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烈士纪念馆感悟

2022-08-23

第一篇:参观烈士纪念馆感悟

感动生命 感悟人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有感

感动生命 感悟人生

—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有感

春日,阳光和煦,在--团委的组织下,我们驱车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和纯粹生命的感动。

小的时候,在思想品德教育课本上我第一次知道了东北抗日烈士的感人事迹,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和李兆麟四位英烈高大的形象自那时起便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东北烈士纪念馆巍巍伫立在一曼街上,儿时的我每每经过,都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崇敬与肃穆之感。转眼二十年过去,长大成人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而今郑重地踏进纪念馆的大门,怀着敬仰的心情来缅怀先烈的时候,感受到的震撼和触动是那样的深刻,那样的真切。

解说员时而激愤铿锵时而悲恸凄婉的诉说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年代,那个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年代,睡狮觉醒,民族崛起,是无数英烈前赴后继,用青春和热血铸就起伟大的丰碑,巍巍屹立,功垂千古!脚下广袤的沃土孕育了不屈的民族,镌刻着难忘的历史,回荡着英雄的赞歌。

身在民族独立,和平繁荣的时代,远离战乱纷扰,我们年轻一代似乎已经慢慢忘却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然而展馆展出的一张张鲜活的图片,陈列的一件件文物,重现的一幕幕场景,还有真实记录下的字字句句是那样真切地唤起了我们发自心底的震撼和感动。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我们忘不了杨靖宇将军奋勇抗敌不屈不挠的凛然和坚毅,草根和树皮支撑的不仅仅是英雄的生命,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我们忘不了八女投江的决绝和义无反顾,13载韶华绽放的不仅仅是绚美的青春,更是英雄少年壮美的生命史诗;我们忘不了巾帼英雄赵一曼顽强抗争慷慨就义的坚贞和伟大,临行前写给爱子的字句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位母亲与儿子死别时的无限眷恋和悲痛,更是一个坚强女性的浩然胸襟和大爱情怀。忘不了鲜血染红的旗帜,忘不了热血铸就的丰碑,忘不了那钢铁的意志和奔涌澎湃的壮志豪情!先辈们舍身取义的高尚气节令人动容,中华民族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珍贵品质代代传承,历久而弥新。

离开纪念馆后,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褪去孩提时对革命英雄莫名的敬仰和朦胧的崇拜,已经身为人母,也曾痛失亲人的经历令此次参观的感受更加真实而深刻。聆听赵一曼就义前写给儿子的信,仅那一句“宁儿”便牵动了我的心,“宁儿”,一声呼唤,饱含了多少深情,凝结了多少期望,作为一个女人,孩子自降生之日起,便成了母亲的生命所系,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存亡民族抗争赋予的使命却令她做出了最最痛苦的割舍,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啊,想象起来,我几乎无法呼吸,生离死别,在这一刻,我感受的是如此真切!赵一曼不是弥留的病人,被动接受生或死的命运安排,她是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且清醒的革命战士,她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巨大悲痛,在亲情和民族大义之间做出了抉择,她坚守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为了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用无限的忠诚和伟大的牺牲包容了拳拳的母爱深情,用实际行动教会爱儿生命的真意所在。

先辈们在那个年代经历的一切,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一种艰苦,一种历练和一种深刻。追昔抚今后归于平静的我们,回过头再看看自己刚刚起步的人生之路,曾经经历的小磨练,曾经自视艰辛的林林总总,比起先烈们的光辉历程宛如沧海一粟;环视周遭,感受温暖的阳光,聆听翠鸟的鸣叫,杨柳清风,一派生机,曾经的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听起来变得如此残破和微不足道。细细品味,相信我们都不难悟出,珍惜当下,缔造幸福,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凡事大处着眼,从容淡定,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这才是善待生命幸福人生的真谛!

儿子出生在九月十八日,今年秋天就满两周岁了,自走出纪念馆参观结束时,我就已然盘算好,在他十岁生日那天,我也要带他来到这里,教他学会深明大义和感恩生命,接受这纯粹的洗礼而受益终生!

第二篇: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有感

观烈士纪念馆有感

——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可以被忘却!

