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治同行征文范文

2022-06-29

第一篇:与法治同行征文范文

法治征文法治与我同行

法治与我同行

法律,缩小范围说就是规距,遵守规距,就是遵守法律,破坏规距,就是违背法律。

有这样一个新闻: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路边玩耍,突然跑过来一个妇女,什么话也没说就把小男孩的眼睛珠子挖了,可怜的小男孩连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就失去了光明,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怎么活,我不曾知道,但我知道法律会处理这种件事的,那个妇女有可能是疯子也有可能刚刚被伤害而情绪不稳定,但有点是可以肯定的,她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一辈子在牢房里度过。这则新闻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前,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认为做的对还是错,之后再去做这件事。

社会上有的地方是黑暗的,所以要用法律这盏灯来照亮黑暗,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下面这则新闻是让人万分痛惜的。

原本一个很美好的家庭,随着丈夫不幸车祸,公婆双双而亡而变得残缺黑暗。妻子独自扶养一个刚满3岁的儿子,把自己的痛苦愤怒都发泄到可怜的小孩身上。小孩每天吃不好,穿不暖,但他从不抱怨,一直乖乖听妈妈的话。一天孩子的外婆来看望孩子,想多买点好的吃的给他吃,小男孩由于不小心做错了事,而被妈妈毒打,最后惨死在家中,正好小男孩的外婆走了进来,看到这场面立即吓得昏了过去。无奈,当外婆醒来的时候简直不相信是自己的亲女儿活活打死了自己的亲外孙子,她为了孩子,将女儿告上了法庭,谁知,在法庭上,这女人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一直沉默,她丝毫没有表现出后悔的样子,也没有痛哭,但等待她的却是无期徒刑。看,这就是法律!公正无私的法律!

父母对子女的扶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扶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法律还包括遵守交通规则,现在的每条马路上,都会有红绿灯和各种各样的路牌,像在以前,可都是没有的,可见政府对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是非常注重的。

下面这起交通事故是前不久才发生的:

一辆仅限8人的面包车却因为司机贪婪而塞满了50多个人,要想到,这么小的一辆面包车,里面却装满应装人数的6倍多,我想,那些乘坐这辆面包车的人,心里有没有一丝的胆战和心惊,终于我们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全车乘客包括司机遭了难,几分钟前还是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可几分钟后就都没有了,只剩下一滩鲜血和死尸……正是他们没有遵守交通法律,才导致了一惨案的发生。

经过这几则新闻,我想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就是我们的好伙伴,在我们遇到了复杂的问题时它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当我们误入歧途时,它提醒我们为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和父母发生不愉快时,它引导我们怎样去和父母沟通……所以,我们要遵守它,不能违背它,一辈子做它忠诚的好伙伴。

第二篇:法治与我同行征文

“法治,与我同行”征文

生活中的法治

太和县倪邱中心学校 七(6)班 陈梓萌

辅导教师 张素莲

生活中的法治

那天——我由于口渴急急忙忙的跑上了一家超市,准备买一瓶水降降温,顺便买一个牙膏,因为家里的那只已经差不多用完了。

水倒是好买,可是牙膏却碰上了难题,要么价格过高,要么肚量太少,被逼无奈我只好左右徘徊一点一步的仔细查找。

忙了一阵子以后,我总算找到了合适的牙膏,正准备离去之时,不经意间我看到超市玻璃外面好多人在顺着一个方向争先恐后的奔跑,于是我走到玻璃面前一看——天!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目光朝向一个方向不知道在看什么。

纳闷之中,我的脑海里迅即闪现了一行文字:出了什么事?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立刻以第一速度节了帐,然后跑向那个人群,但由于人太多我费了好大劲才挤到了中央,只见一个戴眼镜的妇女一手提着个塑料袋子一手提着一个皮包,眼睛狠狠的注视着前方一个高高的扎着马尾辫不停流泪的女孩。

“说!东西哪里去了?”那个妇女高声吼着。

“我没拿你什么东西„„”那个女孩子哽咽的小声的说着,妇女听罢深沉的一笑:“拿?什么叫做拿?你那分明是偷!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偷了我超市贮藏柜的密码纸!然后来到这个密码箱,偷拿了我存在那儿的钱包,银行卡,只可惜„„你作案以后竟然还保留着那个密码纸,还在贮藏柜附近徘徊,我一看就觉得你有问题,哼!小孩子终归是小孩子呀!”

