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运行报告

2022-07-22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垃圾焚烧运行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垃圾焚烧运行报告

垃圾发电厂生产运行总结

回顾2009年,电厂安全生产运行都创造了良好的成绩。公司和集团给我们下达的发电量,上网电量,垃圾焚烧量等等各项任务指标都能够优秀的完成。这跟我们全体的运行人员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全体运行人员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心监盘,细心操作,密切注视各项运行参数的变化,时刻留意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一刻也没有放松。认真执行落实电厂给我们的交接班,定期切换,班中努力巡视检查。同时我们运行人员,脑子里时刻都是紧紧的绷着一根弦,不论发生任何一点小小的事故绝对会精心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化。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没有发生任何误操作的现象,每一次事故的发生我们都能够迅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根源,并解除对人身或设备的威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生事故时,首先注意厂用电系统,设法确保厂用电源的正常。在不损坏设备及危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使设备继续运行。在事故已被限制并趋于正常稳定状态时,应尽快设法将运行方式调整为系统的合理运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

同时,我们运行值班人员能够迅速有效的消除事故,发生事故时头脑时时刻刻都能保持清醒,并认真努力的做到每一个细微之处。

1、如发现对人身及设备有威胁时,应立即解除威胁,在必要时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2、根据DCS显示、继电保护信号及故障记录动作情况和设备的外部现象,了解事故的全面情况。

3、迅速进行全面的检查,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其范围,并设法消除故障点。

4、接到处理事故命令时,都会向发令人复诵一次,如命令不清楚或意图不明,都会详细的询问清楚,执行后立即向发令人回报。

5、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已停电的重要设备和厂用电的供电,并恢复正常运行方式。

6、将故障设备停电,并进行必要的测试,通知检修人员修复。

7、对无故障现象,属于保护装置误动作或限时后备保护越级动作而跳闸的设备,进行试送电或做零起升压试验。

8、对有关设备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现象及处理过程。

在上班期间都会努力的认真监视各个汽水工况的流程,时时刻刻关注各个参数的变化情况。设备各个工况下运行参数的变化,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在调整的具体操作中必须把握住一个提前量的控制,对各种运行参数都必须有超前超前意识。这样才能调整的稳,不会剧烈的波动。

所有运行人员通过实践工作,经过不断的积累和交流学习,对锅炉、汽机、电气等各设备和专业的参数调整方法,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可行好,效果明显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方法。从而实现了对锅炉、汽机、电气各设备参数的良好运行和有效调整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锅炉在正常的运行期间应经常监视汽包的水位在-10mm左右,同时保证省煤器进口水温,保证锅炉进水温度120℃以上,以防省煤器低温腐蚀。

2、监视锅炉汽包压力在4.6Mpa到4.85Mpa之间.通过及时的调整焚烧炉的燃烧工况,改变焚烧炉一,二次风量等手段来进行控制。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热值不稳定,且换季和换区的影响较大。运行方面首先加强垃圾池的管理,科学堆放,保证进料区和投料区的正常,保证沥滤液及时排除,加强混料,尽量保证进炉垃圾松散,热值均匀;其次,加强燃烧调整,做好预判,垃圾热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提前调节,做好燃料分析,做到司炉人员心中有数;最后积极配合检修人员,保证设备运行良好,为燃烧调节创造好的条件。

3、应经常注意主汽温度的变化,控制在380到400℃之间。通过及时调整减温水流量使之与锅炉主汽压相匹配,有效的保证过热器内蒸汽的质量流速。防止了汽温有大幅度的升降及管壁超温现象的发生。有时减温水的调整跟主汽温的变化之间,跟踪迟缓,马上进行人工干预。

4、垃圾焚烧系统投入后,应及时检查焚烧炉内的燃烧工况。必须保证燃烧烟气温度必须在850℃以上,且滞留时间超过2秒,这样才能保证垃圾焚烧过程中使有机物得到彻底的解决,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特别是二噁英),从而减少后道工序的处理负荷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另外,炉膛中未燃烬成份不得大于3%,炉膛内保持负压,一般控制在-50~-30Pa。锅炉负荷变化应及时调整一,二风量,当负荷在80%~100%时,氧量控制在6%左右。调整给料炉排、焚烧炉排的驱动速度,幅度不可过大,正常时每次增、减幅度不宜超过±10%,且调整间隙不宜太过频繁,等燃烧工况稳定后再作下一次调整。同时,垃圾在焚烧炉应该进行相当充分的燃烧,让竖直烟道的烟温能够到850℃停留2秒,减少二噁英的排放。还可以避免造成没充分燃烧的烟气在尾部烟道进行二次燃烧或冒黑烟等情况的发生。控制炉内烟气氧量在6%左右,基本应该可以说明已经燃烧充分。在垃圾燃烧调整的过程当中,努力做到勤看火,勤思考,最后通过精心调整来达到理想的工况,使烟气环保和锅炉负荷各项指标都能达到一个理想的范围。

5、炉膛是否结灰使炉膛热负荷升高,受热面的结焦情况是否加剧,目前影响停炉的主要原因就是锅炉受热面因结焦严重而不得不停下来清焦。及时的投入水平烟道振打和声波吹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水平烟道的结焦情况。

在做好运行调整的同时,我们还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

安全文明 在过去的一年里,运行的五个值,认真负责的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和运行规程,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的无人员伤亡,无重大事故的要求. 运行周期 经过运行人员的仔细研究,认真讨论,形成一套可行的科学的认识和方法,并通过对司炉的燃烧调整的培训,使各司炉人员的技术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燃烧调整能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单炉连续运行192天的记录,实现了锅炉长周期运行的可行,保证了机组的稳定,减轻了工作数量和程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现场巡检 提高巡检质量,落实好每班规定的现场设备巡检记录表的填写,真正做到测量好现场设备的真实数据,与前几次数据进行对比,看运行状态有无改变;与设定值相对比分析,看是否偏离设计值,并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尽早把设备存在的潜在缺陷反映出来,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处理,保证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

规程改进 由于巡查时的认真观察,操作时的调整改进,再经过对实际中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经过大家的讨论,发现现行规程的各种问题和缺点,并记录下来,形成专题,然后经过大家不断的实践操作和科学的论证,根据国家法规和公司规定,逐步的修改规程中不完善不合理的条款和规则,使规程日益完善,合理,科学,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和需要,保证了机组的各项操作有则可守,有条可依,行之有效,行之见效。进一步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同时为运行规程的完善发展和科学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技术学习 运行人员,在作好工作的同时,不忘班余时间进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技术问答、技术培训,安全培训,事故预想等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有声有色的进行,丰富了运行人员的理论知识,增长了运行人员的技术认识,提高了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大家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储备了技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员工培训 在学习班中,定期进行锅炉、汽机、电气等各项知识面、技术点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了大家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了大家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反应速度。老员工对新来的员工进行认真地教育和指导,加强现场操作和远方操作的培训,使新进员工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促使他们快步容入实际工作中,快速上手。

09年是我宝安厂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所有生产运行人员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与维护检修人员的紧密配合,携手作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按质按量的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和要求,并力所能及的为兄弟厂部分担了应有的责任,为公司和集团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明年即将来临,我们运行人员会以饱满的热情,踏实肯干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力争明年的运行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锅炉、焚烧炉运行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锅炉与焚烧炉系统的操作。

