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评论写作应遵循的原则

2022-09-12

广播的特点是声音传播, 具有迅速及时, 感染力强、真实感强的优势[1]。但也是其劣势, 声音传播的劣势就是声音的易逝性和收听的随意性[1,2]。广播声音转瞬即逝, 不留痕迹, 而听众靠听觉接收信息, 理性色彩较强的评论性稿件听起来就很吃力, 一旦听众的思维过程落后于信息传递过程, 听众的感觉思维记忆就难免陷入混乱, 结果是前一句话还没反应过来, 后一句话又没跟上思维, 下文就越听越不明白。收听的随意性是指, 听众对于广播新闻内容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会因为收听时间的切入点的不确定性而无法掌控和把握。因此, 如果对广播声音传播特点不能扬长避短, 自然也就会影响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收听效果[2,3]。

那么, 怎样增强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可听性呢?根据笔者多年的采写经验, 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选题的贴近性、选材的真实性、说理的可信性和语言的通俗性等四个特性。

1 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特性

1.1 选题的贴近性

新闻评论性节目就是听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度报道的评论性新闻节目。在这类节目选题上, 既强调新闻性, 更强调贴近性。

所谓贴近性, 就是选取的题材要反映民声民意, 要能反映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尖锐矛盾和问题, 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医疗保险、学校收费、住房改革、下岗就业等问题。以及对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的批评, 这些对百姓衣食住行切身利益相关, 现实意义都很强。

如:原恩施市人民广播电台九八年九月份播发的新闻评论《同样的学校为什么收费不一》中写到:“开学之初, 同样的学校收费却高低悬殊, 同样的学校有的仅因学校的硬件条件、区位优势及当年的考试成绩好一点, 就在学生入学收费上加大码子。”

记者迅速瞄准这种学校收费不一现象, 及时写出《同样的学校为什么收费不一》的新闻评论。选题贴近学生、贴近家长、贴近社会, 是学生、家长、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节目播出后, 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同时, 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制定相应措施, 纠正了学校收费不一的现象, 又帮助百姓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一选题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篇新闻评论价值的大小, 反响如何, 是否具有可听性, 不只是在文字的好坏, 用曲的巧拙, 更重要的是要看你那篇评论性稿件是否评了群众关心的事, 评了群众议论的理, 是否为老百姓说了话。如果能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去报道、评述事物, 就会受到听众欢迎。因此, 要提高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可听性, 选题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这样才能拉近与听从的距离, 使理性色彩较强的节目不是停留在字面上、声音里, 而是切切实实走进百姓的心里。

1.2 选材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新闻体裁的一种, 广播新闻评论的选材也要遵循新闻选材的规律——真实地反映现实, 这是吸引听众、赢得听众的关键。我们许多新闻稿件之所以受到听众喜爱, 其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

如新闻评论《同样的学校为什么收费不一》, 记者在这篇新闻评论中就对几所具体学校的收费进行了对比, 并点出了校名, 节目播出当天, 就有几十个电话打到编辑部。群众反映说, 他们之所以高兴地把电话打进来, 是因为这篇新闻评论动了真格, 替百姓讲了真话, 反映了真实情况。因此这篇新闻评论深受人们喜爱, 其作者也得到人们赞扬。

1.3 说理的可信性

一篇评论的力量在于能够和善于讲出令人折服的道理, 而这些道理的阐述只靠讲大道理、硬性灌输不行。要令人相信, 必须对问题进行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分析, 这样引出的道理才能适合人们感知习惯, 也才能符合广播传播的收听规律。而讲大道理、硬性灌输, 不仅使人难以接受, 严重时还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感。

比如, 我们平时在采写新闻评论稿件就有这样的感受, 分析一下问题, 说明一种观点, 你越使用一些政治术语、理论色彩强的大话、空话, 反复强调, 人们越不买你的帐。相反, 如果你采用以事论理, 循序渐进, 深入浅出, 娓娓道来的说理方式议论说理, 听众不仅乐于接受, 而且会积极参与。

1.4 语言的通俗性

新闻评论性节目属思辩性较强的节目, 加之语言抽象, 收听起来就不如形象性很强的通讯和专题节目那样容易入耳。因此, 在新闻评论节目中, 要尽量将抽象语言形象化、生动化;将概括性语言具体化;并尽量采用对比手法;多用动词和数量词, 这样才能提高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生动性, 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2 结语

综上所述, 要提高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可听性。记者就必须做到“四性”, 即选题的贴近性、选材的真实性、说理的可信性和语言的通俗性, 当“四性”得到充分体现时, 新闻评论就会心系听众、切实满足听众需求, 真正传递信息、表达民意, 这样的新闻评论节目才就会真正受到听众欢迎。

摘要:广播新闻评论写作时, 需要充分体现选题的贴近性、选材的真实性、说理的可信性和语言的通俗性。选题贴近民众, 方能反映民声表达民意;选材真实可靠, 才会反映了真实情况;说理真实可信, 易于深入心灵;语言通俗易懂, 就会赢得听众。本文就上述“四性”进行论述, 研究和总结了广播新闻评论写作时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广播,新闻评论,写作原则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变化中的广播与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广播, 2008 (5) .

[2] 尹鸿.广播应更好地成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J].中国广播, 2008 (4) .

[3] 申小龙.语文的阐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阶梯式阻燃PVC微发泡护墙板生产及阻燃性能浅谈下一篇:浅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流失问题的成因与对策——以湛江市CJ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