“我没有!那个密码纸是我存东西时用的!怎么可能跟你的一样?”女孩哭着喊到,也许是由于哭的太厉害了,以至于声音都扭曲了。

“你这个骗子!胡说什么?我明明看见你拿这个密码纸取东西,而你所取的柜号与我的柜号柜号是一样的16号!肯定是你先拿了我的钱包与银行卡,然后又存入自己的东西!”妇女一边说着一边得意的看着女孩,然后嘻嘻的笑着。

“我在存东西时16号柜明明是空的呀!至于密码纸上的密码一样„„或许是„„柜子有问题。”女孩哽咽着细声的说着。

妇女听罢点了点头:“哦!原来柜子有问题呀?你这个理由真合适呀!你让在场的人说说,谁会相信?既然你一再说自己是清白,那么„„”妇女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环顾了一下四周的人,然后挽起袖子:“让我搜搜看,你身上有没有!”

妇女说玩便径直朝女孩走去,准备当着众人的面强行搜查女孩的衣服。

女孩被妇女这一行为吓呆了,只是不停地张大嘴喊道:“我没有!我没有„„”

正在这时,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男人冲进了人群:“我是这儿的保安,发生了什么事。”妇女停止了脚步:“她偷我东西,我正准备搜身呢!”

保安听罢转向妇女:“你这样做了嘛?”妇女听后头一昂,脖子一挺:“还没呢!”保安人员笑了笑:“你有人证嘛?”妇女摇了摇头:“没有!”保安点了点头:“你有物证吗?”妇女又一次摇了摇头:“没有!”保安人员听后突然严肃的说:“那么你现在应该为你刚才没有搜这个小孩的衣服感到庆幸!否则你就犯法了!”

“犯法?”妇女惊奇的说着,眼睛瞪的大大的:“我会犯什么法?”

“你那样强行搜查别人,又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属于侵犯他人隐私。”保安人员一字一顿的说着,后来看到妇女那惊讶的表情又加了一句:“不过!幸好你没有那样做!”

妇女听了保安人员的最后一句话后松了一口气:“可是。。。。。。可是小偷也有隐私权?”保安笑了笑:“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除非你是公安人员正在搜查脏物,这一点可以例外!此外我还要加一条,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是小偷,你无凭无据,又没有证人,说别人是小偷可能言之过早吧!”

妇女听后垂头丧气的耷拉着脑袋:“那怎么办?钱包,银行卡不要了?”

“你可以打110呀!不过事后查出不是这位小朋友干的,你就要为她刚才受的委屈道歉!”保安人员细声的讲解到。

“什么?让我向„„一个小孩道歉!”

“是呀!走吧!到保安室打电话!”保安人员说完便领着妇女和那个小女孩下了楼„„

顷刻间刚刚围在这儿的人也一个个散去。

我依然站在那儿呆呆的想着保安刚才的话:幸亏有法,否则这世界肯定乱了套了。

第三篇: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法治征文 5 篇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法治征文(一)

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能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为保障个人合法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兴权利、新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之所以要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因为从建国至今,我国颁布了大量的民法单行法规,这些法规内容庞杂,分散广泛,不仅存在一些法规相互之间不够协调的问题,而且老百姓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民法典弥补体系缺漏、去除体系重复、消解体系冲突。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正当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国家机

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民法典问世,意味着我们国家形成了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规范的民事行为准则,完善的权利保护机制和有效的权利救济规则——我国法制的体例框架由此丰实延展、枝繁叶茂。

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法治国水平。民法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民事法治领域,充分赋予民事权利,保障权利不受限缩、不被侵犯。民法典聚焦民生发展问题,处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所谓“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体现出我们国家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民法典草案对于民事权利类型规定更丰富,行使权利规则更清晰,权利保障更完善。“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类型及其行使方式规定得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限制公权力的滥用,越能起到规范公权力的作用。”民法典的出台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国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对行使公权提出了边界限制。同时,还将切实影响人民生命利益,解决现代社会困扰人们的问题,在私权保障上更进一步。“这最终将促成相关部门更积极施政,公民更遵守法律。”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民法典的颁布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自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法治征文(二)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