2.负责余热锅炉和除尘系统的操作。

3.按岗位作业指导书,完成本岗位的工作。

4.按规定完成岗位与岗位工作交接。

第三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方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工艺运行、设备、计量信息、环境和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科林皓华所属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387-1994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12801-19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JJ 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DB11/T 273-2005生活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环境监测规范 DB11/ 307-2005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

暴露比

exposure proportion 垃圾暴露面积的平方米数与垃圾日处理量吨数的比例。 3.2

薄层压实

thin layer compacting 将运至填埋作业区的垃圾摊铺至0.5m~0.6m厚,使用压实机进行压实的作业方式。

3.3

边堤 skirt embankmet 在地平面以上的填埋作业过程中设置在垃圾堆体周围的围挡。

4、一般规定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应保证连续运行,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制定详细的工艺运行管理手册,重大工艺进行调整需申报经批准后实施; b) 按照填埋工艺运行管理手册完成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 c) 制定各岗位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完成作业任务;

d) 定期对填埋场相关设施,包括雨污分流导排系统、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数据计量称重系统、场区道路、地下水监测井等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填埋工艺正常运行;

e) 制定防火、防爆、防雷、防突发事件等措施及应急预案以备特殊情况下的生活垃圾处理;

f) 具有完备的建设资料及工艺文件。

5、工艺运行管理

5.1 进场垃圾控制

5.1.1 严禁接收和填埋工业垃圾及医疗、危险、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物。 5.1.2 进场垃圾来源明确,严禁来源不清的垃圾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 5.1.3 可以接收适量建筑垃圾、渣土作为填埋工艺辅助材料(覆盖层材料、边堤修建材料);日常覆盖材料总量不应超过全年生活垃圾处理量体积分数的15%。

5.1.4 可以接收适量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或来自粪便处理设施的残渣,但含水率不应超过70%,污泥和残渣进量不应超过当天全部垃圾处理量的5%,并不应影响其他工艺正常运行。接收来自粪便处理设施的残渣应立即进行覆盖。

5.2 填埋作业

5.2.1 垃圾卫生填埋场应根据垃圾量、垃圾种类、垃圾成分、填埋作业区场地条件、填埋机械设备条件等因素制定分区、分类填埋方案和年、月填埋作业计划并执行,生活垃圾不应在填埋区无序填埋。分区方案应有利于渗沥液控制及填埋工艺的执行。

5.2.2 垃圾卫生填埋场应根据分区、单元情况逐区、逐层进行垃圾填埋作业,垃圾填埋作业单元应控制在较小面积范围内,填埋场应准备雨季填埋作业区。垃圾进场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垃圾的摊铺、压实、覆盖工作。 5.2.3 地面以上填埋作业时,应先修筑垃圾作业边堤;距离堆体边缘30 m范围内,边堤高度应始终高于垃圾堆体高度;边堤材料可选用素土或建筑渣土并压实,压实度应不低于90%,边堤的外坡坡度应为1:3,有效厚度应不低于0.5 m。

5.2.4 垃圾摊铺作业层上面及侧面均需进行压实,采用薄层压实的方式进行压实作业,垃圾摊铺层厚度宜控制在0.5 m~0.6 m,最厚不应超过1.0 m,压实后垃圾的密度应大于0.9t/ m3(按年核算),未配备压实机的小型填埋场压实密度应大于0.8t/ m3(按年核算)。

5.2.5 经薄层压实作业形成的垃圾填埋作业层每2 m进行一次覆盖,雨季可适当增加但不应超过4 m。填埋作业过程中应减少垃圾暴露面积,控制垃圾暴露比小于1:1,覆盖材料可选用素土、渣土、建筑垃圾、细垃圾(15 mm以下)、垃圾堆肥、膜材料(覆盖材料不应影响渗沥液导排和填埋气收集)。

5.2.6 垃圾卫生填埋场应控制轻质垃圾的飘离,不应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应设置固定或移动式轻质垃圾防飞散设施,固定式防飞散设施迁移应选择在6月~9月份进行并完成,对飘离作业面的轻质垃圾随时清理。

5.3 填埋堆体

5.3.1 垃圾堆体的高度超出地面高度时,垃圾堆体外坡坡度应为1:3。 5.3.2 及时修复垃圾堆体边坡出现的局部不均匀沉降。总容量大于100万m

3、地面以上垃圾堆体高度超过5m时应对堆体沉降情况进行观测,观测点不少于4个,每季度观测1次。当主要沉降发生完成后(沉降量小于3‰)进行最终覆盖和绿化,最终覆盖应按照CJJ 17的规定执行,垃圾堆体进行最终覆盖后应保证绿化的完整。

5.4 填埋气收集处理

5.4.1 垃圾填埋厚度大于6m或垃圾总填埋容量大于50万m3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应设置导气管,对垃圾堆体产生的填埋气进行导排。

5.4.2 在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初期设置填埋气收集导出系统,也可以在垃圾填埋堆体达到一定堆高(不应超过8m)前完成填埋气导排系统的建设工作。

5.4.3 垃圾总填埋容量大于100万m3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应对沼气集中收集处理,当任意一个导气井甲烷浓度达到50%(体积百分比)时,填埋气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应开始运行。 5.4.4 填埋气首先应进行集中收集燃烧处理,鼓励进行综合利用。燃烧处理系统填埋气收集管道氧气含量低于5%时,填埋气处理系统需连续工作,并尽可能多的抽取并处理填埋气。

5.4.5 填埋气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应建立完善的运行日志,主要内容包括工艺参数(抽气负压、流量、甲烷含量、氧气含量等)、沼气处理量、运行时间等。

5.5 渗沥液收集处理

5.5.1 场区排水应实行雨污分流,未填入垃圾的填埋区及局部停止填埋作业超过一年的区域应采取雨污分流措施。

5.5.2 应对渗沥液集中进行导排、收集,保证场底渗沥液收集系统畅通,主管道末端不应被渗沥液浸没。

5.5.3 垃圾卫生填埋场应对渗沥液进行处理。

5.5.4 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应建立完善的运行日志,主要内容包括工艺参数(进水、出水的电导率、pH、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悬浮物、总大肠菌值)、渗沥液产生量、渗沥液处理量、运行时间等。

5.6 填埋场封场

5.6.1 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应继续对填埋气体、渗沥液的收集与处理及环境与安全监测等进行管理,直至填埋堆体稳定。

5.6.2 填埋堆体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再利用,使用前应做出场地鉴定和使用规划。

5.6.3 未经环卫、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之前,填埋场不应作为永久性建(构)筑物用地。

6、设备管理

6.1 设备运行

填埋机械设备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使用,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建立设备台帐,主要内容包括设备、主要部件、备件、易损件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开始使用时间、购置费用、维修时间、维修费用、更换时间、更换费用、报废时间、报废残值等; b) 实行运行记录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能耗、开启时间、停止时间、出现故障、例行检修等情况;中途停止时间应备注原因,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机,应区别单机故障、功能组故障、处理线故障并分别记录。

c) 实行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考核制度,使用率和完好率应达到设施运行管理手册或合同规定的要求;

d) 安全装置应灵敏有效,符合国家标准并及时通过有关法定检测。 6.2 维修保养

垃圾卫生填埋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制定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内容应包括维修保养周期、内容和标准; b)及时排除设备故障,恢复工艺设备性能; c)有备件和易损件储备,及时更换残旧设备和部件; d)作业车辆及设备每班作业后应及时进行清洁。