70余年期,白山黑水之上广袤的土地,善良的人民,遭受着日本铁蹄的蹂躏„„

70余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走进这栋充满历史气氛的西式小楼,感受先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东北抗战14年,是光辉悲壮的14年。其坚持之长久,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惨烈,是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所罕见的。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之一,这座西欧古典主义建筑是日伪时期伪满警察厅旧址,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曾在此被关押和刑讯,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曾在这里受到敌人的酷刑摧残。该馆藏品7000余件,历史资料5000余份,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文物、图片和资料1000余件。展览品中包括许多东北抗日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政权下的警察厅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许多在东北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们留下的遗物以及文字图片材料。展览中,一件件珍贵的烈士遗物,一段段翔实的史料记载,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烽火连天的黑土地,那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直观的图片、雕塑、实物及影像资料真实地再现了自九一八事迹以来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十四年的东北抗日烈士的英雄事迹。14年弹指一挥间,而这14年却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让中华民族真真正正地开始壮大起来。东北抗战,被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着,但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直在进行着斗争。

斗争,为了什么?尊严!个人的尊严,家庭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只有先有了尊严,才能谈其他的事情。为了尊严,在东北大地上,我们看到了抗联战士,看到了无数英雄,看到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抗争。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终将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透过时间,我回望那段历史,感受颇深。

什么叫抛家舍业?赵一曼同志的一首《滨江述怀》: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国家和民族存亡之际巾帼不让须眉,誓为救亡抛头颅、洒热血,战在白山黑水之间的豪迈胸怀。尤其是即将就义前的一封留给儿子的遗书,更是令我震撼。现以崇敬的心情复制如下:

“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作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一位革命母亲曾经弃子从戎的无奈,这,是一位革命母亲对儿子寄予的希望,这,是一位革命母亲对儿子骄傲的告白。赵一曼对年幼的宁儿的未来是多么担心,多么的放心不下,他有多么希望能够给宁儿一个平凡母亲的爱—陪着他照顾他。可是她看到了更多无数受苦受难的劳苦人民,她的心中还有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没有了国,何来安定幸福的家,没有像她一样英勇的革命者,哪来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兴旺?!所以他义无返顾的选择了牺牲自己和孩子的幸福,所以她请求孩子能够原谅妈妈没有尽到教育他的义务,更让她的孩子记得为国家的利益牺牲是高尚的,他用他自己的血肉之躯教育自己的孩子—无国哪有家!

我不由得对赵一曼产生一股由衷的敬意,没有无数个敢于牺牲己及家人幸福的赵一曼,没有无数个积极献身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何来人民的解放,何来新中国的建立,又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国家的繁荣昌盛!

什么叫艰苦卓绝?当时的东北抗日联军最多时才三万多人,不像南方的抗日部队人数众多,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更多的后续力量,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东北严酷的环境造成的。过去的东北,严冬时最低温度通达到零下四十多度,野外的环境根本不适宜进行革命活动。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很难有更多的前仆后继。最有名的抗日将领杨靖宇同志在深山老林中与敌人进行多日战斗后,最终因弹尽粮绝而牺牲,当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胸膛后,发现他的胃里有的只是杂草、树叶和棉花。而日本小鬼子的武器比我们先进,他们有机枪,而我们只有普通的枪支,我们同志用的是铁饭盒,风餐露宿,敌人的饭盒却带保暖的,保障充足。然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战胜了日本鬼子,不能不说明我们革命意志的坚定和反抗侵略

馆展出的一张张图片,陈列的一件件文物,重现的一幕幕场景,还有真实记录下的字字句那样真切地唤起了我们发自心底的震撼和感动。 我们

忘不了杨靖宇将军奋勇抗敌不屈不挠的凛然和坚毅;忘不了八女投江的决绝和义无反顾; 忘不了巾帼英雄赵一曼顽强抗争的决心;

忘不了鲜血染红的旗帜;忘不了热血铸就的丰碑; 忘不了那钢铁的意志和奔涌澎湃的壮志豪情!

