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地区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2022-09-14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还可供综合加工利用及医药用, 需求量较大。加强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 需对当前水稻生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在此基础上,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施肥技术对水稻的种植环节进行改革和完善。比如, 通过利用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来防治水稻的早衰现象, 改善水稻内部基因, 以此来延长水稻的生命周期, 提高其抗倒伏能力, 从而实现水稻产量的有效提高。

1 重庆地区水稻种植现状

水稻是重庆市的首要粮食作物。目前, 重庆市水稻种植面积约70万hm2, 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总产量约520万t, 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5%;平均单产约500 kg/667 m2。重庆市的地形相对复杂, 立体气候明显, 水稻普遍种植在低海拔和中高海拔地区。目前, 重庆市水稻生产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渝西、渝中和渝东北海拔400 m以下的浅丘河谷, 位于西南部和东北部海拔550~900 m的倒置低山区是重庆优质水稻的生产区, 总面积约20万hm2。目前, “水稻—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蔬菜”是重庆市重要的耕作制度。在工业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下, 重庆市水稻种植面积在不断较少, 稻田质量也在下降。在人增地减的形势下, 为了稳定重庆的水稻总产量, 重庆市先后启动了水稻良种创新和水稻高产创建等重大科技专项。2009年以来, 重庆市加快实施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充分展现栽培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有效带动了全市的水稻生产, 并取得较好的水稻增产效果。

2 重庆地区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2.1 2010—2015年水稻高产结果

2010—2015年,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相关农技推广部门, 对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进行本土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连续6年共14点次的高产示范方产量进行加权平均, 示范方的水稻平均单产为743.8 kg/667 m2, 超高典型的水稻平均单产为777.4 kg/667 m2, 分别比2015年全市水稻平均单产高52.7%、59.61%。对不同年份的高产水稻及其产量构成进行分析, 2012年永川来苏镇、2014年南川东城镇水稻单产超过800 kg/667 m2, 其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15.91万~16.86万/667 m2, 每穗总粒数为195.83~209.41粒, 每穗实粒数172.40~183.42粒;结实率86.81%~89.76%。

2.2 高产水稻的品种特性

2010—2015年进行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示范, 主要采用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渝香203’‘渝优1351’等, 其中‘渝香203’的主茎生长节间数为5个, 主茎出叶综合素质为16~17叶, 水稻质量达国家标准二级, 是长江上游种植水稻的主推品种;‘渝优1351’的主茎生长节间数为5个, 主茎出叶综合素质为15~16叶, 水稻质量达国家标准三级, 具有丰产、稳定性好的特点, 是重庆市水稻种植的主推品种。

3 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建议

3.1 育秧

要想达到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的目的, 应对水稻育秧进行深入研究。因此, 在水稻秧苗培育的过程中, 应对播种的温度、光照、土壤及水分等条件进行分析, 并注意育秧播种的适宜范围和水稻秧苗之间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 距离控制在3 cm最佳, 以保障秧苗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可大大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成穗率。除此之外, 在培育水稻秧苗的过程中, 应对化学肥料的使用次数及用量进行控制, 并注意观察秧苗的病虫害情况, 以便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 还应采取科学的育秧措施, 以此来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3.2 栽培技术

水稻秧苗的插播密度会对水稻产量产生直接影响, 应确保各秧苗之间距离的合理性, 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一般最佳的栽插距离为8~10 cm。因此, 针对各个地区土壤条件和光照条件的不同,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用适宜的栽插方式, 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栽培种植技术的灵活性, 还有利于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对当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 提高水稻产量, 降低水稻的能源消耗。同时, 针对一些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的水稻种植地区,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还应加强对水稻生理的调节, 比如针对某水稻种植区的水稻颗粒不饱满问题, 宜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先进的防治病害手段, 因地制宜种植不同水稻品种, 以实现该地区水稻的高产稳产。

4 开展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示范研究的相关建议

(1) 应从水稻最基本的种植技术入手, 对一些高产低耗的水稻种植技术进行研究, 并对水稻所需的光照和热量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最适宜水稻生长的营养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 对水稻的早衰现象进行改善, 延长其生命力, 提高水稻的年产量。

(2) 应开展大量的技术本土化研究, 对不同水稻生产区的主推品种的叶龄模式及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密度、水、土壤等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和明确, 以便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

(3) 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建设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样板田, 加大对种植户的培训和宣传力度, 利用现代多媒体方式将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普及和推广。目前, 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栽培技术在重庆的年推广应用面积为5万hm2, 仅占重庆水稻种植面积的7.3%, 可见,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和空间。

摘要:2010—2015年,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相关农技推广部门, 对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进行本土化研究。主要采用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渝香203’‘渝优1351’等进行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示范。在总结技术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应对水稻育秧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大量的技术本土化研究, 对不同水稻生产区的主推品种的叶龄模式及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密度、水、土壤等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和明确, 以便为大面积水稻生产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

关键词:水稻,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棚番茄栽培技术要点下一篇:一字一课堂一词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