7、计量、信息管理

7.1 计量

7.1.1 计量系统应采用进出场双向称重方式,并满足贸易结算需求。 7.1.2 计量系统应定期由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并及时取得有效的检验报告或合格证。

7.1.3 计量系统操作人员应具备统计人员上岗资格,依法履行职责,按有关规定做好记录、备份、报送等工作。

7.1.4 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填埋物应全部经过计量系统计量,并保留计算机中原始称重记录。

7.1.5 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填埋物应登记运输车车牌号、运输单位、进场日期及时间、垃圾来源、种类、重量等情况,由填埋物的产生、运输和处理等有关各方共同确认。

7.1.6 定期检查维护计量系统,以确保正常使用;如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并采用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应急预案进行计量统计。

7.2 信息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信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 b)建立“运行工作日志”制度,日志内容主要包括:填埋物进场量、再利用物资出场量、覆盖材料使用量、渗沥液产生量和处理量、填埋气收集处理量、填埋作业位置、设备使用情况、日常监测情况、填埋场日常设施维护情况、天气情况(包括降雨量和蒸发量)及其它要求在日志中应记录的内容;

c)按时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设施运行情况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量、工艺、技术、设备、人员、能耗、成本等方面信息。

8、环境管理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环境监测执行DB11/T 273的规定; b)场界噪声标准应符合GB 12348的规定; c)污水、渗沥液处理外排标准执行DB11/ 307 ;

d)大气污染物、臭气浓度外排标准执行GB 16297和GB 14554的规定; e)应加强场区与场容环境管理,场区及时打药灭蝇,生活管理区每15m2的苍蝇数目不应超出3只,保证场区环境卫生整洁、美观;

f)填埋区填埋作业、建设施工等不应对场区、场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 g)填埋作业所需材料、机械设备在场区内摆放整齐有序。

9、安全运行管理

9.1 生产安全

9.1.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管理应符合GB 12801的有关规定。

9.1.2 各岗位操作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应严格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填埋场应为职工准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9.1.3 填埋区夜间作业应有照明设施,现场作业人员应穿反光背心或其它具有明显警示作用的工作服。

9.1.4 填埋堆体上不应搭建封闭型建、构筑物。

9.1.5 使用灭蝇、灭鼠药物时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完成,药物品种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以提高杀虫效果。药物应有专人保管,确保安全。

9.1.6 如有外来人员参观应由专业人员陪同并进行安全教育后方可进入垃圾填埋作业区。

9.1.7 拾荒者不应进入垃圾卫生填埋场。 9.2 防火防爆安全

9.2.1 在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应配备便携式气体成分测量分析仪,在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随时进行检测,当发现填埋场局部甲烷等有害气体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即发出警报以便于作业工人迅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控制填埋区中甲烷的含量不应超过体积分数的2.5%;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不应超过体积分数的1.25%。

9.2.2 生产控制室、填埋区等生产作业区不允许出现明火、不允许吸烟。 9.3 交通安全

9.3.1 场区道路应畅通,交通标志清楚规范,场区内运输管理应符合GB 4387的相关规定。

9.3.2 场区内车速不宜大于20km/h,填埋区设置现场指挥人员。

10、应急预案

10.1 突遇停电应急预案

一、 突遇停电,值班人员立即组织生产班组人员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二、 若厂变电所内部供电系统有问题,经检修短时间内能恢复送电的,等检修结束后恢复送电,若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的,则启用备供线路。

三、 若主供备供都无法送电的,则立刻通知上级主管部门(电业部门、环保局或城建局)。

四、 工艺路线上阀门,根据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五、 来电后,按有关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10.2 变电所突然停电处理预案 事故处理原则:

一、 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应沉着果断,迅速、准确地进行处理,忙而不乱,按有关规程进行操作处理。

二、 事故处理根据中控报警信号、综保记录、设备外部征象和继电器保护动作情况等,判断事故情况进行处理。

三、 如遇紧急情况和对人身和设备有严重威胁时,应迅速切断有关设备电源,以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事后做好记录,汇报有关部门。 事故处理:

一、 电源突然失电:

1、首先应拉开电源开关,然后对变电所内部设备及进线端巡视检查一遍,确认断电原因。

2、供电局突然停电(外线)措施:

1)生产运行班立即组织人员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立即拉掉厂内的所有负荷开关,防止突然来电后对设备的损坏。

2)及时与供电局联系,弄清停电原因和供电时间。

3)向上级领导及时汇报,并立即通知中途提升泵站减少或停止向厂里输送污水。如果短期内无法送电,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环保局等相关部门,通知泵站和排污企业停止进水。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泥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5)送电时,要选择单台逐级送电,避免启动负荷过大。

3、厂区内部原因引起突然停电措施:

1)生产运行班立即组织人员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2)电力维修组及时查清原因,并向领导汇报。 3)电力维修组及时安排人员检修。

4)经检修短时间内能恢复送电的,待检修结束,确认修复正常后恢复送电;若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的,则启用备供线路。

5)来电后,生产运行班按有关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二、 主变故障

如确是系统运行中变压器内部故障,保护动作造成跳闸,则应使该主变立即停用,组织人员查明故障点,消除故障后,恢复送电,并及时向供电局和有关领导汇报。

三、 次级母线,出线故障

1、各次级母线或各分路开关任一跳闸:应进行对症检查处理拉下跳闸回路开关,把手至分闸位置,查明原因,并处理好恢复试送电。

2、分路出线故障跳闸后,查明继电保护动作情况,并对开关作外部检查,若无外观异常等情况时可改冷备用后汇报领导,或查明原因后,再试送电。

3、故障跳闸之馈线若强送成功后转为单相接地故障时应立即拉闸以验证是否确系该线路接地。

4、试送线路时,如电流表指针甩到满刻度后在二秒钟内未返回且保护未动作时,则立即拉闸。

四、 其它 (1)真空开关处理

当真空开关操作过电压或真空室破坏时,应拉开相关真空开关,检修正常后,恢复使用。

(2)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处理

A、电压互感器一次熔丝熔断,需更换相应型号的熔丝,若更换熔丝后,仍发生熔断现象,应详细检查二次回路,消除故障后,更换熔丝。

B、电压互感器冒烟时,应待初级熔丝熔断后,方可拉开电源闸刀。 C、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时有异声,可先移去负荷后停电处理。

五、 紧急情况下限负荷顺序及负荷分配情况

1、根据供电部门计划的限负荷通知,值班人员必须认真执行。

2、限负荷及避峰顺序必须根据厂用电计划通知规定执行。

3、值班人员应详细记录通知限负荷,避峰情况(包括电话发话人、避峰时间等)。

六、 供电局提前通知停电(外线)措施

1、提前做好停电对设备及工艺影响的预想。

2、在停电前15分钟,通知中途提升泵站和污水排放企业减少或停止向厂里输送污水,并将情况提前通知业主、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3、在停电前15分钟,生产运行班组织人员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拉掉厂内的所有负荷开关,防止突然停电时对设备的损坏。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泥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5、送电时,要选择单台逐级送电,避免启动负荷过大。 出现何种情况时速告供电局:发生下列情况应速报供电局协助处理:

