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与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23

小编精心整理了《移动学习与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移动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移动学习借助移动设备、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专业的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与远程教育论文 篇1:

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

摘 要: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移动学习的完成率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习者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能提高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开展移动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完成率。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能力;移动学习能力构成

一、引言

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也应运而生。

移动学习形式因其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具有便利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些不足,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教材。然而,面对随时随地进行的移动学习,它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能力如何?也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移动学习已经沦落为浅层次学习,具体表现为大多移动学习仅限于学习资源的浏览与下载、课程视频的观看,并且学习者对学习活动参与度不高,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影响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能力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移动学习能力内涵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

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e-Learning)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相比国内比较早,移动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他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在2001年,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开始策划和发动移动学习项目,其中,有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十多个国家[1]。21世纪初,我们国家才开始接触到移动学习,陆续开始展开研究,在2000年,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做了《d-Learning·e-Learning·m-Learning》的报告[2],首次将“移动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的概念引入中国。之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一些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展了相关的研究[3]。与国外相比,我们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技术不成熟,水平还相对较低,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移动学习还是一个刚兴起的领域,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达成共识,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利用无线技术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

(二)学习能力的内涵

学习能力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定义,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笔者比较赞同毕华林的观点,他认为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者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4]。

(三)移动学习能力的内涵

移动学习能力是在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习者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利用无线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

三、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对于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是在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的研究基础上出现的,是学习能力在移动学习这个阶段新有的,它在学习能力之外,具有鲜明的移动学习特点,鉴于这些,笔者认为移动学习能力有以下的特殊要素构成。

(一)知识的获取能力

知识的获得能力,即学习者在与知识打交道时所体现出来的策略和技能。移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资源,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和规模的快速发展,移动资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也出现了许多冗余信息,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能否充分利用移动资源,享受移动网络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利用移动网络发展自己是衡量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知识的获取能力包括:(1)移动信息技术能力;(2)移动学习资源获取能力;(3)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

1.移动信息技术能力

移动信息技术是进行移动信息访问和交流的核心,是关注的焦点,而信息是客观的,是外在于信息访问者的。技术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使得信息可访问,或使之能被认识到,没有移动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者是不可能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获取到学习资源的,移动学习也是没法开展的,这是所有移动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

2.移动学习资源获取能力

移动学习资源获取能力是指在所有移动学习资源中寻找所需学习资源的能力。移动资源越来越丰富,资源也越来越良莠不齐,能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做到的,只有在对相关移动学习资源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熟练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才能在众多移动学习资源中检索所需要的资源,这也要求学习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善于归纳,善于交流。

3.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

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指的是通过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分析,快速地判断出已获信息中哪些与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相关,哪些与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不相关,然后,选取相应的资源学习,这就需要学习者平时多对相关移动资源进行分析学习,然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相信在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自我监控能力

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是没有任何外界监督的学习,这就要求学习者自我监督。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即学习者把学习活动本身当作对象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调节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策略和技能。

1.移动学习计划能力

移动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没有教师帮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些学习者适合树形的学习,有些学习者适合网状的学习,所以,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对一直都是教师制定计划的学习者来说,最初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会越来越好,因为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计划,适合个性化学习,也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移动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监督是否完成任务,也没有教师监督是否认真听课,更没有教师监督是否预习,所有一切传统学习中该教师监督的工作全都落在学习者自己的身上,所以,学习者要克服自己的惰性积极学习。很多数据说移动学习完成率很低,这跟学习者的自我监控不强有绝对的关系,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长久下来移动学习就放弃了,这也是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

3.自我评价能力

跟传统学习中教师评价学习结果相比,移动学习需要学习者自己去评价学习结果,这就需要学习者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这个是大部分学习者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对于刚接触移动学习的学习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大挑战。学习者需要先了解客观评价的方法,然后,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也要保持客观的态度,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这也使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情况,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掌握的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学习资源的管理能力

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应用能力,即学习者在管理和应用学习资源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策略和技能。这主要是指学习者如何管理和应用与学习有关的主观资源,如:学习精力、学习动力、学习行为习惯等,和客观资源,如:学习时间、学习环境、信息资源、人际资源等。

