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民间工艺美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近些年来,关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活动越来越多,民间工艺美术开始进入到大众视野中,并且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科研活动。民间工艺美术是美术领域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带有典型的民间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域性特征,展示了不同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

中国民间装饰工艺美术的奇葩

摘 要: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标本艺术的源流较早,民间艺术标本制作工艺、传统造景与制作工艺特点鲜明。一方面,我们要对传统民间标本艺术工艺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对民间传统标本艺术工艺作坊的运作、发展传承及步入产业化的研究也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标本艺术;制作工艺;传承研究

1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源流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发达。当人类开始捕获到野兽作为食物时,他们发现兽皮不仅可以用来遮衣蔽体、挡风御寒;还可以用于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皮张的技术得到改进,对动物皮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兽皮剥制加工者已成为当时部落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我国的艺术标本制作是从19世纪开始,从俄国传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工匠们先把兽皮缝起来,再把毯子、棉花等填充物塞进去,现代标本制作术正是从这种填充式标本演化而来的。在制作技术上已有了很大进步。源于中国北方的标本刘家,与源于中国南方的标本唐家被称为中国标本制作传统技艺领域的两大世家,素有“南唐北刘”之誉。

2 国际标本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标本艺术最早是从英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1]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贵族阶级收藏艺术标本蔚然成风,促进了标本艺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收藏、兴建博物馆成为时尚。近50年来,欧美诸国,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改进和发展,标本艺术制作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化、艺术化、规范化的转型,保养维护也变得简便。标本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产业,从博物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目前,标本艺术最成规模的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其他各国,虽规模上不及,但技术上并没有太大差距。美国是当前标本制作产业化、规模化、艺术化最完善的国家。美国世界标本大赛(The 2007 World Taxidermy Championships),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十五届,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艺术标本赛事,也是全世界标本制作者交流的平台。2007年4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北京标本艺术家肖方领衔制作的“兔·和谐”作品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了比赛,就荣获了三等奖。此次作品在遵守世界标本大赛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使作品更具中国特色,在整个展会上独树一帜。用大会评委的话说:给欧美一统的标本界吹来了一股中国风。虽然我国的作品在技术上还有差距,但以中国深厚的艺术与标本艺术结合,假以时日相信很快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这次的参赛作品也全部采用了目前标本制作最流行的技术,在技术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同步。这无疑对推动艺术标本在中国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制作工艺

标本艺术是再现死亡动植物形象的一门工艺。标本(specimen)一词的英文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运动着的皮张”,实际上就是利用工艺将死去动植物的皮毛、羽毛、根茎、枝干和骨骼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后,安放在骨骼与身体模型上面,重塑它们活着时的形态,既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又能永久保存。现代艺术标本制作术是一门将艺术、木雕、石雕、根艺、化工和模具铸造等不同学科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精微工艺。主要以自然的动植物(包括动物、鸟类、石材、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动物、植物、器物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作品。标本艺术制作工艺与程序主要包括:选材、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打蜡、着色、上漆、造景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工具与材料除了解剖刀、剪刀、刮刀、镊子、电钻、钢锯、注射器等基本常用的工具外,还需要准备规格各异的铜丝、白胶水、地板蜡、硅胶、橡皮手套、标本台板和大小不等的玻璃缸、量筒、玻璃棒、烧杯等。[2]工艺是一个技巧性的东西,既要有手艺的技巧,又要有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作品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结合,只有如此才能产生一件具有精、细、雅、奇为特色的优秀标本艺术作品。

4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我国标本艺术的发展状况与今后的传承总体情况不乐观、不理想,大背景在于整体环境的恶化、动植物资源的减少、法律法规的制约、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人们审美心理的改变,以及现代市场经济颠覆性的改变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今天标本艺术所面临的严酷的现实问题。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承传无序,自生自灭,民间绝活将面临失传;从整体上看,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与保护仍属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艺术标本领域,无论是政府资金支持投入还是管理政策帮扶措施都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护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各级地方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不强,工作缺失,没有开展普查工作。有的区县由于不重视,“非遗”申报成为空缺。第二,专业人才匮乏,队伍不专。各市县“非遗保护中心”基本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缺乏专业人才和骨干。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应急上岗。他们对业务不熟,更谈不上专。第三,制度措施缺失,后继乏人。“绝活”带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形式上更具有原发性、底层性、民众性和通俗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一是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不愿学,学了以后也难以为生。二是艺术标本许多传统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已逐步遗失或失传,给抢救和传承带来了一定困难。第四,政府和行业协会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困难。市县财政没有“非遗”保护工作经费预算,严重影响了做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运作、发展及步入产业化的研究,[3]几乎是空白。在传统与现代交会点创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标本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适应新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承继其传统“文脉”,创新要务实。继承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要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重新选取、吸取现代养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范围内,传统民间艺术才能焕发青春。民间艺术是浸透了特定地域文化的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工艺美術艺术标本的制作工艺与发展传承研究亟待加强。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是我们十分紧迫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作新.动物标本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J].书画艺术,2012.