1、严重设备损坏事故,或影响系统送电事故。

2、真空开关介质泄漏、母线闸刀绝缘子闪络引起单相接地、相间短路。

3、发生全所停电事故。

4.紧急情况下拉开主边线开关。 5.发生人身触电事故。

6.设备产生严重缺陷或发生异常情况原因不明者。

7.发生二次回路故障,继电保护失灵,越级跳闸,开关拒动等情况。 8.计量设备故障影响准确计量表。 10.3 火灾应急预案

一、 指导思想:

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方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单位、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

二、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1号)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

三、 编制说明:

1、该预案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时,该预案自然启动:

1)当材料库发生火灾事故时,该应急预案自然启动;

2)当生产运行重要部位(系指渗滤液处理站、变电所、鼓风机房、办公楼等)发生火灾事故时,该应急预案自然启动。

2、该应急预案适用于消防部门未进入抢险现场之前时段内。

四、 事故救援原则:

1、及时控制造成火灾事故的危险源;

2、防止火灾事故的扩大;

3、先救人、后灭火。

五、 事故预防措施:

1、进厂职工必须接受消防培训,掌握扑救火灾的一般常识,必须懂得本岗位的防火要求,否则不准上岗操作。

2、严格遵守厂内的各项防火制度。

3、各岗位、班组应保持室内完好、整洁、不准堆放可燃物。

4、经常检查本岗位的防火安全,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报告防火部门。

5、严禁在防火重点部位吸烟,使用明火等。

6、认真保管好消防器材,未经防火部门许可,消防器材不得挪作它用。

六、 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火灾初期现场勘察及紧急预处理流程:

1)当班人员立即向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同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指挥领导小组的联系。在对外联系的时侯,需汇报清楚以下事项: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事故单位名称;事故现场具体位置和路线;燃烧物质。

2)当班人员佩戴好消防防护用品,进入现场使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灾。

2、预案启动事故处理流程: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汇报现场情况,拨打119火警电话,寻求专业部门及社会援助,并指派专人至厂门口设立明显标志,引导救援力量进入现场施救。

采取有效方式稳定人员情绪,指挥现场秩序开展抢救工作。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医疗救护组 2)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安全警戒组 3)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尽量利用消防通道进行人员的疏散,疏散时观察火势,选择合理有效的逃生方式;

如现场火势较大,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躬身弯腰向与烟气相反方向的安全出口逃出;或压低姿势,沿地板贴墙爬行(距地面20cm以内有残留空气)至安全出口;

疏散、逃生需通过火焰时,应将所穿衣物用水浸湿或以棉被、毛毯等浸湿后裹住身体后迅速冲出;

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着火区。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抢救疏散组 4)现场急救

火场烧伤处理当务之急是尽快消除皮肤受热。 用清水或自来水充分冷却烧伤部位;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等包裹伤面;

伤员发生休克时,可用针刺或使用止痛药止痛;对呼吸道烧伤者,注意疏通呼吸道,防止异物堵塞;

伤员口渴时可饮少量淡盐水;紧急处理后可使用抗生药物,预防感染。 化学物品烧伤急救,

当受到酸、碱、磷等化学物品烧伤时,用大量清洁冷水冲洗烧伤人员,一方面可冲洗掉化学物品,另一方面可使伤者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化学物品的吸收。

电烧伤急救,火场触电后,电流出入处发生烧伤,局部肌肉痉挛,且多为Ⅲ度烧伤。

伤员转移至通风处,松开衣服。当伤者呼吸停止时,施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施行胸外按压;并可注射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促使自动恢复呼吸;

进行全身及胸部降温;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对伤口用消毒纱布包裹,出血时用止血带、止血药等包扎处理。 烟气中毒急救

中毒者抢救出来后,放在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实施抢救; 伤员停止呼吸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能时供给氧气,并迅速送往医院。

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二次受伤。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医疗救护组 5)火情控制

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灭火方 灭火原理

隔离使燃烧物和未燃烧物隔离,限制灭火法 范围。

窒稀释燃烧区的氧量,隔绝新鲜空气进息入燃烧区。

具体施用方法、举例

(1)搬迁未燃烧物;

(2)拆除毗邻燃烧处的建筑物、设备等;

(3)断绝燃烧气体、液体的来源;(4)放空未燃烧的气体; (5)抽走未燃烧的液体或放入事故槽;

(6)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等。 (1)往燃烧物上喷射氮气、二氧化碳;

(2)往燃烧物上喷洒雾状水、泡沫;

(3)用砂土埋燃烧物; (4)用湿棉被、湿麻袋捂盖燃烧物;

(5)封闭着火的建筑物和设备孔洞等。

冷却法

抑制法 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降低燃烧物温度于燃点下,从而停止燃烧。

(1)用水喷洒冷却; (2)用砂土埋燃烧物; (3)往燃烧物上喷泡沫; (4)往燃烧物上喷二氧化碳等。

(1)往燃烧物上喷射1211; (2)往燃烧物上喷射干粉灭火剂。

尽量扑救初期火灾。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使用适当泡沫、干粉灭火器和雾状水来控制火灾。同时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必要时用毛毡、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现场扑救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发生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待消防队到达后,易燃易爆物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配合扑救,不可盲目行动。

责任部门: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消防灭火组、物资供应组

注意:以上应急处理流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

3、

分类火灾扑救: 1)电气火灾事故 灭火前的电源处理

电气火灾发生时,我们应当首先想到切断电源,然后再根据燃烧物质的种类采用相应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注意事项如下:

按规定程序切断电源,切不可惊慌失措,乱拉开关,甚至带负荷拉隔离开关,造成弧光短路扩大事故;火灾发生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火场内开关等设备的绝缘可能会降低或受到破坏,故操作时务必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用具。

剪断带电的低压导线时,断点应选在电源侧的支持物附近,以防导线断落地上造成接地短路或触电事故;不同相的导线要在不同的部位剪断,以防止相间短路。

需要供电企业切断电源时,应迅速同当地供电企业联系。

不要扩大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以防影响灭火工作和减少其他用电场所因停电带来的损失;若火灾发生在夜间,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照明问题,以利灭火。

电源切除后,电气火灾在多数情况下就可以按一般性火灾扑救了。 带电灭火

带电灭火是在无法停电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做法。具体的注意事项如下:

应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这类灭火剂包括二氧化碳、1211及干粉灭火剂等。禁止使用有

电性能的泡沫灭火剂。

要注意安全距离。人体及灭火器喷嘴与带电体的最小允许距离是:35 kV,60cm,10kV,40cm。低压设备尽管没有明确规定,但也不可离得太近。此外,若高压电气设备或线路导线发生接地时,还应注意防止跨步电压,扑救人员与接地点的安全距离,室内为4m,室外为8m,进入上述非安全区域时必须穿绝缘靴。 用水枪灭火时宜采用喷雾水枪,同时必须采取安全防触电措施。水枪喷嘴要可靠接地,扑救人员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穿均压服等进行操作。要注意地面的积水导电可能伤及其他未穿绝缘靴的扑救人员。

工作着的电动机着火时,为防止设备的轴或轴承变形(有此必要时),应使其慢速转动,并用喷雾水枪或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扑救。不得使用沙子、干粉等容易造成电动机的绝缘和 轴承受损的灭火材料进行灭火。

充油设备如电力变压器、油断路器等着火时,由于油箱内贮有大量绝缘油,一旦着火,绝缘油燃烧便会变成气体,从而使油箱爆裂、绝缘油向四周扩散,造成事故扩大。如果只在设备外部起火,且火势不大,可用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灭火;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可用水扑救;如果喷油燃烧,除应立即切断电源外,还应设法将油放入事故贮油坑内。坑内的油火可采用干沙和泡沫灭火剂等进行扑灭,地面的油火不能用水喷射,以防油