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管理利用程度不同也造成了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差异,学习需要优化配置学习资源,合理利用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是一种随时都能进行的学习,因此,更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深度的知识适合完整地学习,所以,要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而广度的知识就不一定要安排完整的时间,它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几分钟就可以学习。在选择学习时间的时候,学习者也要兼顾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有些学习者喜欢上午,有些学习者喜欢下午,还有些喜欢在深夜,所以,因人而异,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时间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移动学习也是一种随地都能进行的学习,所以,也要给自己选择一个适合学习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影响很大。在选择学习环境的时候尽量要避开嘈杂的地方,选择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移动学习情绪管理。如果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是客观的资源,那么,学习情绪管理则是受学习者主观学习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移动学习生活中没有学习伙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感到孤单,长久以往学习者将会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也会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面对这些问题学习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要把自己的学习进步归功于学习努力,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培养自己的学习自信心,达到最优化的学习。

四、结束语

移动学习能力是在移动学习这个特殊阶段才有的一种学习能力,所以,除了其他的学习能力外,它还有鲜明的移动学习特点,对学习者要求更高:要求学习者自己去获取学习资源,这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否则,移动学习无法开展;要求学习者自我安排学习,自我监控学习,自我评价学习,这也是学习者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几乎没接触过;要求学习者能忍受孤独学习,管理自己的学习情绪,客服学习困难,增加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移动学习能力对学习者是受益良多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未来将会是终身学习的,移动学习是终身学习的最佳方式。了解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对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培养自己的移动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李晶,张班.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 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 (6):22-27.

[3] 张浩,杨凌霞,陈盼.大学习者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软件 导刊·教育技术,2010,(1).

[4] 尹鸿藻,毕华林.学习能力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0.

[编辑:郑方林]

作者:陈海燕 刘欣 张丹清

移动学习与远程教育论文 篇2:

浅谈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领域的主导作用

摘 要:移动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移动学习借助移动设备、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专业的学习资源。文章主要从三大方面论述移动学习的主导作用:从学习方式的分类角度讲,与正式学习相比移动学习更适用非正式学习领域;从非正式学习的主体角度讲,移动学习现已成为个体学习和企事业单位培训的重要手段;从实际应用角度讲,移动学习的优越性决定了其在非正式学习领域主导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移动学习;非正式学习;学习者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们进入网络数字化时代。新型移动设备的出现促使移动学习被多数人接受,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也备受人们关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数字化学习是科技发展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得移动学习也备受学生的热捧和青睐,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概念的提出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创造了更多可能。

一、移动学习简述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界定

对移动学习有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实现教育的互动方式。这种教育模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第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教育机构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及无线设备,为人们的学习提供方便灵活的方式方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第三,指出移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移动设备要满足有效的展现学习内容和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所谓移动学习首先理解为学习者、教育者、学习环境都是移动的,必须满足形式上的灵活特性,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学习。移动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教育者与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搭建互动平台,这种互动不受地域的限制,方便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专业性的需求。移动学习的知识载体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包括课程、电影、电子书、游戏等,只要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要求达到学习目的都是可行的。

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固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交流学习。知识的传播有一定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移动学习的灵活性特点与之不同,学生与教师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学生的学习时间是自由的,学生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散时间来学习。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推行满足学习者对知识渴求的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移动学习不是单方面的教学,移动设备的有效运用,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在互联网、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是技术进步的标志,移动学习的数字化特点紧跟时代步伐,是未来学习的重要模式。移动学习平台集学习、作业、考试和答疑等功能于一体,操作简单易学,突破了时空限制,满足学员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营造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远程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远程学习方式。

(二)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与模式

伴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有500万的学生在新型大学(如国家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注册学习。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教学方式,新型大学建立了开放大学的移动平台,推行远程教育学习模式。平台集中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学习,可以在线学习和线下辅导。同时移动学习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习者依据自身的学习愿望、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在移动学习的新型模式影响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在转变。在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接收信息资源。具体说来,移动学习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以信息为载体的移动学习模式。在移动学习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短消息或者借助互联网传递信息,如现在人们常用的聊天软件、微信、飞信、QQ等。教师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现代电子产品将学习资源共享到互联网服务区内,教学服务器会将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处理,后传送到学生手机。这种借助信息为载体的学习资源传送模式是移动学习特有的学习方式。

