数,坏人是极少数,为什么政府和人民总是经常奖励那些勇于和歹徒斗争的英雄,从而使学生有了更明确的是非观念。

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以上只是我的一点肤浅的体会,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地探索。

第四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心得:如何培养干部的敬畏之心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9月5日举行XX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敬畏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温家宝总理在诗作《仰望星空》中也深情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李源潮同志提出干部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这个要求既含有丰富的哲学意味,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警示意义。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缺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一些干部对百姓缺乏敬畏之心,缺乏向养育自己的人民感恩、对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负责的意识。更有少数干部不但对百姓毫无敬畏之心,反而要百姓无条件地敬畏干部,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百姓“管住管好”。还有一些干部在人生目标上缺乏高远追求,觉得“人生既然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于是一味沉溺于奢侈享受,自甘放纵堕落。他们不敬畏自己的人生,当然也不可能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这三方面的要求既有一定的区别,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从现实角度考察,如果一个干部既不敬畏历史,也不敬畏自己的人生,既不求无愧于历史,也不求无愧于自我,那么他也不可能敬畏百姓,不可能追求无愧于百姓。所以,“三个敬畏”可以主要表现并最终归结为敬畏百姓,一个干部也只有真正敬畏百姓,才能真正敬畏历史和敬畏人生。

在当前的条件下,应该如何培养干部的敬畏之心、特别是敬畏百姓之心?

首先,需要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但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存在着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前者没有摆脱“君权神授”观念的限制,后者则清晰地揭示了政府和官员执掌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因此必须用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质。我们说人民养育了干部,百姓是干部的衣食父母,主要就是强调百姓和干部之间是一种“授权”与“用权”的关系,强调干部要对自己手中权力的合法性来源——百姓心存敬畏。

其次,需要充分保障和落实百姓对干部的监督权。如果百姓只是授予了干部权力,却不愿或无从对干部进行监督,致使干部的权力失去必要的制约,其结果将是十分危险的。也只有将干部置身于群众监督的巨大压力下,干部才能对群众监督产生敬畏之心。为此,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新闻具有人民性,新闻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群众评议干部等群众监督的形式,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尽快出台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官员配偶子女从业公示等制度措施,切实保障群众对干部相关状况的知情权,为反腐倡廉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也为群众监督干部创造更稳健有力的条件。

再次,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干部选任制度,加大民意测评、群众“投票”在干部选任过程中的权重。十六大以来,一些地方在党政干部公开选拔上进行大胆改革,探索出了“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差选”、“差额直选”等积极可行的做法,有些地方将公选范围扩大到党政“一把手”和一届政府的全部组成人员,并将其中的“竞选”环节进行现场直播,使得群众的意见对公选结果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这些改革探索初步显示出,逐渐加大“百姓选择干部”的比重,将是今后干部选任的一个基本方向。这对于培养干部的敬畏百姓之心,无疑将起到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我们才能形成一个促使干部从内心深处对百姓充满敬畏的社会政治环境,才能让干部从根本上培养起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的情操。

第五篇:加强感恩教育,培养感恩之心

一天早上,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突然接到了一位我们班学生苏劲松家长的电话,电话那头是苏劲松妈妈,她焦急地说道:“聂老师,苏劲松近段时间经常问我们要钱,昨晚放学后回来得很晚,我询问了几句,他就发火了,他爸爸批评了他,他就说‘我不想做你们的儿子了,什么事都要管’。然后,饭不吃就跑进房间去了。我耐心地教育他,说我们这是关心他,让他能体会到我们的用心,但他无动于衷。您说,我该怎么办他呀?„„。”我听了,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苏劲松同学的这种表现折射出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却不会向家人付出自己的爱。我想:我们的孩子缺失感恩之心啊!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有责任要通过一些方法和途径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关爱别人。那什么是感恩教育呢?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实施的知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那我们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见。

一、强抓感恩意识的培养,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1、营造感恩文化的氛围,加强感恩文化的宣传。

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可通过结合“感恩”主题,安排老师和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学楼的标语、图片、文化墙板报,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2、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班主任要抓好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践行,让孩子懂得守纪律,讲礼仪,乐助人,会分享。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适时组织相关活动,营造“感恩”的教育氛围,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1、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书籍,搜集关于“感恩”的名言警句。在班会课上,朗读背诵,交流感受。

2、搜集有关“感恩”的故事,举办故事会。既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受真情,得到启发,又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3、搜集关于“感恩”的歌曲、诗歌、图片,制作 “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主题手抄报。常听感恩歌曲《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等,陶冶情操;常背《弟子规》 、《三字经》,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4、把感恩的心带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在感恩自然方面,可开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活动;在感恩祖国方面,可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演讲活动;在感恩社会方面,可以开展“我是三好少年”的助人活动等。

5、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上课老师很辛苦,我们要认真听讲,就是感谢老师;同学打扫卫生不容易,不能乱扔纸屑,就是感谢同学;别人送给自己礼物,无论大小多少,都要感谢并珍惜,让孩子学会极其平常而又重要的礼貌用语——“谢谢”。平时在家多帮父母做家务,在学校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生活中多帮助别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6、利用特殊日子,开展感恩活动。 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在“三八”妇女节或母亲节这一天开展“感恩妈妈”活动,可以布置孩子送给妈妈一份礼物,给妈妈做一件事或给妈妈写一封表示感谢的信回报妈妈爱;在父亲节,让孩子给爸爸说几句感谢的话语或为爸爸做一件事,表达对爸爸的爱;在教师节这一天开展“感恩老师”活动,可以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也可以寄一张贺卡,给老师送上祝福;在国庆节,让孩子观看一些关于祖国历史的电视电影,感受祖国的伟大,感恩生活的美好„„

三、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结合学科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尤其是结合语文课中感恩教育的元素,自然地引入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时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学会回报父母的爱;通过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课文让学生学会感恩大自然;通过教学《赵州桥》、、《颐和园》等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通过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左公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让学生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从《画杨桃》、《萧山杨梅》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莲叶青青》等课文感受他人之恩„„

四、做好榜样示范的表率,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还必须从师长处耳濡目染、感受效仿。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身的言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当学生或其他人帮助了自己,要真心实意地表示感谢;当学生获得进步是,要送上诚挚的祝福;当学生表现突出是,要毫不吝惜地鼓励赞扬;当学生遇到困难,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帮助„„无论何时何地,给学生传递的都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得正能量。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中就会多感恩,少埋怨。

五、加强家校的联系互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校的通力合作才更有成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引导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学校与家长做好联系沟通,如通过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

- 2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区长的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品质部各岗位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