火漂浮水面而蔓延。此外,还要防止燃烧着的油流入电缆沟内,造成新的损失。电缆沟内的油火只能用泡沫灭火剂覆盖灭火。

2)易燃气体火灾事故

易燃易爆气体发生火灾,应首先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灾害范围,为下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做好准备。

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能随便关停输送气体的设备,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应先关小阀门,降低气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火焰熄灭后立即进行堵漏。

气体泄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漏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大范围爆炸。

如果确认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以用水、干粉、卤代烷、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事先消除泄漏点附近一切火源),然后组织人力快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 如果泄漏口裂缝较大,确认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以采用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的办法,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直至自行燃尽熄灭。

对于有爆炸危险的易燃气体容器、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要利用地形、地物、建(构)筑物等为掩体,以防爆炸。对于有先兆要爆炸时,要果断撤离,注意观察,避免爆炸伤人。

如有发生爆炸的可能,灭火时首要任务是防止爆炸。要自始至终组织相当人力对燃烧容器及受火热辐射、烧烤的相邻储罐、气瓶等进行冷却降温。如有可能应迅速移到安全地带。

灭火后应对易燃易爆气体容器、气瓶或其它设备进行持续冷却,避免复燃。同时对火灾现场进行安全检测,确信无危险时再撤离现场,恢复用火用电。

3)易燃液体火灾事故 贮罐火灾的扑救

及时冷却罐体。当易燃液体贮罐发生火灾时,首先启动固定式水喷淋系统,对燃烧罐和邻近罐进行冷却。若固定水冷却系统损坏不能使用,则应用高压水枪对罐体进行冷却。在未灭火之前要持续不间断地冷却,防止罐体受破坏。

集中力量灭火。针对不同的易燃液体,正确选用灭火剂,一般使用干粉、泡沫等,集中力量进行灭火。灭火前要准备充足的灭火剂,供应要有余量、扑灭燃烧后再持续喷射一定时间,防止复燃。

优先扑灭液体溢流燃烧。因为易燃液体容器爆炸或罐体发生泄漏时,溢流液体在防护池内燃烧,直接威胁罐体安全和灭火行动。灭火时应先扑溢流液体燃烧,消除危险,再行扑救贮罐燃烧。

泄漏火灾的扑救 及时堵漏。泄漏易燃液体燃烧,应及时采取关阀、倒罐、塞孔、捆扎等方法,目的在于减少或制止易燃液体泄漏。

控制扩散。泄漏易燃液体燃烧,随着流淌面积的扩大,燃烧面积也不断扩大。液体流到哪,燃烧就扩大到哪。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控制燃烧液体无限制地扩大,以减少灾害损失。通常可采取围堤拦堵、挖沟导流、河面上用浮漂拦截等办法,实施时应设多道防线,留有一定的提前量,力争一次成功。

迅速灭火。易燃液体在流动中燃烧,扑救起来比较困难。灭火时应采取灵活的方法,要集中大量干粉灭火器,集中喷射灭火。也可用大量泡沫灭火,灭火后要防止复燃。迅速扑灭初期火灾是减少损失的关键,发现泄漏液体燃烧,及时扑灭,不让其扩大。

防止燃爆伤人。在及时扑灭了易燃液体燃烧后,液体迅速挥发的蒸气会很快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着火源就会发生燃烧,不但扩大火情,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灭火后要采以泡沫覆盖,导流回收等方法,减少液体挥发,同时要严格控制各种着火源、静电放电、工具相碰产生火花等,以防不测。

可溶性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

灭火时多选用抗溶性泡沫、干粉、卤代烷等灭火剂,使用普通蛋白泡沫,则应加大泡沫供给,不间断喷射,直至扑灭燃烧。

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大量水稀释燃烧液体,直至燃烧停止。但用此方法灭火后,易燃液体则不能再使用,造成较大损失。

泄漏可溶性易燃液体燃烧,除筑堤堵截、挖沟导流外,可使用大量的水稀释,致使其熄灭燃烧,同时可降低易燃液体蒸汽挥发,消除复燃或爆燃危险。

可溶性易燃液体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较少,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有时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在灭火时要避免流淌燃烧液体伤人。 注意事项

灭火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易燃液体贮罐及邻近罐的异常变化,防止发生爆炸伤人。如果是重质油品燃烧,还应正确测算和预防油品沸溢和喷溅伤人,贮罐油品沸溢时间一般在起火30—60分钟。若继续向罐内射水和泡沫,而又未能把火扑灭,沸溢现象会提前出现。

灭火中要正确选用灭火剂。不同性质的易燃液体发生火灾后应选用不同的灭火剂灭火,一般情况非溶性易燃液体燃烧可用普通泡沫、干粉、开花或雾状水扑救。可溶性易燃液体燃烧应选用抗溶性泡沫、干粉、卤代烷等灭火剂施救,也可用水进行稀释灭火,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灭火后要防止复燃或蒸汽爆燃。易燃液体火灾扑灭后,由于罐体温度,液面温度或其它原因,极易出现复燃,使液体再次燃烧。因此,灭火后要持续冷却和用泡沫覆盖液面,同时还要防止易燃液体蒸汽挥发积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燃。

对流淌燃烧液体火灾,应先堵截,后灭火。堵截要设两道以上防线,争取一次堵截成功。灭火要集中力量一次全部扑灭,并防止复燃。 ’

加强灭火人员安全防护。易燃液体燃烧,火热凶猛,辐射热强,灭火人员很难靠近燃烧液体。参加灭火人员要防止高温灼伤,火焰烧伤。大多数易燃液体及其蒸汽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经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有的经皮肤造成中毒,灭火中要积极预防。

搬运或疏散小包装易燃液体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碰撞等不安全行为,禁止背负、肩扛,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被疏散的易燃液体不得与氧化剂或酸等危险品混在一处,避免发生更大的灾害。

七、 事故后的清消、恢复和重新进入:

待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由事故应急指挥小组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检定,确定是否能够结束紧急状态并正式宣布。组织重新进入人员调查损坏区域,开始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并评价事故损失,组织力量进行污染区的清消、恢复。

清点人数,有无伤亡人员。

统计火灾损失的主要设备、设施、物资以及经济损失。

清点、回收、统计消防器材的使用数量,安排专人归位或集中,需维护的报分管领导。

指导有关岗位人员做好记录(起火时间、参加扑救人员,核对消防器材的数量等),整理后上报有关部门。

通知或联系有关部门安排人员清理现场、打扫卫生。 10.4 毒气中毒急救预案

一、 中毒气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救护得当并立即上报厂安全领导。如发现有人在池(井)中昏倒,首先应采取各种办法向池(井)内通风,如用鼓风机等往池内鼓风,尽快排除残留沼气或其他有害气体。切不可盲目下池/井抢救,如下池(井)抢救,必须将下池人员用绳拴好,入池前要进行深呼吸或口含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放在池外。抢救动作要迅速,切勿慌张以免造成连续中毒。

