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2023-01-23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

二、第

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

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1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

2 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第

二、第

三、第四学期均为17周,每周3学时;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出勤次数、通过体育素质考试标准及技术考试合格即可获得该学年体育学分。

2、体育保健班开设太极拳或瑜伽等健身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28学时的体育课程。第

一、学期分别为13周,每周2学时;第

二、第

三、第四学期均为17周,每周2学时;学生保持每学期无故旷课三次以下的出勤率并通过保健班相应的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3、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辅导锻炼,同时安排10%的理论知识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

(三)体育俱乐部管理及实施办法

1、一年级第—学期由学生所在院系按行政班(30人左右一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进行身体素质为主,男生武术,女生舞蹈为辅的教学形式;第

二、第

三、第四学期全部由学生自由选项课。学生在此阶段必须选择一至二个以上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学习和锻炼。

2、第二至第四学期,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各分三个教学单元(14:30—15:30,15:40—16:40,16:50—17:50注:夏时制顺延。),周五下午两个教学单元(14:30—15:30,15:40—16:40),每个单元均开设不同项目的俱乐部,学生根据每学期公体部公布的体育项目、时间、地点及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俱乐部,按照每学期平均每周参加两次俱乐部的学习和锻炼要求,共完成48学时的学习和锻炼;各单元的学习及锻炼指导由体育学院指定的负责人安排相关专业老师组织进行。

3、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4、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

5、学生在开学两周之内可以申请调转项目,经任课教师同意后可转入所选项目班 上课,学期中途不再办理转班手续。

(四)考核办法及组织

1、第一学期进行12分钟耐力素质测试及所学项目技术考试;耐力测试经体育学院与其他学院协商确定测试时间后在规定的统一时间里,由所有担任该学院体育教学教师及校医院相关同志共同完成测试工作;技术考试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评分。

2、俱乐部考试由该项目所有任课教师组织进行技术、专项素质及相应专项理论(作业或小论文)考试。

3、学生大学四年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4、体育保健班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所学教材的考试及评分,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5.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同时,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体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教务处从宏观上指导,体育学院负责体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各学院协调安排好体育教学时间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做好监管和协助工作。

(二)师资保障。体育学院应确保各项目均有充足的专业教师,确保改革成效。

(三)修订体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课程改革措施及要求,编制适合的教学大纲,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

(四)技术支持

教务处负责公共体育课选课工作。体育学院负责项目设置、班级划分等工作。

六、本方案自2012年9月开始实施。

注:本方案要涉及教学课时的增加: 以下以一个教学班为基数即(30人)

具体是:一学期教学内容变,学时不变。即13*2=26学时(教学班)

二、

三、四学期教学内容与学时数有变化。具体是: 以前的学时数为:18周*2学时*3学期=108学时(教学班) 现在的学时数为:16周*3学时*3学期=144学时(教学班) 总的情况是:

以前的总学时为:108+26=134学时(教学班) 现在的学时数为:144+26=170学时(教学班)

教学学时之差:170-134=36学时,增加的比例为26.7%。 请教务处定夺!

第二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素是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为主要依据,进而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考如何才能让高校公共体育课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符合学生兴趣、更加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1、原有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日益深人,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的体制与现代培养人才的方式不能相互融合,出现脱轨现象。由此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1教学主体不明确

在过去的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决裁者,学生则在被动学习中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痛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1.2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教学手段比较单

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学习安排的内容上显得枯燥无味,毫无趣味可言,完全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观念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1.3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体育课程评价是学生体育课总结性的评价指标,课程评价分数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在此评价的过程中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而是单一的达标性评价,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体育课考试只有素质好的同学才能通过,给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阴影。

2、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2.1明确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体育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公共体育的建设与改革,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坚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项目结合起来,始终将“兴趣”和“终身体育’,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发展终身锻炼的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心健水平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

2.2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高校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遏制。首先,必须改变体育教师自身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做徒手操的方式,无论遇到什么课都是如此。这种因定的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达不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其次,必须转变过分地强调课堂结构的旧作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采用“三部分”的结构模式: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构成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再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强调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首要目的,尊重学生的权利,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得到全方位的促进,体会实践体育教学带来的愉悦心情,消除传统体育教学所产生的错误认识。