“我们宁肯死,也要忠于祖国,决不能动摇抗日到底的信念。”这是李兆麟将军在西征路上的讲话。中华为何未亡?因为有这些热血的爱国者,因为有这些先烈们,因为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日子到了了结的时候了! 为了东北人民的生存和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振兴,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华儿女用难以想象的超常抗争精神,在极其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血战。东北人民为支援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为国捐躯的先烈,有的只留下仅有的遗照和遗物,更多的是姓名都无从查考。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争得了民族的独立,捍卫了我们的尊严。

他们用生命铸造的民族精神,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高扬的旗! 或许,我们再也不可能体会到战争年代的那种艰苦环境,但我们依旧可以从历史中寻觅一些东西,反思自己,壮大自己。

我们庆幸70年前,先烈们打赢了那场战争,我们才获得机会接收教育,接收知识的熏陶。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作为第57期军工传人,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有责任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如今的中国正站在世界形势的风口浪尖上,南海问题重重,边疆敌对势力虎视眈眈,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发愤自强,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最后,仅以一首充满着民族尊严与永不屈服斗志的歌《义勇军进行曲》向参与抗战的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第三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南昌,历史赋予了她一个神圣的称号—红色英雄城,即使不懂史的人身临在高耸屹立的八一纪念碑下和广场中央,都会被一股红色的革命气息熏染。在我来到南昌之前,南昌是我心目中很向往的革命圣地,因为史载着我们的和平是用鲜血换来的;现在我来到南昌两年了,最熟悉的还是八一广场,也算是我体验红色革命之地了,也许是高楼大厦的缘故,太多的革命区都不显眼,在今天出于学习的需要,我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感触也颇深„„ 有人说太多的现代元素的掺杂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革命先辈的不尊,比如馆内安保需要摄像头布置的森严戒备的,馆内安装了做解说用的电视机„„这些元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观的教育效果。然而我们是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植入的现代元素是在所难免的,那就要我们真正用心去领略那份红色的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早已在心中涌起,在馆前,有历史的烙印历历在目:“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人民革命运动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光荣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革命烈火们不朽的英名,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里,全省人民誓以坚强的决心,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扬革命传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江西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的决议。”没有庄严地宣言,但能感受到这是发自人民肺腑的铮铮誓言,对历史革命精神的继承之心,对接班人的斗志激扬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我,不能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今天对这个遗址拆迁,明天对那个革命圣地改造„„时刻怀有感恩的心,感恩在战场上洒热血的同胞们,感恩在国家建设中献身的同胞们。我们要秉承革命精神去参与国家的建设中,这样才会有长久的发展。

步入堂内,前厅展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土万岁!”。遒劲有力的墨迹更是斗志激昂的写照,人民顽强战斗的精神。在正厅祭坛的纪念碑上,有朱德司令的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句简短却震撼心灵的话,表达的是司令对烈士的崇敬,对后人的警醒之情。

在堂内给我心灵震撼的不得不说是那一座座铮铮铁骨的烈士雕塑,一幅幅烈士队伍的战斗图画,也许是阅的史书少,了解的只是大众熟知的英雄代表,更多牺牲在战场的烈士为人不知。现在可以给我知识空缺的修补,史书用的是数字形式来记载,现在馆内呈现的是活生生的写照,是血肉的写照,无形中我们已沐浴在烈士的队伍中,足以让我想象当年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参与革命场景,顿时也震慑了我的灵魂。

在众多烈士同胞中,刘和珍和方志敏同志的英雄事迹是大家熟知的,但这次身临在烈士的一幅幅插画的真实写照中,这样来重温她们的英雄事迹是更能震撼人心的,在这我把我的感想用文字来刻画。

我们初次接触刘和珍时应该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鲁迅笔下的《纪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所以她的生平事迹在我们大脑中产生了烙印。在她的生平中,有这样的描述:刘和珍出生于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可以看出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身上的高贵品质,满怀着报国的远大志向,体现了一个知识青年风范。在“三一八惨案”中,鲁迅为悼念刘和珍及一同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中,最为悲壮沉痛的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

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这是给死者安息最后的告白,给生者最深刻的觉醒,给我们接班人的忠言。历史已载入史册,我们不能左右,但能够不让它重演的斗志,有新一代接班人的标兵典范。