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人民利益至上,举法律武器维护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权利种类,确认和保障了民事权利,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回应了人民群众需求,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首先自身要学法和懂法,将法律学习及运用贯彻到工作始终。要自觉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学理论素养,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进人民福祉。公平正义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新时代下,人民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必然对公平正义有更高层次需求。要顺应人民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民法典确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权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关民事法律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要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护公平正义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品德修养、政治情操。坚持公道正派、公正无私,坚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观念,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自觉抵制人情风、关系网,戒行“潜规则”、“乱作为”,将公平正义贯穿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民服务至上,树法治思维守护人民安康。人民服务至上,体现于为民办好一件实事,体现于为民服务的每一细节。民法典贯穿人民服务至上的立法原则,对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关规定,为人道主义

救助从法律上加码,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人民安康的守护。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守法律至上、权由法定、依法行权的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为人民谋划、开展、推动、完成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为人民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定政策,坚决杜绝发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务员”。领导干部更要做好模范,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带头捍卫法治,依法办事,坚决树立法律性,保证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法治征文(三)

典,意味着规范,系统。法典,是对法律的提炼与整合。萨维尼说:“法典是对全部现有法律系统性的整理与编纂,并且具有由国家赋予的排他性的的法律效力。”培根说:“应当制定一部法典的时代,必当在智慧上超越此前的一切时代,因此一个必然的结论是,其立法能力必定为其他时代所不及。”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首部民法典的问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

作为新时代的法典,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得以实现。例如,民法典规范了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的到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更加有序,让社会更加和谐。

作为一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在我国立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先后经过 4 次修改,历时五年,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他的出台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它标志着我国私权治理体系的雏形

基本形成,我国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我们相信,作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民法典必将成为新时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应顺应时代潮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法治征文(四)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基层法治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层应该借助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风口,运用“当好扩音器”、“抓好衡量尺”、“装好配件箱”这三招,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更好地发挥民法典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

第一招,当好民法典普法宣传的“扩音器”。“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要有效推动民法典更好实施,基层就要自觉当好“扩音器”,广泛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普法工作,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党员干部要带头学。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带头学习。党校和干部培训网络平台应当开设民法典专题课程,组织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带头学。尤其是对于基层较为普遍的涉及婚姻、土地产权、邻里纠纷等领域的问题要重点关注,不断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到“学法有用,学法能用”,在群众中形成“榜样”示范,带动基层群众跟着学、乐意学。

基层要广泛动员一起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其民法典普法工作作为

“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大力推动民法典宣传普法深入基层社区、村子和中小学校,营造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养成懂爱、爱法、守法的意识和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的习惯及能力。基层社区和村子可以通过开专题的公益宣传普法讲座、派发普法宣传手册、播放民法典公益宣传普法广告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中小学校应当开设相应的普法课程,系统开展普法教育,加强青少年对民法典的认知和理解。

法律专业人员要帮着学。民法典共 7 编 1260 条,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宣传普法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律师、司法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员的作用,解读好民法典条文和精神内涵。一方面是驻村律师可以进村入户向群众进行民法典宣讲,让民法典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基层的法律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民法典的咨询服务,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为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招,抓好民法典这把衡量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既为基层处理土地纠纷、债权纠纷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关联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基层执法、司法的重要规范标准,基层务必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基层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基层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各部门应贯彻民法典精神,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第三招,装好法治建设的配件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

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基层应“视时而立仪”、因地而制宜,装好法治建设的配件箱,不断配套完善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推动基层民事法治建设。一是要加强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对人民权益的保障。二是畅通司法救助渠道,通过完善纠纷协调部门、司法部门、基层派出所的沟通协调机制、简化司法救助申请程序等办法,落实司法救助责任,畅通司法救助渠道。三是强化法律援助服务,开展好法律援助入村入社区等活动,充分利用“一村一律师”等机制,帮助群众用好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法治征文(五)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5 月 28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2020 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饱受疫情的困扰,在这个万众一心度过疫情的时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谓是为人民打上一针“强心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回应了民生的关键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和国家先后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形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不仅仅是达成几代法律人的夙愿,更是对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圆满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