2.3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不光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需培养其对体育的正确的价值观,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参与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以及体育欣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其长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建立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这对体育课的内容、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丰富、新颖,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把兴趣放在学生学习的首要位置。

2.4与社会接轨,开设新型时尚体育运动项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与外界体育运动项目也呈现出交汇的现象。公共体育由过去的行政班授课转化为选项班授课,选项课的开设也越来越丰富。学校体育强调对学生身体、个性、心理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增多了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接触和了解。新型时尚项目的渗人无疑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为学校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2.5推行体育教师再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搞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是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体育科学化的主力军。21世纪世界高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决定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未来高校体育的成败,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的前提。公务员之家:

2.6完善课程评价系统,注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

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的评价,把运动技能评价作为了衡量一个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唯一指标。从实际评价效果来分析,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是极为不公平的评价方式。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而评价方式确是统一的,无疑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信心,久之则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放弃的思想。此外,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以教师为主。尽管有时教师也会让学生去组织上课、组织比赛,但很少考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实,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去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能更全面地看到自身的进步或不足,能激励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进行学习。要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因此,必须做好多功能的评价系统,从运动参与、运动情绪、提高幅度、个体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去考虑学生的个体评价,将以往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向多功能的过程性评价模式的转变,形成真正适合学生个体评价的模式系统。如此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给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树立了信心,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第三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贯彻国家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响应国家提倡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许多高校纷纷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探索与改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几个角度阐述了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结果显示:(1)武汉工商学院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2)教学模式落后、评价方式单一;(3)学生积极性不够、教师专业度不高;(4)体育设施短缺、体育文化活动不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身体健康作为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质逐渐下降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接受体育课程的最后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制约着学生未来能否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因此,本文力究目前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和策略,以期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发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笔者查阅了有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量图书资料,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关的期刊、论文,全面了解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这些都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1.2.2、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师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1.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对比,为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1.2.4、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论文需要的信息,设计关于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抽取部分学生发放问卷。

2、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2.1、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条件和基础,教学目标的模糊势必会造成预定教学效果的偏差。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应该只限于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应该放在如何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和意识,达到生理、心理、技能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发展。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同样造成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武汉工商学院开设的体育课程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和武术等项目,以学生自己选修为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每个项目都有人数限制,一部分学生被迫调到其他体育项目,相应地限制了这一部分学生上课的兴趣。经过调查得知,武汉工商学院只有大一和大二学生才有体育课,每周一节,由此可见,体育课程设置的不仅年限短,而且课时少,不能有力促进学生大学四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2.2、教学模式落后,评价方式单一

国家实行新课改以来,许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泛泛之谈,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和剖析,导致教学模式维持没变,依旧以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缺少许多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和讨论,难免造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丧失,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学生体育技能达标情况考核为主,只注重学生最后考试结果,忽视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情感、努力程度、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评定。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育课程选修之前,部分学生从小受过一定程度上的体育兴趣培训或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致使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参差不齐,虽然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努力,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这部分有基础的学生相比,依旧还有一定差距,如果采用传统的技能达标考核标准进行考试,很容易磨灭这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3、学生积极性不够,教师专业度不高

中学阶段,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没有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进入高校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学生自由度的提高,电子产品进入了学生生活,手机和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使得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势必会减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部分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欠缺,不能将自身专业知识很好用到体育教学中,例如有些教师从小运动员出身,在体育教学时,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往往以较高标准要求学生,没有理清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校没有开设游泳、体操、体育舞蹈等诸多项目,学校有不少这类项目的教师,他们不得不进行跨项目教学,这种跨项目教学不但影响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2.4、体育设施短缺,体育文化活动不足

场馆设施是保障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具备充足的场馆、完善的器材,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实现。武汉工商学院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选修课中,存在许多学生共用一片场地情况,造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大打折扣。同时,足球、篮球、网球等体育课程在室外进行,难免遭受下雨等恶劣天气影响,严重影响课程目标设计和进行。体育文化是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驱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活动是宣传体育知识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来看,武汉工商学院每年在体育文化宣传和体育活动举办上少之又少,加上各种体育社团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应有的支持,不能发挥其真实的作用,也相应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武汉工商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课程