也许是馆内建了他被囚时简单的生活写照,小学就有老师戏剧性的故事讲解,对他的崇敬之情也由此更深。在囚牢里面,我们看到他一脸疲惫的表情人手持着笔在进行思索作业,囚牢环境的恶劣不在话下,还要时刻受着皮肉之苦,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塑象征着在敌对势力下不服输的英雄气概,一个永不被敌势力和困难险阻打倒的革命烈士的伟大形象,是对革命烈士的歌颂与讴歌,更主要的是对后人的思想警醒和品质塑造标兵典范作用。翻阅方志敏同志的遗著更是一中精神的提高,在《可爱的中国》文章中: 他这样描写自己的祖国:“这位母亲蛮可爱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意趣的表达。这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过清贫、朴素、洁白的生活。 可以看出方志敏时代讲爱国是为了救国。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支撑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党、爱国这个强大的信念。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后人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观念,别在物质追求中丢失了民族心,感恩的心,对用鲜血染红的大地的烈士的崇敬之心„„无论我们身处哪个角落,都要有一颗民族的心,对自己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拥护感。排斥一切外来势力对国家稳定影响的思想煽动和挑拨,站在革命先辈的的先驱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第四篇:参观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周四我们班一起前往了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参观,天气很好,四月份的西湖美的不像话,一切都是那么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历史馆就坐落在西湖边上,并不远,西湖边上一路走过来很多历史景观,街道建筑也很有历史感。

历史馆外面一眼看进去有块大石头,石头上面就写着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观,朱红色的,强烈且鲜艳,踏入大门之后给我们更多的是庄严。进入馆里参观,有很多历史真品,什么鬼子的装备和国军的装备,还有一把电影里看过无数次的共产党大砍刀,没有我想象中的精致,锈迹斑斑,我当时在想革命先烈们用这把大刀驱逐了多少侵虐者,刀柄上系了大红布,大红布是后来加上去的。还有很多革命手记,都是真迹,字体还依稀可见,时光却早已不是当年,要是当初的革命先烈们看见我们今天繁荣昌盛的国家,我想他们肯定会很自豪的。我们还在电脑上进行了一些红色知识问答,还看到了很多国家参观西湖的珍贵照片,照片里看见的更多的是我们的周总理,慈祥且睿智,风度翩翩,一举一动无不彰显国家一代外交官的风范。

铭记历史,感谢革命先烈们为我们创造的今天!居安思危,我们新一代革命者一定会好好努力建设好祖国母亲!

第五篇: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体会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于1930年4月3日正式成立,随后的围攻老户庄、猛攻四甲镇、三打汤家苴、发动黄桥“八三暴动”、组织启东“八八暴动”……在通海如泰地区风生水起!大小近百次的战斗,给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是80年了。何坤、李超时、薛衡竟……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英名和日月同辉、与江海共存。英雄们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而今,在唱响“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精神提速奋进的形势下,我们从如何继承和弘扬红十四军革命精神,使之不朽呢?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首先,人必须有理想,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志当存高远”吧。对青少年而言,立高远的志向,这不仅仅关乎个人前途,而且是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基础。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读中学的时候,面对校长“为什么而读书”的发问,从容地回答:“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为之一震,他万万没有料到十几岁的周恩来竟有如此宏图大志。他高兴地对同学们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周恩来正因为抱有“为中华之崛起”的崇高学习目的,才那样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军事奇才拿破仑也认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人只有时刻以高远的目标激励自己,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从而取得辉煌的成绩。精卫每天都衔一根树枝或一颗小石投入大海,一心要把网大海填平,哪怕一千万年,一万万年也在所不惜。愚公自从决定要铲平两座大山后,便矢志不渝,就算世世代代这样干下去也毫不退缩。如果心中没有向往与追求,何来如此坚韧的毅力与不懈的壮举呢?

其次,要经受得住挫折。红十四军从举起大旗到军部解散仅仅几个月时间,但是革命的火种保存下来了,经受住挫折的人们,最后还是迎来了革命的成功。干事业不要指望时时顺当,生活是现实的,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必须学着面对现实,笑着去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挑战。居里夫人从1896年发现放射性元素,直到19XX年发现了使世界化学界震惊,对世界化学界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元素——镭,共经历了6个艰苦的春夏秋冬。这6年里,她就是独自在冰冷的实验室里面对着冰冷的器皿。张海迪是中国残疾人协会的代表,面对五岁时突如其来的脊髓病,她也曾想过放弃,痛定思痛之后,她毅然选择了坚强,拿起了手中的笔,写出了她心中的完美世界。这些很能给我们启迪。

让红十四军革命精神不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参观物流园心得体会下一篇:仓管员个人工作总结