第二,在线共享的移动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可以实现实时信息共享,结合移动QQ、电子邮件、论坛、校园网、微博等工具,师生之间可以对学习资源进行交流讨论。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视频、语音对话、图片、文本信息等多种方式进行。每个学员和每个教师都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互相交流。

第三,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学习者可以在线浏览信息,主动获得学习资源。学员们可以根据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不断地自我充电,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完成自主学习。

二、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应用

(一)移动学习适用于非正式学习领域

按照学习的形式可将学习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也就是我们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培训等活动,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特点,实施主体为教育机构。非正式学习则是区别于正式教育的,学习过程可以随时发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正式学习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利用生活中的空闲时间或不确定的地点进行知识的学习、接受新事物的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对于就读于学校接受正式教育的人来说,除了在学校接受学历教育之外,大部分时间需要在生活中继续学习。对于已经毕业的人来说,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教育形式,而是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获取。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地进行学习,不但有利于自身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方式,其中的暗示信息让人受益匪浅。人们学到的许多知识并不是从课堂上学到的,而是来自同伴和教师的一些暗示信息。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广泛性,其理论认为人们在沟通交流的过程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与正式学习相比,非正式学习更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管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

移动学习自由、随意的特点与非正式学习不谋而合。二者具有共通之处。与正式学习相比,移动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对学习者的要求更高。正式学习的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而移动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者必须是主动学习的。学习者要求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移动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在理论上也是相通的。在学习目的、动机、学习过程上是一致的。学习过程是随意的,学习目的是具有特殊性的,相对于传统的正式学习而言,非正式学习不重视学习结果,个体间差异较大。

(二)移动学习在个体、企事业单位的应用

个体和企事业单位是非正式学习领域的主体,也是移动学习的主要应用领域。个体主要指学生或者在职人员,这一类群体喜欢新事物,乐于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目前来看,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人们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或ipad等移动设备接受新鲜事物。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生活方式更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将个人的空闲时间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中员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培训是提高新老员工技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有效手段。在企业培训中传统的方式是集中授课,在非正式学习领域现代企业可以采用移动学习的培训方式。例如,企业可以讲培训软件装在员工手机里,让员工更加轻松的学习。一方面节省员工的学习时间,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规模的集中授课带来的高额成本。

(三)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主要是以网络为依托的教学方式。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从城市向农村扩展,范围越来越大,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使用移动设备接收信息已经不再是奢望。区别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远程教育的学员更加自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使用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方式一是为学员节省更多时间;二是对学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员来说,缩短了听课的“路程”,方便的同时更节省成本;三是学员可以有针对的进行选择课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变被动为主动。

(四)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领域的优越性

相对于正式学习来讲,非正式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移动学习也运用到非正式学习的领域中,而且还能推动非正式学习领域。

首先,移动学习能够更加有利于产生非正式学习,丰富了其学习形式和学习资源。对于学习本身而言,可以利用网络将资源整合,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学习。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人们不仅可以快速的获得学习资源,还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随着知识扩散速度的不断提升,在通过不同途径和平台上,移动学习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微课的全称是微型化在线视频网络课程,相对整体而言,它是一个专题课程。这个课程是相对于某个重要单元设计出来的,有存储容量小、内容涉及广泛、目的性强的特点。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微课为基础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的普及,微课也慢慢成为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形式。在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在线教育不仅以电脑为知识的传播途径,摆脱互联网和PC的局限,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习者学习。

其次,在非正式学习中移动学习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非正式学习不仅内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宽泛,而且基于网络等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习效率更加高效。

最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人们的流动性也不断加强,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移动学习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移动学习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也侧面推动了非正式学习的实现。

三、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领域主导作用的发挥

如何发挥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领域的主导作用是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在非正式学习情境下,结合移动学习移动性、个性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发挥移动学习的最大效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服务者应建立专业化的移动学习模式

非正式学习的主体范围非常广泛,许多学习者要求知识具有专业性。因此服务者需要整合专业知识,增加知识的专业强度后提供给学习者,以满足学习者专业化的需求。要根据学习者的反馈逐渐完善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资源。

