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教育论文

2022-05-08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五年制高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两种主要的办学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角度解读两者的异同,以求互补有无,共同发展。

五年制高职教育论文 篇1:

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比较研究

【摘要】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是我国高职教育主要的两种办学形式。本文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对比研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的异同,为两种学制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两种学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比较研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以三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学制形式办学。本文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比较研究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理清两者区别与差异,提升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以期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教学对象比较

1.生源质量。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普遍为15-16岁,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中考成绩一般在300分-100分之间,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就读的专业知之甚少或完全不清楚,大多由家长决定所学专业或因分数原因服从专业调剂。三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已基本成年,三观已初步成形,虽然高招分数也不高,在200分左右,但大多经历过高考,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素质要优于五年制高职学生,且对就读专业和所将要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学习目的要更明确。

2.学习能力。两种学制的学生习惯性学习方式都是上课听讲,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校内教师授课。但三年制高职学生经历过高考磨砺和高强度训练,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计划,阅读课外书籍自学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通过翻找资料或查询互联网等手段解决等。而大多数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更喜欢请教老师,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但五年制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相比三年制学生,具有可塑性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速度快等优点[1]。

3.心理状态。三年制高职学生是经过高考录取进校的,心理认同“大学生”身份,相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2]。而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应届毕业后直接进校,没有经过高考,五年学习期间只需完成规定考核就可以拿到同样的大专文凭,基本没有上大学的感觉,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另外五年制高职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儿童、问题儿童居多,这些孩子大多缺失关爱,内心孤独、封闭,情感压抑,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内容比较

五年制高职学制为五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充裕,前两年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通识教育为主,在补齐短板,打牢专业基础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后三年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包括各种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为保证三年制学生能在毕业后迅速胜任专业岗位投身工作,其教学内容更偏重实用性和应用性,课程任务安排会比较重,部分课程可能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虽然两种学制在培养目标上一致,但由于培养对象的差异性,教学内容却各有侧重。

1.专业课程:三年制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CAD》、《PRO/E》、《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3D打印》、《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钳工操作技能》、《计算机在模具中的应用》,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CAXA》、《UG》、《3D-Max》等专业选修课,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五年制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设置更细致,除以上专业必修课外,针对学生理工基础薄弱的特点,还开设了《物理》、《电工电子》、《公差配合》、《工具钳工》、《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CAXA》、《数控编程与操作》、《冲裁模具工作零件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的开展。

2.实训:两种学制实训科目设置相同,包括機械制造基础(金工)实训、制图测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钳工实训、冷冲压模具设计、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顶岗实习;五年制安排2149节实训课时,远高于三年制的1314节实训课时,考虑到五年制学生基础较差,自觉学习能力不够,通过长时间的实习实训,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渐近式地反复强化和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以补齐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短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學方法比较

1.学习动力。对于五年制学生,要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帮助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督促其有序、有效学习,同时结合奖励机制与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动力;对于三年制学生,重点是帮助其认清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并施加一定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学习动力。

2.课堂教学。对五年制学生授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反复强调重点,适当降低难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只要求其消化吸收必需掌握的知识点即可。把控好难易程度,避免太难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太易,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好教学节奏,快慢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三年制学生授课则以引导为主,因材施教,采用任务驱动法,启用项目化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同时适当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3.学习技巧。对于五年制学生,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如何记笔记、如何运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解决问题,如何提高记忆力等等。对于三年制学生,则要培养其检索文献资料,鉴别信息价值,分析与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我们要根据两种学制的特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促使两者协调发展,提升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友梅.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5):33-35.

[2]姚延芹.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18-20.

[3]马兵.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学差异分析.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5:34-36.

作者:张丽芳

五年制高职教育论文 篇2: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对比研究

摘 要 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是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两种主要的办学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角度解读两者的异同,以求互补有无,共同发展。

关键词 三年制高职 五年制高职 对比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ve-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ree-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LIU Weiyu[1], CHEN Jiashan[2], KUANG Xinli[1]

([1] Jiangsu Lianyungang Trade and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2]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61)

