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提高论文

2022-04-2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学质量提高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丰富教学方式方法。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并在教学中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活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由此提高学习效果。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质量;方式方法;学习效果教学方式方法是动态的,也是不断发展的。

高校教学质量提高论文 篇1:

新时期地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问题研究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民办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教学质量问题的提高是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的根本。构建基于ISO9000标准的新时期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监控。构建地方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是提高新时期地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方法和保障。

【关键词】新时期 地方民办高校 教学质量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快速发展起来,在满足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条件下,地方民办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本文将ISO9000国际标准引入到新时期地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研究中来,构建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以建立健全新时期地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其研究成果可以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影响新时期地方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多数地方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呈 “两极化”趋势,院系领导和高职称的教师多为公办院校退休人员,专职教师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硕士或博士生,中间主要依靠大量的兼职教师,缺乏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师资结构不太合理。部分离退休教师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社会中,部分知识显得有些陈旧;大量兼职教师由于是松散的临时雇佣关系,受学校的约束较少、流动性大等原因造成备课不够充分;刚毕业的教师教学经验能力相对欠缺等,这种教师队伍状况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管理和保障体制不规范

民办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不规范,依法管理缺乏可操作性,教育的管理范围太大,职责不太明确,权威不高,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无法进行协调和处理。民办高校自身还存在教学评估体系不太健全,教师考核体制不太完善,以及无法吸收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长期为学校服务等问题。

二、构建基于ISO9000标准的新时期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

1.建立新时期民办高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相关人员学习ISO9000标准,培养管理人才,对民办高校的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等进行诊断,明确各方面与ISO9000标准要求的差距,对民办高校及其各附属单位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确定各方对高校的要求,明确学校现状与服务对象需求的差距,组织相关人员编制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反复进行管理评审和改进,同时,选择第三方认证和持续改进,以确保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2.建立基于ISO9000标准的新时期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首先,科学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投入保障体系。加强民办高校自身制度建设,挖掘自身投融资能力,同时,积极地争取或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其次,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学质量督导评估机制。利用校、系(部)、教研室三级单位进行教学质量保障监控,组建一支具有权威的督导评估队伍,运用科技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监控。

当然,这些科技手段的监控都是量化的,提高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仅仅有这些数据可能还是不够的,长期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口碑的建设,还需要一支业务水平过硬、踏实认真、将教育事业视作自己的使命,同时为了学生的发展乐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的教师队伍,这些都需要学校进行长期而耐心的考察和等待。

教学质量的评估一点一滴逐渐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全面进行考察的过程,所以,使用必要的科技手段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90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和能力。

三、构建地方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完善体系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是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各种支持源组成的有机整体,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也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院系等方面的支持。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和生存环境与公办高校教师不同,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和公办教师相比亦应有所不同。因此,构建有效的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引用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话作为结束:“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我们能够切实地理解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境界……上好一堂课容易,但一辈子上好每堂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作为大学教师,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建设新时期地方民办高等院校,让我们从上好每堂课、提高教学质量开始,从健全各种质量保障支持体系开始。

【参考文献】

[1]张墨涵,邱东博,王炳展. 我国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科技手段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35.

[2]朱沛雨. 论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3):35-37 .

作者:刘琳

高校教学质量提高论文 篇2:

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摘 要: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丰富教学方式方法。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并在教学中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活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由此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质量;方式方法;学习效果

教学方式方法是动态的,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变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意识超前,接触的知识面广,社会的活动范围大,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尤其是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的和声课教学,相对于音乐技巧课枯燥乏味,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枯燥乏味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改革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教学对象的思维要求,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坚持启发式教学,师生共同开创教学新局面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的角色位置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生着移位变化,教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简单地进行课堂操控,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学习,在师生互动中,撞出新的想法,尝试新的途径,学习新的知识。坚持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只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与手段。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爱学,教会学生会学。教师的意识到位,才能产生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一致,学生才能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教师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科学组织教学,教学效果才会提高,这是采用任何教学方法的前提。

