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城市——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特色艺术站点为例

2022-12-14

轨道交通建设是将来五年带动武汉城市建设发生革命性变革的重要工程。文化又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 当重点工程和反映江城印象的艺术相结合时, 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就跃然眼前了。而轨道交通二号线作为武汉市第一条地下交通线路, 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万人瞩目的。在修建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其安全性和舒适性, 如何突出“艺术介入城市, 设计引导生活”这个主题成为了公共艺术家们思考的重点。二号线一期一共有28座车站, 其中汉口火车站、中山公园站、江汉路站、洪山广场站、宝通寺站、光谷广场站为特色艺术站点, 其余站点为标准化设计。设计主要围绕提出有形文化建设概念, 突出地域特色, 建设武汉地铁国际形象。

汉口作为武汉的对外窗户和换乘大站, 就像是武汉的“大客厅”, 以开放又从容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欢迎游子归乡。汉口火车站的设计主题主要为“黄鹤归来”“江城印象”两个部分, 作品“黄鹤归来”是对武汉文化的致敬, 也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满结合。而黄鹤作为武汉标志——黄鹤楼的间接表现, 也是对古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新时代解读, 其意得到升华, 其形得以永存。其中, “黄鹤归来”为艺术中庭, “江城印象”为艺术壁画。前者表现形式是四只不锈钢珍珠烤漆仙鹤展翅飞翔的柔美姿势、地面上黄铜材质半抽象的莲蓬、荷叶宛在水中的形象、辅以绚烂的灯光效果, 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后者表现形式是近140万颗玻璃马赛克拼接出的武汉绚丽夜景, 全长约40米, 高度2.8米。作品“江城印象”与作品“黄鹤归来”相互映衬, 相得益彰, 在空间上完美地通过共生视觉感达到了平衡, 新武汉的时代感展现地更加强烈。

中山公园是武汉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缩影, 更是市民休闲和娱乐的最佳去处, 它提醒人们回归质朴和生活。在设计手法上, 公共艺术家们采用减法, 以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来展现中山公园的大美无形, 设计主题“幸福武汉”关注儿童的成长, 以“把武汉画在地铁里”为主题, 激发和展现了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想象力, 在辽阔的蓝天白云草地和卡通变形苹果树的烘托下, 表现形式是锻铜烤漆的“幸福树”上挂满了孩子们对武汉美好明天的“畅想画”, 同时赋予根深叶茂的深刻寓意。

江汉路这个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 风雨百年的“江汉关大楼”和一批保存完好的民国老建筑, 其本身就是古典与时尚的结合体。此站点艺术表现形式是使用高科技的“全息投影”技术和“时尚江城”汉白玉高浮雕塑画, 来表现武汉市的历史发展进程。全息成像技术利用设备内部的成像设备与分光镜结构, 将物体逼真地在空气中还原、重现。这个虚构影像可以是静态, 也可以是动态, 以360°的全自由视角展现在观众眼前, 得益于其“真实再现”的特性。作品“时尚江城”以“时尚”二字作为切入点, 通过丰富的形象和图式语言于画面中有序穿插与排列, 体现了历史与今天的对话, 也是对江汉路无限美好未来的最佳诠释。

洪山广场作为汉口与武昌之间最大的中转站, 政府重要机关的所在地, 武汉千湖之都最特别的代表——东湖风景区;历史文化和艺术积淀的展示厅——湖北省博物馆等场所在附近围绕, 形成了洪山地块独特的文化气息。设计表现主题为“楚风古韵”和“书山有路”两大部分。“楚风古韵”壁画采用锻铜雕漆的方式来表现武汉地区传统厚重的地域文化——楚文化。作品“楚风古韵”壁画是用一个个精心提炼过的楚文化符号, 恰如其分的展示今古楚人的礼、乐、文、书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和文化底蕴。“书山有路”壁画表现形式是把征集的儿童画刻印在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瓷板上, 形成独一无二的瓷板画, 透过那一幅幅经过泥与火沥炼的瓷板画来感触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民主大国, 宝通寺是历代皇家寺院, 国务院“汉地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站的设计主题是“宁静致远”, 艺术背景是艺术大师根据原设计主题创作了一幅以宝通寺为背景的传统山水画, 并以传统手工工艺烧制成瓷板画, 白铜锻造的菩提树点缀在瓷板山水画表面, 虛实相映, 意境悠远。用菩提树作为设计表现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佛教圣物, 也传达了觉悟、智慧, 用以指人忽如睡醒, 豁然开悟, 突入彻悟途径, 顿悟真理, 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意义。“菩提树”的艺术表现形式恰到好处的满足了这个需要, 也点出了此站的实际意义。

光谷作为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块, 承载着武汉人民巨大的期望。它己逐步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信息范畴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志性品牌。设计师团队用高科技的技术和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 以强烈的科技感和现代感影响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体感技术是人机交互的未来趋势, 相比多点触摸, 体感技术能够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互动, 更加符合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 是最先进交互技术的代表。设计主题“科技之城”采用大型体感橱窗的高科技形式, “铝板刻花”壁画运用当代艺术与传统的楚文化符号完美碰撞与融合, 遴聚楚汉地区文明建设与历史图式符号, 谱写“智慧之光、财富之谷”的时代乐章, 激发创新激情与创新生机。

地铁二号线的设计灵魂是将武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大武汉的城市精神作为优化设计的主线, 结合各站点地标建筑选题、发掘武汉地域文化特征, 布局、设计、创意并重, 设计与建筑整体方案在色彩、格调上的整体协调统一;与轨道交通建筑同步设计, 体现湖北地域文化、地铁文化及建筑的运用性质。在艺术化设计中突出“公共艺术”的表现方式, 展现艺术为人民服务, 反映民生;提高艺术参与城市建设, 参与生活的程度, 旨在提升市民的审美力, 实现打造“设计之城”、“创意之城”、“读书之城”、“文化之城”的号召。

摘要:美, 看不见的竞争力。地铁艺术装饰作为公共空间中传播审美的重要平台, 经过运用艺术的手法, 体现城市的精神和人文气息, 并成为提升城市功能, 展现武汉城市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 同时这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阅读城市的新方式。

关键词:地铁,艺术,装饰,人文,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2] 何明, 吴玲.交通建筑中的当代艺术设计——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设计实例分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3 (2) .

[3] 杨子葆.世界经典城铁建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与考核提高实训教学有效性——企业“6S”管理在学校实训教学与管理中的实践下一篇:示波器在信号测量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