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是此次编篡的亮点。具有极为深远的意早在 1986 年,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就明确规定了“人格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格权的定义不断丰富,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成了一把双刃剑,个人隐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等现象层出不穷。法律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滞后性,当现行法律还不能有效应对,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格权保护需要。此次人格权编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人格权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意味着民法典的横空出世对老百姓来说不仅仅是抵挡伤害的盔甲,更是奋起反抗的武器。让以人为本真真切切的落实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之外还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活动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当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总是形影不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当民法典制定好后,司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对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出台相应的解释、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就显得额外的重要,但这只是后话,就把一切交给时间,让我们一起去见证。

这一部盛世之典不仅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写满了***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将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画出浓墨

重彩的一笔。

第四篇:“与文明同行“征文

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伴我成长中华民族是东方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名族,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却一直伴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成长,她所赋予给我们的是心灵上最真挚的源泉,而我们也为之祖祖辈辈传承,其实这种流淌在骨子里的文明血液一直滋润着我们,也一直在伴随着我们成长。

在我的人生字典中,其实文明很简单,文明就是无私奉献、懂感恩和追寻并创建和谐的代名词。

我于文明同行,无私奉献伴我成长。雷锋的文明与无私奉献在于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焦裕禄的文明与无私奉献在于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为了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徐虎是上海市房管所的一名普通水电维修工,他的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常年坚持每晚7点钟准时开启资质的保修箱,被群众誉为“十九点钟的太阳”。像这样文明与无私奉献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擦亮心中的文明之窗,那么文明的阳光就会照进你的心房,文明也在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于文明同行,感恩之情伴我成长。对于我们来说懂得感恩是再容易不过了,但就是这种容易、举手之劳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与抛弃。懂得感恩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它就像是一块晴雨表时刻要求并提醒我们要把握住心灵的道德底线。再回归现实,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被金钱与权势所诱,早已把这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与精神食粮所践踏成不像样子了,而我也为之感到惋惜与不解。好在这种美德在大多数人们心中是那么的圣神并与之不懈传承和发扬。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都看,曾经眼睛也不止一次被泪水浸湿,心灵也不止一次被震撼,里面感恩的故事数不胜数,如2007年的普通人民谢延信一诺至孝三十载、2008年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千里之遥共赴汶川抗争救灾,还有古老的荆轲赌命誓为报太子知遇之恩、子贡终身为孔子守墓,矢志不渝,是为报孔子的师徒之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这么多感恩的生动故事在我们身边,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不会因一部分人的无知而把我们心中最真最美值得传承与发扬的东西抛弃,同时我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去传承感恩、懂得感恩!

我于文明同行,就是与和谐同行。和谐是一种自然美,青山绿水,那是一种恬静,春梅绽雪,那是一种素雅;秋蕙披霜,那是一种端庄,霞映澄塘,那是一种绚丽。这里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 若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便谈不上“和谐”了。

和谐是一种淡泊,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名所累不叫和谐,为利所役不是和谐,为繁华所感无法和谐,其实和谐就是文明,而文明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善美。

和谐不仅是自然间的,更是我们之间所追求,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只有我们人人行动起来,以文明创和谐,这样我们才敢奢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总的来说,文明是能看的见摸的着的,只有你我携手才能从真真意义上把奉献、感恩、和谐所有人类追求的真善美传承发扬下去,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出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伴我成长,有你、有我、有大家。

安园清

机电1003班

18747259181

第五篇:自治与法治、德治同行 共建平安和谐新乡村

自治与法治、德治同行

共建平安和谐新乡村

2018年,××镇按照市委政法委关于综治工作“一中心一品牌,一年一亮点”部署,以××村为试点,全力打造“自治与法治、德治同行,共建平安和谐新乡村”品牌,推动乡村振兴。