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工作的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身体是工作或学习的条件和基础,高校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发展的重任,因此,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学生现阶段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工作、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课程设置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课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在课程上的第一选择。同时,应当增加体育课程的年限和每周体育课程的次数,合理分配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实践课程的比重,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和系统地掌握运动技能,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程度,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3.2、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体育课程要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逐渐由控制者向引导者过渡,引领学生由灌输式向合作式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迈进。比如:教学前,教师可以挑选有运动经验的学生进行讲解、示范,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老师再对此进行评价,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不但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易犯错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沿用考核评价体系,考试虽然是展示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但也存在许多偏颇。评价时,应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学生因认真的学习态度取得的技能、心理、思想品质等多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3.3、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师专业度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表现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一味追求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体育运动竞技性和娱乐性的结合,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成败。目前,武汉工商学院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学校领导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派遣年轻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聘请高水平的教师进行任教,调整好师资结构,院校领导加强对教师上课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教师做好自评和反馈工作,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4、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体育文化活动宣传

体育场地设施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体育设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武汉工商学院目前场地设施较为短缺,学校领导应该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增加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同时延长体育场馆的免费开放时间,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对场馆进行维修,确保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健康观念的另一种方式是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和体育文化活动的宣传,拉动学校及周边商家对体育活动的支持和赞助,利用校园广播、学报、宣传栏等媒介对武汉工商学院近期体育活动举办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开展体育文化知识讲座和举办体育知识技能大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体育有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最后,学校领导要对学生体育社团进行大力支持,不仅能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能锻炼学生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1):94-99.

[2]曹冲,刘德军.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02):157-160.

[3]孙成林,杨甲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5):88-96.

[4]韩冰.终身体育视域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讨[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

[5]刘星.泰山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6]陈龙.对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王国亮.翻转课堂引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8]曹冲,刘德军.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02):157-160.

第四篇: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的对策论文

【摘 要】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对足球教学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足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高校 足球 教学现状 对策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偏差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只重视阶段教育而忽视终身教育,脱离了学校体育的国家目标。而且缺乏明确的文字说明,对教学结果没有明确的说明,使师生双方不了解完成教学后,学生什么样的表现才算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缺乏指标性描述,没有制定完成教学任务的判断标准。这样就使教学目标失去了指导教学进程的作用。以足球理论教学为例,高校都把掌握足球基本理论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足球竞赛规则等作为教学目标提了出来。但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后是什么情况却说不清楚,这样就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教师往往是用一两次课的时间将足球知识、竞赛规则、体育锻炼常识一讲,就结束了足球选项课的理论教学。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则因缺乏判断依据,教师对此亦无能为力。

2.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不配套。

高校足球教学内容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各项足球技术。目的是通过使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足球各项技术,达到让学生投入到足球活动中,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然而将这种繁杂的足球技术直接拿来当作教学内容,不利于大学生对足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另外,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积极性不高。目前多数高校足球课教学内容专业性、竞技性较强,健身实效性不突出,教学内容的游戏性不够。足球课教学内容大都集中于基本技术,对于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足球游戏等内容涉及不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体系;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相脱离;知识陈旧,静止化,新知识难以诞生并进入课堂;迷信技能,没有创新,难以吸收新理念下的课程内容,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3.教学方法方面

长期以来在高校足球公共课中大多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采取“一锅粥”的方法,让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缺乏创新动机,现行的教学监督与管理机制,又缺乏帮助教师产生动机的有效措施。当教师尝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时,则又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和便利的辅助配套服务。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法的丰富与丰满。教师为教学的方便,往往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需要,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结果往往是基础差的得不到提高,基础好的原地止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高校足球选修课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进现有的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种崭新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改进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的对策

