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联合石膏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2022-09-11

儿童股骨干骨折非常常见, 因整复后, 儿童不能很好配合, 且股部肌肉丰富, 故维持复位较困难。据此, 我院将传统夹板换作塑形石膏夹板联合骨牵引治疗闭合性不稳定性儿童股骨干骨折,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例。其中男5例, 女2例。最大12岁, 最小3岁, 平均年龄6.5岁。上段骨折3例, 中下段骨折4例, 长斜形骨折3例, 螺旋形骨折3例, 粉碎性骨折1例 (被水泥窗砸伤所至) 。

1.2 治疗方法

患儿仰卧, 患肢外展, 用4mm骨圆针于胫骨结节平面下胫骨结节平面下 (即骨骺线以下1cm处) 用低速电钻由外向内钻入, 避免腓总神经损伤及豁裂胫骨。以2kg重量行水平牵引, 依据床边X光片显示骨折复位情况调节牵引重量[1], 然后用石膏绷带制作塑形夹板4块 (前后内外侧各1块) , 内侧由大腿根部至膝关节中段, 外侧由髂棘至膝关节中部, 前侧由腹股沟下方至髌骨上缘, 后侧由臀部至腘窝下方, 根据X线检查及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用棉压垫纠正前后及侧方移位成角。3周后拆除骨牵引, 4~6周后根据X线检查情况拆除石膏夹板外固定。

2 结果

本组7例患儿, 住院时间在3.5~6周, 出院时复查X线, 解剖复位6例, 无侧方及成角移位, 其中1例为粉碎性骨折者, 患肢与健侧X线对比缩短约0.5cm, 于1年后复查X线比较, 7例患者均双侧股骨等长, 无侧方角畸形, 骨折愈合好, 无肌肉萎缩, 髋、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无跛行。

3 讨论

3.1 骨牵引复位与其他方法比较

以往治疗闭合性不稳定性股骨干骨折, 多采用皮肤牵引, 由于用胶布粘贴于皮肤上, 而儿童皮肤娇嫩, 常引起皮诊、溃烂、胶布脱落, 从而影响疗效。更严重者可引起足、踝坏疽, 许多医生已放弃这种方法[2~3]。使用骨牵引, 常规消毒针眼即可, 没有胶布对皮肤刺激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而且膝、踝关节可以活动, 不会引起肢体循环障碍及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同时, 骨牵引效果确切, 对于骨折缩短移位及维持复位效果明显优于皮肤牵引。

3.2 塑形石膏夹板与其他方法比较

由于儿童肤肌娇嫩, 而传统夹板因质地、大小、长短、形状固定, 无法顺应患儿伤肢的具体情况, 为达到复位的目的, 常对患肢产生局部较大的压迫, 导致局部皮肤受压溃破, 从而影响复位固定的效果。国外以往常采用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的方法, 但固定范围大, 去除石膏还需较长一段时间功能锻炼。而使用塑形石膏夹板, 可以根据患肢大小、长短、凹凸等具体情况, 将湿石膏绷带附贴于患肢上塑形, 内侧为瓦面, 对肢体不易产生局部压迫, 不影响局部循环, 石膏夹板干后变硬, 就可以根据X线检查结果, 对骨折端侧方成角移位处加用棉垫压迫复位, 并可依据患肢肿胀情况用布带调节松紧, 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位固定的效果。同时, 塑形石膏夹板不超过关节, 不影响髋、膝关节活动, 属局部外固定, 符合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 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这样, 骨牵引联合塑形石膏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护理方便, 较不易因大小便引起污染而导致褥疮, 而且取材方便、费用低、痛苦小, 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3.3 使用注意事项

此法在行骨牵引时, 在胫骨结节下进针, 应在X线提示下进行, 不可钻在骨骺线上。同时进针时宜用较细骨圆针, 且用低速电钻钻入, 因用钉锤打入时如用力过猛可将胫骨骨皮质劈裂。选用牵引针不宜太细, 在持继重力牵引下, 太细的克氏针易将儿童柔嫩的骨质豁裂, 而导致牵引失败。在钻入骨圆针时应由外向内侧进针, 以免误伤腓总神经。

3.4 不必强求解剖复位

因儿童骨折愈合快, 修复能力强, 纵有重叠移位 (1.5cm以内) 和成角 (15°以内) 的, 在日后能够自行修复, 所以应向患儿家长解释清楚, 不必强求百分之百解剖复位, 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纠纷。

摘要:目的 观察经胫骨结节骨牵引联合塑形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闭合性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7例股骨干骨折的患儿行胫骨结节牵引复位, 联合塑形石膏夹板外固定, 配合压垫纠正骨折移位。结果 骨折缩短移位及侧方成角畸形纠正, 对位对线良好, 骨瘀生长良好, 6例获解剖复位, 1例为粉碎性骨折, 出院时患肢缩短0.5cm, 1年后复诊已基本纠正。结论 儿童闭合性不稳定性股骨干骨折, 以保守治疗为主, 可避免手术损伤及其并发症, 此法较适应基层医院应用。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骨牵引,塑形石膏夹板外固定,疗效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02, 197.

[2] JOHNA, OGDEN.柳用墨, 编译.儿童骨骼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331.

[3] 吉士俊, 潘少川, 王继孟.小儿骨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5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艺术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下一篇:浅析重庆市北部新区中职德育课堂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