[2] 何召锋.艺术标本在装饰设计中的造景研究与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 陶思炎.民俗艺术学[M].南京: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何召锋(1971—),男,湖北荆州人,美术学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装饰设计。

作者:何召锋

第二篇: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探讨

摘 要:近些年来,关于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活动越来越多,民间工艺美术开始进入到大众视野中,并且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科研活动。民间工艺美术是美术领域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带有典型的民间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域性特征,展示了不同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人文精神是现代精神文明事业建设的核心思想,民间工艺美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可以为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创造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当受到重视和保护。本文主要针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人文精神;精神文明

人类精神文明事业的进步。很多民间工艺美术的形成都以群众的日常生活为来源,因此也包含了很多群众的精神力量,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带有鲜明的人文关怀,成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近年来,民间工艺美术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而且加入了很多现代化元素,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民间工艺美术指的是以广大劳动群众为主体创作者,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形成的各种造型美术工艺,以此彰显自己的阶层文化的艺术创作活动。民间工艺美术的名称,是相对于专业美术、宫廷艺术等领域而言的,由于其来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在而用来美化物品和生活,因此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往往都蕴含了创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民间工艺美术既可以作为一种人文思想的表达方式,又具备较强的实用性,这是民间工艺美术区别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要标准,也因此而使得民间工艺美术具备更丰富的人文精神。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很多,包括剪纸、木雕、竹编、民间玩具和工艺铸件等,这些不同工艺的形成都与人民群众从事的劳动息息相关,往往是就地取材,通过手工生产的方式形成带有艺术特征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民间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生动、刚健、清新等特征,而且凝聚了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技巧,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带有很强的原创性和区域性特征,因此而使得不同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都具有较强的辨识度,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

2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将人作为主体的思想文化特征,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指的是对人类的生命和命运的一种特殊关怀。从人类自由的角度来看,人文精神是一种广义上的人文主义,以全面实现人的自由为根本目标,从而引导人们超越当前的生活而获得更美好和更自由的空间。人文精神提倡的是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崇尚,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应当具备崇高的人格,实现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另外,人文精神也可以视为“人文”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意义重合,一方面将人文理解为人文主义,将认为精神视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精神,强调追求自由的执着精神,这在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都应当被推崇;另一方面将人文理解为人类社会,人文精神则指人类的精神,这种精神带有极强的普遍性,而且是人类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以文化作为表达形式,充分展示人类的文化精神。总之,人文精神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文化精髓,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和精神信仰。

3 民间工艺美术蕴含的人文精神

民间工艺美术获得快速传承与发展,与其自身蕴含的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而对人文精神的深入剖析,也可以为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丰富的理论基础,实现民间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

3.1 文化特征的角度

在很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淳朴的创作手段,生活和劳动就是他们创作的源泉,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很多创作者也将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憧憬。人是万物之灵,人类有思考的能力,有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且对生活有执着不断的追求,只有借助充满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才能将人类这种独特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如江西的客家文化。江西客家主要聚集在,江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是江西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客家文化的形成,与江西省的自然地理因素、历史因素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客家文化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客家文化,可以深切了解到勤劳、朴实的客家人在传承民间工艺美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多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客家文化仍然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功能,始终可以作为江西民族文化的代表,为江西省的传统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对文化的发展也有不同的需求,江西客家文化可以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带领人们探索更加丰富的文化世界,这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人文精神。

3.2 实用特征的角度

民间工艺美术与其他类型艺术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来源于生活,因此具备较强的实用性特征。人们在进行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其是否可以应用到人类实际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是否可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在这种功能设定的前提下,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应当与文化精神相结合,以人类精神文化为基础的工艺美术作品才能得到重视,获得发展空间。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用性价值使其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江西景德镇是我国古老的瓷器之都,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工艺是江西省最具带表性的民间工体美术,最早的陶瓷作品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承装物品的需求,创作者运用形态各异的陶瓷表达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在陶瓷上绘制不同的图案,有古典的水墨青花,有浓重的梅兰竹菊,他们将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运用工艺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每一件陶瓷艺术品的成功都是劳动人民的文化沉淀。正是受到文化精神信仰的支撑作用,才能引导人们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陶瓷艺术的创作充分体现了江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内涵,使景德镇成为一个历史标签,已经深深镌刻在人们心中。