1.完善足球教学方法

高校足球教学中,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提高其理性思考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传授某一技术动作时,首先向学生简明扼要传授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此动作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印象,接着教师再来示范,然后由学生边复述动作要领边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学习踢球的方法。或布置某一技术动作,由学生来当教师示范讲解给同学听。另一方面还要多安排各种活动性游戏和接近比赛条件的练习,提高学生在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战中去,迅速提高其实战能力。在练习手段的运用上,也要尽量结合射门、对抗和比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强纠错的能力。另外,每次课都应安排一定时间的比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认识自身的足球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比赛形式,除了七人制比赛外,还可以多安排五对五的小场比赛、以及四门比赛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2.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针对足球公共课教学对象的特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综合下列因素:首先,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其动作结构和方法要相对简单,使学生易于掌握、运用、具是有实用价值。其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为今后的学习、提高素质、技术、技能打下基础,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因此,需将球性练习、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停球、脚底停球、脚背正面停球、原地顶球、运球技术、运过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综合练习作为足球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加以对待,它们是学生掌握复杂技术的基础,也是运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动作。要求基本掌握踢球、停球、运球、头顶球的技术;以抢截球和假动作为辅,删除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如铲球、倒勾、守门员技术等。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加以筛选的教学内容,有轻有重,轻重结合,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各层次的学生今后在足球运动、身体锻炼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除此以外,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介绍足球竞赛规则、裁判法、比赛的组织、足球简史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等内容。

3.合理确定考核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足球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一般为,选择一两项足球技术作为考试内容,依据学生在考试时运用这两项技术的情况,给学生相应的分数。再加上教师以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形式给的印象分,两者相加就成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法过于简单,没有把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正确的评价方法应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出勤率,随堂提问等。教学大纲要求的客观评价:包括大纲规定的技术考核,理论考核和裁判法考核及运用;主观评价:以足球比赛为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多地出现在足球场上,真正为兴趣和健康锻炼,而不仅仅是为考核过关锻炼。

三、结语

高校公共足球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自由选择的发展空间,根据同学们的自身条件,确立学习与提高的目标,并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与相互评价中产生提高技巧的欲望,在主动锻炼中掌握健身方法,培养其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与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通过足球这一教学手段,使学生从中获得愉悦、快乐,获得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27.

[2](美)约翰·W·桑切克著.周冠英,王学成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3.

第五篇:关于高校特色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论文大全

摘要:体育教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何在新时期构建适合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中国计量学院体育教学新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拓展体育教学改革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提出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新课程目标的构建从根本上摆脱了学科中心论,价值取向的重点由知识技术转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改进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来构建一个合理的、与学生需要相一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已成为当今体育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教学理念。

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推动,由于近年来受国际体育关注生命、关注东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理念潮流的影响,并基于新时期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思想和目标的确立,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提高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已不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高校作为教育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体育教学应具有多层次的功能和特点,一方面它应具有个性,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为学生走上社会自觉从事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具有共性,即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将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心理拓展、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应将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2、课程教学内容:突破技能教育,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长期以来,安全教育游离于高校课程体系之外,缺少必须的、基本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致使许多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遇到突发事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与逃生技能,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已成为构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势在必行。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文化素质教育,还包括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和自我救助能力;规避职业危害和职业伤害风险;对公共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助;防止和预防流行病、传染病,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等内容…。从安全教育相关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进行安全教育除了具备必备的安全意识与知识外,安全技能、团队精神及其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与体育课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可以说,如果要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学校教育中没有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比将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与体育课教学结合更合适,更有效的发挥其课程的价值功效。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内教学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教学过程的连贯性,教学过程注重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体差异,致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2002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体育课程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与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广大教师不断研讨总结,我校在体育教学方法上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1)将拓展破冰游戏引入体育课程教学。

随着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实施了“自主选课模式”,自主选课模式的实施,使许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集中到了体育课堂,这为学生人际交往,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同学之间互认识现象普遍存在。“自主选课模式”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但由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功能,在教学中,我校在学期初始阶段,利用一系列拓展破冰游戏,如1/4张卡片、松鼠与大树等等,打破学生之间的隔阂,同时进行人际交往相关知识的主题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创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2)利用模拟实验室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救护技能。

体育教学的实践特点决定了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损伤的必然性,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预防与正确处理各种损伤的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按照教学规范一步一步进行,很多学生根本不明白上课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对于从事某种运动该如何做准备活动一无所知,对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该如何处理了解甚少,往往因错误的处理方法加重了损伤状况。针对体育教学中的这种现状,我校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建立了模拟实验室,每学期安排一次模拟教学课,通过对人体构造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人体各关节的结构,各器官的功能以及在运动中出现各种状况的原因。在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对生活中曾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各种损伤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出现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护措施,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练习包扎,心肺功能复苏训练等等,全面提高了学生正确预防与处理各种运动损伤的能力。