二、 现场迅速对伤害情况做出简单诊断,观察呼吸是否存在,摸颈部或腹股沟的大动脉有没有搏动,看瞳孔是否放大,在分情况处理。

1、伤者神智清醒,但有气力,头昏、心慌、出冷汗、恶心、呕吐等此症状的,应使病人就地安静仰卧,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如情况出现恶化,并立即拨打120。

2、病人处于假死症状,实施人工呼吸法或心脏挤压法,或者两种方法同时抢救,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工作。 10.5 溺水急救预案

溺水事故发生后,急救要点是:抢救迅速,救护得法,并立即上报厂安全领导。

一、

二、

三、

四、

五、 迅速切断水中运转机械的电源。

组织人员营救溺水者,立即拨打120 ,并同时上报厂领导。 视溺水情况做出简单诊断。

应将病人仰卧,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保暖。

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法或心脏挤压法,或者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抢救,在送往医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工作。

10.6 触电急救预案

触电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同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的医院取得联系(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给予进一步治疗的指导与帮助。在医务人员未到达之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不能仅根据伤员没有呼吸与脉搏就擅自判断伤员死亡,放弃抢救。更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接送医院。触电伤员的死亡只能由医生作出。

一、 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对触电者的伤害越严重。触电者在未脱离电源之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裸露的皮肤或潮湿的衣服,因为有触电危险。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挝程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宜用单手操作,不得使用金属或潮湿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若触电者位于高处,解脱电源后有可能从高空处坠落,要采取预防措施。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还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以利于救护。通常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有:

1.低压电源 可采用“拉”、“切”、“挑”、“拽”、“垫”等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离电源开关近时,应迅速“拉”开电源开关或拔出瓷保险、电源插头等。

(2)离电源远时,可用绝缘手柄的电工钳或用干燥的斧头、铁锨等利器,将电源线一根一根地“切”断(不可同时切两根导线,防止电源短路)。切断点最好选在导线电源侧有支持物处,以防带电导线断落后触及人体。

(3)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物体将落在触电者身体的导线“挑”开,解脱触电者。

(4)救护人员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拽”开,切记要避免碰季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以站在绝缘垫或干木板上,用一只手将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

(5)如果触电者被导线缠绕或因痉挛而紧握导线时,可用干燥的木板塞“垫”在触电者的身躯下面,使其与地绝缘,然后再采用其他方法切断电源。

2、高压电源

(1)立即切断有关电源。

(2)用适合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约8~10m以上)。

(3)对于高压带电线路,又不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时,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适当长度金属短路线方法(一端系重物.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迫使保护动作电源开关跳闸,但应保证抛出的导线不接触人体以及防止电弧伤人。

二、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若神智尚清,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者如神智不清,应就地使其仰面躺平.以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s(秒)时间,呼叫伤者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头部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触电者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看伤员的呼吸、腹部有无起伏动作,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及用两指在喉结旁凹陷处轻试颈脉有无脉搏,若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三、 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是:气道通畅、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1)抢救停止呼吸的触电者,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畅通,如发现触电者口中有异物,可将身体和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或两个)手指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采用仰头抬颌法,用一只手的手指将触电者的下颌上抬,用另一只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使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否则头部抬高前倾,会加重气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胸部的血流量减少,甚至消失。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在保持触电者气道畅通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手指捏住伤员的鼻翼,救护者深呼吸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大口吹气两次,每次l~1.5s。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并同时继续进行口对口吹气。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时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如触电者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这时,要将触电者的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3)胸外按压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按压效果的前提。确保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是:救护者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者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与胸骨结合处的中点,将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是: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者立或跪在触电者一侧肩旁,救护者的双肩位于触电者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触电者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的胸骨压陷3~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开(救护人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4)操作频率

胸外按压以每分钟(min)80次左右的均匀速度进行,按压和放松的时问相等。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交替进行,其节奏为: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两次(15:2),反复进行; 两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个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循环),应用看、听、试的方法在5~7s时间内,进行一次触电者是否恢复呼吸和心跳的再判定。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进行吹气两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几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的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四、 电伤的处置 触电引起的人体外部损伤,包括电击引起的摔伤,急救的原则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感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伤员急救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1、对于一般性的外伤创面,可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防腐绷带或清洁布片包扎或覆盖后送至医院,以防伤口感染。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往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2、如伤口大出血(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血管(近心点)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用止血或带弹性较好的布带止积血时,应先用柔软的布片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使肢端动脉搏动捎失为度。上肢每60min,下肢每80min,放松一次,每放松一次1~2min,开始扎紧和每次放松的时间均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三分之一处的胭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

伤口渗血可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叠几层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加压止血。

3、对于因触电从高处坠落而骨折的触电者,应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竹竿、木棍等将骨折肢体临时固定并迅速送往医院。

4、高压电弧灼伤往往深达骨骼,处理十分复杂,现场救护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再用酒精全面涂擦,然后用消毒被单或清洁的布包裹好送往医院处理。 10.7 盗窃事故应急预案

盗窃事故发生后,应急要点:保护现场,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一、 第一发现人应立即保护现场,及时上报主管领导,若需要可拨110电话。

二、 第一发现人在不破坏现场的前提下,对现场进行全面观察,检查丢失的财务。

三、 第一发现人在现场发现有人员受伤,根据伤者受伤轻重,若受伤较轻,可护送其到医院进行治疗;若受伤较重,拨120急救电话;若受伤者昏迷或假死状态,应立即施行人工救助,并拨120急救电话。

10.8 大风应急预案

一、 及时通知各部门做好防风的准备,将各岗位门窗关紧对变电所架空进户线进行不间断地巡视检查,发现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置。

二、 尽量减少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次数,待风力减小后再外出巡视操作。

三、 厂抢险队员、车辆做到随叫随到,严阵以待,以处置突发事件的发生。

10.9 暴雨应急预案

一、 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对厂内雨水管道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二、 生产运行班增加水泵,降低集水井水位,直到所有水泵满负荷运行;对易进水的电缆沟安装潜水泵。

三、 生产人员要加强对填埋区和填埋区周边环境的巡视,作出正确判断。

四、 将各岗位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进操作间影响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 各岗位及时将电缆沟内的积水抽掉。(操作人员穿好绝缘服装)

六、 尽量减少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巡视,一定要注意防滑,若必须外出巡视,两人以上可上池。

七、 及时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发挥应有的效能。

八、 厂抢险队员、车辆做到随叫随到,严阵以待,以处置突发事件的发生。

九、 暴雨过后,设备抢修组对全厂设备和电气进行全面检查,对故障应及时处理,保证运营生产;化验室对暴雨发生期间的水质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经验。

十、 物资供应组将应急物资进行整理,尽量回收重复利用。 10.10 防汛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防汛抢险工作,确保公司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汛期洪灾危害,根据上级防汛抢险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以保障职工安全和减轻财产损失为目标,使全厂职工树立防大汛,抗大涝的思想准备,克服麻痹思想,侥幸思想和与我无关思想,一切以防汛工作为中心,严防死守。建立厂长负责制,按照统一指挥、高效应对原则,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确保公司安全渡汛。要做到五到位:

1、思想到位

使全厂职工树立防大汛,抗大涝的思想准备,克服麻痹思想,侥幸思想和与我无关思想,一切以防汛工作为中心,严防死守。

2、领导到位

各级领导亲自负责,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进入汛期,实行领导干部带班防汛,直至防汛警报解除为止。