3.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特征是民间工艺美术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精髓,对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观察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自然,而且使用的材料也多取材于自然,因为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物质资源十分匮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要依赖于大自然,而自然界也给了人们丰富的回馈,提供给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民间工艺美术正是人们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以及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社会生活都要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这些理念从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如江西萍乡湘东摊面具,创作者拥有自然的生活规律,而且摊面具的取材大多来源于自然,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工艺也较为简便,镶嵌、绘画等工艺都体现了创作者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的创作理念。

4 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美术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形成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不仅具有鲜明的精神文化特征,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引领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为我国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下,只有不断探索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特征,从文化特征、实用特征以及生态特征等几个角度出发,将其充分融入到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才能推动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琦.探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J].青年文学家.2014(35):156.

[2] 潘鲁生.走进民艺——呼吁民间文化生态保护[J].美术研究.2003(02):54-59.

[3] 谷声然.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78-82.

[4] 邢莉,田茂军,刘兴禄.民间工艺:民众生活的智慧[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02):92-97.

作者:张志赟

第三篇: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与价值

摘 要:中华民族经历了千年发展,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手艺让民间工艺迸发出独有的美感,不仅能够展现出老百姓安乐祥和的生活状态,具有较强的淳朴性和亲近性,且借助淳朴的手法深入人们的内心,让人们透过作品去思考、去感悟。从本质上来看,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原始文化的体现,且是精神上的文化产物,如今在时代发展和进步下,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特点,认识其价值,能够深化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感悟,并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文章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与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传承民间工艺美术的方式和方法,意在更好地为我国传统文化提供支持。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特点;价值

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多年,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间工艺美术源于农耕时代,建立在当时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加强对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需要透过作品发现其本质,传承民间手工美术的精髓,使我国传统文化绽放更美的光辉。

一、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特点分析

(一)本源特点

我国古代文化中,很多学者坚持“万物皆有因”理念,认为任何造物均具有自己的开始,或者自己的模仿对象,即造物渊源。古人为了生存和生活,积极发散思维和智慧制作各种工具,帮助自己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自己在社会中能够稳定立足,并尽可能将工具打磨得精致,由此诞生了第一件民间工艺品,可见民间工艺美术的造型、外观等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的尊重,并从中获得启发将其落实到实践当中。民间工艺美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了自己的母体,无论主体是谁,都要尊重艺术最初的样子,任何高雅甚至是学院派的艺术都建立在此基础上,保留原始的风貌,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二)共通特点

对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共通之处,即艺术越是久远,它们内容表现方式,如思维、造型及艺术风格等都越具有相似之处。当原始文明萌芽时,中华民族文化也随之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多元的艺术体系。各类艺术形式的继承性、传承性依然保持着以往的样子,虽然历经历史的冲刷和洗礼,但它仍然能够向人们展示艺术审美特点,如图腾内容将人类文明、文化的积累和沉淀,通过图标的形式向人们传递图腾所代表的内涵。各类民间工艺美术形象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最终形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美好意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当人们目光所及之时,便会感受到图腾所代表的丰富精神。

(三)象征特点

丰富的色彩、奇异的造型等都是民间工艺美术的客观事实,这些都是人们经过艺术家简化和提炼后形成的艺术作品,以此來反映物象本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感悟。民间工艺美术与人类社会共进退,这些年来,人们开始认同美术作品的色彩,并在内心中接受各类色彩所代表的含义。经过多年沿袭和传承,不同的色彩具备了独有的内涵,通过色彩可以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出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景。可见,民间工艺美术的色彩也是它的符号语言,每个作品的色彩都能反映出人们的心理变化。我们常见的银饰品,人们将绿色、黄色等颜色点缀其中,不但能够提高饰品辨识度,且能够通过色彩的搭配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蕴含其中,形成端庄、秀丽的审美感受。除此之外,木版年画以水绿等颜色为底色,并辅以其他颜色进行构图,形成或鲜明或统一的效果,从而向人们渗透出和谐、安乐的审美。