(二)移动学习应满足个性化的特点

学习者的需求不尽相同,在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上均有明显差异。因此,在制定学习产品时首先要虑学习者的特殊性。个体需求的不同,设计课程时要考虑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培养。

(三)移动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体化的

所谓一体化是指整个服务过程服务者和学习者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动态以及学习情况,把握好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根据个体需求建立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其实施教育后总结分析学习效果,吸纳学习者的意见。如果学习者对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不甚了解,教师需要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制定学习策略。

(四)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网络工具的便捷作用

借助移动设备开展微博、微信较为方便,服务者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开展知识服务。小组中有专家解答成员的疑惑,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在知识的传递和沟通过程中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五)建立一个没有时间、地域限制的咨询平台

平台采用交互式的专家问答形式,第一时间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问题。建设移动学习系统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在电子互动教学环境下,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可以利用系统实现结构化、标准化的电子学习方式加强知识的传递,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学习与移动通信相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从移动学习的适用领域来看,移动学习在正式学习领域中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而在非正式学习领域具有主导作用。移动学习的特点与非正式学习相适应,移动学习条件下更易产生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借助移动设备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使用过程的便利均推动着非正式学习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非正式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非正式学习领域,要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推动作用,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增值,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移动学习方式有着广阔的前景,对学习者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重要助力作用。但是,如果将移动学习方式作为主流学习模式还需要一定的过程,由于移动学习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受到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技术与通信手段的完美结合,未来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移动学习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刘建设,李青等.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

[2]祝智庭等.新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3]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

[4]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

[5]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

作者:鲁美秀 程森奇

移动学习与远程教育论文 篇3:

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研究热点,但目前移动学习使用者涉及面仍然比较窄、成熟应用系统比较少、移动学习模式应用持久性较低。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任务模型的移动学习系统框架设计理论、系统构架、系统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设计。

关键词:移动学习系统;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自适应

一、引 言

移动学习是伴随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普适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而形成的新型非正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学习,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地开展学习,是未来远程学习和终身教育实施的主要形式,移动学习能帮助学习者适应当前服务个性化、学习情景化、需求多元化的教育新时代,通过创设符合学习者需要、兴趣和特点的学习环境。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学习媒体以及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研究热点。由于移动学习终端具有设备体积小、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特点,适用于学生、在职人员学习以及企业员工移动式培训等领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移动学习研究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项目,该项目使得学习者在校园环境中能够自由享受到无线通信技术支持下移动学习所带来的便利性,随后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移动学习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研究就此展开。

2000年爱尔兰基更博士将移动学习概念引入中国后,促进国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最早的移动学习项目始于2001年北京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高教司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对移动学习定义与本质、基础理论、资源建设、应用模式以及应用绩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北京大学承担的教育部移动教育实验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移动学习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等。近十年来所开展的移动学习实践应用领域涉及中小学领域、大学领域、职业培训、远程教育、大众教育等,如中国台湾开展户外移动学习实践项目,用于帮助学生在野外实践过程中获取学习信息、诺亚舟“掌上思维英语”、广东增城地区“手机学堂”、甘肃“农民移动学习和信息服务平台”、中国移动“农信通”、上海电视大学“移动校园”、中国台湾清华大学的“手机课程”、中国台湾博物馆的“基于移动学习的游客导航系统”等,取得了较多的实践成果,基本建立起移动学习研究及应用框架体系。国内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工作已经从早期的探索阶段,转入了如何使得移动学习进入人们主流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影响人类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的阶段,重点关注如何使得移动学习能更便利、更广泛、更普适地支持学习。

在国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年启动了“Mobile Education”项目,引发了全世界教育界与企业界对此的研究和实践:Standford大学教育学院于2007年与爱立信公司合作,为非洲数所大学提供远程移动学习服务;在澳大利亚,移动学习被用在职教领域开展对学习者的测评;在非洲,由南非Pretoria大学领导开展了非洲农村移动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在亚洲,新加坡MobiSKoolz项目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环境:在欧洲,启动了许多不同研究内容的移动学习项目,涉及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十多个国家,如英国学习技能发展处承担的M-leaminz项目、维也纳技术大学承担的Pocket-WI项目、德国大学承担的Campus-Mobil项目以及欧洲数个国家联合开展研究的“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From E-learning toM learning)和“MOBIIeam行动”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等,英国伯明翰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爱立信、诺基亚等商业公司开展的移动学习研究,涉及移动学习中的交互技术、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方式与方法。