(3)各专项课教学中有机结合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展,校园安全隐患时有存在,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已为各个高校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板报、广播宣传、领导、教师通过讲话强调等等,缺乏系统性与实效性。加之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对全隐患没有清醒的认识,致使面对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全面考虑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我校将安全教育有机的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在各项体育教学中每次课穿插5—l0min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摔法”,同时结合各种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各种安全隐患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每学年我校定期组织“安防大赛”,内容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摔法”的演练、消防演习、逃生演习等等。

(4)设置各种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的价值功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三维”体育教学价值观到如今的“五维”体育教学价值观,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不再仅仅是一门以身体运动、技能传授为全部内容的学科,体育的价值应包括“心理的健康”教育,还应包括“适应社会”的教育。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展,在竞争日愈激烈的今天,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我校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在每学期的体育教学中穿插一定课时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如进行野外营救、生命之旅、模拟野营、智运圆桶等等各种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定的目标,就活动本身来说,也许学生不会有太多收获,但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想,加之教师引导、总结,往往会起到巨大的教育效果,特定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同思想的交流,促使他们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他们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用拓展训练的模式,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其发展空间也非常大,符合当前健康目标的要求,即身体、心理与适应能力全面地发展…。

4、体育课程资源:实现体育课程资源优化与共享。

体育资源是体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体育资源是指高校所拥有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多种有形和无形的支撑状态,主要包括高校体育人力配置,场地设施条件,文献与信息拥有量和技术资源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高校体育资源是高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也是高校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相对单

一、封闭,致使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认识和了解,资源开发的意识淡薄,大量的资源被埋没,不能被及时地开发并进入学校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许多有益的校际资源、社区资源及社会其它资源都难以被学校体育所利用。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开发上,首先我们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开设不同项目的体育课程,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使每个教师专业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促使专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其次,对于新兴体育课程,如拓展训练,定向运动等,

一方面我们聘请专业教师来校任教,同时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与校外资深拓展培训公司保持密切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我校教师走出学校,参与社会资深拓展培训公司学习,了解拓展培训发展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利用我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与拓展培训公司进行一些合作,促使体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再次,由于我校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融人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教育内容复杂多样,涉及面较广。

5、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评价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价值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1)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多渠道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由学校督导组和部门督导组组织人员不定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随机听课,检查相关情况,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教学动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最后,我校建立教学网络评价体系,学生、教师可自由登陆我校体育军事部网站,对授课教师,对各专项课程进行评价。见图

1(2)对学生的评价。

长期以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技术和技能上所取得的成绩,在给定学生成绩时,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认为评价标准有失偏颇,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校在结合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理论课成绩评定与实践课成绩评定。见表

1理论课成绩满分一百分,为学生试卷实际所得分。实践课成绩包括:①安全防卫成绩考核。占学生实践考核的10%。这部分成绩由学生互评获得,教学过程中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队学生自行选定队长,队长的职责负责协调全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组织学员进行练习,并且在考核时对其他各队进行评价,给出成绩。学期结束后,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考核,如果学生所在团队考核成绩第一,该团对所有学生均获第一,如果该团对考核成绩最差,该团队所有成员在这一项目上的成绩均为最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②素质考核。占学生实践考核的20%。学期开始就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素质考核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弱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成绩的获得根据评价标准获得。③专项课考试成绩。占学生实践考核的50%。教学初期,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强弱分成实力相等的若干个团队,学生成绩的获得取决于平时的各团队教学比赛成绩和学期末的考核成绩。平时团队之间的教学比赛获胜对全体队员均可获得相应的成绩,期末考核时,通过对团队整体队员分工是否明确,各岗位队员完成任务状况给定成绩。④学生平时成绩。占学生实践考核的2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矿课、缺课情况,且教学中积极主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为团队组建做出贡献,可获得满分的平时成绩,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旷课、缺课等情况,教师可依据我校制订的标准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各项实践课成绩相加,便是学生的体育实践课成绩,将之于体育理论课按一定的标准相加,便得出学生最终体育成绩。

6、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改革进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的疑惑与困难,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透射出的大学体育课程价值目标定位与新世纪大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作为我们今后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现实向导,并据此探索合理而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推进《纲要》的贯彻,为建设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为构建良好的人才素质结构添砖加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验下一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