Key words thre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fiv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comparative study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近1300余所,在校生约1000万人,从规模和数量上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在我国举办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尤其在江苏,近20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10年国家教育部考察组在调研了江苏五年制高职办学后,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它“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又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职毕业生”。五年制高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努力办好五年制高职是现阶段乃至将来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年制高职相比于五年制高职来说,起步早,起点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流,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一致,均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但两者在招生对象、学制、教学方法及办学模式等方面又有不同。两类高职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自均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如何发挥各自办学特点,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同时又保持区分度明显,满足不同人群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目前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和三年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数量比较少,一是相比于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属于后起之秀,近年来又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于其蓬勃的发展速度,对其理论研究则显得相对滞后,处于边实践边研究状态,且理论研究成果不够丰富;另一个方面,说明高职教育的研究者们对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的内在办学联系和办学区分度方面的研究还未足够重视,在此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发挥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的各自优势,做到错位发展、互补双赢、协同共进,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1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看两类高职教育的异同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依据,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职业面向和职业岗位群。它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职业岗位面向、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实施保障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安排。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职业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和设计思路,也是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比较两类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联系与差别,笔者以自己所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该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需求而制定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高职选取了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资格证书、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课程设置与结构安排、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训(实验)条件等十个方面,尤其是对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和实训实验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要求和说明。主要内容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与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等八个方面。两者的联系与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招生对象不同,教学要求不同。五年一贯制课时总计为5100学时。其中,公共文化课学时为1950学时,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时为2500学时,选修课时为350学时,毕业设计、入学教育与军训及专业认知学习共约300学时。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在2600学时左右,课内总学时约为1700左右,总学分约为150,学生毕业时最低学分一般不得少于120个学分,理论和实践大约各占50%。从课时分配情况来看,“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弱于三年制高职,而在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则明显强于三年制高职。

(2)培养模式略有区别。五年制高职同三年制高职在教育层次上都属于高等教育序列,其人才培养目标均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者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也均是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但相比于三年制高职来说,五年制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要略胜一筹。因为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看,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培养和熏陶下、甚至是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长学制为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是接受技能训练的最佳年龄,再加上有较强的求知欲,只要引导正确,很容易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三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在校时间短,技能训练时间有限,娴熟的技能操作很难一蹴而就。

(3)课程设计结构略有不同。五年制高职课程设计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始终贯穿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一主线。课程设计是在对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能力标准,再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课程设计既注重毕业生基本从业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与考核体系,实现“双证”融通。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将企业工作情境引入教学情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年制高职由于一直以来受到高等教育的影响,其课程设计的理念大部分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每门课程的目标很明确,便于组织教学。但职业教育要求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所以学科体系在某种程序上割裂了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易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体系,使学生在真正面对职业岗位时,融入时间较长。

2 正确认识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的优势和不足

2.1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

(1)五年制高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的养成需在一定的环境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成。五年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将教学环境模拟成企业工作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五年的长学制有助于反复强化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使其得到正确的知识迁移,学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而这种能力也是目前我国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五年制高职直接沟通了中、高职教育,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课程架构,避免了因衔接而导致的教学内容与课时的重复,提高了教育效益。较“3+3”模式缩短了达到同样大专学历的修业年限,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三年制高职在专业文化、人文素养、自我拓展能力等方面因为时间所限,难以深入培养。五年制高职因为其独有的系统优势,学制优势和时间优势,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强化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五年制高职教育遵循了职业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运行规律。五年制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建立在较扎实的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程基础上的。但知识和技能本身也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渐近式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行动出真知,优秀的职业习惯也必须在真实的职业情景实践中养成,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从初级水平到中级水平,然后达到高级水平。这种由低到高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真实职业情景的实践或职业熏陶的周期,而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好符合了这一规律。

2.2 三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

(1)生源优势。相比五年制高职来说,三年制高职的“高教性”普通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社会对三年制高职的认可度较高。三年制高职学生由于在入学前经过系统而严酷的高中教育,经历了高考的考验,自我管理能力好,学习能力明显较强。五年制高职学生因为是初中毕业,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学生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不足。

(2)办学起点高,教学经验丰富。多年来,三年制高职一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流。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即启动了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又启动了新的一百所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示范高职校的建设使三年制高职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五年制高职由于起步晚,近年来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在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方面还略有逊色。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职学校基本上是由原来的三年制中专校升格而来,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产学研和科研能力方面距离三年制高职的教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3)相比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方面优势明显。实行学分制,能够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另一方面,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职业模块,实行弹性学制。通过学生选教师、选课程来引进竞争机制,也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互补有无、和谐发展,共同提高

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同属高等职业(下转第84页)(上接第10页)教育序列,在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办学模式、师资设备、工学结合以及质量评价等内容上具有很多本质性的共性。但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目前在双向学习和交流方面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师资力量的共享,实训基地的共建和共同参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方面上还有很多领域可开发。另一方面,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由于两者具有很多共同性,可以建立两者交叉评价体系,这种来自他人的评价往往更直观,更理性,更能一针见血。

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虽然在培养目标上一致,但培养起点和培养过程中却各有不同。这说明两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不完全重叠和冲突,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存在着博弈但并不是“零和博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我国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品牌,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是两类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教育与高中后高职教育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3025)

参考文献

[1] 姚延芹.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 袁丽英.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江苏教育,2009(3).