二、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开展。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应该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始,可以是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是新奇别致的板书,还可以是品味特殊案例的提出,等等。教学伊始就把学生的思维拉入课程主题。讲授中,要选择与教学知识要点紧密联系的经典曲例,通过曲例的讲授、分析、讨论,理清概念,了解性质,避免冗长拖沓的语言。教学的结束可以是各式各样,但同样应该是精彩的课堂小结,准确总结课程主题,让学生记忆难忘。在教学中,无论使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还是读书指导法,都要以精彩的开篇,精练的教学,精干的结束,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新颖的教学形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记忆。提倡教学方法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的探讨或运用。就和声学课程的特点讲,运用性很强,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练习法和实习作业法相对运用频率较高,教师可以在练习法和实习作业法的运用设计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单独或组合使用,精选曲例,筛选习题,使学生在习作练习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和声音乐作品。一节课教学,可以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看课程的需要,看学生的想法,做到有法不定法,灵活掌握,按需运用。

三、以活跃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和声学是一门运用性极强的音乐理论课程,学习和声学就是为了运用所学的和声知识,完成赏心悦耳的和声音乐作品,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比如完成一首歌曲的钢琴伴奏,完成一段旋律的四部和声。在完成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音符进行组合,形成美妙的音乐。而这种美妙音乐的完成,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如若没有想象力,就如同飞鸟无翅,骏马无蹄,无法把音符组合成一个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因为在进行音乐构思中,想象和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应该把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在教学方案中。要通过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人说,有多大的想象力,就会有多大的创造力。所以音乐教案的设计,就应该把想象力的培养融入到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中。使学生在和声知识的运用时,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培养,有赖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并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教学形式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交流向立体式交流的转变。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会逐步被接受,教学方式会向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转变,使教学方式方法更具时代感。教师应该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奇阳.如何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莆田学院学报,2005(06).

[2]谢霜.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审美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作者:李坤

高校教学质量提高论文 篇3:

关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状态观和过程观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模式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反思,从中思考如何通过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并提出更新质量观念、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完善教学工作内部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质量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信息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建议

[作者简介]嵇留洋(1979- ),男,江苏淮安人,江苏大学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汪云香(1964- ),女,安徽安庆人,江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镇江 212013)高雷(1981- ),男,江苏淮安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农业教育管理。(北京 10008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7JSJG025)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担忧和关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成为我国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创新管理机制的角度,谈如何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一、关于高校教学质量的内涵

教育理念与观念不同,对教学质量内涵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要客观地理解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一)教学质量的状态观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是基于状态观的视角来评定教学质量。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教学大辞典》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结果体现在学生的素质上”,“衡量的标准是教学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 也是教学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二)教学质量的过程观

按照发端于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学理论,质量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只有过程中的每个要素和环节都达到满足消费者明确或蕴含的需要的程度,质量才能形成。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和环节作为过程来管理,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得期望的结果。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过程。

(三)过程与状态相统一的教学质量观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状态观能让人较好地把握教学质量中“静”的特性,利于教学组织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教学质量的过程观可以让人很好地理解教学质量中“动”的特性,利于教学组织看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为了客观科学地的看待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成为过程与状态的统一体。由此,教学质量可以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下,教学过程和结果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潜在的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其中特定环境包含了教学质量内涵生成的时间、空间和变化的条件;消费者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政府和雇主;明确的需要主要指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等;蕴含的需要主要指那些没有明确提出却实际存在,或现在没有显露但在未来将会显露的需要,如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批判力、创新力的开发和提升等。由此,教学质量不仅是指活动结果,而且包括活动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相关要素、功能和活动都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四)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按照教学过程和状态统一观来看,本科教学质量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它是一个以高校本科教学活动为其主要载体的系统形成的过程,包括:国家教学方针—各高校本科生培养目标—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教学活动对目标的促成情况—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最终达成度。

第二,它是高校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学结果的促进程度,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以及对学生个体成长的促进是否有效。

第三,它是高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亦即对高校本科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结果,也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所应达到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

二、对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的反思

按照这种教学质量观来反思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它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一)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情况来看

高校要想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又分整体目标与分目标。前者为学校未来较长时期内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全局性、规划性的目标,后者为学校各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较细致的目标,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由具体分目标来支撑。

高校的整体或分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一是要看其是否符合该校或该专业具体情况;二要看其是否体现学校或专业自身特色;三要看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即各高校、各专业应有自己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其原因在于,他们在制定目标时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条件,没有考虑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现象。这就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进而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就业适应性差。

在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充分考虑本校本专业的定位与特色,仿照其他高校。如在一些高校财经学院,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表述与国家本科金融专业招生的业务培养目标表述大同小异;有的即使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有所变化,但在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上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二)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情况来看