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价值

从根源上看,民间工艺美术与原始社会一脉相承,它们发生、发展与艺术范畴存在极强的相似之处,故我们明确民间工艺美术具备共通性、象征性及本原特点。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间工艺美术,深入剖析其审美价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记录价值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对象多是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与人类社会存在密切联系,都是人们能够所接受的,二者相互促进和发展,为美术生存和延续提供动力。民间工艺美术伴随着人民生活而发展,且服务于人民生活。人们根据美学及规律创作各类作品,将人们的真实情感渗透其中,便于人们使用、观赏,不仅如此人们观赏作品时,能够触景生情,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在艺术世界里,人们能够放松自我,徜徉在美好的艺术当中,如在原始彩陶中,我们并不会感受其中的统治阶级意志,更多的是感受艺术本身的美,且其能够削弱和消除人们之间的矛盾。足以见得,民间工艺美术记录的内容都是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只是换了一种风格、形式,将劳苦大众对自然的赞美记录和保存下来,给生活在如今嘈杂世界的人类提供一片精神的净土。随着艺术不断发展,我们能够从中感受越来越多的情感与观念,甚至可以陶冶人们的民族情操。

(二)传承价值

针对大多数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主要是依赖文献、典籍等,在学者们的悉心保留和研究下,才能够将其内涵诠释出来,向广大人民群众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好。但无论何种形式,历史性文化遗产都是静止的,且需要被动地接受后人的开发、研究及再创造,以确保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展现其积极价值,向人们传递正能量。民间工艺美术是具备共时性的文化,其传承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与当时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间工艺美术毫不例外,它建立在人民生产和生活基础之上,会受到其较深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信仰及环境当中,会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风貌。人们对不同时期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依旧能超越时间的跨度,感受当时的人类社会。

民间工艺美术中非常关键的审美价值就是其能够随着文化生态的变化而适时作出改变,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仿佛胶片一样记录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以一种载体形式承载着人民民俗习惯、精神追求,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与审美。

三、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

(一)民间传承

所谓传承,其表现形式就是自上而下,尤其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师徒、父子等关系都是极好的诠释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普遍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人,但这不妨碍其具有高超的技艺,他们的经验都是经过大量的实践得来的,其创作经验等仅以口头方式进行传播,并在长期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将技艺规律进行高度总结和概括,为人们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惠山泥人的制作,在造型、施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口诀,如造型上“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针对中华民族特色,民间师徒的传承中,身教较言传更为有效,特别是在很多技术精要下,实际操作更为直观,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智慧基础。所以各个地方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师徒方式传授民间工艺美术技艺,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那些感兴趣的人们更乐意接受,并将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二)图文并茂

文字的出现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载体上的支持,借助文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传播范围,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直接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民间手工美术。手工技艺人可以将这些理论记录下来形成专著和艺谱,帮助人们直接了解和学习各类工艺美术,如我们熟知的《考工记》《工艺之法》等,画谱、剪花样谱等也是艺谱传播形式。这些都是技艺人集体创作和总结出来的,有的是有名艺人亲手绘制,还有的是他人借鉴和学习前辈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套用,增加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虽然其表现形式各有差别,但是都是人们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精华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更多新鲜的内容渗透其中形成摹本,人们可以更为直接地学习,为那些感兴趣的学习者提供交流载体。

(三)艺术品传播

除了上述方式,还可以借助物体作为媒介进行传播,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它并非是创作者内部的传播,是需要那些懂得欣赏的人、能够认识到艺术作品内涵的人将其购买下来,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吸引想要学习技艺的人,然后才能將技艺带到各个地方。相比较来看,这种方式的传播更为立体,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且突破了行业内部的传播,使得民间美术传播更为广泛,最为关键的是使得民间工艺美术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除了上述传播方式,还要努力创新多元传播方式,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占据一席之地,影响更多当代人。

四、结语

综上来看,在工业、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社会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虽然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但是我们不能够就此放弃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我们务必要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和研究传统文化,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与互补点,使得工业文明独特的社会和环境为民间工艺美术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且赋予民间工艺美术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并把握审美特点,以此为基础,了解其审美价值,创新更多传播方式和方法,使得民间工艺美术能够更好地代表民族文化,从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柏.略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与价值[J].艺术评鉴,2018(18).

[2]徐思民.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思考[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4).

[3]刘永亮.互联网时代工艺美术的产品延伸发展及运作模式探究[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4).

[4]王加权.民间工艺美术:本体价值、文化生命及其与自然生命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

[5]班宁秋.浅析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意蕴及其在茶包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8(5).

[6]韩超.“匠人精神”的现在时——文创语境下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更新”论[J].创意与设计,2017(5).

[7]马依杨.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生命和自然生命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作者单位: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尚昆旻 顾丽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器人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光纤传感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