[3] 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刘为玉 陈佳山 匡信莉

五年制高职教育论文 篇3:

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形式又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在我国的存在时间比较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必须不断探索五年制学生教育教学方式。本文将围绕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分别从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系专业文化建设思路两个方向展开讨论。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

一、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专业精神文化。专业精神是教育专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是指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者一起确立和遵循的从事教师职业的理想、行为准则、价值判断、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精神等。英语教育系专业精神文化要有自身特定的意义,其必须能够代表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理念,同时还要将其作为学生对待自身专业的核心来逐步传递下去。这种文化不是仅仅存在于口头、存在于书面,它需要学校的教职员工将其运用到一点一滴的工作当中,并且师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遵守和实践能够不断地丰富、创新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内容,从某个层面来讲,专业精神文化是长期潜存在英语教育系广大师生中的,是引导全体师生思维和行为的源泉。

2.专业制度文化。专业制度文化主要是对专业价值观和专业精神的刚性显现,现在我国各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属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立的师范类专业,该专业毕业生毕业时是否合格是看其是否符合比较严格的政策法规且是否获得教师资格的认定。英语教育系凭借多年来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对国家政策的熟悉把握,认真完善认定工作中的学校、学生不同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并从中传递出鲜明的目的性和导向性、规范性和发展性,使制度文化成为专业建设的基本保证。例如某些高校不只是在教学管理中提高了对学生英语基础和水平的要求,而且还根据自身学校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如《高职部英语教育系学生违纪警示通知书》等,最终全面的将刚性的制度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培养工作系统结合起来。这些制度的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促进了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另外,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道德水平。

3.专业环境文化。专业环境文化映射到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中是指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换句话说,那些和师生活动相关的校园环境文化在实际环境中都应该具有教育专业特有的文化气息。如英语教育系教师的布置、宣传栏布置、办公室设计布置装饰以及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率,在英语教育系内提倡大家练习钢笔字、粉笔字等等,经考察,我们发现一些高校会选择在英语班教室或者是教师办公室悬挂书法名家的作品,有的学校还会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行粉笔字或者是毛笔字比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个人素养的培养,营造出勤练教学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最终形成专业环境文化。专业环境文化比专业精神文化的形成较易,它是专业内容物化的体现只是非常容易被忽略,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情况,从业的英语教育必须具备建立专业文化的意识和敏感度,在教育和管理中注重专业内容的物化和表达,这是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系专业文化建设思路

1.认真做好高校专业环境文化建设和专业制度文化建设工作。现代的英语教育专业环境文化建设要更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并且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做好高校专业环境文化建设和专业制度文化建设是当下我们有效摆脱应试教育管理模式的策略,这两项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有利于师生和谐教育环境的创建,而且充分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教学理念,同时还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营造,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促使专业显性文化成为日常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的有效方式之一。采用“走出去,引进来,送出去,带回来”的方式,将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展现自身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以“德育为主导,技能为主线”的专业化教育环境。整个制度文化建设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师生参与专业管理的意识,创建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多渠道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环境。

2.把握学生成长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良性价值判断和精神文化的培养。专业文化是学生自专业到职业培养阶段的重要隐性内容,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强的影响。所以,在展开对学生教育的培养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成长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学生良性价值判断和精神文化的培养,把握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律,最终帮助学生确定良性的价值判断和精神文化。另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家庭文化,社会文化中腐朽、落后文化,尤其是不良网络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可以选择将教育学理论和学生在网络文化中的实际表现情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觉克制网瘾、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能力,这既有利于学生英语理论知识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采用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展开专业文化的建设。专业文化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提炼、创新与发展的过程,如果有恰当的方式展开,最终的效果将事半功倍。在专业文化建设初期,我们不仅要注重校园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要将其在专业建设的实践中有层次的推进。例如,初入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注重对其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纠正,给学生高年级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面向的是刚进入高年级专业系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其专业认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群体中专业精神文化的形成。其次,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环节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干部这时要发挥带头作用,对学生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并且要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这样有利于其将在学生干部工作中学到的经验、技能有效地传递到教育专业的其他学生身上,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从事学生管理的方法。在此阶段,专业文化必须成为学生教学和管理活动中的强势文化,要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为下一阶段的学生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众多,在未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各项新型事物的不断出现,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面对这些情况各高校要根据自己学校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改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思路,给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之芥.五年制师范对高校文化的确认与衍生[J].江苏高教.2010.

[2]张麦秋.论行业文化对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导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

[3]陈克文.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分析[J].教育与职业,20ll.

[4]马思远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4).

[5]陈克文.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21).

作者:段艳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后进生初中数学论文下一篇:律师业发展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