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基本学分、学时要求,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学分分布等。许多高校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国高校原有的课程体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办学、行业办学情况影响,课程体系单一,所学知识能适应岗位却不能适应市场。“十一五”以来,一些高校也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如模块教学、扩大选修课比例等,但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专业口径不宽,选修课程门类有限,对课程的相互衔接与先后顺序研究不够,无法很好地体现对学生科研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2.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大重要环节。其中,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实验课程体系设计(如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实习环节包括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一是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少,师资总体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少,许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二是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特别是能够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三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不多。四是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计划、管理和指导。五是在管理上还存在着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和评价不科学的问题。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在教学管理上,也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三)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情况来看

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除了科学的培养方案,还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问题。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材、评价模式等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束缚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也使学校缺乏特色与活力。所以,教育层次、教育类别、教育形式、人才规格等均应体现多样化。从政府宏观管理层面,对高校要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以解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问题。从学校微观层面,就要从人才选拔、培养以及使用制度等方面着手,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解决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问题。

三、关于如何通过教学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对教学管理的最低要求是所有教学组织过程平稳有序,最高要求是所有教学活动有效且高质量。通过教学管理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质量观念,强化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学校必须把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把质量意识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1.增强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改变管理层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高校决策层真正把加强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教学为本、质量第一的思想,做好决策,抓好教学管理,这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确保学校长远健康发展的重点。明确各级管理层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提高注重教学质量的意识。

2.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质量意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因为任何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学思想,都需要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去贯彻落实,才有可能把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师树立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才有可能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教学目标,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教学育人。

3.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质量上,即培养的学生要最大程度地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平常学习抓起,增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意识,把当今的学习与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引导他们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实施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比如,不少高校的教务处就大包大揽教学管理的全部职责,学院、系、教研室的主体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没能充分调动。因此,在教学质量管理机构设置上,应将教学管理的决策、执行与质量监控分开。

建立教学质量决策系统和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教学质量决策系统由学校主管教学领导、督导、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如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院系可设立相应的教学指导小组。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领导学校教学工作,论证和决策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学校、院系、教研室等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组成,负责教学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教学质量执行管理。教学质量督导系统由主管教学的校长直接领导,以离退休的老教授为主,组成由各学科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团,监督的同时还可就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向学校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反映真实情况,供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其执行性机构与监督性机构,应分开设置,才更利于监督性机构职能的发挥。像江苏大学等高校就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负责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实践证明,这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督专门机构的独立运行,利于全校教学评估和日常质量监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对于促进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推进与监督发挥了保证作用。

(三)完善教学工作内部评价机制

高校内部的各种教学评估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院(系)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等。高校应不断完善各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出台《院(系)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和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工作方法,定期对各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还应建立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等其他教学工作评估制度,通过制度化的评估来促进学院(系)的各项教学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完善教学质量内部监督机制

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应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内部监督机制,在进一步有效发挥督导作用,强化督导效果方面应进行探索。

针对目前各高校办学规模大、学院专业多的现实,应将督导按学科群进行分组管理,以改变督导“单打独斗”的局面,对一些教师课堂教学需重点加以指导或考核的,提倡督导分组进行,这样既利于督导间交流与沟通,也利于评价的公平与合理。督导听课倡导监督与指导相结合,把听课后的意见与感受及时向教师本人反馈,以便引导和促进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另外,教学督查的结果还应通过校园网教学信息平台、《教学工作简报》《教学督导信息》等及时进行反馈。

(五)完善教学质量信息机制

建立多渠道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采集包括教师的教学效果信息、学生的学习质量信息、管理者的管理效能信息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

建立各种信息反馈制度,定期汇总教学质量信息,通过开学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收集有关教学质量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以院系为单位,由院系或教务部门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学生座谈会的方式采集信息,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教师信息反馈网,以院系为单位,由院系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组成,采用查阅教师填写的教学日志,全面收集教与学的信息;建立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就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等不断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

[参考文献]

[1]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2]曹慧娜.建立校本管理机制提高我国高校效能[D/OL].http://www.docin.com/p-303784213.html,2005-05-15.

[3]蔡中宏,王永斌.高等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策略[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何茂勋.从过程观与状态观的视角看教育质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5]韩艳.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

[6]梁玉珍.论教育质量是过程与状态的统一[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7]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嵇留洋 汪云香 高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论文下一篇:基层能力环境监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