虽然移动学习研究在某些方面已取得较丰硕的成果,但目前移动学习使用者涉及面仍然比较窄、利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开展学习的成熟应用系统比较少:已有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持久性较低:此外,移动学习本身设备的局限性使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导致移动学习资源少、产品和服务单一;当前实际能使用的移动学习资源并不多且难于跟踪学习效果,主要集中于英语和小语种等外语类内容。为了拓展移动学习应用领域,以IT产品以及化妆品等企业销售人员为主要应用对象,提供移动式实时培训,降低企业培训费用,提高产品销售效率,本文进行了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

 三、系统的整体设计

 1.基于任务模型的移动学习系统框架设计理论应用

基于任务模型的移动学习系统框架设计理论主要由六要素组成:主体(学习者)、目标(通过学习可获得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资源(把学习目的传递给学习者的媒介,它可以是一本书、教师、教学录像、E-learning学习平台或者是一种学习环境)、控制(人机交互、社会规则)、学习情景、交流(交流渠道和途径、会话和分工以及协作)。由于移动设备主要特征在于它的便携性,也就是说移动设备可以被带到一个情景之中,在这个情景中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移动情景下的学习更难控制学习过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迷航,因此,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一种动态、灵活的方式来设计和处理控制的问题;再者,情境下的学习应该是要满足建构主义的基本要求(情景、协作、自主建构),因此学习者之间必须存在交流与协作。从图1可以知道,每一个要素都是与其他要素相关联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典型的动态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

2.情景学习设计

为了能更好地用该模型来指导移动学习系统设计,将移动学习中情景分为四类:独立情景、正式情景、物理情景、社会化情景,针对不同的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可设计不同的情景学习:控制体现在学习指导者或者学习者在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实际移动学习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分别有针对性地设计包括完全由指导者控制、主要由指导者控制、指导者与学习者共同控制、主要由学习者控制、完全由学习者控制等多种控制模式:学习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过程,它经常涉及到社会层面,学习过程经常受到与学习小组中其他学习者之间交互和交流的影响,如果学习情景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交互,那么更深层次的知识就能得到构建。因此,移动学习系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互动交流功能设计,让学习者在互动交

流过程中获取新信息、构建新知识,图2给出了本系统框架设计思路。

3.系统的结构

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主要面向IT产品以及化妆品等企业销售人员,提供移动式培训服务,本系统以移动学习系统框架设计理论为指导,采用移动计算技术、移动软件开发技术、数据库设计技术以及Mobile Agent技术等,结合相关教学设计和非正式学习理论,实现资源自适应传递、个性化学习、互动交流、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等功能,能为持有移动学习终端的学习者提供内容丰富、操作方便、学习情境化的新型移动学习系统。

如图3所示,整个开发系统有四大部分组成: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资源自适应传递子系统、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互动交流子系统、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子系统,并配合数据管理子系统来辅助实现整个系统功能。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资源自适应传递子系统利用客户端资源Agent具有对移动终端设备特征信息收集功能和服务器端资源Agent对终端设备信息管理功能,最终能使系统各类学习资源在不同特征移动终端上自适应展示: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充分发挥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情境化学习,拓展非正式学习模式:互动交流子系统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内容、经验、作品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功能,构建学习者新知识:片段式协作资源构建子系统是本系统研制的另一关键部分,通过以课程知识点为主题的分类标准来设计并实现片段式资源收集、评价以及整合,协作构建适合于移动学习系统的片段式、零碎式学习资源:数据管理子系统能为移动学习系统管理者提供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用户管理、功能管理以及数据分析与统计等方面功能。

四、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充分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非正式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提供更符合移动学习特点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为了能实现具备上述功能的移动学习系统,需要重点解决的项目关键技术有以下三方面:

1.基于Mobile Agent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技术

本系统应用对象定位于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因而在系统实现时,教学平台(服务器端)应能针对不同终端设备返回适合当前用户的系统界面:不同的移动终端间的消息应具有转换机制。可以相互传递,发布的学习资源能够适合不同的移动终端。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系统采用了基于Mobile Agent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技术。

基于Mobile Agent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技术如图4所示。由客户端资源Agent和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首次从服务器端下载终端应用软件时,自动下载并安装了客户端资源Agent,然后由客户端资源Agent负责检测移动学习终端的类型、内存、屏幕尺寸、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特性,然后将移动终端信息上传给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由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把设备信息存入设备信息库,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与客户端资源Agent信息交互后,根据客户端资源Agent所提供的客户端设备信息产生相适应的内容,根据相应的规则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内容:同时驻留在移动终端上的客户端资源Agent时刻等待着与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进行信息交互,更新服务器端设备信息库相应信息。

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所依赖的转换规则库包含不同的媒体转换规则,例如文本、图像、音频等。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取得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后能产生适合移动设备特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尽量适应移动终端设备。例如移动学习系统中有个图片(格式:JPEG,像素:200×200),如果服务器端资源管理Agent已经获得了该移动终端设备支持图片的特性(如格式为PNG,像素:180×120),若移动学习系统将原始的JPEG图片文件发送给移动设备,图片将在移动设备上不能正常显示:应该将原始JPEG图片文件转换成为PNG文件,诸如此类转换规则将保存在资源转换规则库中:另外移动终端设备支持不同的标记语言,如WML、XHTML等,为了显示学习内容,应该用适应的标记语言标记嵌入的对象。

2.移动学习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技术

移动学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使用的便捷性、学习环境的移动性、学习时间的片段性、学习过程的随意性、学习信息的有效性、学习交流的互动性等特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不可避免的受到外界的干扰,人们的注意力不断的被一连串的电话、电子邮件、访客、即时讯息等分割成一段一段。因此,学习资源设计成一系列较短的学习片段,才更有利于学习者的使用和理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将培训内容按照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片段资源,适合于零碎时间学习的知识单元,以方便学习者随时进入,让学习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内容的学习。例如新型PDA销售、新款化妆品销售等。片段资源之间要呈现松散的知识关系,要模块化,封装性要好一个知识单元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能刚好容纳一个学习主题,让学习者能够在一个独立时间里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同的知识点之间要呈现出松散的知识关系,前后依赖关系不能过于紧密,但松散的背后要体现一定的知识关联,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连续的知识结构:片段资源要有鲜明的主题,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移动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处于“非固定”状态的、注意力高度分散,不能依赖学习者自身存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提供一个单一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的同时保证学习效果,能够持续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参与移动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移动学习往往是在具体情境下开展某个主题内容的学习,相同的学习主题在不同情境下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因此,以学习主题为标准。收集、评价、整理不同情境下某个主题学习资料,来完成移动学习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由于移动学习资源受到移动终端硬件特性显示,因此协作构建学习资源库中,需要严格遵循《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CELTS-42)》中定义的标准,采用元数据规范可以更好地使资源应用者能够在资源库中便捷、快速、有效地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为更加广泛地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交互和共享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条件,具体实现原理及过程如图5所示。

五、总 结

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设计研究基于任务模型的移动学习框架设计理论,应用于实际移动学习系统设计,完成了基于片段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中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资源、控制、情境、交流等因素分析与设计工作;提出了基于Mobile Agent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技术理论,使得移动终端设备信息能及时反馈到服务器端设备信息库中,并根据资源转换规则库,资源将以最佳形式适应移动终端设备特性:提出了基于片段式移动学习资源协作构建理论。采用元数据规范和移动学习实际特征,详细阐述了移动学习片段式资源设计思想和协作构建方式。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解析移动学习系统组成要素,理顺移动学习系统组成结构,指导移动学习应用模式设计,构建和实现科学合理的移动学习系统,提高移动学习系统应用效率和学习效率,促进移动学习研究和应用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移动学习优势,支持户外学习,辅助课堂教学,为我国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提供支持,同时也为终身学习理念贯彻提供支撑:移动学习应用发展与普及,充分利用现阶段农村手机覆盖率高、使用方便等优势,开展移动学习可以促进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化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信息化进程差距。

作者:李晓 李浩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