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导论论文提纲

2022-09-30

论文题目: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引发公众的极大关注与不安,相关的安全事件不仅损害了人民的健康,更是容易影响国家政局和社会的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异常复杂,涉及多方面矛盾和利益,单单依靠政府力量,通过传统行政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治理,难以达到应有效果,而食品安全的治理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同参与。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工作理念,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引导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个利益群体共同参与治理,包括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媒体、公众等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活动,确保整个社会食品安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在公共治理和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着重研究国内外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和体系,探索实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化路径。通过梳理什邡市政策文件、对比财政投入数据、汇总监督检查结果等方式,对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践进行研究,发现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一定的氛围,食品安全工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多年来没有出现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局限和障碍,比如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认识存在理念偏差、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政府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财政投入较少以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监管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政府组织保障、企业自律、社会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具体包括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优化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公众意识等措施,以此作为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发展路径。本文分为5章。第1章为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依次从国外、国内再到什邡市三个层面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现状进行梳理研究,简要阐释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章主要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论述,阐述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治理、社会共治、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涵以及公共治理和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探讨市场、公众等主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路径。第3章介绍了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现状,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第4章对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现状进行梳理,围绕政府主导作用不足、信息披露不够全面、企业主体管理不严、公众参与度不够高等方面阐述了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问题产生的原因。第5章结合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借鉴国内先进地区食品安全治理经验为前提,针对不同的主体,分别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此促进什邡市实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发展。

关键词: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综合评析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食品安全

2.1.2 食品安全治理

2.1.3 社会共治

2.1.4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现状

3.1 什邡市食品产业现状

3.2 什邡市食品安全现状

3.3 什邡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3.4 什邡市食品安全治理模式

3.5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

第4章 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政府监管力量薄弱

4.1.1 食品安全治理成效不高

4.1.2 财政对食品安全投入较少

4.1.3 食品安全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4.2 信息资源不对称

4.3 企业主体管理不严

4.4 公众参与度不够高

第5章 什邡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化策略

5.1 夯实政府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导基础

5.1.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5.1.2 完善本级财政投入方式

5.1.3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5.2 优化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方式

5.2.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5.2.2 加强数据顶层设计

5.2.3 加强数据分析利用

5.3 履行企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第一责任

5.3.1 加强食品企业组织化程度

5.3.2 增强企业协同合作意识

5.4 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人翁”意识

5.4.1 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主体宣传引导

5.4.2 强化食品安全维权保障路径

5.4.3 发挥行业协会监督作用

5.4.4 发挥新闻媒体引导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积极心理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