3、组织到位 成立厂防汛指挥领导小组,建立防汛抢险队,树立全局观念,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证政令畅通,汛期要坚决服从上级和地区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决不允许有任何推诿和扯皮现象,进入汛期,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防汛抢险队员及驾驶员一律不得请假,随时待命,手机24小时开通,一旦接到通知半小时内必须到厂。组织人员对所有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封闭危险场所。

4、行动到位

汛期前对全厂所有电器设备、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所有防汛泵要安排到位,备品配件准备充足,做好车辆检查工作,保证防汛用车,做好防汛、抢修的材料供应工作及各项后勤服务工作。

5、措施到位

提前做好渗滤液处理站进水溢流口的通淤工作,如有堵塞的垃圾,立即安全清理。

提前做好填埋区周边环境的摸排工作,清除填埋区周边容易造成排水不畅的因素。

渗滤液处理站进水检查口处十分危险,检查时要格外小心。 水量控制要根据现场的工艺要求来进行。

巡检部门要加大力度巡检,特别对地势较低的地点,防止跑冒滴漏。 变电所、鼓风机房等处的电缆沟内分别架设潜水泵,遇暴雨时加强巡视,发现电缆沟进水时要及时抽水,保持电缆沟无积水。

二、 防汛抢险的应急措施

1、接到紧急警报后,各级领导小组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2、迅速向公司发出紧急警报,并组织职工有序撤退到安全地带。

3、迅速关闭、切断输电(除应急照明系统外)和各种明火,防止洪水后滋生其他危害。

4、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受困人员进行转移和安置。

5、加强对重要设备、物品的保护和值班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6、迅速了解和掌握系统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7、洪讯灾过后,公司要迅速组织人力检查受影响的建筑物,按要求开展防疫工作,并迅速恢复正常运营秩序。 10.11 雷雨天安全预案

一、雷雨天气,禁止一切户外工作(特殊情况时,经厂领导同意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

二、雷雨天气发生设备故障需要到现场处理时,必须经过厂领导同意,穿戴好五项防护装备(绝缘靴、绝缘手套、雨衣、救生衣、手电)后方可进入现场。

三、在现场工作期间,突然遇到雷雨天气,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离开现场,进入就近的构筑物内躲避。躲避过程中,如在闪电区(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应尽量弯腰,不宜快速移动,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遭雷击。

四、雷雨天气,禁止触摸金属扶手栏杆。

五、雷雨天气,禁止打伞,更不得手握伞的金属部分。

六、雷雨天气,户外禁止使用移动电话和对讲机。

七、雷雨天气,远离建筑物外露的避雷线、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不得在大树下躲避雷雨。

八、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九、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或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十、一旦发生触电雷击现象,应将其安置成卧式,使其保持温暖、舒适。并立即施行触电急救,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10.12 下雪应急预案

一、 一旦天气下雪,不论白班、夜班人员一定密切巡视室外设备的运转情况,外部楼梯发生打滑情况不论白班、夜班,必须立即给予处理。

二、 雪停后,立即清理干净桥体或楼梯行走轨迹上的积雪。

三、 雪停后,立即清扫现场设备上、仪表箱上、闸门上的积雪和台阶上、栏杆上的积雪。

四、 最后,统一安排清扫现场构筑物、巡视路线上的积雪。 【注】不论白班、夜班人员上桥、上池扫雪、开关设备务必穿好救生衣后,再上桥。

10.13 被蛇、昆虫咬伤的急救预案

在厂内经常会发现蛇和蜘蛛等迹象,不论这些是否带有毒性,都有可能威胁员工的人体健康。因此特告诫员工如果没有工作需要,请不要进入草坪,以免被蛇、虫咬伤。如果出现被蛇、虫咬伤情况,请参照以下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并立即上报,及时护送医院治疗。

一、 毒蛇咬伤的处理方法

先分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毒蛇咬伤通常见两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一般无毒蛇咬伤,局部留下2~4四行均匀而细小的牙痕,但一些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 伤者应保持镇静,原地向同伴求救。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

处理原则:若不知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应按毒蛇咬伤处理。如受伤者单独在野外时,不要惊惶失措地奔跑,而应使伤口部位尽可能放低,并保持局部的相对固定,以减慢蛇毒的吸收。同时立即去附近医院治疗。

绑扎伤肢:立即用鞋带等在肢体被咬伤的上方(向心侧)扎紧,防止毒液扩散,结扎紧度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结扎时应留下活的结头,便于解开,每15~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急救处理结束后,每20分钟放松5分钟。

紧急排毒:缠扎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痕处挤出毒血,(在紧急情况时也可用口吸吮,注意:口内应无破损或龋齿,以免吸吮者中毒),边吸,边吐,边漱口。当无法挤吸出含毒血液时,再在咬痕处做十字形切开后再行挤、吸。挤、吸毒过程至少为:30分钟(长比短好)。

冲洗伤口:清水、冷开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 在安静的状态下,将病人迅速护送医院。

二、 昆虫咬伤处理办法

(1)蜂类咬伤

伤者保持安静,如有毒刺和毒囊遗留,则用消毒的针或小刀挑出螫刺。避免用钳子取出,以防因挤压毒囊而有更多之毒液吸入。冰敷,患处可涂氨水。 全身伤螫者浸入小苏打的冰水中。

(2)虫咬伤

毒蜘蛛、蝎子蜈蚣、螫伤处四周可能有红肿,加上腹部或肌肉痉挛难受,发烧、出汗、恶心、刺痛或灼伤,可能蔓延全身。用肥皂和水清洗患处如患处肿胀,用冰水浸透的布盖在患处。 10.14 中暑应急预案

盛夏酷暑、天气炎热,人们在室外作业和劳动,或在高温环境工作,都容易发生中暑。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症,一旦出现中暑先兆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病情进展危及生命。

一、发现有人出现先兆中暑或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将中暑病人扶送或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躺,并将其双脚提高,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解开病人衣扣、裤带,用电风扇吹,使其安静休息。

二、立即喝含盐的凉开水、绿豆汤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人丹或外用清凉油等。

三、中暑高热者(体温在39℃以上),用冷水擦身或将病人的身体浸入冷水盆内。并给病人按摩四肢,以舒筋活络。待体温降至38℃以下时,即停止冷水浴。此外,中暑高热者也可同时服中药;鲜藿香叶、鲜扁豆叶、鲜荷叶各30克,均捣烂以开水冲服。

四、中暑病人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服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或西瓜汁50毫升,陈醋15毫升,一次服下。

五、有昏倒,不省人事时,应迅速用指尖掐人中穴急救,可使患者苏醒,苏醒后再给患者刮痧治疗。也可用韭菜汁、生姜汁适量灌服或滴鼻以解救。

六、若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神志不清,应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及时上医院静脉输血,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如果离医院较远,在等待转运期间,可以用湿毛巾凉敷其头部,协助降温;或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 10.15 危险化学药品泄露应急预案

一、目的: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化学药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三、适用范围:预案适用于氢氧化钠、二氧化氯在储放及使用过程中的泄露从而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

四、存放、使用化学药品的预防措施

1.经常对罐体、管道、阀门、计量器进行防腐检查,可以采用简易的检查方法(如:对发现的可疑处,涂抹肥皂沫),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2.地面管道上方禁止重型车辆通过,在明显处挂“禁止通行”警告牌。化学药品罐体周围道路应悬挂“限速标志”,防止机动车失控造成化学药品系统泄漏。化学药品系统周围起吊重物或进行其它重大的操作,应有人专门监护,应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对管道、阀门或计量器造成损坏。