该镇深入推进“三治同行”品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三员两会两长”(即党员、网格员、巡逻员,乡贤会、理事会,村长、理事长)作用,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治安巡防队、“和事堂”、“半边天”禁毒禁赌行动组等组织,实现自治有力;通过组建“法律宣讲团”、“护苗”行动队,强化法治进村居活动,确保法治有序;利用“道德讲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家规家风进乡村,达到德治有效。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推互促,推动项目落实,共建平安和谐新××。

领导重视,协调联动

××镇对“一中心一品牌、一年一亮点”建设工程高度重视,按照市委政法委相关部署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委政法委及县公安局指导下,积极协调联动,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部署打造“自治与法治、德治同行,共建平安和谐新乡村”品牌。

项目实施,成效初显

××镇深入推进“三治同行”,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监事会、治安巡防队、“和事堂”、“半边天”禁毒禁赌行动组、“道德讲堂”、“保洁队”、“法律宣讲团”、“护苗”行动队等组织机构,线上、线下互推互促,项目落实有力,品牌成效初显。

以自治为基础实现乡村治理有力

(一)××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

推选德高望重的党员或乡贤担任理事长、监事长,理事、监事成员均由党员、乡贤、村长、村民代表等组成,负责制订村规民约,定期组织研讨会议,商议、协调、落实村内日常事务等工作,推动形成民事民办、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协商自治格局。

(二)××村以党员+网格员+巡逻员为核心力量,组建村级“治安巡防队”。

落实“防”(防范)、“巡”(巡逻)、“排”(排查)、“打”(打击)等职责,早晚对村内重点区域进行巡逻,有效利用网格员手机APP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发现违法犯罪等可疑情况迅速上报镇派出所或综治中心,并及时协调处置。

(三)组建“和事堂”。

由党员、理事长、村长、乡贤、村民代表等担任“和事佬”,主要履行“排”(排查)、“化”(化解)、“释”(释怨)、“促”(和谐)等职责,促使村级矛盾纠纷首先在“和事堂”调解下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四)成立“半边天”禁毒禁赌行动组。

组织村内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对涉毒涉赌的家庭人员开展管教工作,落实“防”(防范)、“禁”(禁绝)、“管”(管治)、“扶”(帮扶)等职责,防止吸毒、贩毒和赌博违法行为发生。

(五)建立“常新保洁队”;

组织党员、热心公益的人员带领群众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和保洁活动等,优化人员配置,每天对村内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提高环境保洁质量,创建生态、整洁、优美、卫生、文明新乡村。

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

(一)统筹协调党员、基层民警、行政执法部门等多方力量,组建“法律宣讲团”;

根据××村实际情况和村民群众最关心的法律问题,精选普法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讲活动。

(二)整合党员、公检法司代表、理事长、村长、教师等人员,组建“护苗”行动队;

落实“帮”(帮扶)、“教”(教育)、“管”(管理)、“护”(培护)等职责,摸排掌握留守儿童和问题青少年情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和管理教育工作,保护祖国花朵茁壮成长。

(三)深入推进“结对帮扶”活动,根据排查情况定期协调组织基层民警等政法队伍采用“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模式开展特殊人群帮扶工作,帮助其顺利适应、回归社会。

以德治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魂

(一)定期组织村民群众学习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中央政策、国家发展动态,使国家肯定的行为标准转化为村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二)设立“道德学堂”。

由党员、理事代表、乡贤代表,或邀请镇有关部门代表组成“道德讲学团”,落实“学”(学习)、“宣”(宣传)、“传”(传承)、“启”(启发)等职责,组织群众集中学习活动,提高群众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双管齐下深化三治宣传

搭建线上沟通平台,建立“三治同行

和谐××”公众号,让外出务工的村民群众也可以时刻关注、参与家乡建设和家乡变化,从线上及时了解到家乡自治、法治、德治的开展情况,拓宽了三治宣传的受众群体,同时注重收集意见建议,共同助推品牌创建向前发展。

××村开展品牌工程以来,治安形势不断好转,社会大局稳定,刑事案件0件,治安案件1件,矛盾纠纷0件,信访案为0,××村村民理事会被评为××县首届和谐村民理事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元旦晚会的策划范文下一篇:幼儿园的教与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