3.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老化的阀门、管道应及时更换,罐体防腐层损坏应及时防腐或更换新设备。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1.事件汇报

1)当工作现场发生不可处理的氢氧化钠或二氧化氯泄漏,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发现人应立即将泄漏地点、泄漏的物品、现场的状况和有无被困人员等情况向厂负责人汇报。

2)厂负责人应迅速指挥将发生泄漏的设备及时隔离;当事件危及人身安全时,应迅速将有关人员和值班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3)厂负责人立即启动“化学药品存放、使用泄露事件应急预案”,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救援。

2.启动应急预案

1)根据实际情况,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命令启动“化学药品存放、使用泄露事件应急预案”。

2)突发化学药品泄露现场紧急应对

六、氢氧化钠泄露现场紧急应对处理 1.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氢氧化钠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抹布擦干,再用大量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3.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七、二氧化氯泄露现场紧急应对处理 1.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 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4.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八、突发化学药品泄露的应对

1.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掌握化学药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2.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人身防护用品,如:正压式呼吸器、防酸碱工作衣、防毒面具、中和急救用药、应急照明灯等。

3.定期检查化学药品存放、使用现场喷淋设备完好无损,保证现场水源充足。 4.根据厂内具体情况,在化学药品使用及存放位置设安全防护设施,如:酸碱洗眼冲洗器。

5.制定预防化学药品泄漏的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规定。

九、生产维持或恢复

1.当泄漏停止,对泄漏在容器外的液体或气体全部清理后,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宣布“化学药品存放、使用泄露事件应急”结束,设备转入检修状态。厂负责人应派人监护、保护现场,接受突发事件调查,协助安监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突发事件原因。

2.在处理危急事件过程中,厂负责人应根据设备泄漏地点,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在人员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采取措施维持设备安全运行。

3.化学药品泄露事件结束后,厂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恢复有关设备系统的运行,保证安全生产的稳定。

第四篇:关于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009年下半年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关于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009年下半年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

建城容函[2010]4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现将2009年下半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1、已建成设施情况。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城镇共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839座,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720座:卫生填埋场563座,堆肥厂7座,焚烧厂79座,综合处理厂71座。总处理能力379151吨/日,其中无害化处理能力356429吨/日:卫生填埋245823吨/日,堆肥1966吨/日,焚烧59840吨/日,综合处理48800吨/日。全国655个设市城市共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51座,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499座:卫生填埋场373座,堆肥厂6座,焚烧厂71座,综合处理厂49座。

2、在建设施情况。全国在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704座:卫生填埋场572座,堆肥厂3座,焚烧厂57座,综合处理厂72座。总设计处理能力175688吨/日:卫生填埋111765吨/日,堆肥740吨/日,焚烧42430吨/日,综合处理20753吨/日。

(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系统中2009年底全国投入运营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数量比2009年6月底增加了146座。随着新建设施的投用,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能力较大提高,2009年下半年,全国月平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到8885万吨。

二、信息报送和整改情况

根据《关于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009年第二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建城容函[2009]26号)的要求,河南、广东、甘肃、广西、浙江、安徽、江苏、天津、湖北、云南、重庆、河南、山东十三个省(市)对通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及时报送整改结果,并对系统指标设置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他省(市)未按规定将整改情况进行上报。

各地2009年下半年上报情况普遍比上半年有了较大的好转。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重庆的各城市基本信息、在建项目和运营项目基本信息填报率已达100%。北京、天津、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广东、浙江、重庆、海南运营垃圾处理设施月报上报100%,北京、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在建垃圾处理设施季报上报率100%。黑龙江、福建、山东、海南、四川、青海等省将运营项目及时补充完全,上报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上海、辽宁等省(市)目前的上报率仍然较低,严重影响了数据统计的完整性。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信息上报工作,坚持“谁填报、谁负责,谁主管、谁落实”的原则,落实职责、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加强培训,做到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全面。对于通报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应抓紧核查,督促整改。请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环卫)主管部门于2010年6月31日前,将有关问题整改情况和建议书面报送城市建设司。各地信息上报情况将作为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备选项目审核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司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各地项目的建设运管和上报情况进行督办。

第五篇:垃圾焚烧发电厂-节能评估报告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XXX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节能评估报告书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甲级资质)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目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 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1) 评估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的要求。

(2) 对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工艺工序以及工艺设备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否先进可行,进行评估。

(3) 阐述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设计用能的情况,以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客观、全面地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合理用能的先进点和薄弱环节,判定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合理用能的政策符合性、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合理用能的建议措施。

(4) 根据节能评估的结论和建议,为实现国家、地方有关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目标,加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合理用能管理,从源头严把节能关。

1.2 评估依据

1.2.1 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 1.2.1.1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八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主席令第九十号,十届人大常委会三十次会议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十届人大常委会14次会议主席令第33号,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九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7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八届人大常委会17次会议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八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主席令第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九届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主席令第7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人大常委会11次会议主席令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主席令第4号)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六届人大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主席令第9号,十一届人大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主席令第15号修订) 1.2.1.2 法规 (1) 国家法规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发改委令[2010]第6号)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工信部[2010]218号)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2009)》(国家电网公司) (2) 地方法规 《XX市节约能源条例》

《关于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XX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XX市供热用热条例》 《XX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XX市节约用水条例》

《XX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 1.2.2 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 (1) 规划

《XX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 产业政策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11]第12号 《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能源[2007]2155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0]176号)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工节[2009]第67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国发[2008] 36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二批)国发[2009] 24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国发[2010] 33号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四批)国发[2011]3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工节[2009]第4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工节[2010]第11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三批)工节[2011]第42号 1.2.3 相关标准及规范 (1) 工业类及行业标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2004 《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JBT2-2000 《空气压缩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153-2003 《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Z18718-2002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93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4272-2008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T1028-2000 (2) 电气专业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9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 17468-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4-2006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3-2006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06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12497-2006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 (3) 暖通专业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JG/T 195-2007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 (4) 给排水专业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节水型生活器具》CJ164-2002 (5) 燃气专业

《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GBl6914-200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 (6) 建筑专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XX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0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关于加强外墙保温工程安全防火管理的紧急通知》建质安[2010]1039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质[2009]124 《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29-126-2010 《XX市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29-88-2007 《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25-2007 (7) 其它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

1.3 评估范围和内容 1.3.1 评估范围

拟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节能评估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政策符合性、工艺、设备、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建筑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给排水专业和燃气专业等与项目直接关联的所有用能环节。 1.3.2 评估内容

(1)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标准规范; (2) 项目有无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及设备; (3) 项目建设方案和用能方案;

(4) 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能效指标水平;

(5)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 (6) 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7) 项目设计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补充建议。

1.4 评估工作程序(略)

第二章 项目概况介绍(略)

第一节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三节 项目用能情况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第三章 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略)

第一节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第二节 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略)

第一节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第二节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第三节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

第四节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第五节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

第六节 本章评估小结

第五章 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略)

第一节 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

第二节 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

第三节 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第四节 本章评估小结

第六章 节能措施评估(略)

第一节 项目节能措施概述

第二节 单项节能工程

第三节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第四节 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第五节 本章评估小结

第七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略)

第八章 结论(略) 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详情请咨询:

QQ:201150279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廉洁履职心得体会下一篇:垃圾焚烧发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